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恒生銀行(00011)37年前上市,當年有幸抽中1手,成本1萬元,現在變成215萬元。 ˙恒生ROE(股東資金回報率)No.1。 ˙東亞(00023)與兩隻「大新」,今年升幅逾倍,恒生只蝸步爬升11%。 恒生是本港最成功銀行(或之一),若然在1972年6月上市抽中成為股東,寒來暑往37年,當年1萬元的成本,今日已變成215萬元,尚未計算年年收取的股息。 ■恒生創辦於1933年,原為純華資銀行,當年職員11人,現已增至9,438人。1967年本港發生銀行風暴,恒生由滙豐(00005)取得51%控制權。時至今日,滙豐持有恒生62.14%權益。 1972年6月(恒生指數約430點),恒生發行股數1,000萬股,由滙豐以外的股東撥出100萬股舊股發售。當時恒生每股票面值10元,發售價為 100元,稱為「升水至100元發售」。「升水」一詞,多年來已不再流行。1973年(恒生掛牌翌年,亦即港股歷史上最大型股災的年份),恒生純利 7,099萬元,EPS 7.09元,NAV 28.38元,股價最高288元,折合PE 40.6倍,PB 10.1倍。 在中大型上 市公司中,恒生是過去數十年股東變化最簡單的,從無發行新股進行併購,亦無以股代息,只有送股及拆細。上市至93年,年年送股,只有75年例外(當年盈利 9,110萬元,仍按年上升12%),93年以後,不再送股。當年每股票面值10元,曾一拆二,現時票面值為5元。 1972年中恒生發 行股數1,000萬股,今日19.12億股,股東從來沒有「夾」過一文錢。當年上市成功抽中1手(100股),成本1萬元,今日變成1.91萬股(股價 112.40元),價值215萬元,升幅214倍,遠遠跑贏恒生指數(期內升幅47倍)。連同股息,升幅更加不得了。恒生長期股東,早已腳仔搖搖。 ■恒生有不少數據,令其他同業眼紅︰ 恒生上市的1972年,純利5,472萬元,07年盈利186.1億元(特意不用金融海嘯的08年,盈利141億元),35年間增幅339倍,難得的是 增長全屬Organic,並非依靠併購、發行新股等。同期,滙豐盈利由2.18億元增至1,483億元,增幅679倍,大過恒生,但大部分增長來自併購。 東亞同期盈利由1,907萬元增至41.4億元,增幅216倍(已足以令西洋銀行家刮目相看,但與恒生相比,仍然是一個騎驢,一個騎馬)。 Earnings per Staff︰No.1 1972年,恒生每名員工為恒生賺取的利潤,只是2.47萬元;07年(特意不用08年金融嘯年數據),超過190萬元,增幅76倍。恒生的 Earnings per Staff肯定是全球中大型銀行中的No.1。恒生每名職員的賺錢能力,大約是滙豐及東亞的6倍以上。 三分一以上的本港市民,在恒生有戶口。 可能令全球其他銀行家envious的,是恒生的ROE,所謂「股東資金回報率」(Return on Equity)。 06年底及07年底,恒生平均股東資金(即集團帳面NAV,即帳面「身家」)525.8億元,07年賺182.4億元,ROE高達34.7%。7年底及08年底,股東資金540.5億元,當年盈利141.0億元,ROE在金融海嘯年仍高達26.1%。 ROE是盈利除以股東資金,亦可用每股盈利除以每股NAV。ROE愈高,代表盈利能力愈強。今日買樓收租,用100元置業,每年只獲回報3元,ROE只有3%;07年與08年,恒生每100元身家的回報,是34.7元及26.1元,怎不令人羨慕? 柯清輝當年由滙豐調到恒生做大班,以恒生的ROE極高而自豪,表示難有其他銀行可以相比。只是,當年若然不是柯清輝做大班,而是柯XX做大班,恒生的 ROE亦一樣令人眼紅。恒生ROE高,是以前「做落」,恒生1973年ROE是25.0%,1983年是26.9%,1993年是20.1%,03年是 25.9%。 |
![]() | 國泰君安證券(香港)有限公司 | 27/F GRAND MILLENNIUM PLAZA 181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 166,650,000 | 16.60%![]() |
![]() |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 | CUSTODY & CLEARING, HSBC SEC. SERVICES 5/F TOWER 1 HSBC CENTRE 1 SHAM MONG ROAD KOWLOON | 61,308,000 | 6.10%![]() |
![]() | 中國光大證券(香港)有限公司 | 36TH FLOOR FAR EAST FINANCE CENTRE 16 HARCOURT ROAD HONG KONG | 40,000,000 | 3.98%![]() |
![]() | 中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 | SUITES 1601-1607 16/F CITYPLAZA ONE 1111 KING'S ROAD TAIKOO SHING HONG KONG | 38,848,000 | 3.87%![]() |
![]() | 阿仕特朗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 RM 2103 HARCOURT HOUSE 39 GLOUCESTER ROAD WANCHAI HONG KONG | 15,101,905 | 1.50%![]() |
![]() | 大福證券有限公司 | 25/F NEW WORLD TOWER 16-18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 11,498,000 | 1.14%![]() |
![]() | 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 SECURITIES SERVICES 15/F STANDARD CHARTERED TOWER 388 KWUN TONG ROAD KWUN TONG KOWLOON | 10,133,598 | 1.00%![]() |
![]() | 星展唯高達香港有限公司 | 18/F & 19/F MAN YEE BUILDING 68 DES VOEUX ROAD CENTRAL HONG KONG | 7,302,000 | 0.72%![]() |
![]() |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 28/F HOPEWELL CENTRE 183 QUEEN'S ROAD EAST WANCHAI HONG KONG | 5,984,000 | 0.59%![]() |
![]() | 第一上海證券有限公司 | 19/F WING ON HOUSE 71 DES VOEUX ROAD CENTRAL HONG KONG | 5,808,000 | 0.57%![]() |
集团自进入清洁能源领域以来,从浙江瓯江、广东东江到云南金沙江等一系列江河上的水 电站投资建设及在江苏、宁夏等风电能源的开发利用,形成了一大批已经投产发电和正在建设的电力项目。其中云南金安桥水电站装机容量2400MW,该项目被 全国工商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誉为民营企业进入电力垄断行业的标志性工程,集团也由此成功跻身于建设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企业行列。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灾难性问题。集团适时组建了清能投资咨询 公司,集中发展以国内CDM技术咨询服务为核心,以国际CDM服务、自愿减排市场(VER)和节能减排潜在项目投资为支撑的节能减排服务战略业务体系。集 团开发的CDM项目遍及全国主要省区,以及东南亚地区,已成为国内最大的CDM技术咨询企业,业务涉及可再生能源领域、工业过程中能源效率提高、工业过程 中温室气体直接减排、燃料替代领域等。
(1)
這公司前日公佈,附屬公司福建鉑陽精工設備有限公司與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訂立OEM協議,據此,漢能同意向購買設備,總合約金額為25.5 億美元,分3批交付,每批8.5億美元。每批生產線均包括140 台PECVD設備及30 台物理氣相沉積爐設備(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系統新組裝完備設備、工具及機械之核心設備),3批生線分別於漢能交付預付款後6個月交付,但首筆款項在中國政府批准及代表福建鉑陽的銀行提供等額的見索即付預付款保函支付,第二筆及第三筆則在首筆付款後2個月及4個月後支付。
同時漢能宣佈分三批認購4,911,528,960 股股份,每股23.9仙(1拆4前95.6仙),按交付速度認購之,該批股份佔全部全面攤薄後股份23.07%,原大股東林先生及前Apollo收購的賣方在全面攤薄後仍持有53.69%股權,仍為大股東。
此外,公司亦授予能之僱員或顧問擁有之公司GL Wind Farm Investment Limited、Hanergy Option Limited、China Genco Investment Limited各200,816,000 股購股權,共602,448,000 股,行使價0.72元(1拆4月前2.88元),該批股權行使後,佔全面攤薄後股權約1.56%。
在認購新股後,將委任3名由漢能提名之人士加入董事會。漢能提名之其中1名董事應為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當中另1名由漢能提名之董事應為執行董事,而組成董事會之董事人數不應多於7人,但如漢能並無認購其中一批股份,董事席位會相應減少。可以這樣說,即Apollo方雖失了主席位,但仍有大部份席位,仍有主導權。
(2)
根據漢能的網頁稱,其簡介如下,請各讀者自行分析:
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华睿集团)成立于1994年。集团总部设于北京,在国内10 多个省份以及美国、英国、荷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和分支机构。集团以水电等传统清洁能源为基础,已建、在建水电项目权益总装机容量约 6000MW;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导,在广东、四川等地投资建设产能约3GW的太阳能光伏研发生产基地,是当今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清洁能源发电企业。
高端精英人才引进和团队建设已经成为集团长期的战略方针。集团拥有一大批水电、风 电、太阳能、燃料电池等能源相关领域的专家,其中包括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团队。2004年,集团即组建了新能源研究院,聘请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艾 伦·G·马克迪尔米德(Alan G. MacDiarmid)先生为首席科学家(已故),同时聘请了大批归国中青年科学家,组建了逾百名博士、硕士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汉能高科技能源研 发中心。研发中心面积达1万平方米,并与国内外多家知名院校合作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主要从事太阳能光伏发电、燃料电池以及相关关键原材料的研发和中试,取 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在新能源领域已申请专利近200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总数的60%。
经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批准,在汉能控股集团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该工 作站将为汉能及全行业培养更多更高端新能源研究人才。这标志着汉能控股集团在科研领域和自主创新方面站在了中国同行的前列,博士后工作站的成立为集团吸引 国际国内顶尖人才搭建了良好平台,也为集团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奠定了人才基础。
(2)
郭先生一向是小弟佩服的人之一,因為他真是寫得太好了,資料詳盡地表明這家公司如何超級垃圾,人地如何只認股就賺幾十億,老闆有幾賤,都有買它的原因,我真的不及他。
今日生果日報這位郭先生評鉑陽太陽能(566),我已經多次表明
這家公司絕對有一點問題,例如空氣太過份,甚至有利用關係公司互相做刁之嫌,但是仍能扳回劣勢,邀得高手寫一篇高明的文章,但是真的不太嚴謹了,例如:
鉑陽前身係玩具股紅發,未轉型之前,一年生意額都只是5、6億元,現時一張單,攤分每年生意額已60多億元,仲未計其他客戶的定單在內。鉑陽轉型,變身之 快,令人嘆為觀止。
根據該公告第10頁中,接漢能的訂單的限制如下:
銷售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系統
本公司已向漢能承諾,在以下情況下,除接獲漢能之事先書面同意外,其將促使其附屬公司於有關期間(定義見下文)不向任何人士╱實體(漢能或漢能所同意之有關第三方除外)出售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系統:
(a) 銷售高達800 兆瓦之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系統;
(b) 向位於中國境外任何地區銷售高達400 兆瓦之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系統;
(c) 向GS-Solar (BVI) 及GS Solar (Cayman) 之附屬公司銷售高達200 兆瓦之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系統;或
(d) 向任何單一公司或單一集團銷售高達100 兆瓦之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系統。
上述承諾所述之「有關期間」乃指認購協議日期起至發生以下事件(以最早者為準)止期間:
(i) 本公司未能於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三十日(或本公司與漢能協定之有關變更日期)達成條件;
(ii) 根據銷售合約完成交付設備;或
(iii) 漢能未能根據銷售合約履行購買設備之責任。
福建鉑陽於較早前曾就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系統之供應訂立兩份銷售協議。該兩份銷售協議之銷售量(合共200 兆瓦)將計入上述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系統銷售量之限制內。
即是可以說公司,其實已不能大量銷售予其他客戶,以達成高很多倍的營業額,故郭先生雖所言甚是,但實際效果應不如他所說的。
(4)
他更稱:
理論上,生意越大,利潤率越高;假設一切不變,200億元的大單,淨利潤至少有100億元,分開3年入賬,每年33億元。
鉑陽市值幾 多?假使所有CB全部行使計,發行股數為160億股,加上發行予漢能的49.11億股,總發行股數為209.11億股,以昨日收市價0.74元計,市值 154.7億元,亦即以2011年計,PE只係4.68倍!
我想起他老闆的其中一篇文章,完全和鉑陽的情況差不多,但結果是:
(2004年9月23日 壹週刊)
當時適逢是back-to-school季節定貨的時候,我將毛衫和一件襯色的牛津紡裇衫在款式上稍作更改, 把兩者用有鈕釦、印上圖案的塑膠袋包裝起來,將這個package推銷給Sears百貨公司。 他們果真聽我說的,選擇在back-to-school的季節推出這個package。
他們落單買年青男裝和女裝,都包裝成禮品裝,以便祖母、父母、親友 在秋季買來當作小孩子的開學禮物。這是一單非常大的生意,而且價錢不錯。只要做得好、交準貨,我可以賺幾百萬。在當時,那是很多錢了,甚至算得上是發達 了。我自己不生產裇衫,故此要外發給別的工廠。
我雖然生產毛衫,可是訂單大,自己的廠也應付不來,故此一樣要外發給行家。突然間,這張訂單便令我由廠商搖 身一變成為出口商了。當時我以為那是輕而易舉的事。以前,我以為洋行只是搬字過紙的吸血蟲,像我們開工廠的才是一滴汗掙一個錢的真正生產者。
做成 Sears這訂單,我才知道洋行的功能不可少。不過那已經來得太遲了,因為我已蝕到幾乎仆街了。我們做工廠的,怎知道外發要懂得品質檢定、控制生產,好趕 及付貨期?我們怎知道品質不合格,顏色不調,尺碼不標準,會延遲交貨期?結果?
第一批貨還未付運,Sears便已取消了訂單。對我這個小廠商來說,因此而 蒙受的損失是個很大的打擊。不過這也是一個最寶貴的教訓——千萬不要將推銷故事變成了生產的邏輯,更不能幹超乎自己本事的生意。年輕時我見過不少年紀輕輕 而又事業成功的人,可是他們當中不少人都往往因為事業發展得太快,最後便不見影踪了。...,我差點兒也為發展過快的生意所害。
由此可見,接自己吃不下來的大單有幾個風險:
(1)生產規模太大,外包質素不穩定
(2)因沒有這樣的經驗,時間不夠生產,導致交貨延遲
此外,接大單還有以下風險:
(1)購入設備折舊損耗的資金
(2)提升機器良率所需時間及資金
(3)工人聘請及訓練的時間等等
都會影響公司的獲利,所正不正如郭先生所說,並不單純是計算生產規模擴大,就必定賺大錢,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這才是影響接大單後能否賺大錢的因素,但公司去年只有幾億營業額,但據公告稱,只這一項生意就一年已是8.5億美元了,一年多了十倍以上,即是說要配置大量機器,增加比現時多很多倍的人手,並要外包及其他廠商協助,到時又要做品質管理,已經是非常複雜,但管理層好像沒有這樣大幅增加生產規模的經驗,所以管理上能不能控制得到呢,我認為是非常困難。
但有些人還以為是機會,我也不能怪他們,因為雖然困難,但可能有成功的機會,不過機會是非常低。
但是接下這樣大的訂單後,三年後訂單沒有了,但他們的機器仍需要運轉,又如何辦?不過這些太長遠了,不要想太多,炒股票只需要短時間吸引眼球就成了。
我在想,他老闆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為何他會不明白,我非常奇怪。
(為保護私隱,雖這批受益人在招股書中有地址,但我沒有披露之,以免被他人查訪,對你們的不便,在此說聲對不起。)
(1)
鄭家華先生的文章我幾乎每篇都有看,其中一篇在智庫周刊(iMoney)的文章,我忘了是甚麼時候,他寫他其中的一個文章來源是來自別人的文章的錯處,今日我特意做個示範給他看看他自己文章的錯處。
今日,他在東方日報和太陽報以潛行空間為例,談談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如何利用宣傳,把廣大投資者洗腦,使其誤估某些股票的價值,從而做出買賣動作,不知不覺就中計。
當中,他有一段文章,無意中寫了一些例子:
筆者早前就認識了替去年上市某消費概念股的夢境設計師,這位三十 歲剛出頭的會計小子,過了九月份禁售期後,便可以把為顧問得回來的億元市值股份套現。
根據小弟的估計,一般購股權都有一年的禁售期,故估計這家公司在2009年9月上市。但為審慎起見,我把去年接近全部關於消費的新股幾乎翻遍,但都沒有發現,但在2009年9月上市的公司,最少有兩家有此動作,包括華南城(1668)及中國利郎(1234)。
(2)
根據華南城的招股書,其購股權的行使價是「發售價50%」,購股獲益人如下圖,其中財務職位有兩位。以當年的發售價2.1元計算,購股權的行使價是1.05元,以現價1.21元計算,兩位分別獲益約597.6萬及199.2萬元,但這批股份可在本年9月30日後行使。
但據招股書高管一章顯示,超過40歲那位是先生,細於40歲那位是女士,但仍稱三十剛出頭小子,我真的找不到。
馮星航先生,44歲,首席財務總監。馮先生於2006 年7月加入本集團,負責制定企業財務策略、投資者關係及本集團的整體財務管理。馮先生畢業於英國威爾斯大學,持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
謝文瑜女士,38歲,副財務總監及公司秘書。謝女士於2008 年2月加入本集團。彼負責協助首席財務總監進行本集團的整體財務管理。謝女士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取得財務學榮譽理學士學位。
(2)
再翻閱利郎(1234)的招股書,當中有多人受惠,當中只有一位屬於他稱的會計師,行使日期是上市一年後可行使30%,其餘70%則需分兩批在未來稍後時段行使,根據年報,這批股權行使價為3.12元,即全批購股權現時的價值約為240.2萬。
余致力先生,現年34歲,為本集團的財務總監兼公司秘書。彼於審計、業務諮詢服務及財務管理方面累積逾10年經驗。.....彼於2001年10月20日成為美國會計師公會會員。
(3)
根據上市規則第15章稱:
15.02 所有認股權證於發行或授予之前,必須獲得本交易所批准;如屬可認購股本證券的認股權證,另須獲得股東在股東大會上批准(如該等認股權證是由董事根據股東按照《上市規則》第13.36(2)條授予的一般性授權發行的,則屬例外)。
15.03 為召開《上市規則》第15.02條規定的會議而寄予股東的通函或通告,至少須包括下列資
料:
(1) 行使認股權證而可予發行證券的最高限額;
(2) 認股權證的行使期及行使權開始生效的日期;
(3) 行使認股權證時應付的款項;
(4) 轉讓或轉傳認股權證的安排;
(5) 持有人在發行人清盤時的權利;
(6) 就發行人股本的變更而更改認購或購買證券的價格或數目的安排;
(7) 持有人參與發行人的分發及/或其他證券發售的權利(如有);及
(8) 認股權證任何其他重要條款的概要。
....
15.06 如發行或授予認股權證後條款有任何更改,須獲得本交易所批准,除非有關更改是按照該等認股權證的條款自動生效,則當別論。尤其在發行人建議更改認股權證行使期或行使價時,更應盡早諮詢本交易所。
可以證明,在某一家上市公司發行購股權予他的顧問,必須通報港交所及作出公告,可能是我眼花,又或是自己查找資料不足,否則根本不能脫離細心投資者的追蹤。
總結而言,在這些例子中,並無一位會計專才套現一個億元的紀錄,那為甚麼鄭先生會寫這些東西呢,總的來說,一是我看錯,一是他說錯。
延伸閱讀:
2009年上市公司列表:
http://www.hkexnews.hk/reports/newlisting/2009_C.XLS
2010-9-16 NM
|
||||||
索羅斯前拍檔德魯肯米勒 (Stanley Druckenmiller)宣布關閉旗下對沖基金,並退出投資界。德魯肯米勒是對沖基金界最成功人物之一,92年策劃狙擊英鎊,為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大賺 十億美元,名震全球,被認定是令英倫銀行破產的劊子手。十年前,德魯肯米勒受不住工作壓力離開量子基金,之後管理自己和少數客戶資金的對沖基金。 外 界分析德魯肯米勒收山的原因,是過去一段時間他管理對沖基金的投資回報並不理想,今年回報更是負5%,令他沮喪,無法繼續承受壓力。傳媒紛紛發出忠告,一 代投資大師也掌握不到缺乏方向的大市,投資者應引以為鑒。投資者在任何市況都要小心,任何時間都要量力而為,藉着德魯肯米勒收山的新聞,我較有興趣談論 的,是工作狂能否停下來。 首先,德魯肯米勒真的收山?他今年57歲,這代人的57歲等於上代人的47歲,甚至37歲,論體力,德魯肯米勒仍 處盛年。我相信大家一定遇過(或者閣下就是)一些永不言休、永不說不、永遠在作戰狀態的工作狂,這些人無時無刻生龍活虎,世界就在掌握之中,我們做不到 的,他們做得到。他們有一套應付壓力的方法,成就自然比平常人高。我們不會替這些工作狂承受壓力而擔心,因為壓力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反而壓力一下子消 失,他們或會應付不來。 工作壓力可跟對沖基金相提並論的職業,是美式足球教練,他們管理複雜的團隊,心情時時刻刻受賽果影響,大上大落。美 國大學足球界一代宗師,阿拉巴馬州大學足球隊教練Paul Bear Bryant(綽號熊先生)任教至80歲退休,他任教練五十年,本無退意,退休只是外間認為他年紀太大。他退休後一個月心臟病發逝世。對大部分人來說,退 休對身體或有好處,但對工作狂,退休可能是凶兆。 傳媒引述德魯肯米勒的訪問,德魯肯米勒的朋友邀請他十月到蘇格蘭打高爾夫球,他考慮到十月 是傳統上市場最波動的月份,因此婉拒出席。朋友指他已是億萬富豪(德魯肯米勒身家逾三十億美元),竟無法放幾天假去打球,他一定是瘋了。傳媒認為這件事令 德魯肯米勒認真思考人生的意義,是他決定退休的導火線之一。
德魯肯米勒不是第一次退休,十年前他帶領量子基金打科網泡沫這 場仗,其間跟家人到佛羅里達州度假。所謂放假,實在電話不離手,不停指揮基金運作。今年出版以對沖基金為題的《More Money Than God》記載了這件事,德魯肯米勒當時覺得自己的生活已到了連工作狂也不能接受的地步——「I am tired, exhausted. I just can't do it.」他向索羅斯攤牌,宣布離開量子基金,轉為打理一個規模較小的對沖基金。問題是,工作狂的世界裡沒半速前進這回事,而全速前進的結果很可能是成功。 工作狂的工作目標是求勝,未必是求財,德魯肯米勒離開索羅斯的時候已經是億萬富豪,他的生活低調,搵錢對他來說可能是一張積分表,記錄了贏輸。德魯肯米勒 一日留在這舞台,他就全力以赴,因為不願輸。 德魯肯米勒最令人佩服的事跡,我認為不是打垮英倫銀行一役,而是科網泡沫期間量子基金反敗為 勝,《More Money Than God》有詳盡記載。德魯肯米勒不相信空洞無物的科網股,他一開始就沽空,但科網股越沽越升,量子基金因而錄得龐大虧損。德魯肯米勒仍然不相信科網股,但 他知道自己錯了,於是找兩個對科網股深信不疑的年輕基金經理回來,由他們主導,掉頭買科網股,為量子基金反敗為勝。工作狂的自尊和自信有異於常人,不過德 魯肯米勒懂得在不服氣下承認錯誤,難度極高。 德魯肯米勒不單是工作狂,也是投資奇才,活在這生活節奏的人能否真正退下舞台,這是我的疑問。 幸運的話,入行的時候有前輩指導,不過退休永冇得學,全靠自己摸索。德魯肯米勒能否把投資上的過人本領發揮在自己的退休工程?我不大看好,因為投資是一件 太有挑戰性的事情,退休生活中找不到合適的取代品。我在想,熊先生去世前一個月是怎樣過。 蔡東豪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
||||||
上一輯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0298
上一輯講到他是—玩好多細股,近一年來他的投資手法沒多變,並進軍Pre-IPO,現在談談他一年來的買賣:
(1) 賣出北亞資源(61,前宏昌集團、宏昌科技、綠色環球資源)
上一輯講到,2008年2月,任先生購入2,388萬股後,又認購宏昌集團(61)的1.99億股,每股25仙(合股後的2.5元),斥資4,975萬,增持至2.23億股,其後相信減持約700萬股,至2.16億股,其後 股價大跌,又再以10.8仙(合股後1.08元)1供1,任先生作包銷,攤平成本。
最後供股認購不足,他又取得7.10億股,共供9.27億股,斥資約1億元。估計其成本約13-14仙(即合股後的1.3元至1.4元)。
其後股價因買中鐵資源的礦炒上,並引入大量資本,股價由約3元開始下跌,至2010年6月,可能後來已沒有新消息了,故任先生於1.3-1.4元陸續減持其持股,至11月已減持至不需披露水平,這次交易投入大量資金,並持股約2年,但並無收獲。
(2) 減持Rojam(8075)
上一輯講到,任先生又和丁鵬雲合作,向日本人購入Rojam的1,232,490,000股,每股2.8仙,共斥資34,509,720元。
其後公司經過大手配售後,股價大升後慢慢回落,但並無一單交易有實現過,之後不斷減持股權,在8仙減持5.5億股,套現4,400萬,初步收回成本。其後在21.1仙、23仙及23.3仙各售出3,000萬股,套現2,022萬,兩次共套回6,422萬,加上零星的減持,已賺約3,000萬。
現在還剩下562,490,000股,約值1.05億,這次交易可謂勁賺。
(3) 購入福邦控股(1041,前大福國際)及中策(235,前紅寶石)
兩者屬類似的配股,前者配售8億股可換股票據,換股價1仙,可換800億股,後者兩次配售合共118億的可換股票據,換股價10仙,可換1,180億股。
前者,任先生購入2,000萬股可換股票據,其後換股,以4.7仙拋出4億股,套回1,880萬,剩下16億股,成本僅120萬,以現價1.7仙計算,該批股份值2,720萬,即現時賺2,600萬。
後者則因為告吹,雖認購4億的可換股票據,但後來因收購南山告吹,最後未能認購。
(4) 購入眾彩科技(8156,前蜂蜂天然生命、蜂林天然生命)
此前他以想把這卡啦OK注入和丁先生旗下的潤迅(989),但後來因為貪污案告吹,並和張桂蘭小姐合作注入眾彩股份(8156),換取公司股權,所以這批股份可謂淨賺。
其後他以15仙購入9,400萬股,投入1,410萬,可能是為未來投資吧。
(5)認購江山控股供股(295)
上一輯稱2008年12月,任先生以2.5仙認購在停牌中的江山控股7.56億股,作價1,890萬。其後他並無減持,股份因20合1,變成3,780萬股,其後2供1,每股25仙,他投入472.5萬認購1,890萬股,共投入2,362.5萬。
以現時價格31.5仙計,股票共值1,786.05萬,即他現時虧了576.45萬。
(6) 認購兩隻Pre-IPO股票- 中國信貸(8207)及中國新材(1887)
中國信貸的大股東為石志軍,曾和他合作購入潤迅及Rojam的夥伴丁鵬雲的姐姐的愛人就是他了,根據招股書稱,他曾在2008年墊款500萬予公司,其後償清。
潤 迅(989)附屬潤迅概念於2007年3月購入該公司經營實體中國銀通2.5%股權,作價100萬,相等於估值4,000萬元,其後在2008年11月又 同價轉予丁鵬雲,丁鵬雲又轉予石志軍。如潤迅當時不賣,現時這批股份應值3,450萬,為何要造成股東資產損失,港交所有否處理?
其後,據招股書稱,「任先生乃由丁先生轉介給本公司」,並以3,200萬認購當時的10%股權,經上市後,剩下7.5%,即1.2億股,現時價值1.38億,他勁賺1.06億,但他的股票有6個月禁售期,所以暫時只是帳上財富。
另外,中國新材亦獲得任先生的青睞,他認購1.2億的可換股票據,並在上市後持股1.2285億股,以上限價3.33元計算,他又勁賺約2.89億元,最低價2.33元也有約1.67億,億但因為他為主要股東,亦有6個月禁售期限制,故也是紙上財富。
另外,旭光(67)的索郎先生也在8月以上市價入股78,975,000股,但在11月的旭光收購中國高分子後,因兩者也屬塑膠業務,應屬同業,但在收購公告上並無披露其競爭性權益,究竟港交所有否深究?
在這幾項交易中,和丁先生有關的大賺約1.5億,其它約賺1,000萬,但不及一隻中國新材勁賺,但這隻中國新材有淨現金其實根本無資金需求,非常像多年前的同是山東省的群星紙業(3868),其實為何要上市,非常令人費解。會不會是福建省翻版?
其實另外金活醫藥和金滿堂的帳目其實是教材,有時間要分析一下。
http://ibengua.blogbus.com/logs/87340220.html
从欧洲休假回来后,就投入了工作。年底事情本来就多,这么一积压,繁忙程度可想而知。先是和同事合作做了一篇关于土豆网创始人王微与前妻恩怨的稿 子,这也算是我明年初要出版的一本专门写“中国企业家妻子”著作的一小节吧──一箭双雕。我对磨铁的编辑说,我明年的饭钱就靠这本书了。
在南方周末的作品集,《他们比你更焦虑:中国富豪们的隐秘隐忧》,12月10号正式上市。这本书真够折腾,先是遴选出20个(组)人物,然后是每个人物后加采访手记,以及前言后记什么的,共补充了5万字,5月份就交稿了,一直到现在才出版,7个月的马拉松。
之后给GQ写完了一篇长达一万字的人物稿,写的是阚治东。这篇稿子我在去欧洲的前一天晚上熬通宵,写完了初稿。然后是回来后月末的一天熬了一通宵, 完成了二稿──其实是重写了。有些崩溃,因为虽然都重细节,但GQ与南方周末的风格还是有区别的,更何况现在要写的是万字长文,我平时写的文章最多也就 5000字,于是还没开始敲写,就对GQ编辑牢骚满腹,说以后再也不写这种长文了。
但是完成后之外呢,心境变了。有了一份成就感。这成就感在于,自己迈过去了一个坎。写作本没有坎,牢骚多了,也便成为坎。后 来我在日记里写道:“现在想想给潘MM发誓永远不再写长文,真是好笑,太赌气。这种锻炼还是必须的,很有价值的。做自己擅长做的事固然重要,但不能因此排 斥未尝试过的事,何况任是同方向同领域的事。否则那就是固步自封、作茧自缚。与先前的牢骚相反,以后倒是应当试着多写些长文,若能一气呵成,那种收获也会 是一种新的体验。”
上周是和在日本哥们蔡成平合作写了日本前首富武井保雄一手创建的金融帝国崩塌的稿子。蔡兄弟现在在早稻田硕博连读,是今年参加日本政界摇篮—松下政经塾2010年度素志研修当中唯一的外国人。他做事的效率很高,行动力很强,这一点令我很钦佩。
周末我和湘湘坚持在学法语。幸好下午下课早,不耽误看书看资料,写采访提纲或策划案,以及到朋友家里做客、看电影等。到金杜所Y律师家里的聊天,他的对社会变迁和自己未来事业取向的考虑从侧面拓宽了我正在成立的工作室的思路。
之后去看《越氏孤儿》,有些失望。前半部分是电影,后半部分是舞台剧,有些虎头蛇尾。王学圻和张丰毅扮演的角色应换一换,王演奸妰可以,演狠毒就逊 张一筹了,不过谁让前者如日中天呢。从“父子”角度看,我更喜欢陈凯歌的《和你在一起》;当然,《和你在一起》中的孤儿最终可以不弹琴,但赵孤最后若不拔 剑就更扯了。
后来看了豆瓣,原来前半部分的编剧因与陈凯歌产生分歧退出《赵氏孤儿》,陈自己操刀了。怪不得好几处脱节,且虎头蛇尾呢。
或许年终是亢奋的代名词。就像《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样。我把每天要做的几件事写到纸上,一件一件做,做完一件就打一个勾。明年我会尽量戒掉微博控戒掉MSN瘾。微博让人分裂,MSN让人八婆。
这几天最可乐的一件事,是我在欧洲休假时,老婆大人以我的名义参加的“免费游斐济”的活动,最后拨得了头筹。感谢为我们投票的朋友,特别是那些每天 投到手麻和精神有些错乱的朋友,哈哈。可是湘湘由于身体原因,不能跟着去。我只好再一次独自出行。让人崩溃的是,这周四,也就是后天,就要出发,从香港直 飞斐济,7天。于是只好把一些工作提前做了。
同为南太平洋小岛,斐济应该与我们去年去过的大溪地风格相近吧。
━━━━━━━━━━━━━━━━━━━━━━━━━━━━━━━━
上周我出差我去了郑州。做河南中小企业产权交易所的一个稿子。这是一个在中国企业融资史上具有开创性、未来永远绕不开的一个事件,关键是非常具有戏剧性。我在郑州呆了三天,因为这是我的“老本营”──我的大学是在这里读的,所以资源丰富,采访效率较高,速战速决。
离开郑州前一个晚上,也就是12月2号晚上,我在郑州见到了一个老哥,某烟草集团的W。去见他之前,我心情非常激动,用手机发了条微博:“去见最早带我闯社会从而改变了我的性格,然后十年没再见面的老哥,很激动很感慨,光阴是把刮胡刀。”
对,十年。十年前,是我大一升大二的暑假。彼时烟厂推出一种新烟,要在河南各地市铺货。我们这家财经院校与烟厂熟识,于是他们过来招“暑假实习 生”。国贸系的几十位同学,被分配到河南近十个地级市,进行营销推广。我与其它三位,到了河南J市,这三位当中有师兄师姐,我最小,到这一年冬天将满18 岁。
我们的任务,是于两个月的时间内,在W的带领下,将这种新烟迅速出现在J市及下属5个县城的所有商店内。具体下来的工作,一是到各县市和当地的烟草 系统的领导们喝酒打关系,二是,在烟草专卖局蹲点,向前来进烟的商贩们介绍新品,用丰富的促销品来吸引他们,三是,到市场上的商店里直接去调研、促销、回 访。
尽管1999年冬天,也就是进入大学两个月后,我就在一家饭店开始打工了(没工资,只管饭),并且在新千年到来前,通过卖贺卡赚到了第一桶金 ──150大块,然后在2000年初,到了一家网吧做管理员,并且在这一年五一的时候,到另一座城市与大龄女网友见面(现在都有些后怕)了,但这些锻炼要 么是小打小闹,要么是无知者无畏,对这个社会仍是懵懂不懂。我是“农村制造”,又是理科生,性格相对内向。然而,在2000年的这个暑假,一切都变了。
我清楚地记得我们刚到J市的时候,与当地烟草系统的官员一起吃饭的场景。与北方官场其它的饭局无异,要喝酒,要大喝。可是我不会喝。最要命的是,我 们这次来实习,对外宣称是烟厂新招员工,而非大学生。我坐在那里,呆呆地,半天没声响,而那一大局长,就坐在我的正对面。他后来终于憋不住了,开始骂起 来,“他妈的,你们烟厂招的什么吊人,像个小妮儿一样,坐那里一动不动,连敬个酒都不会…”
我的脸红了。更像个“小妮儿”了。脸红倒不是因为被人骂,而是担心我的表现给带我们的W带来不便。与此同时,我在心里狠狠地说:“你妈的,总有一天,老子回头来喝死你。”
现在想想这句话觉得真是好笑。那是属于一个叛逆年龄的毛头小伙儿的惯性反击。多少年过去后,即使我酒量甚好,对那些人情世故也很谙习,我也还记得当年的场景,但早已一笑了之。从某种意义上,我倒是很感谢那位肥硕的局长。
接下来的两个月。我经历了更多的酒茬,看到了身边许多彼时觉得吃惊的事,譬如包二奶,交易等诸如此类──让我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翻读到这些社会教材,我真幸运。
之后在日光暴晒中四处行销香烟没啥波澜。值得一提的是,两个月的实习行将结束,我们从众县城回到J市后,发生的与一个女人有关的一件事。
准确来说是一个女孩子,临时加盟了我们的推广队伍。她说她与我同岁,在J市一位官员家里做保姆,这阵子他们全家外出,暂时无事可做的她,就出来打另 一份工。这女孩儿长得俊俏,身材也不错,我们几个兄弟都挺乐意,因为原先的小分队是3男2女,现在正好是1:1了。接下来,开始行动,2人一组,搞回访。 我和这女孩儿分到了一组。
早上出去,晚上才回住所,接触的机会多了,无聊的时候会拉家常。她说她也是河南农村的,家庭条件差,有一姐有一弟,但她和弟弟到初二就都辍学了,因 为最多只能供得起弟弟读书──这是许许多多中国农村家庭中发生的事情。我很同情她。她说她姐姐先来的J市,说是打工,其实做了小姐,一年前跳楼自杀,未 遂,现在精神还有些恍惚。她还说,她也是被姐姐带到J市的,介绍到现在的这位主人家里做保姆,但工资实在太低了,一个月200块。我一听,摸出来我兜里揣 着的仅有的一张百元大钞,说,我分给你50块吧。“不用,不用。”她推辞了。然后开始哭,哭得很厉害。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哄她。
当天晚上,我们几个男的,和W,在一间屋里打地铺喝酒、聊天。我对W说:“这姑娘好可怜。”W问我,“你有啥想法。”“我想过几天我们回郑州时,带 她一起。”“然后呢。”“然后我想帮她找份工作。感觉她在这里钱少,而且不愉快。”“别傻了你。”“不可以吗?”“哈哈,你顾住你自个儿就行了。”
接下来两天我还与那姑娘一组,混得已经很熟了,不过她的一些反常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喜欢逛街买东西,女人爱美,这个原本正常,但她的频率也太高 了,中午买件衣服,下午再买件,晚上看到好玩的,也要买。她也很大胆,说喜欢我,并随即从地摊上买了两条“项链”,自己带一条,另一条硬给我带上。这样加 起来,两天也花了将近200块。那时候的200块,是我们在学校40天的伙食费了。我一开始觉得她不懂事,但转眼一想,那也得有不懂事的资本啊。是不是另 有隐情呢。
第三天我们提早下班,回住所休息。我听到她们几个女孩子的房间很热闹,就推门进去。发现她不在,我的师姐几个在。原来她在浴室洗澡。我扫了一下她的 床,发现她的钱包就在床上。我没有多想,顺手拿起她的钱包,拉开一看,我惊呆了。里面全是百元人民币,厚厚一沓,应该有两千多块,是我大学一年的学费了。
我终于明白W对我说“照顾好自个儿”的意思了。原来,这女孩儿只有16岁,她的姐姐在“工作”中认识了一位官员,这官员听说她们家姊妹二个时,就建 议让妹妹也来J市,并为其介绍工作。这工作便是到另一位即现在这位官员家里做保姆。名为保姆,实为玩物,或者准确来说,是前一位官员在搞“性贿赂”。
她并不缺钱。她也可以在我想将仅有的100块分她一半时顺势答应,但她拒绝,用她后来的话说,“你跟其他男人不一样”。现在想来,把我和她的世界里 的那些男人列在一起,真是“耻辱”,但那何尝不是一个玩偶真实的世界、全部的世界。我当时有些生气,毕竟她欺骗了我,但我很快原谅了她,甚至在离开J市的 前一晚,还对W说,我们一定要带她离开这座城市,这里太可怕了。W还是那句话:顾住自儿就行了。
我们离开J市的时候,她对我说,她觉得生活没啥意思,她挺羡慕姐姐自杀的勇气……
值得一提的是,在J市辛苦两个月赚到的800块,在我回到郑州后不久后一天,去银行存钱的路上给弄丢了。我不敢给家里说,因为夸下海口,可以养活自 己。于是只能自己想办法,最后是联系《英语辅导报》做其征订代理,在学校里明里暗里推广一个月,总算有了200来个订户,一年订阅费20元,共4000 元,我提成25%,正好是1000块,800块就算是我丢掉的钱,那200块从网上买了个旧电视机放宿舍给同学们看。
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我应势成立了英语社团──青年英语沙龙,不久后又做起学校杂志《求索》的主编,民间身份和官方身份杂交,就像现在政商混搭的民营 企业家们,不亦乐乎。甚至在报名考研前一个月,我还在郑州帮一位媒体的朋友做新书首发式。之后又从认识的河南农科院的一位英国女博士手中拿到他们研发的新 麦种20斤,我跑到农村老家去种地、和父亲一起搞实验…总之四年当中,我是非常不安分,也不可能安分,但我觉得能拿捏好边界;而到J市社会实习的两个月, 是这一切的开端。最后阴差阳错考取了研究生,至今我也没想明白这是怎样的一次狗屎运。后来阴差阳错转行干起媒体,则是后话了。
言归正传。2000年到现在已经过去十年了。我不知道当年那位女孩儿现在是死是活。如果活着的话,应该26岁了。我28岁,W39岁。我们两个大老爷们儿在一间咖啡厅聊到凌晨一点多,如果不是第二天我要采访,我们肯定还会聊下去。十年的光阴就像一撮胡子一样,一下了就被刮掉了,它还会再生长,然后再被刮。我对W说,我当年最佩服你的,倒不是你逢场作戏、内心清澈的技巧,而是工作中的一些细节。
譬如有一次出去搞活动,他走到半路打道回府了,原来是回住处,重读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上一段话,以求在实施中有的放矢;再如烟厂各区域的营销推广经理每季度回总部报销费用,她总是报销最少的,因为不沾小便宜,诸如此类。
他听了后一笑,说,那个时候29岁,也就是现在你这个年龄,冲劲足。也缺钱,但觉得目光应长远,不为眼前蝇头小利而煞费心机。我们聊起10年前那个 姑娘,那个被A官员送给B官员当礼物的姑娘,聊起我当年想拯救其于水火之中的“生猛”,大笑。其实生猛的不是我们,而是这个时代。
W一直没没换工作。现在是烟草集团里一个重要岗位的负责人了。他同时还运作了一支“私募基金”,其实基本上全是自己的钱,有近千万,在做股票。还像 当年对《营销管理》学以致用一样,他有自己一套缜密的方法,我和他交流了一些看法,他显然不是在吹嘘,他也从来不是爱吹嘘的人。他说他现在工作闲暇时,不 做股票,就练太极。
和W聊完回酒店的路上,我想起电影《返老还童》上的一句台词,“一件事情无论多早或者多晚,都不会阻拦你变成你想要变成的那个人,这个过程没有时间的限制,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开始。”
|
||||||
全聯福利中心去年以每周開一家店的速度,改寫台灣民生消費通路生態,讓全聯站穩「社區型超市」龍頭的祕密武器,竟是不起眼的全聯禮券。 撰文‧梁任瑋 在 全台開設五百七十家據點的全聯福利中心,已是國內最大連鎖超市霸主,靠著廣告靈魂人物「全聯先生」主打物超所值、便宜平價的品牌形象,不僅在去年衝出五百 七十億元營收,較前年成長一三%,緊追量販龍頭家樂福。「全聯先生」還意外幫全聯在企業市場攻下一城,去年一口氣賣出五億元禮券,寫下成立以來新紀錄。 「全聯先生」用全聯福利卡吃蛋捲碎屑、擠洗髮精的超節省廣告,深入台灣每個家庭,讓全聯成為消費者對抗不景氣、通膨的重要選擇,更改變大企業職工福利委員會的採購方向,令人稱奇! 事 實上,全聯從未主動推銷禮券,對大宗採購給予的折扣並不優惠,一次性大量購買,至少得達五十萬元,才有○.五%折扣,等於只省兩千五百元;一百萬元以上省 一%,三百萬元以上才有一.二%優惠,折扣上限一.二%,換算下來不到九八折,比起百貨公司禮券動輒就有九五折優惠,並不誘人。 雖然各大企 業職福會購買全聯禮券,討不到什麼便宜,但每年要招標禮券,還是特別喜歡採購全聯禮券,去年採購的企業更達到史上最多。全聯董事長林敏雄就透露,某銀行去 年向全聯買了好幾百萬元禮券,竟是因為員工不斷向職福會抱怨,「給我三、四千元百貨公司禮券根本買不到什麼東西,不如給我全聯禮券可以用好幾個月。」去年 台塑麥寮廠打算向全聯買一億元禮券,詢問可給多少折扣,林敏雄仍維持強勢態度,以「歹勢,我們錢很難賺」只給一.二%折扣,讓對方碰了軟釘子。據了解,台 塑最後還是接受此條件,顯見全聯禮券在企業受歡迎程度。 全聯副總經理陳玲瑗就說,因全聯利潤只有二%,若禮券折扣太高,等於虧本經營,因 此,有不少公司對於全聯不提供大宗採購送貨服務,很不能諒解,最後還是因為全聯的產品價格確實較低,有公司最後「自己叫發財車來載貨,還是比在其他量販店 買便宜。」總經理蔡建和很自信地說,全聯通路密集,價格又低,「拿全聯禮券不會餓死,就算到澎湖都不怕餓肚子。」他說低價買好貨,是全聯一貫的堅持,尤其 是「全台統一價」的政策,對偏遠鄉鎮地區的民眾來說,更是莫大的福音,因此,全聯禮券前年才賣一億餘元,去年立刻衝上五.五億元。 此外,全 聯至今仍未提供信用卡刷卡服務,也是國內超市通路罕見。林敏雄對此也有一套說法,刷信用卡要給銀行手續費,不如將成本省下來,回饋給客戶較實在,「客戶也 可以先在福利卡儲值一千元,至少可以花一個月,而且累積的點數還可以換商品,一舉兩得。」成功的形象廣告,加上全國綿密的通路,全聯在不景氣中,成為贏得 消費者支持的大贏家! |
有位網友Wilbur Smith 對於小弟的上一篇博文提出了一些意見。
他指出洪建生先生和王家琪小姐不和的原因除了是洪先生認識新歡外,亦和他之前因上市公司財困關係,要求王小姐把山頂施勳道豪宅,以及潘天壽、徐悲鴻的作品及古董變賣套現被拒絕有關。
同時他亦稱,他們把自己珍藏公開,並曾經將成之成書,根據Wilbur Smith 提供該書的資料如下:
洪氏所藏木器百圖(Chinese furniture, the Hung Collection)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s4c.html
馬克·泰爾
第一條理念就是市場總是(或經常是)錯的。
第二條,這種市場觀中蘊含著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投資利潤策略。如果「市場先生」是個喜怒無常的精神病患者,他總會時不時地報出低得離譜的股價,或願意在價格高得荒謬的時候購買同樣一隻股票。
但你不可能預見到「市場先生」的精神病什麼時候發作,也不可能提前知道他會沮喪或高興到什麼程度。
換句話說,你不可能預見到股市價格的未來變化趨勢。因此預測不是「格雷厄姆–巴菲特式」投資策略的一部分。
第三條,就像巴菲特所說,「『市場先生』是來侍候你的,不是來指導你的……如果你被他的情緒影響了,那將是災難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