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IFC首席經濟學家:美國經濟增速4%有可能但無法持續

最近特朗普在公布減稅政策時提到,如果政策刺激得當,美國GDP的增長將會填補減稅帶來的財政窟窿。按照經濟學家們的普遍算法,這就意味著,美國GDP必須在今後幾年實現4%以上的增長。這可能嗎?

在當地時間4月30日舉行的第八屆複旦紐約論壇上,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IFC)首席經濟學家褚浩全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通過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刺激,美國GDP實現4%的增長還是有可能的,但是無法長期持續。

褚浩全認為,特朗普是在以商人的眼光治理美國的經濟。決定經濟增長的因素主要是個人、企業和政府的經濟行為。而美國的經濟增長會受到來自政府的刺激,這包括減少政府的幹預和吸引外資進入美國實體經濟,尤其是制造業。

“現在美國還有大量實體經濟領域的潛能沒有挖掘出來,這主要指制造業和與整個經濟變化息息相關的服務行業。”褚浩全對第一財經記者說:“發展制造業是很好的主意,但不是說把發展中國家的崗位移到美國來,而是美國要開發高端的制造業。”

褚浩全特別提到,高端制造業包括智能穿戴、無人汽車等能提高效率的技術產業,但不包括Uber這類只是整合資源、卻對提高生產力幫助不大的產業。目前,美國中小企業對美國經濟前景的作用越來越被看好。這是因為中小企業的投資和人才雇傭還有很大的潛力。美國長期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傳統上的中小企業服務對象一直是美國國內,他們不需要服務其他國家,但只要企業走出去,就會發現國際上也有許多適合美國中小企業的商機。

“有些技術不僅能應用於美國,而且還能應用於其他國家的市場。這樣就會產生許多像臉書(Facebook)、亞馬遜這樣的公司,它們迅速從一家美國企業成長成國際企業。” 褚浩全說。

美國普凱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陳緋則也提到這樣的商機,她最近就在做為一家美國公司做向中國公司授予一項知識產權使用權的項目。

然而,褚浩全也認為,美國的這種增長並不可持續,主要歸因於個人的經濟行為。“因為美國的經濟和以前不一樣,美國勞動力的老齡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另外,美國在移民方面政策也比較緊。”

在上述論壇上,專家們還就中國金融投資的國際化、中國實體產業全球化突破的探索、新形勢下美國投資創業稅務規劃和移民管理等議題進行了交流。複旦紐約論壇由複旦大學管理學院紐約校友聯絡處和複旦大學美國校友會主辦,旨在搭建學院、企業和社會之間的溝通平臺,為美國校友尋求國內機會,同時也助力中國校友發展海外事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5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