八十後投機客: 派息,小股東你以為賺好多? 灝昇
1 :
GS(14)@2014-11-09 13:57:34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1102/18920331
股票市場秘笈甚多,其中一本各門各派都有所聽聞的秘笈叫作「一鳥在手勝過百鳥在林」(Bird in the hand theory)。其意為未到手的東西,即使再珍貴,也不及已到手的東西有價值。此理論由Myron Gordon和John Lintner提出,他們相信股息比股價憧憬更穩陣,因此高息股比不肯派息的股票,更受投資者喜愛。百麗(1880)近日的股價表現,正正印證了這個理論。上回提到一隻高息股互太紡織,於2012年面對一次嚴峻的考驗,其後管理層迅速作出反應,以及派發高息以獲股東們支持,讓公司有時間慢慢恢復元氣,然後再圖突破。最近百麗亦有類似舉動。不過,受惠最深的是否小股東們呢?
百麗截至今年8月31日的業績無甚亮點,但由於派發特別股息,成功消除小股東和基金經理們對百麗手持過量現金,但又無甚增長和找不到發展對象的憂慮。
目前百麗計及銀行存款、現金、銀行結構存款和定期存款,總金額高達97.5億元(人民幣.下同),佔總資產值324.1億元的30%。比率和現金皆與過去幾年相若,顯示過去幾年,亦無動用大量現金。由於資金過剩,結果大部份現金只作銀行結構存款及定期存款。據截至今年2月底全年業績顯示,該等銀行結構存款及定期存款所賺取的利率,僅約3%至5.5%,比過去幾年總資產回報率15%左右更低!事實上,公司過去擁有穩定現金流,留着現金亦無助公司發展。於是作為股東,當然希望管理層增加派息,一方面可回饋股東,同時亦為公司排洪。
影響管理自由度
然而派息是一場涉及企業管治的博弈賽局,管理層當然希望做得好,交得出業績令股東們高興,他們可以繼續留任,享受高薪厚職。但是派息其實對管理層自身無甚好處,因為派高息等同大量減少管理層的可控現金,可能會影響日後管理的自由度,更難以作出大型決策以爭取表現,於是當年初時有大行預料百麗有機會增派息,管理層隨即否認。但為何他們到中期業績時突然轉軚?
一來作為百麗管理層,最近幾年又難以找尋新的投資項目,原有業務增長放緩,更面對消費者模式改變等經營困難,管理層要「做好呢份工」,所以選擇派高息來安撫股東,可能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二來百麗於5月尾採股份獎勵計劃,公司會於市場購入股份,並授予管理層以表彰及激勵他們,這就使得情況有所轉變。管理層成為股東一分子,增派息動機自然增加。說時遲那時快,公司於中期業績中表示已買入並授予1.15億股份,相當於總股本的1.3%,有此等激勵,管理層又有得益,他們當然務求對股東做到你好、我好、大家好!
既然與管理層「傾掂數」,大股東當然要計算一下自己有否利益,始終派息等同把公司利益與大眾分享,若然對自身無益又何苦白費工夫。百麗大股東和管理層共持有約46%股份,而中期股息共0.505港元(或0.4人民幣),屈指一算公司共需付42.6億港元股息(或33.7億人民幣),而派出街的股息只有23億港元左右,其中19.6億港元又回到大股東和管理層的手中。受到增加派息消息刺激,百麗股價於星期三收市時為9.68元,比公佈業績前收市價8.48元計上升1.2元,大股東和管理層的賬面上已經有46億港元進賬,財息兼收,公司出錢,大股東們得益,令筆者想起中學時的一篇課文「小往大來」中的一句「青蚨在荷包裏發出去是令人心痛的,而小往大來的遠景卻是誘惑人的。」
對小股東而言,派息的確可以在短期內振奮人心,但百麗國際首席執行官盛百椒已預示鞋類業務經營困難,至明年亦難有起色,且百麗即使調高派息比率至60%,到最後有多少股息能流入股東口袋亦取決於公司接下來的盈利,如果業務仍毫無起色的話,將來派息亦相對會減少,作為既無權管理公司資產,又無雄厚財力的小股東們,長遠來說只能期待公司改善盈利能力好讓公司重拾增長。
灝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