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體質差難敵低油價 太陽能廠玩完?

2014-12-29 TCW 十二月十七日,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台灣太陽能電池與模組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訴訟,最終判決出爐,台廠最高被課徵二七.五五%的稅率,和今年七月初判,台廠最高被課徵四四.一八%稅率相比,終判結果大幅降低,讓業者鬆了一口氣。 「這對台灣產業來說,是正向發展,」新日光執行長洪傳獻說。 平均而言,這次終判,台廠被課一九.五%的反傾銷稅率,中國卻不減反增,平均達五二.一%,未來,台灣電池輸美可望具有較大優勢,因此帶動太陽能類股股價表現。終判結果公布當天,茂迪、昱晶等電池廠皆衝上漲停板,和今年七月雙反初判結果公布時,國碩、碩禾等大廠一天內跌停板、該類股市值蒸發超過一百億情況相比,可說一掃先前陰霾。 這一役,表面勝利中國布局早,實質受創有限 不過,即便打贏了雙反訴訟,但太陽能大廠能否擺脫今年第二季、第三季接連虧損窘境、期待產業回溫,結果恐怕不甚樂觀。集邦科技綠能事業處前研究經理胥嘉政直言,「這只是台灣業者的表面勝利而已。」 光看判決數字,台灣業者平均稅率僅中國的一半不到,似乎佔足便宜,但事實上,這次美國商務部提出的「新雙反」訴訟,僅限中國模組業者採購他國生產電池、再回到中國組裝,最後輸往美國販售;若採購中國自己生產的電池,則不在規範內,仍舊適用二○一二年的舊雙反稅率,部分大廠只課徵二○%左右關稅,和台廠並無太大差別。 胥嘉政說,中國太陽能廠早已展開「一條龍」布局,自己生產電池,無須向台灣業者進口,製造成本還比台廠低約一成,加上又有政府退稅等補貼,外銷仍具競爭力,受這次判決的影響根本不如外界估計得大。 這一次,台灣業者贏了面子,實際上卻沒有多大好處。而近來低油價衝擊,更敲響了太陽能產業的警鐘。率先受到波及的,正是各國太陽能補貼政策。 以台灣太陽能電池、模組前三大出口國日本為例,雖然日本政府從福島核災後,大力發展太陽能發電,隔年推出《再生能源特別措施法案》,每千瓦太陽能發電收購價格達四十二日圓,為全世界最高價。 低油價,衝擊更大太陽能供過於求,價不如前 隨油價持續走低,太陽能發電供過於求,今年九月開始,陸續有電廠暫停啟用,日本政府也在十月提修正案,計畫再調降收購價格。台新投顧太陽能產業研究員李翰興表示,眼看明年油價恐再探底,對近幾年把發展重心放日本市場的台廠而言,這些都是不確定因素。 一位業界人士提醒,雖然有些大廠開始分散風險,轉往東南亞、中亞、南美洲等地發展,而根據集邦科技預估,明年新興市場需求也將成長逾四○%,但當油價續跌,衝擊新興市場經濟,要各國政府拿出錢,補助再生能源,可能性勢必降低。 一旦新興市場成長不如預期,歐洲、日本成長衰退,台灣太陽能電池廠即便靠雙反終判,獲得短期輸美效益,「今年第四季和明年第一季恐怕都還是虧損,」李翰興說。 貿易戰、油價大環境因素,讓台灣太陽能產業從去年短暫露出復甦曙光,大廠逐步轉虧為盈,一夕之間,又被打入谷底,也讓人質疑,這個曾經出過兩位台股股王的產業,是否再也回不去往日榮景? 長期來,體質不良仰賴低價競爭,產品沒差異 「坦白說,我們的業者是比較短視,」集邦科技綠能事業處研究經理黃公暉說,一切問題根源,還是出在體質問題。 一直以來,台灣之於全球太陽能產業,所擅長的就是中游電池端,靠成本控管和擴大產能規模,低價外銷。但,太陽能電池產品差異度低,技術難度也不如其他科技業,當中國業者以更低價格搶單,造成市場供過於求,台灣業者就只能跟著殺價競爭,陷入停工、裁員,又回到「四大慘業」時期。 兩年前,錯過轉型拚再起須重整品牌、行銷力 黃公暉認為,台灣業者一度有轉型機會,時間點,就在二○一二年中國第一次被美國提起雙反訴訟時,台廠坐收轉單優勢,連帶讓新日光、茂迪等業者隔年轉虧為盈。但這些業者卻沒有趁此機會,積極往下游模組端布局,甚至整併產能。同一時間,中國藉著內需龐大市場,扶持英利能源、天合光能等業者。 「大家好的時候,光賺錢就來不及,不會想要合作,現在狀況不好,才要開始做,更不容易。」黃公暉說,台灣模組廠總產能一年也只不過二十二億瓦,中國光一家英利能源,一年產能就將達三十億瓦,而當產業大者恆大趨勢更明顯,台灣業者如果不加緊腳步整合,不管比品牌形象或議價能力,勢必更弱勢。 胥嘉政也說,即使全球太陽能的需求還在成長,但現在唯有掌握終端通路者,才有機會淘金,若台廠想布局,需要的則是品牌、行銷,以及國際營運能力,這些幾乎得從頭學起。 二○○六年,益通、茂迪先後登上台股股王,當時太陽能產業崛起靠的是機會財,八年來,歷經多次興衰,如今台灣業者若想再起,必須重新調整策略,才看得見一線生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9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