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對投資人生的思考——寫在創業板千點之際 價值at風險

http://xueqiu.com/9769652619/23895479
前言:5月16日創業板終於再次突破了千點大關。目前市場中越來越多的聲音開始積極看多新興產業(高成長的創業板為主),而在這「千點」時刻,一些話語始終在腦海揮之不去,對投資、人生有了很多新的認識,於是就有了這篇長文。

  至今為止我仍不看好絕大多數成長股,在上一篇博文「支撐高成長股泡沫的邏輯將逐一破滅」寫完之後,創業板指依舊創下新高,現在再寫此文可能會有人會跳出來說博主踏空了行情,繼續看空是葡萄酸的心態。

  先從市場博弈的角度看創業板,首先,我們要明白影響創業板指數走勢的主要是一些市值較大的熱門成長股(這些股票大多數都是前幾批上市的企業,且連續幾年都保持高成長狀態)。這些全流通的熱門股近期開始全流通,與此同時,大小非開始了瘋狂的減持(少的幾千萬,多的十幾億),這些籌碼大多數都被機構接走了。從一些機構增倉的數據來看,我的觀點是:由於機構高度控盤,創業板指整體已經淪為一個大莊股,目前創業板整體就和冠豪高新、川潤股份、海虹控股這些莊股票性質類似,可以說這一波成長股的泡沫,國內機構是主要動力。

  機構現階段青睞創業板的原因之前分析過(見:支撐高成長股泡沫的邏輯將逐一破滅http://xueqiu.com/9769652619/23686064),主要邏輯就是:經濟弱復甦機構從主板週期藍籌出逃,創業板全流通提供了足夠的籌碼坐莊,同時部分龍頭公司處以朝陽行業,高速成長的業績有一定的價值(當然我認為價格已經嚴重偏離價值了,機構並不這樣認為)。同時IPO停發導致供應量減少,一些成長股的稀缺性價值體現。另一方面,基金或有利益輸送的嫌疑,解禁前拉高股價方便股東出逃(有部分基本面非常差的創業板瘋漲,就是這個道理),同時也為IPO的開閘的造勢。

   PS.看幾組數據,智飛生物副董事長兼副總經理吳冠江合計減持5次,減持總股數3758萬股,成交總金額超過10億元;樂普醫療總經理兼董事蒲忠傑2011年通過大宗交易平台減持樂普醫療1500萬股,成交總金額超過3.73億元;碧水源副董事長兼副總經理劉振國今年減持公司股份600萬股,成交金額達到了3.2億元。掌趣科技股東大量減持,但機構的青睞,跌停板那天4機構大量買入。創業板原始股東的大規模套現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這是一場造富的盛宴。減持排行榜上碧水源掌趣科技藍色光標 大華 海康 傑瑞股份華測檢測數字政通等這些優質高成長股赫然在目,如果公司在未來幾年真的為繼續高速成長的話,為什麼高管甚至董事長還要拚命的減持呢?因為他們非常明白,減持所帶來的價值,遠比公司未來幾年甚至數十年發展的價值要大。

  現在也只有上帝知道成長股的鐘擺會蕩到多高。還記得在兩千年互聯網泡沫時,巴菲特看空一度都被媒體打到「地獄」認栽,老虎基金也一度爆倉。從歷史上看,一些世界級的投資大師,一般只有20%多的收益率,而此波A股的成長股行情似乎塑造了一大批「股神」。市場價值趨勢派的聲音也成為主流:無論成長股有沒有泡沫都不要抱有偏見,因為不管泡沫多高都是市場的選擇,他們的投資重點不在於公司未來到底能不能長大,而是看短期誰更有想像力更有故事,誰才會有資金炒作。投資只要享受今天,對參與者(賭徒)來說,什麼時候會見頂沒有意義,估值更是沒有意義,高成長的趨勢終結了就切換思路再操作,漲的好也代表有「價值」。

   事實上,無論何時、何地、什麼市場,人性都從未改變,我一直認為不論是創業板還是大藍籌,短期的漲跌並不改變價值,價值就在那裡,變化的只是人們情緒。這一點不論是投資成長股還是價值股,沒有區別。一個股票估值高不高,前景好不好並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投資的意義在於讀懂一個公司真正的內在價值。現在大部分人創業板中成長股的投資邏輯是只看趨勢,只靠想像,可能都不瞭解公司的產品,更別說實地調研,分析行業,瞭解管理層等等,按照這樣的思路去做成長股就是投機,千萬不要貼價值投資的標籤。另外一些偽價值投資者只看估值而忽略一些真正偉大的公司。真正的投資者應該是想盡一切辦法看清一個公司的本質(三好原則,有空多去研究基本面,跑公司看上下游和同行業),只有這樣,操作上才能做到sell high buy low,好公司大跌出現好價格我們應該高興,漲多了反映價值的時候我們應該賣出,而不是像大部分人一樣,追隨大眾的腳步和市場的趨勢。我們必須承認市場短期會出現無效的情況,可能很多垃圾股會升天,好公司會低估,但市場長期絕對有效。但也正是這種短期的無效性,才締造了真正的投資大師。

  當然也有很多人一口咬定現在的創業板成長股有價值,我們來看看創業板100只成分股的數據:總利潤是126億,對應的PE是48倍,按去年年末的淨資產來算,ROE是9%。顯然,在這個估值談成長股的未來99%都是扯淡,很多人在「中國夢」裡醒不來,泡沫過後必然是一地雞毛,當然也會有1%的股票最後真正長大,成為偉大的公司。

  最近讀了同在杭州做投資的B座13樓的一些博文,很是贊同。其中一段話是:能做到宗師的,往往而且反覆驗證了一個真理:堅持常識。越是常識,越不容易被堅守。因為常識看起來實在是太過於平淡無奇了。

  人生苦短,我們總想著在年輕的時候,就用奇巧的方法獲得成功的捷徑,就像武俠小說中常常寫到的那樣,突遇高人、找到武功秘籍、喝到蛇血,等等。而宗師就是那些把人人都能理解的道理,化成自己的原則,持之以恆並最終大成的人。他們是上帝的守門人,用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遵循統一原則並始終踐行的人。上帝的原則,常常簡單至極。

  但是人性的貪婪又常常無處不在。一次股東大會上,一個年輕人問芒格如何過幸福的生活,常規的答案通常都是如何達到的,芒格的回答是「不要吸毒、不要飆車、不要酗酒等等」,我們最終的成功,不是一兩次輝煌的戰役,而是一系列的不敗達到的,這就是複利的本質。

  格物致知,見微知著。沒有失敗,就是最大的成功。

  80歲的巴菲特,反覆驗證了一個真理:堅持常識。越是常識,越不容易被堅守。因為常識看起來實在是太過於平淡無奇了。山的沉穩水的靈動:真正的常青樹,通常是做著平淡乏味生意的公司,而不是讓人想到就能激動的那些具有想像空間和看上去很有成長性的公司。

  我曾在我的博文多次寫道,不論是基金經理,或是私募小散,A股的投資者風險偏好一直較高,價格和趨勢比價值更重要,投資者追求成長股,偉大而短期無法證偽的故事容易將股價推至泡沫,對於那些股價在低位的大藍籌總是懷有偏見,同時投資者的視野偏短,要求的回報率偏高,而機構相對排名的壓力過大,有嚴重的博弈情結。國內的機構和散戶顯然都是希望在成功的道路上尋找捷徑。我看到的是國內的大部分投資者不僅理念有問題,心態更有問題,或許大部分人最後通過學習能夠完善理念上的知識,但是心態是很難改正的,就算堅持了但能到最後人更是幾乎沒有,這也是為什麼「巴菲特」寥寥無幾。

  追求高估值泡沫的盛宴每天都在上演,個人實在不敢苟同,我也曾有過暴富夢想,但現在已經瞭然了,我深信真正的成功就是不斷地堅持一些最簡單的原則,而不是尋找武林秘籍。我認為做投資和做實業是一樣的,做實業真正的價值在於永續經營能力,做投資的價值也是如此:不在於今天翻了幾倍,明天翻了幾倍,而在於長久穩定的收益。可惜人性弱點總是難以克服,不被短期的暴利誘惑非常難(逆向思維非常重要)。似乎世上除了投資外沒有一個行當,與人性有著這麼密切的關聯。貪婪與恐懼幾乎就涵蓋了人性的全部,人在金錢面前,無法控制自己的慾望。一個合格的投資者就是一個能夠控制自己慾望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論是做實業打工還是做投資,知行合一的堅持最簡單的原則的人總是極少數,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不管什麼領域成功者永遠是少數。

  「成功無捷徑」這句話最應該對廣大的中國投資者說。

   寫到這裡肯定很多人都認為我是一個巴菲特芒格保守價值派的忠實擁護者,但我給自己的定位是60%的【彼得林奇+費雪】,40%的【巴菲特+芒格】,要明白彼得林奇和費雪的成長股投資是建立在對企業非常熟悉的前提下的(反觀現在A股創業板成長股的投資者),有幾個能真正搞明白自己買的公司的?

  說實話,這半年來我也有過從堅信到懷疑的心理變化,但我從未動搖過我的理念,我深知越是簡單的原則越是難以堅守,我會繼續傻傻的堅持最簡單的投資原則:不懂的不做,不便宜的不做,尋找好生意、好公司、好價格。

  文章的最後,講2個故事輕鬆一下。

 故事一(內容來自百度百科作者不詳)。旅鼠是一種極普通、可愛的小動物,常年居住在北極,體形橢圓,四肢短小,比普通老鼠要小一些,最大可長到15釐米,尾巴粗短,耳朵很小。旅鼠主要分佈於挪威北部和歐亞大陸的高緯度針葉林,旅鼠是北極所有動物中繁殖力最強的。

  但是這樣的動物為什麼種群數量一直都大不起來呢?就是因為這些東西有個特點。當旅鼠的數量急劇地膨脹,達到一定的密度,奇怪的現象就發生了:這時候,幾乎所有的旅鼠一下子都變得焦躁不安起來,一改往日膽小怕事,在任何天敵面前它們都顯得無所畏懼,具有明顯的挑釁性,有時甚至會主動進攻,唯一可能而且合理的解釋是,它們為了千方百計地吸引天敵的注意,以便多多地來吞食消耗它們,與自殺沒有什麼區別。

  驅使旅鼠前進的,不是求死的慾望,而是驚慌。包括對飢餓的驚慌,以及對方向迷失的恐慌。旅鼠效應的產生原因有兩條,一是群體成員傾向於與其他成員保持行為與信念的一致,以獲取群體對他的認可及團體歸屬感;二是群體成員在對需要決策的事件拿不準的時候,模仿與順從他人的行為與信念往往是安全的。

  旅鼠效應在人類的投資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出來。 正如投資者的突然增多,導致過多的錢追逐過多的股票,投資機會頓時減少;而當市場出現暴跌時,撤離市場的通道將非常狹窄,集體的恐慌導致了投資者的自殺性的拋售。人們的投資行為往往會受到他人的影響,當大多數投資者都陷入貪婪的瘋狂而拚命追漲時,很少有投資者能冷靜而理智地抵制購買的誘惑;而當大多數投資者都陷入恐懼之中而拚命殺跌時,也很少有投資者能抵制拋售的衝動。

  這種從眾的壓力是非常巨大的,然而,明智的投資決策往往是「預料之外而情理之中」的決策,大家都看中的熱點板塊的投資價值通常已經提前透支了,而聰明的投資者一般會不斷觀察與跟蹤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當它的股價下跌到合理的區間範圍之內時(被大多數投資者忽視),就會果斷買進。很顯然,這樣做不僅需要專業的價值評估水平,更需要抵制從眾壓力的堅定意志與敢為天下先的巨大勇氣。要從股市的情感漩渦中拔出來,要發現大多數投資者的不理智行為,他們購買股票不是基於邏輯,而是基於情感。

  巴菲特先生曾經把旅鼠拿來比喻證券機構,來說明股市的跟風效應,最後給我們的忠告是,不要相信市場而要相信自己。

  故事二:某卡車公司高薪招聘司機,經過層層篩選之後,只剩下三名技術、經驗最好的。最後一題主考官問:懸崖邊有塊金子,你們開車去拿,能做到離懸崖多近而又不至於掉落呢?」

 「二公尺。」第一位說。

 「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說。

 「我會儘量遠離懸崖,越遠越好。」第三位說。

  結果這家公司錄取了第三位。

  想想看投資也是一樣。懸崖邊的金子不要撿,遠離塵囂,遠離人群,遠離風險,尼采說過:更聰明的人類獨處著,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想孤獨,而是在他們的周圍找不到同類。成功偉大的價值投資者都是孤獨的,他們找不到同類,你能找到同類,你也只能追隨大眾,跑輸市場。

  張小嫻說:孤單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由你真正愛上一個人那一刻開始的。我說:孤單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由你真正讀懂了價值投資那一刻開始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