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央行營利如同政黨經營事業 央行扮演國庫大戶角色失當 影響深遠

2012-1-9  TWM

十二月二十九日,就在央行記者會上,總裁彭淮南準備慶生。但是蛋糕還沒切,記者就問起《》有關央 行的報導。這一問可惹惱了彭淮南,讓他重砲回擊。究竟什麼報導讓他如此激動?
撰文•楊卓翰 在記者會上大動肝火的央行總裁彭淮南,回應本刊七八四期「中央銀行每年暴賺二千億元,台灣人付出慘重代價
」的報導時,丟下一句「看不懂該報導的推論」,不理解央行賺錢與民生經濟的關聯性,不願意多作評論。

《》一向虛心接受指教,但央行政策茲事體大,本刊旨在討論十幾年來央行扮演國庫大戶的角色是否失當
?代價又是什麼?為了讓忠實讀者「看得懂」,說清楚央行每年暴賺二千億元的問題根源,須從央行肩負的任務談
起。

沒寫出來的任務:幫國家賺錢中央銀行的首要任務,清楚寫在官網上:「維持物價與金融穩定」。其實還有一項 任務,未寫在央行的官網,卻寫在央行每年的預算目標裡,也成為央行考績的評分要點。這項任務,就是「幫國家 賺錢」。近五年,央行每一年都賺進二千億台幣以上的盈餘。二○○九年,台灣政府竟有超過一二%的國庫歲收是 央行幫忙賺來的。

政府在赤字壓力下,自然歡迎這位繳庫大戶。就這樣,台灣的央行除了達成通膨控制,還要背負著盈餘繳庫的壓 力,預算編低了,還會被立委質疑辦事不力。央行的繳庫目標,也從一九八七年的四百多億元,暴增到過去四年的 一千八百億元。彭總裁也不讓中央失望,十年來每年都達成繳庫預算,從未少賺一塊錢。就連○八年的金融風暴
,央行還是逆勢操作,賺進二千三百多億元。

有央行這麼厲害的賺錢機器,歐美各國不就可以免除現在的財政窘境了嗎?但為國庫貢獻這麼多的央行,台灣是 獨一無二。為什麼台灣的央行是繳庫大戶,但美國聯準會每年的盈餘繳庫只有歲入的一%,新加坡、韓國央行甚至 不到一%?為什麼台灣敢,快破產的美國政府卻不敢?

這不禁讓人想到,當年國民黨獨步全球,經營龐大的黨營事業賺進大把鈔票,不但自己看不到缺點,還因為選舉 不需募款而沾沾自喜。如今,政黨「一手執政、一手營利」不是民主國家的常態,已是不爭的事實,總統馬英九也 宣布放棄用黨營事業來籌募選舉資金。

為了賺錢,台灣政府總有極具創意的偏方。而今天我們把央行當成賺錢機器這個偏方,對台灣長期的不良影響
,更加深遠。因為你我荷包裡的新台幣,就是由央行全國獨占發行。央行具有決定「新台幣價格」的能力,對內
,央行決定價格的工具是「利率」;對外則是「匯率」。而央行創造營收的手法,和這「雙率」息息相關。

央行盈餘主要包含五項要素:外匯存底總量、外匯存底投資報酬率(即國際金融市場的投資利益)、定存單發行 總量、定存單利率及新台幣匯率。

其中,「外匯存底總量」決定了投資「本金」總額,「投資報酬率」一方面來自外匯交易室的操盤,但也受到國 外利率環境的影響。定存單發行總量及利率,攸關央行每年的費用支出;台幣匯率則影響央行提列匯兌損失準備的 金額多寡。

雖然彭淮南說,「央行盈餘具高度不確定性」,但無論國際市場如何波動,央行每年皆有巨額獲利,其中除了有 全球第四大的外匯存底建立資金部位,和來自央行外匯交易同仁的長期努力之外,也包括匯率、利率的長期搭配。

沒說出口的風險:畸形雙率為了避免國外投資的資產換成新台幣造成匯兌損失,匯率必須長期維持弱勢;為了降 低成本,定存單利率必須長期維持在低檔。雙率政策,決定了一國的經濟發展,但今天除了考慮國家經濟,央行還 得為了預算書上的獲利目標著想。

沒有人會否認央行可以引導利率。央行賺錢的重要條件之一是國內利率偏低,從央行獲利大幅成長的九七年開始
,台灣實質利率多半低於新加坡及韓國,過去五年間,更有二十七個月出現實質負利率。

低利率環境,雖然對大膽借錢的人有利,但對保守存錢的人卻相對不利。至於長期以來壓低的匯率,則會損傷國 民的對外購買力,造成進口物價攀高,同樣直接傷及人民的荷包。

由此來看,台灣央行的「國庫財神爺」角色,在全球其他國家當中可說是獨一無二,而央行為了獲利而長期壓低 雙率,對於民生經濟與國家發展,也有相當程度的衝擊。《》最大的初衷,就在提醒全國民眾與執政者,一 起思考央行角色失當所衍生出的種種問題。而這些問題,勢將影響台灣長遠的經濟發展。

首先,財政部應該長年將全國 一○%的歲入仰賴在央行身上嗎?如果是,為什麼不把獲利目標寫在央行的官網首頁呢?如果不是,為何又要編列每年的預算達成目標,甚至成為重要的考核項目?

而把央行當成賺錢機器,真的沒有代價嗎?如果沒有,那麼為何其他國家不從央行身上「挖寶」?如果有,代價 又是什麼?前文已經提到,雙率政策因為獲利目標,長期以來犧牲了人民的財富,這是全民應該了解的問題。

最後,彭淮南的央行總裁任期只到二○一三年。如果下一任央行總裁沒有如此「卓越」的獲利績效,那麼財政部 要靠誰來撐腰?這樣的財政政策,有沒有永續性?如果央行獲利真如彭總裁所說的不穩定,是否也代表台灣的財政 也同樣高度不穩定?這是台灣未來的領導人,必須面對的難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95

誰管國庫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8-24/100428080_all.html

 備受關注的《預算法》修正案三審,即最後一審,沒有列入8月底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的議程。財新記者從全國人大瞭解到,《預算法》修正案草案計劃在10月常委會會議上「三審」。

  6月的常委會會議結束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公開了《預算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審議稿)。一個月的規定時間裡,有1.9萬多人次提交了33萬 餘條意見,社會對草案的爭議和不同看法可見一斑。社會公眾和學界呼籲,《預算法》首次修正應強化人大和公眾規範約束政府的權力,將《預算法》由目前的政府 內部的「管理組織法」提升為立法機關規範約束政府的「權責法」。

  然而,綜觀去年12月的「一審」稿和今年6月的「二審」稿,《預算法》對提升立法機關的權力和強化對政府的監督問責進步甚微,很多方面甚至出現 嚴重倒退,其中不顧央行、審計署、國家發改委及眾多地方政府反對,兩次審議稿均刪除了「中央國庫業務由中國人民銀行經理」的規定,反而確立了本應逐步退出 的財政專戶制度的法律地位。

  刪除經理國庫的規定,意味著央行由經理國庫縮權至代理國庫的地位,即由監督並執行政府資金進出國庫,降格為無條件執行財政部門的收支指令。而立法確立財政專戶的地位,無疑是將財政專戶這一制度不完善條件下的過渡性安排升格並固化為法律。

  此輪《預算法》修訂啟動於2004年,跨越兩屆人大,兩度成立起草小組。因爭議重重,十屆人大常委會預工委牽頭的修訂無果而終。本次《預算法》 修訂起草小組成立於2009年,共有15個成員。起草小組組長為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預工委主任高強,副組長為時任財政部副部長廖曉軍,其他成員還有全國人 大常委會法工委、國務院法制辦、國家發改委、國家稅務總局、審計署、海關總署、央行等國務院部委及相關單位。

  起草工作進行到中途(2010年末),全國人大常委會預工委將後續工作轉回行政部門。去年12月人大常委會「一審」結束當天,全國人大常委會預 工委主任高強卸任,財政部副部長廖曉軍轉任預工委主任。本次《預算法》修正,名義上由人大常委會預工委牽頭,但起草實際由財政部主導。各級人大、國務院其 他部門以及地方的眾多意見,並未在草案中得以體現。

  2010年3月,財政部致函中央編辦,提出因修改《預算法》,擬將中央國庫業務由中國央行「經理」恢復為「代理」。財新記者獲悉,在《預算法》 修訂草案起草過程中,關於國庫管理體制,第一次徵求意見稿改為「代理」,第二次徵求意見稿又改為「經理」。其間經國務院有關部門、中央編辦等部門的協調, 為了使《預算法》修正案儘早出台,央行最後同意了草案中「國庫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的表述,但仍堅持「經理」體制不變。

  社會公眾和學者疾呼,「預算法修正,不奢望有根本性進步,但決不能容忍倒退。」 《預算法》修正案草案在完全保密狀態下起草八年有餘,人大常委會「二審」後才得以向社會公開,財政部門借主導立法之機擴張權力引起輿論嘩然。至此,央行和財政部十餘年來的國庫管理權限之爭,由內部爭奪走向公開。

「經理」還是「代理」

  經理與代理,事關國庫監管。《預算法》修訂中這些爭議條款出現,正是國庫管理制度建設中央行與財政部爭端的體現。1985年《國家金庫條例》將 央行「代理」國庫改為「經理」,並賦予國庫六項職權。財政部認為,是因當時財政部門沒有專門國庫管理機構,現在恢復「代理」有利於規範兩部門的職能,其中 主要是央行不要再有監督職能。

  「過去患了病,所以現在還需要患同樣的病。這是一種很奇怪的邏輯,不值一駁。」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說,代理制錯在把財政部門的權 力等同於政府和人大的權力。財政部門與央行同屬政府行政部門,但代理制下卻變異為央行對財政部門負責。國庫庫款支配權應屬於立法機關,但代理制下變異為財 政部門的權力。央行管理國庫沒有公款決策權,但不能因此剝奪央行國庫的外部監督職能。央行國庫逐筆、實時、動態監督公款收付的職能,對於發現、糾正和報告 處置公款進出國庫過程中的差錯、舞弊甚至腐敗至關緊要,各級人大和審計部門無可替代。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稱,審計監督是事後的抽樣監督,央行國庫監督是事中監督,是對人大、審計監督的補充。而且這次《預算法》修訂,人大的監督權力也沒有得到確立,反而被進一步虛化了,很多預算權力實際上授權給了國務院及財政部門。

  財政部稱,恢復「代理」利於完善財政管理制度,提高效率。央行「經理」國庫存在「越位」,實踐中行使了審批權,沒有很好配合國庫集中收付改革,國庫現金管理也存在配合不協調問題。

  對此指責,央行有關部門官員對財新記者解釋,央行並無越位之舉,既沒有財政撥款審批權,也從未行使這種權力;央行推行的國庫直接收付與財政部推 行的國庫集中收付,改革方向完全一致,差異只在技術層面,且央行推行的業務模式在實踐中得到地方政府和公眾支持;國庫現金管理是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統一協 調的一個重要結合點,國庫拿出庫款到商業銀行進行存款的操作,相當於基礎貨幣的投放,會給市場流動性帶來重要影響。對兩大政策協調需深入研究、慎重決策。

  經理制下,央行國庫除了審核收支憑證要素,還擁有督促檢查預算收入繳庫、監督財政存款開戶和庫款支撥等監督權限。一旦取消經理國庫職權,央行國 庫只要收到財政、稅務等部門開具的收支憑證,就應無條件執行,審核監督功能完全消失。據不完全統計,僅2010年,國庫就「拒絕辦理」各類違規業務30萬 筆,金額992億元。違規主要存在於「收」的環節,「支」的方面出現部分財政撥款依據不足,重複撥款較多。這還是在目前國庫支出環節多數並未實現逐筆審核 的情況下的違規數量。「國庫資金的安全和工作效率,孰輕孰重,不言自明。不能以提高效率為由剝奪央行國庫的審核監督。」央行官員告訴財新記者。

  財政部認為,恢復「代理」有利於國庫管理制度與國際通行做法接軌,國際上尚無央行「經理」國庫的情況。對於這一理由,學者指出,國際通行做法, 預算權是立法機關的權力,財政部門僅是嚴格執行國會通過預算。而中國現行體制,人大對政府預算僅是形式上的審批,人大的預算修正權也沒有確立。

  實際上,財政部門集預算編制(決策)、預算執行、預算監督於一體,央行依照法律規定,根據財、稅等部門簽發的收支指令實施第三方監督。相比財政的權力,央行僅在資金進出國庫環節進行合法合規性監督,權限本來很有限。

  全國人大常委會「一審」「二審」預算修正案,為何不顧央行反對、保留了財政部的修訂意見?



「倒退」還是「進步」

  綜覽自2001年開始的國庫管理制度改革進程,財政部將當時由於條件所限而採取的過渡模式,一步步做實,試圖將其合法化。在此過程中,央行設想的經理制操作模式在實踐中沒有大的推進。國庫管理制度改革中,央行在管理國庫中的實際地位被逐步邊緣化。

  財政部科研所副所長劉尚希撰文稱,1985年後央行的國庫業務沒有實質性變化,權限也依然,現在改掉「經理」的說法只是恢復歷史的本來面目。

  這一觀點固然不無偏頗,但央行的國庫監督職能近十年來的確進展不大。

  在世界銀行技術援助項目支持下,借鑑國際上通行的國庫管理制度,國務院確定國庫管理改革目標是建立「國庫單一賬戶」制度。即央行承擔完整的國庫 業務,以國庫單一賬戶為基礎,政府全部預算收入和支出均通過國庫辦理,且央行對進出國庫資金有審查監督職責。這一改革的核心是「集中」,政府所有賬戶全部 開在央行國庫,政府收入全部歸集到國庫單一賬戶,支出從單一賬戶直達撥款受益人賬戶。但2001年試點時採取了過渡模式。財政部會同央行制定的試點方案, 並未按國務院確立的「國庫單一賬戶」,而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財政部門在央行開立國庫單一賬戶的同時,還在商業銀行開設財政專戶、支付零余額賬 戶等眾多過渡性賬戶。

  按此方案,政府資金並不是直接進出國庫,先要經過財政部門在商業銀行開設的過渡性賬戶。採取「先支付、後清算」的模式,即財政部門選擇一家(或 幾家)集中收付代理銀行,財政或預算單位直接向代理銀行下達支付指令,由商業銀行先行支付,日終彙總支付總額再向央行國庫進行彙總清算。同時,通過設立在 商業銀行的眾多財政專戶辦理預算外資金收支,形成所謂的「國庫單一賬戶體系」。據瞭解,目前各級財政部門在同級國庫共開設1萬多個預算內外和預算專項賬 戶,在商業銀行開設17萬多個各類資金賬戶。財政專戶因設在商業銀行,國庫監督鞭長莫及。

  「改革試點方案存在嚴重的先天不足。這種模式使得國庫逐筆、實時的事中監督根本不可能實現。」央行官員對財新記者說,在財政部確定的「先支付、 後清算」流程安排下,央行只是彙總清算,監督權被架空,「對彙總後的支出很難再做審核。一是時間來不及,二是央行沒有支付明細,財政部門也不提供相應預算 安排情況。」 如今,財政部在自身國庫管理機構業已成熟,商業銀行零余額賬戶模式日臻完善,財政專戶已成既定利益格局情況下,藉機《預算法》修正,力圖倒退一步,刪除央 行經理國庫的法定權限,將試點過渡性舉措固定化、法律化,徹底消除央行對預算資金進出國庫的監督約束。

  財政部和央行就國庫管理模式的爭議,由臨時性妥協合作階段進入「非此即彼」的攤牌階段。始終處於被動的央行提出,國庫管理制度改革應更進一步, 終結「先支付、後清算」的流程,將所有政府收支、以及開設在商業銀行的所有政府賬戶,統一納入國庫單一賬戶,徹底修正國庫管理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的先天不 足。

  央行國庫局官員稱,近十年來,央行已經建立了橫跨各銀行、覆蓋全社會的現代化支付系統和收入直達入庫、支出直達最終收款人的高效國庫業務系統, 具備了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逐筆辦理全部預算資金收支業務的技術條件。由央行國庫直接辦理國庫集中收付業務,中間環節少,資金運轉快,處理手續簡便,全程可監 控,無需額外費用,能真正實現政府全部資金「國庫一本賬」,有利於財政資金高效安全管理。

  央行國庫局官員強調,《預算法》修正應明確央行國庫監督的法律地位及基本職責。盡快將「先支付、後清算」流程改為國庫直接收付流程,通過國庫單 一賬戶核算政府全部財政資金收支。此外,應清理整頓財政專戶。政府資金實現集中管理和有效監督的重要前提是惟一的政府賬戶,即「國庫單一賬戶」。

  中國國庫管理改革是向前進一大步、做實「經理制」,還是倒退一大步、固化代理制?政府內部對此權限的協調,財政部得以勝出。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三審」《預算法》修正案,央行能否迎來轉機,社會公眾拭目以待。■

  本刊實習記者吳騰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25

人民遭稅改剝皮 國庫卻漏財40億

2014-03-31  TCW  
 

 

財政部部長張盛和絞盡腦汁籌措財源,近日宣佈將股利扣抵率減半,金融營業稅率從二%恢復至五%等稅改措施。但政府勇於對民間推稅改「開源」,卻對自家人不敢「節流」。

根據立法院最新資料顯示,四大公營行庫 (中央銀行、台灣銀行、土地銀行、中國輸出入銀行)在二○一四年編列利息補貼近四十億元,五年來合計補貼達近兩百億元。由於公營行庫盈餘直接影響國庫收入,利息補貼也等同全民埋單。央行總裁彭淮南也受惠

自一九八九年來,四大公營行庫的行員與工員(工友與司機)都可在四十八萬元與二十八萬元的存款額度內,享有一三%利率;二○○八年以前的年資,或在此之前退休的員工,退休金可享最高五百萬元以一三%計息的雙重優惠。央行總裁彭淮南也是受惠的一員。

以四十八萬元換算,一年利息收益達六萬二千四百元;一般民眾須存四百五十三萬元、亦即花九‧四倍的成本,才有相等收入。

五百萬元退休金額度的財富加分效果更大,每年利息收入達六十五萬元,每月利息收入約五萬四千元,比新鮮人二十二K月薪還多出一倍以上,比一般民眾存五百萬元,多出二十三倍的利息。

就連已民營化的三商銀、兆豐銀行、合庫等公股銀行員工,屬於直轄市管轄的市立銀行,如高雄銀行等,都享一樣好處。

三商銀、兆豐、合庫是上市公司,利息補貼會侵蝕獲利,等於吃投資人豆腐;且因政府是它們的最大股東,國庫收益也連帶變少。

立委與審計部多次討論公營行庫員工優惠存款,審計部還曾發函詢問財政部,財政部則以「衡酌兼顧社會期待及與民營銀行、其他公營事業之衡平等因素後,仍宜予以維持現制」回應。

財政部國庫署說,等到軍公教優惠存款利率通過調整一年後,就會考慮跟進調整。台灣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二十五年來從九‧二五%降到一‧三八%,但一三%優惠存款利率,卻歷經四分之一世紀不變。當政府債台高築,以稅改開源,也要檢查國庫的漏洞,民眾才會服氣。

【延伸閱讀】拿納稅錢補貼,5年達近200億元——4大公營行庫行員優惠存款之利息補貼2010年度1.台灣銀行21.18億元2.土地銀行11.51億元3.中國輸出入銀行0.44億元4.中央銀行4.22億元合計:37.35億元

2011年度1.台灣銀行21.73億元2.土地銀行12.18億元3.中國輸出入銀行0.49億元4.中央銀行4.44億元合計:38.84億元

2012年度1.台灣銀行22.76億元2.土地銀行12.44億元3.中國輸出入銀行0.51億元4.中央銀行4.68億元合計:40.39億元

2013年度1.台灣銀行20.04億元2.土地銀行12.54億元3.中國輸出入銀行0.54億元4.中央銀行3.65億元合計:36.77億元

2014年度1.台灣銀行21.30億元2.土地銀行12.51億元3.中國輸出入銀行0.64億元4.中央銀行5.53億元合計:39.98億元

註:所填列利息補貼係優惠存款利率扣除正常存款利率後的差額,其中2013與2014年數字為預算數資料來源:立法院預算中心 整理:吳美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196

國庫定存招標利率大幅下降 短期全面降準可能性較小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1148

2013年第一期至2014年第五期國庫定存招標利率表。 (小塵4x/圖)

5月29日,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進行了2014年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五期)招投標。招標規模為400億元,期限9個月,中標利率4.6%。

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是指將國庫現金存放在商業銀行,商業銀行以國債為質押獲得存款,並向財政部支付利息的交易行為。

與今年2月進行的同期限國庫定存(三期)中標利率6.3%相比,此次中標利率大幅下滑1.7個百分點。某金融分析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利率大幅下行,反映出銀行間市場比較充裕,利好債市。9個月期4.6%的利率也低於4月份招標的6個月期5%的利率,出現長短期倒掛,這也說明目前銀行間市場不缺資金。

但銀行間市場寬流動性是否就能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的問題呢?瑞銀集團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告訴財新網,除非資金大規模外流或經濟加速下滑,短期內央行全面降准的可能性較小,預計央行會繼續對貨幣政策進行微調。

「緊信貸、寬貨幣」

分析師表示,今年以來央行控制基礎貨幣能力很強,維持寬鬆環境意圖明顯;同時商業銀行也加大了流動性管理力度;今年財政存款壓力一般,準備金退繳也存在可能,這都使得今年銀行間市場利率不斷走低。

儘管銀行並不缺錢,但目前市場上信貸規模仍然偏緊,一家股份制銀行授信部門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銀行對前期放款續貸的情況比較謹慎,而且經濟下行導致風控門檻上行。」

知情人士表示,5月份工農中建四大行信貸規模發放量相對較低。5月18日之前,四大行人民幣貸款發放不到1000億元,截至25日也僅僅放了約1300億。

巴克萊銀行5月29日的報告也表示:「考慮到經濟中目前已經高企的槓桿水平和需求疲軟狀況,同時充足的流動性和尚未解決的隱性擔保和道德風險問題,降息是比降准更有效的方式。儘管貸款利率目前是市場化的,但對稱降低存貸款利率將會對實體經濟產生實際的傳導作用。」

不過目前國內的一些券商仍然認為,尚未到降準時間點,央行仍然會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或者再貸款等精細化操作來保證流動性的平滑和穩定。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的講話也仍然堅持穩健當頭。所以,更進一步的政策動向可能需等7月份二季度經濟數據出台之後才能明確。

中金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認為,市場對放鬆存貸比、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不應寄予太大的期望,至少在短期內如此。未來如果經濟受到較大的下行衝擊,比如房地產泡沫破裂,導致銀行體系信貸萎縮,需要降准、放鬆存貸比等措施促進信貸擴張。在當前銀行信貸增長動能還較大的情形下,「緊信貸、寬貨幣」應該是更合理的政策取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883

預算法背後:爭奪國庫管理權 央行和財政部上演“宮心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641

11_215553_5

經過數年的利益爭奪,預算法修正案草案四審稿為“國庫由財政部還是央行掌控”的爭論劃上句號,草案恢複了國庫業務由央行經理的規定。

有學者將此結果形容為“財政部的一個讓步,央行的一次阻擊”。其實從從修正案幾次三番調整措施就能明顯窺見其背後的爭奪戰況。

按照現行的《預算法》第四十八條規定,縣級以上各級預算必須設立國庫;具備條件的鄉、民族鄉、鎮也應當設立國庫。中央國庫業務由中國人民銀行經理,地方國庫業務依照國務院的有關規定辦理。

但在2012年6月公布的預算法修正案草案二審稿中,後一句內容卻被刪除,並改為並且改成了“各級政府及其財政部門應當加強對本級國庫的管理和監督”,還添加了“國庫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今年4月21日審議的三審稿中也延續了這一“模糊”的態度。

此事引發了巨大的爭議。有評論稱,央行角色的變化相當於從“會計”變成了“出納”。

據《北京商報》報道:

中國財稅法學會副會長、武漢大學教授熊偉表示,按照通常的做法,錢和賬應該分開管理,財政部管賬,相當於是“會計”,央行經理國庫就等於是管錢,承擔了“出納”的職能,比如財政部開一個單子要花一筆錢,“出納”央行有權審查這一單子是否符合規定,一旦央行這一職能取消,財政部的權力將進一步擴大。

《第一財經日報》還提到二審稿還增加了“依法設立財政專戶”,但同時補充說明了包括國庫和財政專戶在內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應當納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進行管理。

專家們認為,這為腐敗尋租提供了依據。報道引述複旦大學經濟思想與經濟史研究所所長韋森觀點稱:

將“財政專戶”與“國庫”相提並論,意味著法律允許國家預算資金可在多個地方和多家銀行分散存放,而不是只存儲在中國人民銀行一家。

建立現代政府預算管理制度的必要前提條件之一,是實行國庫單一賬戶制度,將政府全部收入和支出納入這個唯一的存款賬戶,全部政府收入由納稅人的賬戶直接進入國庫單一賬戶;全部政府支出則由國庫單一賬戶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勞務供應商賬戶。

《北京商報》稱,在二審稿驚天逆轉的背後,是財政部尋求給自己“松綁”,人大方面想給財政部的權力戴“緊箍”,央行也希望能保留經理國庫的權利,從利益推算的角度來看,二審稿刪除央行經理國庫的職能肯定是財政部積極主張的結果。

四審稿中雖然否定了財政部的訴求,但央行也同樣做出了妥協。

按照熊偉的說法,現行預算法規定只明確中央國庫由央行經理,事實上,無論是央行還是學界,都希望各級國庫都交由央行經理。但四審稿並未將地方國庫交給央行。

在雙方的權力狙擊戰中,央行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由央行經理國庫的重要性,而財政部則鮮有相關公開言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477

軍公教年金改革走回頭路 再掏國庫15億 年終慰問金放寬 馬江翻盤為選舉?

2014-10-13 TWM  
 

 

近期行政院以物價水準上漲為由,放寬退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的發放基準,被質疑是馬江體制針對軍公教族群的政策買票,不但缺乏正當性,也讓已負債累累的國庫雪上加霜。

撰文‧賴若函

二○一二年十月,當時行政院長陳沖考量政府財政困難,在朝野共識下,大幅縮小退休軍公教人員年終慰問金發放範圍,僅發給月退俸兩萬元以下的弱勢軍公教族群。誰知兩年不到,馬政府又走回頭路,一四年八月底,行政院將發放基準從月退俸兩萬元放寬到兩萬五千元,被批為是為年底的選舉「政策買票」。

行政院主計總處強調,是因應物價上漲所做的調整,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黃崇哲質疑,中低收入戶生活費上漲幅度,根據主計總處說法為八.三一%,但年終慰問金一調就是二五%,不符比例原則,理由不具正當性。

黃崇哲指出,年終慰問金並沒有明訂在《公務人員退休法》中,於法無據,當年在社會討論下,決定保留經濟弱勢者可領取,其餘取消,如今翻盤,若馬英九總統和行政院長江宜樺不承認是當年政策有誤,那就只能解讀為一種可能──為年底選舉鋪路。

一九七二年起,退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依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軍公教人員年終工作獎金及慰問金發給注意事項》,發給約四十四萬五千人,一紙行政命令成慣例,長達四十年。近年政府未償債務有五.五兆元,加上潛藏負債總額十七兆元,財政惡化嚴重,為節省國庫開銷,取消的聲浪陸續增加。

諷刺的是,一二年陳沖大刀闊斧改革年終慰問金制度,將發放對象減為七萬人,每年預算由約二百億元減為十六億元,為國庫省下約一百八十億元的支出,雖部分藍營立委反對,但輿論大力支持,馬英九也稱為「必要且睿智」的決定。沒想到,政策才執行兩年,馬江又轉向軍公教施小惠,預計每年多花十五億元預算,約五萬人受惠。民進黨立委管碧玲質疑,在一八%的存款優惠利率下,領月退俸的軍公教人員,所得替代率已經相當高,年終慰問金根本是錦上添花。

馬英九與江宜樺誓言要推動退休軍公教年金制度改革,迄今仍原地踏步,如今未和社會討論就放寬標準,難怪被評為「選票考量、債留下一代」,實有重新斟酌的必要。

年終慰問金制度比較

2012年前 2012年後 2014年發放門檻(月退金) 無限制 2萬元以下 2.5萬元以下受益人數 44.5萬人 7萬人 12萬人國庫支出 202億元 16億元 31億元

馬英九挺刪慰問金語錄

2012/10/24——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就做了決定,獲得多數民眾肯定,相當快速、睿智。

2012/12/15——政府財政面臨困難,這是必須做的決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179

充盈石油國庫新招:“兩會”委員提議組建能源儲備總公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83016.html

充盈石油國庫新招:“兩會”委員提議組建能源儲備總公司

一財網 江旋 2015-03-08 20:30:00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光匯石油董事局主席薛光林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國家應該趁著油價現在大回調,加快步伐建立石油儲備。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光匯石油董事局主席薛光林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國家應該趁著油價現在大回調,加快步伐建立石油儲備。

在此次帶來的提案中,薛光林提出組建一家國家能源儲備總公司的建議。在他的構想中,這家公司應作為國家能源儲備實施主體,負責買油、儲油、輪換以及日常運作。

來自石油行業的多名政協委員,在本屆“兩會”上都提出了擴充國家石油戰略儲備的建議。近日,財政部在一份報告中稱,今年中國將花費1546億元人民幣用於擴大大宗商品庫存,增加原油儲備也被外界認為是在範圍之內。

在經歷了2008年的下跌後,近期,國際油價再度回調至歷史低位,“充盈國庫”成為各方關註的焦點。

政協委員建議組建能源儲備總公司

國家能源儲備主要分為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石油儲備目前主要靠中石油、中石化還有國家石油儲備中心進行,薛光林認為,幾家分工運作的模式很難統一對國際能源市場的變化做出快速反應,導致目前國家石油儲備無論是儲備庫體系建設還是實際儲油規模都遠遠趕不上市場的變化以及符合國家石油戰略儲備要求。

他的建議是,立即組建國家能源儲備總公司,作為國家能源儲備實施主體。

在他的設想中,能源儲備總公司一旦成立,可以負責在國際油價低的時候大量買進石油,在國際油價高企並且影響國內經濟的時候,在市場上拋售,平抑油價,保障供應安全。

這在一定程度上類似於中儲糧。中儲糧總公司通過收購和拋售的方式來穩定市場糧價。不同的是,糧食儲備主要是針對國內市場,而能源儲備更多的需要和國際油價博弈。

能源“糧食”儲備的重要性,也在近年來越來越得到重視。一個經常會在各種場合提及的數字是:中國石油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非常大,石油依存度接近60%,天然氣達到32%。並且,隨著國內能源消費量的增加,這一比例還會不斷上升。

薛光林認為,一直以來,中國既沒有一個國際性的石油交易所,也沒有強大的石油戰略儲備,在國家的石油生產供應基地或主要供油國出現重大事故,供油減少或終斷時,或者在國際油價大幅波動時,就會非常被動。

他在提案中指出,讓國家能源儲備總公司利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的油庫,包括他們煉油廠的油庫和社會上的油庫進行儲存。

但這並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同樣的意見,薛光林此前已經和能源局建議過,但主管部門沒有明確表態。

打破原油進口權壟斷

“大規模進口石油唯一構成限制的,不是資金問題,而是現有國家石油儲備庫的容量問題。因此,有必要創新國家石油儲備體系的建設和運作思路。”薛光林指出,儲備庫的構成可以包括租用央企和自建等多個渠道。

在我國,原油進口權一直是處於壟斷狀態,相應的,央企石油公司也承擔著我國石油儲備的重要任務,除了戰略儲備,三桶油還持有大量的商業儲備。2010年的數據顯示,中國當時至少有4950萬立方米的商業原油儲存能力,其中,中石化擁有近一半,中石油擁有約43%,中海油-中化集團等擁有近7%。

去年11月,國家統計局首次公布了國家石油儲備一期工程的庫存量。四個儲備基地目前原油儲備總量1243萬噸,這一數字與國際能源署(IEA)的建議——關於儲量應該相當於90天進口量差距較大,盡管IEA的建議主要是針對其成員國。

增加石油儲備的現實矛盾是,戰略石油儲備的當前可用空間可能已接近飽和,但民企的石油倉儲能力卻沒有物盡其用。

不過,隨著油氣體制改革的推進,油氣領域的壟斷也正在逐一打破。

春節前夕,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進口原油使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將允許符合條件的地方煉油廠在淘汰一定規模落後產能或建設一定規模儲氣設施的前提下,使用進口原油,其中擁有境外油氣資源、深加工和先進治汙三類企業優先使用。

充盈國庫與搶奪定價權並重

“2008年當時的機會很好,但沒有建立好石油儲備,現在機會又來了,從長遠看來,國家需要3~6個月的石油儲備。”薛光林對記者表示。

正在進行的“兩會”中,來自能源行業的政協委員,都在通過各種渠道都在呼籲抓緊時間擴大石油儲備。全國政協委員許智明則表示,擴大海外原油進口,以較低成本擴充我國石油戰略儲備,眼下是難得並必須實施的戰略時機。

許智明建議,石化企業甚至可以在低利率的環境和低廉的運油輪租金的經濟環境下,考慮利用儲存量高達40─50萬噸的超大型運油輪在海上囤積現貨,增加在海上的臨時儲存量。

逢低買進的策略正在全球蔓延。今年1月,據路透社報道,部分石油貿易商預訂了超大油輪,用以在海上至少存放2500萬桶的原油,等待油價反彈。

這些動作的背後判斷是未來交割的石油價格會上升。薛光林對記者分析到,雖然全球經濟疲弱,石油需求不振,但一方面因為原油的深水開采成本、頁巖油氣開采成本、油砂開采成本都在60-65美元每桶,因此,國際油價不大可能長時間處於低迷狀態。但他拒絕評論油價走勢。

對油價的判斷仍然像是一場賭博。在經歷了2月份的回升後,北海布倫特油價仍然在60美元每桶左右徘徊。

此外,國際上常用的兩大基準油是布倫特原油和WTI原油,在原油貿易中,在北美生產或銷往北美的原油都以WTI原油作為基準來作價;從俄羅斯、非洲以及中東銷往歐洲的原油,則以布倫特原油作為基準來作價;但是,無論是進口還是出口,中國一直處在定價權缺失的狀態。比如,大慶出口的原油就是以印度尼西亞的米納斯原油作為定價基準,而進口的原油也多以布倫特原油為定價基準。

2014年11月,IEA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4》預計,亞洲發展中國家未來將占到全球原油需求總量的60%,中國將在未來20年內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原油消費國。

當然,“超級買家”並不打算維持被動的現狀太久。去年12月,中國證監會正式批準上海期貨交易所在其國際能源交易中心開展原油期貨交易,試圖參與到亞洲區域原油定價中。

編輯:王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57

湖南70後廳官程丹峰被查 曾供職財政部國庫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3026.html

湖南70後廳官程丹峰被查 曾供職財政部國庫司

一財網 林小昭 2015-11-17 16:28:00

據湖南省紀委消息:經湖南省委批準,張家界市委常委、副市長程丹峰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資料顯示,1970年7月出生的程丹峰是河北張家口市人,22歲從中央財政金融學院財政系畢業後,進入財政部工作,先後任職財政部地方司、預算司、國庫司等部門,其間還在中央財經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獲得博士學位,並曾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

2005年10月後,程丹峰先後擔任財政部國庫司總會計一處副處長,國庫司(國庫支付中心)行政事業決算處處長和國庫現金管理處處長。值得註意的是,在程任職期間,曾發生了“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原副主任張銳受賄案”。

2012年12月28日,審計署公布“2012年第35號審計結果公告——審計署移送至2012年底已辦結38起違法違紀案件和事項處理情況”。“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原副主任張銳受賄案”排在公告首位。

審計署稱,審計署2010年在財政審計中發現,2007年至2010年,張銳利用職務便利,幫助他人在國債承銷業務中獲取不當利益,並從中收受巨額賄賂。2010年12月,審計署將此案件線索移送財政部查處。2012年6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受賄罪判處張銳死刑,緩期2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2011年7月,程丹峰離開工作了將近20年的財政部,到湖南擔任湖南省有色金屬管理局副局長,次年底進一步下到地市,到與自己家鄉張家口一字之差的張家界擔任市委常委、副市長,在所有副市長中排名第二。

按照張家界市政府領導成員的分工,程丹峰負責旅遊、內外貿易、外向型經濟、招商引資、口岸、經濟協作、糧食、工商行政管理、成品油流通、銀行、證券和保險等方面工作。分管該市旅遊局、商務局(招商局)、糧食局、貿促會、口岸辦、經協辦和政府金融辦等單位。

作為分管旅遊和招商的副市長,今年初程丹峰曾表示,張家界的發展可歸納為“五大”產業,即大旅遊、大文化、大健康、大農業、大物流。“圍繞‘五大’產業,建設以旅遊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發展體系。”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450

加六毛減七角 台灣稅改像無頭蒼蠅 一紙修正案 為何讓國庫短少七百億元?

2015-11-09  TWM

為了籌措財源,財政部長張盛和倉卒推動財政健全方案,從高收入者身上下手,增加了六百億元。如今,一紙立法院修正案,就打算悄悄地將加的稅還回去。執政黨想讓富人稅及股利所得抵扣減半一筆勾銷,不如大方地像證所稅重新檢討。

一紙讓台灣每年損失七百億元稅收的《所得稅法修正草案》,就這樣悄悄在立法院一讀通過了。

十月二十八日,國民黨立委潘維剛提案,獲得費鴻泰、吳育昇等立委的支持,建議修訂《所得稅法》第十四條。在阻止近來台灣資金嚴重外流的前提下,修法的內容 很簡單:個人綜合所得稅率二○%以上的納稅人,其股利所得部分的稅率分離開來,和外國投資人一樣,以固定稅率二○%來繳稅;而綜所稅率未達二○%的人,則 維持併入所得總額計算。也就是說,若所得收入適用最高稅率四五%,其中六百萬元是股利所得,原本要繳二七○萬元的股利所得稅,若修正案通過三讀,就只要繳 一二○萬元。

逼投資大戶變身假外資

這項修正案,很明顯是衝著去年財政部大課股東股利所得的「財政健全方案」而來。「財政健全方案」中,股利所得的可扣抵稅額比率,從原本的一○○%降為五 ○%,讓全國所有股東每年多繳五百億元的所得稅;另一方面,健全方案也調升綜所稅的最高級距,從四○%調升為四五%;再加上二代健保徵收二%的補充保費, 以及證所稅風波,造成股市成交量一落千丈,早已了無生機,也加速資金外流。

的確,台灣的資本利得及股利所得課稅制度存在著大問題。東吳大學講座教授、財政部前部長顏慶章就指出:「現在國內的稅制,的確對投資很不利。」舉例來說, 國內投資人與國外投資人的稅率不同,在「財政健全方案」之後,最高稅負已到四七%,但外資的股利所得只要繳二○%的稅,稅率差距高達二七%,這也讓不少投 資大戶越來越多變身成「假外資」身分,透過國外公司買台灣股票,避開台灣的高稅率;「政府應該要消滅這個不平等的稅負對待。」顏慶章說。

但是,潘維剛所提的修正案真的能解決問題嗎?還是製造了更多的問題呢?

先從總體稅收來看,「財政健全方案」兩稅合一股利抵扣減半,增加了國庫約五百億元的稅收、而提高綜所稅邊際稅率則增加九十九億元,兩者共增加六百億元的稅 收。但是根據一四年《財政統計年報》中的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個人綜所稅稅率在二○%以上的申報人,其股利所得總收入的稅負,若依目前稅制計算約為一千六 百億元,若依潘維剛所提的修正案,將所有稅率降至二○%後,只能收到九百多億元。

「財政健全方案」應重新檢討一紙修正案,讓國庫短少七百億元,與財政部預估相符,不但把「財政健全方案」打回原點,還多減了一百億元的稅。也難怪財政部部長張盛和在被質詢到此案時,面露難色地說:「茲事體大」。

而且,張盛和當初在推動「財政健全方案」時,就是要求高收入者回饋社會,把年收入一千萬元以上的所得級距調高至四五%作為「回饋稅」。但是修正案減稅的受 惠最大族群,卻也是這些年收入一千萬元以上的高所得者。根據綜所稅收入級距分層統計,股利所得占最高稅率收入者的所得比率高達六六%,也就是說,高收入者 大部分的所得來源都是來自股利所得。

加高所得者的稅又減回來,卻未解決高薪資所得者因稅率偏高造成的人才流失問題,「個人綜合所得稅在股利分離課稅之餘,還是需要完整的配套。」顏慶章說。

若我們回到修正案的前提,再深入探討台灣資金外流與交易量低迷的原因,近日執政黨又準備喊廢的「證所稅」,才是最大元凶。

場景來到立法院,十一月二日,財經三巨頭||央行總裁彭淮南、財政部部長張盛和與金管會主委曾銘宗站在質詢台上。謹慎的彭淮南,面對立委追問「是否贊成廢 除證所稅」,雖未表示贊同,但仍指出,股市交易稅負中,原本千分之三的證券交易稅,都已經隱含證所稅在裡面;曾銘宗更是表態贊同廢除。

「證所稅」是馬英九上任來最得意政績,如今宣判死亡;「財政健全方案」則是張盛和拿下亞洲最佳財長的成績單,但執政黨竟在推行後,再疊床架屋全盤打消,令 人匪夷所思。用無頭蒼蠅來形容執政黨的稅制改革鬧劇,再恰好不過。最佳方式就是像證所稅一樣,重新檢討《財政健全方案》中富人稅與兩稅合一的實施與配套, 抑或在證所稅近期調整方向議定後,再做更全面通盤考量,才不會為了扭轉過去已發生的錯,反而錯上加錯。

三大財經首長在立法院受質詢時,被立委逼著對證所稅廢存表態,台灣稅改仍來來回回,找不到方向。

撰文 / 楊卓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48

九成出租屋沒報稅,不利房客、國庫 蔡英文房市第一槍:要逃稅房東現身

2016-03-07  TCW

台灣房東不繳稅、租屋市場淪地下經濟,是業界公開秘密,蔡英文的新政從稅制下手,能讓隱形包租公浮出枱面?

美濃大地震衝擊購屋信心,加上房地產景氣疲軟,房市掀起「轉買為租」風氣。然而,租屋這個年產值高達兩千億元的市場,今年將有重大變革。過去長達半世紀沒有專法管制,淪為「地下經濟」;現在,準總統蔡英文的房市政策,首要之務就是揭開這一大黑洞。

根據新政府的房市政策白皮書,未來房地產政策的四大補帖,包括都市更新、物業管理、租屋市場與社會住宅,每年總產值含金量高達一兆元,約GDP七%。其中,看似無關痛癢的租屋市場,潛藏嚴重漏洞。舉例來說,北市一戶三十坪老公寓出租,租金兩、三萬元,單筆稅收金額小、市場經濟規模不大,卻是租稅市場的毒瘤。房東逃漏稅、房客難以依法申報租金扣繳稅額,長此以往,貧富差距越大。

過去,缺乏專法國庫稅收每年少約一百億

「這個(租屋政策)影響最大,關係到房東跟房客,有房子、沒房子的,至少一、兩百萬戶受影響,」蔡英文的房市政策白皮書執筆人、民進黨智庫土地及住宅政策小組召集人花敬群說。

蔡英文推出的租屋新政,最大變革就是調整租金稅收制度與制定「租賃專法」。

經營租屋市場二十餘年的永勝租售市場執行長徐銘達說,台灣房東不繳稅、租屋市場淪為「地下經濟」,已是業界公開的秘密,除非出租商用不動產,租客必須向政府登記營業使用,房東才會如實申報;否則,這些個體戶房東多半認為租金是淨收入,報稅能躲就躲。據永勝租售市場訪談租客,發現至少九成以上的出租住宅都沒報稅。

房東坐收租金不報稅,遭殃的除了國庫,還有房客。政府提供房客每年最高十二萬元的所得稅房租支出申報扣抵,以及部分縣市政府提供租金補貼,若有意申請,須提供租賃契約與匯款紀錄等資料。崔媽媽基金會社會事業處處長張艾玲分析,有些不誠實報稅的房東,甚至要求房客簽名畫押「不申請報稅」,若堅持申報,就要漲房租,等於變相轉嫁稅金。雖然此舉牴觸現行稅務法令,若真鬧上法院,房客仍站得住腳;但多數房客擔心漲租金或是與房東鬧翻而無家可歸,仍可能乖乖就範。

據財政部統計,全台擁多屋者不在少數,擁兩棟以上房產有兩百萬戶以上、三棟則有近七十萬戶、四棟以上有近二十八萬戶,甚至九棟、十棟都還有兩萬戶左右。這些住宅是否出租?租金多少?都欠缺管理機制。

未來,擬採租金單獨課稅稅率降至5%,逃稅重罰

地下房東猖獗主因在於,目前租金收入與綜合所得稅合併課徵,所得高的包租公,稅率最高達四五%,但查核機制並不嚴謹,沒被抓到就一毛錢都不用付,讓房東抱持查到再繳的僥倖心態。

台北市國稅局副局長王階琛畑三口,國稅局在轄區設置有稽核單位,但面對無所不在的個體戶房東,受限人力,實在很難挨家挨戶逐一訪查。目前對租金逃漏稅採「例外管理」,每年五月報稅結束,稽查稅務發現申報租金明顯不符合當地行情,或接獲舉報,才會發文要求到局說明。

「沒有人喜歡逃稅,只要稅課得合理。不然一看到這麼高,很多人乾脆不報了,」花敬群表示,未來將釋出租稅優惠,預計將租金從綜合所得稅中分離出來,租金扣除出租成本後,以實際獲利的五%到一0%課稅,比原本併入綜所稅的五%到四五%來得低:但同時提高持有稅,打擊大量囤房者。

此外,未來出租住宅的房屋稅與地價稅,也打算比照自用住宅的稅率課徵,前者與最高稅率相比,只剩原本的三分之一:後者剩原本的五分之一。花敬群表示,這兩項稅收政策改變,都是為了讓房東願意浮出枱面,提高閒置空屋出租意願,以活絡租賃市場,舒緩目前社會住宅供不應求的困境。

「現在房價這麼高,有一群人就是永遠買不起房子,鼓勵愛心房東把房子拿出來租,至少讓更多人租得起、租得到房子嘛!」徐銘達認為,此舉若奏效,政府將從原本收不到稅,到至少多收回一百億元稅收。但棍棒與胡蘿蔔必須同時啟動,提高租稅誘因外,還須搭配重法。他建議,設立房客檢舉獎金,提倡房客主動檢舉房東,逃稅者重罰。

但新政易引發「稅金轉嫁租金」的風險,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說,短期內確實可能造成租金調漲的「必要之惡」,但長期仍將回歸供需原則,房東想開高租金,也要看市場埋不埋單。地下房東能不能浮出枱面,影響的不僅是稅收,也關係到蔡英文開出的房市第一槍,能不能命中目標,解開租屋市場不合理的「常態」,還給租屋者公道。

撰文者王柔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2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