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擬上市公司價值分析 孰優孰劣?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6/4NMDAwMDIzNjk4NA.html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短短幾個月內,中國互聯網一下子冒出N多家可供國際資本市場檢閱的小巨頭。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由麥考林、優酷、噹噹網拉開序幕,中國互聯網公司掀起一輪赴美IPO潮。360,上了,人人網,馬上。它們身後,還有開心網、迅雷等十餘家排隊等候。
雖 說中國互聯網無論是商業模式還是估值,基本「惟美國是瞻」,但此輪IPO,中國互聯網公司大有引領潮流之勢,走在了老師前面。原因大概有二:一,經濟危機 時,中國受到的影響較小;中國概念受到資本市場青睞;二,中國網民數量欣欣向榮,2010年的上網人數已高達4.57億,網民是中國上一輪(2005 年)IPO高潮時的近5倍,超過了美國和日本上網人數的總和。「以前,中國互聯網市場是針對幾個數字猜測出來、被認為是有前景的市場,現在這個前景已經越 來越變成現實。」正望諮詢總裁兼首席分析師呂伯望分析道。
相比前兩波,這一波IPO潮的特點是多主題。第一波(2000年左右)是亦步亦趨 美國的雅虎門戶概念。第二波(2005年前後)主要是搜索和遊戲概念,然後加上中國特色的SP。這一波則主要包括社交、視頻、電子商務、軟件服務、移動互 聯網等等。這說明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更深更廣,更深入到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它們在產品形態上基本都是2.0,可以稱之為中國概念股2.0,對互聯網格局的 主要影響是拾遺補缺。」i美股網創始人方三文說。
在互聯網資深人士謝文看來,「這一次IPO潮解決了兩大問題,其一是一些老大難公司、成立 十幾年的老公司上市了。其二是,電子商務破題,從0到1。」不過,仔細分析下破題的電子商務公司,無論是噹噹還是麥考林,它們都只是電子商務細分領域的龍 頭企業。真正的電子商務巨無霸企業,比如淘寶、京東、凡客等均沒有上市。這也正是這一波IPO潮的最大特點,真正體量巨大、具有改變產業格局的大公司較 少,主要由細分領域的螞蟻雄兵組成。已經上市的麥考林、世紀互聯,融資規模一般;衝刺在IPO路上的世紀佳緣、開心網、網秦、迅雷等等,融資規模可能也不 會太大,難以發展成為像騰訊、百度這種平台級公司。
業內普遍認為,這一波IPO潮會在明年上半年結束。大多數觀察者認為,眼下那些體量大的非上市公司,如淘寶、京東、凡客都有各自的發展問題需要解決,匆忙去上市,反而難以拿到較好的融資價格,且公開上市後,由於透明化,受到牽制也更多。
如果非要在這一波已經或快要實現IPO的公司中尋找可能改變現有互聯網格局的潛力企業,當屬360、優酷和人人網這三家企業。巧合的是統帥人人網的陳一舟和周鴻禕、古永鏘均是互聯網老兵。不過這三家企業都在不同程度上面臨現有互聯網巨頭的擠壓。
當然,螞蟻雄兵對整個互聯網產業生態富有意義。它們的存在,說明中國互聯網產業更加成熟,這已不是幾個「王者」就能通吃的產業。話雖如此,但這並不能直接落實為每一家公司的價值。在當前投資市盈率高企的泡沫形勢下,每家公司的真實價值尚需仔細甄別。
於是,就有了以下這篇中國互聯網擬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分析。感謝文中每一位向我們提供觀點與判斷的觀察者。
社交概念
人人網
互聯網評論人士 劉興亮:
人人網和開心網屬於同一類型,都是中國的Web2.0社交網站。它們都有一個很熱的概念:中國的Facebook。這是個非常好的概念,美國投資人很容易明白。
兩 家公司的運營模式差不多,起步時,人人網的用戶是學生,開心網的是白領,但現在兩者互相滲透。兩者相比,人人網更勝一籌。在資本運作方面,人人網創始人陳 一舟是資本操作高手,特別會跟投資人講故事。在綜合實力上,比如公司的包裝、宣傳,核心用戶的粘性等方面,人人網都要強於開心網。
5G諮詢創始人 洪波:
Facebook 其實有點像美國式的騰訊。騰訊控制了用戶的核心關係,而且規模又特別大,在中國做SNS繞不開騰訊,就像在美國做SNS繞不開Facebook一樣。從這 種意義上來說,所有做SNS的後來者,規模都會受到騰訊擠壓,很難從中成長出類似騰訊、百度這種大規模的互聯網公司,人人網也是如此。
這次人人是把人人網、團購網站糯米網及人人遊戲打包整體上市。這可以看到人人的商業模式:它將用戶用在不同的業務上,最終實現掙錢。團購給它帶來現金流,它的盈利則主要來自遊戲和廣告,所以人人本質上更像是一家遊戲公司。
在短期內,美國投資人會比較看好這家公司,估值也可能會比較高。
開心網
互聯網觀察者 魏武揮:
開 心的用戶群體主要在白領,但當前受到微博的影響,白領注意力正在往新浪和騰訊等的微博產品轉移,局面很不容樂觀。開心網也正努力扭轉形勢,拷貝了美國 Zynga的做法,設立開心城市,希望借此拉回白領注意力。對開心而言,這是一個只許勝利不容失敗的產品。不過有傳聞說,騰訊和Zynga會合作來狙擊開 心網。在這種形勢下,開心面臨的壓力要比人人網大很多。
基金公司分析師 楊成(化名):
開 心網曾經很火,但是現在卻面臨很多困難。它的轉帖模式,在微博興起後,失去吸引力。它的遊戲開心農場也曾很受歡迎,但生命週期很短。它有中國 Facebook的概念,會讓投資人感興趣,但它的基本面卻很難讓投資人滿意。它的流量呈下降趨勢。它的問題在於,在新浪微博興起後,沒有找到一個用戶粘 性很強,難以替代的核心產品。
世紀佳緣
互聯網評論人士 劉興亮:
婚 戀交友網站,是社交網站裡更加細分的一個領域,解決了人們最基本的一個需求,相對於其它社交,看上去更加實際,更好收費,應該還不錯。但它的融資規模不會 太大。在這個行業有幾家類似定位的網站,世紀佳緣優勢不算特別明顯,但如果它抓住了這次IPO的機會,就有可能把優勢擴大。這個細分領域,應該不會有好幾 家公司一塊上市,市場上容納不了那麼多。
5G諮詢創始人 洪波:
這是一個非常細分的市 場。線下有很多婚介所,說明這個市場是存在的,有需求,而且能夠賺錢。但是,在線婚介,它的規模能有多大,不是很樂觀。這家公司,目前是通過提供高級會員 服務去掙錢。但是,在線社交的方式越來越多,人們越來越不需要單純去依賴某一個網站,花錢在網站上去做婚介。如果只是交友的話,通過QQ,通過遊戲都可以 做到。微博興起後,對它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願意為它花錢的人可能越來越少。
視頻類
土豆網
基金公司分析師 楊成(化名):
土豆被優酷收購的新聞,不知道是真是假。如果被收購,可能對優酷有好處(收購價格不明),但對土豆來說,肯定虧了。上市早晚對視頻行業很關鍵,在競爭對手優酷IPO後的幾個月內,土豆距優酷的差距就被拉大。
如果優酷要買一個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公司,肯定沒那麼多錢,需要增發股票之類。如果兩個公司真合併,加起來的市場份額如果有70%,那在版權和廣告用戶談判上會佔有一定優勢。但對產業格局改變不會那麼大,因為還有騰訊、奇藝、搜狐、迅雷、酷六網等眾多競爭對手存在。
5G諮詢創始人 洪波:
在 視頻行業,土豆和已經上市的優酷屬於老二和老大地位,這兩家的領先優勢很強。IPO與否對土豆很關鍵,因為視頻行業對資金需求很大。土豆的創立要早於優 酷,卻被優酷趕超,就跟土豆創始人的資本把握能力較弱有關。優酷發展過程中對資金的補充一直非常及時,它的創始人古永鏘對融資節奏的控制很有一手。優酷跟 土豆爭奪市場時,碰到經濟危機,土豆沒有錢支撐,寬帶投入等明顯縮減,優酷卻及時拿到錢,贏得反超土豆的機會。在IPO啟動上,土豆本來在前面,但優酷立 即加速IPO啟動,加上土豆碰到阻礙,優酷在IPO時間上領先了土豆。除了在資金節奏把握上的差異外,兩家公司風格也不同。土豆創始人王微更率性一些,想 到哪幹到哪兒。優酷創始人古永鏘則更嚴謹,能夠計劃好哪一步該做什麼。
上次阻礙土豆IPO的創始人離婚官司問題,現在依然會給土豆IPO帶 來不確定因素。如果土豆這次能成功IPO,是不是能再反超優酷?這很困難,因為競爭對手的能力和資源都不比土豆弱,還可以靈活調整競爭策略。被優酷趕超 後,兩者市場份額差距雖然不是太大,但在廣告主認知上差距會非常大。不過,視頻行業不像搜索,不會一家獨大。
內容服務類
盛大文學
基金公司分析師 楊成(化名):
先 來看下盛大文學團隊。從領頭人侯小強來看,他有豐富的媒體經驗,是比較知名的職業經理人。這個團隊在版權運作上還不錯,很早就把作家韓寒納入旗下。現在百 度跟作家的官司,在韓寒的推動下達到高潮,百度也認輸了。整體佈局能力也很強,收購了起點中文網等公司,基本壟斷了中國的網上文學,用戶的基數很大。盛大 文學和傳統的出版社合作也還不錯。盛大文學更主要的市場還是在移動閱讀這塊。在手機上,移動基地每個月大部分收入都交給盛大文學。該公司目前的收入規模應 該還可以。
這樣的商業模式究竟能做多大,還缺少參照。美國並沒有類似的上市公司,也不能拿傳統的出版社做參考,兩者業務形態並不一樣。盛大文學上 市的難點在於怎麼跟市場和投資者講清楚,未來的空間到底有多大?中國現在版權還比較貴,視頻網站推動了影視版權的上漲,也會間接推動劇本和文字版權的水漲 船高。盜版能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也是未知因素。
5G諮詢創始人 洪波:
盛大文學自身 的規模和盈利能力都不足以支撐它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上市公司。它主要做文藝出版類,由數家文學網站組成。單單從某一塊業務來看,有的發展還很不錯。比如起 點中文網,培養了一批在線閱讀和付費閱讀的讀者。但整體來看,市場規模還是不大。參考線下的出版市場,有幾百億的規模,但是一大半都是教材市場,剩下的, 分給文學類的就很小。再加上市場准入限制,盜版問題,更是制約著這家公司的發展。
它做電紙書,是進入一個錯誤的市場,就像盛大當年做盒子一 樣。它的目標讀者是在線讀者,不是正兒八經捧一本書閱讀的讀者,不會專門花一錢去買這樣一個設備。再加上這個市場又有太多的競爭,有漢王、愛國者、 iPad等等。那些做硬件的公司,能靠硬件賺錢,盛大文學又打算硬件不賺錢,靠電子書去掙錢,但它模式沒有得到證明。
電子商務類
紅孩子
5G諮詢創始人 洪波:
公 司最大的問題是,創始人都走了,公司失去了靈魂。相比其它電子商務公司,紅孩子在母嬰市場已做成品牌,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它希望依託這個市場迅速擴大規 模。投資人進來後,對公司的規模要求超出了公司實際能夠達到的目標的時候,出現很多問題。在方向上,公司創始團隊內部出現很大分歧。這類公司對資金的需求 又幾乎是無限的,你要做多大規模,就意味著你要融多少錢。一輪輪的融資,創業者的股份稀釋很厲害,融資融到最後,創始人就覺得再做下去也沒什麼意思。
當 然,在創始人離開的情況下,紅孩子去IPO,也不是沒可能。關鍵是紅孩子是不是找對了人,新上來的人是不是有很強的管理能力,還是只服從投資人需要,沒太 多個人發揮的空間?如果投資人只是想趕緊了結這個案子,找人來維持公司運轉,保證公司的IPO。那麼IPO以後,公司未來的結局可能也不會太樂觀。
軟件服務類
迅雷
互聯網觀察者 魏武揮:
客 戶端覆蓋量龐大,光付費會員就有百萬之巨。但迅雷的問題是:下載和版權之間的各種糾結。這個不梳理好,會成為上市的障礙。另外一個問題是,下載工具去上 市,概念不佳,沒有先例。如果說它是中國的Netflix,下載這塊(很多鏈接的作品有侵權嫌疑)又成了累贅。迅雷需要樹立其它概念來走上市之路。
基金公司分析師 楊成(化名):
迅 雷跟360有某些類似,它的免費用戶主要在於客戶端上,是中國客戶端最多的公司之一。除了下載工具的客戶端,它也做視頻、遊戲的運營和推廣。遊戲推廣和運 營是迅雷主要商業模式。它還實行會員制,對用戶也有一定粘性。目前,各方面業務還不錯。這種業務模式其實比較複雜,之前,360已經成功地向資本市場講清 楚了這類模式,迅雷上市會更容易一些。但是,我對迅雷的未來還是有一點擔心。如果以後都是在線觀看電影的話,下載趨勢是不是降低?
網秦
互聯網評論人士 劉興亮:
這家公司被央視315節目曝光後,有了很多風險,它的一些合作夥伴,手機終端廠商就不跟它合作了。至於它是不是流氓軟件公司,還不好說,但是至少它嫌疑很大。被央視曝光後,非常被動,受了很大影響。它現在還想沖一沖,要是再不沖,以後就更沒機會上市了。
5G諮詢創始人 洪波:
網 秦被曝光後,第一時間出來做了澄清。它處在IPO當口,應該不敢做欺騙,做虛假的澄清。但這也說明網秦在市場上很可能有一些不規範的操作,而且還跟它的盈 利模式相關。要說競爭對手,就全球來說,已經IPO的360並不是網秦的直接競爭對手,網秦業務是全球展開的,而且在全球獲得的各方面測評還不錯。這些市 場,大概可以支撐網秦IPO,但是盤子不太大。它的融資規模可能就是幾千萬美元。我覺得網秦面臨的市場,並不是真實存在的市場,手機上的安全威脅還不構成 一個真正的市場。因為手機操作系統不像PC,廠商對它還是有很強的控制力。要說商業模式前景,網秦目前還在虧損,倒不是沒有找到盈利模式,它能收費,它虧 主要虧在推廣上,教育用戶的成本很高。
[轉載]【譯文】價值投資:如何套用在中國及亞洲地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67715b0100rdvu.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67715b0100rdw3.html
非常感謝,布魯斯•格林沃德教授,我很感謝今天演講的機會。我想再次對格雷厄姆和多德投資海爾布倫中心和哥倫比亞商學校表示感謝,當然我也深深感謝你們所有人的到場。我將盡力與你們分享我所知道的——如何在我們關注的領域——東亞及東南亞運用價值投資的原則。
演講開始之前,根據監管規定,我得告訴你們,我發表的看法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而不是惠理基金的。至於惠理基金,我們是除 日本以外亞洲唯一上市的資產管理公司——甚至在日本,也只有一家此類上市公司,所以有大量可供查詢的資料來說明我們是誰和我們做了什麼,都是公開透明的。
我們公司在2007年由摩根士丹利和JP摩 根推薦上市。公司的使命很簡單。我們的使命是為東亞及東南亞建立一座價值投資的殿堂。這個想法是鄙人創設的。我過去其實是一名新聞記者;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我為《華爾街日報》工作。嚴格說來,這個使命真正想表達的意思首先是,我們是最早最著名的價值投資者,其次,我們才是一個中國投資者。這個區別相當重要, 因為直到現在,中國已經成為我所稱的「聽消息」的市場。很多人在中國市場買賣交易,完全是基於他們在報刊看到的或某些人告訴他們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很 難按照教科書定義的基本價值投資理念去實行。
所以,我們正在努力走另一條路。我們在20世紀90年 代的標準讀本是格雷厄姆和多德的《證券分析》。我們確實相當虔誠地運用它,我們習慣稱之為「聖經」。但近些年來,我們換了另外的一本書。我不是在推銷這本 書,而只是告訴你們我們做了些什麼。這本書叫《財務報表分析》,其作者馬丁佛萊德森我素未謀面。這是一本簡單的書,但和《證券分析》一樣價值非凡。
我們每年大約對2500家公司進行訪問,不包括電話訪問。那是我們力量的真正來源:這只不過用的是傳統老套的調查方式而已。
我們做了很多財務模型。我們每年進行了大約2500家 的公司訪問,不包括電話訪問。那是我們力量的真正來源,這只不過是傳統老套的調查方法而已。我們擅長的是把價值投資理論應用於實踐——這些理論我和我的同 事都學習並認真研究過。實際上,關於理論方面我不認為我們有什麼創新的思想可說。但我想我們獲得了一些有價值的感悟,我將把這些見解的實際應用和你們分 享。這種實踐是我們擅長的。在我放下面的幻燈片之前,我想告訴你們,大概在20世紀90年 代中後期,我很反感類似「要是……又怎樣」之類的大問題,那時候我試圖創造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當時的想法是在中國這個非常不成熟的市場堅持價值投 資。因為我開始問自己:要是我們能創造一種商業模式——一個價值投資公司來運行,而這個公司不依賴擁有一位(投資)天才、一個明星基金經理或某種神奇的黑 盒子,結果會怎樣?
也許是因為市場人士或媒體總是講戰勝市場必須得找個天才或者得有明星基金經理,或者是暗箱操作,我甚至開始猜測是否存在某種陰謀。我對自己說,這可不是做 投資的長久之策。所以,我開始問自己一些非常簡單的問題,比如:是否存在這樣一個方法,即使是普通人或從大學直接招聘來的新手,經過鍛鍊也可以成長為優秀 的價值投資者,至少在中國市場得到認可?
因此,這些問題也成了我的一種探求。最初,它只不過是一個想法,但接下來的15分鐘,我給你們解釋的過程中,這種想法就轉變成了現實。
首先,人們必須明白,如果沒有優秀的人才,就不可能創造出優秀的產品。所以我剛才所提到的第一個問題或謎題的答案就是培養 良好的企業文化。其次,我們要做的還是蠻有意思的,儘管在某些時候我這樣講會招來非議。我認為我已經取得成功了,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我把價值投資過程工業 化了,把它從一個手工精品轉變成了大規模生產的流程。這聽起來好像很複雜,但實際上非常簡單。
我再給你們做進一步解釋,我正試圖擺脫依賴天才的投資體制,並努力建立一個體系,轉變成可持續可進化的過程。實際上,從上世紀90年代末我們在香港就一直這樣做了——有時我們會遇到巨大的困難,有時候也想過放棄,但還是堅持了下來,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開創了一個我個人認為相當有價值且事實證明能夠持續戰勝市場的事業。
我們做的第一步是必須從零起步,這只是就創造一個合適的文化來貫徹執行這個想法而言。在這裡,我需要翻回去向你們解釋我運作的背景。因為和美國市場有所不同,我們所處的市場是個非常年輕和不成熟的市場。第一家中國大陸的公司是在1991或1990年上市的,我記不清了。有一家叫「華晨」的公司,在美林的幫助下在紐約上市。那是第一家來自中國大陸的上市公司,現在它則是寶馬在中國的合作夥伴。
惠理基金發展得太快了,還沒有足夠的時間把專業誠信的文化做深做到位。這也是為什麼你們有時會聽到一些非常令人震驚的新聞。證券市場裡一些非常基本的職業 理念本應在新人剛來的時候就給灌輸進去,例如:客戶利益第一、交易透明、識別和謹慎對待潛在的利益衝突等等……然而,你們可能會感到吃驚,在我們業界,在 我們這個領域,很多人從未聽說過這些觀念或者僅僅是嘴上說說而已。
所以我做的第一件事(實際上稱不上是第一件事,但在90年代中後期也算是第一件吧),是我總結了我稱之為「我的承諾」的承諾書,要求員工一一簽字。我把它裱好後放在他們的面前,放在電腦前面,這樣能夠時刻提醒他們。我們做了許多這樣的洗腦的事情,我們精心準備了確保彼此承諾的儀式,以嚴肅的態度來對待我們的承諾。
這裡是一份承諾書,大體上囊括了所需的基本觀念,因為價值投資真正是一種非常有活力的哲學,也是對現實的深入探索,但如果你沒有找對理智且誠實的人,那也沒有任何辦法可以完成使命。
現在,我開始講實際的投資流程。當我使用如量產和工藝工業化這類詞彙來表述時,我真正的意思是我已經把這套流程拆分成了一系列的技能。上過大學的普通人就 可以完全掌握每種技能,而且操作流程是可以學會的、能夠重複使用、具備持續性,而且可以升級。這種技能肯定不是魔術,也絕不是由什麼天才才能駕馭的,而是 上面(註:指現場圖示)這些我提到的。
我將向你們展示每個技能,開始我會用我製作的一些圖來傳達我實際想要表達的意思。其中一張表達的意思是令我非常洩氣的想 法,即:無論多麼聰明的人(例如美國總統,他畢竟也是人),他的卓越潛質也被人類的侷限性所界定。但如果可能,我真正希望的是一種超越人類侷限,類似「超 人」的運作方式或狀態——於是我想到「蟻群」這個概念。
有一種說法是,萬一發生全面的核戰爭,人類將不復存在,但螞蟻會。為什麼呢?單個螞蟻或許是相當笨的生物或昆蟲,但靠社會化的程序把生存和生產連結在一起,他們就會難以想像得強大。你們不可能真正將它們斬盡殺絕。他們不斷繁衍,不斷進化。
最後,我想起了毛主席說的,據說這是他講過的話,我太年輕所以不確定。有些事情是用社會主義來發展資本主義,所以,作為一家公司,我們是很社會主義的公司。對此我不再細述,人們已經把我們比作以色列的基布茲集體農場(成員之間互相幫助),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資本主義體制下的。
我們正做的是將每種技能分解成若干步,以下就是這些被稱為七個專業技能的步驟。
很明顯,第一個技能,在於原創思想。原創思想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技能。我們有一個計分模型,我們把它的每一個部分稱之為A、B、C、D。我很自豪地告訴大家,在原創思想的技能上,我的得分是A,但不幸的是,在其他一些技能上,我的得分大約是C。
我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強項和弱項,但凝聚在一起,就會組成一個強大的團隊。所以,對於在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價值投資者來 說,獨創思想的關鍵是要找到和市場上大多數人不一樣的想法。也許我應該在展示板上標出來。我會一步步告訴你們每個技能,強調我們通常做培訓時的每個技能的 要點。
在原創思想的技能上,我要求得A。 我們面對幾千隻股票:台灣、中國大陸、香港以及我們惠理基金,還有一些韓國、日本和東南亞的股票。我們只是簡單地把所有股票分為一、二、三類。第一類是被 低估的,如果你為我工作或在我的團隊裡,你的工作就是必須設法找到第一類股票,然後對它做研究。第一類股票是被低估,第二類是估值合理。我們發現許多賣方 的經紀人傾向於推薦第2類股票。如果你打車,出租車司機告訴你的股票大概就是第3類了。
所以,在技術上,我們的目標是買第1類股票,在第2.5類的(註:介於合理與高估之間)時出售。後面我會開始細述這些問題,但目前我只是把理論告訴你們。
一般來說,對於第一種類型的股票,往往是從那些沒有人感興趣的、不受歡迎的(絕對不是股票指數),或者有什麼壞事發生了的股票中選出。這聽起來很簡單,但 在現實生活中是相當困難的,也許是因為亞洲人的文化和人性特點,人們在沒有安全感的情況下,不願意伸出脖子去冒險關注那些不受歡迎的公司的股票。
與中國相關的股票市場裡,實際上有相當多的第一類股票,因為這是一個非常情緒化的市場,總是趨勢驅動。因此,當股市下跌,這些公司很快就會失寵,事實上這的確是可以預測的。現在,如果你能找出不錯的第一類股票,接下來的步驟是開始觀察和研究它。記住,我說的這是技能2。
調研,現在對於像惠理基金這樣的公司來說,我覺得和世界各地的許多公司一樣,要在人才智力方面冒尖是相當困難的。我們有標準化的數據表,我們關注所有明細,財務數據和數字運算。而在研究中國方面,可以說唯一的新東西是我們一直在逐漸遠離定量分析,趨向定性分析。
在我最初開始投資的20世紀90年代,具有優勢特色業務的企業在中國還很少。實際上你只能以很便宜的交易價格去買進很糟糕的公司,這對一個長期投資者來說確實是相當困難的。因為其中有一些公司解體了,或當有新的競爭者進來後,他們就消失不見了。
因此,我們當時很像是一批典型的傳統型價值投資者,都想多吸最後一口免費的煙屁股。但最近幾年,趨勢變得令人鼓舞。你會發現有更多的公司,或許能用不錯的特許經營來描述。即持久的優勢,我們稱之為可持續的競爭優勢,而且在數字上也很難被量化。
你需要關注其管理和商業模式的特點。但總的來說,我們正在尋找一些具有「三好」(3R)特性的股票:好生意、好管理和好價格。正如我前面提到的,我們看到一種趨勢:惠理原來強調的「好價格」,正越來越變成「好管理」和「好生意」——因為這曾是我們唯一沒發現的。
第三個技能原本不被視為一個技能,直到我開始意識到,其實決策本身就是一個可教的技能。實際上,真正的問題是決策不足,儘管我們的團隊有將近30人左右,其中不乏分析師和基金經理,但沒有幾個人願意冒險做出實質性的決定。
我們稱那為缺乏「殺手的本能」——這是我常用的一個短語。你知道,在文明社會,沒有人真的想殺死任何人。我們公司有一個已經離職的人,大家稱他為OTOH先生。
OTOH意思是「另一方面」。嗯,我相信我們都知道這個詞,這類分析師總是給你一份大約30頁厚的分析報告,你需要花費半個晚上來閱讀,可讀到最後卻是「然而、如果、但是、從另一方面而言、如你所知」之類不知所云的結論。所以最後你都不知道他建議你做什麼——如果有什麼的話。
所以,我努力從我的公司裡清除類似OTOH這種人,但這並不容易。我也開始意識到這完全可以進行訓練,並且這對做決策是一件好事。
我們做事情的方式,其中的一個線索是從佛教哲學中借鑑的,我是個佛教徒。佛教裡講當你試圖分析什麼時,你要從平衡等式中去 除自我,你的自我意識。在分析中摻入「自己」或你的「自我」意識,摻入你所感知的自我利益,你所需之信念,你就會曲解本意,因為你的「自我」已經干擾了正 常的分析。因此,應從分析中消除「自我」的主觀意識。
現在,接下來的提示,我們稱之為「交易結構化」。這又是頓悟到的,因為我開始認識到,按照香港本地的標準,我們是一個非常大的公司。不管怎麼說,我們在香 港這一小塊叢林裡是大傢伙,我們可以從經紀人那裡要求良好的待遇;我也開始認識到,基於我們的研究以及想法,如果我們決定購買某個的公司的股票,我們不應 該只設法去股票市場購買。我們應該直接去找公司說「讓我們做個交易」:我們將買你的公司5%的股份,而你通過一個股票大宗交易的形式或是美國人稱為「私募投融資」的方式,我認為,這種交易方式代表了私下與公平。
你總是能得到更好的條件,更多的折扣,或者你能用可轉換債券的方式獲得。我有一個例子供你參考,大約一年前,有一家在紐約市上市的公司——美國資產管理公司(Affiliated Managers Group),公司董事長就在那邊,他們通過談判購買了我公司的5%的股份。確實,只是由於本身的交易方式就為客戶帶來了許多好處。
接下來的一個技能我想我們會提到的是「執行」。這不再是由我們的基金管理團隊來完成。它實際上是由一個專職交易商組成的專業團隊來完成,在公司我們有三位這樣的專職人員。從本質上講,這是一個專項工作。
從給你們的信息來看,從這裡開始我的得分不斷下降。在這裡我容易獲得高分,但當我們繼續往下講,我的得分就會變低,像是順著香腸機往下走一樣,感覺意思不大。
維護——這個字眼僅僅是看上去更漂亮,「買了股票後,不要忘記它。」你要與公司保持接觸,時不時更新研究,不斷思考如何能 夠持續提高其投資價值。最後你要考慮的是如何「退出」。對於像我這樣的人,「維護」和「退出」是薄弱點,我傾向於委派給團隊中對這些特殊技能更感興趣的人 來完成。
「退出」實際意味著賣出股票,對此普遍的看法是,當你估計你掌握的公司和成員的信息已人所共知,已無法提升投資價值的時候退出。從理論上講,這時你就應該退出。在現實中,我們通常賣得太早。我認為這是一個價值投資仁者見仁的事。一直以來我們看到很多問題。
好吧,對不起,只是一個短暫的間歇。如果你是首席信息官,你必須掌握這些在前面我沒有提到的額外技能。這些額外的技能是: 擔當領導角色,推動事件發生;宏觀策略(對於這點我們通常沒有把它作為一種技能來考慮,因為我們是自下而上的價值投資者,是死硬分子,直到亞洲金融危機。 後來我們意識到,你最好瞭解一些你所處的宏觀環境運行的整體情況);資產配置和構建投資組合。這個無法在基金經理一級完成,需要在我這個層面上完成。
實際上我和另外一位,他的名字叫路易斯,是惠理的聯合信息官。我們兩個人對這些技能負責,無論好壞。我們努力擔當領導角色並激勵大家。你們應該注意到這裡的關鍵點,是在亞洲有大量的硬性技能,但缺少一些柔性技能。我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對於傳統的亞洲人來說,如果你讓他們坐下來參加一個考試,並提供一些教科書為參考,他們會做得很好,他們有這種文化。但如果你要求他們做的事情不是那麼具 體,比如:與人溝通,激勵人,擔當領導角色和讓他們來指揮,他們就不太擅長了。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是這樣,不過這是現實。所以,我們傾向於尋找的人是意欲成 為領導者,或願意在辦公室裡能與人良好溝通的人。
宏觀策略——我並不是一個宏觀研究專家,但是,也許是因為我的資金規模和經驗,我可以與那些宏觀研究專家建立緊密的聯繫。 並且我確信,如果他們認為有什麼值得討論的事情,會第一時間給我打電話。這可能已經夠不錯的了,但是你必須對想要投資的環境有自己的一些感覺。儘管我們主 要採取自下而上的選股策略來挑選公司,配置資產,建立投資組合,但也必須把自己對宏觀環境的評估考慮進去。
所以,或多或少,我們會考慮這一因素。舉個例子來說,在今年的6、7月之間,我們基金的現金比例從10%降低到了1%。這是因為,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我們推斷這是投資中國的時間窗口之一。當你有這樣的投資機會時,你應該非常積極的投資。
現在對中國經濟來說,負利率、軟著陸變得越來越明顯,而其他各種因素,包括通貨膨脹,則有可能增加經濟硬著陸的風險。因為港幣與美元匯率掛鉤,所以我們從美國輸入了許多寬鬆的貨幣政策,儘管我們自身經濟發展得很好。因此,資產價格就會發生調整。
此時此刻,我的演講過半,我想要和你們分享一個觀點:在我們內部,我們不再稱自己是「價值投資者」,儘管我們是價值投資者,否則我認為今天我不會被邀請來這裡做演講。但在我們內部,我們使用另一個術語。在此我不寫下了,因為它是很容易記住的。
我們稱呼自己是「優勢投資者」。這是我向你們提到的那7個技巧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關於這個概念我已經詳盡闡述和寫下了相當多的內部備忘錄:做我們工作的正確方法是,如果你進行一項交易,而你是一個買家,如果你認為賣方知道的比你還多,你就不應該購買。
如果你是賣方,當你沒有搞清楚為什麼買方願意從你那裡買時,你就不應該賣掉。這是一個簡單的優勢概念。在任何交易中,你必須總是有信心自己相對於競爭對手有某種優勢。我們已經詳細研究了很多關於優勢的理論,大部分都是基於做更多研究的理念。
我們是幸運的,因為這裡不像美國市場一樣相對更有效率,我們的市場是非常低效的。這裡有各種各樣的人本不適合出現在股票市場中,但這些人無論如何都願意呆 在市場裡不出來。我有許多類似的經歷——當我問他們「股票市場的目的是什麼?」,他們回答說:「噢!它的存在是為了讓你賺錢呀。」這就是他們所說的全部。 他們忘記了股市是集合社會過剩的儲蓄,將其投入到更有效率的企業中去,或是「資產-智慧」,實際上,沒人在乎這些。
但不管怎樣,如果你不嫌麻煩來研究和拜訪公司,相對於中國股票市場上的許多其他的股民,你實際上已經有了很強的競爭優勢。 你會說,「愚昧無知」是一個真實的詞彙。你肯定能實踐優勢投資。在我的層面上,建立投資組合主要是基於利用宏觀環境和突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其實,我們只 有一個真正的核心競爭力:選股。所以,運作一個投資組合,就像之前格 林伍德教授所提到的通過一種結構系統從根本上發揮我們選股的強項,讓我們的表現出類拔萃——下跌時規避風險,上漲時又參與其中。
是時候來討論我是怎樣學會在中國相關的市場中生存和成功的,所以我會繼續下去。這裡,我要偏離一下我講的其中一個重要的主題——「我認為怎樣將投資流程工 業化」,但是在我談另一個話題之前,我想再強調一下,當我試著向我的某些客戶描述這個流程時,我發現他們不太高興。因為他們認為這是我們為了集資而採取的 某種伎倆。其實我們之所以採用工業化流程,是因為我們想做大規模。這個流程允許我們在某種程度上擴大我們的基金規模。但是,如果我們的商業模式是基於某個 人,某個公認的天才來運作這個基金,那麼基金的規模就不可能擴大。而像這樣的話,就需要有許多許多人來運作,對嗎?但我想明確地告訴你,那不是真的。真實 的情況是,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一直想研發一個可以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來管理資金,從而能夠持續地戰勝市場。而且,還是招聘普通人來加入我們公司,不是大人物,而是普通的人,他們可以變成高手。而且,可以以非常謙遜和坦率的方式組成一個互相之間彌補我們各自弱點的系統。
好吧,讓我們從整體上討論一下亞洲。首先,我已經提到了它基本上是一個非常低效率的市場。你並不必通過投資優秀的企業賺 錢。就像我說的,這樣的優秀企業的數量正在增長,但還是遠小於美國。你可以從那些本不應該出現在市場上的愚蠢的人們手裡賺到錢。這種情況正在改變,但仍舊 存在。這是實際狀況。
你需要熟悉投資的政治和社會背景,而不僅是金融知識。有時從那些畢業於美國的MBA或 其他專業的亞洲人士身上,我會看到一些問題。因為我發現他們太單純關注於財務數據。實際上,亞洲背負著巨大的歷史包袱,一些人對政治和社會問題非常敏感。 你必須認同這一點,你必須明白為什麼有時會出現一些非理性的事情。從我現在的反饋看,我認為,甚至中國政府也開始意識到只為了增長而增長並不理想。
還有許多事情是重要的,比如:擁有一個清潔的環境,縮小貧富差距和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不僅僅是為了增長而增長。同樣在這種背景下,你必須瞭解是什麼驅使人們那麼做的,是因為他們的歷史,他們的社會價值觀。
有時,我們會試著做一個頗有成效的訓練:猜測我們投資的公司,報紙將會如何報導它。猜測從現在起6個月、12個月或者36個月將會被報導的內容。
我想這可能是由於我曾做過新聞記者的緣故吧。用那種方式來看問題非常有用,你可以想像,閉上你的眼睛想像,你會發現有時你所關注的某個公司(不管它是一家 汽車公司,還是農業企業)的結局,並不僅僅是靠數字驅動,而是受政府政策,有時甚至是,比如說,「厄爾尼諾」現象(某種現在正席捲太平洋的天氣現象)的影 響。
最後我再說一遍我注意到的一些事情。有時,人們不想聽我說,但是我有一個秘密,將與你們分享。1993年,當我開創惠理基金時,我像每一個受過美式訓練或者美式思維的基金經理一樣,相信應該有一個非常集中的投資組合。我以前常常告訴周圍的每個人「在我們的基金中,你不會看到超過40家公司,這是高度明確的理念。」我很為此驕傲。然而隨著時光流逝,我開始認識到我們的市場與美國有很大的不同,因為這裡有很多騙子,公司治理結構非常糟糕,並且其中有一些人非常有蠱惑力。
所以,高度堅定的信念或許接下來真的會讓你哀嘆。直到你第二天早上醒來,從報紙上讀到消息,你才會得知:這就是你的投資——佔你投資組合5%的資金,在一夜間消失了。這在我身上發生過多次,傷痕纍纍。所以後來,特別是這10年,我已經越來越趨向一個不同的觀點。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最好是有一個非常多樣化組合。不要把你資金的,比如說,超過1%或者2%投入到任何一個特別的想法中去,因為這樣做你就可以睡得更好,並可以承受得起所有那些——不管你花了多少工夫在上面——時不時就會發生的令人厭惡的事件。
所以,現在我們的投資組合裡面有80-110家公司,但目前為什麼沒有更多的基金經理按我說的做,那是因為有很多的自身原因。幾乎沒有基金經理擁有像我那樣的研究資源,如果你有5個人的研究團隊,在一個組合中有大約40個公司是非常驚人的能力,但是我們有這個資源,我們的組合裡有100家公司,我們還有資源跟蹤100個頂尖的投資機會,那就是我們正在做的。保持多樣化,才能夠對付你意想不到的壞人,他們衝你微笑,和你握手,然後帶著你的所有資金突然消失。
正如格林沃德教授所說的,你知道,保持多樣化冒的是下跌的風險,而不是隨機而變。那麼,我想告訴你的另一個現象是,我們的 企業是被「海盜」所包圍的,這可不是索馬里海盜。在這裡,我指的是那些股票發起人,他們的全部工作是為你提供非常具有說服力的報告,誘使你把錢投入到他們 的項目或者公司裡。我對這些情況再熟悉不過了,我還虧了好多錢給這些傢伙。
在一定程度上這與我前面提到的背景有關,事實上,這是一個年輕的市場,它需要時間去形成正確的行業準則和職業操守。所以, 你得面對所有這些衣著體面的年輕男女,他們擅長跟像我這樣的基金經理人對話。他們知道我們掌控著大量的資金,而且不像銀行,我們不需要做信用評估,就可以 做決定投資。有時候,就在一天之內,我們可以把別人的數千萬美元投給你,為你的項目融資——如果你的報告聽起來不錯的話。
所以現在如果一個擁有名牌大學學位、衣著光鮮的傢伙跑來找我,講話風格與我相似,說的是也是我想聽的內容,我就會滿腹狐疑。我一點都不會放鬆警惕。到現在 我已經有一段時間比較偏愛那些舉止相當粗野而直接的人,這些人看起來就像是剛剛從車間裡走出來。這就是我現在喜歡的類型。我之前提到過(需要)大量硬性的專業技能,而不是多少柔性技巧,這就是我們行業不同於其他的地方。短短20年 內,東亞和東南亞的金融企業,突然創造了大量的財富並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增長,這使得每個人都想加入進來,甚至那些對金融沒有一點興趣的人也不例外。這 是非常不健康的。它已經造成了一種現象,我稱為「拜金症」。得這種病的人加入進來,是因為他們想賺大錢而不是對我們的職業感興趣。
在惠理基金,我通常在最初的三個月內舉辦一個就職培訓班,我個人會和你談一次話,談話時我會向你說明,你的名字就是你的品 牌。如果你的名字是約翰•史密斯,那你的品牌就是約翰•史密斯。接下來的幾年、幾十年中,人們是怎麼看你的,就全靠你的這個品牌了。如果你也受累於「拜金 症」之苦,永遠把賺錢擺在第一位,那你就會很容易毀掉自己的品牌,而實際上賺錢只不過是成為職業精英後水到渠成的事情罷了。
如果你是你所從事工作的行家裡手,金錢就會主動找上門,你不必去找它。這句話讓我想起了控股投資集團(Holding Capital Group)創始人Sash Spencer。
好吧,我扯遠了一點。所以說,你的名字就是你的品牌。我們接下來想做的事情就是,我們認為基金經理的毛病就是自負。基金經 理們在理財方面取得一點成績之後,就會很容易出現自負的毛病。他們認為自己是上帝,而我們要設法打壓這種念頭。比如,我們有「如何看待自己」的大師理論: 如果你自認為自己很聰明,那你很可能會做蠢事;如果你自認為自己很笨,那你很可能就會做聰明的事。
所以,我們盡力告訴彼此,讓我們互相視為愚笨之人。最好是假設我們是愚笨的。我們還發現,至少對我們團隊來說,人們容易對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反應過度。在我們的辦公室裡是一群敏感而易於激動、精力充沛的人,平均年齡在30-35歲 之間,每個人的精力都相當旺盛。因此,我不得不訓練大家,比如:你們決定做什麼、衝動時願意決定投資多少,在各種情況下的反應狀態如何。一旦你做出了決 定,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會是沒有反應、有點兒反應或者引起很大的反應。接下來,你需要對反應的範圍做出判斷,要做出何種精準的反應,如何去做。當然,作為一 名逆向投資者,這是家常便飯。
我想表達的是,這些年來,我們是怎樣戰鬥、怎樣受傷、怎樣努力成為最好的團隊,這些都是可能的。我自己的簽名是「learn(學習)」,在我大概是25歲的時候我把自己的簽名改為「learn」,這樣每天當我簽名的時候,我就能提醒自己要謙虛,勤於學習新的東西,因為我認為,無論你是否是基金經理,但作為一個文明且具有責任感的人,最大的性格特徵之一,就是對學習的熱忱。但如果你是基金經理,就更應如此。
到此為止,時間正好,我沒有離題。我打算用我在惠理基金香港辦公室的牆上標語作為總結,來結束這個正式的報告,並請你們提問——「努力做到小而精、大而強。」
這可能實質上是另外一個演講的主題——雖然我們已經發展到擁有100名員工的公司了,但我一直嘗試用各種理念把大公司分解成精品小店,這樣,每一個在惠理基金工作的人都不會得大公司的毛病。
每位員工實際是在只有5個人的小團隊中工作,因此他們不得不像經營精品小店那樣去思考和運作。對我而言,把這些理念貫徹到實際中還是有些困難的……這留到下次演講再說。
同樣,我記得前面提到過,我們正努力創造一家企業,是完全靠普通人並努力把他們打造成卓越的業內精英。因為我認為一個商業 模式如果要靠不斷邀請「天才」加盟,是不可持續的。即使是這樣做了,也不會維持太久。最後,在我開始做正式報告時,我說過我沒有多少理論好講,但其實,我 們在價值投資的實踐中獲得了許多感悟,我以此句結束演講:「如何看待自己極為重要,很多時候,我發現自己才是最大的敵人。」
我自己的出錯率大概是三分之一,是我做過的所有事情的三分之一。回過頭看,我希望自己從沒做過,但已經做了,太遲了。所以,我看待自己的方式,和這些跟我 一起工作的年輕人看待他們的方式一樣,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看成一名戰士。如你所知,我們沒穿軍裝,沒有拿槍,但我們行動時跟真正的戰士一樣,非常守 紀,非常忠誠。我們毫不停歇,我們知道所投入的戰爭永無止境。這是一場名譽之戰,對我們來說,這些事情並非理論,因為我們確切知道我們所指為何。
謝謝大家!
布魯斯•格林沃德教授:
好吧,我們繼續並進行提問。能不能把燈開亮一點兒,這樣我們可以看到聽眾?我的意思是,我將很高興聽眾提問,如果有的話,因為——啊,是的。
提問1:
非常感謝,謝謝您睿智的演講。有兩個問題。您提到你們最終在亞洲找到了不少具有持久的經營特許權的優秀公司,對嗎?持久的特許經營權。兩部分問題。提到中 國的非國有企業,您認為未來一段時間有多少家企業將會獲得許可繼續發展下去?我的意思是,我看到中國政府沒收比亞迪的土地,上週彭博有一篇關於私營汽車公 司因政治原因被迫與國有企業合併的文章——這是第一個問題。另一個也許輕鬆點兒的問題是,既然約90%的國企CEO是被共產黨任命,那麼他們的主要目標是什麼?真的是要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還是推進共產黨關於中國發展的進程?
|
|
波克夏股東會正式舉辦前一天,奧馬哈這個城鎮已經先一步熱絡起來。
來自全美各地,無論是信奉巴菲特或是價值投資法則的作家們齊聚一堂,為喜愛相關書籍的書迷們舉行一場簽書會。
《今周刊》特別訪問幾位知名及頗受好評的作家,他們不一定是波克夏股東,但同樣都靠著巴菲特賺錢!
管理上億美元基金的操盤手羅倫.坦伯頓:市場愈恐慌,愈要大舉買進!
從小立定志向,要成為專業投資人的羅倫.坦伯頓(Lauren C. Templeton),名片背後印著一行清晰的粗體字:「Bull market are born on pessimism, grow on scepticism, mature on optimism and die on euphoria.」(多頭市場總在悲觀時誕生,在懷疑中成長,在樂觀中成熟,在陶醉中死亡。)這句話,其實是出自她的叔公||坦伯頓集團創辦人約翰.坦 伯頓爵士(Sir John Templeton)一生遵從的投資原則。
約翰.坦伯頓的投資理念,其實和股神巴菲特不謀而合,他的經典名言之一即是:「在別人恐慌時買進,在別人貪婪時賣出」。兩位都是標準的價值投資人,也同樣帶給羅倫.坦伯頓很大的影響。
「很久以前,我就準備好一長串的股票『購買清單』,等著市場下跌,就要隨時進場撿便宜。」這天羅倫和先生史考特一起來到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參加聯合簽書會以及隔日的波克夏股東會。
有趣的是,羅倫終於等到了金融海嘯,二○○九年三月九日股市跌至低點時,她當時正準備生產,「我女兒是三月十日出生,還記得那天我在產房里,一直抱著筆記型電腦不肯放,忙著想買便宜好股。」結果醫生強制關掉電源,她才不情願地收起電腦。
「沒辦法呀!股價真的太便宜了!」她說,當時和先生兩人幾乎把手上所有現金都投入市場,不願放過難得的進場機會。她相信,這就像是一九七四年美國股市暴 跌,巴菲特首次公開喊進市場;而一九八七年,約翰.坦伯頓也在股市崩盤時大舉搶進股票一樣情況。結果羅倫于○九年買進的原物料、農產品公司股票,現已上漲 三、四成以上。「要再等到當時便宜的價位,我看似乎不太容易。」目前她與先生共同管理的資金,總計高達一億八千萬美元(約新台幣五十一億元),合著的《坦 伯頓投資法則》,更翻譯成九種文字發行全球。羅倫.坦伯頓說,自己的投資模式其實很簡單,只要勤做功課,透過分析公司現金流量,鎖定經營良好的公司,「接 著依據目標價格買進賣出,別受市場消息影響決策。」
羅倫·坦伯頓(右)
(Lauren C. Templeton)現職:羅倫坦伯頓資金管理公司創辦人、東南避險基金協會董事長
學歷:南方大學經濟系
美國財經暢銷書作家
珍娜.羅威:用價值投資法買進成長型股票美國知名財經作家珍娜.羅威(Janet Lowe)原本在一九八○年至九○年初期,只是為聖地牙哥當地報紙撰寫專欄,後來才漸漸轉型開始寫書,內容多以價值型投資為主。「從我寫專欄開始,就已經 開始研究價值投資,我也很支持這樣的理念。」累計推出二十三本著作的羅威,還談起自己與股神交往的難忘經驗。最初她準備撰寫關於巴菲特的書籍,但取得聯繫 之後,股神反而建議她寫其十分尊敬的老師、有「價值投資之父」之稱的葛拉漢(Benjamin Graham),所以羅威受邀來到奧馬哈,和巴菲特一起晚餐並進行深入訪談。書籍出版之後,他更陪著羅威一起至紐約宣傳,上電視節目介紹此書,透過股神的 威力,結果當然讓這本書大賣。
不僅研究價值投資方法,羅威甚至一步一步成為價值投資人。「特別是遇到嚴重股災,幾乎無人幸免的情況,反而可以看出價值型投資人的表現較佳。」她印象最深 刻的一筆投資,是以每股十美元的價格買進約一百張愛迪生電力公司(Edison International)的股票。在一九九○年代中期,這家大型電力公司股價跌至相對低點,羅威在看到基本面無虞情況下,大膽買進該公司股票。隨後幾 年再也沒有出現如此便宜價位,現在每股股價約為四十至五十美元之間。
她表示,人人都想要以便宜價位,買進高品質的公司股票,「但別忘記,就算是成長型股票,也有可能成為價值型投資標的。」羅威說,例如近年發生的金融海嘯, 許多高價位股票大跌,浮現投資價值,就是投資人的大好機會,「當人們還在擔憂經濟問題時,我已經比很多人早一步回到市場了。」羅威表示,能夠靠著股票累積 財富,很重要的是「長期投資」。「將投資放長遠一點來看,也是保護資產較好的方式。」珍娜·羅威(Janet Lowe)
現職:職業作家
經歷:《聖地牙哥論壇報》商業編輯學歷: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商管碩士手握千萬美元的專業投資人山姆.嘉德:遵守紀律,像股神一樣專注投資「坦白說除了投資以 外,我對其他事情都不感興趣!」住在喬治亞州的山姆.嘉德(Sham Gad)可說是巴菲特的頭號粉絲,在他的部落格上,放了許多關於巴菲特動態的文章,還有一張與股神的合照。他說,就連選擇待在喬治亞州的雅典市,也是想要 像巴菲特留在奧馬哈一樣,「盡可能不受到外界幹擾,以免影響投資決策。」他同樣是在接觸巴菲特書籍以後,開始對投資產生興趣。「我發現他的投資理念十分簡 單,每個人不都想找一家好公司,並以便宜的價格去持有嗎?」嘉德目前擁有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管理一千萬美元(約新台幣二億九千萬元)的資金,雖然部位並不 算太大,但比起三年前,僅有三十萬美元的規模來看,算是成長很快速了。
說起自豪的投資經驗,嘉德臉上立刻堆起興奮的笑容。○八年,他注意已久的ATP石油與天然氣公司受到金融海嘯波及,竟然從過去的四十多美元股價,跌至令人無法置信的三美元,嘉德眼見機不可失,立即買進該公司股票,等待漲了六倍之後才出場,總計至少賺取五十萬美元入袋。
他認為巴菲特的投資方法,給他極大的幫助。「在學校不會有人教你必須反向思考,才能從中獲得較大利益。」當然,嘉德也傾向學習巴菲特,長期持有一家公司賺 取收益,避免短期買進賣出的投機交易。「但是要能長期持有的條件,就是相對便宜的進場價格。」因此,他特別強調耐心的重要,「就像巴菲特曾經說的,買股票 就像是在棒球場上揮棒打擊,好消息是,你永遠不必害怕被三振,可以一直等到自己最愛的價位出現,再奮力出手。」聊起投資頗有一套的嘉德,當然不會錯過偶像 經營的公司。他表示過去也陸續投資波克夏股票,希望借由股神的投資智慧與眼光,為他管理的基金帶來絕佳獲益。
山姆·嘉德(Sham Gad)現職:嘉德投資管理公司基金經理人學歷:喬治亞大學工商管理學系碩士
從醫生轉行投資作家
巴德.拉畢特:巴菲特讓我免于破產!
「如果沒有巴菲特,我恐怕會步上破產一途吧!」今年五十一歲的巴德.拉畢特(Bud Labitan)表示,他很晚才真正認識巴菲特這號人物。當然,如果可以再早一些,如今他的人生可能更加不同了。
出身于醫師世家的他,從小就被父母灌輸「將來一定要成為醫師」的觀念,但是當他成為內科醫師之後,卻因財務管理不善,使得家里經營的診所幾乎瀕臨破產,最 後連妻子也選擇離開他。「回想起那段日子,真是慘痛的回憶!」就在一次到書店瀏覽,試圖找出人生新方向時,他發現書架上擺著一本巴菲特的自傳,「看到他如 何堅守投資原則,一步一步邁向富有,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拉畢特說,他突然發現投資可以改變人生,但自己對於企業經營與股票這些事卻一無所知,因而決定開 始認真研究,以四十一歲的年齡進入大學就讀MBA。
「四十一歲太晚嗎?或許吧!但至少我終於有了開始。」他不僅在學校學習企業管理,一面也著手研究巴菲特的投資哲學。只要到了每季公布持股的時候,他就一一 抓出每家公司來研究。因此對於波克夏所持有的股票動態,他都一清二楚,甚至,跟著巴菲特作投資。除了買進價格較低的波克夏B股,還有像是巴菲特長期持有的 嬌生公司等,持續累積財富。
之所以開始寫書、成為作家,拉畢特不好意思地說,其實他的志向已經改為專業投資人,雖然現在仍在大學醫學院擔任教授,「很希望有一天能夠成為管理基金的操 盤手。」為了闡述自己的價值投資想法與理念,才考慮出書。目前已有六本著作在美國發行,多數是談論巴菲特價值投資,但卻只有約數十頁的「精簡」書籍。
拉畢特對此表示,其實這是為了他的學生設計,他知道學生多數沒有閑錢買書,但市面上一本書少說要三四十美元,「他們根本負擔不起!」拉畢特因而和出版社協 商,推出一本僅十多美元的書籍,「我希望他們可以早一點開始接觸投資,不要步上我的後塵!」巴德·拉畢特(Bud Labitan)現職:作家、印第安那大學醫學教授
經歷:開業醫師
學歷: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學商管碩士
加勒比美國大學醫學博士
撰文、攝影·莊 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