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騰訊2014年凈利大增五成 微信月活躍賬戶破5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87607.html

騰訊2014年凈利大增五成 微信月活躍賬戶破5億

一財網 劉佳 2015-03-18 21:52:00

移動業務加速變現的同時,微信的用戶仍在高速增長,2014 年末,微信及 WeChat 合並月活躍賬戶同比增長41%至5億

被業界視作拿到第一張“移動互聯網船票”的騰訊 (00700.HK),在移動領域的投入回報如何?

騰訊剛剛發布的第四季度財報顯示,騰訊結合QQ手機版及微信的智能手機遊戲收入增加人民幣9.07億元。如果按天計算,這意味著在第四季度騰訊來自手遊的收入平均每天增加了人民幣985萬。

移動業務加速變現的同時,微信的用戶仍在高速增長。2014 年末,微信及 WeChat 合並月活躍賬戶同比增長41%至 5 億。

與此同時,在O2O與紅包大戰的刺激下,騰訊綁定銀行賬戶的微信支付和QQ錢包賬戶超過1億,在支付領域邁進了“億級俱樂部”,進一步縮小與支付寶的差距。

2014年全年的成績單也隨之出爐:騰訊總營收789.32億元,較上年增長31%;凈利潤238.1億元,較上年增長54%。不按通用會計準則計算,騰訊全年凈利潤242.24億元,較上年增長43%。

月活躍賬戶

騰訊財報顯示,2014 年末微信及 WeChat 合並月活躍賬戶同比增長41%至 5 億。那麽,新增的月活躍用戶主要來自在哪里?

騰訊財報稱,就微信而言,主要增加新功能及服務增強了用戶互動及參與程度,並提高了微信公眾號的普及率;就WeChat而言,繼續提升重點海外市場,尤其是新興亞洲市場的用戶參與度。

在進軍國際化方面,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在今年3月初接受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微信、Whatsapp、Line、Kakao等等4家在很多國家的市場上的競爭格局基本上塵埃落定,“原來領先的就領先,原來落後的也很難打破。因為即時通信它的特點就是這樣,一旦占領了就很難去撼動。唯一的是你需要從更豐富的超越即時通信以外的增值服務等等角度去看這個競爭。”

而如果從收入角度來看,遊戲業務仍然占據騰訊收入的“半壁江山”。2014年第四季度,騰訊網絡遊戲收入增長41%至人民幣119.64億元。平均每日收入高達1.3億元。騰訊透露強勁增長,主要歸功於推出新遊戲的增長帶來的2014 年收入的增長,以及《英雄聯盟》的用戶及收入大增。

網絡廣告業務的收入較2013年第四季增長75%至2014年第四季的人民幣26.27億元。由於觀看用戶數增加使得視頻廣告收入增長,而QQ空間手機版及微信公眾賬號所推動,令移動社交網絡效果廣告收入增加。

電子商務交易業務的收入較2013年第四季下降87%至2014年第四季的人民幣4.46億元。這主要是因為騰訊在2014年3月與京東進行戰略交易後,騰訊的電子商務交易業務進行了戰略轉型,將流量轉移至京東致使騰訊的電子商務收入、成本及虧損大幅減少。

過去一年騰訊的大筆投資也在財報中有所顯現。騰訊現金凈額為人民幣227.58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37%,主要因為公司所作的戰略投資,此部分被全年新增的自由現金流抵消。所持已上市投資公司(包括聯營公司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股份的公允價值總額於2014年第四季末為人民幣600億元。

“互聯網+”連接一切

過去一年時間里,圍繞“連接一切”的騰訊,投資了京東、大眾點評、58同城、丁香園、滴滴打車等,和新東方成立合資公司。一系列投資分別對應布局實物電商、服務商戶、O2O、在線醫療、打車、在線教育等生活服務領域,並在不少投資中送上了“超級嫁妝”微信入口,圍繞O2O領域進行投資和布局。

關於騰訊未來的發展方向,馬化騰不久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騰訊並不會進入每個行業來自己做,而是提出“互聯網+”的理念,並且把騰訊在關系鏈、支付、社交廣告等等方面的能力做成基本的零件和工具,作為“武器”開放給廣大第三方合作夥伴去改造、提升他們所在的行業。

例如,在醫療領域,“互聯網+醫療”的模式使得“口袋里的醫院”正在成為現實。目前全國已有近100家醫院上線微信全流程就診,超過1200家醫院支持微信掛號,服務累計超過300萬患者,為患者節省超過600萬小時,大大提升了就醫效率,節約了公共資源。在交通領域,滴滴打車等移動互聯網運用的出現,正在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

“過去走了很多的彎路,覺得這個好像跟我們有關不能放,但是最後發現其實反而做不好。現在心態更加放開了,不再想什麽都做。”馬化騰說。

而騰訊也在財報中稱,2015年,除了發展現行業務,騰訊將發展移動生態系統,把騰訊本身及合夥夥伴的產品及服務帶給中國的消費者。

其中發展移動生態系統的策略包括: 與各個垂直行業領域的現有及潛在戰略夥伴合作,為用戶帶來更好的O2O及交易服務;與主要內容提供商(例如網絡文學作家、HBO、NBA、索尼音樂、華納音樂及YG娛樂公司)合作,開發數字內容業務;平衡用戶體驗的同時,透過增加更多移動廣告存貨、優化廣告投放工具及擴大騰訊的廣告客戶基礎,以推動騰訊的效果廣告業務;豐富支付場景使支付服務更受歡迎。

編輯:彭海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366

獨家調查 台灣民眾矛盾看缺水 逾六成認同水價太便宜 但五成六民眾反對調漲

2015-03-30  TWM
 
 

 

你知道台灣用水量最多的是農業、工業、還是民生用水嗎?到底有多少人真的了解台灣水資源狀況?究竟大家覺得我們的水價算不算低?《今周刊》獨家民調出爐,為讀者揭曉正確答案。

撰文‧楊卓翰

春雨下不夠,水荒越來越嚴重,台灣水資源議題,重要性直線躥升。不過在當前報紙、電視上的熱烈討論氣氛下,民眾到底對台灣的水資源有多了解?為了找出答案,《今周刊》特別委託台灣指標調查研究公司,針對全台一千名受訪者,獨家進行民眾用水調查,答案並不樂觀。

綜觀台灣水資源分配,每年用水量約一七○億噸。其中,用量最大的是農業,每年要用掉一二○億噸,占台灣用水量七成;用量第二多的是三十億噸的民生用水,占二成;最後才是工業,十六億噸的用量占台灣用水一成。

不過,根據《今周刊》的民調,卻有六五%的民眾,誤以為工業占台灣用水量最多,其次是民生,而回答正確答案農業的,竟只有七%。有超過九成的民眾,搞不清楚台灣水資源的分配狀況。

極端氣候下 台灣水資源問題只會更嚴重「這是一個很危險的訊號。」中興大學防災中心前主任、土木工程系副教授楊明德說。「這代表台灣在水資源的教育和宣導上,出了很大的問題。極端氣候下,台灣的水資源問題只會越來越大。不是只有用省水馬桶、少洗一點澡,就可以解決的。」也難怪台灣枯水期越來越長,幾乎每年都在缺水邊緣,但是一場颱風、一陣大雨後,一時之間激起的問題,也都被甘霖沖走,永遠找不到解方。「民眾對水資源議題了解不深,更複雜的議題,像是台灣區域規畫、農田釋出,或是工業和民生的水費,就更沒有討論的空間了。」內政部前部長、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說。

台灣二十年未調整自來水水費,就是長久被遺忘的議題之一。在民調中,雖然有近七成民眾回答自己知道每月自來水水費,但是台灣指標公司總經理戴立安指出,隨著水費代繳越來越普及,多數民眾已經不再接觸到兩個月一次的水費帳單,而一個月平均一戶只有二三○元的水費,也讓很多民眾「忘了它的存在」。

這個現象,可以在民調中發現。有六七%的民眾認為,台灣的自來水水費便宜。而且,和鄰近國家一比,同樣一度自來水,日本的水費是我們的五倍,新加坡是四倍,而香港和韓國是我們二倍。在發現台灣水費原來在國際中偏低之後,有更多民眾覺得台灣水價便宜。

便宜,自然造成浪費。水利署統計,台灣的民生用水平均每人每天合理用量是二五○公升,但去年每人平均用水量卻不斷超標,五年來連續成長到二七四公升。李鴻源也認為,水價低,就不會有人想省水。「台灣天生缺水、科技基礎又好,發展節水產業剛好。但是水價低,別說節水產業,連開源節流都做不到!」他說。

開徵「耗水費」 落實管理水資源在意識到台灣水價便宜後,多數民眾仍認為,就算調升水價,還是沒辦法節流。有五六%的受訪者,不認為調漲水費可以減少浪費,達到節省用水的效果。「這是受訪者的防禦心態作祟!」戴立安分析:「另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不相信台水或北水的經營管理能力。」舉例來說,全台平均自來水漏水率仍然高達一八%,遠高於亞洲其他先進城市,加深了我們對自來水公司效率的質疑。

不過,台灣二十年來水費僵持不下的困境,或許能從這次民調中找出解套方式。行政院正在規畫的《水利法》修正草案,打算對每月用水千度以上的工業大戶,開徵一成至三成的「耗水費」,並對節水有成的企業減徵水費。此舉不但能懲罰民調中民眾主觀認定用水最多的「工業耗水大戶」,順應民意,又能鼓勵節流,棒子和胡蘿蔔齊下。

雖然這次修法,可能難解當前的水荒,但對台灣未來的水資源管理,可是罕見的希望。只是,這次修法,是否又會因為一場及時雨,半途而廢?民眾不能再當「飲水不知源」的公民,必須緊密監督。

9成民眾飲水「不知源」——《今周刊》民眾用水調查93%的人搞不清楚台灣用水狀況台灣缺水情形愈來愈嚴重,如果以一整年用水量來看,你知道哪方面用水量最多?

工業 65.8%

民生 17.1%

農業 7.1%

不知道╱未回答 10%

實際狀況

農業 70%

民生 20%

工業 10%

3成的人不知道每月自來水水費是多少你知道家中每次,也就是每兩個月繳的水費大概多少錢?

知道66.6%

不知道33.4%

和鄰國相比,近7成5的人覺得台灣水價便宜與周邊國家或地區的家庭水費相比,日本是我們的5倍,新加坡是我們的4倍,香港和韓國是我們的2倍,你覺得台灣家庭水費算貴還是便宜?

便宜 74.4%

普通╱中等╱差不多 9.8%

貴 6.7%

不知道╱未回答 9.1% 水費每月約230元,67%民眾認為便宜以目前各縣市民眾的家庭用水來說,平均每個月水費是230元上下,你覺得貴還是便宜?

便宜 66.6%

普通╱中等╱差不多 19.4%

貴 7.6%

不知道╱未回答 6.4% 但有5成6民眾不贊成調升水價台灣約有20年未調整水費,你認為調漲水費能否減少浪費,達到節約用水的效果?

不能56.3%

能32.9%

不知道╱未回答10.8% 資料來源:《今周刊》委託台灣指標公司台灣民眾用水調查1. 調查範圍及對象:台閩地區22個縣市,居住於調查範圍內,年齡滿20歲民眾,以電腦輔助電話訪問,有效樣本1002人,在信賴水準95%時的抽樣誤差最大值為±3.1%。

2. 調查時間:2015年3月9日至11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396

收入增長五成仍未盈利 一季度優酷土豆凈虧5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20778.html

收入增長五成仍未盈利 一季度優酷土豆凈虧5億

一財網 劉佳 2015-05-21 12:08:00

5月21日,優酷土豆集團公布了2015財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財務報告。財報顯示,優酷土豆第一季度凈收入為人民幣11.4億元,較2014財年同期增長47%;而凈虧損達到了人民幣5.174億元,2014財年同期凈虧損為人民幣1.76億元。

5月21日,優酷土豆集團(NYSE:YOKU)公布了2015財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財務報告。財報顯示,優酷土豆第一季度凈收入為人民幣11.4億元(美元1.838億元),較2014財年同期增長47%;而凈虧損達到了人民幣5.174億元 (美元8350萬元),2014財年同期凈虧損為人民幣1.76億元(美元2840萬元)。

凈虧損5.174億

優酷土豆集團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第一財季,優酷土豆集團總收入同比增長51%,連續四個季度實現增速加快。

優酷土豆認為這得益於2013年的多屏視頻生態的布局和對文化娛樂產業的融合。第一季度,優酷土豆集團廣告業務收入為8.93億元,同比增長43%,第一季度新增冠生園、58同城、快的等106家廣告主。

在移動端的表現上,優酷土豆集團第一財季移動端收入同比增長超過200%,貢獻了總收入的40%以上。這個數字2014年年初只有10%。移動端收入目前包括移動廣告、電商、遊戲等部分。

在品牌廣告之外,優酷土豆集團用戶業務收入在第一季度同比增長706%,至1.21億元。

優酷土豆集團的在線互動娛樂業務“來瘋”在第一季度實現了64%的環比增長。另一個用戶業務的增長點則是手遊聯運業務,通過加強手遊聯運業務的團隊和服務,優酷土豆集團預計該業務會有更好的收入表現。

除了用戶業務外,優酷土豆集團還在第一季度發布了“邊看邊買”、“玩貨”兩個視頻電商產品。

在收入增長的同時,持續增長的內容投入以及營業、帶寬成本,令優酷土豆第一季度的凈虧損達到了人民幣5.174億元 (美元8350萬元),而2014財年同期為人民幣1.76億元(美元2840萬元)。2015財年第一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虧損為人民幣4.818億元 (美元7770萬元),而2014財年同期為人民幣1.571億元(美元2530萬元)。

其中,帶寬成本於2015財年第一季度為人民幣3.068億元(美元4950萬元),占公司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收入的29%,而2014財年同期占比同樣為29%。增長主要源於流量的增加和視頻內容的清晰度提升。

內容成本於2015財年第一季度為人民幣6.69億元(美元1.079億元),占凈收入的59%,而2014財年同期為46%。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內容成本於2015財年第一季度為人民幣6.201億元(美元1.0億元),占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收入的59%,而2014財年同期占比為46%。增長主要源於為支持新業務發展而擴充了視頻內容庫。

網生內容貢獻過半流量

為了提供更多豐富的內容,2015年優酷土豆集團加大了對所有類型內容的投資,特別是投入在網生內容方面。網生內容包括自制內容、PGC和UGC,最新數據顯示,網生內容已經貢獻了全網50%以上的流量。

優酷土豆今年年初進行組織架構調整,不僅建立了涵蓋電影、遊戲、動漫、音樂、教育、電視劇、綜藝、娛樂、資訊等垂直內容領域的九大中心,還引入了工作室機制,計劃成立20間以上的內容工作室,以此完善了內容布局。

首先是優質自制內容不斷湧現。優酷土豆官方數據顯示,由《萬萬沒想到》原班團隊打造的《名偵探狄仁傑》播放量突破2億,著名文化學者馬未都主講的獨家脫口秀《嘟嘟》播放量突破8000萬。

同時,對於優質IP,優酷土豆也在進行多元化孵化的嘗試。合一影業第一季度宣布了《咱們結婚吧》《梔子花開2015》《萬萬沒想到》《有多少愛可以胡來》《教師日記》《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等6個IP孵化的項目,即將陸續登上大銀幕。

其次,PGC繼續引領行業發展。通過自頻道訂閱平臺,PGC可以於粉絲們進行更直接更深入的互動。目前,已經有《暴走漫畫》《BIG笑工坊》《羅輯思維》《李洪綢》《關愛八卦協會》《貝瓦網》等多個PGC的訂閱數超過了100萬。而優酷土豆自建的電商平臺也可以幫助他們分享和銷售自己的商品。

在UGC領域,目前優酷土豆每天上傳的的UGC視頻已突破20萬。

在版權熱播內容方面,第一季度,諸如《武媚娘傳奇》《錦繡緣華麗冒險》《何以笙簫默》等熱劇均突破了10億播放量,其中《武媚娘傳奇》實現了26.5億的高播放量,在綜藝節目類中,《最強大腦》第二季也獲得了8億播放量。

優酷土豆集團總裁劉德樂表示:“今年我們大幅增加了對所有類型內容的投資,特別是自制內容、PGC和UGC,以增強集團的網生內容生態系統。通過發揮各BU之間的協同效應,我們正在積極打造一個更平衡、可持續發展的內容組合,而網生內容將逐步成為驅動營收和流量增長的最重要的內容品類。”

優酷土豆預計,2015年第二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收入將達人民幣14.7億至15.2億元之間,廣告凈收入將達人民幣12.5億至13.0億元之間。該預期反映公司當前的初步估算,不排除調整變化的可能。

編輯:霍光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653

藍籌賺五成 蔡東豪 Tony Tsoi


2015-06-18  NM

股民夜以繼日在千多隻股票中尋寶,冧巴滿天飛,記到頭暈。財經演員教股民辨認「大媽股」,分析「殼 味」,令人啼笑皆非。大家這麼辛苦,無非是想尋覓心水股,在大時代中賺一筆。可是,在數字堆中弄至身水身汗,大上大落一輪,結果可能得個吉。如果告訴各 位,年初至今不足半年時間,除港交所(388)外,買藍籌股可賺五成,各位可能不信。唔係啩,坐定定,買藍籌賺五成,你呃我!冇呃你,而且這個冧把一定不 會記錯,是「一號」。

長和系世紀大重組在今年一月宣布,其間經歷股東會,股份分拆等細節,可能產生混亂,但重組在今年六月完成。昔日的長 實(1)及和黃(13)變成今日的長和(1)和長地(1113),重組變成有始有終,可以計算重組的利弊。如果長實及和黃股東在1月9日宣布重組計劃持股 至今,即是什麼也不用做,直至6月3日長地掛牌,回報分別是54%和50 %。換句話說,重組宣布日持長實及和黃,五個月賺五成。重組宣布後,長實及和黃股價上升約一成,股民後知後覺,宣布後才追入,也有四成進賬。但大部分股民 沒有這樣做,大家在忙於追逐沒法記得到的冧巴,冷落了一號。可能有些人認為揸藍籌是「唔型」行為,眾裡尋它尋到隻變身殼股才算有型,可是賺五成就是賺五成 呀。翻查當時關於重組的傳媒分析,最常見是,持有者可繼續持有,無貨者不宜高追。在股民眼中,藍籌升一成變成「高追」,仙股升幾倍卻說成「剛開車」。時間 過得真的很快,只是五個月,今日回想彷彿是遠古事件。當時的分析環繞誠哥是否撤資,重組可能是前菜,之後還有後着,股民應按兵不動,看清楚才行動。股民看 法頗一致,誠哥高所有人幾班,重組一定有後着,當時城中政經人士都在交換陰謀論。

我的看法跟股民其實也是差不多,我們不是 誠哥同一班波,誠哥舉動我們沒可能算清楚,與其亂猜,不如照單全收,信任誠哥的公開解釋。重組後兩星期,我在本欄寫了一篇文章,標題是《釋放價值》,這四 個字正是誠哥和管理層不停解釋的動機。我當時看法是「分析這些似是很複雜,很多陰謀的事情,我傾向相信內情其實很簡單,陰謀論不存在,借用IT界術語 「wysiwyg」(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我們知道的就是內情)。兩點之間最短距離,是直線,想太多不只無益,還浪費時間。財經演員不願意接受重組理由是釋放價值,因為這原因太明顯。財經 演員分析股票,原因通常錯綜複雜,峰迴路轉,公司管理層說的東西,需要拆解,或者是這原因,財經演員才有生存價值。股民可能不以為然,在大時代賺五成不算 什麼,隨口舉出近期賺五成個案。買長和賺五成和買沒法記住的冧巴賺五成,有沒有分別?我認為是天淵之別,賺錢當然有質素之分。買殼股或「大媽股」,買了之 後,我會睡得不好。買長和,我放心得多,繼續瞓得着,因為我知道明天一早,誠哥和Canning起身為我搵錢。持股睡眠質素是重要至極點的分析因素,睡得 不好可導致多種負面情況,因此避得就避。買入股票後睡得不好,通常是壞信號,最大可能是代表買入的決定是錯。另一分別是犯錯空間。「犯錯」這兩個字在本欄 不停出現,因為我很在意犯錯。我一定會犯錯,犯錯之後如何,是我不敢不去想的事情。誠哥有可能跣我,或者誠哥也會被人跣,例如出現環球股災,買入長和可能 坐艇,但相對買入「大媽股」坐艇,我睡得比較好,原因一樣,我知道瞓醒一覺,誠哥和Canning在不停想辦法。買錯了長和,我知道我有得翻身,買錯了 「大媽股」,可能是一世。重組一役,五個月時間,誠哥身家進賬800億。公司資產調上調落,調左調右,賺800億,只能是超人魔術。誠哥說重組是開始,未 來仍有很多大計,你們肯信嗎?

蔡東豪 Tony Tsoi

上市公司精電國際前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543

專項儲備銳減五成 兗州煤業業績遭質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5062.html

專項儲備銳減五成 兗州煤業業績遭質疑

一財網 王海 2015-10-30 14:12:00

截至9月30日,兗州煤業的“專項儲備”為9.62億元,較年初減少46.6%;“資本公積”為8.68億元,較年初減少48.63%。分析師認為兗州煤業的所謂“成本控制”實際上是動用“專項儲備”和“資本公積”的資金來實現的。

日前,一份富有個性的研報在微信朋友圈熱轉。研報直接使用“耍我一次,算你狠;被耍兩次,是我蠢”的標題,同時也將兗州煤業(600188.SH/01171.HK/YZC.N)推上風口浪尖。

在研報中,Jefferies的亞洲石油和天然氣類股票研究部負責人、資深能源行業分析師LabanYu及其同事用格外醒目的紅色的字體,引用了美國傳奇布魯斯天王B.B.King的歌曲FoolMeOnce(騙了我一次)中的歌詞,表達了對兗州煤業第三季度報告的嚴重不滿。質疑兗州煤業在本周發布的第三季度報告中的每股利潤虛高,認為該公司通過動用專項儲備金縮減成本,實現盈利。

兗州煤業今年三季度每股收益0.13元,盡管煤價持續走低,今年上半年的每股收益還只有0.1元,公司的解釋大概又是大幅削減成本。“我們無法接受這一數字,因為我們相信這是通過沖減資本公積實現的。”LabanYu在研報中表示。

兗州煤業於10月26日發布第三季度財報,今年1月~9月,實現營業總收入為384.54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21.6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3.8億元,同比下跌28.86%。然而,今年上半年兗州煤業在營收為251.43億元的基礎上,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為6.29億元。

換句話說,今年7~9月兗州煤業在營收133.11億元的情況下,實現了7.51億元的凈利潤。即三季度營收只有上半年的52.94%,而凈利潤卻是上半年的119.39%。兗州煤業在財報中表示,盡管第三季度煤價持續走弱,但公司的成本控制較好,持續取得成效。

對此,LabanYu及其同事卻認為,兗州煤業的所謂“成本控制”實際上是動用“專項儲備”和“資本公積”的資金來實現的。截至9月30日,兗州煤業的“專項儲備”為9.62億元,較年初減少46.6%;“資本公積”為8.68億元,較年初減少48.63%。對於專項儲備大幅下降,兗州煤業在財報中給出的解釋是:“主要是由於前三季度動用的專項儲備大於當期計提數額。”

兗州煤業證券事務部工作人員10月30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資本公積的變化主要是由於收購東華重工股權造成的,這種資本公積的變化是不會對公司的利潤產生任何影響。”

Jefferies表示:“專項儲備只能用於維護和安全支出,但對於兗州煤業來說,專項儲備似乎變成了一種緩沖池,富裕的年份就堆錢進去,到了緊張的年份就從里面抽水,這個儲備似乎對維護和安全支出並沒有什麽幫助。兗州煤業沒有用這些錢沖抵成本,我不信”。

專項儲備金是按照國家政府部門的有關規定計提和使用的。在中國會計準則下,公司使用以前年度結余的專項儲備用於當前的安全維簡投入,這種“以豐補欠”做法在煤炭行業內是普遍存在的正常做法。上述兗州煤業工作人員強調:“在中國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下,因動用專項儲備對公司財務報表中凈利潤差異影響是始終存在的,這也是正常的。”

截至10月30日午間收盤,兗州煤業微跌3.66%,該事件預計對股價影響不大。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56

專項儲備銳減五成 兗州煤業業績遭質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5062.html

專項儲備銳減五成 兗州煤業業績遭質疑

一財網 王海 2015-10-30 14:12:00

截至9月30日,兗州煤業的“專項儲備”為9.62億元,較年初減少46.6%;“資本公積”為8.68億元,較年初減少48.63%。分析師認為兗州煤業的所謂“成本控制”實際上是動用“專項儲備”和“資本公積”的資金來實現的。

日前,一份富有個性的研報在微信朋友圈熱轉。研報直接使用“耍我一次,算你狠;被耍兩次,是我蠢”的標題,同時也將兗州煤業(600188.SH/01171.HK/YZC.N)推上風口浪尖。

在研報中,Jefferies的亞洲石油和天然氣類股票研究部負責人、資深能源行業分析師LabanYu及其同事用格外醒目的紅色的字體,引用了美國傳奇布魯斯天王B.B.King的歌曲FoolMeOnce(騙了我一次)中的歌詞,表達了對兗州煤業第三季度報告的嚴重不滿。質疑兗州煤業在本周發布的第三季度報告中的每股利潤虛高,認為該公司通過動用專項儲備金縮減成本,實現盈利。

兗州煤業今年三季度每股收益0.13元,盡管煤價持續走低,今年上半年的每股收益還只有0.1元,公司的解釋大概又是大幅削減成本。“我們無法接受這一數字,因為我們相信這是通過沖減資本公積實現的。”LabanYu在研報中表示。

兗州煤業於10月26日發布第三季度財報,今年1月~9月,實現營業總收入為384.54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21.6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3.8億元,同比下跌28.86%。然而,今年上半年兗州煤業在營收為251.43億元的基礎上,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為6.29億元。

換句話說,今年7~9月兗州煤業在營收133.11億元的情況下,實現了7.51億元的凈利潤。即三季度營收只有上半年的52.94%,而凈利潤卻是上半年的119.39%。兗州煤業在財報中表示,盡管第三季度煤價持續走弱,但公司的成本控制較好,持續取得成效。

對此,LabanYu及其同事卻認為,兗州煤業的所謂“成本控制”實際上是動用“專項儲備”和“資本公積”的資金來實現的。截至9月30日,兗州煤業的“專項儲備”為9.62億元,較年初減少46.6%;“資本公積”為8.68億元,較年初減少48.63%。對於專項儲備大幅下降,兗州煤業在財報中給出的解釋是:“主要是由於前三季度動用的專項儲備大於當期計提數額。”

兗州煤業證券事務部工作人員10月30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資本公積的變化主要是由於收購東華重工股權造成的,這種資本公積的變化是不會對公司的利潤產生任何影響。”

Jefferies表示:“專項儲備只能用於維護和安全支出,但對於兗州煤業來說,專項儲備似乎變成了一種緩沖池,富裕的年份就堆錢進去,到了緊張的年份就從里面抽水,這個儲備似乎對維護和安全支出並沒有什麽幫助。兗州煤業沒有用這些錢沖抵成本,我不信”。

專項儲備金是按照國家政府部門的有關規定計提和使用的。在中國會計準則下,公司使用以前年度結余的專項儲備用於當前的安全維簡投入,這種“以豐補欠”做法在煤炭行業內是普遍存在的正常做法。上述兗州煤業工作人員強調:“在中國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下,因動用專項儲備對公司財務報表中凈利潤差異影響是始終存在的,這也是正常的。”

截至10月30日午間收盤,兗州煤業微跌3.66%,該事件預計對股價影響不大。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59

“喜羊羊”IP今年賣10億 盜版一度搶走五成市場份額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1-22/964345.html

2005年創作《喜羊羊》的時候,當時的成本是3萬元左右;而在2015年,僅是圍繞“喜羊羊”IP的授權消費品終端銷售額,就將超過10億元。

◎每經記者 吳林靜  

《喜羊羊與灰太狼》(以下簡稱《喜羊羊》)一度被譽為國產動漫的代表。這個已經播放了10年之久,多達1000余集的電視動畫片,也在電影、漫畫、遊戲、衍生品等多個泛娛樂產業鏈上成為熱門IP。

2005年創作《喜羊羊》的時候,當時的成本是3萬元左右;而在2015年,僅是圍繞“喜羊羊”IP的授權消費品終端銷售額,就將超過10億元。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喜羊羊之父”黃偉明,說起《喜羊羊》的成長之路,其不僅有創作帶來的愉悅,還有“假羊羊”(盜版)帶來的無奈。

“喜羊羊”創作團隊成立的公司——廣東原創動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原創動力),自2009年起就開始了打假之路,其維權報道常見諸報端。黃偉明表示,他曾聽說這群“假羊羊”一度與“喜羊羊”勢均力敵,平分市場。

回顧這幾年的打假過程,黃偉明說,只能發現一例處理一例,很被動,現在盜版已經清理了不少,市場也更加有序了。

“電影是IP價值放大器”

《喜羊羊》登上電視銀屏之初,黃偉明沒想過會成為10年後的一個熱門IP。現在,這部已經播出了十年,有著愈千集的動畫片,在黃偉明看來,其IP價值應該能達到幾十億。

2000年,27歲的黃偉明說自己要開始做動畫片的時候,根本沒有人關註。他回憶說,當時市場根本看不上原創動畫。

到了2005年,市場經過扶持,有了一定成效。《喜羊羊》開播以後,收視率最高達到17.3%,大大超過了同時段播出的境外動畫片。

當時,黃偉明從國外帶回剛剛興起的flash技術,用於《喜羊羊》的電視動畫制作,極大降低了制作成本——每集成本由10萬元降低到3萬元。同時,其以接近同行10倍的速度推出新劇。到2009年,《喜羊羊》生產了580集,但僅花了2000萬元左右制作成本。

“別看我是一只羊”吸引著家家戶戶兒童的眼球,500多集的電視動畫,鋪墊出一個巨大的商機——電影動畫市場。

2009年春節,《喜羊羊》推出第一部電影動畫片《牛氣沖天》,以600萬元的投資贏得了超過8000萬元的票房收入;隨後,2010年《虎虎生威》以1200萬元投資贏得1.2億元票房;2011年《兔年頂呱呱》拿下1.5億元的票房……

在《喜羊羊與灰太狼》之前,中國的動漫市場沒有單部過億的作品。“2009年以前,大家只是知道有這部動畫,但沒有市場給予價值體現。”黃偉明說,電影出來以後,終於“在數字上給了一個價值的響應”。電影,成為“喜羊羊”這個IP的價值放大器。2011年,香港上市公司意馬國際(00585,HK)收購了“喜羊羊”的衍生品版權管理方動漫火車香港,擁有了商標肖像權;2013年,奧飛動漫以6.342億港元買下“喜羊羊”系列品牌商品化的獨家運營權。

業內估算假貨曾占一半

其實,在黃偉明做動漫之初是沒有商業模式這一說的,“把片子做出來,在電視上放映就是了”,現在,“喜羊羊”這個IP卻在動畫、電影、漫畫、衍生品以及遊戲等領域都有了授權產品。

據廣州媒體報道,招商證券分析師王京樂預測,2015年僅是圍繞“喜羊羊”IP的授權消費品終端銷售額,將超過10億元。

事實上,這個市場並不一直那麽有序,資本的追捧,讓這群羊變成了“最值錢的羊”。來搶食的,不僅有資本大佬,還有盜版、山寨這類攪局者。

自從“喜羊羊”火了以後,原創動力維權的新聞就時常見諸報端,從山東到福建,從衍生品到漫畫,這只最值錢的羊深受盜版之害,卻苦於“假羊羊”太分散,要一個個起訴侵權,其團隊從人力物力上都耗不起。

黃偉明聽說,最猖獗時,盜版和正版幾乎各占一半市場。另有媒體報道,喜羊羊的衍生品市場中,盜版收入占比居然超過70%。

並入奧飛動漫後,在其法務部等相關部門的協助下,加上國家版權局的嚴厲打擊,目前“喜羊羊”這個IP的盜版情況有了很大好轉。

黃偉明說,以前去授權時,很多商家都會說不要IP也能做,現在他們會拿一些正版IP,“如果你想做大,還是要正版的授權,這方面的意識也在慢慢加強,授權市場也越來越規範。”

近幾年,“喜羊羊”IP增長最快的授權領域是遊戲開發。據報道,一款得到“喜羊羊”IP授權的手遊,首月流水就破2000萬元。根據目前常見的“授權版權金+流水分成”的授權方式,黃偉明發現,遊戲成為動漫IP主要的變現渠道。

對於依然存在的盜版,黃偉明還是有些無奈,他說,目前只有發現一起打擊一起,被動地去處理。黃偉明認為,市場秩序越來越好,更應該考慮IP價值的繼續開發,比如在海外市場發現《喜羊羊》被用來當做兒童的漢語教學片,這個意外的發現啟發了黃偉明團隊,接下來,他們將用這群羊和狼的IP開發兒童教育類的視頻。

  • 每日經濟新聞
  • 楊軍
  • 每經記者 吳林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984

獵豹五成營收、七成用戶來自海外 它不靠中國 變全球最大掃毒App


2015-11-16  TCW

中國網路公司,還有誰能跟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者簡稱BAT)三巨頭在用戶數上抗衡?最有可能的答案就是它:獵豹移動(以下簡稱獵豹)。

憑藉兩款手機App--專掃手機垃圾的「清理大師」(Clean Master),和免費防毒軟體CM Security,讓獵豹在全球每月擁有四億九千萬活躍用戶,其中海外用戶三億五千萬,占七一%。營收方面,二○一五年第二季,為人民幣八億七千萬元,海 外市場有四億三千萬元,正式突破總營收的五成。

這兩款產品做的事情很簡單,每一支手機每一天都會用到它的功能。以清理大師為例,它的任務就是幫你清除占據手機空間的暫存、文字、圖片資料檔案,釋出更多儲存空間,讓手機運行更順暢。這對效能不高、容量不大的中低階手機特別實用,在印度、印尼、巴西等國家頗受歡迎。

可是功能簡單,卻不代表這很容易做到。獵豹副總裁金磊說,清理大師最難的部分在於「怎麼找到垃圾」,因為清錯檔案就會影響軟體運作,獵豹光在這兩款產品上,就投入約三百多名公司最資深的研發和技術人員。

「世界第一,是因中國市場大」馬雲都反駁不了的話,它兩年翻盤海外用戶和營收都超過整體的五成,這兩項國際化指標,B AT都還望塵莫及。

騰訊主打海外市場的微信(WeChat),近六億的月活躍用戶中,僅約兩億為海外用戶,而阿里巴巴則從未公布過此類數字。

「你世界第一,是因為中國市場大。」這句連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都啞口無言的話,獵豹執行長傅盛兩年前也常聽到,現在,他終於可以反駁了。

從二〇二二年十月開始,《商業周刊》第一次在台北見到傅盛時,三十五歲的他,是一個要用小米創辦人雷軍相稱,才能提起來被記憶的人物。我們造訪台北一〇一 大樓八十三樓獵豹在台灣的合作夥伴雪豹科技,其董事長吳德威告訴我們,獵豹今年底將在全球二十多座城市開設辦公室,打頭陣的就是台灣人。這裡是地表最高辦 公室,五百多坪的空間,兩百多名員工,是獵豹爭戰全球市場的基地。

才兩年時間,獵豹快速攻城略地,展現典型中國網路公司快狠準的決心和意志。

獵豹變種,速度快、力道強,連傅盛本人都在兩年內把英文口說練好,從一個從未出國過,無法開口跟外國人交談的「老中」,蛻變成一個如今以機艙為床,四處和外國投資人談合作的「跨國公司C E 0」 。

小功能做到精,黏住消費者台灣詐騙簡訊盛行,它掃毒立即跟進如果有一件事情,是獵豹做得比BAT 更好、更透徹,是它把一件小功能做到精準,讓消費者離不開它。

網路雖無國界,但服務與產品卻非常講究在地化,因此你可以看到,二〇一四年五月,當時台灣手機盛行「宅急便取貨」詐騙簡訊,獵豹在一夜之間針對台灣用戶這些痛,更新CM Security。

跟據CM Security實驗室推算,當時每天約有四千多支Android手機中毒,可詐取每位中毒手機用戶最高五千元,光是一週累積的詐騙金額,可能就破億元。這種快速服務,讓用戶在一次次的痛點中,記住了獵豹的專業形象。

把App做深,二〇一四年「清理大師」在Google Play全球五十六國下載數排名,都高居工具類第一,用戶數首度破億。

流量,永遠是網路公司賺錢的基礎,即使產品免費,你也可以靠著龐大用戶賺廣告財,臉書、Google都是這樣做,獵豹也開始加入這一行列。從財報看出,獵豹在上市后至今,已在全球收購或投資五家手機廣告公司,包括法商MobPartner,撒錢總金額一億三干多萬美元。

總部設於巴黎的MobPartner在二〇〇九年成立,業務覆蓋全球兩百個國家,每月可以接觸到超過兩億行動用戶,產生一百八十多億次的廣告曝光。這樁收購案,讓獵豹有實力和臉書談廣告合作,幫助瞼書消耗過多的廣告需求。

App免費下載仍然可以賺到錢,因為它已經變身為行動廣告商,把五億全球用戶變現了。當在全球擁有一億五千萬用戶,市值十億美元的印象筆記 (Evernote)正苦於獲利不夠快而裁員之際,金磊卻告訴我們,獵豹已經找到獲利模武,而且還野心勃勃要搭建中國第一個,面向全球的行動廣告平台。

博盛在最近專訪中告訴我,他在矽谷投資了一家火箭發射公司,「你們做工具App幹嘛搞火箭?」他反問我,網路應用的下一個機會是什麼?其實,他也沒有答案,但是做為已經走在前端的人,不是要當追隨者,而是要引領潮流。

中國變種狼,一樣兇狠,當它來到你面前,你可能還無法分辨它是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88

電商官網揭成本價 靠良心大賺五成

2015-12-28  TCW

近來,歐美重量級財經媒體批評身價虛胖的初創企業追逐短期獲利陋象。十二月,《彭博商業週刊》反向報導一批道德掛帥的「良心企業」,頭號代表是高價服飾電商Everlane。

在成衣價格越來低的市場裡,創立滿五年的Everlane有一點訴求顯得與眾不同:「我們希望呈現Céline(法國精品品牌)的高質感、跟隨Patagonia(戶外用品品牌)的道德感。」執行長裴斯曼(Michael Preysman)對《彭博商業週刊》說。

生產流程透明吸引買家

美國新媒體V0x Media曾讚譽子Everlane是「最聰明服飾電商」,因為它「裸裎」業界不敢說的秘密:從上游原料到下游販售,無論是選材、生產與定價,在官網上全 揭露,顧客不僅知道原料源自歐洲、製造據點在中國,更明瞭這家也幫歐洲精品代工的業者成本可能不到定價的一五%。

就以打底白襯衫為例,官網公告:棉布、線扣等採購價十一美元(約合新台幣三百五十元)、剪裁逾一美元、縫製約八美元、物流運輸近五美元,最後含稅成本是二十五美元。它的定價是五十五美元,但是同級產品門市價超過一百美元。

《經濟學人》說,激進的透明度加上不打廣告的徹底去中間化,Everlane目C兩年內累計有三十五萬名註冊會員,更直接的效益是,三成會員都是重複購買顧客;去年營收三千六百萬美元,較前年翻兩倍;毛利則為一千八百萬美元。

裴斯曼認為,廣告不一定能打動消費者,但是每一名消費者都會想要先認識品牌背後的故事,再決定購買。他自認為,Everlane至今仍守住「誠實、透明」這兩大創業初衷,經營績效因此暴衝。

相較之下,預估市值曾破十億美元的時尚電商Fab.com,是名副其實的獨角獸企業,但經營權旁落創投股東,業績始終無法達標,去年裁員、收購風聲不斷。 《彭博商業週刊》質疑,規模擴增迅速,誠實代價恐蝕成本,裴斯曼卻樂觀的說,規模越大,影響力也越強,當美德躍為業界標準,代價反而更低。

撰文者邱碧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03

員工帶薪旅行假增至15天,營收六年逆增五成 薰衣草森林 給假越多、生意做越大

2016-07-11  TCW

工時長≠競爭力!薰衣草森林加碼員工支薪旅行假,還補貼旅費,鼓勵「出走」蓄積服務軟實力,反做大事業、跨足婚宴市場。

縮短工時,一定導致企業競爭力降低?休閒餐旅集團薰衣草森林,經過六年實驗,證明答案是否定的!

二○一○年起,該集團修訂內部人事章程,除月休六日、依勞基法實施的特休假之外,正職員工,皆可再享十一天支薪旅行假。六年後,薰衣草森林執行長王村煌再加碼,在今年初的尾牙上,宣布此支薪旅行假增加至十五天,贏來台下員工一片尖叫和掌聲!

最令人「忌妒」的是,員工放越多假,生意還越做越大。六年來,該集團年營收從四億元成長到六億元;原本五個品牌、十四個據點,擴大為七個品牌、二十五個據點;員工總數從四百五十人增加至五百三十人(含兼職)。

「我們一向定位自己是營利事業,」王村煌說,雖不上市,但訂定有效益的經營目標,五年內,淨利率從目前的一○%提高至一五%;十年內,營收成長三倍!

敢給假!養員工視野

三種旅行假,更出國修學

餐旅市場競爭激烈,股東的獲利期待不低於同業,也有持續成長的壓力,薰衣草森林為什麼敢給員工放大假?

該集團人才發展部經理蕭淑文解釋,十五天旅行假,除其中兩天是「品牌旅行」,須到集團散布台灣各地的據點參訪;另一至二天是請作家劉克襄等旅遊達人,進行各店附近的「在地旅行」之外,其他的天數都是「個人愛旅行」假。

其中,品牌旅行、在地旅行合計補貼約五千元旅費,其他旅行自費,不限地點,國外、國內、甚至在住家附近的公園活動,都在公司接受範圍內。

「目的是鼓勵大家走出去,培養視野,」蕭淑文表示,勞基法規範的特休假,公司也放寬解釋,到職第四個月起,就可依比率動用。此做法與一般企業員工,滿一年才享有特休假權利相當不同。

此外,薰衣草森林為了鼓勵員工投身志工假期,還一比一對等給假:每一年安排近八十人次主管國內外「修學旅行」,甚至還可以申請公假,今年將前往的,是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為鼓勵同仁不要一放假就宅在家,王村煌以身作則,每年近一百天在國內外旅行見習。

「旅途中的親身感動,會讓人全身起雞皮疙瘩,」他忘不了一回在北海道,在當地知名伴手禮品牌六花亭打造的美術館,鳥瞰富良野十勝連峰風景,夥伴們被美景震撼,紛紛發出「哇!」的讚嘆。

敢撒錢!用旅行共學

人事費年增一成,沒在怕

大方給假,員工固然叫好,但對經營者來說,必然導致人事成本增加。

王村煌表示,第一次實施支薪旅行假,財務部門試算,每年要多付出七百萬元人事費用,約占六年前總營業額近二%,今年再增加四天,又會再吃掉一%,整體而言,實施十五天帶薪旅行假,資方須多付出約一成人事成本。

既然有成本壓力,為何還要加碼給假?逢甲大學國貿系副教授、薰衣草森林獨立董事邱世寬認為,若只從縮減工時解讀旅行假,或僅視作員工福利,恐窄化經營者的立意,這要回到品牌發展脈絡才能找到解答。

首先,兩位創辦人詹慧君、林庭妃,甚至包括執行長王村煌,都是旅行的愛好者,很多新事業靈感和共識,是在旅行過程汲取並建立的,因此,經營團隊深信,員工透過旅行「共學」,可以帶動企業創新。

敢創新!旅行刺激軟實力

轉換為集團成長的新動能

此外,服務業不可取代的價值,是服務過程顧客感受到的「溫度」,員工不只要具備服務技能,更須培養美感和感性能力,鼓勵多旅行,是一種蓄積軟性服務力的途徑,雖導致人事成本增加,卻也讓品牌發展出,將圓夢勇氣、心靈療癒和土地共生等品牌抽象價值,轉換為具體營業額的獨特經營能耐,近年來不止進軍婚宴市場,甚至赴北海道開起民宿。

邱世寬指出,工時長才有競爭力,是製造業的思維,服務業本質上是創意產業,能否勝出取決於創新效能,薰衣草森林擴大實施旅行假,印證提供員工開展視野與體會美好經驗的機會,有助醞釀創新的組織氛圍。春水堂人資主管劉彥伶則認為,從人力招募的角度,旅行假這樣的非物質報酬,對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新世代,極具吸引力。

王村煌表示,實施旅行假原本用意,是希望員工能從中體會,工作價值不只存在金錢的對價關係,一開始,確有同仁反映「給錢」比「給假」實在,但認同度越來越高,去年針對內部夥伴進行做為人資部門KPI(關鍵績效指標)的「幸福感意見調查」,旅行這一項,在二十個工作幸福感來源中排名第二,僅次於良好夥伴關係,全品牌員工年離職率也從六年前的近四〇%,大幅降低至去年的二八%。

間接的效益還有,吸引更多認同這樣工作價值的高學歷求職者,今年暑假,更將有五位台大不同科系的同學,選擇到該集團實習。

給十五天旅行假,或許不是每一個企業都能效法,但薰衣草森林的例子,或許可以帶給陷於工時爭議泥淖中的勞資雙方,找出從對立走向雙贏的解方靈感。

薰衣草森林

成立:2001年

執行長:王村煌(圖中)

公司概況:2015年營業額約6億元,正職員工261人、兼職員工269人

成績單:7餐旅品牌、25據點,分散在全台9縣市與日本北海道

撰文者尤子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