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家能源局:京津冀發展核電有必要、在論證 但沒有時間表

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副司長史立山23日上午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在京津冀地區發展核電符合這一地區的實際,“我們也正在積極推進,但沒有時間表”。

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副司長史立山。攝影/章軻

23日,環境保護部、國家能源局等聯合召開的有關核安全新聞發布會現場。攝影/章軻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有專家表示,我國京津冀地區汙染嚴重,而這個區域恰好核電占比極低,應在這一地區推進核電發展。

在23日上午環境保護部、國家能源局等聯合召開的有關核安全新聞發布會上,史立山表示,目前我國面臨的能源癥結就是煤炭比例非常大,特別是京津冀地區,是我國化石能源比重非常高的地區,調整能源結構的任務非常艱巨。

“在這一地區發展核電,應該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選擇。對今後核電的布局和發展,可能會超出我們大家的設想。”史立山說。

他透露,“在京津冀地區發展一些核電有必要,也有規劃,也在論證。”

京津冀是我國華北地區一個快速發展中的經濟集群,總人口1.3億,是帶動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三增長極。但同時,我國10個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城市中超半數位於這一地區。

環保部環境規劃院、京津冀區域環境研究中心一項研究結果顯示,京津冀區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次PM2.5環境容量分別約為66.8萬噸/年、79.8萬噸/年和28.0萬噸/年。而實際上,京津冀區域排放的這三類汙染物總量分別為158.85萬噸/年、213.03萬噸/年和90.76萬噸/年,承載指數分別達到2.38、2.67和3.24。

從能源構成來看,河北省嚴重依賴化石燃料,90%的電力源自燃煤發電,煤炭、玻璃和冶金行業幾乎都以煤炭為唯一燃料。可再生能源在河北省的能源構成中只占很小一部分。比如,河北省到2015年的風電裝機容量只有9吉瓦,而到2015年9月,全國風電裝機總容量已經超過105吉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541

國家電投晚間回應西屋公司破產:不影響中國AP1000核電建設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3月29日晚間,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下稱“國家電投”)董事長、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以下稱“國家核電”)董事長王炳華主持召開會議,專題研究美國西屋公司申請破產重組應對工作。會議表示,西屋公司此次申請破產重組不影響中國AP1000建設。

連夜開會討論西屋重組

就在3月29日當天,日本東芝公司發布公告稱,西屋電氣公司及其美國子公司以及西屋美國以外子公司的控股公司——東芝英國核能控股公司(以上統稱為“西屋集團”)已決定依據美國破產法第11章,於美國當地時間2017年3月29日向美國紐約破產法院申請破產重組。西屋集團下屬公司將繼續日常運營,同時預計相關業務線將依據第11章重組。西屋集團作為債務人,已收到8億美元的資金保障承諾,用於在重組過程中資助並保護公司的核心業務運營。

國家電投此次會議通報了西屋公司知會國家電投、國家核電關於該公司申請破產重組有關情況,西屋公司保證在申請破產重組期間及之後,繼續依據合同履行與國家核電合作業務。會議研究了西屋公司重組程序及其對國家核電相關合作業務可能產生的影響,並研究制定了應對措施。

隨後,王炳華與西屋公司高管層召開電話會議,並就上述事項達成一致意見。

AP1000依托項目是中美能源領域規模最大的合作項目。國家核電一直與西屋公司高層保持溝通,並密切關註本次重組。雙方充分認識到中國AP1000項目的重要意義,一致同意將繼續把該項目作為共同的最優先級任務,加大資源投入,全力確保年內投產目標。

第一財經記者從國家電投獲悉,三代核電自主化戰略已經實施十年,在國家核電、國內相關核電企業及裝備制造企業共同努力下,中國已全面具備了三代核電技術自主研發、設計、設備制造、工程建設及運營管理能力。本次西屋公司申請重組,對中國AP1000依托項目建設、後續CAP1000批量化建設、CAP1400示範工程建設等三代核電自主化工作不會產生實質性影響。

第一財經記者還了解到,目前,西屋公司派駐浙江三門、山東海陽及上海的管理和技術專家隊伍穩定,狀態良好,AP1000依托項目建設和調試各項工作正在按計劃有序推進。

西屋在美提交重組申請

第一財經還從西屋公司了解到,美國西屋電氣有限責任公司及某些子公司和隸屬機構也在當地時間3月29日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1章提出重組公司的主動申請。由於美國 AP1000® 電廠項目帶來的一些財務及施工挑戰,西屋公司正在努力進行戰略性重組。西屋已從第三方貸款方獲得8億美元的債務人持有資產融資,在重組期間用於資助和保護其核心業務的運營。此次第11章重組申請在美國紐約市的紐約南區美國破產法庭進行受理。

西屋公司臨時總裁兼首席執行官José Emeterio Gutiérrez 表示:“今天我們選擇了這條道路,同時保護我們的核心業務,以解決公司所面臨的財務挑戰。我們正集中全力制定重組計劃,在第11章重組申請過程中組建一個強健的機構,繼續保持在全球核技術領導者的地位。”

債務人持有資產融資將用於資助西屋公司的核心業務,包括支持運行核電站、核燃料和零部件制造、工程,以及核設施退役、去汙、補救和廢料管理。公司現正圍繞這些強健的業務部門進行重組。現有的信用證已經全額現金抵押並繼續有效。該融資也被允許發行新的信用證。

西屋已與美國 AP1000 項目的業主達成協議,在初步評估期內將繼續推進這些項目的建設。西屋仍致力於把AP1000技術作為業界首屈一指的三代加壓水堆核電站設計進行推廣。西屋將持續推進完成中國AP1000項目的建設, 在未來尋求其他潛在的核電項目。

西屋公司在亞洲、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的業務不會受第11章重組申請的影響。由於債務人持有資產融資也將用於支持這些地區,所以該地區的客戶將繼續獲得西屋一如既往的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

作為今日第11章重組申請的一部分,西屋公司還向法院提出了幾項“首日”提議,通過保障正常支付雇員的薪水、工資、福利以及向供應商支付的服務費,以確保業務的持續性。這些提議預計將獲得破產法庭的批準。此外,Weil, Gotshal & Manges LLP律師事務所在西屋公司的第11章重組申請受理過程中擔任其法律代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493

中國核電三強或變兩強更強 競爭天平已出現傾斜

今年3月的一份上市公司公告正在打破中國核電三強鼎力的格局。

中核科技(000777.SZ)發布公告,確認中國核工業集團(下稱“中核”)正在籌劃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下稱“中核建”)戰略重組事宜,重組方案尚未確定,方案確定後尚需獲得有關主管部門批準。

如果上述重組落定,中核和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以下簡稱“國核技”)這兩大核電企業都完成了外部強強聯手,只剩中廣核一家還在單兵作戰,核電領域競爭天平已經出現了傾斜。

中核建加入還意味著一種核電開發建設一體化的模式正在成形,這可能為中國核電事業的發展掀開嶄新篇章。

三強平衡正在被打破

此前,中核、中廣核、國家電投三大核電集團不僅擁有其他能源集團羨慕的核電運營牌照,而且核電領域各有所長、實力基本相當。

“三大集團各有優勢,很難說誰占有的優勢更加明顯”,國家核安全局一位退休官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中核是中國核電領域的“老大哥”,繼承了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的衣缽。作為國家核科技工業的主體,除了主要了核工程建設板塊外,中核集團業務幾乎完全覆蓋了核工業所有的產業鏈,其所從事業務涉及核電、核燃料循環、核能技術研發與服務等。另外,中核集團控制著核電行業最稀缺的核燃料供應系統。

中廣核則在核電站運營方面占有了絕對的優勢,有著最多的在運核電站。在成功建設大亞灣核電站的基礎上,中廣核形成了“以核養核,滾動發展”的循環機制。截至2017年1月底,中廣核有在運核電機組19臺,裝機容量2038萬千瓦(國內占比61%),在建核電機組9臺,裝機1136萬千瓦(國內占比47%)。甚至在“老大哥”獨享的核燃料供應領域,中廣核也在努力進入上下遊,已啟動自主化核燃料開發。

國家電投則是在原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和原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基礎上組建的新集團,不僅坐擁中國自主化三代核電技術AP1000的設計、建設、開發優勢,而且有著原五大電力集團之一的中電投的雄厚實力支持。兩家合並之後,業務領域覆蓋了常規發電和核電,不僅在五大發電集團中獨樹一幟,而且在資產量和收入額上都大幅超過中核和中廣核。

國家電投董事長王炳華就曾明確表示,國家電投將打造中國核電全產業鏈航母。

多位核電企業受訪者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旦中核與中核建重組成功,後者的業務可能並入前者旗下的工程板塊,屆時,新的中核將形成一家同時擁有核電、核電建設、核然料等為一體的全核電產業鏈的超級巨頭,在核電領域優勢將明顯在其他兩家巨頭之上。

中核建是中國核能工程建設領域的巨無霸。在核電工程建造領域,中核建具備同時承擔40臺核電機組的建造能力,承擔著國內所有在建核電站核島部分的建造任務。中國某核電工程公司一位內部人士此前向第一財經介紹,在每一臺核電機組的建設成本中,核島造價大概占了三分之二。

此外,中核建還是中國第四代核電技術高溫堆的海外推廣責任主體,並已經先後與阿聯酋迪拜、沙特、南非等國家簽署《合作建設高溫氣冷堆核電項目諒解備忘錄》或建立合作關系。比如,今年3月16日,中國核建與沙特能源城簽署了《沙特高溫氣冷堆項目聯合可行性研究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前期合作基礎上,進一步制定沙特高溫堆項目投資建設等系統解決方案。

而在國內,中國核建還在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湖南省、廣東省等省份開展了高溫堆項目前期工作。其中,江西瑞金核電項目已經通過了項目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

剩下一強如何走出下一步

這種情況下,唯一沒有實現強強聯合的中廣核可能會走什麽樣的道路?

國家核安全局一位退休高層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他個人認為,中廣核可以走類似國家電投的合並路徑,即通過與四大發電集團其中一個進行合並重組,走出一條核電與常規電相結合的道路。

比照國核技的重組之路,其進入國家電投之後的實力在不斷增強。根據美國《財富》雜誌發布的2016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名,國家電投以營業收入306.16億美元位列第342位,排名比2015年大幅上升61位。國家電投目前的資產總額為8661億元人民幣。相比之下,中廣核的總資產體量則小得多,還不在世界500強企業排名榜當中。

“我相信,核電作為清潔能源,是很有希望的,核電集團企業跟常規電集團進行合並,可以解決很多問題。”這位退休官員向第一記者分析,“現在核電集團面臨著用電調峰和融資方面的壓力,如果能夠與常規電集團進行合並,就可以發揮核電的優越性,而且在融資等各方面都很方便。”

目前,中國華能、中國大唐、中國國電、中國華電等四大發電集團都涉及核電業務,但都沒有核電運營資質。

中國核電市場非常廣闊。按照中國核電發展規劃,到“十三五”末,全國在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機組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目前,國內有35臺在運核電機組、21臺在建核電機組。其中,在建核電機組數量居世界第一。

由於核電的經濟效率相對較高,加上目前火電受制,使得更多的發電集團都想進入核電領域。

這位退休官員分析說,中國四大發電集團也希望獲得核電運營資質,因此與中廣核等擁有核電運營資質的核電集團進行重組可以幫助它們獲得這樣的資質。

與發電集團合並之事也並非外界隨便揣測,此前中廣核就曾與一家能源巨頭集團傳過重組“緋聞”。

2016年7月21日,有媒體稱,神華集團正在尋求與中廣核進行並購,該並購將可能創建一個資產規模約2040億美元的公用事業行業巨頭。兩家集團對此均很快作出了否認。不過,業內仍然相信,如果真有兩家合並的可能,作為世界500強企業的神華集團,與中廣核在某些方面的確有互補的空間。

有核電企業人士對第一財經分析,如果得到中廣核的幫助,神華集團將很快就能進軍核電領域;而神華集團同時也可以幫助中廣核將獲得國內鈾礦開采的資源和資質。

如果沒能實現強強重組,中廣核也在布局如何獨立發展。

雖然中廣核在核燃料方面一直受到現有競爭格局的制約,在資金方面此前也不如五大電力公司那樣充裕,但隨著中廣核旗下多家公司已實現上市,中廣核在融資方面的能力已經得到加強。

中廣核目前已擁有3家H股上市平臺和1家A股上市平臺,分別為中廣核電力(01816.HK)、中廣核新能源(01811.HK)、中廣核礦業(01164.HK)和中廣核技(000881.SZ)。這4家上市公司所涉領域,分別是在核電、核燃料、新能源、核技術。

在核燃料領域,中廣核一直在尋求突破。來自中廣核官方信息顯示,核燃料領域,2007年以來,按照國家“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走出去”戰略,中廣核積極開展國內和海外鈾資源勘探與開發工作。目前,經國務院批準,中廣核已獲得國家核燃料進出口專營資質。中廣核已經與哈薩克斯坦等國家進行鈾礦開發和核燃料組件研制的合作。

在核電建設領域,業內也在猜測,中廣核未來可能將通過其他途徑來培植自己核電工程建設隊伍,以避免未來可能在該領域中受到新的中核集團的牽制。

比如,中廣核已經與中國能建在核電工程建設方面進行了合作。2013年6月,中國能建成功中標了中廣核陽江核電5、6號機組核島安裝工程。這被認為是中國核電站核島領域的“破冰之旅”。

在第一財經接觸的一些受訪者看來,如果中核與中核建重組的影響,中廣核和國家電投都要培植自己的核電建設工程隊伍,那麽到時候競爭格局還會更為複雜,是否會出現行業分散和重複建設問題還需密切觀察。

全產業鏈模式重新現身

核電行業內觸覺敏感的人士還從中核與中核建的重組中似乎讀出了另一條信息,就是為了核電行業的發展,是否還要維持當前寡頭競爭的格局?

從原核工業部到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核電的發展一直使用大一統的模式,中核建和中核集團本來就是從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拆分出的企業。但以1994年中廣核成立為開端,為中國核電後來獲得快速發展提供助燃劑,中國核電行業才形成了今年的競爭格局。

但在核電競爭的格局下,中國國內核電技術發展技術路徑總有波折,而且對出口旗艦華龍一號的聯手推動還有待加速。

華龍一號由中核推出的ACP1000技術和中廣核推出的ACPR1000+技術融合而成,目的是為了國內核電更好的對外出口。為了使華龍一號融合工作進展更加順利,以及日後更好的推進華龍一號的出口,2016年3月17日,由中核與中廣核共同註資組建的華龍國際核電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華龍國際”)正式揭牌成立。

華龍國際公布的《華龍國際參加第十四屆國際核工展成現場亮點》消息稱,自華龍國際成立以來,公司各項組建及技術融合工作穩步推進,取得了一定進展。有了實體依托後,華龍一號技術融合正在提速。在項目進展上,國內方面,寧德5、6號機組“路條”明確采用華龍一號技術方案,福建漳州、海南二期等夜遊意向按照采用華龍技術來開展前期各項準備工作;國際市場方面,從現場沙盤可以直觀看到“一帶一路”沿線和拉美地區多個國家成為潛在市場。

在中國出口龍頭的高鐵領域,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的合並已經展現了對外出口的新路徑。如果中核與中核建重組所代表的是未來核電全產業鏈大一統發展的模式,這將讓中國核電發展探索新的道路,而原有核電企業的競爭格局將再次變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833

漳州核電項目采用技術出現變更 華龍一號有望在國內批量投建

4月13日,中國核工業集團(下稱“中核集團”)和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不約而同發布消息稱:“華龍一號”國家重大工程標準化示範正式啟動。根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這有利於它們聯手打造的華龍一號未來在國內進行批量化建設。

13日下午,國家能源局會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核安全局在北京組織召開《“華龍一號”國家重大工程標準化示範實施方案》(下稱《方案》)發布會,標誌著“華龍一號”國家重大工程標準化示範正式啟動。

《方案》要求依托華龍一號示範工程開展核電標準化示範,利用4年左右的時間,進一步完善優化現有壓水堆核電標準體系,健全一套自主的、能夠滿足華龍一號國內建設與出口需求的,涵蓋核電全生命周期的壓水堆核電標準體系。

華龍一號是由中核集團推出的ACP1000技術和中廣核推出的ACPR1000+技術融合而成的、具有國內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目的是為了國內核電更好的對外出口。華龍一號是中國向海外極力推薦的第三代核電技術之一。

目前,華龍一號已經福建和廣西建設了示範工程,以支撐該技術“走出去”。

最近幾年,兩家集團一直在力推華龍一號在國內實現批量化建設。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廣核董事長賀禹再次與其他政協委員聯名,提交《加快華龍一號核電技術批量建設,確保實現國家減排目標》的提案。

賀禹建議,中國後續核電項目優先考慮采用中國自主三代技術,盡快啟動華龍一號堆型批量建設,從今年起到2020年每年核準開工建設4-6臺華龍機組,保持平穩有序發展。

華龍一號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給AP1000帶來了壓力,原本擬使用AP1000核電技術的漳州核電項目將換成采用華龍一號核電技術。AP1000是中國從美國引進的第三代核電技術。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臺海核電(002366 .SZ)最近發布的一則公告稱,公司於4月12日收到一級全資子公司煙臺臺海瑪努爾核電設備有限公 司轉發的中國核工程有限公司簽發的《中標通知書》, 該子公司成為“福建漳州核電工程項目1、2號機組(華龍一號)、海南昌江 核電廠3、4號機組(華龍一號)主管道和波動管設備采購項目”的中標單位。

這意味著,未來即將投建的漳州核電項目,將使用的是華龍一號,而非AP1000。

另有兩名中核集團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表示,漳州核電項目使用的是華龍一號。漳州核電項目的業主是中核集團。

而根據此前官方資料,漳州核電項目規劃建設6臺AP1000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約750萬千瓦,總投資約932億元。

受訪者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AP1000在漳州核電項目中被華龍一號替代的原因是,一個主要原因是,AP1000在國內的依托項目延期過長,在一定程度影響到部分核電項目的推進。

目前,AP1000在國內首個依托項目——三門一號機組——尚未實現商業並網發電。其原因與AP1000有關技術尚待突破有關。

上述13日會議稱,“十三五”期間是中國向核電強國邁進的重要發展階段,根據《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預計到2020年,中國核電運行裝機容量將達到5800萬千瓦。

按照上述規劃,“十三五”期間,中國每年平均需要投建6至8臺百萬級千萬核電機組。為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哪個技術進展較好,未來投建的核電項目就會使用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387

中國核電發展中心正式掛牌 國內核電機組總數將世界第二

在中國迎來“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的時期,近日,國家能源局下屬正局級事業單位中國核電發展中心正式掛牌運作。

中國核電發展中心的業務範圍包括:核電法規、規劃、政策、標準研究;核電重大專項實施相關工作;核電建設運行及安全監測;核電廠事故應急、消防設計審查、操作人員資質相關工作;核電研發、培訓、宣傳和科普相關工作;核電開發、技術裝備自主化咨詢評估;核電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

中國核電發展中心首任主任曾亞川歷任國防科工委體制改革司處長、副巡視員、國家能源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司長。新的國家能源局成立後,曾亞川出任核電司副司長。

資料顯示,中國核電發展中心已經在中編辦2013年批準的《國家能源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已有明確,編制為20人,正式成立則是在2016年上半年。

“該中心的成立,有利於進一步促進中國核電的健康發展。”國內某核電企業一位高層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安全高效發展核電”被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核電專家葉奇蓁當時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發展核電,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

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核電大國。根據官方資料,目前,中國現有36臺運行核電機組、20臺在建核電機組,在建核電機組數量世界第一。到“十三五”末,中國在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機組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機組總數將達到世界第二,2020年,中國在運在建核電達到8800萬千瓦。

這意味著,要想順利完成上述核電發展規劃目標,“十三五”期間,中國每年平均需要投入建設6至8臺百萬級千瓦的核電機組。

值得關註的是,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今年以來,中國尚未核準新的核電機組的開工建設。在業內人士看來,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中國可能將迎來核電建設審批的高峰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401

中核集團出口巴基斯坦的兩臺新型核電技術進展順利

4月27日,第十二屆中國國際核電工業展在京召開,中國核工業集團(下稱“中核集團”)稱,在核電走出去的過程中,中國研發的核電技術分別引起多個國家的合作興趣。其中,中核集團已經向巴基斯坦出口的兩臺新型核電技術目前進展順利。

上述兩臺新型核電技術被命名為“華龍一號”,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核電品牌。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巍在上述展會期間稱,目前,中核集團海內外華龍一號共有4臺核電機組開工建設均進展順利。

第一財經記者從中核集團獲悉,在國內,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自2015年5月開工以來,進展好於預期,預計今年5月,福清核電5號機組將實現穹頂吊裝,這意味著中國的三代核電首堆工程進展順利。

此外,中核集團稱,華龍一號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2號機組於2015年8月20日開工建設;2016年卡拉奇核電3號機組也已開工,目前工程進展順利。

中國一直是巴基斯坦核電市場最重要的參與者。巴基斯坦恰希瑪核電工程是中國第一個對外援建核電項目,也是中國核電企業目前唯一出口的商用核電機組,被譽為“南南合作”的典範。自1991年以來,中國已向巴基斯坦出口多臺核電機組,其中恰希瑪1號、2號3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機組已分別於2000年和2011年投入運行,恰希瑪3號、4號和卡拉奇2號和3號機組正在建設中。

卡拉奇核電2號、3號機組總造價近100億美元,是巴基斯坦國內目前最大的核電項目,廠址位於阿拉伯海沿岸、巴基斯坦卡拉奇市附近,距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約900公里。

巴基斯坦發展核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隨著原油價格的猛漲,巴基斯坦經濟和電力需求的增長,斷電在巴基斯坦成為常態,而由此引發的社會動蕩更是迫使政府制訂了一項能源安全計劃。

中核集團還稱,除了巴基斯坦外,目前已與阿根廷、英國、埃及、巴西、沙特、阿爾及利亞、蘇丹、加納、馬來西亞等近20個國家達成了合作意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178

中廣核英國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已正式動工

據新華社報道,核電是我國與高鐵齊名的“國家名片”之一,是代表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國之重器”。記者9日從中國廣核集團獲悉,中廣核投資建設的英國欣克利角C項目主體工程已正式動工。

中國廣核集團9日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廣核在“一帶一路”沿線產業布局情況。中廣核副總經理譚建生介紹,2016年9月29日,中廣核與法國電力集團、英國政府簽署了英國新建核電項目一攬子協議,實現我國核電“走出去”的歷史性突破。協議包括欣克利角C、賽茲韋爾C、布拉德維爾B三大項目。欣克利角C項目計劃建造兩臺EPR機組,由中廣核牽頭的中方聯合體與法國電力集團共同投資建設, 中方股比33.5%。

譚建生表示,欣克利角C項目建成後,將滿足英國7%的電力需求,對法國、英國的核電產業鏈、就業和人才培養產生明顯拉動作用,也會對中國核電產業鏈“走出去”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核燃料是核電發展的基礎。譚建生介紹,中廣核積極進行海外鈾資源開發。在中亞,中廣核與哈薩克斯坦原子能公司共同開發鈾礦資源。中廣核位於納米比亞的湖山鈾礦項目預計2017年下半年正式投產。該項目是中國在非洲最大的實業投資項目,有望使納米比亞成為世界第二大天然鈾生產國和出口國。

目前,中廣核國際業務已分布在20多個國家,海外收入占比超過20%。中廣核還積極在海外布局新能源項目,並力推我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級數字化儀控通用平臺“和睦系統”走向海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453

中廣核英國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主體工程動工

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 副總經理譚建生今日(9日)在中廣核踐行“一帶一路”戰略新聞發布會上表示,3月24日,欣克利角C項目進行了核島廊道第一罐混凝土的澆築,標誌著項目主體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核電是我國與高鐵齊名的兩張“國家名片”之一,是代表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國之重器”。2016年9月29日,中廣核與法國電力集團、英國政府簽署了英國新建核電項目一攬子協議,實現我國核電走出去的歷史性突破。

英國核電項目包括欣克利角C、賽茲韋爾C、布拉德維爾B三大項目,其中布拉德維爾B項目將使用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

欣克利角C項目計劃建造兩臺EPR機組,由中廣核牽頭的中方聯合體與法國電力集團共同投資建設, 中方股比33.5%。

譚建生表示,欣克利角C項目建成後,將滿足英國7%的電力需求,在60年運行壽期內,每年相當於減排900萬噸二氧化碳,並聘用約900名員工。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還會提供2.5萬個就業崗位,對法國、英國的核電產業鏈、就業和人才培養產生明顯的拉動作用,也會對中國核電產業鏈走出去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此外,擬采用華龍一號建設2臺機組的布拉德維爾B項目將以中廣核廣西防城港核電二期為參考電站。中廣核華龍一號通用設計審查首席技術官毛慶在發布會上表示,布拉德維爾B項目計劃在2025年左右開工建設。

通用設計審查(GDA)是華龍一號落地英國的技術前提。2017年1月10日,英國政府發布聲明,正式受理華龍一號通用設計審查申請。

“中廣核正有序推進華龍一號通用設計審查的相關工作。”毛慶介紹,華龍一號通用設計審查預計5年完成,中廣核計劃在2017年11月中旬前,正式向英國當局提交初步安全報告,完成通用設計審查第一階段全部審查工作。

產業鏈合作是“一帶一路”合作的重要內容。毛慶稱,中英企業間已簽署6份合作備忘錄及1份購買意向書,覆蓋土建、安裝、數字化儀控、儀表以及輻射監測等領域。此外,中廣核也在積極推進與英國高校的校企合作,已與英國伯明翰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並與清華大學簽訂了人才培養協議,選拔推薦英國的優秀人員赴清華大學進行培養,學制兩年,頒發碩士學位證書。

“英國核電項目將把中國資本、中國技術、中國裝備、中國經驗、中國服務全面帶出去,助推‘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譚建生表示。

在發布會上,譚建生還介紹了中廣核在羅馬尼亞、捷克、肯尼亞以及東南亞地區的核電業務方面的布局。“目前,中廣核已先後與20余個國家的對口企業或政府主管部門簽署核電合作諒解備忘錄或合作意向書。未來,中廣核將重點面向中東歐、東南亞、西亞、非洲等區域,按照‘循序漸進、風險可控’的原則,積極布局國際市場。”

第一財經在發布會上了解到,乘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中廣核創造了我國企業走出去的“八個最”,分別是中國在英國及歐洲最大的投資項目——英國核電項目、中國在非洲最大的實體投資項目——湖山鈾礦、馬來西亞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者、中國在愛爾蘭投資最大的企業、孟加拉國最大的獨立發電商、埃及最大的獨立發電商以及比利時最大的陸上風電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456

國家核電攜手東方電氣等8家裝備企業亮相南非核電市場

和高鐵一樣,核電已經成為中國重大裝備出海的另一張“名片”。近日,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下稱"國家核電")攜手東方電氣等多家國內重大裝備企業亮相南非核電市場。

國家核電公布的信息顯示,5月16-18日,第17屆非洲電力周暨國際能源展覽會在南非開普敦召開。活動期間,國家核電組織哈爾濱電氣、東方電氣、上海電氣、三一重工等8家國內核電設備制造企業,與南非核電業界就“中國與南非核電本地化合作”主題開展了專題研討。

國家核電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CAP1400參與此次展會上亮相。官方資料顯示,CAP1400是在中國40多年核電研發設計、建造運行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世界先進的AP1000第三代核電技術引進消化、創新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非能動壓水堆核電技術,也是中國大力向海外推廣的華龍一號之外另一項第三代核電技術。

CAP1400屬於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重大專項(簡稱“壓水堆重大專項”),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確定的16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之一的子項,也是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標誌性工程之一。

國家電投董事長王炳華此前曾對外表示,南非要發展核電,對包括中國CAP1400在內的世界主要三代核電技術進行考察,對CAP1400表示了強烈的興趣。

核電是南非致力發展的熱點領域之一。為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快速增長的需求,南非在2011年發布的《綜合資源規劃2010-2030》計劃陸續建造960萬千瓦核電站,總投資1萬億蘭特(約1500億美元)。包括美國、法國、俄羅斯、韓國等國都已經盯上了這塊“蛋糕”。

2015年7月8日,在南非總統祖馬出席第七屆金磚國家峰會期間,俄羅斯原子能公司(Rosatom)與南非能源部簽署了兩份諒解備忘錄:為南非核電工業培訓人員合作備忘錄和提高南非公眾核電認識合作備忘錄。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作為代表中國參與南非核電市場競爭的核電企業,國家核電與南非有關方面進行過多次接觸。其中,2014年12月,在南非祖馬總統訪華期間,國家核電與南非核能集團在京簽署了培訓實施方案,這被外界看作是“標誌兩國核能合作正式啟動”。

“要拿下南非核電項目,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國家核電一位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如果國家核電能夠拿下南非項目,對於我們來說,那是大好事。”東方電氣一位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我們希望跟著他們走出去。”

上述與國家核電參與此次南非展會亮相的中國裝備企業,多為CAP1400的設備供應商。根據上海電氣核電部總工程師繆德明此前介紹,核電設備制造業集團參與國外設備供貨的形式大概有三種:一是國內核電公司拿下國外項目,然後國內制造企業分包;二是國內核電公司與制造集團聯手拿下國外項目,制造集團企業優先承擔制造;三是國外核電公司承擔國外項目,將部分設備分包給國內企業。

核電甚至已經成為部分裝備企業業績增長的一大亮點。第一財經記者從哈電集團最近公布的消息中註意到,5月4日,哈電集團組織召開核電市場開發專題會,對當前核電市場形勢進行了分析,對後續核電市場開發工作進行了統籌策劃和安排,並針對當前工作列出了“行動項清單”。會議稱,要“做好每個核電項目的投標工作,要從戰略高度認清形勢,多爭取訂單,全面完成目標責任狀考核指標”。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024

專訪中廣核董事長:我們已從門外漢變成核電技術輸出國

4月8日至11日,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在海南博鰲召開。論壇期間,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董事長賀禹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的專訪。他表示, 隨著中國三代核電技術2016年成功落地英國,中國核電走出去獲得了歷史性突破。“我們已經從核電的門外漢,變成了核電技術、裝備的輸出國。”他說。

賀禹還認為,中國要“打好藍天保衛戰”,就“必須大力發展核電等低碳清潔能源”。

走出去的歷史性突破

第一財經:核電成為繼高鐵之後又一張“中國制造”走出去的名片。中廣核是如何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幫助他們發展核電的?中廣核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有什麽重大項目?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

賀禹:中廣核是我國最大的核電運營商,全球最大的核電建造商,全球在運在建第三大核電企業,研發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路線“華龍一號”,推動我國核電實現了向“中國創造”的跨越,並於2016年成功落地英國,實現了我國核電走出去的歷史性突破。

除核電項目外,中廣核擁有海外風電、氣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裝機容量近1000萬千瓦,是我國在海外裝機容量最大的能源企業之一。目前,中廣核國際業務分布在20多個國家,海外收入占比超過20%,並創造了我國企業走出去的八個最:中國在英國及歐洲最大的投資項目——英國核電項目;中國在非洲最大的實體投資項目——中廣核納米比亞湖山鈾礦;中國企業在愛爾蘭最大的投資項目——Douvan風電項目;孟加拉國、埃及最大的獨立發電商;比利時最大的陸上風電場、歐洲首個深海漂浮風電項目。

中廣核將按照“一帶一路”倡議繼續推動核電走出去。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預測,2025年前全球除中國外還會有50多臺新建核電機組的市場空間,這為中國企業進軍國際市場提供了很好的機遇。中廣核將緊抓國際能源市場複蘇的戰略機遇,借“一帶一路”東風,積極布局中東歐、東南亞、西亞、非洲等目標市場,大力推動中國核電走出去,力爭成為“一帶一路”的排頭兵。

第一財經:大力發展核電等清潔能源,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是目前中國必須進行的一場艱巨變革。中廣核在這方面有什麽計劃,希望做出什麽貢獻?

賀禹:打好藍天保衛戰,必須大力發展核電等低碳清潔能源。核電具有安全、穩定、綠色、高效的特點,和風電、太陽能都是中國綠色發展的重要能源類型,是我國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方向和必然選擇。

發展核電是我國節能減排的必由之路。我國在《巴黎氣候協定》中向國際社會做出了莊嚴的減排承諾:二氧化碳排放總量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並爭取盡早達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到20%。根據權威機構的預測,要實現這一承諾,屆時核電在運裝機容量需要達到1.5億千瓦左右。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

第一財經:2018年正值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回首過去,從你自身和中廣核的發展而言,這四十年最大變化是什麽?

賀禹:中廣核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是改革開放的重要成果,自1978年鄧小平宣布引進法國技術在中國建設大型核電站以來,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中廣核拼搏奮進40年,已經成長為全球第三大核電企業,並打造出了國家名片 “華龍一號”。

當年,建設大亞灣核電站期間,是法國人和英國人聯手教我們。連地板磚、水泥和電話線都要進口,國產化率僅為1%。如今,我們已經從核電的門外漢,變成了核電技術、裝備的輸出國。

改革開放的40年,中廣核從無到有再到強,從當“學生”到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從引進、消化、吸收到再創新,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描繪出了我國核電強勢逆襲的“強國夢”。

第一財經:對中廣核未來的發展有何期許?

賀禹:對於中廣核而言,改革就是要讓公司治理更加適應市場化的要求,推動企業科學決策,提高重大決策質量,確保企業各項重大決策客觀、科學,形成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結構,不斷提升公司競爭力。

我們的目標是,到2020年,在2015年基礎上再造“兩個中廣核”。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不斷改革,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董事會運作機制、改制上市、引進職業經理人等各種方式,進一步釋放企業活力。

核電發展空間還很大

第一財經:國家能源局2018年工作計劃中包含了要新開工6~8臺機組,這表明今年要重啟核電項目的核準嗎?中廣核今年有望核準幾臺新機組?

賀禹:核電是我國能源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支撐,是國家鼓勵開發的清潔能源之一。要完成中國政府向國際社會承諾的2030年減排目標,屆時核電在運裝機規模需要達到1.5億千瓦左右,發展空間還很大。我們相信,十九大後,我國核電事業將持續發展,為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做出貢獻。

中廣核是我國最大的核電運營商,全球最大的核電建造商,全球在運在建第三大核電企業,歷年來保持良好的運營業績,具備持續發展的良好基礎。我們將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開展核電新項目的建設。

第一財經:華龍一號示範項目的最新進展如何?

賀禹:防城港核電二期工程是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百萬千瓦級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的示範工程,也是英國新建核電項目布拉德維爾B的參考電站。防城港二期工程3、4號機組分別於2015年12月24日和2016年12月23日開工建設。開工以來,防城港核電二期按里程碑計劃推進項目建設各項工作。

截至目前,防城港核電二期工程3號機組已完成核島內安全殼第15層施工,正在進行核島外安全殼第4層施工和非預留區牛腿安裝,4號機組核島鋼襯里第4層已吊裝就位,正進行內安全殼第2層鋼筋綁紮。此外,防城港二期工程常規島、泵房等廠房建設均按照計劃推進。

防城港核電二期工程3、4號機組汽輪發電機組、反應堆壓力容器等核心設備制造已全面啟動,均實現國內制造廠商承制,主要設備國產化率已達86.7%。

海外項目進展順利

第一財經:華龍一號英國通用設計審查做了哪些準備工作?目前進展如何?

賀禹:為推動華龍一號英國通用設計審查,2015年2月,中廣核成立了GDA項目部,全面負責“華龍一號”英國通用設計評估項目。中廣核在技術準備、項目管理以及與英國審查機構的溝通等方面已開展一系列充分的準備工作。

2017年1月10日,英國政府同意啟動中廣核提交的華龍一號GDA。GDA是華龍一號落地英國的技術前提, 中廣核已經與法國電力集團(EDF)組成合資公司——通用核能系統有限公司,負責開展華龍一號GDA工作。

2017年11月16日,英國核能監管辦公室(ONR)和英國環境署(EA)發布聯合聲明,宣告我國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在英國的GDA第一階段工作完成,正式進入第二階段。

華龍一號GDA將以防城港3號機組為參考電站,預計5年完成。根據中廣核與EDF、英國政府簽訂的協議,華龍一號將在通過GDA後,在英國布拉德韋爾B項目進行建設。

第一財經:英國欣克利角C核電站有什麽新的進展嗎?

賀禹:2017年,HPC項目六大里程碑順利實現,具體包括啟動現場營地建造、澆築核島廊道第一罐混凝土、完成東區辦公室建設、交付反應堆廠房預應力廊道土建圖、交付泵房筏基土建圖以及開始循環冷卻水管道安裝。

目前,HPC項目已全面進入實施交付階段,項目建設的順利推進展示了中廣核與法國電力集團(EDF)在英國核電項目上的有力合作,為中廣核在英後續核電項目推進提供了有益保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8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