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早期初創企業而言,最大的風險就是創始人之間關係破裂。當然,這也是早期初創企業失敗最常見的原因。對一個創業企業而言,最不幸的就是,在創業團隊的合夥人之間出現「除非我們有人離開否則無法達成一致」類似這樣的對話。以下是一些導致合夥人關係破裂的原因。
爭做CEO
這是導致創始人們分手最常見的原因,通常會有多個人都雄心勃勃地想當公司的CEO。儘管最後公司的CEO是誰對公司非常重要,但事實上,對一家初期只有三兩人的創業公司而言,這個頭銜其實是毫無意義的。所有當這個問題有人問出來時,我認為這是非常糟糕的信號。或許,很多人聽到這都會想起謝爾蓋和拉里(谷歌CEO),但如果你問一個早期和他們共事過的同事,你會知道事實上拉里一直都是佔主導地位的創始人。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往往佔主導地位的創始人會最終面對公眾,比如喬布斯,比爾·蓋茨,馬克·扎克伯格等。當然,他們並不是唯一做決策的人,但是你需要儘早決定成為CEO對你的重要性。如果從你不是公司CEO的第一天起,你就發現自己因此而不滿,甚至是憤怒,那麼這種情感很難隨著時間的逝去而消散。
投入度不一
有時候,即使兩個創始人得到的股權是同等的,但是雙方投入度並不相同。這個也會導致矛盾。比如一個創始人可能充滿激情,想方設法解決問題,而另一個可能僅僅是執行前者的想法,對公司前景並無太多想法。如果這時公司在兩位創始人的合作下順利增長,通常不會發生什麼問題。但是如果不是,那麼這兩者可能會發生分歧,有的人心裡會有小小的不滿。雙方可能都會對此進行爭論,考慮誰應該獲得更多回報。尤其是,如果一個主要創始人一般出席公眾場合,而其他人經常在企業裡進行管理時,那麼這些人如果真離開公司的話,往往失去的不會很多。當然,比較極端的例子是,當一個非技術創始人極力說服技術創始人加入公司,但是給對方10%甚至更少的股份時,這種關係往往都無法長久,很快就會破裂。
股權分配不均
其實沒有必要一直保持股權平分的狀態。但是對其的變化把握應該有一個比較客觀的判斷。如果一個創始人想出了商業模式,投入了資金,在公司建設上投入了大量時間,最早設計出產品並且很高效地帶來了用戶,然而他在公司的地位不如你重要,那麼他就會有不滿。這也是一些公司破裂其中創始人離開的原因。他們會告訴你理由,質疑50/50的股權分置的正確性。
決策考量不同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價值觀,在一個創業團隊裡,創始人們對決策的考量會格外明確。比如有的人會認為技術問題是當下解決之重,而有的人則不這麼認為,而是把設計看得高於一切。那麼這兩人思想的分歧將會長期存在。也許你會認為你的想法是正確的,能夠更高效的運轉,但是對於早期的初創企業而言,並沒有是非黑白之分,你無法適應所有創始人們的考量並且按照他們的想法去工作。所有,你們需要彼此理解對方的不同,不同的人就用不同的方式去工作和生活,就用不同的考量去處理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創始人之間的平衡性。
缺乏坦誠交流
這個並像其它原因一樣具體,但是我發現這也是常見的原因之一。有時我會看到一個團隊創始人們關係鬧得很凶,只是因為一個看似瑣碎的事情,比如一個創始人可能認為另一個經常遲到,儘管給予處罰,對方表面上一如既往,但是其實是存在一些潛在問題的,只不過是需要時間才會爆發。有的創始人可能不善言談,不喜歡爭辯,那麼當遇到爭執時,並不會能夠坦率直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本身就是傷害。如果你認為你做不到,那麼你應該要考慮是否告訴你的合夥人實情。我不知道這是否是修復雙方關係的秘訣,但是我認為如果創始人之間長期不坦誠相對,那麼,他們的關係最終還是要走向破裂。
你是否遇到以上所述的經歷或者還有其它原因呢?
| ||||||
風險的不斷積累推動債市投資人調整投資策略,減倉高風險產品, 推進主動管理型產品 ◎ 本刊記者 王申璐 文wangshenlu.blog.caixin.com 長達一年半的債券牛市日生疲態,加之各類案件頻出,幾天之內債券市場風聲鶴唳,成交和申購接近萎靡。 4月中旬以來,不少私募債券基金出于對2013年債券市場風險正在不斷積 累,收益風險比逐步降低的判斷,調整了投資策略,包括減倉退出一些高風險產品,如部分城投債及其他長久期、低信用資質的債券。同時,大幅減輕了結構化產品的推行力度,改為推進主動管理型產品。 不同于股票投資基金主要關注市場風險,債券投資基金需要管理的風險更多樣,最主要的風險包括利率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和操作風險,例如國外除了傳統的債券基金,還有專門針對信用風險進行管理的債券基金。 市場人士認為當前債券市場收益率逐漸下降,屢創新低,而風險逐漸累積,市場行情往往會影響業務的發展,目前也許並非私募債券基金的創業黃金時點,但無論是市場需求還是監管政策依然鼓勵債券私募基金的發展。 “也許要經過幾次起伏和發展,私募債券基金才能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北京樂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唐毅亭說, “在相當長時間內,五年甚至十年,私募債券基金在中國債券市場也還是扮演補充的角色。也許發揮的最大作用,在於在發展過程中能歷練出一些優秀的團隊。 ” 久期管理 “坐等到期”即可盈利的債券大牛行情已不在。北京鵬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愛斌指出,私募債券基金需要通過判斷經濟形勢、通脹形勢、貨幣政策,以及其他資產相對債券類資產的價值變化,來判斷是否應承擔更多的利率風險。 楊愛斌判斷,2013年債券市場可能是一個小牛市行情,但需要注意在這種行情下,如果一段時間債券價格漲得特別快,就會產生回調的風險。 “為應對短期回落帶來的風險,會採取縮短久期、提高流動性相對較好資產的配比等措施,甚至對其他可能有投資機會的資產類別,做一些提前的布局,來對沖風險。 ”楊愛斌說。 久期是一種綜合了債券到期期限、票面利率、利息支付方式、市場利率等多因素影響的利率風險衡量指標。在債券投資中,久期可以被用來衡量債券或債券組合的利率敏感性。債券的久期越大,利率的變化對債券價格的影響越大,因此風險也越大。調整久期不但應用在個券上,而且可應用于債券投資組合中,有些投資組合通過長短久期的配合,整體達到對利率不具敏感性的效果。 “我們把投資組合的平均久期降到了2(年) ,在這種水平之下,就算通脹、升息來臨,升50個、100個基點,對我們來說也沒什麼影響,因為通過縮短久期把風險都覆蓋了。 ”唐毅亭說。 他認為, 2013年需要提高風險意識,現在的風險已經承受不起了。對於具有較高利率風險,而收益不如預期的債券品種,私募債券基金會進行減倉或換倉。 例如樂瑞資產出于對城投債的利率風險的擔憂,對其進行大幅減倉,鵬揚投資亦擔憂其信用風險,將低評級的城投債換倉成相對更安全、絕對收益率也不低的中期票據。 信用風險管理 相較利率風險,信用風險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後果。 按照近幾年利率波動在100 - 150 個基點的範疇,以整個投資組合的久期為6(年)來計算,利率波動對其淨值的影響大約在10%,再加上債券票息收入,最大幅的波動也最多帶來5% 的淨值下跌。而信用風險一旦爆發,信用評級出現大幅下調,或者違約,單券淨值很快就會有20%-30%的下跌。 中國債市雖至今無實質性違約事件發生,但隨著信用債快速發展,接近違約事件逐漸增多,典型的如2013年“11 超日債”出現的利息無法兌付的情況。 楊愛斌指出: “甚至一些收益率長期維持在20% 的債券也在發生問題,所以對於我們追求絕對收益的管理人來說,防範信用風險相當重要。 ”為管理信用風險,樂瑞資產開發了內部評級模型,通過系統對現存及新增的債券進行內部評級,對債券優劣進行分檔,堅決迴避資質太差的債券。 “在‘11超日債’上市之前,根據它股票披露的公開信息,在我們系統內部評級已經是三個C 的級別了,早被排除了。 ”唐毅亭說,該系統模型運行至今效果較好。 鵬揚投資則根據發行主體的信用狀況劃分了三個債券池,分為核心池、交易池、禁選池。對禁選池的債券,按照其風險政策,任何時候都不能買入。對交易池的債券,預計其一年之內沒有太大的評級下調或違約風險,但不適合長期投資,可以做一些交易性的投資。 “對核心池的債券,我們認為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其信用支持、償債能力都沒有太大的影響,只要債券市場的發展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我們就會一直持有。 ”楊愛斌介紹。 在投資管理中,流程控制尤為重要,防範信用風險則是流程中的關鍵一環。 楊愛斌指出,對每天新發行的債券,亦會按照債券池的標準進行篩選。 “我們現在有四個信用分析人員,每晚都要工作到九點以後。 ”鵬揚投資目前也在引進專業系統,建立自己的內部評級系統。 流動性管理 比起利率風險和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則被認為是最致命的風險。按照上述測算,利率風險可能影響投資組合的淨值下跌5% 左右,信用風險可能造成單券下跌20%,但投資組合中對單券的持有比例不會超過10%,對組合造成的損失大概在2%。而流動性風險一旦發生,對整個投資組合的影響是毀滅性的。 楊愛斌指出,流動性風險的爆發,往往同時伴隨著利率風險和信用風險。 當流動性風險爆發的時候,可能很多債券已經跌得慘不忍睹,而且還賣不掉。 私募基金相對公募在流動性準備方面有優勢,公募基金因為是開放式產品,需要隨時為客戶贖回做流動性準備。 楊愛斌指出,為應對流動性風險,要考慮產品的期限,權衡流動性很好、收益率略低的產品和收益率很高但流動性不好的產品之間的配比比例。同時對 持有的流動性不好的資產,最好要與產品的開放期限做匹配式的操作。 “今年我們降低風險的措施,除了降低組合風險,關注信用風險,還需要對流動性風險做好預案。 ”唐毅亭說。 他指出,私募債券基金為客戶提供的是定制化服務,需要滿足客戶不同的流動性需求及對風險不同的承受力,需要將客戶內在的資金運營、投資管理、風險政策綜合起來考慮。 “2013年如果通脹水平沒有上升,CPI 維持在3%以下,應該不會有很大的流動性風險。 ”楊愛斌判斷,但他同時強調,即使貨幣政策保持中性的水平,如果今年的市場出現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資產類別,也許對債券組合還是會有一些流動性風險的衝擊,因此必須去評估其他資產的市場變化。 回顧歷史,2006年流動性亦非常寬鬆,但當時貨幣基金就爆發了流動性風險,原因是當時股票作為資產投資的吸引力大幅提升。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從目前來看,2013年的股市行情會好于2012年,但很難再恢複至2006年、2007年的超級大牛市行情。 “但是如果債券收益率下到特別低,股票大概會有20% 的上漲機會,那對債券市場也會造成不小的衝擊,雖然這是小概率事件,但還是要時刻警惕風險的發生。 ”楊愛斌指出。 內控機制 最近一年多來,債市稽查風暴由暗及明,不少違法違規的債市案在4月中旬以來集中暴露在公衆面前。短期內對市場造成較大的波動,兩大債券交易市場成交量持續低迷,到期收益率自4月18日連續四個交易日上行。 光大證券債券研究分析師郜彥偉分析,市場調整主要原因來自機構降杠杆需求、贖回壓力、獲利離場、因臨近節日及商業銀行面臨繳存企業稅款的時點因素導致回購利率上升這四個方面。 通過對2011年9月信用債風險事件對債市造成顯著衝擊後的收益率變動過程分析,郜彥偉指出,在階段性風險釋放後,國債收益率率先下行,領先金融債和地方政府債約20天的時間。 一位私募債券基金的人士認為,債市稽查風暴帶來的恐慌,對利率產品尤其是中長端利率,只是帶來流動性需求下的短期調整 ;支撐中長端利率產品持有和配置價值的基本面因素依然存在。 4月24日,央行召集各大商業銀行主管債券業務的副行長舉行了一次內部會議,市場普遍解讀為安撫情緒的利好消息,債券市場信心稍有恢複,收益率有所回落。 為儘量避免因債市灰色地帶產生的利益輸送現象,嘉實基金從事債券業務的一位人士指出,債市發行機制需市場化,鼓勵發展私募債券基金,市場需要充分競爭,通過透明的遊戲規則,壓縮 利益輸送的空間。 前述私募債券基金人士認為,債券市場需要更多專業的機構投資者。私募債券基金在滿足客戶需求方面有別于公募債券基金,其理念或能對僅追求規模和業績的其他債券投資機構產生影響。 內控制度的建立對私募債券基金亦很重要。唐毅亭表示,樂瑞資產已經開始建立規範性準則,按照將來私募債券基金納入監管後對基金的管理要求,進行內控制度的完善, “例如逐漸建立其員工操守的指引,我們現在已經開始要求員工清理其所持有的股票,即使我們自身業務中並無大筆的股票投資” 。 北京佑瑞持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專設風控部,對交易進行實時監控,避免出現違規交易,並定期以風險管理報告的形式向其風險管理委員會匯報。 “如同操作風險,可能很多人會忽視,但也是最不應該去承擔的,因為它只有負回報,沒有正回報。 ”楊愛斌說。 不少私募債券基金翹首企盼國債期貨能儘快推出。 “以前只能做多,無做空工具,國債期貨發展起來,可以通過期貨對沖一部分做信用債收益不足的情況。 ”上海耀之資產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市場總監王鳴說。 但唐毅亭認為,國債期貨的推出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且過於複雜 ;出于謹慎,在推出初期也未必會如想象中活躍。而對債券市場來說,利率互換本身就是衍生品的工具,該市場已然非常大了。 |
隨著人類步入大數據(Big Data)時代,金融市場的運行體制相較於幾十年前也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過康奈爾大學教授Maureen O'Hara和David Easley近日指出那些經過計算機處理過的數據信息給整個金融市場帶來了巨大威脅,這其中以高頻交易最為明顯。
監管者與投資者正面臨來自高頻交易的威脅,這種極快的經過計算機化的交易已經漸漸成為主流,當然這也為市場帶來了崩盤的可能,比如2010年五月,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單日下跌超過1000點。然而由於我們步入了大數據時代,今天的高頻交易已經和三年前很不一樣了。
大數據是指那些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透過目前主流軟件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並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資訊。金融市場是大數據信息的重要來源,比如交易信息,報價,盈利報告,調查報告,官方統計數據發佈等等。
那些依賴於第一代高頻交易技術的交易商們經歷了幾年的輝煌,在第一代技術中,交易商依靠並不複雜的速度技術迅速找出價格的錯位情況,以此捕獲套利機會。然而,到了2012年,高頻交易商們的利潤比2009年下滑了74%。僅僅依靠速度快是不夠的,現在的高頻交易商越來越依賴於「策略時序交易」(Strategic Sequential Trading),這種技術由程序算法來識別並分析金融數據,以此來捕捉其它市場參與者留下的交易痕跡。比方說,如果一支共同基金打算在每分鐘的第一秒來發出大單交易指令,那麼程序算法技術就可以識別這種模式,並預測這支基金在接下來的時間會做出何種舉措,以此自動發出相同方向的交易指令。這樣一來,這支共同基金每次下單的價格都會比前一次要高,因為程序交易系統的資金湧入了進來。
上面這幅圖來源於TABB的數據,該圖顯示2012年不同金融資產中高頻交易商的下單量佔總交易量的比重,不難看出,整個美國股票市場中,83%的交易來自高頻交易系統。
這種新形式的高頻交易也可能出錯,比如今年4月24日華爾街見聞曾報導,敘利亞電子軍成功入侵美聯社Twitter賬戶,發佈白宮爆炸虛假消息,引發美股大幅震盪。與2010年10月的股市崩盤不一樣,這樣的股市暴跌並非由快速的賣盤招來更多的賣盤所導致的,並非是速度導致的,而是由大數據導致的。
大約從兩年前開始,對沖基金普遍開始從社會媒體渠道來獲取有關市場情緒的信息。這種策略可以在上千萬的Twitter,Facebook,聊天室和博客信息基礎之上開發程序交易系統。然而這些程序算法通常在猜測小型數據的時候出錯誤,在最近幾個月裡,開發可以在突發新聞(比如自然災害或者恐怖襲擊)剛剛公佈的瞬間便連續下單的交易系統非常吃香
要解決高頻交易帶來的問題並非易事,這需要深刻理解大數據的特性並不斷做出變革。不過好在監管機構似乎意識到了需要去不斷適應飛速發展的科技,本月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委員Scott O'Malia表示今後將考慮「膽大妄為的操作」這一罪證。比方說從Twitter上獲得信息後進行交易是合理的,而提前準備好足以清掃整個市場的下單指令來等待程序交易系統發現諸如炸彈或白宮等字眼後發出下單指令來交易顯然是膽大妄為的。
所以核心問題是如何確保投資者理性地獲取信息。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指出大數據需要力度更大的審判。幾年前CFTC考慮過監管機構是否應當禁止程序交易,因為這種交易會干擾市場。有一種解決方案是讓一些市場參與者貢獻一個實時追蹤不合理交易行為的指數,這個指數可以當作一個監管的紅線,如果一個交易員屢次觸碰到這個紅線,他就會被禁止交易。這種指數可以根據市場的變化而變化,最重要的是,這種指數是根據所有市場參與主體對未來的預期來設定的。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借助美國國家實驗室的幫忙。勞倫斯-博客裡國家實驗室擁有超級電腦計算和分析技術,可以用來實時監測交易指數並及時向監管機構匯報那些可能威脅市場穩定的交易行為。傳統的市場熔斷機制會在市場大跌的時候禁止所有投資者繼續交易,而這種實時監控程序則可以讓那些真正主導市場大跌的投機者停止交易,以此來保護市場的其它參與者。
大數據正在改變市場,而監管機構需要針對這種趨勢做出改變。解決高頻交易所帶來危害的方法並不少,只是需要更高的科學技術,正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 ||||||
日常飲食危機四伏,禽流感、口蹄疫、瘦肉精等問題又層出不窮,許多人可能想乾脆吃素好了;但是,「素食」真的比較健康安全嗎? 撰文‧許瓊文 「人類的身體構造並不適合吃肉類,英國曾經對此做過研究,吃素比吃葷的人健康,但在台灣並非如此。」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直言,原因在於台灣素食的食品添加物問題,不亞於葷食。舉凡素料、豆漿、豆腐、素雞、豆乾等等,所有的豆類製品,幾乎都必須加入添加物,以達到效果。 風險一 豆製品易變質 業者可能違法使用防腐劑事實上,素食者將食品添加物吃下肚的風險更高,「因為對於純粹吃素的人來說,豆製品是唯一的蛋白質來源。」江守山表示。 舉例來說,為了防止在煮豆漿時泡泡溢出,常會加入消泡劑;而為了因應台灣潮溼炎熱的氣候,讓豆腐、豆漿、豆乾不易腐壞,就要加入苯甲酸(安息香酸),或己二烯酸、去水醋酸等防腐劑。這些是屬於合法的添加物,但是不肖業者也可能違法使用雙氧水殺菌劑,或是為了符合大眾口味,添加甜味劑、合成香料、合成調味料、色素、味精。 苯甲酸在進入人體後,雖然能透過尿液代謝,但食用過量會對肝腎造成傷害,也可能引發胃痛;而俗稱雙氧水的過氧化氫,則具有漂白殺菌的功能,且增添食物的口感,是豆製品很常見的添加物,食用過量同樣會傷肝腎。 對於防腐劑,在烹調上有一些方法可以降低對身體危害。豆製品在烹煮前,最好先浸泡在清水裡超過四十分鐘,等防腐劑稀釋到水中,再以清水沖洗後下鍋。烹煮時鍋子不加蓋,才可以讓添加物隨著水蒸氣揮發。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統計,美國每年肉毒桿菌中毒個案,有七○%以上是家庭醃製品所導致。 風險二 肉毒桿菌中毒 七○%為醃製品雖然肉毒桿菌並不是食品添加物,但是,這種在醃製品製成的過程中,因保存不當而產生的有毒物質相當普遍,因此要特別小心。 台灣歷年來發生的肉毒桿菌中毒案例以豆類最多,包括發酵豆類、豆腐乳、臭豆腐、真空包裝豆乾、素料等。 因為台灣人對於醃製食品的喜愛,加上近年來健康意識抬頭,改用低鹽、低糖方式醃製,結果反而使得肉毒桿菌問題增加。 為降低肉毒桿菌中毒風險,食物最好煮沸十分鐘之後再食用。真空食品及醃製品如果有任何怪味道,就不要吃。 而購買真空食品時,最好注意包裝物是否有不明液體或奇怪顏色,若有則不宜購買。至於罐頭食品的蓋子若發現膨脹,既不可食用也不要打開,以預防吸入肉毒桿菌毒素而中毒。 風險三 蔬菜驗出硝酸鹽、農藥殘留機率高江守山強調,無論是不是吃素,都可以避免吃加工食品,但完全無法避免吃蔬菜水果。「偏偏台灣的蔬菜,驗出硝酸鹽超標的機率相當高!」江守山說。 根據統計,台灣蔬菜農藥的使用量,是美國的五倍,尤其現在的蟲多半已經對農藥產生抗藥性,農夫必須使用「綜合性」的農藥,才能有效抗蟲害。 因此,江守山建議,在購買蔬菜的時候,盡量購買下午採收的蔬菜,降低硝酸鹽殘留的量,而洗菜的時候,最好是多幾道清洗手續,不生食,避免吃入過多的硝酸鹽及農藥。 對於外食族來說,如果是選擇素食自助餐店用餐,江守山則建議多吃海帶、海菜,以及竹筍、茭白筍、茄子、地瓜葉、蘆筍等農藥用量較少的青菜,而芥藍、芹菜及豆科類的食物,除了毛豆外,農藥的殘留量都比較高。 多了解相關知識,選擇有品牌的食材、信譽良好的餐廳,可以相對降低自己的健康風險。 「食」在很危險—— 素食常見的食品添加物素食食品 常用添加物 影響豆製品,豆乾、豆腐等 防腐劑——苯甲酸、過氧化氫(雙氧水)、己二烯酸、去水醋酸 影響肝腎功能,引發胃痛嘔吐、頭痛,傷及皮膚、眼睛及腸胃道。 豆乾、 醃蘿蔔 非食用色素 ——鹽基性介黃 已禁用,若食用過多,會產生心悸亢奮、脈搏減少、意識不明等症狀。 素肉、 素魚丸 卡德蘭膠 (黏著劑) 食用過多影響腸胃消化蠕動,可能因此拉肚子。 蔬菜 硝酸鹽 (肥料殘留) 吃下肚變成亞硝胺,可能導致淋巴癌、胃癌。 資料來源: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