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可怕的人 东方愚


http://www.econzhang.com/?p=3765


今天太惨了。去深圳坪地,过一收费站走了军警车道没有取卡,结果出口处被拦,要按最长路段收费,并让我交工本费,幸亏理论一番“钓鱼执法”并下车拍 照,唬住了对方。从深圳回来时因为太困,在高速路边停车小睡,结果醒来发现有警察正在指挥托车要连人带车托走!赶快开溜!要知道,这次没带驾照啊。

不仅如此。车没油了,而钱包里又没钱了。所以傍晚回来时压抑坏了。还好,在油用尽之前顺利回到家了。而最后一个收费站收费35元,我把车上的几个五 毛钱算上,总共有36元。还剩1块!谢天谢地!

今天很早就起来了,和黄河一起到深圳坪地,去和一个创业板拟上市公司总经理聊天。九点半开车,到他们工厂的时候,马上12点了。午饭开聊,聊到下午 四点。聊得不赖。

公司名称是珈伟实业,是做太阳能照明灯的。这人名叫赵燕生。在和他快聊完时,我用发机发了一条微博:“一个擅长资本运作又非常注重内控的人是可怕 的。”我说的,正是赵燕生。他是顾雏军当年的高级助理,开过期货公司,去资本市场很精通,但是呢,2006年空降珈伟后,主要抓的是成本控制、人力资源、 流程再造等完完全全实业的东西,特别是他讲到,一,先把行政部抓到自己心里,并形成非常清晰的奖惩制度,二,从免费伙食改为对外承包开始,在公司闹变革, 三,接一个大单来树立自己的威信,也让原先臃懒麻木的旧人们尝到改变的甜头。你看,从这三点,你能看出来这是一个玩资本的的人在做的事情吗?

赵燕生在珈伟乐此不疲,聊天当中,他不少三次讲到,“主要有两点,一是技术创新,二是营销创新”,听起来很平淡,但对他而言,特别是对一个用两年时 间完成了可谓惊天逆转的企业来说,能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实在是一道景观。

另一块内容是关于上市。他讲到了许多潜规则。譬如说,各种类型的券商、私募来找他,“我们的资源很硬”这多数机构的口头禅。赵介绍,有券商是政府部 门的一二把手亲自带着来的。临门一脚,和忽悠型的居多,抛出来一套苛刻的入股方案,试探后发现“猎物”中还有像赵这种懂行的人物,于是马上全盘推翻方案, 称可以以高于任何其它同行的优惠条件进行。

赵不喜欢这种人,赵的老板,太阳能产业泰斗人物之一的丁孔贤也不喜欢这种类型,所以他们没辙。最后吃到羊的是国泰君安,一方面是赵私人的关系,另一 方面,用赵的话来说,他们很早就接触珈伟实业,好多次开决策和战略会议,国泰君安都有人参与讨论,且对管理还颇为在行,又不诋毁竞争对手,自然博得了好 感。

另外给我感触深的一点是,赵对创业板的理解,他认为是“疯子对疯子”的游戏,正因为此,他不炒创业板的股票,但是,作为一家新兴产业里一家公司总经 理,他对创业板的高市盈率喜闻乐见,珈伟要上的就是创业板。这就好比不少烟厂的老板并不抽烟一样。他认为创业板的击鼓传花和大起大落甚至灾难发生,是中国 资本市场必须经历的阶段。

赵跟对了人。之前追随的顾雏军虽然进入监狱,但对他影响至深,简单粗暴、产业狂想,等等。走的时候我问他,如果丁老师与珈伟无关,珈伟是你的,而且 你亦拥有丁老师的资源,那么你会将它做成什么样?赵愣了一下,然后甩出一句“我会将它做成世界级企业,”他说,“顾雏军在那么复杂的家电领域都想建立一个 全球的产业帝国,太阳能行业水相对较浅,我为什么不可以呢?”

显而易见,顾对赵潜移默化的影响很深。虽然这里面也有他性格的因素。但受顾的影响处处流露。其实他的幸福恰恰在于,头上有丁孔贤一位学者型老板,丁 的风格是有条不紊,不那么激进,不擅长政商关系,又往往深入浅出,将产与研混搭得不俗。换句话说,孔与赵的搭配可谓珠联璧合,如果只有孔没有赵,那么珈伟 现在还可能是小富即安,而如果只有赵没有孔,珈伟想轻而易举成了一家全球巨无霸,没那么容易,赵可能同样也逃脱不了中国企业家的宿命。

赵讲的顾锥军的一些细节很有趣。譬如,顾雏军最欣赏的人是牟其中。又如,他在科龙搞“整风运作”,每个人都要展开自我批评。他喜欢搞神秘主义,如果 发现有下手能和自己看同样一本书,想到同样一个创意,他会觉得自己脸上挂不住。所以,他喜欢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于是,他在格林柯尔和科龙内部种下了全员 压抑,尽管不少人佩服他。

顾雏军被判12年有期徒刑。出来后也就废了。记得他被宣判时,接连曝出佛山市及广东省许多官员的名字,被法官打断,全场沉默,然后宣布休庭,休庭时 法官劝顾:希望能谅解,你又不是不知道中国的政治生态,云云。

我在赵燕生身上学到的东西是,尽管他很江湖,但是逻辑思维和行动力都非常强。他跟对了人,而对复杂事物又知道如何对症下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72

紫金矿业污染比墨西哥湾漏油还可怕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15/4NMDAwMDE4NzA4NQ.html


福建紫金矿业污水致龙岩地区的汀江流域大量鱼类中毒死亡,并在渗漏事件发生9天后才向外公布。目前,当地居民几乎已经不再饮用自来水,而是到市面上 买水喝……

籽言

一场大雨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将污水引到江里,鱼死了,水不敢再喝……这 不由得令人想起了两个月前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两个多月前,作为污染责任方的英国石油公司制造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环境与生态灾难,也为之付 出了惨重的代价。目前该公司清理墨西哥湾漏油的支出已升至35亿美元,并且还要不断出售资产来堵“窟窿”,几乎走到了破产的边缘。然而美国国民仍认为罚得 太轻。

漏油之初,美国政府的处置不力和监管不到位,引起民众洪水般的责难。愤怒的民众要求政府冻结英国石油公司的资产。反对和质疑,将政府 推到舆论“前台”,逼美国政府果断做出回应。

美国随即修改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总统奥巴马发表电视讲话谴责BP造成这场环保灾难,并强硬表示 一定让英国石油公司为漏油事件的所有支出埋单。强大的“发力”,反映美国政府在环保上的用心和作为。

相比而言,就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的 5 月份,我国环保部曾发文通报批评11家存在严重环保问题的上市企业,紫金矿业就是第一家,可为什么一直不整改?尤其让人难以理解的是,7月3日发生的事 故,为什么9天后才通报呢?9天,9天的时间,可以改变多少东西?

类似的事件也许还会发生,从标本意义上,我们对此更为关注。墨西哥湾漏油 事件的“罪与罚”昭然于世,那么同犯此“罪”的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呢?该如何给民众一个满意的交待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83

可怕的預期 蔡東豪

2010-7-15  NM






我愈來愈覺得香港地產似一隻高增 長股,股價和市盈率愈升愈高,站在高速火車頭面前的淡友一個個倒下,投資者預期股票高增長會持續下去,因此投資者認為可以承受較高的股價和市盈率。資產愈 升愈貴,愈貴愈升,因為投資者「預期」它會繼續升。

香港地產價格處於近年高位,不少有識之士認為泡沫不存在,甚至認為高處未算高。政府的 「九招十二式」或許可對炒風起短期阻嚇作用,但香港地產的升幅不是單由炒風帶動,炒風或從旁推波助瀾,香港地產價格上升的確有基本因素支持。

我 試略述:香港經濟強勁,貧富懸殊雖然嚴重,但人均收入在上升,特別是有能力置業的一群,對置業需求也在上升,而物業供應量不足,造成供求不平衡。當然這不 平衡情況在不同地區、不同物業類別是有分別,但大方向明顯是向好。此外,銀行資金充裕,對按揭貸款持積極態度,按揭成本跌至有史以來最低水平,兼且環球利 率持續低企,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也不會大幅上升,置業風險短期內不高。上述所有因素都實實在在,跟炒風無關。香港地產價格不錯是升了許多,或者會繼續再升, 但這不代表泡沫正在形成,至少這是投資者「預期」短期內不會爆破的泡沫。

 

以上利好香港地產的因素應該不會錯,因此我對香港 地產樂觀,唯一摸不清是「預期」這傢伙。我認為香港地產假如意外地逆轉,很可能就是「預期」作怪。我引以為戒的是美國次按危機,這教訓歷歷在目。

次 按爆發後,關於次按危機的書籍蜂擁而出,我讀了其中幾本,這些書從不同角度探討同一個問題:為什麼震撼程度這麼大的危機會發生?為什麼沒有人預見,沒有人 提出警告?為什麼政府、學者、財經專家不做好預防措施?

次按危機是典型經濟盛衰周期(Boom-Bust Cycle)——盛極必衰。事後看,所有可錯的都出錯了:投資者、按揭中介人士、銀行家的貪婪蒙蔽了理智,炒得太過分,鑄成大錯;監管機構沒好好監管,也 不懂得監管高風險衍生工具;聯儲局長時間維持低息政策製造歌舞昇平的氣氛。然而,貪婪和短視不是新事物,是古今中外不變的人性,我們應付這些事情應該訓練 有素,為什麼次按危機仍會發生?

 

可解釋到的原因卻是一個似是謬誤的真理:當投資者以為環境是穩定的時候,他們變得大意,忽 略了危機感,做出高風險行為;即是說,表面愈安全,實在愈危險。全球政府發展金融業都環繞着令投資環境變得更穩定,從打擊通脹到提升監管水平到鼓勵投資者 參與,目標都是製造繁榮。

次按爆發前,美國經濟旺足廿年,除了在科網泡沫爆破時滑落了少許,但很快便復原,美國人大部分時間享受繁榮的果 實。美國樓價在繁榮氣氛中不停地升,從○○年至○六年,樓價平均中位價上升逾五成。樓價上升,美國人感覺富有了,因此提高消費,減少儲蓄,這富有的感覺埋 下次按危機的伏線。

市場本具有自動調節的功能,特別是繁榮經濟可糾正許多問題,可是當問題的嚴重性不斷提高,市場發揮不到調節功能,繁榮變 成假象。在假象中,我們利慾熏心,居安不思危,預期明天會更好。

 

這是棘手的矛盾:追求開放自由的政府致力製造繁榮,但過度 繁榮卻帶來不穩定。次按的教訓是過去二十年美國經濟太繁榮了,可算廿年來未跌過,這長勝戰績製造了巨大泡沫,一爆不可收拾。原來政府和人民積累了這麼多成 功和失敗的經驗,盛衰周期仍是不能逃避的事實。解決方法可能消極,就是不要長勝,容許偶而跌低,嘗一下痛的感覺。

香港地產確有基本因素支 持,但這種繁榮令人感到不安,因為已沒有人預期地產有可能會出現問題。此刻我認識的人都認為地產前景一片光明,買樓是必贏的投資。政府要面對的難題並不簡 單,因為繁榮是一頭受歡迎的動物,怎馴服這頭動物除了需要經濟智慧,更需要的是政治勇氣。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 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16

成功人士教你如何看待失敗這件事 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輸不起!

2011-7-11  TWM




失敗是一種負面的產品和形容詞,如果可以,每個人都寧可選擇成功,但失敗無可避免,面對失敗,唯有克服情緒,找出原因,成功之門才會敞開。

撰文‧燕珍宜、羅弘旭

「我以前都講成功學,但有一天突然放棄,因為我發現,天天聽成功學的人都不成功,原因是他們不了解失敗學。」大人物知識管理集團總經理、也是許多上市櫃公司企管顧問的范揚松,發現失敗比成功讓人學到更多。

被譽為世界上最會賺錢的溫州人則認為,一個成熟的男人一輩子有三件事情要經歷過:一是事業上要失敗過,二是感情上要失戀過,三是人生要賭博過。溫州人教育年輕人的方式是,給你一袋錢去創業,然後把錢賠光光,目的就是讓他們學到失敗的經驗。

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茲也主張:「成功是糟糕的老師,讓聰明人開始以為他們不會失敗」。轉攻「失敗學」的范揚松發現,「成功的條件不一樣,時空背景不一樣,因素可以有上千萬種,但失敗的原因就那幾個。」如何從失敗經驗中擷取成功密碼,是重要關鍵。

被譽為「台灣之光」的宏碁,日前在眾人驚訝聲中,無預警連續三度調降季營運目標,以及一次認列虧損四十三億元,其執行長、全球總裁暨總經理蘭奇(Gianfranco Lanci)也閃電請辭。

變化年代創造力是王道

透過失敗案例才能培養挑戰的創造力已鮮少發言的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沉重地對外表示,「宏碁以往的『致勝方程式』已經失效,需要再次啟動改造。」回首宏碁一路的發展,挫敗已不是第一次,宏碁能否再度反敗為勝?大家屏息以待。

「真正的失敗是放棄。」施振榮認為,「只要不放棄,再多的失敗都當經驗,可以做出累積。」換言之,「可怕的不是失敗,可怕的是輸不起!」范揚松一針見血地指出,不願承認失敗,或是失敗了就一蹶不振,才是真正無望。

談起失敗經驗,蘋果賈伯斯(Steve Jobs)也是箇中專家。「我是我所知唯一一個在一年中失去二.五億美元的人……,這對我的成功很有幫助。」他甚至曾經被自己聘請來的執行長,趕出自己所一手創辦的公司。

十三年後,賈伯斯重回蘋果,以iMac、 iPod、iTunes、線上音樂商店、iPhone、iPad等蘋果產品,引起全球蘋果熱潮。這些產品使用的技術都不是蘋果獨創,而是集各家大成最成熟的產品,但放下技術本位的失敗基因,賈伯斯迎來蘋果盛世。

研 究失敗學三十多年,設立 村創造工學研究的日本教授 村洋太郎指出,失敗學之所以重要的原因,「處於瞬息萬變的時代,只有創造力能解決問題,只有透過失敗案例中傳達的失敗訊息,才能夠培養出挑戰失敗的創造 力。」在茂為歐買尬、佳姿、天和生物的案例中,分別可以看到台灣企業最常遇到的失敗元素,包括「領導人性格將企業帶入風險而不自知」、「企業創新不足」、 「經營財務面不通透」以及「公司轉型不成功走回原點」。

培養自己的「逆境商數」

找出失敗的真正原因 思考克服的方法《逆轉勝管理學》作者迪恩.謝佛指出,有時候明知道某項事業即將失敗,但還是很難就此喊停,於是一直砸錢填補無底洞。歐買尬執行長林一泓第 一次創業失敗,就是因為過度自信於過去單機遊戲的商業模式,當外在環境改變時,卻持續無止境的投入資源,無法跟隨市場趨勢創新事業,讓公司陷入危機。

曾經是國內女性健身產業三大龍頭之一的佳姿集團,則是在事業最高峰時,因為投資一○一大樓旗艦店的金額過高,資金出現缺口,最後被迫停業。

范 揚松分析佳姿案例,指出台灣中小企業財務面不通透的問題,健身房採預收會員費,屬於或有負債(Contingent Liability),但台灣大部分業者卻把這些款項視為現金收入,作為持續拓店之用,一旦新店招收不順,資金立刻出現嚴重積壓。轉型失敗加上財務槓桿過 大,最終以負債十五億元宣布破產,經營三十年的事業化為泡影。

天和生物創辦人劉天和,投資十六億元在澎湖開設水產養殖事業,但陸續因寒害、 颱風大量損失,先期投資過大,每年營收三億元以上才能夠損益兩平,但過去幾年台灣對高價的有機漁獲接受度並不如想像中高。像天和、佳姿這種獨資型企業,企 業的走向多半取決於創辦人的絕對意志,哈佛商學院教授蓋茲.皮薩諾和法蘭西絲.吉諾認為,「滿懷信心的領導人過於堅持己見,常常忽略漠視正確的資訊。」無 論走到哪裡都有失敗在等著你,問題是你準備好接受失敗了嗎?《超級企業》一書作者羅莎貝思.肯特就指出,「贏家和輸家之間的差異,在於他們處理失敗的方 式」。

范揚松解釋,現代企業經營者應該學習的是對挫折的復原力,也就是培養出自己的「逆境商數」(Adversity Quotient),在失敗過後,逆向推出失敗的要因與關鍵,找出失敗的真正原因,最後才能從中思考克服失敗的方法,取得成功的祕訣。

成功名人看失敗

「成功是糟糕的老師,讓聰明人開始以為他們不會失敗。」比爾蓋茲「有時候人生會用磚頭敲你的頭,但不要因此喪失信心。」賈伯斯「真正的失敗是放棄。只要不放棄,再多的失敗都當經驗,做出累積。」施振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87

貧窮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習慣貧窮 戒掉窮腦袋 才有富口袋

2011-11-21  TWM




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我們總是不 斷問自己一個問題:「我要怎麼樣才能賺到錢?」不過,如果我們把問題倒過來問:「如何讓錢喜歡我?」或許很多關於財富的迷思就可以迎刃而解。

事 實上,只要你願意改變你的腦袋,像有錢人一樣地思考,大膽地突破框架,對人生採取行動,你的窮口袋一定也能變成富口袋。

撰文‧謝富旭 研究員‧陳兆芬有一個窮人,生活一直過得不如意,就特地去找一位有名的算命師。

算命師掐指左算右算,最後告訴他:「你四十歲前一定過得又落 魄又貧窮,生活很不如意對不對?」這個窮人聽了大為驚訝,覺得算命師簡直是神仙:「大師,你說得真準,我的確一直過得不太如意,命運很坎坷,而我也快四十 歲了,請問我四十歲之後會怎樣?」這個窮人充滿期待地問。

「四十歲之後?四十歲後你依舊貧窮。」算命師篤定地說。

窮人疑惑地 問算命師為什麼?

「因為你已經習慣了!」

錢喜歡有野心的腦袋

貧窮並不可怕,可怕 的是習慣貧窮後不思改變的慣性與僵化思惟。事實上,歷史上許多有名的富翁大多有過貧窮的經驗。對許多富人而言,擺脫貧窮反而是邁向致富最重要的一股驅動 力,憑著這股動力,窮人才有翻轉命運的可能。

朗達拜恩(Rhonda Byrne)在其著作《祕密》(The Secret)中說到:「人會沒有足夠的金錢的唯一原因是,他們的思想阻礙金錢朝他們而來。一切負面而且僵化的思想、感覺或情緒,都是在阻礙好事的到來 ——包括金錢。」根據瑞士信貸研究所(Credit Suisse Research Institute)二○一一年的全球財富報告指出,擁有一百萬美元以上淨資產的台灣人僅有三十四萬三千人,占台灣總人口數的一%。絕大多數的上班族,想 都不敢想,有朝一日能晉身這少數一%的富裕階層。

這種想都不敢想,欠缺要成為富翁的野心,就是標準的窮人思惟。有一則寓 言故事這麼寫著,一位富翁在逝世前,留了一封遺囑鎖在保險櫃裡。遺囑中寫道:「我曾經是一個生活困苦的窮人,後來致富,但我不想把我致富的祕密帶進天堂 裡。遺囑中留下一個讓我致富的祕密,我逝世後,如果有人猜中這個祕密,將獲得一百萬元獎金。」富翁過世後,律師向大眾宣讀遺囑時引起全法國關注,總計湧入 數萬封信件報名猜測富翁致富的謎底。結果是由一位小女孩猜中,抱得一百萬元獎金。謎底是:「致富的祕密在於擁有要成為富人的野心!」

錢喜歡 突破框架的腦袋

負面思惟在窮人與財富之間建立一堵無形的高牆,即使是生活水準相對較好的中產階級,被這道負面思考高牆阻隔在財富之外也經常 渾然不知。《富爸爸財務IQ》的作者羅伯特.清崎(Robert T. Kiyosaki)這麼說:「中產階級大多缺乏理財教育,所以重視財務保障,反而不敢利用財務來做挑戰??,他們沒有提高自己的財務IQ,反而躲在自己的 辦公室瞎忙。」窮人必須具有突破現有生活方式框架的進取心,才有可能改變現有的財富格局。否則,即使是中產階級,如果安於現狀,不思改變,在時代無情的變 化洪流下,也可能落入「底層階級」。

西方的社會學家研究發現,中產階級出身的孩子很難變成億萬富翁。《你為什麼越忙越窮》一書的作者徐華觀 察,中產階級的安逸生活與傳統思考框架,限制了他們的進取精神。向上難以突破,向下又難以放下身段,所以大多數成為靠專業知識吃飯的薪水族,人生很容易就 被定型了。

日本社會學家三浦展更提出警告,在長期間低迷的經濟成長下,日本年輕一代的就業環境越來越嚴峻,導致許多原本中產階級的下一代對 「全盤人生的熱情低下」。不僅導致收入越來越低,工作能力、溝通能力、學習意願甚至消費意願也全面地下降,形成一股所謂新的「下流階級」(這裡指的是底層 階級之意)。

要從中產階級晉身於億萬富翁階級,單單努力工作、在專業上精益求精顯然還不夠,你還必須具備清崎所謂的「財務IQ」。有日本理 財天后之稱的勝間和代也強調,金融素養是安度不景氣,讓自己財富達到乘數效果的最好手段。因此,除了不斷強化自己的專業素養之外,培養自己的金融素養及財 務IQ,人生的財富格局才有更加開展與遼闊的可能。

錢喜歡有行動力的腦袋

再怎麼宏大的野心,以及突破現有框架 的進取心,皆需要付諸行動來達成目標。採取行動的過程中,將會面臨很多的質疑與挫折。在這個過程中,只要秉持著:我成功一定知道為何而成功,失敗也一定知 道為何而失敗,所有的成敗經驗皆將轉化成財富持續茁壯成長的養分。

如同我們在以下文章介紹的李哲豪,從焦慮中產窮忙族成為億萬富翁,潛心學 佛的他說:「雖然我在五十三歲前的理財方式是相當失敗的,但是如果沒有從失敗的教訓中痛定思痛,引導我找到另一條新的道路,我可能也不會有今天。」知名投 資部落客「口木醫生」陳祐瑲也認為,他在投資道路摸索超過十年,才對股票投資產生一些成熟的心得,「沒有過去十幾年來的耕耘,哪來今天的開竅?」而在經過 長期的摸黑探索,一旦開竅,財富累積的速度將比你原本想像的要迅速很多,這是理財達人們的共同心得。

接下來,讀者不妨先做一下小測驗,看看 你是否已經開始產生如三浦展所謂的「底層階級」的特質?即使有,先不要灰心,耐著性子看完以下的報導。你會發現,只要你願意改變你的腦袋,像有錢人一樣地 思考、大膽地突破框架,對於人生採取行動,你的窮口袋一定也能變成富口袋。

你的財經階級是否有向下沉淪的危險?

1. 你的年收入(包括工作收入與投資理財收入)尚未達到實際年齡的3倍(比如說你40歲,但年收入僅80萬元,還不到40×3=120萬元,就要回答是,如果 超過就回答否)。

□是 □否

2.只想輕輕鬆鬆地過每一天。□是 □否3. 能每天過自己想像的生活是最好的。□是 □否4.隨心所欲,只喜歡做你喜歡的事。□是 □否5.凡事嫌麻煩,個性散漫,只喜歡待在家裡。 □是 □否6.喜歡一個人獨處。□是 □否7.覺得自己很不起眼。□是 □否8.認為跟隨流行就是展現自己的風格。□是 □否9.有時覺得,吃飯是一件麻煩事。□是 □否10.常常吃零食或速食。□是 □否11.時常整天待在家裡上網、打電動。□是 □否12.覺得未婚,不必負擔養家活口的責任很棒。□是 □否(如果你回答「是」超過6個以上,你可能有落入「底層階級」之虞)資料來源:《下流社會》作者:三浦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06

有債不可怕 最怕不會理 甩債三部曲 還清貸款不是第一步

2012-2-6 TWM




現代人多少會因各種需求而背債,想要擺脫被債追著跑的黑白人生,就是勇敢面對它,並先妥善顧好基本生活,再聰明運用「債」來投資還錢,人生也能早日變彩 色。

撰文‧易 琳

想要追求財富,前提要先理債!對於有些仍然喊窮、被負債追著跑的人,首先要認知:「一旦習慣負債,就是貧窮的開始。」在薪水不漲、物價一直漲的環境下,現 代人多少會因各種需求而背債。像是求學時辦理助學貸款、成家時買房、買車辦貸款,還有刷卡買名牌包,甚至借信貸投資創業,又或者為了拉大槓桿融資買股、買 投資商品等,「有債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會理。」遠東銀行財富管理事業群副總經理楊瑞芬認為。

記帳有助維持收支平衡

楊瑞芬指出,有時計畫性的債務是需要的,像有些人用房貸支出作節稅、有些人活化不動產借房貸出來投資,都是一種理財的方式。但如何不讓債務影響生活品質, 則必須掌握兩大原則:一是收支要平衡;二是負債前先計畫。

如何維持收支平衡?楊瑞芬表示,養成記帳習慣是避免讓自己陷入債務危機的第一步。「每月收入一定要先扣掉儲蓄再消費,對於有固定收入的人來說,可利用定 存、保險等工具來儲蓄;而無固定收入的人,則可找尋高利活存帳戶來存款。」楊瑞芬表示。

計畫性的負債則是指不要寅吃卯糧。楊瑞芬強調,任何借貸行為都要先有審慎的財務規畫,也就是償債能力的評估。

她表示,過去看過許多卡奴、屋奴,多半是在負債前沒事先規畫好。以房貸來說,若是貸款一千萬元,以二.五%的貸款利率、二十年攤還來看,每月本金就要負擔 四一六六六元、利息二○八三三元,也就是,每月扣掉生活費後,至少要有能力支付六萬三千元。

而過去在市場大跌時,也有許多人會貸款投資股票或基金、債券等。楊瑞芬分析,當市場處於低檔時,適度的槓桿可創造更多的報酬,也就是說,如果拿房貸來投 資,只要當報酬率超過三%,那麼利用便宜的借貸成本去套利就很值得。但如果是用信貸七%、八%的利率貸款出來投資,操作壓力就相對高。

適度槓桿可創更多收益

本身在財富管理市場相當有經驗的楊瑞芬指出,報酬與風險通常是相伴的,許多人就是懂得運用「債」來投資,甚至,在當今低利的環境下,借低利的房貸來買高利 的儲蓄險、增額險、還本意外險、結構型定存等,也可創造比定存好的收益。

不過,楊瑞芬強調,貸款投資必須掌握兩大原則:一要投資自己熟悉的市場、商品、幣別,風險才能降低;二先設定可以接受的停損點,再決定要投資積極、穩健、 還是保守的商品。

若是真的無可避免地陷入債務危機,楊瑞芬認為,也不要灰心喪志,「只要是勇敢面對債務的人,幾乎很少看到不能解決的。天無絕人之路,通常成功從債務脫身的 人都具有三種特質:願意面對困難、願意重新再戰,以及願意努力創造更多收入來源。」楊瑞芬道。

陷債務危機別急著還債

藝人周思潔就曾經還清個人千萬元負債。在她的眼中,沒有解決不了的債務,只有找不到正確的理債方法,因為小債不理睬也會變成人生的災難。

她認為,負債可以分成大、中、小債三等級,負債缺口小於年收入,負債者必須要守住信用,捨去不必要的開支,像是開車改搭乘捷運或公車;負債缺口大於年收入 就是屬於中負債,跟銀行借錢尚無問題,處理方式可以比較有彈性;而負債缺口大於三年收入就屬於大負債,若身處在大負債之中,要有勇敢歸零的覺悟。

絕大多數負債者都會抱持一種錯誤觀念,就是一旦有錢就會趕快把債還清,才會考慮生活,最後再來存錢。周思潔分享她個人還債的經驗,她認為如果負債,雖然不 能過奢侈的生活,但是也要懂得對自己好一點。她建議,應該先把自己的基本生活照顧好,再拿出收入二○%存起來,最後才開始償還債務,才是正確的還債三部 曲。

(本文轉載自今周特刊《戒掉窮腦袋 三年存五百萬》)

理債循序漸進

8步驟 擺脫黑白人生

步驟1 先確定你是否有卡債問題將所有的信用卡、現金卡與信用卡帳單放在桌上,接著回答下面的問題:我有__張信用卡、信用卡負債總金額為$__每月最低繳款金額 為$__、我有__張現金卡現金卡負債總金額$__、合計卡債為$__ 我一個月的薪資為$__、一個月的卡債約占薪資比重為__如果收入的1╱3必須用來支付卡債,甚至開始動用信用卡循環利息,或是使用現金卡,表示你可能已 經有卡債問題上身。

步驟2 降低欲望,減少不必要的開銷如果你已是卡債的候選人,應該要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尤其是可以取代享受型的消費,原本經常上高級餐廳的老饕,或是喜歡購買名牌 的血拼族,要降低自己的欲望,不要讓負債持續擴大。

步驟3 處理手上資產,以降低負債手上若有一些有形或無形的資產,像原本是開車一族,可以考慮把愛車忍痛割愛,暫時變成捷運或公車一族,或是手中有基金、股票、黃 金可先賣掉,以降低個人負債。

步驟4 找銀行之前可先求助家人找銀行之前,可以先求助於家人朋友,或是透過標會取得資金,甚至家人擁有銀行定存,或是有軍公教、1000大企業員工身分,都享有 低利的優惠貸款,卡債族日後再採用每月攤還給家人的模式。

步驟5 從市場尋求理債方案目前市場上的理債方案,除了傳統的小額信貸、小額代償,不少業者也推出理債型的信貸、房貸、信用卡等,以「理債」為主要訴求的商品,讓 負債者把多餘的卡片剪掉,一次整合個人的信用卡、現金上、信貸、車貸等負債至同一家銀行。

步驟6 主動出擊,請銀行調降利率只要信用好,繳款正常,並且抱持一顆真誠的心,就可以主動出擊與銀行懇談,但是可能需要一點耐心與時間。當你接觸的行員或主管不 願意幫你調整還款條件,就再要求與其他的主管溝通,別忘記要取得每個人的姓名,這將可讓你持續追蹤談話的對象,只要你有禮貌且合情合理,都有調降利率的機 會。

步驟7 身上只帶現金不帶卡片要停止或減少花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要攜帶信用卡等塑膠貨幣在身上,甚至可以把所有信用卡放在家兩至三周,相信你的生活消費與購物 習慣一定會有所改變。

步驟8 拒收任何塑膠貨幣的相關資訊多數人的電子信箱,都一定會收到有關信用卡的資訊,請不要打開此類的信件,直接丟進垃圾筒中,因為拒絕銀行寄給你的優惠活動與 申請書,就是拒絕誘惑的好方法。

遭不當催收,可向金管會申訴 卡債族更生有望現在「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通過後,未來債務人不只能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也可向住、居所在地的法院、 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調解。債務人若無法依約還債,自用住宅面臨法拍應有6年以上緩衝期。

此外,針對部分不肖資產管理公司以低價買進卡債族債權,卻以不合理利息計算方式,催繳卡債,出現利息高於本金的不合理情況,行政院及經濟部也開始調查資產 管理公司催收債款的利息計算方式,並訂出利息的合理計算公式,幫助卡債族有更生機會。

對於卡債的處理,基本上可遵行4大步驟:1.先向最大債權銀行提出協商申請,勿聽信代辦公司或他人提供不切實之方法,可向債務協商諮詢專線、銀行公會等單 位求助。

2.最大債權銀行收到債務人申請文件第三個營業日起,各債權銀行應該會全面暫停催收,包括自行催收或委外催收,如果銀行有違反規定,債務人可向金管會檢 舉。

3.最大債權銀行對於符合一致性協商條件的案件,自收件後至協商通過不得超過8個工作日,非一致性協商條件者不得超過13個工作日。

4.若遭受不當催收,可檢具具體事證,向金管會銀行局申訴;如遭暴力脅迫催收者可向內政部警政署檢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54

最可怕的並不是無知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vqo.html
 

正如每個人出生時什麼也不懂,每個初次接觸資本市場的人都是「無知」的。無知並不可怕,每個人出生後起點都是一樣,有的人碌碌無為,有的人則成就一番事業,這完全取決於每個人的努力,當然不是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比無知更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的無知,而做著與自己能力不相匹配的事情,這樣的人常常不自量力,結果到處碰壁頭破血流。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如果連自己的實力都不瞭解,硬要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情,那無異於雞蛋碰石頭,失敗是必然的事情。在資本市場知道自己無知的人會比那些自以為是而又實際半吊子人好很多。有自知之明的人會處處小心翼翼,老老實實地學習和請教有經驗的人,做一些比較簡單自己有能力應付的事情,這樣的人只要循序漸進,即使不能成大業,也至少能獲得不錯的收益。而一些自以為是的人可能道聽途說地知道些許,然後獲得一點成績就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投資的秘密,卻不知道很可能只是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導致階段性的成功。

   同樣是新股民,有的人知道自己能力十分有限,時刻戰戰兢兢,先期投入的很少的資金,並專注於少量的行業企業,邊做邊學一點點地進步,即使虧損也損失也不大。有的則不自量力,即使對市場一無所知也勇敢地殺進殺出,結果血本無歸。無知並不是真的一無所知,一些資深老股民也一定有很多不熟悉的領域。有的人選擇固守在有限的幾個股票或行業,經過數年的深入研究實踐,獲得不菲的收益。有的則熱衷於參與大部分的熱點,對一些複雜易變和難以把握的行業知之甚少或者理解不透徹也貿然投資,結果吃大虧。

   06年到07年的大牛市中,隨便買入一個股票都能大賺一筆,特別是那些投資於週期性行業的投資者毫不費力就可以獲得數倍的收益,很多人不斷追加投資資金,並不斷追高,最後在08年的暴跌中虧得一塌糊塗。這是典型的把短期現象當成長期規律。就如芒格所言:如果你是池塘裡的一隻鴨子,由於暴雨的緣故水面上升,你開始在水的世界之中上浮。但此時你卻以為上浮的是你自己,而不是池塘。股票投資是一個巨大的知識系統,很多東西需要數年時間的積累和實踐才能真正看清本質,不要一次兩次做對了就認為自己什麼都懂。行業的變遷常以五年、十年計算,自以為知道的東西可能並不是事實的全部,很多時候是盲人摸象,很多時候是外部的偶然因素使你獲得收益,而不是你自己的能力。

   芒格談論巴菲特時說:「沃倫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持續進修機器。烏龜終究克服兔子是持續起勁的結果,一旦你停止了進修,整個世界將從你身邊呼嘯而過。沃倫很榮幸,直到本日,即就是早已過了退休的年歲,他仍能夠有效地進修,持續地改進其技巧。沃倫的投資技巧在65歲後更是百尺竿頭更上一層。作為一直從旁默默關注的我,能夠肯定地說,若是沃倫停留在其初期的認識程度上,這個記錄也就不外如此了。」投資領域中任何人都所知有限,任何人都不可能完美,也一定會犯錯,巴菲特也是如此。犯錯和缺乏能力都不要緊,最重要的是要有自知之明,儘量發現自己的無知,把自己限制在熟悉和擅長的領域,並能不斷從錯誤中獲取經驗,不斷進化。

 

梁軍儒201204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24

很可怕的加多寶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0m6.html
經博友提醒,開始關注廣藥和嘉多寶之爭。博友們分析廣藥(00874)的低估值都很有道理,即使廣藥最終只取得三分之一的市場佔有率,以15%的淨利潤率計算,已經能夠對得起港股廣藥現在的估值了。但是我卻還是下不了手,我曾經持有過康師傅,現在也持有統一。我清楚明白,一但進入白熱化競爭時代,想要獲得10%的淨利潤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對於國企的廣藥來說更是困難。一旦銷量少過預期,估計賺的錢會不足以支付廣告費和渠道建設的費用。紅罐王老吉能否盈利,對廣藥來說還是一個疑問。

今天傍晚沒事幹去了街上逛逛,問了問7-11的店員加多寶和王老吉紅罐的銷售情況,這一家7-11旅遊前曾經詢問過,當時店員告知加多寶對王老吉是6:4,今天店員告知是8:2。

再走去另一家7-11,途經一家小店,看到了下圖。這並不是個例,經過了幾家小店,都有類似的包裝放置在當眼處。
很可怕的加多宝

然後又經過一家美而佳,這個便利店在東莞比較普及的。美而佳沒有貼加多寶的廣告,進去打開了賣加多寶的冷櫃,店員馬上主動告知加多寶就是以前的王老吉(冷櫃還有其他的飲料嘛,怎麼知道我想找王老吉呢?)

最後到了另一家7-11,拿了一罐王老吉。店員走來告知:「先生,這是新的王老吉,味道有點不一樣。加多寶才是以前的王老吉。」我汗!收了錢?我心裡想。在熱心店員提醒下,我只好換了一罐加多寶。裝作什麼也不懂,店員說了很多故事。我順便問了一下,那麼現在消費者主要買哪一種?答:「九成都是支持加多寶的。」有你這樣的店員,銷量9:1是相當正常的,我心裡想。

本來我還是很糾結於是否應該買了一點廣藥,現在看來可以先放下來,慢慢靜觀其變再決定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90

招商銀行(600036): 可怕的跨行資金歸集 一念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165cba01015fr8.html
招商銀行7月底推出了「跨行資金歸集」功能,可直接登陸專業版管理多家他行賬戶,並將他行賬戶資金自動歸集到招行賬戶中,全國範圍內跨行手續費暫免。在我看來,這會成為招行發展的又一里程碑。

說招行是國內銀行的明星應該不為過,一直都有很多值得稱道的地方。從用戶角度看,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下面幾個里程碑式的變化:
  • 一卡通:一卡通的推出為招行贏得眾多的忠實用戶,為成就零售霸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尤其一網通應該算是網購的先鋒,是最早支持網上支付的工具;而網上銀行也是獨領風騷好幾年。我自己從此也成為其鐵桿用戶。
  • ATM跨行取款:股份銀行的網點一直是其軟肋,但自從銀聯的推廣和ATM跨行取款的推行,招行網點的劣勢大為扭轉
  • 跨行資金歸集:這也是本文要重點介紹的。

1、超級網銀
跨行資金管理之所以重要,主要源於在很多領域的競爭並未完全放開。以零售銀行為例,工資卡、信用卡、房貸、車貸、醫保、交通罰款、保險、水電煤氣等待都可能是不同的卡,雖然無奈,但大家不得不接受。比如我自己雖然主要用招行,但我各種五花八門的銀行卡放了一盒子,實在痛苦。

之前銀行間推出了跨行通存通兌服務,但很顯然網點眾多的大行對此不感冒甚至以高費用來消極抵制,因此個人感覺這一服務收效甚微,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銀行有這一項業務。到了2010年,央行開始推行「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俗稱「超級網銀」,或叫CNAPSII。CNAPS (China National Automatic PaymentSystem)是央行支付清算系統,而升級版CNAPS II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網銀互聯。

在對公業務領域,跨行資金管理已經很成熟。很多公司已經實現了在同一平台上統一管理全國甚至全球各個銀行賬戶(通過銀行間互聯或SWIFT等組織)。雖然公司因為各種原因需要在各個銀行開戶,但集中資金管理的趨勢卻使各公司有減少賬戶的本能。因此這一跨行資金管理平台的提供者或牽頭者就佔據了非常有利的競爭地位,而其他銀行則會逐漸淪為陪太子讀書的角色。

我相信這一過程在零售銀行領域也必將發生。雖然很多銀行一如既往地不情願,企圖通過複雜的手續和高費用消極抵制,使每個銀行接入的進度差別很大。但這次央行無疑動真格的了,決心很大,規定所有銀行限期必須接入CNAPSII。到目前為止,銀行基本都已接入,大規模應用的時機已經到來。

2、跨行資金歸集
如果只是跨行查詢和轉帳,可能大家覺不出此舉的重要,但招行最近基於超級網銀率先推出的跨行資金歸集(資金池)就意義很大。

前些年在對公領域,沒幾家分行的外資銀行正是憑藉資金歸集這一利器攻城拔寨的(當然國內銀行也很快就學會了)。舉個簡單的例子,集體下有兩個公司A和B。A資金富餘100元,以1%的利率存到銀行,而B缺錢,以6%的利率向銀行貸款,中間的利差就是銀行的收入。後來A和B學乖了,相互簽委託貸款協議,由A把100元借給B,利率為3.5%,達到雙贏,而銀行只收手續費。但缺點是此協議是固定期限了,而且如果不是兩個公司,而是二十個公司,那幾乎不可能操作。最終的方案就是資金池,各公司加入同一個資金池,資金富餘的公司每天把多餘的錢借出給缺錢的公司,這樣所有公司的成本減少,收益增加,資金效率提高。資金池具體的變化很多,我就不細說了。

當招行如此快地對個人推出這一服務後,我有些吃驚,於是嘗試了把工行帳戶加入招行個人資金歸集。雖然功能沒有企業資金歸集那麼靈活,但基本雛形已經具備。將來很多銀行可能要逐漸淪為收付款的通道了,比如工資卡,當天工資入賬,晚上就被自動掃走,連一天沉澱都沒有了。當網購來臨時,蘇寧國美遭受重創,同樣但跨行網銀時代來臨時,網點的優勢大大削弱。這是強者恆強的遊戲,這一過程中競爭優勢和劣勢會被放大,弱勢一方再多的網點和再多ATM可能也留不住存款,這個趨勢非常可怕而且不可逆轉。

當然很快各個銀行都會推出類似服務,但我個人認為招行憑藉其客戶基礎和較先進的服務會成為佔優勢的一方。

3、其他
在將來,招行最可怕的競爭對手可能來自第三方支付公司,畢竟他們是天生的互聯網企業,有與生俱來的優勢。但目前他們還不能接入超級網銀,而根據央行和銀監會的一貫謹慎作風,估計在將來也遙不可及。

在對公領域,有不同的競爭規則,而且如我上面提到,這些產品也都充分競爭,所以影響不會太大,招行的優勢並不明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703

可怕的90後

http://magazine.cyzone.cn/articles/201208/2647.html

生於80年代的美圖秀秀創始人吳欣鴻,專注做面向90後這個年輕群體的產品。為了更貼近這個用戶群,他和團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和他們面對面交談。

「美圖秀秀」創始人吳欣鴻是一個與90後用戶「打交道」多年的創業者:4年前,他用3天時間做了一個應用工具「火星文轉換器」(將漢字轉換成生僻的文字),在未做任何推廣的情況下,僅一年時間便帶來了四五千萬的90後用戶。做這款產品的時候,他沒有想過賺錢,推出來後也很難找到盈利模式。但面對龐大的用戶量,吳欣鴻當時想到了把原來的用戶轉換到一個贏利方向相對清晰、依然針對這個人群的一個產品,於是便有了後來的美圖秀秀。

這款傻瓜式的修圖軟件已有1.2億的用戶,核心用戶群依然是90後。從火星文轉換器無心插柳的偶然成功,到1年後專心為這個群體做一款產品,面對同樣高漲的用戶量,吳欣鴻最直接的感受是:就像從來沒有人給他們做過產品似的。

5月上旬,這位來自廈門的80後創業者,在我們約見的北京建國門橘子水晶酒店大堂聊起這件事。他不諱言美圖秀秀推出的第一個版本其實很粗糙,但90後不會像專業做IT的人或白領那樣,「罵你這是個垃圾產品」。相反,他們對產品寬容度很大,會「在線留言鼓勵並且感謝有這樣一款產品,滿足他們的需求」。

零點諮詢向本刊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全國90後人數約1.4億,佔總人口的11.7%左右。2011年,CMI校園營銷研究院與新鮮傳媒聯合發佈了一份報告《互聯網下的90後》(以下簡稱《90後報告》)。他們給本刊的數據是,目前中國高校2900萬以上的孩子大多是90後,在校4年中,每年產生的消費最少達3000億元以上。

「從2012年開始,每年將有近700萬90後大學生走出校園,成為最具潛力的新生消費力量。」這份報告描敘道,「作為在互聯網下成長的一代,90後新生消費群體有很多自身的特性,這將深刻的影響到包括互聯網在內的企業營銷環境的方方面面。」

被互聯網公司忽視的一代

「90後不是一個簡單的代際劃分。」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沈虹,是《90後報告》的專家團成員之一。她說:「他們接受信息的渠道、思維模式、行為方式無疑都受到了互聯網的影響,而不同於非數字化時代成長起來的其他人群。」

2011年,《90後報告》項目組成員歷時5個月,在北京、上海、廣州、鄭州、成都等8座城市裡,訪問了33所高校的大量90後。聯合CMI校園營銷研究院一起做這個項目的新鮮傳媒CEO紀中展和沈虹發現,在他們所調查的這些城市裡,有70%的90後在小學或初中便開始接觸互聯網;每天都接觸網絡的90後大學生達61.7%;互聯網在90後中的普及率為100%。「一個伴隨互聯網長大的群體。網絡化和數字化的生活,在真實地籠罩著他們。」沈虹說。

互聯網、數字化生活現在也同樣籠罩著已是社會精英、中流砥柱的60、70後,以及坐在寫字樓裡的80後們。但,這些人群不是分身於各類公務、應酬、家庭,就是房奴、卡奴、車奴,並且還得面對贍養父母、撫養小孩的生存壓力。很難想像,他們會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在線上聊天、瀏覽新聞、上SNS社區、聽音樂、看電影等行為上,而這些行為卻是90後、尤其是脫離了升學壓力的大學生在網絡上常做的事。其中,QQ、人人網則是他們最青睞的即時通訊與社交網絡(分別佔比97.6%與80.2%)。

這是一個在互聯網上高度活躍、對新生事物充滿了好奇感、樂意為產品付費的群體。

「他們從小就會用手機,碎片時間基本都會使用在移動設備上。90後絕對是移動互聯網的一個主力。」尚丹是摩天輪的創始人。摩天輪是一款基於真實地理位置的城市地產社交遊戲,產品鎖定的核心用戶為90後,2010年下半年推出這款產品的時候,便直奔移動互聯網的平台。

尚丹覺得,很多90後從小學就開始用QQ,對於遊戲裡面的各種炫耀性應用和收費性質的VIP、遊戲Q幣等都已經形成了付費習慣。於是在今年上半年,她想到要推出一款針對90後付費性質的社交遊戲——《金幣很忙》。上線不足一個月,「就有小孩充了2000塊錢」。尚丹說,付費情況比他們原來預料的要好一點。

今年夏天剛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的楊元從武漢回到了老家北京。一個多月前的一個下午,《創業邦》在人人網所在地北京北三環靜安中心訪問時,一位負責產品的員工對記者說:「最近一款叫『我要當學霸』的APP在90後中很火!」

楊元是「我要當學霸」的開發者,瘦高個兒,22歲。在畢業前夕的5月初,他出於一種自娛自樂的心理,在人人網推出了這款面向學弟學妹們的APP,一個星期的時間便帶來了10萬次的下載量。「一夜之間有很多很多的學生都知道這個東西了。」楊元說。

在聊到移動互聯網時,他形容,周圍的同學使用手機的頻率到了「瘋狂」的地步:「到什麼程度?我經常在食堂看到,排隊打飯有人拿著手機;吃飯的時候,有人拿著手機,邊看手機邊吃飯;就是幾乎你所有不在思考、不在學習的時候,都會拿出手機看一下。尤其是晚上睡覺之前,使用量會上升得很快,很多同學都會躺在床上耍一耍手機。」

與這種「瘋狂」相對的是互聯網產品在這個群體中的缺席與貧瘠。從PC端一直延伸到現在的移動互聯網,「大家用手機也就是滿足最基本的一些需求,通訊、瀏覽器、看電子書、遊戲,感覺沒有特別給90後用的應用和產品,跟校園外的人沒什麼區別」。

楊元說,在這些產品和應用裡,很多學生都熱衷於用手機看電子書:「超級多、超級能看,在課堂上,你要找一個沒在用手機看電子書的這不可能,所以說會下一大堆看電子書的各種各樣的軟件,譬如多看閱讀、熊貓閱讀、QQ閱讀等等。」除此之外,就是用手機玩形形色色的遊戲了。

在楊元的觀察裡,付費情況「存在兩個極端的陣營,一類是喜歡折騰手機,他們有『越獄』的能力,喜歡用免費、盜版遊戲;但身邊還是有很多同學會堅持付費,覺得自己好像也不缺那幾塊錢,給開發者也挺好的」。

楊元覺得,他們更喜歡在互聯網上嘗試新鮮的事物。因為這些事物嘗試成本很小,下一個APP要麼是免費的,要麼也就幾塊錢,如果覺得好的話還會推薦給身邊的人。

因此他認為,他們有付費習慣並非不可思議。小時候買一個正版的遊戲要花幾十到幾百元,「但是現在你玩兒手機,iPhone上面一個遊戲撐死了12塊錢,絕大多數都是6塊,就跟小時候去中關村買盜版盤這種感覺是一樣的,所以在價格上還能接受」。

「我們在網上要付費體驗一個產品的話,會覺得很奇怪。會想,我為什麼要花這個錢呢?」34歲的紀中展微胖,是一個「00後」男孩的父親。2004年他成立新鮮傳媒,一直在做的業務是校園營銷的諮詢。他說:「除了騰訊QQ,90後是中國移動動感地帶早期利潤的最大貢獻者,它們一開始就培養了90後的付費習慣。」

紀中展和一幫朋友聊到過一個現象,大凡看到哪兩家公司罵仗,自己就會想「這兩個傢伙又開始炒作了」,接著會來一個評論「都不是好人」。但90後不會關心媒體怎麼說、誰在罵,誰罵贏了。「他們看誰的用戶體驗好、誰經常用、誰的產品自己最喜歡。90後樂意為自己喜歡的服務心甘情願地付費。免費的不一定是他們喜歡的產品。」他說。

紀中展覺得這是一個被中國互聯網大佬、創業者們忽略的群體。今天,我們想到中國互聯網時,第一時間閃現的畫面多是掐架、誰山寨了誰、誰被誰山寨、「燒錢」、五花八門的數據、高深莫測的術語、技術、模式、云,以及各種高談闊論。

「那些只顧打口水仗的公司,很可能會被他們拋棄掉。」紀中展說道。

他們的世界:部落VS多元化

這個群體的人,從小到大都住在小區的高樓裡,並且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線下與同齡人的溝通相對匱乏,網絡成為了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而人人網則成為了90後在互聯網生存的一個部落。

楊元今年大學畢業。畢業前夕,一款送給學弟學妹作為禮物的APP「我要當學霸」,在從網推出一週下載量便達10萬。

7月19日,人人網給本刊的一份數據顯示,現在人人激活用戶數為1.542億。其中,90後激活用戶約佔四成,也就是說,在這個平台上出現的90後用戶將近4000萬。

此前向我們推薦「我要當學霸」的人叫李傑(化名),他是人人網的產品負責人。他說,如果僅僅是觀察、研究他們在互聯網的行為軌跡,不足以瞭解這個人群的一些特質。每隔一段時間,負責產品的團隊都會跑到這個人群裡去,「去發現他們內心更深層次的東西,他們的興趣是什麼?近期和未來的計劃是什麼?甚至,說說他們的夢想是什麼……」

2008年第一批90後踏進大學後,沈虹開始觀察這個群體,她其後的博士論文也是圍繞著這個人群作為主題。最終,她發現很難用一個普世價值的標籤去概括。後來,他們在推出《90後報告》時一再推敲,最後勉強找來「有個性」這樣的詞彙作為他們的標籤。她覺得這依然是一個不夠完全準確的描述,從每個個體去看,他們的個性都是多元的、具有差異化,不是同一型號的「社會產品」。

歸納起來,這個群體表現出來的一些相對顯性的特徵為,追求個性與自由,樂意分享,具有包容心,行動力強,是現實的理想主義者,判斷問題客觀、理性。「(他們)天生就善於協作,創新就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對於這些在數字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美國著名新經濟學家和商業策略大師唐.泰普斯科在《數字化成長3.0》一書裡如此寫道。而自由、分享、協作、包容、創新等這些特質,或可以被看作是「互聯網精神」在這個群體的鮮明體現。

有豆瓣網友在《數字化成長3.0》一書的書評裡寫道:「你會發覺,他們遠遠不是『垮掉的一代』,他們身上的很多特質代表著未來。」

「我感覺90後都挺幽默的,大家都挺有趣兒,看事情更開朗、更天真。開個玩笑,說一些比較過分的話,大家都能接受。這也體現在大家的包容性上面。」楊元說。沈虹在調查結束後也驚訝於這個標榜個性的群體對主流價值觀的高認可度。

2010年下半年,零點諮詢曾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常州五座城市做過一個有關「90後文化檢測」的調查。當時的樣本量在2000人以上。張軍是零點的業務總裁,他在關於這次調查的一篇文章裡的評價:這個群體裡的人陽光、自信、勇敢,拒絕虛偽,抵制權威,將會是推動社會走向公平、公正、開放、透明的不可忽視的力量。「自卑落後、厚黑陰謀在他們的內心從未萌芽……我相信陽光、自信的90後的誠信才是真正源自內心的,也相信90後主導的社會將不會再出現三聚氰胺、瘦肉精等類似事件。」

李傑說,很多剛入校的90後大學生都會參加學校的一些社團,而這些社團通常在人人網上都建有主頁。對於這些參加社團的學生來說,這是一個擴大自己交際圈的便捷平台。但他說,90後不像他這樣的80後會待在一個相對大的圈子,因為覺得大家都差不多。他們會把圈子劃分得很細,每一個圈子都會有一個明確的指向,「譬如玩遊戲的在一起,喜歡動漫的呆在一個圈裡,玩滑板的又是另一個小圈子」。

「你可以把90後視為一個群體,有某些共性,但它本身的特徵是『分化』的。像我這樣在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大城市裡生活的孩子,跟那些在二三線城市成長起來的90後,其實差別挺大的。但我也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比如說我用人人網和微博,他們可能就會用QQ空間和朋友網。」楊元說。

去年下半年人人網推出了一個類似輕博客的小站項目。「我們想讓有共同精神屬性的人在這個平台聚合在一起。而這個嘗試效果非常明顯,現在已建立了60萬個小站。」李傑覺得,90後雖然強調自我、個性,但他們有個特點,發現這個社會不只有一種價值觀的時候,會去尊重其它的價值觀,而不是本能地排斥。因此在他看來,小站的意義在於它在內容上的多元性。在這60萬個小站裡,用戶劃分了不同的主題,有人專注DIY,有人喜歡旅遊、攝影,「甚至還有人,將自行車配件研製的過程發了上來,和用戶一起討論。一個配件的設計,最後其實是一群人定下來的」。

李傑說他們要做的事是,創造一個非常多元化的可能,「讓用戶自己去找對的人,找對的內容」。

「除了有很多人會在上面發跟自己心情、生活相關的文字外,照片也發得非常多。它成為了90後這個群體聯繫朋友、瞭解朋友的平台。」李傑還發現,這個群體對信息、內容有非常大的需求,喜歡去找各類覺得有價值的內容,在網絡上他們很樂意把它們分享出去。「他們很熱衷於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推薦給線下真實的朋友和線上的好友。」為此,作為一家社交網站,人人網想去尋找、建立一層以精神世界為紐帶的新型的關係。

他覺得,在社交方面人人網與Facebook有不少共同的地方,譬如偏向於真實的關係,跟身邊的朋友分享各類信息等等,但他覺得在中國做社交網站比美國要難得多。「國外畢竟不用面對騰訊QQ這樣大的網站的挑戰對吧?」結合不同的環境,李傑說人人網在尋找與同行的差異:「比如說,我們在社會化內容領域也許會做得不一樣點。」

人人網提供給本刊的7月6日的UGC 類型(用戶生成內容)數據顯示,他們最活躍的類目為「狀態」,當天有151萬餘人發表了324萬餘條狀態;其次是323萬條各種內容的分享,用戶數為127萬餘人。

蘑菇街CEO陳琪覺得,過去的互聯網都是基於男性的理性邏輯,開發出了一堆偏工具性的產品,傾向於大規模蒐集用戶數據,套用某種數學模型把一個產品表現出來。但面對伴隨互聯網成長起來的「N世代」的出現(即伴隨互聯網、數字化成長起來的年青人),「未來的互聯網(產品)未必如此,可能會更趨向於一些非常細微的情感、直覺、想像力的用戶體驗。它還是會用原來那套計算機的科學辦法去解決問題,但在做產品的思路上,很可能會與原先不一樣了」。

吳欣鴻最初推出火星文轉換器時沒有做任何推廣,全憑90後這些用戶的口口相傳,卻帶來了讓他感到特別意外的用戶量。這種樂於口碑傳播和分享的效應,陳琪也看到並感知到了它的威力。

「如果能抓住某個點,精準切入,哪怕在前期只覆蓋了(數量)不怎麼大的一群人,以後都可能成為很主流、很大的一個產品。」陳琪對《創業邦》說,早期的互聯網公司都在遵循一個規模經濟的邏輯,用一種大統一的方式去解決用戶的需求,「可無論是90後還是80後,人和人之間,一代人和另一代人的需求都存在差異。慢慢地,肯定會被那種更加個性、精準、垂直於某一個人群的需求、服務替代掉一部分」。

尚丹的丈夫是北京某高校的法語老師,這使得她有更多和這個群體接觸的機會。在她看來,像她這樣的80後,小時候總會被老師、父母灌輸一些正統的思想,能接觸到的也是很單一的媒體。「越是單一,就越可能跟著它的想法走。假如你能接觸到20、30家媒體,很可能會培養出你的判斷能力。」從小就接觸互聯網的90後,面對海量的信息「變得很有主見、特別有思想」。並且,他們的父母有些出生於60年代末,有些是70後,受過系統的教育,培養孩子的理念很可能也和過去不一樣。尚丹說:「(他們)會鼓勵孩子,你要有自己的想法,你的想法很重要。在我的瞭解裡,90後幾乎不會去看《新聞聯播》。」

「做小站,是我們社會化內容領域的第一個嘗試。互聯網發展的時間短,過去很少談用戶研究。我相信這個行業,也許會去學習類似傳統工業設計的思路去做產品,它會給互聯網更多提醒。」李傑說。

大佬們做不了的事情

楊元稱「我要當學霸」是「閒著沒事做出來的」。這款APP發佈後,「根本沒用什麼推廣,它就自發地火起來了」。這就像吳欣鴻當年推出火星文轉換器一樣,讓他感到很意外。楊元說,在校的90後都很依賴手機,他們自己也會覺得耽誤學習。這就激起了很多人希望自己有節制地去玩手機的迫切需求。

用戶下載了「我要當學霸」後,在人人網上設定學習時間,整部手機便進入了鎖屏狀態,任何實體按鍵都不能使其退出。如果動用按鍵,它的提示也很有趣,譬如「不要摸我嘛,人家會害羞的」、「親,要好好學習不要玩手機嘛」。如果要放棄學習,只能在人人網上操作。為此它會彈出警告窗「親,好好考慮啊,放棄學習就要接受鄙視哦」、「對不住大家,我又在學習的時候玩手機了,麻煩看見的每人回覆一句『你這貨永遠成不了學霸』,跪謝!」等提示語——而這些狀態,會在用戶的人人網的主頁上同步發佈出來,並可能有人為此回覆,「鄙視」這種半途而廢的行為。

楊元有幾個在新加坡唸書的同學,他們都用Facebook。因此他在考慮接受同學們的建議,推出一個針對新加坡或海外華人市場的版本。對於「我要當學霸」的「走紅」,楊元很平靜:「滿足的無非是這個人群的某些基本需求。」他與吳欣鴻都有一個很鮮明的、共同的感受:90後這個群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包容性特別好。「比如說,我做的APP不是特別好,可能有一些粗糙,但是他知道這是一個學生做的(難免有不專業的地方),特別能接受這個東西,不會吐槽,也不會惡語相向。」

他說:「我感覺90後正能量其實挺多的。(他們)更敢於嘗試、踐行自己的夢想。」尚丹也說過類似的觀點,她有一個深刻的印象:「他們想做一件什麼事情的時候,就會想辦法去做,他們不會在意你說什麼。」

與楊元同城的徐德塵已在北京十一學校休學一年。2012年夏天,在他的同窗忙著高考、出國的時候,他則忙著和投資人見面。這個留著山羊鬚、18歲的年輕人是在聊網的聯合創始人。

去年,徐德塵念高三。當時家裡打算把他送去國外念大學,但他義無反顧,選擇了休學創業。他和朋友一起創辦的這家在線學習英語口語的網站「在聊」,已經在今年6月初正式上線。

在聊網上的英語老師基本上是來自美國各名校的大學生。經過網站的審核,他們的個人信息、擅長聊的話題等類目便展示在這個平台上。這個網站希望並幫助用戶在這裡找到價值觀相同或趣味相投的老師,然後支付一定的費用,以交流感興趣的話題的方式學習英語口語,網站則會從中收取一定的佣金。

一年前,徐德塵認識了在聊網創始人張林軒。張大徐2歲,2011年在十一學校頭次見到徐德塵時,他說他打算創業。兩人很聊得來。徐德塵剛進入高中時本來就有創業的念頭。他覺得張林軒的項目好,就放棄了出國的念頭,休學和張林軒及團隊一起推進在聊網的項目進度。

這個10個人的團隊,平均年齡19歲。在北京五道口的華清嘉園,他們租了一套280平米複式結構的房子用作辦公場。這裡也是10個人的住所、「食堂」與附近高校學生團體舉辦沙龍的場所。

在五道口一家四川菜餐館,徐德塵介紹我們認識了李聞天。李聞天和徐同年,今年畢業於北京西城外國語學校。高考前,他和8個同學推出了一個定位做校園周邊產品的網站「拖堂網」,目前正處在改版的階段。李聞天說,這個網站只是為了起到宣傳自己產品的目的,以後也會豐富網站的內容,目的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而業務主要在線下進行。

前不久,他們推出了一款產品叫「校服熊」,將下訂單的中學的校服做成縮小版,穿在一隻玩具熊上。這款看似簡單的產品卻得到了很多學生的認同。李聞天說,他們覺得這只小熊穿的是自己學校的校服,很親切,「45元錢一隻的價格也能接受,無非是這些同學一兩天的飯錢」。

18歲的李聞天與同學一起創辦了專注做校園周邊產品的「拖堂網」。他們的產品「校服熊」,在李高考前夕的2個月時間,訂單達3000只。

李聞天說,高考前夕的兩個月沒太用精力去推廣這個產品,他們主要和一些中學校園的學生會談合作,由學生會去宣傳。「但兩個月的時間,訂單就突破三千了。」李聞天說,他們會一直做高中生的產品,接受一些學校的特殊訂購。譬如,他們在想,學生對自己的學校有認同感,也可以畫一些針對某個學校的漫畫,「一個動漫人物,穿上他們學校的校服,再配上幽默的故事」。

他並不著急去找大筆錢投入,覺得現在還只是試水階段,「先出一系列的校園產品後,看看哪些產品好賣再說」。

楊元覺得,他們這個群體在互聯網上,將來說不定會有很多的創新和大的作為。因為他發現,這個群體裡的人,有很多在念初中的時候「就會做網站,會編程,會做APP,等他們上了大學,有很多相對自由的時間的時候,很可能開發出更多還蠻有趣、蠻新穎的互聯網產品出來」。

楊元畢業後進了百度做產品設計。他打算先歷練兩年再考慮去創業。這個群體正在陸續走向社會,具有創新精神,為此,他希望無論是社會還是天使投資人都能給他們更多一些關注。

在聊網目前還沒有拿到投資。他們現在只能每天熬夜細化產品。

在五道口的川菜館,《創業邦》和徐德塵聊到創新的話題,他說:「我覺得所有的創新都是為人服務,為實現人的價值而存在。」

90後在互聯網上的行為特徵:

1、聊天、交友構成了這個群體主要的網絡生活;在移動互聯網上,除了滿足基本的通訊需求,看電子書、玩遊戲、聽歌成為了其主要的使用特徵。

2、無論是在線下,還是在SNS社區,會細分自己的交際圈。

3、手機已經成為90後大學生主要的上網工具。

4、很少有90後大學生很少進行衝動消費。在大多數消費情境中,他們都表現得頗為理智。他們具有付費習慣、願意為新鮮感買單。

5、在媒體接觸行為上,網絡是他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並對傳統媒體形成了功能性替代。

互聯網精神

1、相比之前幾代人,他們更加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對不同的觀念和行為表現出更多的包容。

2、行動力強,敢於嘗試、踐行自己的夢想;正值創造力爆發的年紀,專業學習使他們有了一定量的知識積累。

3、對於認可的產品,樂於口碑傳播。

4、他們遇到問題時有一定的自主選擇權,父母很少對他們的生活進行直接地干涉,大部 分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主。

5、除了兼職、實習、創業等社會實踐以外, 90後大學生對於社會公益事業也具有很高的熱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0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