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朗普在公布減稅政策時提到,如果政策刺激得當,美國GDP的增長將會填補減稅帶來的財政窟窿。按照經濟學家們的普遍算法,這就意味著,美國GDP必須在今後幾年實現4%以上的增長。這可能嗎?
在當地時間4月30日舉行的第八屆複旦紐約論壇上,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IFC)首席經濟學家褚浩全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通過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刺激,美國GDP實現4%的增長還是有可能的,但是無法長期持續。
褚浩全認為,特朗普是在以商人的眼光治理美國的經濟。決定經濟增長的因素主要是個人、企業和政府的經濟行為。而美國的經濟增長會受到來自政府的刺激,這包括減少政府的幹預和吸引外資進入美國實體經濟,尤其是制造業。
“現在美國還有大量實體經濟領域的潛能沒有挖掘出來,這主要指制造業和與整個經濟變化息息相關的服務行業。”褚浩全對第一財經記者說:“發展制造業是很好的主意,但不是說把發展中國家的崗位移到美國來,而是美國要開發高端的制造業。”
褚浩全特別提到,高端制造業包括智能穿戴、無人汽車等能提高效率的技術產業,但不包括Uber這類只是整合資源、卻對提高生產力幫助不大的產業。目前,美國中小企業對美國經濟前景的作用越來越被看好。這是因為中小企業的投資和人才雇傭還有很大的潛力。美國長期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傳統上的中小企業服務對象一直是美國國內,他們不需要服務其他國家,但只要企業走出去,就會發現國際上也有許多適合美國中小企業的商機。
“有些技術不僅能應用於美國,而且還能應用於其他國家的市場。這樣就會產生許多像臉書(Facebook)、亞馬遜這樣的公司,它們迅速從一家美國企業成長成國際企業。” 褚浩全說。
美國普凱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陳緋則也提到這樣的商機,她最近就在做為一家美國公司做向中國公司授予一項知識產權使用權的項目。
然而,褚浩全也認為,美國的這種增長並不可持續,主要歸因於個人的經濟行為。“因為美國的經濟和以前不一樣,美國勞動力的老齡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另外,美國在移民方面政策也比較緊。”
在上述論壇上,專家們還就中國金融投資的國際化、中國實體產業全球化突破的探索、新形勢下美國投資創業稅務規劃和移民管理等議題進行了交流。複旦紐約論壇由複旦大學管理學院紐約校友聯絡處和複旦大學美國校友會主辦,旨在搭建學院、企業和社會之間的溝通平臺,為美國校友尋求國內機會,同時也助力中國校友發展海外事業。
5月1日消息,據韓聯社報道,韓國國防部發言人文尚均1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就韓國青瓦臺國家安全室室長金寬鎮4月30日與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馬斯特通電話再次確認“薩德”費用協議內容一事表示,“薩德”部署費用無法再協商。
就“薩德”部署費用是否會成為美方提高韓方防衛經費分攤額的籌碼,文尚均表示,防衛經費分攤比例是對駐韓美軍對半島安全的貢獻、韓方財政承擔能力、半島安全情況、駐韓美軍維持穩定駐紮的基本條件等綜合因素進行考慮後確定的,兩國將協商後保證分攤比例合理。
一位熟悉韓美國安問題的政府官員表示,將部署在星州的“薩德”反導系統屬於美方資產。根據《駐韓美軍地位協定》,韓國政府提供地皮及基礎設施等,“薩德”的建立、運營及維護費用則由美方承擔。因此,“薩德”費用問題不是重談的對象。就麥克馬斯提及再協商一事,他表示是指“薩德”還是防衛經費分攤一事暫不確定。
當天早些時候,青瓦臺方面稱,青瓦臺認為麥克馬斯特在接受美媒采訪時重新確認韓美曾就“薩德”反導系統達成的協議內容仍有效。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提出讓韓國承擔10億美元的“薩德”部署費用引發巨大爭議。韓國青瓦臺國家安全室室長金寬鎮4月30日就此與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馬斯特通電話,雙方再次確認“薩德”費用協議內容。但由於雙方公布的通話內容不一,導致爭議進一步發酵。
5月3日,據中山市發展和改革局網站消息,日前廣東中山市發布《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備案操作指南》,要求當商品住房實際銷售價格高於備案價格或下浮幅度超過15%,商品房將無法進行網上簽約。此前I3月26日廣東中山曾出臺樓市調控政策,要求“落實商品住房價格備案審查,嚴格明碼標價制度”。
以下為全文:
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備案操作指南
一、備案的範圍:自2017年3月26日起,新建商品住房在銷售(預售或現樓銷售)前應辦理銷售價格備案。
2017年3月26日前已辦理預售許可和商品房產權權屬登記(以下簡稱權屬登記)的商品住房以及已辦理預售許可的商品住房在辦理權屬登記時無需辦理銷售價格備案。
二、價格備案規定
(一)開發企業辦理新建商品住房預售許可或權屬登記,應提供價格備案資料,並在樓盤表中錄入備案價格。
(二)備案價格操作原則:
1、有前期成交價格的,以備案前該項目3個月實際成交均價為基準價。但前期成交價格沒有代表性的,如銷售戶型變化較大,由市發展改革局審核後可選取該項目周邊在售項目前3個月實際成交均價為基準價。前3個月以申報日期為準往前推3個月,如申報日期是4月8日,則前3個月為1月8日至4月7日。
2、沒有前期成交價格的,選取該項目周邊在售項目前3個月實際成交均價為基準價。周邊在售項目以申報項目為中心,環繞周邊選取距離本項目最近的在售項目作為優先,然後依次擴展,由開發企業提出擬參照的3個在售項目,報市發展改革局審核。
3、該項目周邊沒有在售項目的,以該鎮(區)前3個月實際成交均價為基準價。由開發企業提出依據和說明報市發展改革局審核。
(三)未經價格備案的預售項目,暫不核發預售許可證;未經價格備案的現售項目,暫不辦理權屬登記。價格一經備案6個月內不予受理上調備案價格的申報。但如需調低備案價格的,受理間隔時限可以縮短為1個月。時間以備案回執標註的時間為準。
(四)當商品住房實際銷售價格高於備案價格或下浮幅度超過15%,商品房將無法進行網上簽約。
(五)開發企業申報備案的價格實行一房一價,每套房單價可以不同,但均價不得高於基準價的3%。
三、價格備案程序
(一)申報。市發展改革局受理價格備案申報時,應收取以下資料(相關表格在市發展改革局網站“下載中心”發布):
1、開發企業營業執照、資質證、法人身份證明複印件;
2、中山市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備案申報表,以幢(棟)為單位進行填報;
3、中山市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備案信息表,首次申報價格備案時收取,如有變動應及時更新;
4、本項目前期實際成交均價資料或選取周邊在售項目價格或該鎮區銷售價格作為參考定價的依據和說明。
申報者通過廣東省網上辦事大廳中山分廳(http://zsbs.zs.gov.cn)市發展和改革局辦事窗口登錄辦理,在網上提交第2、3、4項資料,第1項資料在領取備案回執時收取。
(二)受理。市發展改革局在收到價格備案申報材料後,對備案資料進行審核,確定是否受理。
1、若該項目有前3個月成交均價的,由市發展改革局對開發企業提交的前3個月成交均價以及相關申報材料進行審核,符合備案條件的,予以備案。
2、如該項目是參照周邊在售項目價格為基準價的,開發企業須在中山市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備案申報表中填報擬銷售價格報市發展改革局,同步提供參照周邊項目(樓盤)名稱、地址,由市發展改革局進行審核是否符備案條件和要求,符合備案條件的予以備案。若經核審不符合備案條件和要求的,由市發展改革局通過網上辦事大廳補正告知將審核後的基準價發送給開發企業,開發企業以基準價為基準制定項目申報的銷售價格,在3日(含當日)內完成補正後網上提交價格備案材料。
3、若該項目以所屬鎮區銷售價格為基準價的,開發企業須在中山市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備案申報表中填報擬銷售價格報市發展改革局,由市發展改革局進行審核是否符備案條件和要求,符合備案條件的予以備案。若經核審不符合備案條件和要求的,由市發展改革局通過網上辦事大廳補正告知將審核後的基準價發送給開發企業,開發企業以基準價為基準制定項目申報的銷售價格,在3日(含當日)內完成補正後網上提交價格備案材料。
受理窗口:中山市博愛六路22號市行政服務中心B區B02窗口。
(三)辦理。對項目申報材料符合備案條件和要求的,予以備案,核發《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備案回執》。
(四)登記。屬於預售項目,開發企業憑《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備案回執》到住建部門辦理預售許可;屬於現售項目,由開發企業憑《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備案回執》到國土部門辦理權屬登記。
波多黎各自治邦總督Ricardo Rosselló周三表示,將會把波多黎各的債務危機提交至聯邦破產法院。
蘭州市提出,將劃定一定的停車區域和禁止停車區域,不按規定或指定區域停放就無法實現網上還車,設置施劃一批非機動車停放點等舉措來整改共享單車亂象。
據中新網報道,4日,蘭州市交通秩序大整治指揮部辦公室、市委市政府交通秩序大整治督察組、市交通委、城管委和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等多個部門共同召集入駐蘭州的共享單車企業片區負責人進行約談,對共享單車運營以來的管理方式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並提出整改意見和建議。
今年3月,共享單車ofo及酷騎兩個品牌進入蘭州後,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小黃車”、“小綠車”,方便民眾的同時也存在占用盲道、損壞亂扔、甚至堵在了機動車道或市民行走的正常通道上,由此帶來的亂象也讓民眾對共享單車多有詬病。
整改意見提出,共享單車企業要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同時盡快開發管理軟件,通過大數據平臺管理企業已投放的共享單車,和城管、交警部門共商,“劃定一定的停車區域和禁止停車區域,不按規定或指定區域停放就無法實現網上還車”,利用價格杠桿規範市民用車租車行為。
同時,蘭州城管委要盡快在具備條件的人行道、公交站點、醫院、商圈、辦公區及人口密集小區等不影響機動車通行路段設置施劃一批非機動車停放點,以規範非機動車的靜態秩序。
ofo共享單車蘭州市場負責人董文博稱,“目前企業在蘭州投放的單車實行網格化管理,每300輛單車配備一名運維人員,”接到單車問題反饋後,規定運維人員30分鐘之內解決並且上報,實現對單車監督管理。
蘭州相關部門也提出了同樣的建議,結合蘭州的實際情況,企業要發揮主體作用,發展壯大一批線下運維服務團隊,在主要路口路段巡查管理共享單車停放及損壞維修事宜,及時發現和調整投放需求,為解決城市擁堵和汙染盡一份社會責任。
對於精確整改共享單車亂象,蘭州還提出,在該市目前沒有出臺管理辦法之前,“暫時不能再向市場投放新的共享單車”,維持目前數量和規模,並向蘭州市交通委和城管委報備已投放車輛的具體數量。
蘭州城管委將牽頭盡快制定出臺管理辦法或實施意見,而此次出臺的辦法中也將“共享單車的運營管理納入其中”,便於各職能部門管理和企業有序規範發展。
位於上海的中科院量子信息和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的一間實驗室內,三平米的實驗臺上看似毫無章法、密密麻麻地布滿大大小小的鏡片和古怪的器件,一些電線從上方的支架上垂落下來,旁邊的一臺儀器發出單調的“啾啾”聲。
這是近20位科研工作者經過4年多孕育出的中國量子計算機“嬰兒”,它也是世界上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5月初才在世人面前首次亮相。
量子計算所依據的原理是微觀世界最詭異的量子糾纏現象。對古人來說,現代電子技術如同巫術,而開啟未來科技引擎的量子計算在當今世人眼中又何嘗不是。
制造上帝無法區分的光子
這臺初具雛形的光量子計算機的研制者之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年僅34歲的陸朝陽教授留著寸頭短發,眼鏡片藏不住眼中露出的聰慧,人們稱他是操縱光子的“巫師”。
中國量子計算機發展路線圖。 受訪者供圖
“世界上找不到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但我們可以制造出兩個一模一樣的光子,可以開玩笑地說連上帝都無法區分,量子力學中叫做‘全同’。兩個獨立的光子只有一模一樣了,才能讓它們產生量子幹涉,進而糾纏,否則兩個光子誰都不理誰。”陸朝陽說。
上帝也無法區分的光子產生於一個單光子源。發出鳴叫聲的是制冷機,為單光子源提供零下269攝氏度的低溫環境。
“我們這里的單光子目前在國際上綜合性能最優,全同性比率達到99.5%,效率比國際上第二名高10倍以上。這是由於我們在2013年創新了一種激發方法,可以大幅度降低噪音。之前國外技術產生的單光子就好像一對玩了泥巴的雙胞胎,你可以通過他們身上的泥巴區分他們,而我們制造出的光子就像把雙胞胎洗得幹幹凈凈,你就分辨不出他們了。”陸朝陽說。
這些光子在實驗臺上的鏡片間跑來跑去,經過10多個波片,改變了偏振信息後被導入一個關鍵器件——多路分束器,它相當於這臺光量子計算機的CPU。在這里,“巫師們”對光子進行操縱。
那些看似橫七豎八排列的反射鏡、波片、分束器和其他怪異的元器件,其實是“巫師們”獨具匠心地設計、組裝起來的。
“我們設計出的超低損耗量子線路效率達到99%,而國際上其他研究組的量子線路效率只有30%。”陸朝陽說。
陸朝陽和學生們討論光量子計算機的運行情況。 新華社 圖
這個“嬰兒”誕生以來,只做了一件事:玩了一個叫“玻色取樣”的遊戲。這是科學家專門設計出來讓量子計算機和經典計算機比賽的遊戲。
對著顯示屏上高低起伏的譜線,“巫師”說:“我們僅操縱了5個糾纏的光子,它就打敗了早期的經典計算機。”而“巫師們”在2016年底已可以操縱10個糾纏光子,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他們計劃今年年底實現操縱大約20個量子比特。
“雖然這臺光量子計算機還不如你握著的手機計算能力強,但它是一個里程碑。人類歷史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有幾間屋子大,今天我們看它一文不值,但它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意義,從科學到技術,再到應用,要一步步走來。”陸朝陽說,最初汽車剛發明時,性能很不可靠,還沒有馬車方便舒適。但隨著技術的發展,汽車終究超過馬車。
尋找通往“羅馬”的路
陸朝陽的導師、中科院院士潘建偉20多年一直致力於對微觀粒子的操控。他的團隊近期取得量子計算方面的突破得益於單光子源和超低損耗量子線路方面的進展。“我們早先的路非常艱難,而現在進展越來越快,這意味著量子計算研究就像雨後春筍,到了爆發式成長的節點。”
由於量子計算的巨大潛在價值,歐美各國以及一些大型高科技公司如谷歌、微軟、IBM等都在大力研究。如何實現量子計算,科學家們正在嘗試很多種方案,光量子只是其中一種。
從事超導量子計算研究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朱曉波說:“我所知道的各國在花大力氣做的就有七八種路徑,中國幾個研究團隊走在不同的路徑上。”
“現在誰也不知道最後哪個技術路線能做成真正有實用價值的量子計算機,有可能條條大路通羅馬,好幾個方向都做成,只是解的問題不一樣,有可能會有不同類型的量子計算機。還有一種可能是,或許某一天從一條無人知道的路徑殺出一匹黑馬。”朱曉波說。
目前,潘建偉團隊在三個方向努力推進:光量子、超冷原子和超導。
潘建偉說,光量子系統是中國的傳統優勢。但最快能帶來實際價值的可能是超冷原子系統。“可能再過一兩年,我們的實驗室就能達到400個原子的相幹操縱,這將是巨大的進步。”
量子計算機研究實驗裝置。 受訪者供圖
而超導量子計算這條技術路徑也不能忽視。谷歌、IBM等公司在這一領域做了巨大投入。“這是因為超導量子系統的可集成性和相幹性非常好,它的耗電量比經典超級計算機小得多,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這方面,中國也具有成熟的技術。”潘建偉說,不同的研究團隊應協同創新、相互借鑒。
潘建偉預計,2020年中國有望研制出50個左右量子比特的超導量子計算機,超越目前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實現“量子稱霸”。
孕育中的另一個“嬰兒”
在量子信息和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另一間實驗室,超導量子計算機也在孕育之中。與光量子計算機五臟六腑一覽無余地鋪陳開來不同的是,超導量子計算機的核心部件都包裹在一個懸在空中一米多高的圓柱形罐子里。同樣有制冷機發出鳴叫,不過超導量子計算機需要的環境溫度更低,達到零下273.15攝氏度。
作為它的主要研制者之一,朱曉波說,他與浙江大學王浩華教授以及陸朝陽、潘建偉合作,用超導材料研制出世界上糾纏數目最多(即10比特)的超導量子芯片。
這個指甲蓋大小的芯片就位於圓柱形罐子的底部,巨大的罐子是為了提供芯片工作所需要的極低溫、極低噪聲的環境。
朱曉波認為,目前這套系統還不能稱為一臺超導量子計算機。他希望能做出平臺和接口,可以讓人去訪問它。“量子計算機是全新的,怎麽運算,很多最頂級科學家也不清楚。我們希望今年年底能做出10量子比特的演示機器。”
他說,目前最困難的是如何提高量子芯片的操控精度。量子芯片是非常脆弱的系統,蝴蝶扇動翅膀的能量都比操控量子的能量高萬億億倍,所以屏蔽震動、電磁波等造成的環境噪聲非常關鍵。“而這其中特別難做到的是,在提高操控的量子比特數目的同時,還要屏蔽噪聲。”
潘建偉認為,中國科學家10年內可以做到100個量子比特的操縱,這樣就可以研制出在某些方面有實用價值的量子計算機,它的計算能力可以達到現在全世界計算能力總和的百萬倍。
朱曉波介紹超導量子計算機芯片。 新華社 圖
人類對計算能力的需求永無止境。第一臺經典計算機剛問世時,IBM的創始人托馬斯·沃森曾說,全世界只需要5臺計算機就夠了。但現在每人都至少需要一臺。
那麽未來人人都會有量子計算機嗎?
潘建偉預測,全世界有幾萬或者幾百萬臺量子計算機。“但是我家里肯定不需要有一臺,把手機、筆記本電腦造成低溫很困難。但我可以使用雲計算,通過量子通信把需要計算的任務發送到雲端。”
“傳統計算機已經能算得很好的問題,我們就不需要用量子計算機。我們要解決的是經典計算機解決不了的問題,例如破譯密碼、天氣預報、藥物設計。量子計算還能大力推動人工智能的研究。”潘建偉說:“以後是否有通用的量子計算機,現在還很難說,可能將來的量子計算機跟我們現在想象的都不一樣。”
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導人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16日給出了自己的稅改計劃“底線”。
他稱,眾議院議長瑞安(Paul Ryan)提出的進口商品邊境調節稅方案“可能不會在參議院通過”。
麥康奈爾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稱,他正在和瑞安以及美國財長姆努欽(StevenMnuchin)開會,希望就稅改議案達成協議。他說,邊境調節稅在參議院是頗具爭議的事情。
麥康奈爾(左)與瑞安
在麥康奈爾之前,已經有多位參議員表示對眾議院提出的稅改計劃不滿。參議員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早些時候說,眾議院的稅改計劃在參議院連10張支持票都得不到。麥康奈爾的最新言論進一步證明了參議院的不滿。
上月末,姆努欽和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科恩(Gary Cohn)共同宣布了“美國史上力度最大”的減稅和稅改計劃。計劃提議將美國企業的公司所得稅從現在的35%降至15%;將個人所得稅的稅率等級從現在的7檔調降至3檔,稅率分別調整為10%、25%和35%等。科恩表示,特朗普的稅改計劃是白宮自1986年來最大幅度的稅改。
不過,該稅改計劃還需經過國會審議才能實行。盡管白宮的稅改方案沒有納入邊境調節稅條款,但瑞安對此仍抱有很大的熱情。美國眾議院去年就提出了一份稅改方案,征收邊境稅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支持者認為這將消除企業將就業機會轉移到海外的動機,美國總統特朗普就曾多次表示要向那些把工廠遷移到美國以外的美國企業征收邊境稅。
反對者則認為,這將導致美國消費者購買商品價格的上漲。美國零售企業對邊境稅持堅決反對態度,因為他們銷售的產品大部分不在美國生產,邊境稅將大大增加他們的成本。
即便是在共和黨眾議員中,該稅改方案也“銷路不佳”。美國《國會山報》的分析發現,已經有數十位共和黨眾議員對邊境調節稅感到擔憂,或表示對此無法決定。
與此同時,瑞安則在承認正對方案進行修改的情況下,繼續捍衛邊境調節稅。
麥康奈爾同時表示,任何稅改計劃都不應該增加聯邦赤字,希望看到“稅收中性”的稅改。所謂“稅收中性”是指不以增減財政收入為目的,不帶來額外的損失或負擔。這和特朗普的稅改藍圖大相徑庭。
姆努欽在發布白宮稅改藍圖後表示,該稅改計劃將令美國經濟增速重回3%以上,經濟增長本身能夠為大幅減稅“買單”。而特朗普之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稅改計劃很可能在短期內增加赤字,從而帶動更多的經濟增長。
聯邦預算委員會(CRFB)主席尼亞斯(Maya MacGuineas)此前指出,稅改計劃可能導致未來5年內聯邦赤字增加3萬億美元,達逾5萬億美元。而要想支撐該計劃,美國經濟需要每年維持4.5%的高速增長,要知道從上世紀60年代末以來,美國都沒有實現過4.5%的經濟增速。
“在奧巴馬政府時期,我們增加了大量債務,所以我們必須做到稅收中性。”麥康奈爾說,不想給稅改定一個嚴格的時間表,但他同時也表示“我們當然希望在這個國會季完成,使美國更有競爭力。”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在並購已經成為迪士尼帝國擴張有效途徑的同時,國內動漫公司卻可能在利用收購進行資本運作,讓我們不禁反思:買買買真的能塑造屬於中國的“迪士尼”嗎?
來源 | 歪思妙想(ID:neihangaoxiao)
文 | 歪道道
國漫或許正在迎來兩極化發展。
一面互聯網動畫佳作連連,《鎮魂街》《錦衣衛》之後,《全職高手》以24小時即破億的播放量刷新紀錄,更難得的是在諸多國外評分榜上名列前茅,比肩《進擊的巨人》第二季、《夏目友人帳 陸》等日本動畫續集,成為四月新番中的強勢之作。不過與其說是國漫崛起,不如應該定性為在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這一生產力的變革下重獲新生,未來或將譜寫曾經起點時期的輝煌。
而另一面則是傳統動漫公司後勁乏力,少兒動漫爆款難出,更是有A股上市公司長城動漫陷入資本圈錢的負面新聞,影響了動漫行業良性發展的步伐。正是因為少兒動漫仍是我國動漫行業的主流,所以照此發展下去,國漫其實很難是算作是全面而真正的成長和崛起。
也許成為東方“迪士尼”是每個動漫公司甚至是影視集團的共同夢想,但是我們看到,在並購已經成為迪士尼帝國擴張有效途徑的同時,國內動漫公司卻可能在利用收購來進行資本運作,如此反差不僅令人懷疑其重組業務的能力,也暴露出一個問題,買買買真的能塑造屬於中國的“迪士尼”嗎?
完善產業鏈是假,資本遊戲是真?
據2016上半年財報披露,A股上市動漫公司中,奧飛娛樂實現營業收入15.17億元,位居行業第一,萬家文化和長城動漫分別以2.77億元和1.76億元,位列二三位。然而僅僅半年過去,長城動漫全年累計虧損已達8000萬,相比2014年凈利潤7473萬和2015年的1839萬,業績下滑速度可謂是急劇。
本來登陸A股對整個動漫產業和公司本身來講已彌足珍貴,可是長城集團卻在形勢大好的環境下,業績倒退,背後的原因直指並購擴張。最新公告顯示,長城動漫收購的7家公司中,5家公司有業績對賭,其中4家在2016年沒有完成對賭,1家勉強完成,另外2家沒有對賭協議的公司,其中1家深陷虧損泥潭。更為難解的是,4家業績沒有達標的公司,其實之前的一兩年都圓滿完成了業績目標,反而是在被收購後普遍營收受損。
與業績跌跌不休相反,趙銳勇控制的長城系三大上市公司股價卻水漲船高。2014年長城動漫停牌重組之時,公司收盤價為6.31元/股,然而同年11月份長城影視拋出動漫、遊戲概念複牌後,公司股價先後走出4個漲停板。時間稍早一些的長城影視,在借殼江蘇宏寶之後,直接讓這家原本市值10億出頭的上市公司,迎來多達11個連續漲停,股價最高沖至30.90元,市值突破50億元。而2015年趙銳勇控股的天目藥業,原本也是在不斷虧損,但得益於接連發起重組,入股後股價也有不少漲幅。
並購所導致業務下滑和股價暴漲,這兩種相反的結果很難不令人聯想到背後的資本操作,除此之外,回顧近兩年長城動漫的收購過程,更是有諸多細節印證著這一看法。
其一,為什麽斥巨資收購一些相對資質平平的動漫制作公司?眾所周知,2014年底凈利潤千萬級別的長城動漫以10.16億的總價,購買了7家公司100%股權,分別是諸暨美人魚、湖南宏夢卡通、杭州東方國龍、北京新娛兄弟、上海天芮經貿、杭州宣誠科技、滁州創意園。但是這七家公司且不說還有負債資產的,能拿得出手的作品也就《虹貓藍兔七俠傳》和《傑米熊》,可這兩者在2014年的動漫市場上基本算作是過時之物。
尤其是相比奧飛娛樂在收購喜洋洋系列的原創動力、擁有《倒黴熊》的知識產權後,又不惜重金並購有妖氣和四月星空,長城動漫的並購對象無論是公司體量還是作品價值,都難以和奧飛相比,甚至是萬家文化這樣偏重電競的公司,其所看中的翔通動漫也是在動漫相關移動增值服務領域數一數二的存在。況且在泛娛樂產業中,並購正當紅的制作公司才更有價值,長城動漫則截然相反。
其二,長城動漫長時間地不進不出,卻依然要買買買。近兩年來長城動漫凈利潤不斷減少,資金維持或許緊靠母公司,更為直觀地是七家子公司作品難產,更沒有任何爆款可言,這也許是業務下滑的直接原因。如果用業務重組遭遇困難或許能夠解釋這一現狀,可在了解這一事實的基礎上,卻仍然沒有將重點轉移,反而繼續開展並購,這其實有些違背常理。
其三,納入長城動漫的子公司非但沒有妥善融入,更有部分被直接解散,而且據相關報道,這些公司並購之初,業務曾經過很長時間的停滯期,如今沒有代表作、靠著原來產品獲得營收的狀態,更是暴露出長城動漫這一母公司,有可能還沒有形成正常的的業務運轉,那麽兩年時間里長城動漫究竟做了什麽,不得而知。
一個由焦化業務轉型為動漫制作的公司,或許只能通過並購塑造自身的動漫基因,可轉型之後卻把重點放在操控資本的企業,有資格談東方“迪士尼”嗎?
分割化的動漫市場
以長城動漫為例,只是為了印證並購擴張背後可能存在過度的資本運作,尤其是相比迪士尼多次眼光獨到、殺伐決斷的收購舉動,長城動漫作為上市動漫公司三巨頭之一,卻打著動漫的名義進行圈錢,其做法引來的質疑不僅是針對該公司,更容易造成整個國產動漫行業不務正業的觀念,也將極大地損傷目前國產動漫艱難塑造的自信心。
除此之外,或許還暴露了一個問題,對於這種經過業務轉型演變來的動漫公司,因為最初就不具備純粹的動漫制作和運營的基因,這種情況是否會影響到正在開啟的東方“迪士尼”之路。畢竟眾所周知,迪士尼的起點就是動畫制作,即使在它並購了諸如美國廣播公司、盧卡斯影業如此知名的影視傳媒公司之後,動漫產業依舊是迪士尼的主營業務和核心品牌。
而我國三大上市動漫公司卻無一以動漫為基礎發展而來,即使是現在,他們各自的主營業務也並非動漫制作。長城自不必說,時間或許都放在資本運作身上了,奧飛以玩具起家,算是和動漫產業相聯最深的,可其一半以上的營收還是要來源於玩具業務,而萬家對遊戲的關註度遠比對動漫高。由此可見在我國,純粹專註動漫及相關產業、實力又能達到上市的公司,一個也沒有,這點或許也是難以誕生東方“迪士尼”的部分原因。
當然這種情況背後更多的是受我國動漫行業的大環境影響,作為一個重換生機的新市場,還不能要求動漫公司冒險地將核心全部押註到動漫業務上,不過這點其實還不是最關鍵的,未來長久影響國產動漫發展、阻礙其成熟的,還是逐漸分割化的市場趨勢。
目前這種分割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少兒動漫和全齡化動漫的分割。在我國傳統觀念里,動漫是青少年娛樂的工具,只會和幼稚掛鉤,而這種普遍的錯誤意識,曾經誘使國漫經歷了漫長而黑暗的“中世紀”時代。而即使是現在國漫遍地開花的時候,少兒動漫依舊被這種意識鎖定在低智化道路上,造成了與全齡化動漫不同的發展形勢。不過這里所說的全齡化其實也並非真的老少皆宜,僅僅是在80、90這些曾經浸染在動漫世界、現在又擁有動畫情結的群體中,受眾面較廣,並不能算作真正的全齡化。總言之,少兒動漫和全齡化動漫的互不相幹,依然不能破除傳統理念的桎梏,這絕不是國漫崛起的真正狀態。
其二,互聯網動漫公司和傳統動漫公司的分割。像奧飛、長城這樣的傳統動漫目前傾向於發展少兒動漫,巨頭支撐的互聯網動漫則吸引的是更廣闊的群體,對應的是全齡化動漫,而少兒動漫和全齡化動漫的分割,也直接影響到各自的制作主體。不過另一方面,奧飛、長城等傳統動漫公司很難成為東方“迪士尼”的原因,還在於互聯網動漫公司的直接競爭,尤其是我們看到後者作為泛娛樂化體系的布局之一,使得其更接近迪士尼的發展戰略。當然奧飛並購有妖氣,已經說明其正在試圖打破少兒動漫的局限。
其三,原創漫畫和動畫制作的分割。現在所講的國漫崛起,其實更多的是指單純的動畫成品,很多人也都是先由此再關註漫畫,而且原創漫畫和動畫制作之間也沒有同等轉化,反而只能借助有妖氣等漫畫平臺進行內容付費。以日本成熟的動漫一體化運作來看,我國的漫畫其實還沒有崛起之勢,而這種與動畫的割裂也將會有礙動漫產業鏈的最後整合。
終歸在這樣的外部環境下,國漫產業想要成長還將面臨重重困境。
泛娛樂化趨勢,真的是國漫的助力嗎?
傳統動漫公司即使通過不斷並購擴張,也很難成為中國的“迪士尼”,而背靠巨頭的互聯網動漫公司就能完成這一目標嗎?這里不能不提及泛娛樂化體系的構建,畢竟動漫是作為其中一環而存在。不過與迪士尼的發展過程相反,我國互聯網動漫是在泛娛樂戰略的引領下布局的,而迪士尼是動漫產業穩固之後,再向外擴展泛娛樂領域,這其中的區別會影響國漫行業的發展嗎?
不可否認,泛娛樂趨勢給我國動漫產業註入了新的活力,除了基本的資金助力、人才培養和平臺支撐,比較直觀的表象是,一方面為動漫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盈利方式和空間,比如最近常提及的影遊聯動,與之類似的,公司也往往把成功的動漫作品當做產品運營,向真人版、遊戲或者劇場版電影發展。另一方面,二次元文化的興起與泛娛樂化趨勢不無關系,其潛藏的商業價值也令資本市場頗為心動,而這些平臺也通常被納入巨頭布局的泛娛樂體系中。
但是泛娛樂對動漫產業來說真的是百利而無一害嗎?顯然不是,互聯網動漫依賴某些巨頭支撐,本身就決定了它或許難以進化成獨立的一體化產業,就是日本那種成熟的商業模式。除此之外,目前互聯網動漫已經顯現出部分弊病。
首先,泛娛樂行業中正在流行的IP熱潮,使得資本和公司都集中圍繞經典IP進行開發,且不說這種趨勢已經有了過度化的傾向,單就動畫制作也喜歡以IP為素材來看,這種情況最大的隱患就是抑制動畫本身的創造性,也就是說或許能得到短期利益,但損害的是最根本的原動力,而這點恰恰是國產動漫目前最致命的缺陷,也絕非炫目特效和精美場景能掩蓋的了。不過迪士尼則不同,它所開發的IP都是產自公司本身,所以創造力難以枯竭。
其次,巨頭布局的泛娛樂化體系更多的是以影視劇為核心,即使是IP化也是如此,除非動畫本身已經擁有足夠的影響力,才會主動將其作為產品商業化。可是和大部分內容創業的頭部資源稀少情況相同,動漫行業這種問題尤甚,再加上其制作周期比現在的影視劇產生還要長,這也決定了動漫很難作為泛娛樂的核心,但長此以往難道不會淪為影視行業的附庸嗎?
泛娛樂的繁盛局面或許給了國產動漫出頭的機會,不過在沈浸於贊美之聲的同時,更應該考慮長遠利益。
動漫產業或許唯有在經濟和文化因素共融的前提下,才有前景可言,因而單純複制迪士尼的並購模式,可能在我國並不適用,總而言之,國漫崛起之路道阻且長,考驗也許剛剛開始。
http://www.xcf.cn/ttxg/201706/t20170616_781038.htm
惹人讶异的是,在这半年的时间内,Uber居然已经有10多位高管选择离职或者被扫地出门,包括总裁、公关总监、财务主管、自动驾驶部门主管、工程高级副总裁、人工智能实验室主管、地图部门副总裁、全球汽车项目副总裁、亚洲业务总裁和产品及增长副总裁等等。
据了解,为了填补高管离职的空缺,Uber确实从公司内部晋升了一些员工。但是,像COO、CFO、首席营销官、工程高级副总裁这样的关键职位依旧空缺。难怪网友调侃:“Uber不再有COO、CFO和CEO,简直就是一家‘无人驾驶’的公司。”
Uber到底怎么了,为何会一再陷入丑闻的泥沼?离开Uber的卡兰尼克,未来会像乔布斯一样回归吗?频繁爆发的丑闻会对Uber的估值产生什么样的影响,Uber全球第一大“独角兽”的地位还能否保得住?
他被称为史上最“无法无天”的创始人!
卡兰尼克,1976年出生,6岁开始编程,23岁负债2500亿美元,32岁成为1000万人口中的混蛋,38岁登榜福布斯亿万富翁。
很多人把卡兰尼克的领导风格视为“无法无天”,他本人的经历也确实对得起这四个字。
高中毕业,卡兰尼克顺利考入了世界排名前十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然后……和所有天才一样,卡兰尼克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考名牌大学”——“辍学”——“创业”这条俗套的不归路。
21岁那年,他辍学了,和朋友们一起在自家车库白手起家开始创业。1998年,卡兰尼克创办了Scour.com,全世界第一个点对点文件下载资源搜索引擎,为客户提供盗版音乐下载服务。图片、音频、视频,要啥有啥。
结果可想而知,整个电影、唱片行业都被惹毛了。两年后,Scour被好莱坞29家公司起诉侵犯版权,索赔2500亿美元。
歇工一年后,卡兰尼克又拉着一批前雇员创建了Red Swoosh,开始二次创业。好不容易找到的投资人却不幸坐上了撞向世贸中心的飞机,3年之中没有一分钱收入,所有员工全部跑光,为了逃避国税局发来的11万美元罚单,甚至要逃到泰国办公……创业之难,卡兰尼克深有体会。好在2007年卡兰尼克苦尽甘来,把Red Swoosh公司卖出了1700万美元的价格。
兴许是前两年创业的日子太苦了,拿到巨款之后的卡兰尼克转身就带着员工游世界了。偶然间因与出租车司机发生争执,卡兰尼克不得不从行驶中的车里滚了出来。这一次,他彻底被激怒,当即决定颠覆出租车行业,于是……就有了Uber公司。
一开始,Uber叫Uber Cab,就是一种黑车,花费是正常出租车的1.5倍,结果卡兰尼克上任CEO第一天就收到了法院传票。如果继续营业,Uber的高管将面临每单5000美元的罚款及9天的监禁。这次罚款绝对足够杀死这家公司。
结果卡兰尼克只把“cab”(出租车)从公司名字里去掉了,还辩解称:“Uber 不是一家出租车公司,是一家技术服务公司!”
后来,用的人越来越多,Uber几乎成了出租车公敌。然鹅,卡兰尼克并不Care这些,而是各种公开怼怼怼:
Uber在韩国被禁,他公开呛声“首尔政府还生活在过去”;
在堪萨斯,他谴责地方政府“反科技”;
在渥太华,Uber司机被罚款,卡兰尼克说“罚单我出,车你照开”;
在德国,卡兰尼克称竞争对手是“一个叫出租车的混蛋!”
……
可以说,Uber是克兰尼克亲手创建,在这八年的时间中,克兰尼克自称把大多数的时间都贡献给了工作。但如今,这位极富个人魅力的创始人却面临被驱逐的命运。不过,性格强悍的卡兰尼克应该不会就此“善罢甘休”,未来他会不会像乔布斯一样,在经历低谷后上演“王者归来”的传奇,只有时间能够证明了。
丑闻不断……这家企业的文化“有毒”!
从800美元和3个司机起家,在八年时间的时间内完成15轮融资,Uber估值接近700亿美元。这种世所罕见的发展速度,部分原因正得益于Uber极其强调竞争性和攻击性的企业文化。
据“The Street”网站介绍,Uber新员工将被送到Uber大学进行公司文化和价值观的培训。Uber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了“Always be hustlin”(永远保持繁忙主动)等14个金句,员工被教导永远要想着对竞争对手发起致命打击,不得服输,因为这才是“优步之道”(The Uber Way)。
这样的企业文化,曾让Uber所向披靡,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2017年,Uber公司频频陷入丑闻和麻烦的泥沼。
1月底,美国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删除Uber”风暴。在美国出租车司机罢工抗议特朗普移民禁令的活动中,Uber宣布取消机场地区的临时涨价,被视为利用罢工机会为自己增加业务订单。此举激怒了许多反对特朗普的美国人,人们号召删除Uber。
2月份,Alphabet旗下的自动驾驶部门Waymo控诉Uber旗下自驾车Otto侵犯其专利权。Waymo指出,Google前员工Anthony Levandowski在离职前窃取公司光达系统等超过14000笔机密资料后,成立自驾车公司Otto,后来被Uber收购,Uber将其技术用在了自己的自动驾驶车中。
同样是在2月份,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在乘坐Uber专车时,和抱怨公司政策的司机发生了口角,报以粗口,引发了外界的批评。最终,卡兰尼克对外道歉,表示自己“仍然需要成长”。
6月3日,伦敦突发恐怖袭击事件,附近的人在逃离时出于习惯地叫了Uber,订单在短时间内骤增,Uber动态调整了价格。面对突发情况,Uber无法识别任由大数据动态涨价,外界嘲笑Uber是想发“灾难财”。
而就在近期,多名Uber高管被控共谋,将Uber印度一名女乘客被强奸事件栽赃给当地竞争对手Ola,Uber二把手埃米尔·迈克尔也参与其中。
更加严重的是,Uber多名女性员工爆料在公司内部遭遇性骚扰,人事部门采用“捂盖子”的态度掩盖事实。这在一向把平等看得无比重要的美国硅谷,引发了轩然大波。这些负面新闻见报后,Uber就开始了一场人事动荡,多位高层相继离职。
如今,创始人卡兰尼克的一封内部信,更让Uber的丑闻事件白热化。外界纷纷开始公开质疑Uber的企业文化、管理风格等存在严重问题,甚至直言其“有毒”……
Uber全球第一大“独角兽”的地位还能否保得住?
据CNBC报道,丑闻缠身的Uber在2017年一季度已经亏损了7.08亿美元,亏损较去年第四季度的10亿美元收窄近30%。
目前来看,Uber虽然麻烦不断,但是估值并没有下降。在全球知名风投调研机构CB Insights本月刚刚公布的调查报告中,Uber以680亿美元的估值位列全球“独角兽”公司中的第一位。
值得警惕的是,未来Uber的估值会不会被下调?
毕竟,这一连串的丑闻可能会令Uber在一定时间内陷入混乱,市场份额和品牌形象也很可能会因此遭受下滑的厄运。竞争对手势必会趁虚而入。这不,就在本周,Uber在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Lyft悄然融资6亿美元,其中包括捷豹路虎投资的2500万美元。一些共享平台的用户也在网络上公开抵制Uber,这为Lyft争取了一部分新用户。
Uber高管离职情况如上
更可怕的是,伴随着这些丑闻的纠缠,越来越多的Uber员工选择离职,Uber正在因此而流失掉一部分顶尖人才……如今,掌舵者卡兰尼克离开,投资人对Uber是否能够保持信心,无人敢说。
最为严重的打击是,如果Uber输掉了与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无人驾驶汽车部门Waymo之间的那场商业机密诉讼,Uber作为自动驾驶汽车产业的领头羊地位很可能就此丧失。
显然,这一切都有可能影响Uber的估值。
夢想是要有的,萬一就發家致富了呢。
來源 | 洪言微語(ID:hongyanweiyu)
文 |
隨著加密數字貨幣的火爆,基於區塊鏈的代幣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公開募幣)開始走入大眾視野。現實世界中我們有公司的IPO(首次公開發行上市),區塊鏈創業企業則可以通過ICO,向早期愛好者發行代幣,獲得事業的啟動資金。事實上,以太坊便是ICO的經典案例,通過ICO募集資金,並一步步發展成世界上第二大區塊鏈,以太幣的市值也一度達到250億美元,所有的ICO參與者,只要拿得住,都致富了,也算親身參與了區塊鏈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之後,更多的加密數字貨幣通過ICO取得成功,ICO也就逐漸成為了最受追捧的投資數字貨幣項目的方式。不過,站在現在這個時點,看著新的ICO項目依舊層出不窮地冒出來,對於ICO投資前景,筆者卻要破很多冷水。ICO也好,IPO也罷,投資這件事,講究的是時機,時機不對,什麽都是錯的。
區塊鏈ICO可能已經錯過了風口期
你沒看錯,概念剛火,但很可能區塊鏈ICO的風口期已過,因為打造生態圈已經越來越難。
代幣的價值本質上取決於所在區塊鏈的生態圈,只有打造一個強韌的生態圈,代幣才有上漲的空間,以太幣ETH與以太坊的共榮便是經典案例。但以太坊的成功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已經很難被複制。
以太坊的理念產生於2013年,就當時而言,基於圖靈完備的虛擬機和對智能合約的全面支持仍屬於突破性的創新,使得以太坊占據了區塊鏈2.0的認知標簽;以太坊的創始人Vitalik Buterin本身就是天才開發者,從比特幣社區成長起來,以太坊的理念也吸引了世界上頂級的一批開發者,以太坊區塊鏈有很多極具創新性的設想,有可持續的長遠發展規劃路線。以太坊於2014年進行ICO,2015年區塊鏈正式運營,2016年初就贏得主流社區的認同。
加密數字貨幣具有典型的馬太效應,強者恒強。自2016年以來,行業內頂級的人才都在幾個頂級的區塊鏈中,大的礦池也只挖幾個主流的數字貨幣,大的場景也只願意和已經成功的區塊鏈合作。對於新的ICO項目,只能以犧牲去中心化和區塊鏈安全性為代價,不走尋常路,代幣發行容易,卻大大稀釋了代幣的長期價值。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非POW共識算法影響去中心化
POW(工作量證明機制)共識機制,基於節點算力分配記賬權,是公認的達成區塊鏈去中心化特征最有效的機制。既便存在電力和能源浪費的問題,比特幣、以太幣(現階段)、萊特幣、達世幣、Zcash、門羅幣等市值靠前的幣種都采用POW機制,瑞波幣定位於聯盟鏈,所以未采用POW機制。正因為采用了POW機制,這些競爭幣和山寨幣才能在數以千計的加密數字貨幣中脫穎而出。
要采用POW機制,需要得到礦工們的支持。問題是,礦工們的計算資源有限,忙於挖哪些市值高的主流數字貨幣,無暇顧及層出不窮、且沒有價值保障的ICO代幣們。得不到礦工們的支持,沒能采用POW機制,便不得不采用各種POS和類POS共識機制,結果又帶來了中心化或弱中心化問題(即易被操縱)。
一個具有中心化特征的區塊鏈自然難以建立起完整的生態圈,無他,用中心化的區塊鏈去取代中心化的機構和業務模式,多此一舉。
代幣預挖打壓升值空間
既然得不到曠工們的支持,索性也就通過預挖的方式把代幣一次性發行完畢吧。況且,采用挖礦發行的加密數字貨幣的發行期間多在百年以上,絕大多數ICO項目也沒有這個耐心和信心存續百年之久。另外,ICO項目要構建生態圈、實現遠大理想也需要大量啟動資金,而資金只能來自ICO代幣銷售,自然是賣得越多越好,一般占到代幣總量的50-70%左右。
問題來了,代幣或在ICO階段被售出或被創始團隊持有,聚集在少數人手中,便產生了天然的巨莊。對於存在大莊家的投資品,理性的投資者自然不敢碰,代幣只能在一個小圈子里流轉,缺乏升值空間。反觀一些真正做起來的預挖型加密數字貨幣,在早期多會采用免費送幣的方式把代幣分散化,用戶基礎大了,交易便活躍,幣值自然也有了升值空間。
截止到2017年6月末,在Coinmarketcap有統計的加密數字貨幣已經達到950種,還不包括已經夭折的貨幣和很多ICO貨幣。加密數字貨幣又是個典型的馬太效應市場,兩極分化嚴重,各種資源向已經成功的大區塊鏈集聚,不得不承認,區塊鏈ICO已經過了風口期。
雪上加霜:缺乏實質創新,一切全靠理想支撐
整體錯過了風口期,項目本身夠強也是可以的。問題在於,現階段絕大多數ICO項目都缺乏實質性創新,多是采用拿來主義,把比特幣、以太幣、瑞波幣等幾個主流的區塊鏈的優點或特征進行簡單重組(很多僅局限於白皮書設想上),再用遠大理想扯個大旗,便出來融資了。而這些理想,通常看上去都不能落地。
比如,有的ICO項目立誌改造國內公立醫院低效率的運作模式,想把病歷、處方甚至各科室內部終端診療系統統統搬上區塊鏈,打造一個透明的醫療體系;
有的ICO項目想打造國內商品流轉的溯源機制,積累大量商家和用戶,構建流量平臺,大有再造一個阿里巴巴之勢;有的ICO項目想打造全球統一的數字資產發行與交易平臺,實現數字資產的跨境無障礙流通;……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但站在ICO項目投資人角度,真的能充分認識到這種遠大夢想背後的極低概率嗎?先不說創始團隊的構成單一,基本都是程序員;也不說募集的區區幾千萬資金,如何去和頑固的沈珂頑疾宣戰;單是那份想在兩三年內便改變世界的“夢想”就足以讓理性的投資人望而卻步。
問題在於,被一夜暴富的深化刺激的ICO圈新晉韭菜們,有的是勇氣為夢想買單。目前,國內ICO項目籌集計劃多在2000-4000比特幣左右,按照比特幣2萬元單價計算,募集資金約在4000-8000萬元之間。而ICO代幣量占比通常在50%左右,意味著區塊鏈項目ICO階段本身估值在8000萬-1.6億元之間。
ICO投資者的“樸素”想法是在不超過3年的時間內幣值可以增值10-100倍,以50倍計算,意味著該項目在3年左右估值要達到40-80億之間。
不得不說,這可能算另一個夢想了,屬於投資人自己的夢想。
潛在隱患突出,謹慎為上
上面所講的,主要還是針對勤勉努力的區塊鏈創業團隊而言。事實上,這個行當多的是圈錢的人,很簡單,募集資金後不作為,讓代幣自生自滅。有良心的,持有募集來的比特幣和以太幣,等著幣值上漲,賺錢後套現,把本金還給ICO階段投資人,大家一拍兩散,和平散貨;沒良心的,把錢揮霍掉(所謂的基於多重簽名的資金托管來保證專款專用,聽聽就得了),你們投資失敗,大家一拍兩散。
還有更厲害的,打著ICO的幌子搞加密虛擬貨幣傳銷,搞起了龐氏騙局,和P2P火爆時e租寶們打著P2P的幌子搞“互聯網理財”如出一轍。相比P2P行業當時20%的年化收益率,打著ICO幌子行傳銷之實的傳銷項目可以打出200%甚至2000%的收益率,再加上巧舌如簧的宣傳,誘惑性更大,危害也更大。
不少人想問,怎麽區分一個ICO項目是正常的項目還是傳銷?潛臺詞是,我不參與傳銷項目就是了,ICO這個暴利遊戲還是值得參與的。這麽想的話,上面那麽多話真的就白寫了。
先說怎麽區分,典型的傳銷其實不難辨別,如發展下線、繳納入門費、團隊計酬等特征。但問題在於,在ICO階段看上去正常的項目後期也可能演變成傳銷項目,沒法從根本上杜絕。況且,就現階段的區塊鏈ICO而言,即便是正常的項目,風險也是極高,非專業人士,真的建議大家不要參與了。
夢想是要有的,萬一就發家致富了呢。呃,你如果還堅持這麽想,當我啥都沒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