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集,我們都介紹了無牌提供股票意見的集數,這一集,我們提及的是造假報告局中局,竟然有兩位公眾扮演的奸人鄭子誠和邵仲衡,分別扮演所謂沽空老闆的財經演員和上市公司主席。
這兩個人做得好好笑,但卻是非常可愛的角色,前者反映了一個能醫不自醫的財演,在投資失利後,受到上市公司老闆的唆擺,沽空後提供一些公司不利的報告,最後甚至偽造事實,連那個助手因為不齒他行為離場,以從中取利。至於那個上市公司主席有錢就壞事做盡,包括在市場上叫下屬唆擺財經演員在股價高企時發出沽空報告,並在事前大手沽空股票,從中取利,並誤導員工購買股票,蝕盡公司錢財。另外在沽空後誤導公眾,聲稱冤枉,並利用員工發佈公司向好的消息,最後,就是在公司亂搞男女關係。
筆者覺得,這些所謂上市公司老總的行為誤導這些無知的電腦員工Angus,其實Angus 何嘗又不是我們的縮影?
至於所謂冰川水計劃和月球發電計劃,以及沽空報告,估計是影射這些曾經在證監會發佈的新聞,至於當中影射甚麼人物,都是這些人的混合體。
1. 證監會就被指屬虛假的研究報告於市場失當行為審裁處展開研訊程序
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在市場失當行為審裁處(審裁處)展開針對Citron Research的Andrew Left(男)的研訊程序,指其於2012年6月在發表有關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恒大)的報告一事上犯有失當行為(註1)。
Left為一家發表上市公司研究報告的美國公司Citron Research的主管(註2)。
證監會指Left於2012年6月21日在Citron Research的網站(www.citronresearch.com)發表一份報告,當中載有關於恒大的虛假及具誤導性資料,包括指恒大無力償債,並持續向投資大眾呈報有欺詐成分的資料。
同日,恒大股價在該報告發表後急挫(註3)。
證監會亦指Left於報告發表前不久沽空了410萬股恒大股份,然後購回,獲取逾280萬元的名義利潤。Left合共賺取了約170萬元的實際利潤。
證監會展開審裁處研訊程序的通知書將載於審裁處網站(www.mmt.gov.hk)。
證監會澄清,已就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的事務進行調查,有關調查仍在繼續。
鑑於有報道否認相關措施,證監會基於公眾利益,根據披露政策發出此聲明(註1)。
證監會不會就調查作出進一步評論。
如果有時間,筆者會逐個分鏡寫下來,然後和大家分享,下一集再見。
馮衛東是天圖資本的創始合夥人,曾參與投資周黑鴨、湯城小廚等知名消費品企業。十多年的投資經驗讓他無比清楚投資人的喜好,以及什麽樣的企業能夠得到投資機構的青睞,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需要註意哪些問題?他認為,企業的價值是三個因素的乘積,第一是品類的價值,第二是品牌所處的地位,第三就是團隊的能力。以下是馮衛東的分享整理。
一、市場潛力:小而美的切入點+簡單運營
我們要投一個企業,首先要看它的品類。最重要的就是看這個品類的大小、它的潛力,因為作為投資機構來說,都希望自己投資的企業最終能夠走向資本市場。這樣一個不斷的接力賽的長跑過程中,企業始終保持一個很大的成長空間和想象空間,才是獲取高的投資回報的關鍵。當然對於企業來說,不可能一下就進入一個大品類,往往要先從一個小的品類著手,站穩腳跟之後,再通過擴張品類,或者是改變跑道的方式來切入大的品類,這就是一個企業成長路徑的問題。所以一個品類要大,它的潛力一方面是它現有的規模,另外一個就是看這個品類未來的成長潛力。
評價這個品類是否值得投資的第二個關鍵的因素就是簡單。簡單有兩個方面的含義,第一是認知要簡單,就是從顧客的角度看很容易理解這個東西;第二是運營要簡單,因為小企業的經營不足,團隊也不足,供應鏈、行業背景都不足,如果一開始這個事情就很複雜,對小企業的是非常不利的。當然這種局面就需要有某種方式,通過免費或者補貼的方式來切這個市場,這個競爭是非常殘酷的。
這麽簡單的事情為什麽只有你能做?唯一的理由,或者是最主要的理由,就是你第一個做,就是通常所說的先發優勢。先發優勢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認知慣性,是消費者的心理學上的東西,這也是定位理論特別強調的。比如說顧客會認為第一個做的是最正宗的。
第二個方面是規模積極性,因為你最先做,如果你犯錯誤的話,你的規模可能是最大的,很多行業都是有規模積極性的。你有更大的規模你就有更好的采購議價能力,你的單位成本也就更低,你的廣告分攤也更加有效,你對渠道的把控能力也更強。
第三個方面是網絡效應,其實它也是一種特殊的規模積極性,傳統的規模積極性主要是從生產方來說的,主要是帶來成本上了優勢,而網絡效應是從需求方來說的,也就是消費的人使用的人越多,它的使用價值,它的顧客價值就越高。網絡效應是比生產方的規模積極性強大多的一種壁壘一種先發優勢。
第四個方面是學習曲線。雖然我們要求品類要簡單,但是領導者是需要不斷的去微創性去叠代,然後推深學習曲線。
第五個方面是要素壟斷。一方面可能是一些特殊的自然資源,產地、位置的壟斷,另外要素的壟斷可以是牌照,以及國家管制等。
二、品類決定估值上限,品牌決定是否掏錢
品類給定了企業在一定階段內的天花板,投資者看品類大小,就給企業估值的一個上線,但是這個品牌的地位可能是從近期來說更關鍵的因素。在投資者的眼里,第一名和第二名價值相差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互聯網領域。
有的品類有的行業是很容易同質化的,尤其是一些服務行業,比如說金融行業,這種情況下,有可能你最重要的差異化就是你的名字。對品牌命名這一問題,我把它歸結為“起名四要”。
第一,定位反應。就是能夠顧名思義能夠聯想到你的品牌所代表的品類,或者說所具有的特性。比如說周黑鴨這個名字一聽就知道是鴨子的專家品牌。
第二,品牌反應。品牌名稱應該讓顧客一聽就知道這是一個品牌。在其它情況相同的情況下,這種熟悉感就會讓你優先選擇它。
第三,利於傳播。因為名字主要還是顧客在用,要考慮顧客轉介紹時候的一切負擔都要減少。除了聽音知名利於傳播,這個名字還要簡短,太長的名字是不利於傳播的,顧客會自動簡化它。利於傳播還盡量讓這個名字不去用諧音,不要去附會一個眾所周知的名字,多余的解釋都是傳播負荷。
第四,避免混淆。這個是從競爭的角度來看的,雖然有的時候是一個好名字,也簡短,但是如果市面上已經有很多類似的名字,那就不好了。所以起名字的時候,不要去和知名的品牌去沾光。
三、最看重的是創始人的戰略能力+追隨力
我們首要看重的就是這個團隊的領導者,他是企業的靈魂。他的價值觀他的經歷經驗,他的行事風格其實就會通過他選擇什麽樣的夥伴,怎麽做事慢慢形成企業的風格,構成了企業文化形式了企業基因。當然我們也希望企業家是能夠自我更新發展變化的,在這個能夠變化的世界上,快速變化的世界,企業家能夠學習能力以及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保持開放的頭腦,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第一會考察企業家的戰略思維,對這個事情理解,對競爭格局的理解,設想的戰略路徑。第二就是看搭班子的能力,這就是團隊了,團隊里面有沒有一批優秀的人才來追隨這個企業家,這是對企業家綜合能力的一個指標,就是一批高水平的追隨者。對於帶隊伍,在目前這一個唯快不破的世界上,對企業家來說依然
重要,也許還要增加一個更為重要的持續融資的能力,所以說對新一代的企業家要制定智略的能力,建立的團隊的能力,還有一個就是融資的能力。
當然,一個團隊也不是越豪華越好,也不是一起步就是所有人才都到位了。企業也有發育的過程,企業從小到大肯定是由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人進來,企業家駕馭這樣一個團隊職能的過程也很重要。
融資能力越來越重要
剛才提到融資能力已經成為企業家前三個能力了,因為現在的競爭不僅是互聯網+、資本+。大家可以看到在一些比較新鮮的領域,資本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時候就是比誰能燒到更久,勝者為王。那這就提到我們企業如何去融資的問題。
其實不同階段的融資不一樣。天使階段當然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是從A輪開始,融資就變的很關鍵了,最好的做法是小步快跑,估值不是第一位的。有品牌的錢確實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些建立了專業聲望的機構,確確實實在企業的成長中能夠出很好的建議,包括為企業對接一些珍貴的資源。
給投資者提供個建議,就是機構的品牌確確實實是值錢的。另外,要學會使用財務顧問,他們能夠更快地促成投資。但是,企業家自己還是始終要在一線,只有企業家親自出面去溝通,才能讓投資者更好地理解你的企業。
【嘉賓】馮衛東(天圖資本創始合夥人)
【時間】8月30日(周日)19:30—21:00
【地點】黑馬會(合肥會員群)
【主題】投資人眼中的超級“商業模式”
【馮衛東】黑馬營導師、黑馬以色列遊學3期學員、清華大學MBA;十幾年互聯網創業、管理咨詢和風險投資領域經驗;對品牌戰略理論深有研究,著有“品牌非常道”系列文章。
【天圖資本】中國最大的消費類投資機構,專註於品牌消費品投資,目前管理著7只人民幣基金和1只美元基金,管理資產規模超過70億。典型投資案例:周黑鴨、德州扒雞、湯城小廚、鳳凰醫院、慈銘體檢、八馬茶業、貝樂英語、福奈特洗衣、飯掃光下飯菜、花印護膚品、樂行平衡車、百果園、每天惠便利店、食行生鮮、美味不用等、海玩網等50多家消費類企業。
版權聲明:本文口述馮衛東,整理劉惜墨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世界經濟論壇提名了全球132家高速增長企業加入“全球成長型公司”(GlobalGrowthCompanies)社區,其中包括樂視(300104.SZ)、愛奇藝等10家中國企業,並在9月10日舉行了頒獎典禮。
全球成長型公司被視為市場的開拓者、創新者與塑造者。世界經濟論壇全球企業事務總監施力偉(OlivierSchwab)介紹:“創新的商業模式、高速的增長活力、優秀的管理團隊和企業社會責任是考評全球成長型公司的主要衡量標準。”
9月10日,在世界經濟論壇2015年新領軍者年會的現場,樂視控股戰略管理副總裁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下稱“阿木”)就樂視超級汽車人事變動、產業布局等熱點話題,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專訪。
如何想象樂視超級汽車?
第一財經日報:9月10日,賈躍亭發布消息稱,上汽集團原副總裁、上海浦東新區前副區長丁磊正式加盟樂視,而在此前,樂視超級汽車已經吸引了特斯拉、蘋果、寶馬的一票兒頂尖設計師和來自英菲尼迪、廣汽和一汽大眾的多位高管加盟。可否介紹一下樂視超級汽車的最新進展?
阿木:目前樂視超級汽車,還處於整體研發、團隊擴充和大的資本運作的前期。
過去100多年歷史中,歐美日韓所主導的汽車行業建立了高度分工的產業格局,但時至今日,汽車行業面臨著三個正在加速變得嚴峻的問題:城市汙染、城市交通網絡體系的壓力、汽車原本的產業分工格局與用戶消費汽車的訴求不再匹配。由此看,汽車行業面臨新的變革和趨勢:電動化、智能化和互聯網化、社會化。
汽車的社會化和分享經濟的理念在未來將越來越變成汽車經濟的主流。擁有汽車將逐漸變得不再重要,而重點將是如何提升汽車的使用效率。這可以說是百年一遇的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機遇,也是中國和中國的汽車產業第一次和發達國家站到了同一起跑線上,其中,社會化和互聯網化部分,中國不遜色於任何國家;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各國都在進行研發和創新,從這一點說,很有可能使得全球的汽車產業進入“中國”時代。
在這一宏觀環境下,樂視超級汽車希望能夠滿足未來新的汽車購買主力的訴求和願望,這是樂視超級汽車想承擔的使命,這個理念正在越來越多地吸引傳統汽車行業高管的加盟。
今年上半年,汽車行業的銷量也出現瓶頸,汽車行業從業者的焦慮也隨之而升。長遠看,這也給汽車廠商重新審視和思考的機會,在汽車行業增量有限的情況下,對創新的需求陡然提升。
日報:汽車未來會不會變為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入口?現在,如何想象這輛樂視超級汽車?
阿木:有兩個方向可以想象超級汽車:第一從智能終端角度看,目前全球電動車範圍內,特斯拉的呼聲最高,特斯拉主要解決了電動化問題,但是智能化、互聯網化和進一步社會化部分一直是它想去做的事情,但是這些內容需要企業基因和能力的積累。所以可以想象一下,把這部分內容疊加上去將是怎樣的呈現?第二,回看超級電視和超級手機在紅海中是如何做創新的,可以推演超級汽車的“路數”。
至於汽車未來會不會變為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入口,答案是肯定的。但目前還不是,由誰來主導這個產業,將決定這個產業如何被理解。就樂視超級汽車的理念而言,就是生來連入網絡、智能操控、服務於生活場景,絕非僅是一個交通工具。
日報:9月8日,奇酷科技的兩大股東360和酷派的分歧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註,可否介紹一下這一情況?
阿木:樂視確實是入股了酷派,但就這個分歧而言,與樂視並沒有直接關聯。
伴隨手機產業的飽和度不斷增加,必然經歷升級的過程。因此,近兩年以來,樂視和酷派之間一直在進行接觸和洽談,並非近幾個月的突然決定。
樂視的生態能力、垂直整合的思想、互聯網服務導向的產品理念等等,對於傳統手機廠商而言,是一個新的煥發活力的機會。
對於樂視而言,用互聯網的方式快速推進手機產品的升級叠代。但是客觀講,對新產業,特別是終端產業而言,進入市場和發展需要能力的打造,比如供應鏈能力、線下渠道的覆蓋能力、智能終端售後服務的能力等,還有基礎技術的創新,都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因此,樂視也有很多能力訴求,希望能快速補充能力。
新銳公司的生存創新需要政策空間和包容
日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致辭中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作為互聯網企業家的代表,你如何理解這一觀點?
阿木:在剛剛開幕式散會之後,我也跟李克強總理聊了一分鐘,聊了兩個最大的感想。中國在區域、產業、創新等領域可供挖掘的潛力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
創業創新一方面的確需要調動學生、科研人員和科研機構的積極性,但是另一方面,創新有規則邊界。這里包含了政策和政府管理邊界、技術和研發創新的邊界。而破除這兩個邊界的深淺程序決定了創新創業的大小。
以樂視為例,在樂視超級電視的創新和發展歷程中,確實與中國廣電管理的政策出現了很多對話。在我看來,這些對話正是一個企業正在推動創新邊界延展的過程。企業並不缺少積極性和靈感,缺的是足夠寬廣的土壤和創新的空間。
未來,除了希望繼續調動民間雙創的積極性外,也希望調動政策制定者、國有企業、壟斷力量的創新激情和動力。
企業和政府的對話是兩種思維的碰撞:企業是用戶價值為先和企業的持續發展;政策的制定有更宏大的目的,既有文化價值觀的健康發展,同時也有創造並保護更加健康的產業生態的目的。這兩種思維對話的最終目的應該是,用戶想得到更好的體驗、產品和服務被企業創造出來;而政府的政策能夠與時俱進,順應新的潮流,給予新銳企業更大政策上的包容和空間。
比如,2014年下半年開始,到2014年年底,我們根據政策要求向廣電的相關部門提交了整改方案,等待審閱和批準。現在很殷切地希望廣電部門能夠盡快回複整改意見,根據這一方案和政策框架範圍內更快推進下一步的創新。但在這個過程中,並不影響樂視超級電視的銷售,2015年上半年超級電視銷量突破了100萬臺。
TFboys 和EXO的火爆躥紅,宣示著小鮮肉時代的到來。如今,95後、00後群體正逐漸走上歷史舞臺,成為網絡主力軍,他們的興趣喜好也成為了商業關註的焦點。超級糖果項目正是迎合當下潮流,打造小鮮肉造星平臺,發展95後粉絲經濟。
目前,中國網民構成中,90後群體已占到41.6%,女性網民也在其中占重要比重。因此,針對95後小女生愛幻想、愛追星、愛“男色”、有公主夢的特點,超級糖果團隊主推20歲以下男生平民偶像,通過網劇、網絡綜藝節目和社區互動等方式包裝推廣。
超級糖果的創始團隊均在娛樂宣傳、影視制作和造星推廣等方面有著豐富積累。其中,創始人沈千依,有著三年的電影營銷發行經驗,參與過《紫宅》《傾城之淚》《美男記》等營銷發行工作,並在影視圈擁有廣泛人脈。聯合創始人李知洋擔任內容總監,編導專業畢業,曾參與《大魔術師》後期制作。宣傳策劃和經紀人王伊峰,有五年的造星經驗,與愛戴、海明威、丁少華等近40位藝人合作過,發行專輯百張,曾負責TFboys《Heart·夢出發》的數字音樂宣傳。
除此之外,種子輪投資方的天津火星文化公司,也為他們在發行渠道、明星資源等方面提供很大支持。火星文化有著10年互聯網視頻內容運營、制作、銷售、發行經驗,與主流視頻網站、省級衛視及地面電視臺有長期合作往來。
這是沈千依的第一次創業,這個90後女孩希望超級糖果平臺可以給青少年傳遞正向的價值觀。“我們推的‘鮮肉男神’不止有高顏值,還必須有人品、學歷的要求。”此外,她表示,雖然很多娛樂平臺也在推平民明星,但通常只是炒作一陣而已。超級糖果則會持續打造他們精心挑選出的“男神”,給他們更多的曝光及與粉絲互動的機會。
今年4月,超級糖果推出的網劇《我是男神》第一季已在騰訊視頻斬獲2000萬點擊量,上線首日即在網絡引發火熱討論。隨後,他們聯合貓撲論壇開展“平民男神海選活動”,得到近百萬網友的關註。接下來,除了每年繼續推出1-2季《我是男神》系列網劇,超級糖果還將策劃每周一期的互聯網綜藝節目《超大信息量》,通過談話的方式解密“男神”的所思所想。而年底即將推出的《我是男神》大電影,將是他們今年的重頭戲,也是盈利的關鍵。
關於未來的商業模式,沈千依介紹到,除了新媒體內容的生產外,IP衍生也是其重要發展部分。圍繞《我是男神》的原創IP,他們還將推出書、遊戲、周邊玩偶等衍生品。隨後,他們還將會專門開發針對95後女生的垂直細分社區,充分運營粉絲經濟。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i黑馬,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最近,忽如一夜春風來,互聯網+體育突然爆火。以往互聯網對於體育產業的幫助大多集中在賽事報道層面上,而如今,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以及智能時代的開啟,互聯網也更加深入到體育產業當中,而體育產業孕育著巨大的市場空間,也吸引著眾多包括阿里、騰訊、樂視、萬達等商業巨頭廠商們積極布局。
在這其中,樂視應該是國內第一個看到互聯網+體育這個產業的巨大潛力,並最早進行行業布局的互聯網公司。樂視體育2012年8月上線,繼而開始開始批量買入各種國內外賽事的版權,而後在2014年上半年,樂視體育又從樂視網中分拆出來,並開始獨立進行一系列資本運作和業務布局,並在2015年5月份正式完成首輪8億人民幣融資,估值達到30億人民幣。不過,樂視體育最讓人驚訝的動作卻是,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造勢之後,樂視體育在2015年8月11日發布了其首款智能硬件-樂視超級自行車。
樂視體育這一系列眼花繚亂的動作,一度讓很多業內人士看不懂。很多人也不明白,為何樂視體育敢在很短時間內折騰這麽多事情。不過,當騰訊5億美元重金拿下NBA獨家轉播權,阿里在最近成立體育集團之後,人們漸漸意識到互聯網+體育產業正在互聯網行業向線下商業的滲透過程中率先爆發,樂視體育的確有先見之明。事實上,在去年樂視體育CEO雷振劍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曾透露過樂視體育集“賽事運營+內容平臺+智能硬件+增值服務”等四維一體的生態布局。不過,當時很多媒體都質疑樂視體育的生態故事過於宏大,難以掌控,更多的是造概念。事實果真如此嗎?
為了更加了解樂視體育的生態布局,東樓在前不久應邀參加了樂視體育組織的超級自行車環青海湖邀請賽。在三天的比賽過程中,東樓全場參與其中,關於樂視在體育產業的生態布局也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和思考。下面具體來聊一下:
先來說內容平臺的生態價值。樂視在互聯網體育產業的布局應該是從成立樂視體育頻道建立內容平臺開始的,而在買入一系列國內外重要的體育賽事的播出權後,樂視體育平臺上開始聚集了眾多的體育迷,而這也是樂視體育進行生態布局的第一步。並且,最重要的是,不同於互聯網其他平臺的體育頻道的是,樂視體育並不單純依賴於網站或App,還將內容通過互聯網電視和手機跨屏播出,能夠覆蓋多個終端。
發展到現在,樂視體育在平臺的內容建設方面,已經不再僅僅是依靠購買國內外重大體育賽事的版權,而且還在向賽事內容自制的方向發展。比如這次環青海湖邀請賽,還有同步在太原舉行的馬拉松活動等等,樂視都有采編團隊參與報道和直播。而在直播自制賽事的同時,樂視體育還可以植入廣告或主持人直接提示觀眾購買樂視互聯網電視或樂視超級手機來觀看節目,服務於樂視電視、手機、自行車等硬件產品的銷售。
其次,我們再看看樂視體育的賽事運營方面的布局。當樂視體育購買到播出權之後,並通過自制獲得賽IP之後,如何讓這些賽事最大化的產生商業價值將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就拿這次的環青海湖邀請賽來說吧,雖然這只是一次樂視超級自行車的推廣活動,但仍然可以在很多方面看到樂視體育在賽事方面的運營能力。這次環青海湖邀請賽的參賽運動員由前國家隊員、自行車愛好者、樂迷和媒體組成,屬於一次業余比賽,但比賽完全按照正規的賽事舉辦,有醫療,有補給,有頒獎,有獎品,還有有贊助商,比如運動員的服裝由北歐戶外運動品牌one way贊助,全程拍攝和錄制,當天就剪輯上傳到樂視體育頻道進行推廣,進行了一次完整賽事運營,足以看到樂視體育在賽事運營方面的豐富經驗。
此前樂視體育CEO雷振劍也表示過,樂視體育還將參與體育產業廣告,比如足球和籃球的市場化,先期已經與CUBA達成合作,進行商業開發。而在今年,樂視體育接連宣布與地方體育部門合作,取得了不少比賽的承辦權和運營權。比如前不久宣布取得2015、2016和2017三年深圳龍崗半程馬拉松的承辦權。而後,又宣布與太原市體育局聯合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全面承辦太原國際馬拉松的競賽管理、運營執行、賽事轉播、招商和推廣宣傳等等。
下面再來談下樂視體育在智能硬件的布局情況。提到樂視智能硬件就不能不提樂視體育剛剛在8月份發布的智能自行車產品“鵟”,而這次環青海湖邀請賽的主角也便是它,所有的參賽選手全部騎行樂視體育超級自行車參加比賽,給了用戶進一步體育智能自行車的機會。與此同時,據樂視體育人員透露,樂視體育為了讓更多的騎行愛好者體驗到智能自行車帶來的樂趣,還將發起“共享騎行”的活動,通過共享經濟的方式來讓更多的自行車愛好者不需要購買也可以體驗到樂視的智能自行車。
實際上,智能自行車很可能只是樂視布局體育生態的一小步。從邀請賽現場的感受上來看,在比賽當中,除了智能自行車之外,還有無人機、運動相機等參與其中,這些智能硬件產品的配合,可以讓賽事的報道更加立體,同樣是賽事的一部分。可以預見的是,樂視體育發布的超級自行車可能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樂視體育很可能將繼續發布手環、無人機、運動相機等智能硬件產品,而這些很可能都全部都在樂視體育硬件生態布局規劃過程當中。
最後,我們來談談增值服務。圍繞著體育產業,目前的互聯網增值服務有互聯網體彩、體育IP遊戲、體育教育和培訓以及體育衍生品的電商體系等等。目前,在體彩方面,目前樂視體育已經入股了以體育票務為主的票務公司永樂票務,未來樂視體育很可能開通體育健身培訓O2O平臺,和並基於自己的賽事IP開發相關的手遊和影視劇等等。而這些都將最終為樂視體育的生態系統帶來巨大的收益。
在這次樂視體育的超級自行車環青海湖邀請賽上,給我的最大感受也是,目前騎行正在成為一個與跑步一樣大眾熱愛的運動,但是很多業余的自行車愛好者缺乏教育和培訓,騎行姿勢不對而且還容易受傷,這是就非常需要專業化的指導。與此同時,當用戶熱愛一項運動時,就需要購買專業裝備,還會參與到與體育有關的娛樂活動中去,比如互聯網體彩和這項運動的手遊等,而這時就能產生大量的商業機會。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樂視體育的生態布局當中,內容平臺承擔的是用戶引流的工作,賽事運營做的是商業化變現的事情,智能硬件則是連接體,可以成為內容平臺的載體,同時還能做賽事的輔助,增值服務則是可能為樂視體育帶來巨大商業收益的。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李東樓,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
|
||||||
同樣來自拔萃女書院嘅港姐冠軍麥明詩和亞軍龐卓欣,在娛樂版明爭暗鬥,盡顯拔萃女子好勝之特質。要 數女拔萃在政、商、文化,甚至娛樂界名人,真係數唔晒,好似前運房局局長鄭汝樺、郭炳湘老婆李天穎、賭王個女何超鳳、莫文蔚、作家王迪詩,不過最「把炮」 嘅係讀書時花名叫「周海豚」嘅TOM.COM大股東周凱旋。 讀書時貴為校內泳隊成員的她,唔單只游得快,依家更加係水喉充足。五年前,母校要斥資四億重建佐敦道校舍,舉行籌款活動,周小姐率先承諾作為校舍重建嘅 「underwriter」,為籌建校舍包底,此善舉本可以名留千古,但佢又唔學得誠哥咁,要求有個牌匾,難得佢極之低調,連籌款晚宴都唔見影,喺周凱旋 基金會網址,都只係輕輕提及○八年曾捐款予DGS Education Foundation Ltd.。咁大手筆都係圍內校友先知咋!梗係,咁早揚開晒,影響其他校友捐錢熱情嘛。 金融逍遙客:抵飛之選Round the world 游走於中港台併購、私募投資的金融多棲動物,現為多間上市公司主要股東及董事 逍遙客慣常同班中環友有雪茄局,雖然個個都身經百戰,但仍因股市搞到垂頭喪氣。好多人羨慕喺股票上搵到錢嘅人,但更多人低估喺股票搵到錢嘅難度。逍遙客都 算個老戰士,至今經歷過87、97股災、2000年科網股爆破、03沙士及恐怖的08風暴。呢幾個月已減倉七成,揸住嗰三成亦算實力股,但呢次急跌下亦不 能幸免,心仍難免有滴血感覺。想起那句:「價值投資只會遲到,但從不缺席。」安慰吓自己。經重創的港股,今年餘下日子肯定只有反彈,唔會有持續性升勢。諗 起無甚作為,逍遙客在吞雲吐霧中,盤算點好好俾自己一個逍遙之旅。諗起幾年前充實的環球旅行,的起心肝,再享受吓round the world超抵機票。呢種機票嘅超值程度簡直匪夷所思,但又唔係太多人知道,國泰機票出名貴,香港飛洛杉磯頭等15萬,商務也要6萬,但一張香港出發飛美 國,轉飛歐洲(多站亦可)、再返香港頭等round the world 亦同樣只收11萬、商務6萬。有時間嘅話,喺巴黎、巴塞玩埋,經中歐落馬爾代夫曬太陽,再返香港都係同價。唯一條件係航線須完全順時針或逆時針,唔可以飛 返轉頭,即係美洲去就歐洲返,歐洲去就美洲返。看着手上國泰股票已由$19碌落$14,惟有快啲訂番張round the world,就當報番少少仇! 中環寸嘴:6:00pm後食全港最貴菠蘿包 工廈大王楊耀松長子,是各大有名食肆之VIP,喜歡研究城中有錢佬對食之要求,透過美酒佳餚,察看人生百態,讓讀者「嗒」落有味。 唔使等到下個禮拜三秋分,去到食肆已經一葉知秋啦!踩上去朱太(金利豐老闆)喺銅鑼灣間Sharp 18食晏,成個場計埋我都係兩枱客,靜英英,淨係得set lunch揀,嗰味煎䱽魚前菜有水準嘅,話晒朱太來自鴨脷洲,對食魚更有要求,主菜揀咗碟焗豬扒飯都唔錯,啲飯粒有口感。唉!市道唔好氣氛差啲,隔籬枱鬼 佬客似朱太代理,「秒秒撥」嘅名錶Franck Muller伙記;睇電視見到朱太都冇咁容光煥發,咁又係呀,依家仲有人要殼咩?所以話,此一時不同彼一時。不過咁,我都係要食名牌,但態度要改變。嗱! 嗰日走去尖東搵個賣酒老死吹水,就校啱時間,六點鐘去帝苑酒店,買佢全港最貴、原價$18嘅菠蘿包,六點後有六折,盛惠$10.8,不過佢衰衰咁收埋喺櫃 位入面,慌死俾人搶晒,都有好多西裝友、OL嚟買o架,蛋糕有八八折嘛。我都教啲老友,呢啲時候咪飲「Mouton Cadet」(武當契弟)囉,話晒係法國酒,Market Place做特價$158兩支,買夠六支有八五折添呀。呢啲時候一定要適應吓,早排我都將棺材本(股票)掟晒貨套現,正所謂留得青山在,哪怕冇柴燒。I don't see the end of the tunnel yet,我都好驚o架,經濟唔好,驚啲租客走咗,我好寂寞呀。 老人斑襲小超 小超李澤鉅講解長建和電能合併時,以「化妝」來比喻公司裡面借貸多,拆晒化妝為之「素顏」計法;出名數口精嘅佢亦以素顏示人。年僅五十一歲嘅小超,唔知係 咪去得澳洲巡視業務多,吸收過多紫外線,面上啲老人斑仲多過佢老豆喎!有相為證,大家對照吓喇。去斑並非女人專利,唔少金融界男士都會去做激光去除老人 斑。出嚟見人,呢啲錢唔慳得嘅。 鐸叔強勢出擊 正是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正當紙媒一片哀歌之際,《華爾街日報》亞洲版呢個禮拜起擴充版面,回復大報(broad sheet)規格;更又一分而為A、B兩疊,加強週五消閒、地產內容。據其老總講,加料達五成之多也。梅鐸買咗《華爾街日報》後銳意改革,此趟擴版加料, 莫非佢老人家睇到紙媒已經到咗個轉角市,由是強勢出擊?我哋梗係望佢啱啦! |
樂視今日在中國香港舉行“超3 再次顛覆”樂視超級電視發布會,基於全球獨創的開放閉環的樂視生態系統,正式推出三大旗艦六款第3代超級電視,這也是全球首款生態電視,該系列產品全部低於量產成本定價,通過生態補貼硬件。在發布會上最大的三個亮點是:取消硬件和服務費捆綁銷售,第三代六款產品定價都不加服務費銷售,改為直購裸機或會員合約機;搶購+預售變為現貨+預售;所有渠道(包括第三方渠道天貓、京東等)同款同價。
樂視在發布會中宣布,將引領電視行業進入3.0時代,開創電視行業開放閉環的生態時代。生態型電視,最大的定價特征是能夠低於量產成本定價,因為其具有生態型盈利模式,具有多維度,多層次的盈利能力,通過生態補貼硬件。超級電視能夠低於量產成本定價,彰顯了樂視對整個開放閉環,極難複制的生態系統的自信,標誌著樂視生態更加成熟,邁入全新的發展階段,能夠更好的持續創造全新的用戶價值。第3代超級電視秉承“極限科技、完整生態、顛覆價格”的理念,全線擊穿行業價格底線。
樂視致新總裁梁軍表示,生態電視,不是一臺電視,而是一套通過產業鏈垂直整合和跨產業價值鏈重構所打造的開放閉環大屏互聯網生態系統。通過跨界創新,生態運營,不斷創造獨一無二的產品體驗和更高的用戶價值。傳統工業時代,崇尚產品功能與技術至上,中國作為後進者,必然成為全球技術的模仿者和跟隨者,逆向研發、低質低價、薄利多銷,導致中國企業在全球化進程中難入主流、艱難生存。
樂視生態電視的發布,也意味著電視行業進入3.0時代。在1.0時代,電視只是接收機,用戶只是被動收看內容。2012年9月19日,樂視宣布將推出自有品牌電視,正式進軍電視行業,電視行業由此進入2.0時代。由此開始樂視不斷創造和刷新紀錄,919也成為樂視顛覆電視行業的紀念日。
今年剛剛結束的919黑色樂迷節,樂視生態總銷售額突破17.8億,其中超級電視總銷量突破38.2萬臺,超級手機總銷量突破59.4萬部,智能硬件總銷量突破120萬件,內容會員收入5000萬元,樂視超級電視當日單品牌總銷量超越天貓“雙11”,京東“618”電視當日全品牌總銷量。生態型超級電視已成為行業絕對領導者,繼平臺電商和自營電商之後,生態型電商已快速崛起,“黑色919樂迷電商節”已成為中國第三大電商購物節。
除發布生態電視,此次樂視還正式推出CP2C3.0模式,開創營銷新時代。在供應上,從過去的“搶購+預售”的模式升級為“現貨+預售”的模式;在銷售定價上,低於量產成本定價,並通過服務補貼合作夥伴的模式,實現銷售的O2O 2.0,即同產品線上線下同價格;同時,在電視行業創新性的為用戶提供購買裸機或者會員合約機的選擇,即每購買一年價值490元的樂視全屏影視會員服務,硬件價格直降300元,即“一年會員合約機硬件定價=裸機價-300元”、“N 年會員合約機硬件定價=裸機價-300*N元”,樂視根據各機型裸機售價定義N的大小,支持硬件價格0元。
樂視宣布,樂視商城啟用全球域名(www.lemall.com),包括第3代超級電視在內的生態產品將在全球範圍銷售。9月29日,超3全系(Max65/X55 Pro/X55/X50/X43/X40)中國內地樂視商城和LePar同步首發。10月下旬,中國香港樂視商城搶購超3 Max65/超3 X55/超3 X43/超3 X40。今年第4季度,超3 Max65/超3 X55 Pro/超3 X43樂視商城美國開售。此外另加999元,還可直接升級到家庭影院版(含樂視超級無線音箱+低音炮,原價1499元)。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i黑馬,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最近一段時間,媒體上不斷出現有關超級稻的質疑,某些網上評論甚至將矛頭對準了中國雜交水稻研究以及我本人,對此我有話要說。
首先,超級稻是國家為了保證全國人民糧食需求而提出和設立的重大項目。從現實情況看,水稻既是我國也是全世界的第一大糧食作物,世界一半以上人口和我國60%以上人口以大米為主食。尤其在中國人多地少的情況下,我們要解決糧食問題只能依靠提高耕地單位面積產量,這個發展方向毋庸置疑。正是出於保障糧食安全的考慮,國家農業部於1996年正式就“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立項,目前超級稻品種已經進化到第四期,總體情況不斷向好。作為科研人員,我們一直都在追求超級稻更高產,這是我們雜交水稻科研工作永恒的主題。
這段時間我正在湖南長沙的超級稻示範片考察。目前我國一共設有39個超級稻百畝示範片,現在有些示範片已經豐收。根據我的測算,大概5個示範片畝產過了1000公斤,平均產量也在950公斤左右。為了充分認識我國超級稻發展水平,我們可以簡單做下對比:目前全世界水稻種植面積在22億畝左右,平均單產為300公斤,即便在日本等一些農業科技較為發達的國家,平均單產也只有450公斤。僅從這點就能看出,發展超級稻給中國的農業生產帶來多大優勢。
當然,近期出現的質疑也暴露了超級稻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對此我想指出,超級稻從來不是十全十美,它也一直處在改進的過程中。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們的超級稻產量高但品質不好,但當時的主要目標是解決溫飽問題,老百姓對於大米的要求也沒那麽高。但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老百姓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變得更高,我們為此也在不斷對超級稻進行改進。我的宗旨是既要高產量也要高質量,絕對不以犧牲產量來追求質量,現在來看這個目標也已達到。按照農業部的標準,產自超級稻的大米已經達到二級以上指標。
即便如此,超級稻在技術上仍有一些問題有待解決,比如其對病蟲害尤其是稻瘟病的抵抗性還不甚理想。按照農業部的九級評定指標,超級稻的抗病蟲害能力處於5級的中間水平。我們希望未來超級稻至少達到二、三級,即高抗水平。我理解社會對於我們農業科研的高期待,但農業科研和生產從來不能一蹴而就。超級稻的生長和改進周期很長,起碼需要三年五年時間,即便你晚上加個大夜班也無法那麽快就解決問題。
我現在已經是80多歲的人了,既經歷過上世紀60年代餓肚皮的苦日子,也享受到現在豐衣足食的好日子。那些有關超級稻甚至對我本人的質疑中有些出於善意,但有些也有居心叵測之嫌。對此我想說的是,超級稻研究事關國家榮譽和糧食安全,無論遇到什麽困難,我絕不會退縮。現在我們的科研團隊正在向超級稻第五期公關,向著更高產量和更高質量奮進,我希望社會上某些人不要再向我們的超級稻潑臟水了。(作者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專家)
中國有句古話:“小富靠勤,大富靠命”,意思是說如果你想成為有錢人,勤奮工作就是了,但要成為大富翁,就要看你的命好不好。
不過,到底什麽是“命”呢?中國人往往語焉不詳,並由此誕生看命先生這個職業,他們往往把命說得神乎其神,但很少有人真正知道到底是怎麽回事。
現在流行說大數據,如果我們用大數據來分析一下那些超級富豪的年齡,我們會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發現,這些發現和命有關。
年齡紮堆的全球超級富豪群
我們先來看看中國市值在100億美元以上的互聯網公司,就會發現他們幾乎都出生在1964年到1974年這10年間。他們分別是馬雲(1964年)、李彥宏(1968年)、雷軍(1969年)、周鴻祎(1970年)、沈軍(1970年)、丁磊(1971年)、馬化騰(1971年)、賈躍亭(1973年)和劉強東(1974年)。除了沈軍和賈躍亭,其他7個人創辦現在的公司的時間都是在1997年到1999年之間,其中雷軍是1998年成為金山CEO。
我們再來看中國房地產行業這個盛產超級富豪的行業,中國排名靠前的民營房地產公司的創始人大都出生在1950年到1964年之間。他們分別是許榮茂(1950年)、王石(1951年)、黃如論(1951年)、王健林(1954年)、楊國強(1955年)、宋衛平(1958年)、許家印(1958年)、孫宏斌(1963年)、潘石屹(1963年)和吳亞軍(1964年)。他們進軍房地產的時間在1988年和1996年之間,彼此相差不到8年時間。
香港的超級富豪出生年份更接近一些,比如說鄭裕彤出生於1925年,李嘉誠和李兆基都出生在1928年,呂誌和出生在1929年,在馬來西亞出生但主要生活在香港的郭鶴年出生於1923年。他們都出生於1920年代,並在1950年代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其中鄭裕彤是1956年成為周大福總經理。這些人創辦的公司都是從制造和貿易業起家的,但在1960年代前後進入房地產行業,並在這個行業賺取了巨額財富。
美國也存在超級富豪年齡紮堆的現象。比如說美國19世紀的三大超級富豪安德魯·卡耐基(1835年)、J.P.摩根(1837年)和約翰·D.洛克菲勒(1839年)出生年份相差不到4歲,他們都於19世紀60年代創辦了自己的公司。蘋果的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微軟的創始人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都出生於1955年,其中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1975年創辦了微軟,1年以後,史蒂夫·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創辦了蘋果。
超級富豪們的三個共性
從這些數據中,能發現三個現象: 第一,這些超級富豪開始創業的年齡大都在20-40歲之間,其中科技行業創業的年齡大都在20-30歲之間,房地產和金融行業大都在30-40歲之間。第二,這些人創業的時候這個行業還沒有完全爆發,他們進入這個行業或是出於運氣,或是出於遠見,在行業爆發之前已經進入這個行業了。第三,這些人之所以能成為超級富豪,不僅在於他們抓住了一波機會,而是持續地抓住了多波機會,他們第一次成功可能是出於運氣,但持續成功絕不僅僅只是運氣那麽簡單。
創業的時間節點非常非常重要。中國現在最大的幾家互聯網公司大都創辦於1997年至1999年這三年,這絕不是一個偶然現象。那三年正好是中國互聯網處於爆發式增長的年份,而創始人大都在30歲左右,這是一個絕佳的數字組合。如果他們太年輕的話,他們可能看到了這波機會,但沒有能力把握這波機會,而如果他們年紀太大的話,他們對新鮮事物的敏感度會下降,導致他們看不到這波機會。
房地產行業也是如此。中國房地產行業真正開始啟動是在1992年,並在1998年以後迎來了一個爆發式增長。現在最成功的房地產企業都是在爆發性增長之前成立的,其中最有遠見的甚至在房地產行業啟動之前就已經卡好位置了,比如萬科是在1988年就進入了房地產行業,而且是第二個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王石之所以能成為商業領袖絕不是偶然的,不僅僅因為萬科做得最大,而且因為他是這個行業最早的玩家。
前面說的都是“時勢造英雄”,似乎他們的成功都是因為在正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情,似乎都是因為他們運氣好。的確,這些人的第一次成功往往是因為運氣足夠好,但他們之所以能成為頂尖企業家或者超級富豪,絕不僅僅是因為運氣號。一次運氣可以讓一個人成為富豪,但如果要成為超級企業家,需要具備連續把握多次機會的能力,而這種把握多次機會的能力,主要來源於看清未來趨勢的能力。
以李嘉誠為例。他創業於1950年,那個時候正好是朝鮮戰爭爆發的前夜。幾年之後,香港成為連接中國內地和世界市場唯一的出口,香港經濟也將迎來經濟騰飛。李嘉誠最早做塑料花,並很快成為“塑料花大王”,但他不滿足於此,他在1958年就開始介入房地產市場,並利用後來香港房價飆升大發其財,然後開始涉足公共事業和零售行業,讓整個香港成為“李家城”。
多維度解密超級富豪
中國內地改革開放以後,李嘉誠是第一批在中國內地投資的香港企業家,他有一次抓住了中國經濟騰飛的機會,這一波機會讓他成為“華人首富”。他還是最早進入3G電信行業的香港企業家,如今他則布局全球市場,並引來了很多非議。從這一連串的舉措看來,李嘉誠之所以成為超級富豪,不僅僅是因為他抓住了一波機會,而是連續抓住了多次機會。
如何能持續地抓住市場機會呢?這需要企業家有很好的戰略思維能力,這些思維能力可以分成四個維度,分別是高度、深度、寬度和跨度,也可以稱之為四維戰略思維能力。
第一維度是高度。企業家要有能預見到事物的發展趨勢的能力,比如說預見到互聯網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以及中國經濟和房地產未來的走勢,就能利用這種趨勢判斷能力去提前布局。這種能力的培養往往需要企業家有高屋建瓴的思辨能力,並具有寬廣的視野,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第二維度是深度。企業家要有能一針見血地發現事物本質和關鍵成功要素,這需要有很好的洞見。比如說你能一下子看到房地產的核心能力在於資金能力,而不是設計和制造能力,這就是洞見。這需要企業家具有豐富的從業經驗,以及從錯綜複雜的現象中發現關鍵成功要素的能力。
第三維度是寬度。企業家要對事物發展的周期有清晰的認識,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以房地產為例,就是能夠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拿地建房和並購,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賣房和融資。這需要企業家有對外部環境敏感的感知能力,而且具備逆勢操作的投資能力,以及面對不確定性時的勇氣和自律能力。
第四維度是跨度。企業家要能在不同的行業和專業之間進行整合,善於發現不同事物之間的創新點。比如房地產金融就是一個跨界創新的產物,現在的很多互聯網+也都是跨界創新的產物。這需要企業家有比較寬的知識面,具有高超的整合不同行業的能力,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和溝通協調能力。
企業家要把握自己的命運,就要錘煉自己的這四種戰略思維能力,而這需要三種學習能力:第一步是具備完整的知識體系和廣闊的知識面,能夠發現問題的本質和未來的趨勢,尤其要多讀有關歷史和哲學方面的書籍。第二步是要善於向各行業的頂尖高手學習,通過對話和探討方式快速學習,而且善於利用各種專業人士的能力,並具有跨界整合的想象力。第三步則是要在每天的實踐中不斷複盤和反思,每一天都有進步,這需要企業家具有持續學習的能力,以及虛懷若谷的胸懷。
上帝負責發牌,你負責打牌。所謂的命好,不僅是你可以看到底牌,而且能把拿到手里的牌打好。
(作者陳雪頻為智慧雲領導力發展機構創始人兼CEO)
袁隆平是解決中國人吃飽飯的大功臣,超級稻如雷貫耳,名動中外。
但是時移世易,超級稻在慢慢走下神壇,質疑聲這些年越來越多。安徽部分地區種植超級稻絕收,讓袁隆平一下子成為輿論的焦點,也讓這位老科學家格外郁悶。國慶假期後,袁隆平發表署名文章《請別再向超級稻潑臟水》,回擊質疑,這篇文章中也做出了這樣的表示:“近期出現的質疑也暴露了超級稻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
超級稻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口感不佳。袁隆平說未來的超級稻會在提高產量的同時,提升稻谷的質量,解決品質不好的問題。
水稻是中國人的主糧,現在每年的產量超過2億噸,已經處於基本供需平衡的階段。
換句話說,吃飽飯已經不是問題,吃好飯才是問題。
85歲袁隆平設定的目標是,超級稻單產能夠實現每公頃16噸的水平,到90歲前實現單產17噸。
本文作者的擔憂是,袁隆平費盡千辛萬苦也許實現了單產17噸的目標,消費者卻並不買賬,不喜歡吃超級稻,這位科學家的心血會不會付諸東流了?
湖南是袁隆平的故鄉,也是袁隆平研發出超級稻的風水寶地。不少湖南人吃米飯有個習慣,喜歡吃幹、硬的米飯,秈米剛好有這樣的特性,超級稻屬於秈米。
到了上海,柔軟可口、粘性油性均大的粳米更受歡迎,是當地市場的主流消費品種。
不只是上海,粳米特別是粳米中的東北大米,在全國已經迅速成為主流,而秈米的市場份額日漸衰減,秈米中的早稻有些已經成為飼料用糧,幾乎是低端的代名詞。
當然秈米中也不乏精品,泰國香米其實就是秈米的一種,另外秈米中的晚稻由於生長周期長,口感要比早稻好得多,在南方仍有一部分市場。
但是從全國來看,口感更好的東北米已經超越了超級稻,成為市場消費的主力軍。這樣的消費趨勢轉型,看看數據就一目了然。
2002年,湖南稻谷的產量是2119萬噸;到了2013年,稻谷產量增長到約2562萬噸,總體有所增長,但是比較平緩。
再來看看黑龍江,2002年的時候,媒體報道稻谷產量是921萬噸;到了2013年,官方統計稻谷產量增長到約2221萬噸,是2002年的2.4倍,增幅遠遠超過湖南。
東北大米油性大、韌性強、有嚼勁,食味上不僅超越湖南的秈米,而且也超越了同屬粳米的蘇北大米,得以侵蝕蘇北大米的傳統市場,黑龍江水稻種植面積和產量的強勁增長已經清楚的說明了這個趨勢。
國內消費者現在需要的是吃好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出高價吃好大米。在黑龍江五常陸家村,有機大米的價格賣到一斤20元,銷路並不成問題。中糧集團、益海嘉里集團,近年來,都投入大量資源在東北建大米加工廠,花重金推廣東北大米,南方的秈米在這些大型企業的產品線中僅僅是從屬和輔助的角色。
解決超級稻的口感問題,在與東北大米的抗衡中找到立足點,在作者看來,也許比提升單產來得更迫切。
袁隆平院士,您能接受這個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