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向英出口的核電示範機組在廣西正式進入安裝階段

第一財經記者從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獲悉,5月23日,中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示範項目——中廣核防城港核電二期工程3號機組穹頂吊裝順利完成。這標誌著作為英國“華龍一號”核電項目參考電站的防城港3號機組從土建施工階段全面轉入設備安裝階段,為進一步高質量穩步推進工程建設奠定了基礎。

據廣西防城港核電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宮廣臣介紹,穹頂吊裝是核電站建設的重要里程碑節點,穹頂是核電站安全的重要屏障,是保證反應堆廠房完整性和密封性的重要組成部分。防城港3號機組穹頂是一個直徑為45米、高13.6米、由70塊壁板組成的雙曲面半球體,其內部設置有安全系統和控制系統,自重220噸多噸,加上穹頂內諸多安裝管道及鋼索等吊具,其起吊總重達260噸。

第一財經記者從中廣核獲悉,防城港3號機組穹頂的面積相當於4個標準籃球場的大小,吊裝前在地面的預制、拼裝、控制變形,都對技術要求相當高。要把這麽一個穹頂吊到63米高空,落在核島筒體上,並且偏差控制要在毫米級別,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此次穹頂吊裝,我們創新使用了三維建模等智能核電建造技術,對穹頂吊裝過程進行沙盤推演,提前發現吊裝難點並制定解決方案,確保穹頂精準就位,一次吊裝成功。智能施工技術的應用,使我們可以提前預判風險,早已胸有成竹,提升了施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華龍一號示範項目總指揮郭宗林表示,“我們提前8天實現穹頂吊裝,這是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工程建設按計劃有序推進的良好見證,也再次證明中國廣核集團可以建設好華龍一號這一國之重器。”

防城港3號機組采用的是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其充分借鑒融合了三代核電技術的先進設計理念,以及中國現有壓水堆核電廠設計、建造、調試、運行的經驗和最新研究成果,設備國產化率近90%,滿足全面參與國內、國際核電市場競爭要求,是“走出去”的國家名片。

2015年10月21日,中廣核與法國電力集團簽署了英國新建核電項目一攬子合作協議,其中布拉德維爾B(BRB)項目將采用“華龍一號”技術,並以廣西防城港核電二期為參考電站。目前,擬使用在BRB項目的“華龍一號”,已進入英國通用設計審查(GDA)的第二階段審查工作,預計年內將進入第三階段審查。

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廣核還在中東歐、非洲、東南亞等地不斷加大力度推動“華龍一號”出海,並在國內推進“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

中廣核董事長賀禹稱,防城港核電二期作為中國華龍一號示範工程,承載著國內示範、國際標桿的重要使命,該項目的順利推進將帶動自主技術裝備制造等產業大規模“走出去”。賀禹表示,出口一座華龍一號核電站相當於出口200架商業客機,並將帶動中國裝備制造業5400多家企業“走出去”,不斷提升“中國制造”和“中國智造”的影響力。

目前,廣西防城港核電站一期工程兩臺機組已經商運,每年可具備為北部灣經濟區提供150億千瓦時安全、清潔、經濟電力的能力。廣西防城港核電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健表示:“二期工程兩臺機組建成後,年發電量將達到165億千瓦時,所產生的環保效應相當於新增4萬公頃的森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651

華向英傳達 《聯合聲明》失效

1 : GS(14)@2014-12-04 08:24:01





■中英兩國1984年簽署《中英聯合聲明》,中方曾承諾香港50年不變。


【後佔領時代】【本報訊】英國眾議院辯論議員史無前例地被中國拒絕入境香港,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奧塔韋透露,中國大使告訴他,北京現在認為《中英聯合聲明》已經無效。而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亦有去信議員,批評這次辯論是「干涉中國內政」;原來上周已有英國議員懷疑因「干涉中國內政」,前往上海申請簽證被拒。記者:蔡元貴 馬志剛



英國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就《中英聯合聲明》落實情況的香港調查團,未出發已被北京表明拒絕入境。眾議院在當地時間周二下午舉行緊急辯論,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理查德.奧塔韋(Sir Richard Ottaway)席間透露,一位中國駐英副使曾於上周五與他在國會會面,其間指出,中英之間的聯合聲明目前已經無效,該份簽署於1984年的聲明,有效日期只維持至1997年。奧塔韋指出,中國政府曾承諾香港50年不變,《中英聯合聲明》1997年後失效的言論是明顯不負責任及不正確,提出英國無權評估締約國表現的意見是荒謬的。



英議員上周被拒訪上海


英國保守黨議員理查德.格拉咸(Richard Graham)發言時則引述了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10天前寫給他的信,劉曉明批評他組織議會就香港問題辯論是「干涉中國內政」,並指「這樣的舉動會被香港反對派利用,因此會給予錯誤的印象,即英國支持諸如佔中這樣的違法行動」。該封信件由於郵資不足,因此最近才收到。格拉咸並透露,一周前他原擬參加上海的英領導人論壇,但簽證申請遭拒,最終整個英國議會代表團全數退出該活動。格拉咸相信,中國拒絕他入境是為了報復他在今年10月就香港事務召開辯論。


■英國眾議院早前辯論議員被中國拒絕入境事件。互聯網

北京:英不存在道義責任


幾乎所有發言議員均對中國連串封殺行動表達不同程度的憤怒,曾經擔任工黨影子外交大臣的議員考夫曼(Sir Gerald Kaufman)說,他有份出席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儀式,他認為那是「英國恥辱的一天」,因為英國「根本不存在把香港移交給中國的任何義務……我堅信外交部的官員按照慣常的做法,總是討好同我們有重要貿易關係的外國政府,這樣就把民主擺到了次要位置」。前外交事務大臣韋富健(Sir Malcolm Rifkind)形容,中國拒絕英國調查團入境是自我傷害的做法,「他們不是展示了實力,而是自暴其短」。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說,香港已於1997年回歸中國,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1984年的《中英聯合聲明》就中方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和過渡期有關安排,對中英的權利義務作了清晰劃分。英方對回歸後的香港無主權,無治權,無監督權,不存在所謂道義責任。曾任《基本法》草委的民建聯主席譚耀宗認為:「《中英聯合聲明》一定喺度,而《基本法》係完全按照《中英聯合聲明》去做,中方承諾完全不變嘅。」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稱:「有國際協議(《中英聯合聲明》)點叫失效呀!」民主黨單仲偕亦說,《中英聯合聲明》是中國向國際社會作的承諾,如中方單方指協議失效,台灣以至國際,不少人都會認為一國兩制已被破壞。美國亞太區事務助理國務卿羅素在美國國會表示,美國促請中國確保2017年特首選舉要有多名候選人可自由競選,北京與香港政府應共同確保一個有真正競爭的特首選舉程序。他說:「美國站在公義的一方、自由的一方。」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204/189573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664

MasterCard面臨索償或需向英消費者賠1900億

1 : GS(14)@2016-07-09 06:35:55

英國萬事達卡(MasterCard)正面臨一宗集體訴訟,可能要就過去16年多收的簽卡附加費,向英國全國消費者賠償190億英鎊(1897億港元)。全英所有消費者將被納入為申索人,一旦索償成功,4,000萬名消費者每人可獲約450鎊(4494港元)賠償。英國前金融申訴專員梅里克斯(Walter Merricks)的入禀狀指,萬事達卡於1992至2008年間,把手續費不合理地訂得太高,令商舖把商品及服務價格相應提高,商戶將成本轉嫁消費者,終令所有消費者蒙受損失,要求萬事達卡賠償190億英鎊。全英所有消費者將被納入為申索人,除非自行退出,因此若然索償成功,英國所有消費者也受惠。梅里克斯指:「這宗訴訟要向所有違反競爭法的公司,要為英國消費者蒙受的損失負責。」他提出的集體訴訟,已獲得消費者權益組織「Which?」及一間美國律師樓支持。歐洲法院2014年裁定,萬事達卡多收手續費違反反壟斷法。去年4月,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通過有關監管條例,規定信用卡的手續費不應超過0.3%,並於同年12月9日生效。萬事達卡發言人回應稱,堅決不同意有關索償理據,重申一直致力為消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付款機制。英國《衞報》/《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707/196850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884

歐盟或向英追169億關稅

1 : GS(14)@2017-04-28 02:10:50

英國和歐盟如無意外兩年後將正式分手,昔日舊賬亦統統被擺上枱。英媒昨日披露,歐盟指控英國海關把關不力,導致歐盟少收20億歐元(169億港元)關稅,有意在雙方商討脫歐後貿易協議前追討,令英國的「分手費」再添一筆。


指華商報低貨物估值

《泰晤士報》引述歐盟消息指,中國犯罪組織有系統地報低進口英國的貨物估值。歐盟內部報告以中國進口的女性棉褲為例,指這些棉褲在德國每公斤平均報價17.61歐元,在英國卻僅為0.91歐元,比棉原料的市價1.44歐元還要低。歐盟會以商品報價統一徵收12%關稅,歐盟相信因此從英國少收了20億歐元稅收。報告又指由中國進口英國的可疑成衣和鞋製品總量,由2013年的1.92億公斤,翻升至去年的4.07億公斤,當中86%會運至其他歐盟國出售,卻用「影子公司」虛報地址,令成員國收不到32億歐元增值稅。歐盟官員指英國對此早已知情,但因事不關己而未有理會。英國與歐盟的脫歐談判在即,歐盟早前指,根據英國過去對歐盟財政預算等的承諾,追討約600億歐元(5,082億港元)「分手費」。英國《泰晤士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26/200019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6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