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企業生產放緩 8月用電量近3月最低

1 : GS(14)@2017-09-17 12:09:08

【明報專訊】繼前日統計局公布8月份投資、消費及工業數據增速放緩後,國家發改委昨日公布,8月份全社會用電量按年增速亦只有6.4%,按月回落3.5個百分點,為近3個月來最低。第二產業用電量按年只升2.6%,為去年9月以來新低,按月比較更大跌10.8%,主要是有色、鋼鐵、電力生產和供應業等行業用電量按月減少。作為觀察中國經濟其中一個重要參考指標,發電量減少意味着企業生產活動有所放緩。

不過,官媒為失色數據解畫,人民日報海外版昨日刊文引述專家指,中國的經濟發展與供給側改革是一個長期、連續過程,發展和改革既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戛然而止。在短期內,部分數據有波動屬正常現象,不應以急功近利的心態去看待。

企業家信心指數增3.3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人行公布的第三季企業家及全國銀行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家信心指數比上季提高3.3個百分點至68.7%;銀行家宏觀經濟信心指數為75.3%,亦比上季提高7.5個百分點,顯示逾七成銀行家認為當前貨幣政策適度,而認為政策偏緊的銀行家比例下降。

此外,企業家宏觀經濟熱度指數為35.9%,比上季提高1.9個百分點,其中有逾六成企業家認為宏觀經濟正常,約三成企業家認為宏觀經濟偏冷,只有2.5%企業家認為經濟偏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920&issue=201709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812

內地經濟放緩影響微 80後中產消費信心強

1 : GS(14)@2017-10-01 20:10:52

【明報專訊】問:我公司主要出口運動配件,有意北闖淘金,但留意到中國經濟增長近年有放緩迹象,想了解一下內地中產消費的變化?

答:香港貿發局最近進行中產階層消費調查 ,目的是在各社會和經濟因素轉變下,追蹤和瞭解中產階層的消費觀念、模式、特點和趨勢的相應變化,以協助港商更有針對地拓展內地市場。雖然內地經濟增長近年有所放緩,然而內地中產消費者對收入前景和消費仍充滿信心。81%受訪者預期未來2至3年收入會繼續增加。至於經濟放緩對日常消費的影響,51%受訪者表示比以前花多了錢以提升生活品質,比以前更謹慎的只有14%。「80後」明顯比年長群組更有信心,更為樂觀。25至30歲的受訪者中有88%預計未來收入增加。

生活趨西化 追求高品質消費

問:內地中產生活方式轉變,他們消費模式有怎樣的變化?

答:生活方式變化方面,運動已成為內地中產生活的一部分,68%受訪者認同「運動多了,定期運動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西式生活和飲食對中產的影響正在加深,接近五成受訪者表示「去西式餐飲店比以前多了」。比起較年長受訪者,「80後」受訪者(特別是25至30歲組別)的生活方式更為西化。

中產階層對產品品質提升有明顯要求,60%受訪者認同「我現在使用的產品和服務的檔次比以前有所提升,即使這意味着開銷更大」。雖然有52%的受訪者認同 「使用知名品牌的產品能提升我的形象」,同時有56%認同「我比較着重個人感受和風格,不會盲目跟隨潮流」。新一代的消費者,他們用名牌並不出於刻意以名牌標籤自己,他們更有自信,不需要別人對自己身分的認同,而是追求一種「自我愉悅」的心態及更好更獨特的體驗。

問:中產消費者網購近年趨勢如何?

答:中產消費者普通網購的頻率平均次數為每月5.25次,73%受訪者表示至少每周1次。60%受訪者表示通常使用智能手機的流動應用程式來下單購物, 顯示消費者已習慣於借助智能手機打造手中的「移動生活平台」。25至30歲受訪者明顯較年長組群更多使用智能手機進行網購。因此,面向「80後」消費者, 企業更須加強移動互聯網思維。

73%受訪者每周網購1次

消費者在電商網站購物時,容易被電商網站優惠手段吸引,48%受訪者表示為了使用網站提供的優惠券或指定品類滿減活動,除購買目標商品外,還會選擇其他商品,只有15%的受訪者表示不會被電商網站的營銷手段吸引,而購買計劃外的商品。35%受訪者會被網站提供的「猜你喜歡」產品吸引。53%受訪者認同「朋友分享的資訊會引起我的購買衝動」,女性及較高家庭收入受訪者的認同比率也較高。因此,善於利用社交媒體作推廣,較精準地向目標客群推送是宣傳及品牌建立不容忽視的一環。

藉社交媒體精準宣傳

在購買產品時用過的O2O方 式,58%受訪者表示曾採用「實體店先選擇/感受,然後網上購買」的方式,55%表示曾「網上看中之後,實體店感受,然後回網上購買」,顯示大部分的受訪 者在O2O的模式下最終會在網上購買。正因為實體店的「廣告和品牌宣傳」意義會愈來愈顯著,所以要吸引消費者更多地進入實體店舖,須在業態上下更多工夫。 其中,「有特別主題的店舖」是較受歡迎的實體業態。

欲了解更多詳情,請瀏覽貿發局經貿研究網站:http://bit.ly/2xNFQPI

黃醒彪

香港貿發局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

[貿發攻略]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521&issue=201709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586

港銀貸款增長急放緩 8月錄2.9%

1 : GS(14)@2017-10-01 20:12:42

【明報專訊】金管局最新數據顯示,8月份香港銀行年率化的貸款增長為2.9%,遠低於7月份的11.6%。總括今年首8個月,年率化貸款增長為17.3%。這反映貸款增速在踏入下半年有所放緩,上半年的年率化貸款增長,超過20%。

批出按揭貸款個案按月升 金額按月跌

金管局發言人表示,銀行貸款總額自2017年起加快增長,7月底較去年底高出11%,8月份銀行貸款按月增加0.2%,增幅顯著放慢,可能是受到短期因素影響。上月住宅按揭的新增貸款個案較7月份上升20%至10,908宗,新批出按揭貸款額金額則減少10.8%至301億元,當中涉一手市場交易所批出的貸款減少20.9%至59億元,涉二手市場的金額則減少7.7%至133億元。

人民幣存款輕微下跌

另外,當局又公布,8月份香港人民幣存款按月減少0.4%至5328億元人民幣,計入589億元人民幣的存款證金額,整體為5917億元人民幣,按月輕微減少0.3%。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人民幣匯款總額於8月份為3360億元人民幣,7月份的數字為3296億元人民幣。

金管局發言人表示,8月份整體人民幣存款數字與上月相比基本持平,總體來說,近期穩定於6000億元人民幣水平左右。香港銀行體系的人民幣流動性管理維持穩健,人民幣即時支付結算(RTGS)系統在今年首8個月錄得平均每日約9000億元人民幣的交易額,代表香港的人民幣資金池繼續支撐大量的金融中介活動。

外匯基金資產按月增2億

金管局亦公布外匯基金的最新數據,上月總資產按月上升2億元,達39,124億元,其中外幣資產增加352億元,港元資產則減少350億元。金管局解釋,因為出售港元以換取外幣,加上政府基金及法定組織提取存款,故港元資產減少,以港元購入外幣及外幣投資組合的估值收益,故外幣資產增加。

另外,截至上月底的貨幣基礎亦比7月增加19億元,即0.1%,至16,665億元,主要是由於負債證明書總額增加。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658&issue=201709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619

內地GDP放緩趨勢料持續 基建內房投資減速 增長動力轉向消費

1 : GS(14)@2017-10-22 16:00:19

【明報專訊】中國昨日公布最新經濟數據,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8%,符合市場預期,惟較次季度的6.9%微跌。首3季度GDP按年增6.9%,稍勝預期的6.8%,與首兩季GDP的6.9%相同。有分析認為,內地經濟增速放緩,第三季度增長驅動力正從出口轉向消費,但由於內地基建投資及房地產增長動力放緩,第四季GDP的增速有機會進一步減慢。

明報記者 李哲毅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首3季GDP同比增長6.9%,增速與上半年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若從內地「三頭馬車」看,消費對首3季GDP貢獻率約64.5%,與去年全年的64.6%相若(見圖);投資貢獻率約32.8%,較去年全年的42.2%,減少約9.4個百分點;淨出口貢獻率則有2.7%。值得留意是,綜合消費及投資對GDP貢獻度,內需對首3季的經濟增長率約97.3%,較去年全年減少約9.5個百分點。

第3季GDP增6.8% 符預期

方正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認為,第三季GDP符合外界預期,季內製造業造好推動工業生產反彈,歐美經濟復蘇帶動出口持續改善,加上房地產補庫存、政府加快供地推動房地產投資,刺激基建反彈,消費總體保持平穩。

他預計,今年第四季至明年初,內地會出現L形經濟,雖然內地出口復蘇、房地產投資較強,而且供給側改革抑制短期生產並導致供求缺口持續擴大,有助於工業品價格保持高位及持續改善企業盈利,帶動資本開支恢復,不過由於內地基建投資放緩,房地產再度去庫存,令相關消費下滑,預計內地經濟增長水平會在窄幅波動。

任澤平:第4季至明年初呈L形經濟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與上半年相比,今年第三產業成為拉動經濟的「火車頭」,季內第二產業GDP按年增速從第二季度的6.4%下滑至6.0%,成為拖累經濟增速的主要力量;但第三產業GDP按年增速從第二季度的7.6%反彈至8.0%,對經濟增長形成重要支持。他指出,社會消費品零售實際累計增速從2月的8.1%上升至8月的9.3%;第三季上證綜指增速較上季提高0.6個百分點;第三季貨運量按季增速提高0.9個百分點,刺激批發零售業、交通運輸業和金融業GDP表現,料有機會成為支撐第三產業GDP增速的主要力量。

他預計,由於房地產投資和出口增長動能趨弱,冬天採暖季限產影響工業生產,第四季GDP增速可能繼續下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954&issue=201710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952

內地9月商品房銷售增速急放緩

1 : GS(14)@2017-10-22 16:00:19

【明報專訊】內地房地產的銷售增速持續放緩,首9個月商品房銷售增速較首8個月回落2.6個百分點,至14.6%;不過,首9個月內地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仍提升0.2個百分點,至8.1%,期內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增速亦提升2.1個百分點,至12.2%,意味內地房企正加快拿地,有分析師認為,雖然內地房地產的銷售增速減慢,但由於過去一段時間樓市火熱,加速消化商品房的庫存,故內房企業加大投資,補充房屋儲備。

內房補充土儲 料投資增速維持至年底

聯昌證券中國房地產研究主管鄭懷武表示,內地推出樓市調控措施為樓市降溫,拖累商品房的銷售增速,預計第四季在高基數效應下,增速進一步放緩。他補充,過去一段時期樓市熾熱,消耗大量房屋庫存,內房企業在商品房的銷售增速放緩下,仍會加大房地產投資,補充土地儲備,預計投資增速將維持至年底。

住建部5方向 貫徹「房子不是用來炒」定位

中央住建部部長王蒙徽在十九大中央國家機關代表團開放討論時表示,要貫徹十九大報告中「房子是用來住,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以建立購租並舉的制度為主要方向,以市場為主導。

王蒙徽稱,住建部正從5個方向着手,第一是加快建立住房租賃市場,加快研究住房租賃條例;第二,加快建立住房保障制度,在北京和上海展開公有房產權試點;第三,統籌城市配套與佈局,加強城市間基建互通,引導住房需求合理分佈;第四是大力整治和規範房地產秩序;最後是建立房地產市場監測預警體系,透過研究數據和制定指標,指導地方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843&issue=201710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954

製造業投資放緩 零售銷售穩定內地上季GDP符預期

1 : GS(14)@2017-10-22 17:44:36

【本報訊】中國經濟增長動力略為放緩,上季國民生產總值(GDP)按年升6.8%,較第二季升6.9%減慢,符合市場預期中位數,主要與製造業相關固定資產投資放緩有關,符合習近平提倡去產能等政策,不過有經濟師預料零售銷售額會持續穩定,更估算「雙十一」將會有驚喜,全年GDP可達6.8%。記者:周家誠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經濟已經是連續9個季度在6.7%至6.9%之間。該局表示,由於國際環境複雜多變,國內經濟仍處於結構調整階段,經濟持續向好的基礎,尚需進一步鞏固。


全年料增長6.8%

恒生銀行首席經濟師薛俊昇解釋,上季經濟增長減慢,主要是反映固定資產投資持續放緩的影響,由8月份的7.8%降至9月份的7.5%,屬199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無論是國企及民企均有所放緩。所謂固定資產投資,實際是建造及購買廠房、機械、運輸工具等經濟活動總投資額,對中國作為生產大國而言甚具意義。當中,國企投資增長由今年初的14.4%減慢至9月的11%,薛俊昇解釋,反映當局認為內地經濟自去年中起已回穩,故略為減低刺激經濟政策所致。而民企投資增長則由第二季7%回落至上季6%,反映內地出口增長近月回落,削弱企業增加製造業投資的意欲。不過,社會消費品零售銷售增長由8月的10.1%升至9月的10.3%,顯示消費需求大致穩定。薛俊昇指,在上述兩因素延申至本季下,維持今年全年增長6.8%預測。


雙十一或有驚喜

安盛投資管理新興亞洲高級經濟師姚遠同樣認為,習近平的結構性改革短期會影響經濟,不過中國家庭消費及服務業持續擴張,預料會對經濟增長起支持作用,故此將今年GDP增長預測由6.7%升至6.8%。姚遠解釋,消費貢獻GDP增長已提升至64.5%,按年增加2.8個百分點,當中網購消費額上季更按年升34.2%,「在這個前提下,不難預期今年阿里巴巴雙十一銷售額將會爆升(bumper gain)」。他又引述數據指,現時第三產業(即服務業)已佔中國經濟約53%,較製造業多近13個百分點,有利中國減少依賴製造業。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早前表示,下半年GDP增長將達7%水平,不過上季GDP公佈後,分析認為可能性甚低,彭博綜合經濟師估算,市場預期第四季GDP增長中位數為6.6%,全年則為6.7%。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20/201886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113

中國出口遜預期 年底料續放緩

1 : GS(14)@2017-11-12 16:47:31

【明報專訊】中國昨日公布10月份進出口數據,以美元計算,10月份出口總值為1889.8億美元,按年上升6.9%(見圖),低於市場預期的7.1%,按月則下跌4.7%;進口總值為1508.06億美元,按年上升17.2%,高於市場預期的17%,按月則下跌11.1%。貿易順差為381.74億美元,按月升39.74%,進出口總值為3397.86億美元。

工業原料進口按年增長比上月減慢,按進口額計量,鐵礦石進口按年減16.9%,相對9月份增長30.2%,原油進口按年升29.1%,相對9月份增長29.4%,鋼進口按年減少9.3%,相對9月增加28.6%。以人民幣計算,中國10月份出口總值為12,484.78億元人民幣,按年升6.1%,按月跌5.8%;進口總值為9940.04億元人民幣,按年升15.9%,按月跌12.2%;貿易順差為2544.73億元人民幣,進出口總值為22,424.82億元人民幣。

科技貨品出口減慢

中國出口放緩,摩根大通發表報告指,出口仍未恢復上升趨勢,低階消費品出口依然呆滯,科技出口貨品亦回軟,該行預計第四季的出口依然未回復,早前因智能手機增長的高科技產出口會減慢。進口方面,摩通指主要是因為油、鐵、煤、等主要商品進口量減少,該行預計進入冬天需要保暖後, 政府為防止污染減少本地工業生產,會對中國未來1至2個月出口造成影響。

高盛報告則指,按年增長放緩,部分因為中秋因素,經季節調整後,出口實為按月減少0.1%,相對9月為按月上升0.2%。雖然全球的需求過去數月有所增長,不過中國近月的出口趨勢放慢,該行預期未來數月出口繼續放慢,按年增長或因去年基數較高而出現調整。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162&issue=201711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993

雙11銷售10秒破10億 3分鐘破百億 惟預期全日增幅放緩

1 : GS(14)@2017-11-12 16:51:47

【明報專訊】阿里巴巴舉辦的「雙11」網購節今晨零時展開,今年已踏入第九年,每年的累計商品交易額(GMV)均為焦點,踏入11月11日零時零分10秒,阿里GMV已錄超過10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去年快逾40秒,而破百億元時間只用了3分1秒,去年為6分58秒。

明報記者 余麗明 上海報道

今年阿里巴巴於上海世博中心舉行天貓雙11狂歡晚會,往年GMV均為焦點,其破10億元和破百億元的所需時間更一年比一年短。市場估計今年阿里雙11的GMV可達1520億元,較去年的1207億元多逾兩成半,明顯較往年的增幅小,過去5年的按年增幅分別為267%、90%、58%、60%和32%。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表示,集團目標不為創GMV紀錄,其旨在嘗試新事物,專注於如何優化物流和服務質素。

蔡崇信﹕專注如何優化物流及服務

雙11首10分鐘,無線成交佔比維持於93%,而消費最高的首3個城市分別為上海、北京和杭州。菜鳥網絡數據顯示,開場首1分鐘共接到383萬張物流訂單,GMV達191億元,超過2012年雙11全日GMV。而開場首10分鐘,共有4306萬張物流訂單。

對於近日有天貓加盟店店主稱,往年其在雙11中,其天貓的營業額均透過「刷單(虛假交易)」刷出來,有分析指,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有具體規定,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銷售情况、用戶評價刷單,作出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內容,情况嚴重的,將罰款100萬至200萬元,甚至有機會吊銷營業執照,有可能影響今年雙11的GMV。

分析﹕新例影響今年銷售額

多個網購平台都在雙11有促銷活動,例如京東早前表示,趁雙11首度進軍港、澳、台市場,三地消費者不但可與內地有同樣的優惠,同時免運費。為抗衡阿里,京東更與騰訊(0700)合作,推出「京騰無界零售」解決方案,整合線上線下的購物和社交媒體大數據,為品牌方設計營銷活動。

小米商城參與 促銷手機平板電腦

另一方面,小米亦有參與雙11,旗下小米商城近日已開始進行促銷,小米手機及平板產品均有折扣,因此亦帶動競爭對手三星及HTC,分別在顯示器、手機等產品作促銷。

阿里蔡崇信口中的「新事物」,今年來說,便是集團不斷提及的「新零售」,即結合線上、線下和物流為一體,阿里旗下以售賣新鮮食物為主的盒馬超市,其商業模式為「生鮮食品超市+餐飲+電商+物流配送」,門店除了提供店內消費外,亦為倉庫和訂單執行中心。另外,今年亦有逾10萬間門店實現「智慧門店」,包括增加無人販賣機、智慧試裝機、AR試妝和雲貨架等。

雙11由多年前的「光棍節」發展至網購節,被問到近年節日以減價促銷作招徠,雙11網購節會否依賴促銷才成為重要節日,蔡崇信回應,減價只是吸引消費者的其中一個方法,近年阿里亦引入更多創新和娛樂元素,如集團近年開始舉行雙11狂歡晚會,去年又加入「即看即買」時裝秀和捉貓貓等互動遊戲。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076&issue=201711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027

金融體系「關水喉」 數據放緩料成新常態

1 : GS(14)@2017-11-19 15:03:21

【明報專訊】今年7月召開的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要求推動經濟去槓桿,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控總量」的關係。中國廣義貨幣增長10月份再見歷來新低,新增信貸、投向實體經濟的社會融資規模增長皆低於預期。內地銀行亦傳出有信貸額荒,經營貸款放貸期已排至明年1月。在金融體系「關水喉」的情况下,餘下三頭馬車也將放緩。

恒生:料明年經濟增長6.6%

恒生銀行首席經濟師薛俊昇認為,今年人行大部分時間維持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在岸市場利率水平比去年高,預料利率上升效應會在今年下半年浮現。10月份M2增速只有8.8%,融資減慢亦為數據長放慢的原因。他認為,在新常態下,去除以往過剩產能需要減少投資,難免影響實體經濟,因此預料明年經濟增長會放慢至6.6%。

信銀:經濟增長達標 收緊政策去槓桿

信銀國際首席經濟師兼研究部總經理廖群表示,經濟增長已可達到今年目標,預料餘下兩個月政策會溫和收緊,好讓有更多的經濟空間進行去槓桿。海通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師姜超認為,雖然作為經濟領先指標的地產銷量和社會融資大幅回落,不過人行行長周小川表示,防止發生系統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務,即意味貨幣政策難以放鬆。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802&issue=201711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332

金融海嘯後 美餐飲業增長放緩

1 : GS(14)@2017-11-26 14:57:51

【明報專訊】在全球金融危機發生的10年後,美國失業率已降至歷史低位,工資也在緩慢上漲,但消費者對花錢仍相當謹慎。由1970年到2007年,美國餐飲業的年複合增長率為6.4%,但金融危機以來,這增速已放緩至每年4.3%。

休閒餐廳競爭變激烈

穆迪分析師Bill Fahy稱,性價比決定了顧客選擇什麼餐廳用膳,尤其是對收入較低的消費者而言。這心態支持了快餐銷售,不過業界卻面臨僧多粥少的困境。根據美國勞動部的數據,全美現時有超過60萬家餐廳,其增長速度幾乎是人口增幅的兩倍。大部分新開業的餐廳,都是近年興起的「休閒餐廳」類型。

然而,這類型的餐廳數目似乎已超出需求,去年「休閒餐廳」的數量增長9%,而該領域的銷售額下滑了2%。反而價位比「休閒餐廳」更低的快餐仍有較強的競爭力。

麥當勞行政總裁伊斯特布魯克稱,金融危機以來,所有企業面臨的最重大變化之一,就是消費者的要求提高了,希望對產品了解更多。他們質疑一切權威,要求更高的透明度。

麥當勞引入天然食材 圖改形象

顧客更希望知道食品的來源,快餐業都希望洗脫垃圾食物的負面觀感。麥當勞近年也引入天然未經加工的食材(whole foods),以改善形象,例如向顧客保證,用新鮮雞蛋製作煙肉蛋漢堡,又用攪碎的豬肩肉製作烤汁豬柳包(McRib)。不過食材改善也不一定更健康,例如美國麥當勞的楓糖煙肉香脆雞肉包,含740卡路里熱量和1780毫克鈉,後者幾乎是每日建議攝取量的80%。Bernstein分析師塞納托雷(Sara Senatore)稱,美國人的口味變得更複雜,但不一定追求低熱量,而是要天然食物,惟基本上這些食品的卡路里仍然很高。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332&issue=201711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5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