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什麽超級富豪的年齡都差不多?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8454.html

為什麽超級富豪的年齡都差不多?

中國房地產金融 陳雪頻 2015-10-17 14:22:00

大數據鏡頭下的超級富豪群,大多呈現這些規律:創業年齡相近,行業尚未爆發,抓取多波機會等。所謂的命好,不僅是你可以看到底牌,還能把拿到手里的牌打好。

中國有句古話:“小富靠勤,大富靠命”,意思是說如果你想成為有錢人,勤奮工作就是了,但要成為大富翁,就要看你的命好不好。

不過,到底什麽是“命”呢?中國人往往語焉不詳,並由此誕生看命先生這個職業,他們往往把命說得神乎其神,但很少有人真正知道到底是怎麽回事。

現在流行說大數據,如果我們用大數據來分析一下那些超級富豪的年齡,我們會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發現,這些發現和命有關。

年齡紮堆的全球超級富豪群

我們先來看看中國市值在100億美元以上的互聯網公司,就會發現他們幾乎都出生在1964年到1974年這10年間。他們分別是馬雲(1964年)、李彥宏(1968年)、雷軍(1969年)、周鴻祎(1970年)、沈軍(1970年)、丁磊(1971年)、馬化騰(1971年)、賈躍亭(1973年)和劉強東(1974年)。除了沈軍和賈躍亭,其他7個人創辦現在的公司的時間都是在1997年到1999年之間,其中雷軍是1998年成為金山CEO。

我們再來看中國房地產行業這個盛產超級富豪的行業,中國排名靠前的民營房地產公司的創始人大都出生在1950年到1964年之間。他們分別是許榮茂(1950年)、王石(1951年)、黃如論(1951年)、王健林(1954年)、楊國強(1955年)、宋衛平(1958年)、許家印(1958年)、孫宏斌(1963年)、潘石屹(1963年)和吳亞軍(1964年)。他們進軍房地產的時間在1988年和1996年之間,彼此相差不到8年時間。

香港的超級富豪出生年份更接近一些,比如說鄭裕彤出生於1925年,李嘉誠和李兆基都出生在1928年,呂誌和出生在1929年,在馬來西亞出生但主要生活在香港的郭鶴年出生於1923年。他們都出生於1920年代,並在1950年代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其中鄭裕彤是1956年成為周大福總經理。這些人創辦的公司都是從制造和貿易業起家的,但在1960年代前後進入房地產行業,並在這個行業賺取了巨額財富。

美國也存在超級富豪年齡紮堆的現象。比如說美國19世紀的三大超級富豪安德魯·卡耐基(1835年)、J.P.摩根(1837年)和約翰·D.洛克菲勒(1839年)出生年份相差不到4歲,他們都於19世紀60年代創辦了自己的公司。蘋果的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微軟的創始人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都出生於1955年,其中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1975年創辦了微軟,1年以後,史蒂夫·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創辦了蘋果。

超級富豪們的三個共性

從這些數據中,能發現三個現象: 第一,這些超級富豪開始創業的年齡大都在20-40歲之間,其中科技行業創業的年齡大都在20-30歲之間,房地產和金融行業大都在30-40歲之間。第二,這些人創業的時候這個行業還沒有完全爆發,他們進入這個行業或是出於運氣,或是出於遠見,在行業爆發之前已經進入這個行業了。第三,這些人之所以能成為超級富豪,不僅在於他們抓住了一波機會,而是持續地抓住了多波機會,他們第一次成功可能是出於運氣,但持續成功絕不僅僅只是運氣那麽簡單。

創業的時間節點非常非常重要。中國現在最大的幾家互聯網公司大都創辦於1997年至1999年這三年,這絕不是一個偶然現象。那三年正好是中國互聯網處於爆發式增長的年份,而創始人大都在30歲左右,這是一個絕佳的數字組合。如果他們太年輕的話,他們可能看到了這波機會,但沒有能力把握這波機會,而如果他們年紀太大的話,他們對新鮮事物的敏感度會下降,導致他們看不到這波機會。

房地產行業也是如此。中國房地產行業真正開始啟動是在1992年,並在1998年以後迎來了一個爆發式增長。現在最成功的房地產企業都是在爆發性增長之前成立的,其中最有遠見的甚至在房地產行業啟動之前就已經卡好位置了,比如萬科是在1988年就進入了房地產行業,而且是第二個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王石之所以能成為商業領袖絕不是偶然的,不僅僅因為萬科做得最大,而且因為他是這個行業最早的玩家。

前面說的都是“時勢造英雄”,似乎他們的成功都是因為在正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情,似乎都是因為他們運氣好。的確,這些人的第一次成功往往是因為運氣足夠好,但他們之所以能成為頂尖企業家或者超級富豪,絕不僅僅是因為運氣號。一次運氣可以讓一個人成為富豪,但如果要成為超級企業家,需要具備連續把握多次機會的能力,而這種把握多次機會的能力,主要來源於看清未來趨勢的能力。

以李嘉誠為例。他創業於1950年,那個時候正好是朝鮮戰爭爆發的前夜。幾年之後,香港成為連接中國內地和世界市場唯一的出口,香港經濟也將迎來經濟騰飛。李嘉誠最早做塑料花,並很快成為“塑料花大王”,但他不滿足於此,他在1958年就開始介入房地產市場,並利用後來香港房價飆升大發其財,然後開始涉足公共事業和零售行業,讓整個香港成為“李家城”。

多維度解密超級富豪

中國內地改革開放以後,李嘉誠是第一批在中國內地投資的香港企業家,他有一次抓住了中國經濟騰飛的機會,這一波機會讓他成為“華人首富”。他還是最早進入3G電信行業的香港企業家,如今他則布局全球市場,並引來了很多非議。從這一連串的舉措看來,李嘉誠之所以成為超級富豪,不僅僅是因為他抓住了一波機會,而是連續抓住了多次機會。

如何能持續地抓住市場機會呢?這需要企業家有很好的戰略思維能力,這些思維能力可以分成四個維度,分別是高度、深度、寬度和跨度,也可以稱之為四維戰略思維能力。

第一維度是高度。企業家要有能預見到事物的發展趨勢的能力,比如說預見到互聯網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以及中國經濟和房地產未來的走勢,就能利用這種趨勢判斷能力去提前布局。這種能力的培養往往需要企業家有高屋建瓴的思辨能力,並具有寬廣的視野,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第二維度是深度。企業家要有能一針見血地發現事物本質和關鍵成功要素,這需要有很好的洞見。比如說你能一下子看到房地產的核心能力在於資金能力,而不是設計和制造能力,這就是洞見。這需要企業家具有豐富的從業經驗,以及從錯綜複雜的現象中發現關鍵成功要素的能力。

第三維度是寬度。企業家要對事物發展的周期有清晰的認識,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以房地產為例,就是能夠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拿地建房和並購,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賣房和融資。這需要企業家有對外部環境敏感的感知能力,而且具備逆勢操作的投資能力,以及面對不確定性時的勇氣和自律能力。

第四維度是跨度。企業家要能在不同的行業和專業之間進行整合,善於發現不同事物之間的創新點。比如房地產金融就是一個跨界創新的產物,現在的很多互聯網+也都是跨界創新的產物。這需要企業家有比較寬的知識面,具有高超的整合不同行業的能力,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和溝通協調能力。

企業家要把握自己的命運,就要錘煉自己的這四種戰略思維能力,而這需要三種學習能力:第一步是具備完整的知識體系和廣闊的知識面,能夠發現問題的本質和未來的趨勢,尤其要多讀有關歷史和哲學方面的書籍。第二步是要善於向各行業的頂尖高手學習,通過對話和探討方式快速學習,而且善於利用各種專業人士的能力,並具有跨界整合的想象力。第三步則是要在每天的實踐中不斷複盤和反思,每一天都有進步,這需要企業家具有持續學習的能力,以及虛懷若谷的胸懷。

上帝負責發牌,你負責打牌。所謂的命好,不僅是你可以看到底牌,而且能把拿到手里的牌打好。

(作者陳雪頻為智慧雲領導力發展機構創始人兼CEO)

編輯:明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9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