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追棉花的人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遺憾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096

新疆的棉農冶文駿擁有一片棉田,每年收獲季節,會有來自外省的“拾花工”為他摘棉花,但他的收入也不高,《棉花》中,一直樂呵呵的他坐在地里抱怨:“農民不過就是為企業賣命的。” (周浩供圖/圖)

“我的獲獎感言是不是顯得有點怪?”2014年11月22日,第51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導演周浩憑《棉花》得到最佳紀錄片獎。頒獎過後,他還是有點在意。

他的獲獎感言說得極簡短:“這半年經歷了很多事。有朋友答應要跟我來的,但是來不了。”臺下星光熠熠,坐著鞏俐、陳沖、桂綸鎂、陳建斌……可沒多少人懂這話的意思。

八年間,周浩拍完和正在拍攝的紀錄片作品,超過十部,大部分都有這位朋友的幫助,其中包括《棉花》和2005年香港金像獎最佳人道主義紀錄片《高三》。

和大部分獨立紀錄片一樣,《棉花》只在國內做過幾場小型放映,看過的人不多。金馬獎頒布,有網站迅速來談《棉花》的獨播,價格不算太高,但對一個獨立紀錄片導演來說,已有吸引力。也有朋友跟周浩商量,把《棉花》帶去香港發行。2013年的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看見臺灣》,曾在臺灣賣到1.4億臺幣票房,在香港上映時也場場爆滿。《棉花》不做這樣的奢想,但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見”。

也讓你老公看看你有多辛苦

2005年,周浩已經拍完了成名作《厚街》和金像獎作品《高三》。新聞里頻繁出現的“摘棉大遷徙”攫取了他的註意:每年中秋過後,上百萬的“拾花工”,從河南、甘肅、四川、陜西等地,被一列列擁擠的綠皮火車運往新疆,投進廣袤無垠的棉花地。他們每天重複采棉動作兩三萬次,用幾十天的機械勞作換回家中一年的生計,2005年,這大概是三四千元。

河南滑縣的小媳婦兒延威是上百萬摘棉工之一。餵飽了三個孩子,坐了56個小時的火車,她來到新疆,開始三個月的采棉工作;新疆的棉農冶文駿抱怨棉花價低,坐在地里感慨“農民不過就是為企業賣命的”;國企改制後的河南某棉紡廠效益不佳,女工們不堪酷暑勞累,輪流辭職,女領班焦頭爛額;廣東牛仔褲廠的工人加班到半夜,也只能伸個懶腰、恨恨地罵:“媽的老子快累閹了”;廣交會,老外一要貨就是一千件,很急,“for American”,中國廠方犯難,這意味著工廠必須緊急趕工。中國經濟的細微面相,被一團團棉花串起來,成了《棉花》。

滑縣曾是拾花工輸送的典型,號稱“每年向新疆勞務輸出最多”。周浩拜訪了滑縣勞動局局長,跟他下鄉,拍攝他們動員潛在的“拾花工”,再後來跟局長擠上綠皮車,開赴新疆。

搞定局長對周浩並不難。他擅長和拍攝對象打交道。在紀錄片《龍哥》里,周浩直接把自己和拍攝對象的溝通剪進了片子。那是一個鬥智鬥勇的過程,真實又糾結。每次和毒販龍哥見面,他都會帶上200元“救助費”。龍哥和妻子曾懇求周浩借給他們500塊錢,周浩還是掏出身上僅有的200塊:“我不會多帶。我為什麽要多帶呢?我又不是笨蛋。”他不斷勸誡龍哥戒毒,但故事總是在借錢、信誓旦旦戒毒、複吸中周而複始。

“我的長項就是跟人打交道,能夠讓他們說一點平時說不出來的話,僅此而已。”周浩自我評價。

在開往新疆的綠皮車上,周浩也順利與延威打上了交道。延威身材瘦小,樣貌俊俏。那時她29歲,已經有了三個孩子。周浩相中的是延威的性格:幹凈利索,對生活有憧憬。願意說話,也好相處。

第二年,周浩把攝像機帶到了她家里。這個家並不寬裕,孩子們從碗里扒拉出一塊肉來,都會驚喜地向母親匯報。延威一邊洗碗,一邊抱怨:自己不到三十,看起來已經像四十;丈夫不願外出打工,“窮家難棄”;而她出去這一趟,就能賺回務農一年才能得的錢。

周浩帶著攝像助手譚佳英,再次上了滑縣拾花工的綠皮火車專列。在滑縣火車站,譚佳英被擁擠的人群沖散,跟丟了延威,這讓周浩著實生氣。重新找到延威的時候,她正在把錢塞進襪子,笑盈盈向姐妹們展示:“這樣不會丟。”

列車里擁擠且空氣汙濁,硬座底下也躺滿了人。延威輕巧,爬上了行李架。周浩把鏡頭對準她,或許覺得姿勢不雅,延威連連閃避。“也讓你老公看看你有多辛苦啊。”周浩勸道,延威便不再堅持。

火車票來回二百多元,要從拾花工的收入中扣。到了新疆的采棉基地,女工們住進上下兩層的大通鋪。每天天不亮,就坐上比綠皮火車更擠的卡車,到二十里地外摘棉,晚上十點結束。其間吃兩次飯,譚佳英偶爾同吃,從未在夥食里見過肉。

拾花工里,昏黃的燈光徹夜不息。譚佳英和她們住在一起,一邊拍攝,一邊聽她們聊天:聊丈夫孩子,也聊誰原來離了婚。固定的一個話題是“摘了多少”,延威摘棉的速度是中上遊,一次摘了140多公斤棉花,她信心滿滿向姐妹們宣布:“明天不摘到150公斤就不回家。”

“她在過一個非常典型的中國普通人的生活。她為十年後立下了一個普通又現實的目標。她知道奮鬥,不會好高騖遠,不會輕易否定現在的生活。”周浩感興趣的,也正是這種“中國制造”鏈條中的普通中國人。

沒來得及記錄的

周浩在滑縣拍攝延威時,接到了攝像師袁哲從新疆打來的電話:機器被掉包了。那是一個美國朋友借給周浩的,價值四萬多人民幣。周浩到現在都沒能還得起。

袁哲註意到,周浩會給要拜訪的所有農戶帶上小禮物。在棉農冶文駿家吃飯,很長時間見不著肉。周浩便總會割幾斤牛肉給冶家改善夥食——因為常年拍片,周浩總是缺錢,在朋友圈里,他著名的摳門。

冶文駿是甘肅人,早年隨父輩移居新疆,至今卻還一口甘肅方言。周浩原本以為冶文駿會是個有故事的人,拍到一半發現他太不善言辭。好在冶文駿有個女兒,懂事,開朗,喜歡彈一臺破舊的小琴。她纏繞在父親背上,看著還不會說話的弟弟亂敲琴鍵,棉花地里,父親教他們翻苗、撥土。棉花在這里,便牽涉到了期望和未來。他們也成了《棉花》的主角之一。

尋找配合拍攝的工廠最難。靠著朋友的朋友,周浩在河南找到了一家接納他的棉紡廠,拍了兩個月。在廣州增城,他通過廣州紡織品進出口公司聯絡到一家牛仔褲廠,相當滿意——廠老板是個富二代,到英國受過教育,理解什麽是獨立紀錄片,對拍攝全面開放。這家牛仔褲廠最大的好處是,上班時間可以自由聊天、開玩笑——若是換家紀律森嚴的工廠,畫面就只能死氣沈沈。

按周浩的設想,棉花經濟這條產業鏈,至少還需要跟拍一位老板、一個商人,因為找不到合適的人,最終沒能實現。“做紀錄片,別人怎麽能讓你拍,也許比你怎麽拍更重要。”周浩總結。

金馬獎評論《棉花》:“銀幕上呈現今日中國棉花史,也是一頁農工生活史。”周浩自己卻對《棉花》不甚滿意。“八年時間,應該有更多的可能性。”周浩說,他覺得應該更用功一點:至少去回訪,觀察這些人的變化。

但回訪的念頭,卻總被各種“非幹不可”的事情打斷。這期間,他創作了幾部紀錄片:《龍哥》、《差館》、《急診》、《書記》、《大同》……還攢了一大批不知何時能收尾的素材。

前些年,周浩還與片中人物保持聯系,知道延威又去摘了幾年棉花;河南那家棉紡廠終於倒閉,工人們紛紛散入私企。這兩年,聯系方式也都遺失了。周浩惦記,當年冶文駿讀五年級的女兒,如今到了上大學的年紀,冶文駿曾一心想讓她做醫生,也不知她是否真的學了醫。

新疆的棉花地里,事情也大不一樣了。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拾花工越來越少。一些地方招用拾花工的數量是八年前的三分之一。這些變故,《棉花》也還沒來得及去記錄。

“如果按設想實現,拍攝的也許是另一個故事。”周浩知道,遺憾也是紀錄片的一部分:“‘中國制造’下的普通中國人到底什麽樣,至少在這個故事里,我用我能記錄下來的素材,完成我的解讀,也就夠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382

這部拍“拆遷市長”耿彥波的紀錄片得了金馬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6658.html

這部拍“拆遷市長”耿彥波的紀錄片得了金馬獎

一財網 達達先生 2015-11-25 08:55:00

《大同》最後的空鏡頭,瞄準未完工的古城墻工程,荒蕪的工地,遠處則是一批修建中的摩天高樓。兩相比對,我們或許更能理解資本邏輯之下中國城市的發展之殤

耿彥波沒能完成他的“文化大同”之夢,如今他仍在太原繼續自己的實踐

 

第52屆臺灣金馬獎的看點,除了《聶隱娘》這部藝術水準極高的電影大獲全勝,還有一部叫做《大同》的影片,它默默地擒獲了最佳紀錄片獎。但一如既往,很多媒體和大多數觀眾都忽略了它。這的確是一部不容漠視的作品,其內容的深刻和思考的力度,在當下中國顯得相當難得。導演周浩曾經是記者,投身紀錄片事業之後,常常能夠敏銳地道出許多社會問題,如今這部《大同》,將視角放在了中部城市,山西大同。

山西,這個曾經的煤炭資源大省,如今面臨著環保與資源匱竭的雙重問題。城市曾經在一片挖掘中飛速發展,但當資源挖盡,剩下的卻只是千瘡百孔、滿目瘡痍的土地,城市和生活在那里的人們,只能無奈地面對轉型的陣痛。這樣的山西顯然蘊含了大量可以被影像化表達的素材,賈樟柯的山西情結自不用說,這部《大同》從大同這座城市切入,瞄準的卻不僅僅是都市發展的問題。

《大同》原來的名字叫做《中國市長》,從一個充滿了政治隱喻色彩的名字改為《大同》,更凸顯影片紀錄性價值和中立立場。影片以曾經的大同市長耿彥波為核心人物,導演周浩近距離跟拍,紀錄他為大同城市轉型所付出的努力和代價,多視角觀看了一座中國城市的轉型之難。

影片有兩個矛盾,一是市長耿彥波要建設一個文化大同,認為這才是大同城市轉型的必由之路。而建設文化大同的方式,則是拆掉舊房子,蓋起“古”城墻和“古”宅院。於是,文化大同的推行,就必然直面當下中國依舊普遍存在、敏感而且又牽動民生的大問題——拆遷,影片中有大量拆舊蓋新的鏡頭,張揚了都市建設的魔咒:難道只有在漫天的灰塵里,一座擁有歷史記憶的城市才能最終翻新?

《大同》用影像勇敢地直面拆遷和抗拆的問題,拆遷過程遇到的大量的阻力,既有下級官員的推諉,更多來自百姓的抗拒。影片對於百姓的行為表現得十分克制,他們多是生活在底層的市民,其關註的核心問題就在“生存”二字之上。所以不管他們上訪也好,當“釘子戶”也罷,對市長提的要求無非是搬出去有地方住。但恰恰是這一點,政府層面卻無法完美解決,年邁老太太的兩次出現,無疑為影片中百姓的生存添加了許多悲情的意味,而一個母親對於如何教育自己孩子的質問,則同樣有力地將問題拋給觀眾。市民利益還是城市發展,是保護自己的權利還是為大家而舍小家,這些中國城市發展中懸而未決的矛盾,在影片里無時不在,市長耿彥波無解,而老百姓更是無解。

這也就牽出影片另外一個矛盾,則是城市大同與體制之間的矛盾。中國獨特的政治體制,使得地方政府的行政領導人,往往都難以長時間投入到城市的整體規劃和建設之中,耿彥波擔心的恰是這一點。自己對大同的宏偉設想還沒有來得及完成,他便要調離此地。因此,抓緊一切時機讓自己的暢想落在實處,成了他的終極理想。影片中他的果斷、忙碌以及“手段之強硬”都成了這份理想的註解。

但可惜的是,耿彥波還是沒能完成他的“文化大同”之夢,一紙調令之下,他就不得不出走太原,體制的弊端顯而易見。影片中我們常能看到地方官員對體制的無可奈何,雖然心存不滿卻無力改變什麽,耿彥波在離開大同的車里無聲流淚,則讓觀眾看到在當下體制中個人被捆綁的無奈。

耿彥波是不是一個好市長?對於觀看了這部紀錄片的觀眾來說,或許各有想法,有人認同他的責任與付出。而有人則不理解他的規劃理念。《大同》選取了一個體制內的政府官員,試圖用客觀的鏡頭破解民間對官員的刻板看法,進一步而言,也增進了民眾對體制運行方式的理解。

耿彥波曾經是一個熱愛文學的青年,這或許也能理解他為何如此瘋狂地熱衷於讓大同進行文化轉型,但這種缺乏規劃的情懷,卻在他離開時,給大同留下了30億美元的債務,而新任市長對大同有另外的“設想”,耿彥波的“古”城大同就此被擱置。《大同》最後的空鏡頭,瞄準的正是尚未完工的古城墻工程,荒蕪的工地,而遠處則是一批修建中的摩天高樓,兩相比對,我們或許更能理解資本邏輯之下中國城市的發展之殤。

編輯:李剛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833

曾國祥爭金馬獎零信心

1 : GS(14)@2016-10-27 06:02:44

曾國祥執導的電影《七月與安生》前晚在觀塘舉行首映禮,衛詩雅、陳家樂和麥子樂現身支持。《七》片獲下月舉行的台灣金馬獎七項提名,其中曾國祥獲提名最佳導演,他希望女友王敏奕有時間可以一齊去台灣,屆時他會跟父親曾志偉和姐姐曾寶儀一起行紅地毯。曾國祥對獲獎表示零信心:「有提名已經贏咗。佢(王敏奕)有鼓勵,但眼見其他導演咁勁,自己連有份入圍都冇諗過。好開心自己部戲入圍,爸爸入圍部戲個導演又係我好朋友。林雪入圍男配角,火火亦有份入圍最佳改編劇本,今次好多朋友同家人參與。」曾國祥指父親提醒他說:「佢叫我小心啲下一部戲,唔好急。」採訪:黃曉妍攝影:陳俊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027/198129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699

金馬獎今晚舉行香港人睇乜?

1 : GS(14)@2016-11-26 13:51:04

■許冠文相隔38年後再入圍金馬獎,今次更有望問鼎影帝寶座。資料圖片



【第53屆金馬獎】第53屆台灣金馬獎電影頒獎禮今晚會在台北市國父紀念館舉行,每年都有不少港片、港星入圍金馬獎,跟香港息息相關。事實上有不少港星如周潤發、狄龍、梁家輝、黎明、梁朝偉、葉德嫻、吳君如及李麗珍等都曾奪過金馬影帝及影后,今屆憑台片《一路順風》入圍影帝的許冠文亦可看高一線,作為香港觀眾大可留意以下七大看點。採訪:何永寧、張俊銘衛視電影台(now TV139台)晚上7時直播


■許冠文(右)在台片《一路順風》演來自香港的的士司機,被捲入槍擊命案。劇照

【看點1】許冠文大熱搶影帝

今屆最有睇頭而香港觀眾最關心的獎項,自然是金馬最佳男主角獎,五個提名人中有三位是香港演員,包括許冠文、梁家輝及張學友。主觀願望當然想74歲的許冠文再奪獎,82年他憑《摩登保鑣》贏過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許冠文絕對值得再拿下一個演技獎。如果他得獎上台,那段棟篤笑感言,一定令大家拍爛手掌。



■由陳梓桓(小圖)執導、記錄雨傘運動的《亂世備忘》出戰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劇照

【看點2】《亂世備忘》隨時跑出

電影《十年》未能入圍本屆金馬獎,不過依然有套由新晉導演陳梓桓執導、記錄傘運的《亂世備忘》角逐最佳紀錄片,雖然陳梓桓昨日接受訪問自言機會一般,但作為港人當然期待重演今年《十年》上台贏取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獎一幕。紀錄片獎項會通常安排在第一節頒發。


【看點3】傘運片直播被消失?

今年香港電影金像獎,因為有套被喻為香港預言書的電影《十年》入圍,觸動內地有關部門神經,內地不止取消直播,連得獎名單中《十年》亦「被消失」。所以有趣的地方是假如《亂世備忘》奪獎,負責直播的內地騰訊視頻,未知會否立刻cut直播兼去廣告。



■(左起)《點五步》新星胡子彤、林耀聲及談善言昨出發往台北金馬獎。攝影:仇志德

【看點4】胡子彤爭最佳新人

在新晉導演陳志發執導的《點五步》中演「細威」的胡子彤入圍最佳新演員,去年香港演員白只就憑《踏血尋梅》贏新人獎,作為港人當然希望胡子彤跑出。而《點》片全隊沙燕隊演員及演胡子彤女友的談善言,昨日已一齊飛台灣撐細威。



【看點5】曾志偉父子檔攞獎

今年金馬獎入圍的港片不算多,不過曾志偉憑《一念無明》問鼎最佳男配角,而兒子曾國祥執導的《七月與安生》更威,除入圍多個大獎,更有機會攞最佳導演獎。據聞大會更想安排曾志偉擔任頒獎嘉賓,造就老竇頒獎給兒子,相信亦是大家最期待的畫面。



【看點6】杜琪峯師徒齊衝線

除了父子同場,更有師徒同場。杜琪峯憑《三人行》爭最佳導演,而他的三位徒弟許學文、歐文傑及黃偉傑亦憑《樹大招風》分別爭最佳劇情片及最佳新導演獎,假如師徒同場獲獎,期待度只是稍遜於父子攞獎。



【看點7】童童爭原創歌曲獎

王菲愛女竇靖童(童童)今年4月初次啼聲,今次憑自己包辦曲、詞、唱的電影《七月與安生》歌曲《It's Not a Crime》入選「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童童前日帶嫲嫲一同抵達台灣,計劃與嫲嫲一起走紅地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126/198458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078

第53屆金馬獎部份入圍名單

1 : GS(14)@2016-11-26 13:51:05

最佳男主角

許冠文《一路順風》梁家輝《寒戰2》張學友《暗色天堂》柯震東《再見瓦城》范偉《不成問題的問題》



許瑋甯《紅衣小女孩》

最佳女主角

范冰冰《我不是潘金蓮》周冬雨《七月與安生》馬思純《七月與安生》許瑋甯《紅衣小女孩》吳可熙《再見瓦城》



林雪《老笠》

最佳男配角

曾志偉《一念無明》林雪《老笠》秦沛《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納豆《一路順風》林柏宏《六弄咖啡館》


最佳女配角

金燕玲《一念無明》李杏《樓下的房客》劉蓓《一句頂一萬句》陸弈靜《德布西森林》吳彥姝《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



馮小剛《我不是潘金蓮》

最佳導演

曾國祥《七月與安生》杜琪峯《三人行》馮小剛《我不是潘金蓮》鍾孟宏《一路順風》趙德胤《再見瓦城》


最佳劇情片

《樹大招風》《一路順風》《再見瓦城》《我不是潘金蓮》《八月》


最佳新演員

胡子彤《點五步》陳宇《只要我長大》陳庭妮《失控謊言》孔維一《八月》金巴《皮繩上的魂》


最佳紀錄片

《亂世備忘》《日常對話》《大路朝天》《日曜日式散步者》《翡翠之城》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126/198458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085

金馬獎最佳新導演黃進 精雕細琢好電影 2017-02-17

1 : GS(14)@2017-02-19 16:32:56

http://skypost.ulifestyle.com.hk ... %BB%E5%BD%B1/244121

【晴報專訊】 在上星期公布的香港電影金像獎入圍名單中,除大家熟悉的導演名字,還有不少年輕導演生力軍湧現,反映出香港電影正經歷新舊力量的融合與交替。其中黃進執導的首部長片《一念無名》,先在金馬獎奪兩獎,繼而在金像獎獲八項提名,再次證明《一》片的實力。
《一念無名》是香港電影近年少見的人文關懷題材,圍繞患有躁鬱症的阿東(余文樂飾),一次意外,導致不良於行的母親(金燕玲飾)死亡。從前離家不顧的父親大海(曾志偉飾)接阿東回家,重新建立彼此的關係,一起開展新生活。
學習駕馭電影技藝
相對一些新導演自小向着電影夢進發,黃進自言跟電影的緣份有點遲。「我絕對不是從小到大就認定要做導演的人,甚至到我拍《一念無明》之前,也未有這麼大的決心要當導演。」電影觸動黃進的生命,全因他在城大修讀創意媒體學院時的老師譚家明導演。「我原本主修新媒體藝術,因為旁聽了譚家明老師一個學期的編劇課,便轉修電影系。那是一個很重要的啟蒙,電影是一個生活經驗的創造,很接近人的生活經驗,所以能夠那麼打動人。但那是一個抽取、提煉和濃縮了的生活,那個提煉的工夫就是電影,我為這種craftsmanship(技藝)所着迷,我很想學習怎樣去駕馭它,因為它是一門極之龐大又變幻莫測的藝術。」
在譚家明導演的教導下,黃進認清自己跟電影的關係。「他示範了一個有涵養、有視野的人,怎樣駕馭電影這媒介。他時常說︰『你是甚麼人就拍甚麼電影,你的電影就是你個人的性情、價值觀和性格,是沒法騙人,也不能扮的。』所以,做電影就是一種對自己很嚴苛的修煉,我在老師身上看到一種對自己很嚴格的要求,對自己作品和對電影抱着一種很認真和恭敬的態度。」
從傷痛中反思生命
黃進曾經執導過幾部短片,《三月六日》獲得鮮浪潮短片競賽的最佳劇本獎;《Good Take》曾經以合輯的形式在戲院公映;而他為WeChat拍攝的短片《最好的,一直都在》,訴說了家人之間的關愛故事。這些作品全是出自《一念無明》編劇,也就是黃進的「靈魂」兼女友陳楚珩的手筆。跟《一念無明》一樣,題材都圍繞家庭或倫理,當中的人物,也嘗試以正面的方式去修補關係或面對困境。
對於這種理解,黃進回應︰「有些人未必這樣看到,甚至有些人覺得《Good Take》很暗黑,但其實我幾鍾意黑色幽默的東西。我們的創作很大部分都是來自一些負面情緒,那可能是一些糾結或傷害,是一些我們所觀察到,在我們或是其他人身上的一些痛。但我們不是想宣洩,而是面對這問題,了解我們學習到甚麼?」黃進表示,他們正創作新的故事,繼續探索人性和情感的真實。
誰在欺負誰
傳聞說余文樂演繹阿東的角色非常辛苦,拍完電影怕了導演。黃進笑說︰「看完初剪之後,我們大家心情都放鬆了,後製期間,我有些不好意思找他。有人問我,他有沒有欺負我,我事後回想,其實是我在欺負他。因為我們那時真的太辛苦,拍攝16日很短,戲的dynamic又很勁,我因為第一次拍長片,又很執着。可能是我經驗不足,不懂體諒演員的需要。一個演員像是運動員,他有狀態,要熱身,也會消耗,我不能夠只是不停要求,其實要和他一起走。所以,應該是我辛苦了他。」幸好電影備受好評,樂仔更首次提名金像獎影帝,期待他們共同努力,獲得更豐盛的成果。
撰文︰張靛瞳
攝影︰林良明
編輯︰陳禮恒
設計︰李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0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