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10月工業利潤增長放緩
1 :
GS(14)@2017-12-03 18:10:23【明報專訊】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為7454.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5.1%,增速比9月份放緩2.6個百分點。不過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表示,雖然增速比上月減慢,但仍是今年增速較高的月份,工業企業保持較快增長同時,企業效益也持續改善。
統計局﹕仍是今年增速較高月份
總結今年首10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為6.25萬億元,同比增長23.3%,增速比首9個月加快0.5個百分點。何平表示,企業成本費用持續下降,利潤率則持續上升,首10個月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24%,同比提高0.55個百分點。
此外,虧損企業同比減少1.6%,總虧損額下降8.1%。他又表示,企業槓桿率下降,10月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5.7%,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
以行業計算,今年首10個月煤炭、鋼鐵、化工、石油等行業的新增利潤較多,煤炭開採和洗選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合計新增利潤6034億元,對全部整體利潤增長的貢獻率為51.2%。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090&issue=20171128
內銀表外業務 首10月增速放緩
1 :
GS(14)@2017-12-03 18:17:43【明報專訊】中銀監審慎規制局長肖遠企昨日在重點工作通報會上表示,自一系列監管措施推出以來,銀行回歸本源、專注主業的效果明顯。今年首10個月表外業務增速已放緩至16.1%,比以往每年增速逾50%大為放緩。
肖遠企又表示,中銀監要求銀行從事非主流業務時,必須圍繞及聚焦支持主業發展,否則是不鼓勵及不支持的項目。另外,首10個月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增貸款12.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1.5萬億元,佔新增資產比例為79.5%,按年提高35.2個百分點。
正式整頓網絡小額貸款
同日,由人行及中銀監聯手,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發布有關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文件,正式展開對網絡小額貸款清理整頓工作。
文件表示,將暫停新批網絡小額貸款公司;暫停新增批小額貸款公司跨省進行小額貸款業務;已經批准籌建的亦要暫停開業。小額貸款公司的批設部門應符合國務院有關文件規定,對於不符合規定的,要重新核查業務資質。同時要求,暫停發放無指定用途的網絡小額貸款,未取得經營放貸資格的,不得經營放貸業務。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909&issue=20171202
中國「三頭馬車」兩放緩 略遜預期
1 :
GS(14)@2017-12-18 03:31:36【明報專訊】內地經濟「三頭馬車」中,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雖按月加快0.2個百分點,至10.2%,但低於市場預期的中值10.3%。而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首11個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稍稍回落,分別為6.1%及7.2%,較10月份各降0.1個百分點,但兩項數據均符市場預期。
網上商品零售增長強勁
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總額為3.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10.2%,首11個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總額近33.2萬億元,按年增10.3%。首11個月的全國網上零售額6.4萬億元,按年增長32.4%。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4.9萬億元,增長27.6%,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4.8%。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實物網上商品零售增長速度達27.6%,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更逾50%,反映消費呈現加快升級的勢頭。而民生類、技術創新類、高技術領域和短板領域的投資增長速度一直都比較快。
固投增速續回落 因整體規模趨大
至於首11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實際增長6.1%,增速按月回落0.1個百分點。而首11個月則按年升6.6%。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方面,首11個月按年增長7.2%,達57.5萬億元。第一產業投資近1.9萬億元,按年增11.4%,增速比首10個月回落1.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投資21.5萬億元,增長2.6%,增速回落0.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34.1萬億元,增長10.1%,增速提高0.1個百分點。
對於近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回落,毛盛勇指,與整個固定資產投資的規模愈來愈大有關,未來要保持高增長難度會愈來愈大。加上中國經濟處於結構調整等的關鍵時期,傳統行業產能過剩仍未得到緩解,新興行業佔比仍細,認為此規模基礎上增速仍逾7%已不錯。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306&issue=20171215
人行易綱:槓桿率增長大幅放緩
1 :
GS(14)@2017-12-26 14:06:51【明報專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昨日在北京一個年會上透露,初步測算今年首3個季槓桿率增長大幅下降,較2012年至2016年平均增幅降低9.6個百分點,「也就是說今年前3季度的槓桿率如果上漲,也就只是微微的上漲了一點,較以前幾年大幅度下降。」
數據反映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大
他續稱,今年廣義貨幣M2增長率放慢,到11月底M2的增長率只有9.1%,按年度數字看,差不多是有M2統計以來最低的增長率,但同時看到社會融資規模增長12.5%,人民幣貸款餘額增長13.3%,整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還是比較大的。
易綱解釋,今年M2增長偏低,是因為金融內部槓桿率下降,金融內部的派生存款或者對非標、對其他投資類產品的投資有所下降,使得金融機構之間相互派生的存款有所下降,導致整個M2的增長是9.1%的水平。故此,易綱認為目前M2屬正常水平。
M2增速歷史新低 屬「正常水平」
出席同一場合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亦表示,中國經濟發展不再追求V型反彈,從2013年第一季開始,中國經濟增速從8.1%降至7.9%,並一路下調至7%以下,近一年隨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增速開始企穩。他續稱,中國目前不具備高增長的客觀條件,消費升級、勞動力減少、技術積累、金融風險、資源環境壓力等等,若不顧實際因素,盲目追求高增長,帶來的風險可能比增加的GDP還要多。明年中國特別要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其次,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繼續堅持「三去一降一補」(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及補短板)。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887&issue=20171224
11月全國規模工業利潤急放緩
1 :
GS(14)@2018-01-01 23:46:46【明報專訊】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全國工業企業利潤,受到價格漲幅回落影響,加上11月單位成本回升,令企業當月利潤增速有所減緩。單計今年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858.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4.9%,增速比10月份放緩10.2個百分點。首11個月的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875萬億元,同比增長21.9%,增速亦比首10個月放緩1.4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表示,11月單位成本回升,根據初步分析顯示,主要是因為產品的出廠價格回落,企業部分庫存原材料為前期價格相對較高時購進,一定程度影響了企業降成本進程,他認為需要進一步關注。雖然如此,整體工業企業效益持續改善,首11個月的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36%,同比提高0.54個百分點,這主要與成本費用下降,利潤率上升有關。
高價購原材料引致
首11個月的數據更顯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逾1.57萬億元,同比增長46.2%;集體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68億元,下降8.2%;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逾4.8萬億元,增長23.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68億元,增長17.5%;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1943.6億元,增長12.7%。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629&issue=20171228
手機股憂增長放緩
1 :
GS(14)@2018-01-08 00:27:08【本報訊】手機設備股昨逆市跌,舜宇(2382)更失紅底股。騰祺基金管理投資管理董事沈慶洪認為,較早前舜宇公佈的11月手機鏡頭出貨量差,令市場憂慮該行業已進入增長放緩周期。沈慶洪續指,舜宇未來兩、三個月公佈的數據十分重要,倘數據續弱,該股估值亦會被向下重估。他認為散戶應觀望數據,不宜急於入市低撈,有貨者則可在其股價於10天線受阻時減磅。技術走勢方面,舜宇超賣下,技術上具條件反彈,惟股價上望蟹貨區重,一旦數據續弱,隨時回補79元的上升裂口。另外,花旗昨將舜宇目標價由160元降至150元,維持「買入」評級。該行料舜宇客戶Oppo及Vivo明年首季手機出貨量,按季續見雙位數跌幅,故將舜宇明年的手機鏡頭及手機攝像鏡頭模組,明年出貨量分別下調3%及7%,並將該股今明兩年盈利預測分別下調1.5%及5.5%。多隻手機設備股中,富昌證券研究部總監譚朗蔚相對看好瑞聲(2018),指瑞聲除聲學外亦涉獵光學,業務較多元,且出貨量增長料不會像舜宇般大幅放緩或減少,認為投資者可待明年港股市況轉好、恒指重上三萬點水平時追貨。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19/20249368
貨尾單位10年新高 證需求放緩
1 :
GS(14)@2018-01-14 15:55:55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7272&issue=20180113
【明報專訊】歷史上,2018年前恒指只有3次連續升了11天的最長紀錄,但至昨日卻創出14天連升的新紀錄,以往的研究指出,港股不死,樓巿不跌,看來樓價還可以上衝一段時間。不過,港股連升14天,卻有可能加速牛巿完結的時間!
瑞信的最新研究指出,當大家看到新盤銷情熱烈,售價屢創新高之際,也要察覺原來一手盤的貨尾單位在2017年第四季升穿了1萬個單位的水平,創了2007年6月以後的10年新高(圖1),而樓價雖續升,也在2017年開始放慢,兩者都在反映需求在放緩。
今年土地供應可建2.43萬伙
除了貨尾增加以外,瑞信指2018年的土地供應可興建2.43萬個單位,按年增加21%之餘,亦「超標」達35%,往後政府更會傾向進一步增加供應,雖然美國多次加息而香港仍未調升最優惠利率(P),但這只是遲早的事,一旦香港的P開始調升,可參考在2005至2006年時香港的P利率上升,期間香港樓價跌了約8%(圖2)。瑞信的結論是,縱使2018年香港樓價可能續升,但上升周期應接近完結,投資者要小心。
債王警告債巿入熊 港息遲早跟升
事實上,雖然近日香港的銀行拆息回落,美國長息卻見攀升,美國的10年期國債息率技術上已升穿了頭肩底頸線,新舊債王崗拉克(Jeffrey Gundlach)和格羅斯(Bill Gross)都警告債巿可能已進入熊巿,如他們的說法正確,美息後巿會大漲小回,香港的息口也遲早會跟升,那如要投資樓巿還是小心點的好,或許這便是李嘉誠被傳媒問及對樓巿意見時表示「不敢說」的原因。
有朋友說,息口向上,他只有一層自住樓,不會因此而輕易賣掉,但可能買入一些銀行股,因認為銀行是賺息差的行業,加息反而利好銀行股價,所以早前已增持匯控(0005),匯控近日出現裂口上升,朋友認為就算他日因加息而增加了供樓負擔,但銀行卻可多賺錢,便可以透過相關股票的股價上升和多派息進行對冲,未知大家可會效法?
新地(0016)執行董事郭基煇日前表示,市場價值400萬元或以下的物業已近絕迹,政策應與時並進以協助首置人士減低負擔,認為按揭保險計劃可放寬額度至600萬元物業也可獲九成按揭,因為「不是個個想靠阿爸,靠阿爺!」
發展商也在「縮表」
其實,自金管局收緊按揭成數,愈來愈多買家轉向發展商貸款,近年新盤亦見發展商提供高成數按揭。郭基煇稱,新地有向客戶提供按揭,但「在商言商,無人想賣100元借80元出去」,此外承做按揭亦「非老本行,易受非議」。 以往新地曾為旗下樓盤提供高達樓價120%的類似按揭計劃,貸款年期最長為3年,首年供息不供本,毋須入息審查。
筆者以往一直撰文指出,政府收緊按揭說是遏抑樓價,卻反而令到無力儲到足夠首期的年輕人,不是「靠父幹、靠爺幹」買樓,便是被迫轉投可以提供高成數按揭的一手樓,只是益了發展商高價賣樓,而現在龍頭發展商呼籲要政府放寬按揭保險,難免令人猜測,是否發展商覺得樓價有可能調整,也想減少透過借錢予買家來賣樓,藉「收水」或「縮表」以降低風險?
辣稅個案全線升 效力漸失
過去數年,政府打壓樓巿,不外乎是推出各式辣稅和收緊按揭,近月各種辣稅個案全線上升,去年12月BSD(買家印花稅)個案錄534宗,按月增約10.6%,連升5個月;同一時間,上月住宅DSD(雙倍印花稅)個案達928宗,按月微升約1.3%,同樣連升5個月;至於SSD(特別印花稅)個案連升2個月,上月錄52宗(圖3)。以上數字反映,辣稅效力漸失,下一步政府又會做什麼?
「2018股樓大作戰」投資講座
新的一年,會是股樓續升?還是要出現調整?《明報》將於2月3日(周六)舉行「2018股樓大作戰」投資講座,請來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譚新強、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以及《明報》投資版首席評論員張兆聰,一起分析經濟、股巿及樓巿最新形勢和探討如何部署,出席者將可獲贈《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陸振球最新著作《樓巿解碼》乙本,名額有限,不容錯過。報名可到以下網址:link.mingpao.com/52705.htm
[陸振球 樓市解碼]
內地通脹放緩 去年CPI跌至1.6%
1 :
GS(14)@2018-01-15 02:25:58【明報專訊】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2017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為1.6%,比前一年回落0.4個百分點.亦低於官方3%的目標,反映內地通脹放緩;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結束自2012年以來連續5年的下降趨勢,全年升6.3%。雖然通脹放緩提供了寬鬆銀根的空間,但分析普遍認為中央今年以防風險為要務,貨幣政策沒有鬆綁的可能,且今年CPI或因豬肉價格回升而重上2%以上。
PPI全年升6.3%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繩國慶解釋,2017年CPI升幅放緩,因食品價格下降1.4%。食品價格自2003年以來首次出現下降,主要受豬肉和鮮菜價格下降較多影響;非食品價格升2.3%,升幅比上年擴大0.9個百分點。PPI終止長達5年的負增長趨勢,其中,升幅較大行業有石油和天然氣、煤炭、黑色金屬等行業。
雖然去年通脹溫和,遠低於3%目標,但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表示,考慮到低基數和豬肉等價格企穩回升,食品價格會轉為正增長,成為推動今年CPI上行的重要因素,去年升幅較大的PPI,會逐步將上游價格向下游傳導,加上消費轉型升級令服務業需求上升,以及人力成本上漲,導致非食物價格依然有上升空間,預料今年全年CPI會在2.5%左右,但不構成政策風險。
分析:貨幣政策難鬆綁
中信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諸建芳亦估計今年全年CPI為2.5%,短期走勢看,由於春節錯位效應,2月會是全年通脹高點;另外,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認為,今年經濟政策重心在於防風險去槓桿,意味着貨幣政策難因通脹放緩而鬆綁。
PPI方面,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考慮到去年PPI全年保持在相對高位運行的基數效應,加上近期PPI呈下行趨勢,今年PPI不會如去年凌厲,預計全年升幅會回落至4%左右。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017&issue=20180111
拆局:趨向重質不重量 今年料放緩
1 :
GS(14)@2018-01-22 04:53:55【明報專訊】內地經濟增長去年最終再度提速,但是包括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兼研究部總經理廖群及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均預期,今年經濟增長會放慢,但消費會加快,加上有新經濟元素擴大發展,對經濟發展構成支撐作用下,將令內地經濟增長比過往更為堅穩,並且更具質素。
消費加快 支持平穩發展
廖群指出,從宏觀看內地經濟會在2018年放緩至6.7%,出口方面亦難免受到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固定資產投資會受到內地房地產行業加速放緩拖累,但是在全球經濟表現復蘇,加上內地服務業及消費加快發展下,整體經濟可持續發展,達到長期平穩。
楊宇霆則稱,隨着內地愈益去產能、商品價格提升,減少通縮效應,加上服務及消費佔比提高,將推動內地經濟發展跳出傳統框框,進入新發展階段。同時中國聯同台灣、日本及越南等國家,已經結合成全球的電子產業鏈,就算中國會面對中美貿易磨擦,也不見得會影響短期的出口增長。在內地進一步著力推動新經濟產業,甚至發展工業4.0,以至日益借助機械人幫助自動化生產,提高效益,佔內地經濟百分比,已經從2016年的1.5個百分點,提高至兩個百分點,因此他認為內地經濟增長將比過往更重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068&issue=20180119
貿赤拖累 美上季GDP增長放緩 傳阿里與食品巨企Kroger商合作
1 :
GS(14)@2018-01-28 14:35:53【明報專訊】美國第四季GDP初值按季折合成年率增長2.6%,較分析師預期低0.4個百分點,較第二、第三季的3%以上增幅有所放慢。這部分由於強勁的消費增長,令進口貨品大幅增加。上季進口增長13.9%,出口增長6.9%,貿易赤字對GDP造成了一定影響。美匯指數昨持續偏軟,在88至89水平徘徊。美匯指數本月已跌逾3%,有可能是2016年3月以來最大按月跌幅。美元兌日圓跌穿109。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升至2.65厘以上。
受惠業績向好,英特爾股價早段急升7%,助道指創新高,早段升逾100點。據《路透》報道,阿里巴巴與美國食品巨企Kroger商討合作,倘成功建盟將堪比亞馬遜與Whole Foods聯姻。阿里巴巴股價早段亦突破200美元大關,中概股京東早段升逾2%,微博、新浪升逾1%。標普500指數早段亦創新高。
英特爾績佳 道指升逾百點
美國年底購物旺季市道暢旺,為美國GDP貢獻三分之二以上的消費支出,在第四季增長加快。個人消費支出在第四季以3.8%的年率增長,遠高而第三季的2.2%增幅,也是2014年底以來最高。消費品開支是逾10年來最強。由於失業率極低,股市屢創新高,提振了消費信心。
商業及住宅開支亦大幅增加。美國12月耐用品訂單按月增長2.9%,增幅創6個月新高。綜合全年資本支出表現強勁,2017年全年耐用品訂單增加5.8%,為6年最大增幅。
去年耐用品訂單增5.8% 6年最大增幅
然而,對外國商品的需求令貿易赤字擴大,導致上季GDP增長折損1.13個百分點。庫存下降也令上季GDP增長減少。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就因為貿易赤字等問題,加強向中、韓等施壓。
時值特朗普上台一年,他從前朝承接了持續向好的經濟局面,過去一年的經濟增長更有所加快。他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發言時,呼籲環球關注美國的經濟表現(相關新聞刊A19)。市場分析認為,這是美國經濟穩步增長的一年,尤其是內需方面,增長遠高於趨勢。整體經濟持續穩固,去年全年美國GDP估計增長2.3%,是2014年以來最好。
昨公布的英國第四季GDP按季增長0.5%,較之前3個季度有所加長。但去年全年增長是5年來最低。
日央行行長:「終接近」通脹目標
此外,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昨表示,日本經濟溫和擴張,但物價相對疲弱,預計中長期通脹預期上升,日本「終接近」通脹目標。他的發言刺激日圓進一步上漲。日本12月核心CPI維持按年增長0.9%,仍低於日本央行2%的目標。瑞銀財富管理料未來6個月,歐元兌美元會由目前1.24升至1.28,英鎊兌美元升至1.45。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474&issue=20180127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