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是通貨收縮,不是通貨緊縮” 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208

2014年10月28日,上海,超市促銷活動。盡管通貨緊縮尚未定論,但應警惕這一壓力從生產領域擴散至消費領域。 (東方IC/圖)

目前我們還處於通貨收縮的階段,不是通貨緊縮。也就是通脹率下來了,但價格還沒有。

為什麽現在通縮的壓力比較大,還是經濟相對比較疲軟,制造業的過剩產能非常嚴重。

至於貨幣供應量,不是錢發的不夠,也不是錢沒有下去,而是錢下去了沒發揮作用。

通縮沒到,但壓力在增大

南方周末: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12月份CPI同比增長僅1.5%,PPI同比下降3.3%,PPI下行大幅超預期,顯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很大。從1月份大宗商品及生產資料價格走勢來看,PPI環比還將下行。有人說,通貨緊縮離我們越來越近了。你怎麽看?

黃益平:目前我們還處於通貨收縮(disinflation)的階段,不是通貨緊縮(deflation)。通貨收縮的意思就是通脹率下降,但並不一定是價格的下降。當然通貨收縮發展到比較嚴重,很可能變成通貨緊縮。CPI是1.5%表明通貨收縮的勢頭還是很明顯,而PPI的負增長很嚴重,已經連續34個月下降,所以在CPI里面是通貨收縮,在PPI里面已經是很嚴重的通貨緊縮了。

目前來看PPI在短期內很難擺脫負增長的走勢,CPI應該也會保持較低的水平。目前大多數人對經濟增速的預測還是在7%左右,假如沒有一個強勁的複蘇,沒有改善需求和消化過剩產能,那麽無論用不用大力度的貨幣政策的擴張,我覺得都不會對通脹率造成很大影響。現在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消化過剩產能,如果過剩產能一直壓在這兒,PPI往上走的可能性很小。

產能過剩、貨幣低效

南方周末:這一輪通貨收縮或通貨緊縮,都有哪些成因?

黃益平:過去我們曾經做過一個研究,研究中國的通貨膨脹率是由什麽決定的,結果發現一般來說是兩大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貨幣供應量,錢發多了通脹壓力會上升,這是符合弗里德曼的貨幣數量理論的;第二是經濟減速,過剩產能過多的時候,會壓低通脹率。這兩個因素發揮主導作用的時期不太一樣,經濟在平穩的情況下,貨幣供應量對通脹的影響力很大;但如果是在經濟疲軟的時候,比如出口下降或者產能過剩,會把通脹壓到很低的水平甚至是通縮。

現在為什麽通貨收縮的壓力比較大,總體上看還是因為經濟相對比較疲軟,需求比較疲軟。在制造業里面,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過剩產能非常嚴重,2008年我們的工業產能過剩值達到25%左右,現在達到35%,尤其一些投資品的過剩更嚴重。過剩產能很嚴重就直接導致企業沒有定價能力,使價格不斷往下走。最新的因素就是國際石油價格在往下走,進一步拉低通脹率。

南方周末:從貨幣供應層面來看,目前貨幣供應量大嗎?

黃益平:從總量來看,貨幣供應量算比較大的,M2已經達到GDP的200%,相對於經濟的規模來說,在國際上這算比較高的了。當然在最近這一年,貨幣政策沒有大幅度的寬松,但從總量來說已經比較多了。

南方周末:但我們仍不時聽到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聲音,是否錢沒有進入到實體經濟?

黃益平:這個問題我不是太理解,有很多官員也在說錢沒有進入實體經濟,當然有一部分錢是在資本市場上。事實上如果你去問銀行、信托等金融機構,他們都認為錢其實進入了企業,只不過最後我們沒看到錢推動經濟活動變得更活躍。

這可能有一些特殊因素,我覺得金融抑制是其中之一。比如央行對銀行存貸款基準利率還是有管制,這種管制壓低了正規金融系統的利率,一個直接的後果就是正規系統里資金需求特別大。如果是有金融抑制,政府對利率和信貸配置有幹預有管制的話,實際是偏好國有企業,歧視民營企業。那麽在資金配置上,最後的結果就是國有企業和大型民企可以融到資,而其他民企融不到資。

但實際上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的盈利狀況不太好,剛才說的過剩產能絕大部分產生在國有企業,像鋼鐵、水泥、氧化鋁和建材等行業,本來產能過剩就很嚴重,你給它錢,它就只是維持生存,這些企業拿到錢也難以推動經濟增長,而那些盈利能力相對更強的需要錢的企業只能到銀行外的市場去融資,包括影子銀行。因為正規系統的利率壓低,使得非正規系統的資金利率尤其高。所以我覺得不是錢沒有下去,而是資金配置的問題,錢下去了沒發揮作用,貨幣的流轉速度沒有原來那麽高。

南方周末:還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去杠桿化,像沿海一些制造業,據我們了解正深陷互保危機,就是前幾年杠桿率太高,銀行一抽貸企業就大片大片地陷入困境。

黃益平:這里面有杠桿率高的原因,但我認為互保本身不是一個分散風險的好的方法。杠桿率高當然容易出問題,不高也會出問題,因為中小企業在經濟下行的時候本來就比較脆弱。互保這個制度有很強的順周期特性,經濟一旦下行,個別企業一出現問題,受到連累的企業很容易一倒一大片。這個方法有點像日本當年的主銀行制,銀行和大企業之間相互持股,所以它沒有企業倒閉發生,因為如果哪家企業陷入困境,銀行就給它提供大量貸款。但是,這麽做的結果就是,沒有單個企業倒閉,但一旦出問題就是整個系統出問題。

無需大力放松貨幣

南方周末:經濟要走出通貨收縮,取決於哪些因素?

黃益平:這種局面要改變,我覺得要看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經濟增長何時會出現反彈,反彈會阻止價格進一步下行;二是總量上貨幣政策還是有一定的作用,我們聽到融資難、融資成本高,這里面有前面說的利率雙軌制因素,也有總量因素,市場上資金太貴,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還是有幫助的;三是怎麽通過結構性的改革去化解過剩產能,這些過剩產能的企業其實類似於日本的僵屍企業,只有把這些僵屍企業關掉,把過剩產能消化掉,才能推動價格往上走。這個工作是需要相當的魄力和決斷力的,涉及國企改革,涉及政府對失業和GDP下滑的容忍度等。

南方周末:過去一年里央行的貨幣政策與以往有些調整,代之以定向降準等手段。現在通脹率下降,貨幣政策可以適度放松,但有人主張降準,有人主張降息,你怎麽看?

黃益平:首先我反對通過大力度的貨幣放松來保增長的做法,現在應該接受增長速度的適度放緩。我也不贊成很多定向的貨幣政策,很多定向手段其實效果並不好,實施起來也很困難。過去政府出臺了很多政策,試圖解決融資難和融資成本高的問題,效果其實不好,比如說要引導銀行更多向中小企業、小微企業貸款,其實在經濟下行時,小企業風險更高,理性的銀行憑什麽給它們貸款?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只能從改革入手,取消利率雙軌制和信貸配給數量管制。

另外,如果錢比較緊的話,我覺得應該考慮利率手段和數量手段兩者相結合。

最後,如果經濟需要一些貨幣政策的支持來穩增長,我個人的偏好是一些總量的手段,結構性的手段可能在財政政策端更好操作一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785

IMF:油價低迷 海灣國家今年“很差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448

20150122chaqianme

油價持續下跌,海灣國家將不再“不差錢”。

IMF周三發布報告稱,受油價下跌沖擊,海灣國家合作委員會(GCC)的六個海灣國家的整體財政缺口將占到其GDP的6.3%。相比之下,他們去年有11%的財政盈余。

報告稱,雖然許多國家有足夠的存款,不必大幅削減開支,油價對增長的影響也有限。但長期來看,這些國家需要調整支出計劃。

沙特等海灣產油國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於原油出口。在過去油價高漲期間,這些國家花費了數千億美元創造就業,並維持阿拉伯地區的穩定。

IMF中東和中亞地區研究主管Masood Ahmed表示,海灣國家的外匯儲備充裕,不必大幅縮減開支,“但如果油價長時間處於低位,那麽他們可能要重新考慮開支方案。”

IMF報告預計,GCC國家2015年將損失3000億美元石油收入,其經常性賬戶盈余將萎縮至GDP的1.6%。在所有的中東和北非產油國中只有科威特今年有望實現財政盈余。

報告同時還將中東產油國2015年的經濟增速預期從3.9%下調至3%。

GCC的六個成員國包括沙特阿拉伯、阿聯酋、阿曼、巴林、卡塔爾和科威特。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716

日本高官:工資遲遲漲不上去是因為整個國家失去了競爭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458

4022_05

日本厚生省長官鹽崎恭久表示,恢複日本的行業競爭力是推動工資上漲的關鍵。安倍政府和日本央行正指望工資上漲可以推升通脹。

鹽崎恭久稱,我們必須思考,為什麽工資沒有上漲。這是因為我們失去了行業的競爭力。當你失去競爭力時,你的盈利能力下降,你就不能提高工資。

鹽崎恭久的評論顯示出了安倍政府在讓企業增加工資上面臨的難題。日本央行前所未有的寬松政策促使日元下跌,這提高了許多大型出口企業的利潤,卻同時損害了規模較小、更專註日本國內市場的生產商。

目前,生活成本上升的速度比收入增速更快,這打壓了消費,阻礙了經濟複蘇。截至去年11月,通脹調整後的工資連續17個月下滑。

現在,日本政府正向企業施壓,希望那些從日元下跌中受益的企業可以將利潤傳遞給員工,給消費者支出重新註入活力,終結通脹。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我希望那些因日元下跌而獲得高利潤的公司增加工資、增加投資並考慮向供應商支付更高的價格。”

日本商業聯合會Keidanren主席Sakakibara向《華爾街日報》表示,他預計公司將會采取激進的舉措。他希望Keidanren的成員能至少漲薪2.2%。去年,日本員工薪資上漲了2.2%,13年來首次突破2%這一水平。

豐田汽車首席執行官Akio Toyada向《華爾街日報》表示,回報社會和員工是管理層的責任。日元下跌使得豐田汽車有望在2014財年再次刷新去年創下的盈利記錄。

然而,經濟學家則不那麽看好日本的薪資增長。彭博新聞社調查的經濟學家預計,2015財年工資(不經過通脹調整)將增長0.6%。而知情人士向彭博新聞社透露,日本央行官員認為,要支持2015年財年經濟擺脫滯漲,該指標將需要上漲1%。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727

消息稱中電投與國家核電合並已獲決策層通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698

《財經》報道,南北車合並之後,央企之間又一次重大重組,中國核電三分天下的版圖即將坐實。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和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合並事宜,已在近日獲得最高決策層簽字通過,目前國資委正在制定具體方案,近期官方將對外宣布兩大巨頭合並方案。

國家核電雖是中央“欽定”的三代核電技術AP1000技術受讓方,技術實力強勁,但由於並沒有核電運營資格,與另兩大核電巨頭中核和中廣核相比,缺乏核電站這樣穩定充沛的盈利來源,綜合實力稍遜。早在2012年開始,國家核電與中廣核方面就曾經探討過是否具有合並的可能性。

中電投在核電版圖中的位置亦有些尷尬,雖然貴為五大發電集團之一和三大核電運營商之一,但與中核和中廣核相比,卻是不折不扣的後來者。且中電投的核電設計力量薄弱,在競爭難免中受制於人。

此番合並,可以看做是中國頂尖的核電技術公司和擁有壟斷地位的核電運營公司之間的強強聯合,兩家核電公司合並之後,中國核電三分天下的版圖已呼之欲出。

按照此前的方案,兩大巨頭可能暫時分別保留原有的公司體制不變,成立總公司,負責整合之後的協調實務,過渡期之後,將對相關業務進行深度重組。

核電類相關股票周三表現強勁:

777

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1月28日務院常務會議上表示,部署加快鐵路、核電、建材生產線等中國裝備“走出去”,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提升合作層次;確定支持發展“眾創空間”的政策措施,為創業創新搭建新平臺。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502

決策層已同意中電投與國家核電合併 唐史主任司馬遷

來源: http://xueqiu.com/2054435398/35934158

“財經十一人”從多個可靠渠道獲悉,備受關註的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和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合並事宜,已在近日獲得最高決策層簽字通過,目前國資委正在制定具體方案,近期官方將對外宣布兩大巨頭合並方案。這是繼南北車合並之後,央企之間又一次重大重組,中國核電三分天下的版圖最終坐實。
在兩大巨頭合並過程中,中國核電行業掀起了關於體制改革的大討論,“中電投+國家核電”方案、“核電大一統方案”、“核電總公司方案”等均呈至最高決策者案頭,中電投與國家核電的合並一度受阻擱置,但經過一年的博弈,最終成行。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下稱中電投)位列中國聲名顯赫的五大發電集團,也是中國僅有的三家核電站運營牌照的持有者之一,實力強勁;國家核電技術公司是三代核電技術AP1000的受讓方、引進消化吸收的主體,亦是國產三代核電技術CAP1400的技術創新方,兩者合並可謂強強聯合,優勢互補。
此外,國家核電技術公司旗下國核電力規劃院和山東電力工程咨詢院脫胎於國網系統,在常規電和新能源工程咨詢、規劃設計領域亦擁有超強實力,這一點亦與中電投互補。
不過,國家核電雖是中央“欽定”的三代核電技術AP1000技術受讓方,技術實力強勁,但由於並沒有核電運營資格,與另兩大核電巨頭中核和中廣核相比,缺乏核電站這樣穩定充沛的盈利來源,綜合實力稍遜,且AP1000引進已近十年,各項“引消吸”工作接近尾聲,該公司未來定位不甚明確,早在2012年開始,國家核電與中廣核方面就曾經探討過是否具有合並的可能性。
中電投在核電版圖中的位置亦有些尷尬,雖然貴為五大發電集團之一和三大核電運營商之一,但與中核和中廣核相比,卻是不折不扣的後來者。且中電投的核電設計力量薄弱,在競爭難免中受制於人。
此番合並,可以看做是中國頂尖的核電技術公司和擁有壟斷地位核電運營公司之間的強強聯合,兩家核電公司合並之後,中國核電三分天下的版圖已呼之欲出。
中國擁有世界獨一無二的核電發展計劃,規劃至2020年建成核電裝機5800萬千瓦,在建核電裝機3000萬千瓦。中核與中廣核已在分別在今年啟動IPO工作,為後續核電項目融資,預計中電投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合並之後也將啟動IPO。
按照此前的方案,兩大巨頭可能暫時分別保留原有的公司體制不變,成立總公司,負責整合之後的協調實務,過渡期之後,將對相關業務進行深度重組,預計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現任董事王炳華出任新公司的董事長可能性最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661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惹爭議 “透明計算”仍不透明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509

中南大學聯手英特爾在湖南建立透明計算聯合實驗室。在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後,透明計算的國際影響並未得到同行的一致認可。 (中新社 劉柱/圖)

同行批評:“透明計算”沒有太多突破。“這會嚴重扭曲我們的評價標準,也讓國際同行笑話。這次是真的玩兒大了。”

張堯學回應:“計算機領域有許多我不懂的東西,我的認識有許多局限性,也會經常犯錯誤,但我願意學習和接受批評。”

方濱興看不慣:“我是受過圍攻的人,能體會這種心情。我們可以過五年、十年再來看,到時候如果發現確實不行,怎麽批評都沒有關系。”

2015年1月9日,“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揭曉,一等獎頒給了清華大學教授、中南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堯學帶領的團隊所做的“網絡計算的模式及基礎理論研究”(俗稱“透明計算”)。

因為標準極其嚴格,自2000年以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5年中曾有9次空缺。這是計算機學者第二次獲得這一大獎,再往前要追溯到1989年的唐稚松院士。

時隔25年之久的殊榮,卻在計算機圈里陷入史無前例的爭議中。多位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學者和業內人士都表示,在各種內部的微信群里,早就“炸開了鍋”,對這次獲獎幾乎是一面倒的批評。

1月21日晚,中國計算機學會在其官方網站發表了一份名為《關於政府退出國家科技獎勵評審的建議》(下稱《建議》),被視作行業內的一次委婉的反對表態。

《建議》稱,由於管理體制和評審過程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致國家級科學技術獎滋生出不端行為和腐敗,建議政府部門退出國家科技獎評審工作。

然而不到兩天,這份《建議》就被撤下,原定1月23日召開的媒體溝通會也被取消。學會同時發布啟事稱,《建議》與2014年授獎無關,希望不要引起部分公眾誤解。

“中國學術圈是個關系錯綜複雜的地方。獲獎的和評審們都是業內大佬,好多項目都攥在人家手里,惹不起啊。現在計算機學會出來打了一槍就撤了,我們就更不敢了。”一位曾經參與國家科技獎初評的專家說。

根據科技部的有關規定,要對獲獎項目啟動調查程序,需要實名舉報並必須提供相關證據材料。但在公開場合,沒有人敢出來說話。包括一位外籍華人計算機學者,也要求必須匿名。

在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學者中,唯一表示過支持的是北京郵電大學前校長、有“防火墻之父”之稱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但他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自己主要是看不慣這種“圍攻”。

“這些天好多微信群里都在說這件事,有些是批評,但有些就是攻擊了,能看得出來帶著一種情緒。我是受過圍攻的人,能體會這種心情。這是一個賭未來的東西,現在沒有大規模應用不代表將來也不行。我們可以過五年、十年再來看,到時候如果發現確實不行,怎麽批評都沒有關系。”方濱興說。

看不懂的“透明計算”

根據張堯學院士的說法,所謂“透明計算”,提供的是一種“不知不覺、用戶可控”(即“透明”)的個性化服務,由終端設備、服務器和連接二者的網絡組成。在這種計算模式下,用戶使用計算機系統時,可以不必考慮操作系統、中間件和應用程序,根據自己需求,隨時隨地通過網絡在自己終端設備上下載和使用相關服務。數據在虛擬化的前端運算,但在網絡化的雲後端存儲。除了方便,還能夠避免數據在終端的泄露,有利於網絡安全。

《光明日報》、《中國科學報》報道稱,這一成果“從根本上突破了統治計算機領域六十余年的馮·諾依曼結構”,理論上“可防禦所有病毒對計算機系統的攻擊”,“在國際業界引起震動”。

但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透明計算”和現在流行的雲計算相比沒有太多突破。授予其一等獎,簡直是“2000年以來中國學術界的最大笑話”。

在國內,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的計算機學處於領先地位。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了當中的兩位知名學者,他們的評價基本相似。

一位學者認為,這個東西(透明計算)沒有太強的學術貢獻,也沒有像袁隆平的雜交水稻那樣,創造出特別高的實際價值。“如果稍微拔高一點兒,給一個科技進步二、三等獎也就算了,自然科學一等獎就太過分了。這會嚴重扭曲我們的評價標準,也讓國際同行笑話。這次是真的玩兒大了。”

另一位學者的觀點是,計算機這一行本來就偏應用,要想拿自然科學的一等獎,必須是一個很完備、系統的理論體系。“一般來說,像張院士這樣位高權重的人,評獎的時候註點兒水,稍微擡高一點兒也很常見。這次確實有點兒用力過猛,兜不住了。”

1月25日,張堯學以接受《科技日報》專訪的形式,首次公開回應外界的部分質疑。這篇報道標題為《讓透明計算更“透明”》,而此前有的媒體打出的標題是《不透明的透明計算》。

這篇訪談的主要內容是對“透明計算”本身的解釋。張堯學同時還公布了一個“透明計算”成果的演示視頻鏈接。對於此前的沈默,他的解釋是,“考慮到知識產權和商業機密”。

張堯學說,他們最早做“透明計算”相關研究是1998年,而雲計算大概是從2008年左右被國內熟知;他還表示,他們一直說的是擴展馮·諾依曼結構,而不是顛覆或替代。

在訪談中,張堯學認為,“透明計算”的最大突破,是提出並部分實現了使終端如何變小以及無縫連接(跨硬件和軟件平臺)的思想和方法。按照此方法,研制了一個分布式超級操作系統MetaOS。它不僅包括遠程啟動協議、網絡服務訪問協議,還包括可以管理調度不同的操作系統和網絡帶寬等資源的I/O man以及一個輕量化的網絡協議棧等,並可沿使用路徑監控網絡上的使用情況。

一個理想的MetaOS能跟蹤和記錄來自不同用戶的訪問、解決從端系統到服務器之間的各點資源的監控和管理,例如沿途的帶寬、緩存等。“以前的計算機是由操作系統來調度各種軟件的,但如何以碎片方式調動不同的操作系統,我沒聽說別人做過。”張堯學說。

但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這些回應和演示反而暴露了更多問題。現有技術完全可以實現所謂“透明計算”的演示成果。

“2009年的時候,我們公司內部就自己動手在xen基礎上搭建了安全內網,可以稱為簡易私有雲。可以在上面虛擬任意操作系統,通過證書的功能在任意地方訪問內網,本地電腦硬盤不啟動,所有開發直接保存在內網服務器。我沒有看出透明計算跟這個相比有任何優點。”一位在美國互聯網公司任合夥人的技術人士說。

哪里來的國際影響

而“在國際業界引起震動”的結論,也被科技同行證明難以成立。

通常情況下,一項研究工作是否得到國際同行重視,可從其發表的論文被引情況看出。但在教育部公開的張堯學團隊的報獎材料中,作為其代表性學術成果而列舉的8篇論文都反應一般。

據科技公眾號“賽先生”統計,將這8篇論文分別放入“谷歌學術”搜索其總被引數(包含自引),和WOS數據庫(即Web of Science,包括三大引文數據庫SCI、SSCI和A&HCI,WOS引用數反映了一篇論文被國際高質量論文引用的情況)中查詢後,發現最具代表性的前2篇文章的Google總被引數分別為45和46,其中多數來自張堯學團隊自引和國內其他學者引用,來自國外的引用數屈指可數。其中第1篇論文在WOS數據庫中的被引數為7,第2篇為0。而其第6篇和第7篇文章的WOS引用數相對略高,分別為15和22,對應其總被引數為51和39,但這兩篇論文又並非系統領域論文,屬於網絡通訊領域。

“賽先生”由饒毅、魯白和謝宇等三位知名科學家擔任聯合主編,被認為是科學領域較具公信力的公眾號。

而在一些官方報道中,被中南大學稱為“在國際上反響強烈”的張堯學團隊論文 TransOS:A Transparent Computing-based Operating System for the Cloud,經查總引用數僅為6次,其中4次是中南大學信息工程學院自己引用,其余2次皆為中國其他學者引用,看不到一絲“國際”的影子。

即便是在報獎材料中,張堯學團隊自述其論文引用情況也僅是“20篇主要論文SCI他引120余次”,說明其SCI論文篇平均被引僅6次。

相比之下,2006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介電體超晶格材料的設計、制備、性能和應用”的55篇主要論文已被SCI他引639篇次。而2013年的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幹基本物理性質研究”,其8篇代表性論文SCI他引3801次,最高單篇他引823次,20篇主要論文SCI他引5145次。

多名計算機學者和業內人士也向南方周末記者確認,計算機行業更新換代很快,頂尖成果一般都在國際一流的學術會議上發表,然後在學術期刊上跟進。“透明計算沒有一篇論文在這些頂尖會議上發過,也沒被這些會議的論文引用。無論如何說不上什麽國際影響。”

在訪談的最後,張堯學說:“計算機領域有許多我不懂的東西,我的認識有許多局限性,也會經常犯錯誤,但我願意學習和接受批評。”

2011年就任中南大學校長以前,張堯學曾在教育部工作了十多年,擔任過科學技術司、高等教育司和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的司長,並曾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這些部門,都與高校科研有著緊密的聯系。

張堯學力證自己雖然擔任不少行政職務,但一直處於科研的一線。“我在調到教育部之前已和時任教育部的主管領導談好,要繼續在清華大學做科研。這位領導和清華大學都是同意的。因此,我出差很少,而且晚上和休息日基本都在實驗室,這一點,我想清華大學的同事們都可以證明。”

 

盡管擔任不少行政職務,但張堯學說,晚上和休息日他基本都在實驗室。 (新清華/圖)

“大家都知道怎麽回事”

對於“透明計算”獲獎的爭議,最初在行業內部。1月21日,中國計算機學會發布的聲明,引發了公眾的廣泛關註。

聲明提到,中國計算機學會已向國務院辦公廳、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技部和教育部遞交了《中國計算機學會關於政府退出國家科技獎評審的建議》,建議政府有關部門退出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等獎項的評審工作。

其理由包括:“政府部門對評審工作幹預過多”“沒有建立有效的第三方監督機制,無法對政府部門主導的國家科技獎評審過程中的作為實行有效監督”“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邊界不清晰”,以及“政府不是學術共同體,對專業發展和水平並不具有專業判斷力”。

23日,該聲明從中國計算機學會官網撤下。取而代之的“啟事”稱,該建議是在國家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背景下,2014年10月成稿的,與2014年授獎無關。並對本領域獲得國家特等獎、一等獎和二等獎的完成人和完成單位表示熱烈祝賀。

多位接近中國計算機學會的學者向南方周末記者確認,推動這次《建議》上網的,是學會秘書長、中國科學院研究員杜子德。

“政府退出,獎勵制度改革,這是他一貫的觀點。確實2014年10月就已經成稿了,不是針對這次評獎才弄的。但在這個時候發出來,大家都知道怎麽回事。我們都說,子德是計算機領域的首席PR(公關)。”中國計算機學會某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說。

學者們認為,選擇這個時候發出《建議》存在若幹好處。

首先科學界是個小圈子,很專業,關註度不高。學會發出的《建議》,有關部門未必重視。趁著現在大家都在討論這次評獎,效果可能好一些。

此外,這次“透明計算”引發廣泛爭議,行業協會也應有所回應。但在中國現在的環境下,不方便太直接表態,就采取了這樣模糊的方式。

即便如此,《建議》還是很快被拿下。據“賽先生”披露,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長、與張堯學為同事的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鄭瑋民曾為此做了多位副理事長及中科院李國傑院士的工作,責怪杜子德不該把《建議》上網並通過開發布會擴大影響。

這一信息,南方周末記者也從多位學會成員那里得到確認。

“從流程上來說確實也存在一些問題,畢竟學會的負責人是理事長,哪些東西是秘書長就有權發布的,可以討論。但撤了也就撤了,還要熱烈祝賀,就有點兒過了。”一位接近學會的學者說。

另一位學會理事會成員也向南方周末記者強調,《建議》雖然撤下來了,但他們的態度不變,還會往上遞,對他們來說,誰獲自然科學一等獎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制度。“像我們中國計算機學會的獎項,評委在評審前保密,評審後公開,錯了主席負全責,就不敢腐敗,否則沒有人相信。”

圍繞透明計算的另一大疑惑也在於,最終評審的專家都有誰,怎麽選上了這麽一個爭議很大的成果,目前都不得而知。

1月25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接受中國科技網專訪,但只是解釋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評審常識,未具體涉及此次事件。

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也在打聽,但還沒有消息。“一般來說,申請人身份顯赫的話,確實會有些影響。我們沒有辦法做到完全匿名,評審時提了反對,回頭很容易被知道,會有點兒顧忌,評院士也是一樣的。但這些一般只會產生百分之幾十的影響,不會是決定性的,達到百分之八九十。肯定也有其他地方的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018

一圖看懂中電投和國家核電合併 財說

來源: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6257395















$上海電力(SH600021)$    $吉電股份(SZ000875)$    $漳澤電力(SZ000767)$    $東方能源(SZ000958)$    $露天煤業(SZ002128)$    $中電遠達(SH600292)$    $中國電力(02380)$    



閱讀財說更多精華文章歡迎點擊以下目錄鏈接: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237096
主題投資、新股解讀、熱門個股剖析、投資知識補習一網打盡,為您開啟全球投資之路
歡迎加財說全球投資交流QQ群:205373295


 @今日話題 

享財說好文,成為朋友圈里的巴菲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622

歐議會議長警告希臘有國家破產風險 希臘財長稱已破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997

歐洲議會議長Martin Schulz近日接受德國媒體采訪時警告,希臘新政府必須信守此前向歐洲救助國做出的承諾,否則會面臨國家破產的風險。而希臘財長Yanis Varoufakis在接受另一家德國媒體采訪時明確提到,希臘已經破產,已經因為負債而崩潰。如果當年違反錯誤的《凡爾賽條約》,歐洲人就不會受那麽多苦。

路透報道援引定於今日刊發的德國商業日報Handelsblatt采訪內容稱,Schulz說:

“如果希臘單方面改變協議,協議另一方不再有履行協議的責任。”
“那麽也就不再會向希臘提供資金,這個國家將無法自行融資。”

上述報道提到,Schulz認為,只有希臘信守承諾,歐洲合作方才能與希臘協商是否歐洲合作方做出讓步。這類讓步包括,可能用其他方式替代嚴厲的財政緊縮措施。Schulz說,他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都不是這類緊縮政策的忠實擁護者。

據昨日德國《時代周報》(Die Zeit)網站發布的Varoufakis訪談內容,Varoufakis自稱“一個破產國家的財政部長”。當《時代周報》提及德國政府的立場是希臘必須堅守協議時,Varoufakis稱:

“歐洲人還沒有吸取歷史教訓,一戰後德國簽訂的《凡爾賽條約》就不是什麽好協議,如果當時違反協議行事,歐洲人就不會受那麽多苦。(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曾警告,讓一個國家走向毀滅不是可持續的策略。如果我們認為一些救助政策是個錯誤,就必須改變它們。”

Varoufakis將上述救助政策稱為“巨大的錯誤”,說“希臘已經因為負債而崩潰”,還打比方說:

“如果你的一個朋友失業了,再也無法還房貸,你會再給他一筆貸款,讓他能繼續供房嗎?這麽做沒用。我是一個破產國家的財政部長!”

Varoufakis稱,按現行救助協議,只要希臘同意續約,就可以得到70億歐元,可這不能解決問題。他認為,如果給希臘更多貸款,這些貸款希臘永遠無法償還,這樣的計劃行不通。但希臘幾周內可能資金告罄,所以需要歐洲央行提供過橋貸款,支持希臘的銀行。

被問到會不會求助俄羅斯時,Varoufakis回答:

“我可以給出明確的答案:這無需討論。我們永遠不會向俄羅斯政府尋求金融援助。”

希臘目前外債合計3230億歐元,以下CNN圖表展示了外債構成以及希臘救助貸款構成。

希臘,歐洲央行,德國,默克爾,違約,歐洲債務危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815

“國家隊”入場 螞蟻金服融資估值300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116

e32a2507b03559d7ffb41bbeb346341c

據財新報道,螞蟻金服首輪引資已接近收官,在這一輪的融資中其估值為300億美元。

該報道提到,引入戰略投資者的名單中,“國字頭”背景的社保基金、郵儲銀行、國開金融分別入股約5%、3%、3%,目前談判已進入關鍵階段。此外,還有一些知名的私募股權基金也有望分一杯羹,名單尚待最後確定。

螞蟻金服成立於2014年10月16日。螞蟻金服旗下品牌包括了支付寶、支付寶錢包、余額寶、招財寶、螞蟻小貸及籌備中的網商銀行等品牌。

300億的估值相較於此前市場的報道偏低。彭博曾援引消息人士稱,螞蟻金服計劃在2016年IPO,其估值預計在500億美元左右。該公司傾向於選擇A股上市,同時也不排斥香港等境外市場進行雙重上市。

去年年底,美國太平洋頂峰證券對螞蟻金服旗下的支付寶和螞蟻微貸業務估值高達700億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500

史無前例:發達國家主權債“貨幣化”超100%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162

過去兩年內,全球主要央行紛紛開動印鈔機,主權債務的貨幣化愈演愈烈。

由於央行購買了大量主權債,市場上可以購買的全球主權債規模正快速下降,部分導致了流動性匱乏。美國財政部借款咨詢委員會(Treasury Borrowing Advisory Committee,TBAC)曾在2013年夏天發出了類似的警告,此後美聯儲宣布逐漸撤回量化寬松,並最終結束了QE3,令美債價格上升(收益率大降)。

這也一定程度上引發了一個有趣現象,全球負收益率國債的比重近來正大幅上升。根據摩根大通的數據,上周約有3.6萬億美元的政府國債是以負利率進行交易,占摩根大通全球政府公債指數(Global Government Bond Index)中券種交易量的16%。若加入短期的國庫券,美銀美林估計上周以負利率成交的債券金額約為7.3萬億美元。

來自摩根士丹利的下圖顯示了2015年以來,政府債務凈發行規模(減去央行購買量之後),不僅創下了歷史新低,而且第一次為負。據金融博客ZeroHedge,這是發達國家央行的主權債貨幣化第一次超過了100%。

Government Debt Net Issuance 2015_0

這張圖也可以看清,究竟是誰在買政府債務,而且將國債收益率越拉越低,導致全球負收益率國債比例上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7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