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專家:空氣汙染會導致幹眼、過敏性結膜炎兩大眼疾

霧霾之下,戴個口罩就萬事大吉了嗎?科研結果發現:霧霾不僅傷肺,而且傷眼。

北京市眼科學與視覺科學重點實驗室梁慶豐等多位專家近期完成的“重視環境因素相關眼表疾病的研究”項目顯示,近年來,隨著環境汙染問題的加重以及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由環境因素導致的眼部不適也在逐漸增多。“對於直接暴露於外界環境下的眼表組織,其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空氣汙染會導致“幹眼和過敏性結膜炎兩大眼表疾病”。

梁慶豐介紹,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地球上的生命賴以生存的土壤、空氣及水資源都已經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尤其是某些化學汙染物,是自然界在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內難以自潔恢複的。“這些汙染物包含了許多化學毒性物質和對人體過敏的物質。在眼科領域,這些汙染物所造成的最直接影響就是對眼表組織的損害。”

研究發現,目前,由這些環境因素所導致的眼表疾病的發生率逐漸升高,發病人群逐漸年輕化。

研究顯示,環境汙染的來源主要有幾方面:工廠排出的廢煙、廢氣、廢水、廢渣及噪音;人類生活中排出的廢煙、廢氣、噪音、贓水及垃圾;交通工具(如燃油車輛、輪船及飛機等)排出的廢氣和噪音;大量使用化肥、殺蟲劑及除草劑等化學物質的農田在灌溉後流出的水;礦山廢水和廢渣等。

梁慶豐介紹,我國的大氣汙染屬於煤炭型汙染,主要的汙染物是煙塵和二氧化硫。此外,還有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這些汙染物主要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內,不經過肝臟的解毒作用,直接由血液運輸到全身。與此同時,這些汙染物還會作用於體表和眼表,從而產生一定的危害性。這種危害可以分為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及致癌作用三種。

臨床調查結果顯示,幹眼是目前最為常見的眼表疾病之一。其中,幹眼在亞洲人群中的發病率約為17%~33%,而白種人的幹眼發病率相對較低,約7.0%~14.6%。

臨床研究證實,幹眼發生的誘因或外因主要為環境因素。其中,環境汙染如煙塵和細顆粒物等可導致幹眼疾病的發生。

研究人員此前對上海地區2009~2012年幹眼患者的門急診就診數據,與同期的氣象和環境數據,包括氣溫、相對濕度、風速、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及臭氧等汙染物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發現,幹眼的發病與氣溫、相對濕度、風速、二氧化氮及臭氧密切相關。

此外,某些極端的氣候環境也可造成幹眼患病率的增加,如較高的海拔、強烈的紫外線、較大的風沙、極幹燥的氣候、炎熱的溫度等。

調查研究表明,汽車司機、農民、戶外工作者及礦業工作者的幹眼癥患病率較高。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溫度、濕度和風速對淚液的蒸發率影響較大;汙染的空氣、高粉塵及高溫環境下的工作人群眼表幹燥,幹眼發病率高。

幹眼的臨床癥狀主要包括眼幹澀感、燒灼感、異物感、視疲勞、視物模糊、眼紅、眼癢、畏光、刺痛及分泌物增多等。幹眼癥狀可時輕時重,早期癥狀為異物感,病情繼續發展則會有燒灼感、視力模糊及波動不適等,嚴重的幹眼癥患者可出現明顯的視力下降,進而影響工作和生活,甚至導致角膜潰瘍,直至失明。

上述研究項目介紹,過敏性結膜炎是過敏性眼病最常見的類型之一。近年來,由於眼部化妝品的使用、角膜接觸鏡的佩戴及空氣汙染加重等因素,致使其發病率進一步上升。在過敏性結膜炎患者所處的環境中,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工業汙染。

眼癢是大多數過敏性結膜炎患者的主要癥狀。另外,可伴隨有結膜充血、水腫,有黏液性分泌物,眼瞼皮膚紅腫等癥狀,並且越靠近眼眥的部分,情況越嚴重,患者一般沒有眼痛,也無明顯視力障礙,瞳孔反射正常。

梁慶豐等專家表示,對於幹眼的預防,首先要註意用眼衛生。戶外環境汙染時,應佩帶防護眼鏡避免煙霧和刺激性氣體,或減少外出。在電腦前佩戴角膜接觸鏡的人,也最好使用透氧程度高的品種。對於過敏性結膜炎,一般采用眼部冷敷,以降低局部溫度、收縮血管、減輕瘙癢及灼熱等癥狀。局部用藥治療,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小的特點,是治療過敏性結膜炎最常見的方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2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