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首度曝光 科技富豪的四分之一快意人生 林百里 祕密花園

2012-11-19  TWM  
 

 

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砸4億多元,買下台北市郊荒廢10年的明德樂園及附近大片山坡地,共2萬多坪。

他親自設計園藝造景,種植有機蔬菜,身體力行他的「四分之一快意人生」哲學。

徜徉山林溪谷間,林百里說:「自在生活最重要。」63歲的他,已經為退休生活提前準備。

製作人‧賴琬莉 撰文‧賴琬莉、李建興、梁任瑋 研究員‧蔡曜蓮 攝影‧聶世傑秋高氣爽的午後,開車順著台北故宮往外雙溪的路上去,約莫十分鐘,路邊停業的明德樂園大門緊閉,偶見工人、貨車進出,從高處往裡望,可以瞥見有人在樹林後走動的身影。

站在入口斜坡,看著遠處恬靜的山景,耳邊傳來潺潺流水聲,四隻台灣藍鵲飛過樹梢,園內小徑旁擺放新盆栽,恍若世外桃源;園區內似乎有保全巡邏,還設有監視器,門禁森嚴。

附近的住戶表示,這座山已被國內某大老闆買下,外人不能任意進出。根據本刊調查,包括荒廢的明德樂園及附近停業的溫泉會館,大約二萬多坪的山坡地與農地,在二○一○年被常樂開發公司買走,而該公司負責人,正是全球最大筆記型電腦代工廠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

○九年九月,林百里透過他與太太何莎的千宇投資公司,成立「常樂開發有限公司」,資本額約四.七億元,負責人是林百里,設籍內湖的地址,目前是一家高級音響店。隔年,林百里就用常樂名義買下明德樂園的大片土地,這半年來,企業圈就有耳語:「林百里在故宮對面買下一整座山。」仲介圈傳出這一整片山林土地以四億元成交。

根據今年三月,《富比世》(Forbes)公布二○一二年全球富豪排行榜,林百里以三十七億美元身價,位居台灣第五大富豪,名列全球第二六九名。今年七月,他用全球海外存託憑證(GDR)方式在海外出售一.六七%(六.五萬張)廣達股票,約新台幣四十六億元入袋,而出售這些股票只占他個人持股的五%。

買土地

打造文人氣息濃厚的祕密花園然而,這位科技富豪近來最鍾情的事,是在這片他坐擁的山頭,打造祕密花園。林百里私下稱其為「山莊」,他在裡面搭起兩座網室蔬菜棚,種植有機蔬菜;喜歡蒔花弄草的他,還買了很多園藝盆栽種植造景,打算退休後隱居於此。

周末午後,我們來到林百里口中的「山莊」,驅車直入大門前。山莊位於山谷之中,四周群山環繞綠意盎然,走過小橋、流水;門內花木扶疏,是一座日式造景的庭園。據傳當時會館業主花了二億元打造「春櫻舞、夏綠然、秋楓紅、冬椿開」的四季風情。一位旅遊業者表示:「會館讓人有到日本京都的感覺。」周末下午,剛下飛機的林百里直奔「山莊」,跟著設計團隊開會,討論山莊的園藝造景,他充當起藝術總監,提供很多意見。

中國宋朝文人李格非在其著作《洛陽名園記》,所描述的宏大、幽邃、人力、蒼古、水泉,及眺望的宋代庭園的細膩風格,是林百里心中所嚮往。他想要仿造宋朝庭園,利用自然景觀與地形,融合山水、建築、花草、書畫等元素,布置出一個層次堆疊、移位換景,而且文人氣息濃厚的祕密花園。

林百里穿著黃色薄外套、映襯出臉上的好氣色,只是體態略為發福,看見我們到來,他熱情地打招呼,中氣十足地說:「歡迎來山莊玩,你們隨意看看。」會議結束,林百里領著我們到菜園拔菜,邊走邊說:「我小時候住在漁港邊的村莊,喜歡自然生活,還走田埂上學。」當我們訝異繁華的香港也有農村景色,他說:「我年紀已經很大,今年都六十三歲了。」下山來到明德樂園入口不遠處,有兩座網室蔬菜栽培棚,種植有機蔬菜,用明德樂園旁的青礐溪水灌溉。青礐溪發源自陽明山的擎天崗,附近的農友說:「這裡的水質送檢驗,沒有汙染。」林百里也很自豪地說:「這邊的溪水加上陽明山的土壤,種出的蔬菜又大又漂亮。」

樂田園

自種有機蔬果 張忠謀、蕭萬長都吃過進到蔬菜網室棚內,要經過兩道門,主要隔離蟲害;棚內一畦一畦的菜圃,種著高麗菜、茴香、茄子、絲瓜、彩椒、萵苣、空心菜、芥藍菜、青花菜、紅蘿蔔等時令蔬菜,林百里開心地說:「這個白蘿蔔回去用排骨煮湯就很好吃。」一邊說,他手上也沒閒著,拔白蘿蔔又摘彩椒,很熟悉農事的架式。

兩座蔬菜棚生產的無毒蔬菜,除了自吃外,林百里用「百里農場」的紙箱,裝箱送給朋友分享,「張忠謀、蕭萬長都吃我的蔬菜。」一位吃過林百里蔬菜的友人,讚不絕口地說:「又脆又清甜。」○五年,林百里檢查出罹患肺癌,求助上海名醫邱佳信,邱佳信建議他蔬菜最好吃時令和本地生產,少吃進口和以人工調整產季的蔬果。○九年,前副總統蕭萬長驚傳罹患肺腺癌,林百里還分享他的抗癌經驗:「飲食要有機無毒,要均衡,要培養最好的抵抗力,心情要保持樂觀。」去年,廣達股東會上,小股東表達對林百里健康的關心,他表示現在很注意身體,「從腦到腳都有進行固定的健康檢查,沒有一百分,也有九十分。」

勝病魔

買二萬坪土地 打造退休養生祕居「山莊」內除了種植蔬菜,平日就喜歡園藝的林百里,也買了大量盆栽,像是各色的九重葛、紫藤花、醉芙蓉、丹桂、羅漢松、楓樹、茶梅花等,先放置在山坡上的「假植區」,日後按照規畫栽種在山莊各處。

據了解,溫泉會館未歇業前,林百里就買下這一大片土地,後來溫泉會館慘澹經營,林百里乾脆向業主買下整個會館;因此會館內外保持原樣,包括供住宿的十九個房間,甚至廚房的鍋碗瓢盆都還留著。

但除了溫泉會館外,明德樂園早已殘破不堪。明德樂園曾經風光一時,是台北市議員陳建銘家族經營,一九八二年開幕後,造成轟動,依山而建、占地近三萬坪的園區,有三六○度的高空旋轉「嚇嚇叫」、摩天輪、雲霄飛車,還有小丑表演;往裡走還有儷人瀑布森林區,溪谷風光明媚。

明德樂園曾是台北市最大的遊樂園,更是台北人必遊景點之一。○二年,明德樂園因法令限制,設施無法汰舊換新,黯然關園,空蕩蕩景象宛若廢墟。陳建銘表示:「當時受制法令無法升級遊樂設施,每個月要賠好幾百萬元。雖然樂園內二萬多坪土地,但多數是三十度坡度的山坡地,可利用的土地不到一成。」這一年來,林百里請人打理,拆除雲霄飛車、咖啡杯與旋轉木馬等腐鏽的遊樂器材,還要剷除一人高的野草整地,工人表示:「每個人都遇過粗大的青竹絲、龜殼花,還有老鷹撲下獵雞。」經過整理後的山莊,終於比較像個樣子,林百里有空就來種菜、賞花、放鬆心情,他對記者說:「這裡空氣很好又安靜。」問他是否有退休時間表,林百里笑笑說:「這麼希望我退休?」沒有正面回答問題。

○五年,林百里一度因健康問題而交棒,跨過生死關頭後,他重返商場,只是心境已有很大轉變。與林百里情同兄弟的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曾說:「Barry(林百里英文名)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做事,三分之二的時間思考。」過去,林百里全力衝刺事業,但後來他說:「我四分之一時間用在公事、四分之一養生保健、四分之一興趣,另外四分之一做公益。」

返商場

把人生分為養生、公事、興趣、公益一向注重隱私的林百里,向來行事低調,雖然他大手筆買地一事,在企業界已不是祕密,但他不願張揚,可以看出他正身體力行自己的「四分之一快意人生」哲學。

而在這「四分之一養生保健」的生活之外,他另外四分之三用於公事、興趣、公益的時間,表現也毫不遜色。

林百里一九四九年出生在上海,隨後舉家逃難到香港,住在收容難民的調景嶺,他從不諱言自己是窮人家的小孩。十七歲時,他自國民黨辦的德明中學畢業,跟著同學擠貨船來台灣,一路讀到台大電機研究所,成了他人生的重要轉捩點。

一九七二年,他與同學溫世仁共同設計出台灣第一台自製電腦,隔年,他們兩位因為電腦的設計,同時榮獲台灣第一屆青年獎章,展現研發的天分。當年,誰也沒想到窮得一件襯衫、一條褲子穿四年的香港僑生,日後會寫下台灣科技界一頁傳奇。

向來深信烏龜終究會贏過兔子的林百里,在創業歷程中,可以明顯看出走得慢、卻看得遠的經營哲學。他企圖心強,眼光準,一九八八年成立廣達,搶先專注筆記型電腦代工,跑遍歐美爭取訂單,與戴爾搭上線,又取得IBM、蘋果、惠普等國際大廠訂單,在一九九九年上市後,迅速躍為股王,股價一度高達八五○元。

拚雲端

廣達轉型見效 傲視NB代工廠同業前幾年,鴻海殺入做筆電代工,林百里感慨地說:「當初做筆電,廠商捧著現金在公司門口排隊領貨,這也不過十多年前的事情。」眼見筆電代工毛利下滑,身陷血流成河的紅海市場,林百里意識到危機。

多年前,林百里挾全球NB市占率三成的威風,切入手機、光碟與面板,成立廣明與廣輝,自稱「三廣總督」。不料幾年下來,因步伐落後, 一度從電子一哥淪為三哥,○九年,仁寶的筆電出貨量超越廣達。

林百里早就看出「製造業賺不到錢,要靠服務業」。他另闢戰場,搶先同業布局雲端運算新事業,並親自操盤,要讓電腦變成可以在任何地方隨時取用,提供雲端運算、連結、消費端載具,還要導入系統、解決方案和服務的一條龍式方案,跳脫代工思惟。

什麼是雲端?林百里解釋:「就像我們到醫院看病,以後透過雲端,我們可以在任何一家醫院,取得病歷資料,不像現在,換個醫院,還要回原來醫院調病歷;還有像iPhone,其實就是一個小雲端的觀念。」烏龜緩步慢走,最終還是奪下錦標的贏家。當同業深陷泥淖、痛苦裁員之際,去年廣達的轉型見成效,除了美國政府機關的訂單,也接到Google及Facebook雲端伺服器訂單。法人預測廣達今年每股稅後純益(EPS)將會超過六元,傲視其他NB代工廠同業,並逼近鴻海。

游於藝

廣雅軒藏二千珍品 「保存人類文化資產」林百里除了在全球科技業占有一席之地,他在收藏界也是重量級人物。

今年四月,在香港蘇富比的春季拍賣會上,他以近港幣二.○八億元(約新台幣七.七億元)的高價買下北宋汝窯〈葵花式洗〉,令人咋舌。而在五月底的佳士得香港春拍會上,他再以億元港幣標下兩件古董,出手闊綽相當驚人。

汝窯是十二世紀北宋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定窯與鈞窯」中最稀有的,因其產品為北宋宮廷使用,且利用瑪瑙上色,有文人以「雨過天青雲破處」形容其色澤。〈葵花式洗〉為一對,原收藏家在一九三六年將其中一件贈與大英博物館,另一件輾轉被林百里在拍賣會場買下。

林百里對藝術品的興趣與他父親有關。林父在香港大會堂工作,會堂美術館掛有張大千、傅抱石的畫作,林百里中學時三天兩頭跑會堂,耳濡目染下,對中國字畫產生興趣,當時他心想:「有朝一日有能力,一定要想辦法擁有。」林百里事業有成,收藏不少中國古字畫,最廣為人知的,是他收藏張大千名畫至少七十幅,尤其對張大千仕女圖幾近成癡;更在廣達總部頂樓闢建「廣雅軒」,以存放並展示近年來購買的二千多件珍品。

不過,林百里並不喜歡別人說他是收藏家,他自認為是「幫全人類保存文化資產」。幾年前,滿腦點子的林百里,覺得藝術品語彙有商機,利用雲紋圖騰,先在電腦繪圖,然後設計成花瓶,預計做九十九個送給朋友。不過,他做了一個後就因忙碌沒有下文,但他堅信「這是個嘗試,創意文化產業絕對有商機。」

勤公益

贊助藝文活動 關注最新教育趨勢除了藝術品收藏,曾是台大攝影社社長的林百里,也醉心攝影,不僅收藏很多古董相機,還自設暗房沖片,完全是專業級的架式。他每次到香港,總要花一整個下午流連攝影器材店。幾次在公開場合,他還好奇地拿起攝影記者鏡頭把玩。

林百里看到本刊攝影記者拿著厚重的攝影器材,他建議說:「你買Sony的NEX,那個一千多萬畫素,輕便又實用。」林百里認為,攝影可以呈現不同人生面向,攝影對他而言不是記錄,而是創作。幾年前,他到雲南香格里拉,為了等適當光線拍攝一座寺廟,在戶外守候了一個下午,問他最近的攝影作品,他搖搖頭說:「拍得不好。」林百里病癒後,每年會安排幾次海外旅遊兼攝影,工作對他而言,不再是生活的全部。前一段時間,他還考取潛水執照,問他下次是不是要挑戰小飛機執照,他開玩笑說:「先嘗試高空跳傘好了。」博理基金會執行長陳浩就說:「奇怪,董事長忙工作,還有體力做其他事,雖然我比他年輕十歲,可是趕不上他。」林百里在社會公益也未缺席,○三年,他捐助台大電機學院建成「博理館」,並贊助館內地下室構築為「博理藝廊」;而他也成立「廣達文教基金會」,推廣中小學美育活動,輔導偏鄉地區孩童,並以廣藝基金會贊助藝術活動。廣達內部還設有研究香港、台灣、美國、英國等大學線上互動教學計畫的小組。

陳浩透露:「董事長花很多心血,了解世界最新的教育趨勢,包括遠距教學與互動教學這兩塊;還到麻省理工學院、史丹佛大學考察。」至於具體作法,他表示:「目前都還在進行中,不方便透露。」林百里買下故宮附近二萬多坪土地,當成退休養老的地方,甚至也想過把藝術收藏放到該處,但後來因為冬天潮溼作罷。

一九七二年跨出台大校門之後,林百里算算自己衝刺事業已經四十年,問他此刻的心境,是否反璞歸真?他笑說:「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屋外山林美景隱沒在夜色中,但此刻,林百里對未來的人生,內心一片明亮。

林百里

出生:1949年,出生於上海,逃難香港,貧民窟長大

現職:廣達集團董事長

經歷:三愛電子總工程師、金寶電子總經理學歷:台灣大學電機系碩士、學士家庭:已婚,育有兩子

林百里人生智慧語錄

1. 從小我就不容易相信一件事,除非我明白那個道理。

2. 一個人的精神面需要去引導,除了工作之外,也應該有自己的精神生活。

3. 懂得給自己一些工作以外休閒空間的人,通常也是比較懂得思索的人。

4. 為希望而努力、為希望而快樂,沒有永遠的貧苦與逆境。

5. 以感性右腦輔助理性左腦。

6. 成功=許多人+社會環境+運氣。

7. 看對方向是最重要的,然後要有眼力、魄力與毅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69

獨家專訪科技大亨 沒有價值創新 做一百吋電視又如何


2012-11-19  TWM  
 

 

一九七二年踏出台大校門,林百里從計算機、筆記型電腦做到雲端運算,總是站在趨勢的前端。

《今周刊》獨家專訪林百里,他大膽預測台灣的下一波產業不是科技業,台灣的競爭力在於創造價值,而不是產品本身。他對於教育、年輕人的未來,甚至退休,都有自己獨到的看法。

撰文‧賴琬莉

深秋的周末,我們和林百里坐在他的山莊內,有一場午後訪談。靜謐的山居氣氛,滿園的景色怡然,我們像是不速之客,打擾了他的周末休息時間。

儘管早上才剛下飛機,又開完山莊的造景計畫會議,林百里的氣色、精神都還非常好,在訪談之前,還先去當農夫,到菜園拔菜,拿著親自採摘的蔬菜,林百里滿足地笑了。

來台灣四十年,林百里說自己變化很大,雖然仍操著一口廣東腔國語,但他生於動亂、長於貧困,對時局有其深刻的敏銳度;林百里在台灣念書、創業,打造了兆元營收的廣達帝國,對台灣有深厚的感情,私下常憂心社會未來的發展。

「未來十年世界需要的人才,是具備人文藝術科學背景的跨領域人才,從基礎教育就要開始啟發學子的創新能力。」這是教育部印製的《十二年國民教育,開啟孩子的無限可能》手冊首頁,發言的不是教育專家,而是林百里。

在本刊訪談過程,一向很有想法的林百里,幾次欲言又止,口中說「今天不嗆馬」,但終究還是給了政府、社會以及個人衷心的建議。

以下是林百里在他的山莊,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的內容。

記者問(以下簡稱問):當初為什麼買下這個地方?

林百里答(以下簡稱答):當初買下這裡,是因為很漂亮,任由荒廢很可惜,現在就慢慢整理,這是我休閒的地方。

幾年前,我去聽崑曲,記者也問為什麼;這很奇怪,為什麼不能喜歡音樂、美的東西?每個人應該都喜歡。

談教育

「十年後經濟好不好,要靠教育部長努力」問:近年,你對教育有很多看法與建議?

答:國之大本就是教育,現在很多人建議經濟要怎麼做,可以有很多意見,但教育徹底要做好。有一次我與教育部長對話,我說:「明年經濟好不好,要拜託經濟部長;十年後的經濟好不好,要靠教育部長努力。」要增加經濟競爭力,就要談基本教育。人的養成教育以外,競爭力教育更重要,這關係台灣未來經濟的發展。教育要注重未來競爭力的問題。

問:競爭力的關鍵在於創新嗎?

答:競爭力是多面向的,不是只有創新、創意,未來如何競爭,要看市場如何變化。台灣沒有很多天然資源,我常開玩笑說:「台灣地下沒有石油,山上沒有黃金,我們只有人才。」過去幾十年,台灣就是靠人才,不管創新、創意都是要靠人,我覺得現在(政府)要多花時間,談教育的未來,怎麼和世界競爭。

問:關於台灣如何培養競爭力,你有具體的想法嗎?

答:企業是靠人才茁壯,需要好的人才,企業才能往上發展。台灣很難引進外來人才,條件不夠,我們的工資比人家高嗎?新台幣匯率能夠與人平起平坐嗎?我們要好好想如何把教育辦好!

問:你剛談到競爭力,怎麼看台灣年輕人的出路?

答:你說怎麼辦?就是創造自己的新機會,我們當時也是創造自己的新機會,四十年前,我創業時什麼都沒有。(記者:但現在環境不一樣?)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創業方法。

問:當年的創業模式,現在會成功嗎?

答:這個我不知道,要天時、地利、人和才可以做。我們那時候很會鑽,到處找機會、到處闖。我和溫世仁兩個人什麼資源也沒有,就是一個概念做出來。

談年輕人

「每個時代都有挑戰,要創造新價值」問:所以,我們對現在的年輕人只能給予祝福?

答:沒有啊,就要自己想辦法,不用那麼擔心,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挑戰。

問:那麼,你認為這個時代對年輕人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答:創造新價值。當時我們怎麼創造的?我們是一個產品,並不是一個價值(user value),現在談六十吋電視機,也只是一個產品而已,硬體大家都能做。你看蘋果電腦,它把很多應用放進去,那是一個價值,不是單只是產品。我們沒有辦法幫年輕人找出路,我們在山下,他們在山上,他們要爬新的山, 我們沒辦法告訴他們怎麼走。

問:年輕人要自己想辦法?

答:因為我們的經驗沒有辦法再重複。比爾蓋茲也沒辦法告訴Facebook的Mark Zuckerberg(臉書創辦人祖克柏)要怎麼做;我們一樣沒辦法告訴年輕人怎麼做。只能講說,現在新的價值是什麼,為什麼日本做產品的公司賠那麼多錢?因為現在是super connection(超連結)時代,也是超透明時代,創造出一個價值最重要,而不是產品本身。太多人做同樣的東西會很辛苦,你說一百吋電視又怎樣?

你有沒有發現,中國現在講文創、講數位內容這些東西,他們現在不談要做汽車等硬體,因為文化的價值很重要,要做文創數位內容……。(記者:所以這是年輕人的新方向?)我們老的不會,讓年輕人去做,不要重複蘋果做過的事情,價值已經沒有了,要去找新的。

談證所稅

「台灣國債那麼高,什麼稅都應該課」問:所以,看對趨勢方向很重要?

答:沒有錯,但問題在於,我們怎麼能斷定哪個沒用?哪個有用?我們沒有那麼聰明。

所以,我們的小孩子一定要多元化教育,無論英、美都在講多元化教育,為什麼?要從教育開始創新,台灣還是守老的概念,那樣很危險。

美國最新的概念是用電腦教學,靠電腦自我學習,但解惑靠老師;比如相機、iPhone,你自己摸摸就會,不用靠老師教,但解問題就是要靠老師。

課程電腦化,學生可以自動學習,碰到有疑問是老師要教的,但問題可能是跨領域的;日後,要培養能創新的人才,教育會比現在繁雜很多。

問:台灣除了教育、競爭力問題,你認為科技業的未來在哪裡?

答:台灣的下一波不是科技業,不要單講科技業,而是台灣下一波的競爭力在哪裡?如果不能產生新價值,那是我們沒有競爭力,難道台灣要再做代工二十年?

二○二○年,中國經濟要翻一番,那成本是要double(加倍)的,台灣目前半導體還能做多少年?這個問題我沒辦法回答,產業的人才、經費都沒問題,但那不代表台灣的未來,台灣的未來,還是要看下一波的新價值。

問:對馬總統或政府有什麼建言?

答:今天不談政治,台灣的政治人物是解決明天的事情,有人關心十年後的事情嗎?

問:那你對課徵證所稅的看法?

答:這個也不要提。你們也太過嚴苛,現在國庫沒錢,也不能課稅,台灣社會有點不理性,台灣國債那麼高,什麼稅都應該要課,不然你要幫政府找財源。可以反對,但要給人家一個方法。

談交棒

「廣達各自有負責人,我退休問題不大」問:從筆電代工到雲端,廣達為何能一直站在趨勢的浪頭?

答:我花比較多時間思考。比如我對教育有很大的疑問,是我們研究雲端的時候,發現下一代的行為完全被改變,他們是在雲端裡面的人,他們的教育、行為、 學習、競爭,和我們這一代完全不一樣。你看Google、 Facebook是這樣起來的,這在過去是不可能。我們台灣雲端的這一代要怎麼與國際競爭?

過去我們那個年代,中國睡著了,四小龍起來;現在是中國崛起,四小龍只有韓國厲害。你看現在管理系統,我不講政治啦,根本沒有執行力;四十年前,台灣很窮,我們站起來很容易,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競爭力、經驗價值,但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產生不了新價值。

台灣地下沒有石油,山上沒有黃金,天上沒有雲端,我們沒有Google,沒有百度。往後十年全球都不好過,有很多問題,美國有美國的問題,歐洲有歐洲的問題,你看希臘、義大利、西班牙要怎麼走下去?台灣算還不錯的。

不管國家、社會、個人,都要有願景、策略和執行力。韓國靠的就是願景、戰略和執行力起來的。大家都應該思考要往哪裡去?要怎麼去?

問:廣達表現不錯,會慢慢交棒?

答:我希望。一九七二年工作至今,一眨眼就四十年,變化很大。談到退休時間表,我認為船到橋頭自然直。廣達產品線很多,各自都有負責人,所以我退休的問題不大。

問:談一下此刻的心境?

答:人生就是這樣,想做什麼就做,沒那麼多哲學,開心最重要。

林百里對教育、創新語錄

1. 書讀不好我才成功。

2. 我超恨台大電機系,I hate it!教育沒有啟發性,像念《聖經》。

3. 九年國教都這麼慘了,再搞三年更慘!

4. 未來只有「創新」才有競爭力,會讀書不代表聰明,更不代表創意;如果還是照老方法教學,就是大錯特錯。

5. 現在大學生失去了那種優雅的氣質,雖然照樣念書,但流於狂妄。

6. 台灣沒有大量的工人、土地、資源,只能靠創新人才,如果我們的人不能創新,如何做創新經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72

華映科技重大資產重組 TCL或入局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2/2332372.html
映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0536.SZ,下稱「華映科技」)昨天宣佈,因重大資產重組而停牌。業內猜測,華映科技重組的可能性之一,就是被TCL或者友達收購。

華映科技董秘辦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近期就會有公告,沒必要去猜測。而TCL集團助理總裁、品牌管理中心總經理梁啟春昨天堅稱「不瞭解」。

華映收入大幅減少

一位平板業內資深人士分析說,華映科技的主業是液晶模組,但現在國內的彩電企業都有自己的模組廠,液晶電視模組與整機一體化生產成為趨勢。這令華映科技的模組生意越來越難做,只好轉向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小屏液晶模組,收入自然會降低,雖然利潤率還可以。

「由於規模不大,又缺乏整機『出海口』,華映科技未來只能被整機廠吃掉。」這位資深人士預測。

華映科技今年的營業收入大幅減少。今年1~9月,華映科技營業收入13.28億元,同比下降24.51%;淨利潤2.32億元,同比上升5.67%。

最近,華映科技積極向觸摸屏產業發展,擬以不超過300萬美元收購敦泰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權,敦泰科技是知名的觸摸屏芯片供應商之一。與此同時,華映科技擬將中小平板顯示產品的產能由原來的120萬片/月提升至210萬片/月。

即便如此,華映科技仍然難免被重組的命運。群智諮詢研究總監李亞琴說,華映科技的實際控制人台灣大同集團在金融危機後已明確希望退出面板業的投資。業內一度傳聞,台灣面板大戶友達或奇美,將收購華映。

TCL曾與華映洽談

另一個重組的版本——TCL將重組華映,近幾個月也在坊間流傳。11月16日,在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參加母校華南理工大學校慶期間,本報記者向他求證時,他哈哈大笑說:「我也聽到了(傳聞)。」

今年10月,TCL旗下華星光電的副總裁王國和曾率隊到台灣,與華映科技的實際控股方「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華映管」)洽談合作事宜。台灣媒體分析,TCL有可能會參股「中華映管」的面板廠。

而且,華星光電與華映科技一直有合作。華映科技在國內三大模組廠之一的深圳華映顯示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深圳華映」),就在華星光電的旁邊。華星光電8.5代液晶面板線今年滿產,主要做open-cell(不含模組的面板),因此當有客戶要求供應模組時,華星光電會找深圳華映幫忙代工。

Display search中國區研究總監張兵認為,存在TCL重組華映科技的可能性。他說,華星光電的模組產能很小,在華星找深圳華映代工前,深圳華映的產能已空置多時。

「TCL也需要豐富投資組合,目前它有一條8.5代線、液晶模組廠和整機廠,但沒有中小液晶模組產能,大型液晶模組的產能也不夠。而華映科技後期的競爭力薄弱,也需要尋找更多外部資源。如果TCL與華映科技合作,雙方可以發揮互補效應。」張兵說。

重組多種可能性

「華映科技由TCL重組,或者由友達重組,都有可能。」李亞琴認為,面板業的主要競爭者都是大公司,TCL上馬8.5代線成功後,還會進行面板線的擴張和佈局。「中華映管」在台灣有一條6代線和幾條4.5代線。4.5代線主要做手機屏,與TCL手機可以形成上下游產業鏈。目前,華星光電主要與TCL彩電形成上下游產業鏈。

「友達與華映合作也有可能,畢竟友達與華映科技的大股東都是台灣企業。」李亞琴說,「還有一種可能是,華映科技在被賣之前,先對自身內部資產進行重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81

風險投資人Dave McClure:餐飲科技市場隱藏商機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2/2381536.html
國外媒體報導,儘管風險投資人戴夫·麥克盧爾(Dave McClure)沒有對2013年進行重大預測,並認為大部分關於未來的預測都毫無根據,但是他還是談到了餐飲科技市場的未來發展,並指出該市場隱藏著巨大商機。

麥克盧爾最近在其個人博客500hats上寫道,現在餐館裡的菜單非常糟糕,這為餐飲科技市場提供了巨大機會。

麥克盧爾在博客中寫道:「所有人都要一日三餐,並且有些人不是每天,但至少是每週還會出門在餐館就餐。然而,在餐館我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等待,等待,再等待……,這是一種非常低效,且令人非常不滿意的點菜體驗,然而對於餐飲業來說應該為顧客提供完美、舒適的就餐體驗,這一點應該是顧客與家人或朋友在外就餐時最為看重的。」

麥克盧爾在博客中指出了餐飲業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

·菜單只是簡單羅列太多的菜品條目;

·沒有配以足夠的圖片;

·菜單沒有提供以前顧客點菜的記錄和評價;

·並且顧客在點菜和結帳時等待時間太長等。

為此,麥克盧爾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如在菜單上添加高質量的菜品圖片。麥克盧爾認為,這樣做既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又可以最終提升顧客的滿意度。

·麥克盧爾還指出,餐館應該提供菜單所列菜品的基本情況,以及顧客點菜的記錄和評價。

·允許顧客向服務員和廚師發送消息進行溝通。

·在顧客等待時,餐館應該為顧客提供電影和遊戲等娛樂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359

盤點科技公司十大裁員風波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5029.html

在競爭殘酷的科技領域,科技公司的生存法則往往是降低成本以獲得更高利潤,然而弱肉強食是每一個涉足商業戰場的企業都必須面對的。為了轉敗為勝,扭轉盈虧,有各種辦法可以使自己獲得重生,「裁員」就是其中必不可缺的一條途徑。雖然裁員風波總是給員工帶來惶惶不安、壓力重重之感,但卻是身處險境下的資本家們,為立於市場的不敗之地而不得不做的艱難決定。

  松下

  2012年5月,松下對外宣佈了裁員計劃,將其全球員工數量縮減至33萬人,裁員10%,數量達3.6萬人之多。8月份,松下再次考慮將總部員工從7000人縮減至150人左右。2012年11月14日,松下CFO河井英明在對媒體披露,為了削減成本、恢復盈利,松下將在2013年3月底前的這個財年裡再裁員1萬人。松下此番陸續裁員總計約5萬人。

  惠普

  2012年惠普公司共裁減1.78萬名員工,約佔全球員工總數的5%,完成了該公司去年制定的裁員2.9萬人目標的一半以上。惠普去年5月宣佈全球裁員計劃,並將裁員作為復興計劃的一部分。惠普當時制定的裁員目標為2.9萬人,約佔該公司全球員工總數的8.3%。惠普希望通過裁員和激勵員工志願退休來完成這一目標,預計完成時間為2014年底。

  諾基亞

  2012年6月,諾基亞計劃在2013年年底前節約16億歐元的生產成本,將在2013年底前裁員約1萬人,重組費用約為10億歐元。為了削減成本,諾基亞還將會降低設備和服務部門的開支,在全球開展裁員,並將進一步削減工廠裡的勞動力。諾基亞計劃關閉位於德國、加拿大和芬蘭的三座工廠,但保留研發中心。自2010年9月以來,諾基亞裁員總數已達到4萬人,而這已經接近此前諾基亞員工總數的一半。

  索尼

  2012年4月,索尼公司宣佈將削減1萬個崗位,這佔其全球員工數的6%。這是索尼新任CEO平井一夫上任以來為降低成本和扭轉巨額虧損所邁出的重要一步,這也是索尼3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裁員。被裁撤的1萬名員工中,將會有5000名員工隨著索尼出售化學和小型LCD製造業務離開。索尼表示,整個裁員成本將達到750億日元(約合57.68億元人民幣)。

  夏普

  2012年9月,陷入金融困境的夏普公司公佈重組方案,計劃在2014年3月底之前,全球裁減員工10,996人。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3月末,夏普的員工人數共計為57170人,也即裁員將佔員工總數約19%。夏普表示,在裁員中,有3100名本土工人將通過自願以及提前退休項目而實現。其他被裁減的職員包括公司計劃出售的墨西哥、中國和馬來西亞電視組裝廠的職員。

  RIM

  2012年6月28日,RIM公司宣佈了財年內要全球裁員 5000 名的決定。其聲明中表示,「為了節省十億美元的運營開支,裁員是一個艱難但是有必要的決定。」 根據 TechCrunch 網站的估算,這一輪裁員過後,RIM 的員工數將只剩下 9000 人,不到 RIM 顛峰時期 20000 人規模的一半。

  摩托羅拉

  2011年8月,谷歌(微博)以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2012年8月,谷歌宣佈重組摩托羅拉移動,摩托羅拉移動將在全球範圍內裁員20%(約4000人),並且關閉全球94個辦事處中的1/3,其管理層也遭遇「大換血」,40%的副總裁被撤換,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擁有谷歌背景的管理團隊。2012年10月初,谷歌宣佈上調摩托羅拉移動第三季度裁員的成本預算,這表明谷歌或許將擴大摩托羅拉的裁員規模。

  柯達

  2011年年底,伊士曼柯達的員工基數已經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14.5萬人縮減到約 1.71萬人。2012年年初至9月,柯達將其全球員工隊伍裁減了大約2700人。2012年9月,正在破產重組中的柯達公司宣佈,計劃於2012年年底前再裁員1000人,並且正在考慮進一步的裁員。然而10月,柯達公司又將其裁員人數在原計劃基礎上擴大了200人,即計劃再裁1200人。2012年柯達公司裁員人數總計近3000人。

  AMD

  2012年10月,處於困境中的AMD 宣佈一項大規模裁員計劃,裁員比例相當於全球員工總數的15%左右。根據資料顯示,AMD本次裁員人數將達到1700人左右。AMD中國總部相關人士對此表示,這是AMD全球範圍內重組規劃的一部分,是一次全球範圍的裁員。此次裁員節省成本除了用於改善業績外,還會對包括中國在內新興市場加大投入,以此希望扭轉AMD公司面臨的困局。

  Zynga

  2012年10月,據Zynga證實,Zynga將裁員5%並關閉位於美國波士頓的工作室,同時Zynga也可能關閉其在英國和日本的工作室。截至2012年第二季度,Zynga擁有3200名員工,如果裁員5%的話,受此影響將有接近160名的員工離開公司。Zynga CEO Mark Pincus在聲明中表示,這是一個令人痛苦的成本削減計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708

科技應用:高階篇 -尋尋覓覓系統開發 港股博弈clcheung

http://clcheung.wordpress.com/2013/02/06/%E7%A7%91%E6%8A%80%E6%87%89%E7%94%A8%EF%BC%9A%E9%AB%98%E9%9A%8E%E7%AF%87-%EF%BC%8D%E5%B0%8B%E5%B0%8B%E8%A6%93%E8%A6%93%E7%B3%BB%E7%B5%B1%E9%96%8B%E7%99%BC/

電腦科技發展極為快速,可惜沒有什麼真正有用的軟件可以用於港股炒賣。一般4千元左右的電腦已經有數核CPU16G RAM,及1T硬盤了。這麼強大的電腦,能夠應付一些較為高階的要求。

 

近日開始加強文件處理系統,其中一個較為複雜的要求是如何去快速搜尋出相關文件。例如之前炒賣前海概念股,最簡單是在相關年報或是公告中搜尋。交易所也有全文搜尋,可惜效果非常一般:

 

image

 

Google site search的話,效果比較好。但是不知何解有些文件是Google 搜尋不到,沒有index;另外Google也不能讓你選擇不同文件類別。

 

若果你還有一堆自己的文件的話,Google search不到也沒有辦法。Google Desktop本是很不錯,可惜已經暫停開發,最後的板本功能上似乎不能100%全文搜尋。一些相類Google Desktop的軟件也有不少,可惜他們的中文處理還是不太理想。

 

結果是剩下自行開發一途:

  1. 首先要下載相關文件,如年報,公告,研究報告等等。因為之前的港交所通告系統已經運行,所以沒有難度。

  2. 要選擇相關middleware。不少搜尋器middleware不能處理中文,原因是中文是沒有word separator,用字典也沒有可能,原因是人名地方名的關係。有不少middleware是太強大,難以駕馭。

  3. 要將文件轉化為文字檔。因為之前自動報表分析系統分析中已經解決了基本問題,所以沒有難度。亦可購買一些pdf converter,不過要小心選擇,因為有些中文pdf好難攪。

  4. 最後設計合適界面:

 

image

 

 

 

效果看來不錯,1 TB 的硬盤終於有用了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762

股價暴跌背後隱藏科技三大趨勢 蘋果高成長神話破滅後的新世界

2013-02-04  TWM
 
 

 

一月二十四日,蘋果股價暴跌了一一%,當外界對蘋果能否重返成長之路表示疑慮之際,分析師更關心的是,歷經這次「蘋果懸崖」後,全球科技產業未來將呈現怎樣的新態勢?

撰文‧楊卓翰

群雄爭霸的三國年代,蜀國的神鬼軍師,盡是發明古怪的攻城利器,讓各國無力招架,城池一座一座淪陷,蜀國領地不斷擴大,成就一時霸業。然而,有一天,神鬼軍師病逝了,蜀國再也發明不出新武器,但各國軍隊已把新攻城兵器操練嫻熟;未來的蜀國還能叱咤戰場?還是中原情勢將出現逆轉?

將近二千年前的三國故事,今日彷彿在全球的科技界重演。美國時間一月二十三日晚上,蘋果公司「神鬼軍師」的接班人庫克(Tim Cook)發表二○一三年第一季財報;過去十年,蘋果每季淨利潤增長都超過一○%,不過那晚,蘋果十年來的高成長神話,終於畫下句點;不但營收成長低於市場預期,淨利成長僅○.一%,幾近停滯。

毫無疑問的,蘋果曾是當今全球科技業市值最高的霸主,但當它的高成長魔力不再,影響的不只是蘋果自身的股價,全球科技業也將一併洗牌!當外界一片驚呼聲中,其實早在去年就有一位「先知」,不斷疾呼「蘋果要倒了!」「去年我說過,在一三年底之前,蘋果會跌到一股四二五美元;經過這麼糟糕的財報,我很肯定,今年第一季結束之前,蘋果就會跌破四二五美元價位。」美國債券天王Doubleline資產管理公司創辦人傑佛瑞.岡雷克(Jeffrey Gundlach),去年四月唱衰蘋果股價時還被市場唾棄;但今天,美國最大財經電視台CNBC、彭博電視台都搶著採訪他。

科技新世界1

從手機到平板 行動產業將出現大變動「蘋果現在是一家已經崩壞的公司(broken company),這幾年都在不斷地被買超(0verowned)。修正還沒結束,長期股價跌到三百美元,不無可能!」岡雷克發出更大膽的預言。他的預言如今家喻戶曉,但真正重要的是,當蘋果高成長不再,科技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就在蘋果股價跌落凡間時,另一位科技巨人,營收正突破天際;淹沒在蘋果騷動裡的,是和蘋果同時發布營收的微軟。微軟過去三個月營收二一六億美元,創下成立三十七年來的歷史新高;其中Win 8及微軟的平板電腦Surface貢獻二四%的成長;和去年同期相比,微軟手機銷量更足足成長四倍。

不只是微軟,RIM的新黑莓機也獲得良好評價;諾基亞的Win 8手機也在歐美收復了部分市占率,並在持續十八個月的虧損後,首度轉虧為盈。當蘋果的iPhone 5產量從一四○○萬支下砍到七百萬支時,其他的科技公司在同一時間都活過來了。

「○七年,賈伯斯發表iPhone時,蘋果領先了所有競爭者五年;五年到了,其他競爭者就會迎頭趕上。」岡雷克認為,賈伯斯雖然開創智慧型手機大局,但當蘋果停下高成長的腳步,蘋果面對的競爭者太強,將會逐一把蘋果的市占率吃掉。除了三星,更多的新興品牌例如華為、中興等手機製造商,也將在這波朝代更替時,抓緊機會擴張地盤。

科技新世界2

個人電腦將出現新的生態圈「隨著蘋果在行動裝置的動能衰退,iOS(蘋果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的市占率自然會讓給Android OS,這不只影響手機版圖,還連帶影響平板產業。」美國科技分析師薛米.夏(Semil Shah)指出,蘋果去年在iPad銷售雖然略有成長,「但是市占率卻從六○%掉到五○%,都被三星、宏碁給搶走了。」「但最令人興奮的,還是本來大家都以為已經瀕死的個人電腦!」薛米.夏指出,蘋果這兩年來在行動市場的總市占率下滑大約一○%,但是Mac銷量僅去年就掉了二成;而且搶走蘋果市占率的不是昔日的個人電腦王者Wintel(微軟─英特爾聯盟),而是谷歌(Google)獨家開發的個人電腦作業系統Chrome OS!

根據NetMarketshare調查,去年十月上市的Windows 8到現在PC作業系統市占率僅一.七%(Windows家族下降三%),但過去不列入統計的Chrome OS則上升到一%。難怪宏碁董事長王振堂會高興地指出,去年宏碁Chrome OS筆電在美國推出不到兩個月,出貨量就已占宏碁在美的五%至一○%,未來還打算推出更多Chrome OS機種。此外,聯想、三星也都準備推出Chrome OS筆電,個人電腦領域儼然形成新的生態圈。

科技新世界3

硬體不再關鍵,雲端見真章「蘋果不受消費者青睞,和Chrome OS生態圈的興起,都預言著一件事:未來科技將正式從硬體帶動進步的時代,走向軟體的時代!」薛米.夏分析。巴克萊資本IT產業分析師瑞特茲(Ben A. Reitzes)也一語道破,「很多人都在看蘋果的硬體賣得怎麼樣,但蘋果本質上是一個巨大的雲端平台,未來蘋果要反彈,網路服務才是決勝負關鍵。」「蘋果的地圖問題,讓使用者發現谷歌有多麼珍貴,還有蘋果在雲端的問題有多大。」瑞特茲認為,Android開放式的平台很快就有和iTunes競爭的雲端產品出現,但是蘋果卻無法複製Gmail、地圖的成功。「不只是谷歌,蘋果還有亞馬遜的商城要競爭;相較之下,亞馬遜和谷歌的雲端服務都比蘋果要好。如果蘋果要再次成長,就必須把創新精神放在雲端整合;至於硬體跑得再快、外型再亮眼,已經無法吸住消費者了。」九七年,蘋果股價曾跌到每股三美元,面臨破產危機;賈伯斯花了六年,才讓蘋果從○三年開始創造高成長神話。如今庫克要花多久的時間,才能重寫蘋果神話?但可以肯定的是,經過這次「蘋果懸崖」,全球科技的走向即將呈現不同的態勢了。

岡雷克

現職:DoubleLine執行長兼投資長

經歷:TCW基金投資長

學歷:耶魯大學數學系博士地位:霸榮「債券天王」、2011年《財星》「五大明星操盤人」、2012年《彭博》「華爾街最有影響力的五十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41

獨門軟性電子技術 讓戴爾、三星找上門 侯氏兄弟出招 老店環泥跨足科技有成

2013-02-11  TWM
 
 

 

成軍三年的環球水泥電子事業部「利永環球」,研發出獨門的軟性電子先驅技術,除獲得戴爾、夏普、華碩的青睞,韓廠三星、樂金也找上門,幕後功臣就是環泥小開侯智升、侯智元兄弟。

撰文‧賴琬莉

位於新北市中和區的一間辦公室內,擺著日廠尚未推出的電子白板,以及市場剛推出的平板超薄型保護套鍵盤、手機觸控筆;這幾項產品共同的關鍵零組件,就是「軟性電子壓力感測器」。

這項零組件是市場的先驅技術,目前全球只有兩家廠商擁有該技術,除了美商外,另一家就是台灣的「利永環球」。在這間不起眼的辦公室裡,目前已有來自夏普、戴爾、華碩等國際大廠的合作訂單,此外,包括韓廠三星、樂金也找上門洽詢合作的可能性。

「韓商模仿學習力強,我們還在考慮。」三十歲出頭的侯智升,是利永環球的總經理,這家資本額二億元、員工四十人的公司,除了領先全球的技術讓人刮目相看外,鮮少人知道,其公司背景也不容小覷。

第四代接班

大刀闊斧讓老店轉虧為盈

利永環球是環球水泥投資的子公司,前身是環泥電子事業部。侯智升解釋:「『利』是我曾祖父侯雨利的利,『永』是我祖父侯永都的永。」侯雨利是台南幫開山祖師、統一集團大金主,侯家目前仍是台南幫旗下公司的大股東,侯智升算是家族第四代。

侯智升從小就是資優生,才花三年、二十四歲時就拿到美國麻省理工電機博士,創下台灣學生的紀錄;返台後進入工研院,擔任光電所經理,又是短短三年,他就研發出一片厚度僅有○.一公分的「軟性電子壓力感測器」,然後進軍軟性電子市場,因為技術門檻高,已經引起市場注意。

環泥的本業是水泥,也是侯家的家業。身為台南幫創始元老侯雨利長孫的侯博義,眼見台泥、亞泥開花結果,而侯雨利一九六○年創辦的環泥遲遲做不大,二○○八年背負著「家族內訌」、「台南幫分裂」罪名,硬是奪回環泥經營權。

在不受外界看好下,侯博義身兼董事長與總經理,先把在工研院服務的長子侯智升,與剛從哈佛大學畢業的次子侯智元找進環泥。侯智升樸實,有科技專業背景,負責管理與電子事業;侯智元活潑外向,負責業務。侯智元說:「我們個性不同,很自然這樣分工。」兩兄弟在父親力挺下,大力改革,第一步先整頓人事,辦理優退;再來處分大陸廠;最後因規模比不上台泥、亞泥,環泥全力殺進石膏板建材業務,擴大版圖。侯家父子三人攜手打拚,齊心經營環泥,終於見到成效。侯智元說:「以前EPS(每股稅後純益)是賠一元,現在是賺一元。」

進軍科技業

開發3C、醫療應用品搶市環泥本業站穩後,一○年,工研院與環泥合作技術移轉,就是侯智升參與研發的「軟性電子壓力感測器」。侯博義說:「這個技術真的不錯,引起很大回響。」比如運用到數位紙電子鼓,可依據使用者的力道,發出大小音量;應用於鞋墊,可輔助醫生判斷糖尿病患的末肢情形。當然,最典型的商業運用,則是在3C電子產品,如手機等觸控介面等。

取得工研院技轉後,環泥在內部成立電子事業部,正式從傳產跨足科技業,而該項技術也獲得美國《華爾街日報》二○一○年全球科技創新獎半導體類第二名,以及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二○一一年趨勢亮點產品。

今年,環泥轉投資成立利永環球,被市場解讀在科技業的布局將「開花結果」,對此,侯智升表示:「今年有信心可交出成績單,已經進入試產階段,下半年開始出貨,今年可望獲利。」除了中和廠外,利永環球在高雄大湖的三千坪廠房將在今年九月完工啟用,預計未來一年創造二億至三億元營收,以毛利率五成推估,將可挹注環泥超過一億元獲利。

侯智升、侯智元看似在科技業闖出一片天,其實也經歷多次挫折。弟弟侯智元回憶:「初期天馬行空,我們什麼都想做,甚至做品牌、成品,走了不少冤枉路。」後來他們認知本身優勢在於「技術」,決定朝元件、模組廠商發展。

由於「軟性電子壓力感測器」是新技術,如何商品化是成敗關鍵。一開始,他們開發「超薄行李測重配件」,把感測器裝在行李上,超重就會警示,找業者商談,結果對方只肯付每件一美元,根本無利可圖。

二○一一年,美國玩具大廠費雪(Fish Price)在美國CES消費電子展看到該技術,找上門洽談,開價令兩兄弟更傻眼:「竟然只出一分美元。」他們感嘆說:「同樣是遊戲,筆電遊戲機和實體遊戲廠的價格差了百倍以上。」幾次挫敗經驗,讓兄弟兩人意識到要朝高價格產品發展,調整方向往3C與醫療產業發展,不過他們也非一路順遂。

原來,他們先後和摩托羅拉、諾基亞、索尼等幾家手機大廠接觸過,但因公司改組或其他因素,合作計畫只好暫緩。

所幸,歷經了多方嘗試,利永環球終於在手機、筆記型電腦及醫療產品開發出相關應用的產品。據了解,客戶包括國內三大鍵盤廠、夏普、戴爾和華碩等公司。通路商大聯大負責平板產品的楊智強也表示,「利永環球的壓力筆與薄型觸控鍵盤,很有發展性。」在利永環球辦公室,侯智升拿著將要量產的平板保護套鍵盤解釋,「以後平板電腦的保護套,內面就是鍵盤,方便消費者使用。」目前坊間的幾款平板保護套鍵盤,因不是採用「壓力感測器」技術,無法感測施力程度,出現感應不穩,利永環球的獨門技術,可望搶下市場。

承襲務實家風

兄弟分工走出新格局

除了搶進電子市場,利永環球在醫療輔具市場也有斬獲,侯智升拿出銷到北美的糖尿病患專屬鞋墊說明,「糖尿病患因末端神經壞死,容易保持一個姿勢不自覺,利用這個感測器,可以提醒病患要改變姿勢。」這個糖尿病患專屬鞋墊感測元件,每片售價約二千元,產品毛利率至少五成以上,目前只有美商Tekscan公司以同類型產品應用在醫療復健領域。一位法人指出:「利永環球比美商便宜,有價格優勢。」此外,利永環球也積極開發遊戲用筆電市場,比如拳擊、賽車等遊戲因為出力不一,而有力道大小或油門快慢的反應。

另一位法人也表示:「傳產轉型科技業,資金與技術是兩大門檻,環泥的資金不是問題;技術有侯智升及工研院背景,成功的機會很大。○八年,侯博義父子砸五十億元拿下環泥經營權,他們現在已經站穩馬步,要爭一口氣。」環泥轉戰高科技業,侯博義雖然掛名利永環球董事長,但放手給兩個兒子經營,不過承襲侯家務實的家風,他對財務盯得很緊。侯智升說:「三萬元以上的請款,就要他簽核。」侯智元也說:「我父親最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就是殺個好一點的價錢。」侯智升上大學時,侯博義丟給他《張忠謀自傳》,給侯智元的則是一本《德川家康傳》,後來,兩人不負父望,侯智升拿到麻省理工學院電機博士,侯智元則是哈佛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

如今,兩兄弟在這傳產老店的科技新事業中,一位負責研發技術、一位打理業務,協助父親重振環泥。現在他們每天陪父親吃晚飯,不外乎討論公事,兩兄弟異口同聲地說出父親對他們的期望:「他就是要我們走自己的路,創造新格局。」

軟性電子新革命

繼觸控面板後,軟性電子(Flexible Electronics)將是下一波引爆電子產業的新革命,這種元件與材料技術可建置在薄塑膠片或金屬薄片之軟性或可彎曲基板上,有大面積、可彎曲、超薄、可隨意設計和互動性佳特色,比如未來燈具可能是一整面牆,也可發展出超薄手機、腕帶式數位錶等應用。根據研究顯示,軟電市場規模在2017年將高達300億美元,其中「軟性電子壓力感測器」是關鍵零組件。

侯智升

出生:1982年

現職:利永環球總經理

經歷:工研院光電所經理

學歷:麻省理工電機博士

家庭:已婚、育有一子

侯智元

出生:1984年

現職:環泥副總經理

學歷:哈佛東亞研究所碩士

家庭:已婚、育有一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00

瑞聲科技 - 2018 Kyle

http://blog.yahoo.com/_PDW7RFPPPKJ6IWUA42B5OWHPCM/articles/107491/index

最近呢個星期最受矚目既業績非APPLE 莫屬, 因為佢並冇係香港直接上市, 而又唔係個個都玩美股, 所以今次就睇一隻受惠於佢既股份2018. APPLE 係佢其中一個MAJOR CUSTOMER, 而今次就FOCUS 係佢既2011年第一季同2010年全年既業績......

2010 ANNUAL REPORT: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414/LTN20110414265.pdf

2011 1Q REPORT: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511/LTN20110511112.pdf

1) 若以公司INCOME STATEMENT 出發, 公司處於非常強勁既增長, 係2010VS2009, Sales, Gross Profit 同 Profit after tax 都有超過50% 既增長....而係2011年第一季亦都保持住同樣既增長.......睇番佢既Gross Profit Margin, 係營業額持續增長既情況下可以保持住有40%左右既Margin, 即係話佢地既增幅係來自實際需求而非降價爭取market share

2) 係SEGMENT RESULT (年報P.64), 2010年最主要既增幅係來自africa, 反而中國唔係好多 (增長高不過absolute amount 唔大), 因為Iphone 應該會係大陸市場滲透率不斷增加 (特別係941 而家又因為IPHONE 炒高個價, 將來智能電話係大陸普及應該係好正常既事), 所以預期將來幾年佢既增長都唔錯

3) 其他既INCOME STATEMENT 項目都冇咩特別.....唯一較大既開支係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佢既增幅係2011年第一季幾高, 公司有可能要投放好多研究資金去確保追得上市場, 值得留心佢全年呢方面既開支會唔會唔正常地增加 (同PROFIT, SALES 比較)

4) Balance Sheet 方面, 公司有RMB1.7 billion 現金, 冇長期負債, 短期bank borrowing RMB0.4 billion. 公司屬於淨現金公司, 資產方面INTANGIBLES 亦唔多, 所以個Net asset value 唔需要有大adjustment

5) 公司除左現金, 最大既資產就係應收款, 因為睇番ageing analysis 佢地大部份都係90日內, 而今年做既壞賬準備只有RMB17,000 (Note 20), 應收款因為營業額上升而同步上升, 可以接受.....大家可能會留意到係Note 20 有個叫做 "Amounts written off as uncollectible" RMB4,982,000, 呢個其實係關於一D以前已經做左壞賬準備既應收款, 所以同今期既業績係冇關係.

6) 係2010年12月31日止, 公司既NAV 係 RMB4,175,891,000, 發行股數為1,228,000,000
....每股淨值為RMB3.4 左右........現在股價呈現大幅溢價.....呢個情況係科技公司非常普遍, 特別係2018 冇點樣將佢既科研費用capitalised, 你睇佢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st 一年都幾億, 不過佢intangible assts (Note 18) 加埋都唔夠一億你就會知......假設公司持續經營有增長, 資產淨值呈現溢價唔係一個問題, 不過如果經濟嚴重DOWNTURN, 呢類公司既抗跌能力就一定冇咁高啦.....

7) 公司管理層對前景非常正面, 而業務表現亦對板, 除非突然有MAJOR CUSTOMER 唔同佢TRADE, 否則二三年內盤數應該唔會走樣

8) 公司全年派約HKD0.30 息, 以現價計不足2%, 以需要資金既高增長公司係正常, 不過略嫌不足......幸好預期股息跟隨表現同步上升 (2009 只有HKD0.18), 所以可以接受


總括黎睇呢間公司對於比較aggressive 既朋友係可以考慮, 因為佢既增長應該會係非常理想, 而預期PE一D都唔高...不過即使想買入既朋友都要考慮三點: 1) 2018 既客戶係一D大公司, 佢地既bargining power 會好多, 有可能會俾人壓價壓得厲害, 利潤會非常微薄. 雖然現時未出現呢個情況, 不過不可不妨: 2) 因為公司淨資產值不高, 所以防守性不及一般公司, 3) 因為佢一手2000股, 所以每手要接近HK$40,000, 因為佢唔係一D好大型既公司, 要考慮下放呢個數去投資會唔會對你整個組合既比重過大, 造成過大既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04

全球最懂三星的四位分析師 科技霸主大解讀

2013-03-25  TCW
 
 

 

二千一百七十一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兆四千億元)!

這是三月十五日,三星召開股東會時的市值,現在的三星電子,是全球僅次於Google和蘋果公司(Apple),市值第三大的科技公司。

過去四年,三星電子的股價漲了二.三倍,三星電子現在就像一頭巨象,只要輕輕跺腳,全球高科技產業就會跟著震動。

這樣的一家巨型公司,獲利前景卻高度依賴一項產品:高階智慧型手機,現在的三星,就像一頭站在鋼索上的大象。去年第四季,三星電子的營業利益,六二%來自手機部門,花大錢投資的面板、半導體和消費性電子產品部門,三大部門賺的錢,只占三八%,只是手機部門獲利的一半還多一點,一旦手機事業拉警報,三星將遭到重大衝擊。

比市占率,三星有二十幾項產品市占率全球第一,比品牌,三星電子去年在品牌顧問公司Interbrand全球百大品牌中排名第九。這家公司布局細密複雜,為分析它的前景,我們針對三星最重要的手機、半導體、面板三大部門,取得全球頂尖分析師的最新評論,三星要如何用這條細細的鋼索,支持這頭大象繼續前進?

三月六日,德國投資銀行貝倫堡銀行 (Berenberg)分析師艾哈曼德(Adnaan Ahmad)在三星股價創下歷史新高時,首先看空三星股價,《華爾街日報》、《霸榮週刊》紛紛轉載他的報告,本刊在第一時間,也取得艾哈曼德完整報告。

智慧型手機:革命性產品沒了未來比價格不比功能,壓縮毛利

艾哈曼德指出,讓蘋果股價踢到鐵板的原因,是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已經飽和,「過去幾年,高階市場成長五成,甚至百分之百的榮景,已不會再發生。」他預測,以手機出貨量計算,今年高階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只會成長一八%,明年更低,只剩下一三%,後年成長率更只剩一○%。

「這就是蘋果面對的難題。」艾哈曼德分析,高階智慧型手機只占全球手機市場二○%到二五%,「蘋果市占率已達二○%」,再死守高階市場,只剩下五%市場可攻,轉攻中低階市場,就必須要拉低毛利率才能達陣,推出低階產品,還會出現「自己人打自己人」的狀況:自家低價產品吃掉高階產品的市占率。

去年,第一個調降蘋果股價的明星分析師,美國Jefferies & Company董事總經理彼得.米賽克(Peter Misek)在三星Galaxy S4發表會後也表示,S4推出創新的使用介面,使用經驗也相當順暢,「但是S4不是一款革命性的產品,」他認為,這些新功能都很容易被複製,他和艾哈曼德都同意,S4會讓三星第一季銷售創新高,但是這些優勢,不見得能撐多久。

「智慧型手機投資已死,只剩智慧型股票套利交易(The smartphone investment is dead, long live the smartphone trade)。」艾哈曼德在報告中指出,過去三年,高階智慧型手機的大多頭市場已經結束,今年將是中低階智慧型手機成長的開始,但這塊市場比的是價格,不是功能。

「現在的狀況,就像回到二○○三年,」艾哈曼德表示,當時手機功能已趨向飽和,手機品牌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小,「摩托羅拉靠RAZR系列勝出幾個月,再換Nokia靠N95勝出幾個月,再換LG的巧克力機……」功能差異不大,手機品牌轉向擠壓供應鏈,沒有值得長期投資的手機公司標的,只能夠依靠買賣類股股票交易獲利。

另一方面,高階智慧型手機的製造成本越來越高,手機螢幕越來越大,處理器從雙核跳到八核,速度越來越快,價格卻始終差不多,也逐步擠壓毛利,艾哈曼德分析,像蘋果的iPhone,「去年第二季,毛利率達到頂點,當時達到六○%,現在則是五○%」,相較之下,三星手機的毛利率約接近四成。

今年開始,將是中低階智慧型手機高成長的開始,他預估,今年全球中低階智慧型手機市場將出現一○四%的大成長,逐步取代傳統功能型手機,「三星只有兩條路,第一,在高階市場打贏蘋果,第二,調整成本結構,攻中低階市場。」艾哈曼德估計,去年第四季是三星毛利率的高峰,當時毛利率是三九%,到二○一五年時,將跌到三五%,獲利能力下降,他因此將三星評等改為賣出。

他給三星的目標價是一百二十五萬韓元,比三月十五日每股一百四十八萬韓元的股價,低了一六%。S4發表當天,三星的股價也跌掉二.六三%。

半導體:產能利用率下降蘋果銷量掉兩成,三星德州廠停擺

智慧型手機走弱,連帶衝擊三星的半導體事業。本刊採訪去年《亞元》雜誌票選亞太區最佳半導體上游分析師第二名、巴克萊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陸行之,他從晶圓代工產業的競合角度,分析三星的處境。

他指出,蘋果手機訂單走弱,對三星半導體部門產生負面影響,「按照我們估計,蘋果要到二○一四年,才會轉單給台積電」,目前蘋果的手機處理器,還是靠三星生產,「三星是蘋果的供應商,蘋果的銷量掉多少,三星只會掉更多,」陸行之估計,蘋果今年第一季,手機銷量至少下滑兩成,三星設在德州、專為蘋果生產處理器的奧斯汀工廠,「生產線已經空了。」

他估計,三星替蘋果生產的處理器投片量,「一個月五到六萬片」,三星為自己生產的投片量,「一個月約二到三萬片」,艾哈曼德報告中也指出,蘋果占三星產能六五%,一旦蘋果受創,三星就得另想辦法把生產線填滿。

三星受創,從台積電的訂單也看得出來,三星透過創意電子,下單製造一批4G晶片,「最近三星把訂單抽了回去。」陸行之說,連帶影響創意電子營收跟著下滑。

陸行之觀察,產能利用率下降,三星半導體LSI部門一面要靠蘋果即將推出的平價iPhone和iPhone 5S救命,「蘋果的平價iPhone,用的是高通的晶片,」陸行之觀察,今年第二季,高通已經下單給三星和格羅方德「今年第三季,就看平價iPhone和iPhone 5S需求強不強,會不會追加訂單,第四季是傳統旺季,產能利用率會往上升。」

同時,三星會再提高自製晶片的比率,填滿半導體生產線,陸行之估計,三星還能再靠提高自製率,保住毛利,「三星記憶體自製率是百分之百,但是手機基頻自製率不到一○%,手機處理器自製率只有三成到四成,」未來三星在手機晶片的自製率,將拉到七成到八成以上,利用垂直整合的優勢壓低價格,保護毛利,衝刺中低階手機市場。

面板:投注資源拚技術升級大尺寸OLED成功,將衝高毛利率

三星的面板和生產電視的消費性電子部門,一度陷入虧損,這幾年才轉虧為盈。雖然不賺錢,三星卻是依靠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顯示技術,才讓手機螢幕變大,耗電量卻更低,成功打造大尺寸手機。三星的面板技術,是手機是否能持續領先的關鍵。

NPD DisplaySearch韓國研究總監鄭潤城(Yoonsung Chung)觀察,「三星現在不衝面板出貨量,改重視獲利和技術升級。」

鄭潤城指出,三星一面想要進攻六十吋以上大尺寸電視市場,一面又想攻下一代OLED技術,按傳統思維,要生產六十吋以上大電視,就要蓋十代廠生產才能將成本降到最低,如果這麼做,就會排擠資源,影響OLED技術研發。

三星的策略是,直接入股夏普取得十代廠產能,不用蓋廠就有現成的便宜面板可賣。另一方面,資金用於為現存面板生產線導入金屬氧化物等新製程技術,並解決大尺寸OLED面板量產不順問題。短期來看,製程轉換將導致三星營收下滑,但長期來看,一旦成功,三星不但能賣高價的大尺寸OLED電視,還能由此發展軟性顯示器等下世代技術,未來能捲在手腕上的手機,都必須靠這種突破性的發明,才能再次拉高三星手機的毛利率。

誰是三星下個敵人?中、印白牌手機,將成最大勁敵!

下階段,誰是三星勁敵,答案指向中國。

彼得.米賽克指出,一年前,大陸白牌業者和三星、蘋果還有很大的技術差距,「現在,這種差距已經漸漸消失。」他表示,現在,中國和印度白牌,「用不可思議的低價,賣很好的手機,一個月產出一千五百萬支!」

他分析,一個品質不錯的八吋平板電腦,現在只要一百美元,「智慧型手機也一樣,一百到三百美元的價格帶,會非常難賺到錢,」他分析,蘋果銷路下滑原因之一,是歐洲和亞洲消費者口袋空空,蘋果品質雖然像賓士車一樣高級,消費者仍然會考慮性能相仿,價錢卻便宜得多的現代汽車。

艾哈曼德也估計,大批中國品牌湧進智慧型手機市場,除了華為、中興、聯想、天翼等科技廠,連百度、新浪、騰訊、盛大都想進這個市場,這些公司背後,是聯發科和鴻海等台灣手機供應鏈。今年第一季,將會是中低價智慧型手機大成長的開始,比成本便宜,小如螞蟻的大陸廠商,未必會輸給如大象般龐大的三星,搶奪中低階市場的大戰,現在才開始。

幾項最新數字,足以說明現在三星有多依賴智慧型手機。

第一:去年第四季,三星電子的營業利益,六二%來自手機部門,花大錢投資的面板、半導體和消費性電子產品部門,三大部門賺的錢,只占三八%,只是手機部門的獲利一半還多一點。

第二:據德國投資銀行貝倫堡銀行報告指出,三星去年靠七千五百萬支高階手機,替公司賺進一百四十五億美元獲利,剩下的三百萬支中低階手機,估計只賺進四億五千萬美元,毛利率僅一%!意思是,三星電子獲利,六成依賴高階智慧型手機!

第三:三星依賴智慧型手機,帶動半導體、面板等零組件產品銷售,以Note 2手機為例,三星電子向同集團子公司採購的零件成本,占手機材料成本六成!三星手機如果賣不好,也會連累同集團的其他公司。

一家市值六兆元的公司,命運維繫在高階智慧型手機上,一旦三星在這個領域失敗,就會成為第二個蘋果。去年九月,蘋果發表iPhone 5之後幾天,股價就從七百美元的高峰,跌到四百四十三美元。這也就是為什麼,三月十五日,三星旗艦手機Galaxy S4的上市發表會,特別引人注目,這一天,決定三星今年的獲利浮沉。

就在發表會前九天,正當三星股價連創新高之時,德國知名投資銀行貝倫堡銀行分析師艾哈曼德公布最新報告,宣稱「S4將會讓三星重蹈iPhone 5的覆轍 (S4 could be Samsung’s iPhone 5 moment)」艾哈曼德更直指,「現在不管是蘋果還是三星,都該賣了!」

【延伸閱讀】倫敦看法這次在三星股價創新高時,率先同時調降三星、蘋果股價評等艾哈曼德:現在不管蘋果還是三星,都該賣了!~德國投資銀行貝倫堡銀行 (Berenberg) 分析師

紐約看法去年蘋果股價創新高時,首位調降蘋果股價評等的分析師彼得.米賽克:一年前,大陸白牌業者和蘋果、三星還有很大差距,現在,這種差距已經漸漸消失。~Jefferies & Company董事總經理

台北看法二○一二年《亞元》雜誌票選亞太區最佳半導體上游分析師第二名陸行之:蘋果訂單走弱,也重挫三星半導體部門。~巴克萊半導體首席分析師

首爾看法任職三星電子十年,是產業界最了解三星面板策略的分析師鄭潤城:三星想生產下一代OLED面板,但良率無法提高,短期來看,這會讓三星營收下滑。~NPD DisplaySearch韓國研究總監

【延伸閱讀】當三星銷售「落漆」時,整體營收衰退,一環扣一環!

以去年第3季銷售數字計算,若流失6%市占,將少賣1,079萬支智慧機以每支手機均價184美元計算,營收將少新台幣589億元以銷售每支手機時,可賣出90美元三星自家零件估計,少賣之零件價值為新台幣288億元三星營收將蒸發新台幣868億元占三星當季營收6%

資料來源:Morgan Stanley整理:林宏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