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版工業4.0戰略出爐,制造業轉型概念崛起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123

中國版工業4.0戰略出爐,制造業轉型概念崛起
作者:lucy


從工業4.0由德國在兩年提出,到如今中國版工業4.0規劃初稿的完成,面對新一輪的工業革命浪潮,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步伐逐步加快。在實現中國工業4.0過程中,通信網絡設備,工業機器人以及智能工廠領域,如沈陽機床,海得控制,藍英裝備等具備不俗潛力的標的可供參考。


1月13日,據媒體報道,中國版工業4.0規劃--《中國制造業發展綱要(2015至2025)》初稿已完成,重點實施領域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醫藥與生物制造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產業,該規劃或將於上半年出臺。


2015年按照《中國制造業發展綱要(2015至2025)》統一部署,研究制定裝備制造領域相關專項規劃,做好各領域“十三五”規劃思路研究工作。一是組織制定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二是制定高技術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2025,船舶柴油機及關重件發展推進計劃。三是貫徹落實增材制造產業推進計劃。


據業內人士預測,“工業4.0”相對於前三次工業革命而言,又可以稱之為繼機械化、電氣化和信息技術之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意味著未來工業生產組織方式將向定制化、分散化、融合化轉變,將使得互聯網企業與工業企業的邊界逐漸被打破,生產企業與服務企業的邊界日益模糊,產業融合化促進服務型經濟。


工業4.0概念的引入


德國提出工業4.0這個概念也僅僅是兩年前,德國在2013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由“工業4.0小組”提出。在德國政府推出的《高技術戰略2020》中,工業4.0被列為十大未來項目之一。


德國學術界和產業界對“工業4.0”概念的一個比較統一的闡釋是,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主要是指通過信息通訊技術和虛擬網絡-實體物理網絡系統(CPS)的結合,將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實現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轉變,最終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生產模式。簡單來講,CPS就是互聯網技術運用於各行業,其核心就是通過應用信息通訊技術和利用互聯網,將虛擬系統信息與物理系統相結合的手段,完成各行各業的產業升級。


隨著2014年10月,李克強總理訪問德國時與德國總理默克爾發表了《中德合作行動綱要》,並提到希望在工業4.0方面和德國加強合作,這個詞語隨即響徹A股市場。


早在2002年國家就提出“兩化融合”國家戰略,即信息化和工業化的高層次的深度結合,也就是工業4.0的前身。直到2013年底,工信部部長苗圩才在國務院新聞辦的發布會上表示,量化融合是工信部立足之本,現在正制定“兩化融合”標準。至此,這個僅存紙上的國家戰略才有了完整的解釋,有了可以遵循的制度標準。


另一方面,生產模式的轉變,也意味著對智能制造設備的大量需求。從對智能制造設備運用的廣度和深度看,當前許多企業內部的基礎設施、人力等條件還不具備使用工業機器的要求。


同時,礙於成本回報比率和周期的不確定性,許多企業對運用智能制造設備等仍有疑慮,智能制造設備價格偏高,難以承受,成本回|收周期過長,投資風險大。這就導致“兩化融合”這樣的國家戰略進展緩慢。


正面臨經濟結構轉型的中國,積極融入和布局第四次工業革命是大勢所趨。2014年,三一集團連續與SAP公司、IBM簽署戰略合作便是奔著工業4.0而去的,希望帶動整個行業的智能化升級,帶動全球智能制造裝備企業協同發展,成為中國首個“工業4.0”示範區。


業內人士認為,伴隨我國經濟轉型的持續深入,工業4.0有望引發更多關註的目光,並有望給資本市場帶來一個持續性的熱點主題。實際上,從目前A股市場的運行情況看,大量中遊制造業企業股價長期滯漲,估值優勢也比較顯著,持續低迷緣於股價催化因素的缺失,而工業4.0恰恰有望給相關個股帶來新的上漲契機。


適合中國版工業4.0的標的


中國提出工業4.0概念之後,在通信網絡設備,工業機器人以及智能工廠領域湧現不少業績不俗的標的可參考。


工業4.0包括兩大特點:一是多批次小批量,定制生產滿足個性化需求,二是智能化。這些全新發展出的商業模式和合作模式,這些模式可以滿足那些個性化的、隨時變化的顧客需求。新生產出來的智能產品將會有一個IP址,通過IP地址連到物聯網上去,從而可以在任何時候定位、識別智能產品,並能知道它們自己的歷史、當前狀態和為了實現其目標狀態的替代路線。


而從終端消費者消費所產生的需求信號,通過一個全球性網絡傳遞給制造商,借助大數據分析,制造商就可以預測市場需求,甚至根據需求來定制化的生產。過去傳統的生產,包括第三工業革命之後的生產,仍然是大批量的生產,現在可以通過軟件跟智能生產設備的結合,靈活地調整生產工序,並以一個比較合適的經濟的成本來制造出最終的用戶所需求的產品。


通信網絡設備是實現工業4.0的關鍵。在這一過程中,軟件是重中之重,可以說起到賦予智慧工廠“靈魂”的中心作用,包括設備制造、物聯網、數據網等都需要通過軟件將這幾大板塊聯結起來。可關註沈陽機床,其最近研發的i5智能機床主要特點為“i平臺、雲制造”,深度契合了未來制造的內涵和方向,具有互聯網基因、網絡平臺潛力。


作為實現“工業4.0”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業機器人在中國也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中國2013年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國內在建機器人工廠超過30家,但同樣也存在著“技術基礎薄弱、關鍵核心零部件嚴重依賴進口”的問題。關註海得控制,其在底層智能機器設備,公司研發的機器視覺軟件也已開始給OEM廠商提供,未來可能向伺服器、工業機器人等硬件領域延伸以完成整體的布局,形成協同效應。


中國經濟轉型和中國工業制造業的轉型,使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人力成本提高推動工廠數字化進入加速期,工廠智能化勢在必行。推薦藍英裝備,公司上市後逐步擺脫依靠輪胎成型機的單一發展模式,逐步形成智能裝備、智能化城市和數字化工廠的三足鼎立格局。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493

【深度】美國有哪些智能家居概念股? 財說

來源: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5646348

從2014年起智能家居概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知,近日美的、海爾等國內家電巨頭加碼布局智能家居領域更是再次備受關註。那麽智能家居到底是什麽?美國又有哪些智能家居概念股?財說為您一一解讀。



智能家居為何物?且看比爾.蓋茨的科技豪宅
  智能家電是指具有自動感知、自動控制、接收遠程控制指令的家電產品。是不是這一概念解釋看起來很晦澀?那麽財說就為您以比爾.蓋茨耗費巨資、數年建造起來的“未來生活預言”的大型科技豪宅為例做進一步解釋吧!
  這座科技豪宅,通過鋪設長達80英里的電纜,相當於天安門到首都機場的距離,將房內的所有電器設備連接成一個絕對標準的家庭網絡。整個豪宅共有7間臥室、6個廚房、24個浴室、一個穹頂圖書館、一座會客大廳和一片養殖鱒魚的人工湖泊。最著名的景觀莫過於比爾蓋茨書房里的巨大的“海世界”。圖中那條巨大的魚可不是什麽普通的鯊魚,是一條鯨鯊。鯨鯊是世界上最古老和神秘的生物之一,主要以海洋浮遊生物為食。比爾蓋茨人工養殖這條鯨鯊需要的不僅僅是巨額的金錢,還需要整個水力系統和科技做支持。這簡直就是”有錢,任性”的最好詮釋。


比爾蓋茨豪宅科技與家居的完美結合體現在:
在回家的途中即遙探家中的一切,包括讓浴池的水自動調溫,囑咐廚房的工作人員準備晚飯等等。
豪宅的大門設有氣象情況感知器,電腦可根據各項氣象指標,控制室內的溫度和通風的情況。豪宅里唯一帶有傳統意味的是一棵百年老樹,住宅里的感測器能根據老樹的需水情況,實現及時全自動澆灌。
住宅門口安裝了微型攝像機,除主人外,其他人欲進入門內,必須由攝像機通知主人,由主人向電腦下達命令,大門方可開啟,否則,任何人無法進入。
來到蓋茨家的客人們每個人都別者一只小電子針,里面裝著內置電腦,隨時顯示他們所處的位置。這個小玩意兒不但能辨認客人,還把每位來賓的詳細資料藏在胸針里。這樣不論是音樂、照明、溫濕度、畫作都可以自動根據客人的需要進行調節。地板中的傳感器能在6英寸的範圍內跟蹤到人的足跡,在感應到有人到來時就自動打開照明系統,在離去的同時自動關閉。



2013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達330億美元,目前還未現領導者
  據Juniper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約為330億美元,預計到2018年這一數值將達到710億美元,市場年增長率約為17%,目前的智能家居中還尚未出現市場領導者,智能家居市場的競爭還處於白熱化階段,目前在美國,智能家居的參與者主要有這幾類:
大型科技優勢企業,如蘋果谷歌,在很多科技領域方面已經占據了平臺的優勢,通過加大投資和並購等在智能家居領域內虎視眈眈。
大型網絡通訊公司,如以Qualcomm為代表的通訊技術公司。這些網絡通訊服務公司將通過已經設置在每家每戶的WIFI和通訊網絡推動智能家居市場的發展。
大型家電和安防設備生產公司,例如Siemens和Tyco等在已有的家電生產和電子安防報警設施上加入高科技成分,或者通過和科技公司進行強強聯合,開啟智能家居的時代。
渠道商,例如amazon。Amazon已經推出了全新的智能家居的店面,主要用於銷售自動恒溫器等產品,並且amazon已經開始接觸智能開發者。
專業從事智能控制的公司,例如Echelon和Contol4。這兩家公司是專門從事智能家居的企業,目前已經在納斯達克上市,受到投資者們的頻頻關註。
下面財說就為您一一介紹美國的智能家居概念股

智能家居平臺排頭兵:蘋果的Homekit



  蘋果在2014年6月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推出了其智能家居平臺Homekit。Homekit整合了Siri語音功能,可讓用戶通過iPhone和iPad等設備實現對門鎖、窗簾、照明、恒溫器等家居設備的控制。同時,該平臺對第三方智能家居硬件產品進行Made for iPhone(MFI)認證,借此聚焦於提升設備互聯的便捷性,讓用戶擁有更簡單的家庭智能生活。Homekit也因而被認為是蘋果布局智能家居的排頭兵。
  Homekit自身與智能家居硬件沒有多大關系,不過它向第三方開放應用程序接口(API),第三方硬件產品只要符合MFI認證即可接入。Homekit的這種做法有其特別的優勢,優勢在於不僅它不再糾結於業內相當混亂的無線通訊技術標準,而且它能夠對市場上難以兼容、不能互聯的智能硬件的整合。換句話說,蘋果這種布局智能家居的方式打破了智能家居必須要有硬件的習慣性思維,而是一種“以軟制硬”的策略。
  但是與物聯傳感等智能家居廠商不同,Homekit沒有硬件的支持也是一個最大的問題。如果蘋果想要實現對家居設備的控制,必要有第三方廠商的硬件合作,不然Homekit就只是一個概念的空殼。為此,蘋果正在與多家第三方設備制造商積極談判,主要就是為蘋果的智能家居平臺提供電器產品和配件設備,讓其智能家居產品與蘋果的系統相兼容。
蘋果的股價目前是112美元/股。



Google—收購智能化控制產品


  2014年初Google以32億美元收購美國智能家居公司Nest Labs。該公司是由 iPod 之父 Tony Fadell 於 2011 年創辦的,該創始人曾在2006年-2008年擔任蘋果電腦iPod部門資深副總裁,主導了iPod的研發設計。


  Nest Labs僅有兩款產品:
智能恒溫器Nest——其為亞馬遜上最為暢銷的恒溫器,據估計2013年的出貨量為100萬只,收入約為2.5億美元。但是Nest價格並不便宜,售價為249美元,幾乎是傳統溫濕度傳感器價格的10倍。而且使用Nest時還需要對家里中央空調的控制端進行改造,並不能即買即用。
煙霧報警器Protect,得到了媒體的一致好評。
  2014年6月,Nest還以5.55億美元收購了家庭視頻監控廠商Dropcam。Dropcam不僅生產攝像頭設備,還為客戶提供對應的雲端服務。Dropcam包括一個基於雲端的活動識別系統,能夠以運動為基礎記錄和整理時間,然後發送自定義的更新或提示信息。Dropcam於2009年開始已經在亞馬遜安全攝像頭銷售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Google在近兩年中對智能家居硬件的收購表明google推動其向智能家居網絡建設的重要戰略方向。Google目前的股價為496.17美元/股。


高通:與LIFX合作推出智能照明平臺


  高通作為芯片行業巨頭想必不用多介紹。不過近來也開始涉足智能家居板塊,2015年1月5日其子公司高通創銳訊與智能照明行業領導者LIFX合作推出一個基於Wi-Fi的交鑰匙式智能照明平臺,以加快聯網照明的發展。該平臺由一個照明聯網模塊和完整的led燈具設計解決方案組成,兩部分均采用高通創銳訊的高性能且低能耗wi-fi解決方案以將照明系統直接連接到家庭wi-fi網絡中,而無需中繼或轉換器。


  此外,在2014年的世界移動通訊大會上,高通還用一個名為“Connected SmartHome”的展館模擬了一個相對全面的智能家居場景:當用戶攜帶智能手機自動打開智能門鎖進入家門後,客廳中所有的燈光慢慢亮起,電視自動打開,屏幕左下角顯示門鎖打開的通知以及歡迎的字幕,空調也自動打開調節至最舒適的溫度。當用戶忘記關冰箱門或者不小心開啟時,系統便會通過電視屏幕的通知來提醒,如果長時間用戶沒有反饋的話,系統會進入緊急狀態,通過廚房吊燈的閃爍紅光進一步提醒用戶。

  高通還聯合行業內的幾家企業成立了Allseen聯盟,旨在幫助聯盟中的企業用同一的標準來開發智能家居用品,以期實現智能家居物聯網。AllSeen 聯盟中不乏知名廠商,LG、夏普、海爾、松下、HTC、Silicon Image、TP-Link、思科等,涵蓋了處理器廠商、網絡基礎設施商、路由器廠商、家庭終端廠商等。微軟是 AllSeen 聯盟的第 51 個成員。目前,隨著索尼和伊萊克斯的加入,聯盟成員數達到 64 個。
  高通公司目前的股價是74.42美元/股。


Control4—專註於定制家庭自動化技術(NASDAQ:CTRL)



  Control4成立於2003年,Control4成立於2003年3月,總部位於美國猶他州鹽湖城,專業從事家庭智能化控制產品與解決方案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目前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經銷商和辦事機構。
  Control4是Nest Lab的合作夥伴,Nest主要專註於智能的設備生產,而Control4主要專註於操作控制平臺的技術研究。簡單來說,就是在基於Control4的操作控制平臺下,再配合Nest Lab的智能設備,從而實現家居操作的智能一體化。
  Control4的明星產品是“Control4家庭智能操控系統”,將該操作系統嵌入在家庭一系列產品中即可實現居住在“智慧房屋”內的生活體驗,包括可將其嵌入互動視頻,照明,溫度,安全,通信等設備中,將家庭娛樂和自動化進行智能整合,通過這套強大的系統,能夠讓人充分實現居住在“聰明房屋”內的高品質生活體驗。

  Control4還提供“4Sight”訂閱服務,允許消費者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筆記本電腦遠程控制和監控他們的家庭。Control4的無線施工、無線擴展和無線控制的特點和模塊化、開放式的產品設計,可以根據用戶的預算和需求,隨時對控制系統進行個性化升級和擴展。
  目前由於Control4都是定制化服務,難複制,且技術要求高,所以大多用在豪宅別墅中,總市場規模較小。2014年Q3的收入為39.12百萬美元,比去年2013Q3的33.641百萬美元,同比增長率為16.29%。2014Q3的凈利潤為2.763百萬美元,比去年的凈利潤1.731百萬美元增長了59.62%。Control4主要以美國市場為主,來自美國的收入為25.517百萬美元,占總收入的65.23%,加拿大市場占10.58%,來自其他國際市場的收入占比為24%。
  Control4於2013年8月在納斯達克上市,目前的每股收益為0.12美元/股。目前的股價為15.52美元/股。目前的市值為3.7億美元。遠遠小於NEST被Google收購時的32億美元。


埃施朗(Echelon):專註智能網絡控制(NASDAQ:ELON)

  埃施朗(ECHELON)公司創建於1998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矽谷,現已在中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荷蘭和英國設有子公司或辦事處。Echelon公司有四個主要市場—商用樓宇(包括暖通空調、照明、安防、門禁和電梯等子系統)、工業、交通運輸系統和家庭領域。
  埃施朗公司從80年代末開始研究、開發LonWorks全分布智能控制網絡技術,這個技術已成為當今全球控制設備領域中得到公認的通用開放的行業標準。LonWorks控制網絡技術可用於各主要工業領域,如工廠廠房自動化、生產過程控制、樓宇及家庭自動化、農業、醫療和運輸業等,為實現智能控制網絡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其實基於Lonworks的智能化網絡控制系統已經在我們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
中央電視塔美麗夜景的燈光秀是由Lonworks控制的。
T21/T22次京滬豪華列車是基於LonWorks的列車監控系統控制著整個列車的空調暖通、照明、車門及消防報警等系統。
王朝葡萄酒的生產線由Lonworks智能化網絡控制系統所控制。
  2014年Q3埃施朗的營業收入為9.178百萬美元,其中產品的營業收入為9.164百萬美元,占比為99.8%,剩下的0.2%的收入來源為服務收入。2014Q3的營業收入比去年同期的10.161百萬美元減少了9.6%。目前公司的股價為1.54美元/股。雖然埃施朗的營業收入和股價都有呈現下降的狀態,但是有分析機構考慮到其可能會成為收購的標的,因此也會將公司作為投資的熱點持有。

@今日話題 $蘋果(AAPL)$ $谷歌(GOOG)$ $高通(QCOM)$ $CONTROL4 CORP(CTRL)$ $埃斯朗(ELON)$


分享財說好文,成為朋友圈里的巴菲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479

【深度】智能家居概念股,還看美國!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202

本帖最後由 港仙 於 2015-1-23 09:53 編輯

【深度】智能家居概念股,還看美國!

智能家居為何物?且看比爾.蓋茨的科技豪宅

  智能家電是指具有自動感知、自動控制、接收遠程控制指令的家電產品。是不是這一概念解釋看起來很晦澀?以比爾.蓋茨耗費巨資、數年建造起來的“未來生活預言”的大型科技豪宅為例做進一步解釋吧!
  這座科技豪宅,通過鋪設長達80英里的電纜,相當於天安門到首都機場的距離,將房內的所有電器設備連接成一個絕對標準的家庭網絡。整個豪宅共有7間臥室、6個廚房、24個浴室、一個穹頂圖書館、一座會客大廳和一片養殖鱒魚的人工湖泊。最著名的景觀莫過於比爾蓋茨書房里的巨大的“海世界”。圖中那條巨大的魚可不是什麽普通的鯊魚,是一條鯨鯊。鯨鯊是世界上最古老和神秘的生物之一,主要以海洋浮遊生物為食。比爾蓋茨人工養殖這條鯨鯊需要的不僅僅是巨額的金錢,還需要整個水力系統和科技做支持。這簡直就是”有錢,任性”的最好詮釋。

比爾蓋茨豪宅科技與家居的完美結合體現在:
  • 在回家的途中即遙探家中的一切,包括讓浴池的水自動調溫,囑咐廚房的工作人員準備晚飯等等。
  • 豪宅的大門設有氣象情況感知器,電腦可根據各項氣象指標,控制室內的溫度和通風的情況。豪宅里唯一帶有傳統意味的是一棵百年老樹,住宅里的感測器能根據老樹的需水情況,實現及時全自動澆灌。
  • 住宅門口安裝了微型攝像機,除主人外,其他人欲進入門內,必須由攝像機通知主人,由主人向電腦下達命令,大門方可開啟,否則,任何人無法進入。
  • 來到蓋茨家的客人們每個人都別者一只小電子針,里面裝著內置電腦,隨時顯示他們所處的位置。這個小玩意兒不但能辨認客人,還把每位來賓的詳細資料藏在胸針里。這樣不論是音樂、照明、溫濕度、畫作都可以自動根據客人的需要進行調節。地板中的傳感器能在6英寸的範圍內跟蹤到人的足跡,在感應到有人到來時就自動打開照明系統,在離去的同時自動關閉。


2013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達330億美元,目前還未現領導者
  據Juniper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約為330億美元,預計到2018年這一數值將達到710億美元,市場年增長率約為17%,目前的智能家居中還尚未出現市場領導者,智能家居市場的競爭還處於白熱化階段,目前在美國,智能家居的參與者主要有這幾類:
  • 大型科技優勢企業,如蘋果谷歌,在很多科技領域方面已經占據了平臺的優勢,通過加大投資和並購等在智能家居領域內虎視眈眈。
  • 大型網絡通訊公司,如以Qualcomm為代表的通訊技術公司。這些網絡通訊服務公司將通過已經設置在每家每戶的WIFI和通訊網絡推動智能家居市場的發展。
  • 大型家電和安防設備生產公司,例如Siemens和Tyco等在已有的家電生產和電子安防報警設施上加入高科技成分,或者通過和科技公司進行強強聯合,開啟智能家居的時代。
  • 渠道商,例如amazon。Amazon已經推出了全新的智能家居的店面,主要用於銷售自動恒溫器等產品,並且amazon已經開始接觸智能開發者。
  • 專業從事智能控制的公司,例如Echelon和Contol4。這兩家公司是專門從事智能家居的企業,目前已經在納斯達克上市,受到投資者們的頻頻關註。

  
美國的智能家居概念股

智能家居平臺排頭兵:蘋果的Homekit

  蘋果在2014年6月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推出了其智能家居平臺Homekit。Homekit整合了Siri語音功能,可讓用戶通過iPhone和iPad等設備實現對門鎖、窗簾、照明、恒溫器等家居設備的控制。同時,該平臺對第三方智能家居硬件產品進行Made for iPhone(MFI)認證,借此聚焦於提升設備互聯的便捷性,讓用戶擁有更簡單的家庭智能生活。Homekit也因而被認為是蘋果布局智能家居的排頭兵。
  Homekit自身與智能家居硬件沒有多大關系,不過它向第三方開放應用程序接口(API),第三方硬件產品只要符合MFI認證即可接入。Homekit的這種做法有其特別的優勢,優勢在於不僅它不再糾結於業內相當混亂的無線通訊技術標準,而且它能夠對市場上難以兼容、不能互聯的智能硬件的整合。換句話說,蘋果這種布局智能家居的方式打破了智能家居必須要有硬件的習慣性思維,而是一種“以軟制硬”的策略。

  但是與物聯傳感等智能家居廠商不同,Homekit沒有硬件的支持也是一個最大的問題。如果蘋果想要實現對家居設備的控制,必要有第三方廠商的硬件合作,不然Homekit就只是一個概念的空殼。為此,蘋果正在與多家第三方設備制造商積極談判,主要就是為蘋果的智能家居平臺提供電器產品和配件設備,讓其智能家居產品與蘋果的系統相兼容。
蘋果的股價目前是112美元/股。


Google—收購智能化控制產品

  2014年初Google以32億美元收購美國智能家居公司Nest Labs。該公司是由 iPod 之父 Tony Fadell 於 2011 年創辦的,該創始人曾在2006年-2008年擔任蘋果電腦iPod部門資深副總裁,主導了iPod的研發設計。

  Nest Labs僅有兩款產品:
  • 智能恒溫器Nest——其為亞馬遜上最為暢銷的恒溫器,據估計2013年的出貨量為100萬只,收入約為2.5億美元。但是Nest價格並不便宜,售價為249美元,幾乎是傳統溫濕度傳感器價格的10倍。而且使用Nest時還需要對家里中央空調的控制端進行改造,並不能即買即用。
  • 煙霧報警器Protect,得到了媒體的一致好評。

  2014年6月,Nest還以5.55億美元收購了家庭視頻監控廠商Dropcam。Dropcam不僅生產攝像頭設備,還為客戶提供對應的雲端服務。Dropcam包括一個基於雲端的活動識別系統,能夠以運動為基礎記錄和整理時間,然後發送自定義的更新或提示信息。Dropcam於2009年開始已經在亞馬遜安全攝像頭銷售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Google在近兩年中對智能家居硬件的收購表明google推動其向智能家居網絡建設的重要戰略方向。Google目前的股價為496.17美元/股。


高通:與LIFX合作推出智能照明平臺

  高通作為芯片行業巨頭想必不用多介紹。不過近來也開始涉足智能家居板塊,2015年1月5日其子公司高通創銳訊與智能照明行業領導者LIFX合作推出一個基於Wi-Fi的交鑰匙式智能照明平臺,以加快聯網照明的發展。該平臺由一個照明聯網模塊和完整的led燈具設計解決方案組成,兩部分均采用高通創銳訊的高性能且低能耗wi-fi解決方案以將照明系統直接連接到家庭wi-fi網絡中,而無需中繼或轉換器。

  此外,在2014年的世界移動通訊大會上,高通還用一個名為“Connected SmartHome”的展館模擬了一個相對全面的智能家居場景:當用戶攜帶智能手機自動打開智能門鎖進入家門後,客廳中所有的燈光慢慢亮起,電視自動打開,屏幕左下角顯示門鎖打開的通知以及歡迎的字幕,空調也自動打開調節至最舒適的溫度。當用戶忘記關冰箱門或者不小心開啟時,系統便會通過電視屏幕的通知來提醒,如果長時間用戶沒有反饋的話,系統會進入緊急狀態,通過廚房吊燈的閃爍紅光進一步提醒用戶。

  高通還聯合行業內的幾家企業成立了Allseen聯盟,旨在幫助聯盟中的企業用同一的標準來開發智能家居用品,以期實現智能家居物聯網。AllSeen 聯盟中不乏知名廠商,LG、夏普、海爾、松下、HTC、Silicon Image、TP-Link、思科等,涵蓋了處理器廠商、網絡基礎設施商、路由器廠商、家庭終端廠商等。微軟是 AllSeen 聯盟的第 51 個成員。目前,隨著索尼和伊萊克斯的加入,聯盟成員數達到 64 個。
  高通公司目前的股價是74.42美元/股。


Control4—專註於定制家庭自動化技術

  Control4(NASDAQ:CTRL)成立於2003年,Control4成立於2003年3月,總部位於美國猶他州鹽湖城,專業從事家庭智能化控制產品與解決方案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目前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經銷商和辦事機構。

  Control4是Nest Lab的合作夥伴,Nest主要專註於智能的設備生產,而Control4主要專註於操作控制平臺的技術研究。簡單來說,就是在基於Control4的操作控制平臺下,再配合Nest Lab的智能設備,從而實現家居操作的智能一體化。

  Control4的明星產品是“Control4家庭智能操控系統”,將該操作系統嵌入在家庭一系列產品中即可實現居住在“智慧房屋”內的生活體驗,包括可將其嵌入互動視頻,照明,溫度,安全,通信等設備中,將家庭娛樂和自動化進行智能整合,通過這套強大的系統,能夠讓人充分實現居住在“聰明房屋”內的高品質生活體驗。
  Control4還提供“4Sight”訂閱服務,允許消費者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筆記本電腦遠程控制和監控他們的家庭。Control4的無線施工、無線擴展和無線控制的特點和模塊化、開放式的產品設計,可以根據用戶的預算和需求,隨時對控制系統進行個性化升級和擴展。

  目前由於Control4都是定制化服務,難複制,且技術要求高,所以大多用在豪宅別墅中,總市場規模較小。2014年Q3的收入為39.12百萬美元,比去年2013Q3的33.641百萬美元,同比增長率為16.29%。2014Q3的凈利潤為2.763百萬美元,比去年的凈利潤1.731百萬美元增長了59.62%。Control4主要以美國市場為主,來自美國的收入為25.517百萬美元,占總收入的65.23%,加拿大市場占10.58%,來自其他國際市場的收入占比為24%。

  Control4於2013年8月在納斯達克上市,目前的每股收益為0.12美元/股。目前的股價為15.52美元/股。目前的市值為3.7億美元。遠遠小於NEST被Google收購時的32億美元。

埃施朗(Echelon):專註智能網絡控制
  埃施朗(ECHELON)(NASDAQ:ELON)公司創建於1998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矽谷,現已在中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荷蘭和英國設有子公司或辦事處。Echelon公司有四個主要市場—商用樓宇(包括暖通空調、照明、安防、門禁和電梯等子系統)、工業、交通運輸系統和家庭領域。

  埃施朗公司從80年代末開始研究、開發LonWorks全分布智能控制網絡技術,這個技術已成為當今全球控制設備領域中得到公認的通用開放的行業標準。LonWorks控制網絡技術可用於各主要工業領域,如工廠廠房自動化、生產過程控制、樓宇及家庭自動化、農業、醫療和運輸業等,為實現智能控制網絡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其實基於Lonworks的智能化網絡控制系統已經在我們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
  • 中央電視塔美麗夜景的燈光秀是由Lonworks控制的。
  • T21/T22次京滬豪華列車是基於LonWorks的列車監控系統控制著整個列車的空調暖通、照明、車門及消防報警等系統。
  • 王朝葡萄酒的生產線由Lonworks智能化網絡控制系統所控制。

  2014年Q3埃施朗的營業收入為9.178百萬美元,其中產品的營業收入為9.164百萬美元,占比為99.8%,剩下的0.2%的收入來源為服務收入。2014Q3的營業收入比去年同期的10.161百萬美元減少了9.6%。目前公司的股價為1.54美元/股。雖然埃施朗的營業收入和股價都有呈現下降的狀態,但是有分析機構考慮到其可能會成為收購的標的,因此也會將公司作為投資的熱點持有。(來自財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699

達沃斯克強時刻:首提“雙引擎”概念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541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出席達沃斯論壇時首提“雙引擎”概念,即激活中小企業和私人部門的增長引擎,以替代房地產和傳統制造業留下的空缺。並對傳統引擎進行改造,其重點是擴大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攻擊,補齊“短板”。

“雙引擎”助推“雙中高”,中國未來經濟增長點

李克強總理表示,目前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系統還有很大的空間。據統計,現今中國公共設施的存量僅為西歐國家的38%,北美國家的23%,服務業水平比同等發展中國家還要低10個百分點,而城鎮化則比發達國家低20多個百分點。而這些也正是中國經濟未來的增長點。

李克強特別強調啟動“雙引擎”,推動中國經濟“雙中高”發展——持續實現中高速增長,整體經濟結構達到中高端水平。“雙引擎”中的第一引擎便是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敢於對傳統思維“說不”,為創新體制“較好”下決心推進結構性改革。

自2014年以來,李克強總理反複強調“大眾創新,萬眾創新”,力圖通過諸如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等方式,為創業松綁,激活中小企業和私人部門的增長引擎,以替代房地產和傳統制造業留下的空缺。而另一引擎則是改造傳統引擎,其重點是擴大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攻擊,補齊“短板”。

中國不會發生系統性風險,著眼長期中高速增長

李克強承認2015年中國經濟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但是中國不會發生區域性、系統性的金融風險,中國經濟也不會硬著陸。而在是追求短期更高增長,還是著眼長期中高速增長的問題上,答案只能是後者。李克強承諾保持戰略定力,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會搞大水漫灌,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的區間,同時著力提升經濟的質量和效率。

新常態,中國“列車”不會調檔失速

李克強總理強調,中國不應再一味追求速度,而應舒緩當前緊繃的供求關系,為已重荷的資源環境減負,騰出手來推進結構性改革,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發展階段演進。只有這樣,中國經濟的列車不僅不會掉擋失速,反而會跑得更穩健有力,帶來新機遇,形成新動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799

被濫用的年化收益率概念 大巧不工

來源: http://jackliinvestment.blogspot.hk/2015/01/blog-post_22.html

在投資界的確有許多扯淡的概念,其中一個最常見的就是“年化收益率”概念。從銀行定存宣傳到個人投資者都喜歡扯“年化收益率”。例如有人在一個月中賺了5%,他一算,這相當於年化收益率60%,於是感到非常興奮,如果他看仔細一些,會發現這5%收益其實是來自一個月之中的其中5天,換言之,他的年化收益率應該是365%,比60%高出好幾倍,那他豈不是應該更加興奮?如果年化收益率可以被準確計算,那麼它就只有一個答案,不可能像上面例子中說的,有多個答案。

事實上年化收益率的計算只是人們一廂情願,或者盲目樂觀的表現。一年有12個月,其中一個月取得多少收益不等於在其餘11個月中能夠取得相同的收益。我今年第一個月就取得25%的收益,如果計算年收益率,那不就是300%?如果我把樂觀和一廂情願發揮到極致,年年都300%,那我不用多久就成世界首富了。這不是扯淡又是什麼?

連初中生都能明白的道理,怎麼還有那麼多人使用它?原因很簡單:使用它的人很清楚大多數人熱衷於追逐近利,很清楚大多數人太容易變得盲目樂觀。只要稍微刺激一下這些人,他們的樂觀情緒就立刻轉化為貪婪,而貪婪將把剩餘的智商吃的一幹二淨。

我極其厭惡那些隨便使用年化收益率的人,正如我討厭開賭場的人一樣,他們做的是同一類事情 - 就是利用人類的弱點來引誘他人掉入陷阱。

如果你看到聽到誰說過去十天、半月、一個月、兩個月、半年。。。獲得多少收益,再補上一句“等於年化收益率多少”,那你可以肯定對方要麽智商有問題要麽人品有問題,這種人絕對應該敬而遠之。

讓我們退一萬步講,即使一個人過去數十年的年化收益率都很高,例如25%,他也無需特別來說明這個數字,因為他清楚這僅僅是正確投資的結果,他清楚正確的投資有很高機率獲得好的結果,而錯誤的投資同樣有可能獲得好的結果,只是概率很低罷了,因此強調結果毫無意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889

【前瞻】:2015年,哪些行業還會站在O20概念的風口?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243

【前瞻】:2015年,哪些行業還會站在O20概念的風口?
作者:黑焰十字


摘要在過去的2014,O2O一直處於風口浪尖上。重要領域,巨頭紛紛出手;一些細分行業,只要起點苗頭,也會成為創業公司的爭奪熱點。這個趨勢會不會在2015年延續下去?誰可能成為最後的勝出者?


在過去的2014,O2O一直處於風口浪尖上。重要領域,巨頭紛紛出手;一些細分行業,只要起點苗頭,也會成為創業公司的爭奪熱點。這個趨勢會不會在2015年延續下去?誰可能成為最後的勝出者?這些問題我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


1、團購:美團與點評爭奪三線


團購的熱潮已經退去,團購很明確地就剩下三家了,至於到底是“團購三強”(大眾點評和百度糯米口徑)還是“一超兩強”(美團口徑),這個還要再看看。2015年,團購在局部區域的爭奪依舊將持續熱潮。而這個局部區域,指的是Top 30~80的三線城市。


點評下沈的態勢已經非常明顯,三線將成為一個決定團購市場份額動態平衡點的重要戰場。不久前美團剛剛完成了7億元的融資,點評的融資還沒公布。我判斷點評的新融資也已經close,且實際融資額會比美團更高。所以點評會有足夠的力量在這50個左右的城市與美團死磕。


在2014年,大眾點評的優勢城市從年初的5城擴大到了7城。剛才的數據是美團的口徑,事實上按點評的說法,自己的優勢城市數量已經有10多城。所以可以看出大眾點評下沈的努力已經逐步顯示出成果,美團的份額確實受到了一定的蠶食。


總得來說,2015團購的看點是美團與點評的三線之爭。糯米不會影響大局。至於四線城市會不會成為爭奪重點,也取決於大眾點評能不能撬動三線城市。而對於團購的動態平衡點, 我個人傾向最後介於“631”和“541”之間。


2、外賣:格局形成比團購更快


外賣市場是2014年下半年O2O的最大看點,關鍵玩家毫無疑問是餓了麽和美團。餓了麽和美團之間除了瘋狂燒錢之外,還引發多次流血沖突。以互聯網行業來說,其激烈程度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這樣的情況在2015年絕!對!不!會!有任何下降的可能。


餓了麽的融資本周二的發布會就將公布,3.5億美金已經是眾所周知的秘密了,看點基本上就在投資方身上(雖然也不是很難猜)。而美團也是鐵了心做外賣。雙方幾十億人民幣砸下去,至少今年上半年我自己的恩格爾系數能有所下降。


至於要說外賣的格局,這個情況相當複雜,很難說到底誰能成為大贏家。我個人的判斷是餓了麽的勝算略高於美團,因為美團會疲於奔命,具體可以看我之前寫過的長文。不過實際上兩者誰成為老大


另外,請不要問我淘點點怎麽樣,百度外賣的機會還比他大一些。


3、電影票:美團大一統的內部PK


12月的時候,和《閨蜜》的一個制片人交流過這個問題。在我看來,團購加貓眼占線上出票的比例已有7成,而且在線選座已經很接近電影O2O的最終形態,所以已經形成一個幾乎不可逆的局勢。


格瓦拉有不少亮點,但要突破將近10倍的總份額差距,難度可想而知。至於淘寶電影和微信電影票,本質上競爭力並不比格瓦拉強多少,不過因為背靠巨頭,能弄出點聲響。萬達在2015年如果能找到攪局互聯網的方式,有機會成為一個攪局者。萬達院線在線下的強勢,這種強勢讓他存在單挑平臺,或者自建平臺的可能。不過由於基因的關系,似乎不會成為美團通吃電影票O2O的障礙。


因此,電影票的主要看點在於美團內部團購團隊與貓眼團隊的PK。其實用PK這個詞是不合適,團購的用戶遲早會往貓眼的用戶過渡,但美團電影票團購和貓眼之間還是有一點點的競爭屬性。現階段,據說貓眼的占比是美團電影票整體占比的20%。在2015年末,不知這個比例不知能否超過35%。


4、酒店:美團攜程紛爭的開始


美團在快捷酒店的分發量上很強大,但立足點不算穩固,起碼去哪兒就敢公開說自己是老大。這兩對冤家之間的糾紛還會持續下去,美團占優的局面在2015年不會改變。當然,因為我對去哪兒實在沒啥好感,所以我不排除我的看法充滿主觀意識。


不過2015的看點應該是看美團會不會和攜程之間來場大PK。


美團和攜程之間,是主團購和主預定的區別,但本質上只是在客群上存在一定的區別。美團的客群快捷酒店的需求大,而攜程的客群更商務更高端。所以美團和攜程之間,本就沒有很深的界限。


美團在快捷酒店站穩之前,對高端酒店的參與度和熱情應該不會太高,但攜程對於快捷酒店的興趣卻不算小。攜程帶著典型上海公司的基因,保守度相對比較高,不是一家太有野心的公司。但近幾年上上下下,原有業務到了瓶頸,也不得不尋求新的突破。攜程之前收購了快捷酒店管家,以快管的體量來說,並不足以對格局形成影響,但攜程的目的看起來還算清晰。所以如果在2015年下半年,攜程因為在快捷酒店領域的發力而和美團扯在一起,我表示喜聞樂見。


上面幾乎都在談美團,實際上談整體的O2O要避開美團來談是不太實際的。最後隨便做個猜想,美團在2015年的下半年還會再進行一筆10~12億美元級別的融資,這次的這比7億美元應該是過不了年的。


下面談談與美團無關的其他O2O領域,這些領域在今年也肯定,或者有可能成為大熱門。


5、美容、美發、美甲:三美合一的新業態


“三美”指的是美容、美發和美甲,實際上還包含有美妝這個小分支。“三美”的說法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過的,在O2O的幾塊大蛋糕被團購切出去之後,下一個平臺級的機會一定會從這里誕生。而我個人的判斷,“三美”在今年下半年,也就是外賣熱浪的休整期,將成為一個大熱點。


團購本身其實有包含“三美”的服務,但團購對“三美”的推動力並不強。而懶人經濟的上門模式,成為了三美一個強大的推動力。這其中的原因顯而易見——“三美”依賴的是人而不是場所。


如果團購的目的是給商戶導流,那三美的目的就是剝離商戶,讓技術型人才獲得更高的收入。本來這件事是有個過程,先通過優惠之類的措施,把app的使用習慣推給用戶,然後慢慢把中間層商戶給剝離掉,就像是從團購轉預定一樣。但雕爺不管這個,河貍家一上來就是直接上門美甲,然後又轉到上門美發,逼得同領域項目不得不跟上。由此基本證實,上門服務的模式,也就是所謂的懶人經濟是對“三美”有極大推動力的方式。


“三美”有個特點,就是用戶群高度重疊,順利拿下其中一種,就有很大的可能直接全盤通吃。想一想就能明白,這是一個多大的市場空間。由於現在行業剛起步,大家的信息並不算透明,所以很難說誰是跑在最前面的人。或許是雕爺,或許不是,不過是的概率更大一些。


6、其他


KTV和酒吧的模式探索將繼續進行。這兩個領域是很多人都看上,但卻不是一個很多人嘗試的領域(有些是嘗試了一下,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也是生活服務中,複雜度較高,標準化程度又特別低的領域。現階段,對於酒吧引流來說,最有效的手段是陌陌的組、QQ和微信的群。至於KTV,情況和酒吧也差不多。有一些團隊比如微歌,在嘗試一些新的模式。至於這個模式對不對?don't ask me......


早在2012年Urbansitter拿到一筆融資,我就撰文簡單談過家政領域在國內的坑。這兩年,阿姨幫、e家潔等,算是淌過了這些坑大步前進。這個領域有時間會單獨分析,總體來說比起58到家的大而全,我更看好阿姨幫和e家潔這樣的細分模式。


e袋洗和e代駕情況類似家政服務,基本經過了模式驗證期,擴張越來越快。這些項目影響的用戶範圍以一二線城市的中高端用戶為主。因此,話題效應不是太強,不過這些領域本身的市場容量並不小。在2015年,洗衣和代駕的項目會在北上廣等一線重點城市形成一定的用戶爭奪,但這種競爭是相對有限的、可控的。


上門洗車、上門推拿等,在2015年還處在模式驗證期。我個人認為這類項目的積極意義比代駕和洗衣等,相對來說會小一些。




來源:投資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200

蘋果財報“逆天” 單季180億美元盈利什麽概念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686

蘋果公司剛剛公布了180億美元的季度利潤,這超越埃克森美孚2012年的單財季紀錄159億美元,是美股史上最大季度盈利。

那麽,這180億美元是什麽概念呢,下面是一些數字對比: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這相當於也門共和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

*等於導致底特律市政府破產的債務。

*蘋果每天可以創造2億美元的利潤,蘋果可以花16天的利潤買下美國著名橄欖球隊達拉斯牛仔隊(Dallas Cowboys,價值約32億美元),或者花13天買下紐約洋基隊(New York Yankees,價值約25億美元)。

*是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一年預算的四倍還多。

*是微軟周一公布的59億美元季度利潤的3倍,是分析師們預計Google 50億美元利潤的3.6倍。

*蘋果的季度利潤在標普500成分公司中高於373家公司全年的利潤,包括通用汽車、卡特彼勒、Costco等。

*2001年以來,道瓊斯工業均指中市值最大的五家公司中,只有埃克森美孚有過季度利潤在100億美元以上的記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492

股市投資的4個庸俗概念 黃祖斌

來源: http://xueqiu.com/9386038954/36394950

有個在2006年或是2007年認識的股票投資朋友,叫柏光強,遼寧丹東人。有讀者可能知道他。他上的是一個四流學校,還不是高校,發現特別混亂,有一次居然把他的宿舍當成了群毆某個人的場所,於是下定決心中途離校,以股票投資作為發展方向。一開始也是很不順利,不過到上次牛市,就已經掌握了股市生存之道。最近他和我提到給他身邊股市投資做得不理想,有些甚至是一塌糊塗的朋友、同學做股票投資方面的培訓,發現很困難。我說可以幫他們代為管理財戶,他說這個更麻煩,這我當然可以想象。

以前一再強調,股票投資實在是太簡單了。有人說索羅斯的書很難懂,但巴菲特的那些方法很高深嗎?老巴連高等數學都沒學過。彼得林奇的書很難懂嗎?但因為不勞而獲的幻想導致了較為普遍的利令智昏,所以很多明明是很聰明的人,在他們自己的行業、職業上表現不錯的人,但一張嘴說到股市,就有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庸俗,概念。這里隨便說說:

1、炒股。
不少在股市投資上有一套的人,天然反感這個詞。這里順便說個真實的笑話。曾有個領導,同樣非常討厭這個詞。有一次開會,有女同事說了這個詞,這位領導就生氣地說,是你炒股,還是股票炒你?這女同事也不知當時想什麽,就說,不是我炒股票,是股票操了我,是股票上了我,好了吧?這麽一說,領導也不好說什麽了?
股票投資掌握了方法,在五年或更長的時間里,取得每年比指數漲幅多5個或是10個百分點的複合收益,是完全有可能的。但短期要想立竿見影地盈利,回撤少,並且跑贏股指,就比較困難,抓住熱點板塊的機會,把握個股較好的買點和賣點,那就更難了。更何況股市有系統性風險,個股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利空。即使是一個大家看好的行業,具體公司暴跌也是常有的事。最近有朋友提到香港上市的和殯葬有關的一個公司福壽園,發現好象去年才上市的,當時也是幾百倍的超額認購的,結果跌了不少了。又想起幾年前香港上市的一個類似的公司,叫中國生命集團,一看已經從4元多,跌到了0.2元,跌了95%。
所以股市投資是一個比較嚴肅的,需要冷靜面對的事,炒股恰恰是一個不夠嚴肅的詞,說這個詞,反應了一些人對股票投資這個事不具備一些基本的素質和適宜的態度。另外這個炒字,有一點玩弄的意思。自己什麽水平,就能玩弄股市或是股票?

2、主力或是莊家。
經常看到有人在股評中說到這兩個概念。當然,股市中各有各的門道,只要得道了,就能戰勝多數的散戶和機構,所以不排除少數人雖然也在講這個概念,但和他們的分析方法結合起來,並不會誤導他們。但對多數人來說,這兩個概念簡直莫名其妙。誰是主力?姓什名誰?是男是女?是長六指還是左撇子?一個200億市值的股票,20億能不能做莊?這不是笑話嗎?已經破產的南方證券倒是曾經買下至少兩只股票90%左右的流通股,南方證券是不是發大財了?
要操縱一只股票的所謂莊家多得是,低位買進,高位出貨,多爽啊。販毒的,拍電影的,挖礦的,都要氣死了,看看人家這錢賺得多輕松。但股票漲跌受太多因素的影響,大勢不行,非要硬挺一只股票的價格,成本是非常大的。新疆德隆搞湘火炬等三只股票可謂是大手筆,還是崩潰了。其實市場中的所謂有錢人,不少人其實投入的資金中,自有資金只是一小部分,多數是代價不菲的融資,挺一年不賺錢其實是虧了凈資產的近20%甚至更多。操縱一只股票,怎麽能保證沒有其他資金看上了?怎麽能保證信息不被泄露?怎麽能保證上市公司願意配合而不是拆臺?怎麽能保證買在了相對的底部?又怎麽能保證能賣在相對的高位?拿的股份太少,對股價的影響力小,拿得太多,一是未必能在理想的價位和較短的時間內拿到,二是就算股價漲幅較大後,能出得了嗎?
至於說股市中的主力,誰了匯金之外,沒有哪個機構有這個實力。不要看一些基金公司規模上千億,但在股市中也只能順勢而為。眾多機構能不能聯合起來發動行情或是出貨?機構之間主要是競爭關系,而不是合作關系,即使法律不禁止這種合作關系。都希望別的機構為自己當解放軍或是轎夫,而不想自己為別的機構作嫁衣。
張口說莊家或是主力的人,對股市缺乏最基本的常識,不要說進股市的門檻,連門檻在哪里都未必知道。

3、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
這個概念看起來好象有道理,流傳也非常廣,我可以肯定比各種性病要流傳得廣,二者都害了不少人。看看美國和中國的股市2007年最高點至現在的走勢,發生金融危機的到底是美國還是中國?為什麽在金磚四國中,中國最近十多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最快,利率最低,股市反而漲幅最小?為什麽1999年和1996年上市公司利潤負增長,中國股市反而大漲?2000年是全球股市的高點,為什麽美國納斯達克已經見頂了大半年後,中國的科技網絡股的炒作才在2001年6月結束?全球股市2003年見底後,為什麽中國股市又熊了兩年之久?
有一些股市的失敗者往往面對這些事實,就喜歡罵中國政府,特別是罵證監會。那麽為什麽日本和臺灣地區在1980年代後期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了,股市反而大漲特漲?為什麽以1982年為界,前17年美國經濟增速比後17年快得多,前17年美國股市基本零漲幅,考慮到通脹導致的貨幣貶值,這期間長期投資是虧損的。但後17年是美國近一個世紀中幾乎最長的牛市。
這些事實背後的原因未必要搞清楚,但起碼說明股市未必是經濟的晴雨表。每一年都有經濟學家們預測來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有多少人預測對了?預測對的人,有多少人為了工資而努力工作,為一場出場費數千元的講座爭得不亦樂乎,而不是根據對經濟前景的準確預測而在股市中賺得盆滿缽滿?
這兩年我在投資上有較大的變化,我現在認為普通的投資者或是機構,最好不要關心宏觀經濟,因為這是浪費時間。更不要相信股市是經濟的晴表雨。股市和經濟的關系,一個比較重要的方面: 股市和新增貸款一樣,是經濟的先行指標。去年四季度股市急跌,其實中國的經濟還在下滑。

4、股神。
世界上有劍神、男神、女神、詩聖、棋聖,但沒有股神。索羅斯、巴菲特、林奇等人雖然在股市中賺了很多錢,長期收益率水平絕大多數人都是望而興嘆,但離股神還差得遠。所謂的股神,往往是一幫記者要麽水平差,要麽為了吸引眼球亂加到一些水平不錯的人身上的。掌握大資金要取得較好的收益率,其實比資金不到5000萬的散戶、中戶、大戶要困難得多。看看巴菲特投資的華盛頓郵報、可口可樂、吉列、中石油,長期複合收益率很少有超過20%的。當然年化20%是很不錯的收益率了,但並不符合股神的條件。投資大家基本都搞價值投資,以基本面分析為決策依據,這基本上不可能創造投資奇跡。

股市和印度人吹喇叭玩眼鏡蛇一樣,對多數外行人都是危險的。以上四個概念基本可以宣布一些人應該趁早離開股市,而不是幻想騎上黑馬發大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532

蘋果股價創新高:產業鏈概念股誰是你的小蘋果?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467

蘋果股價創新高:產業鏈概念股誰是你的小蘋果?


導讀:蘋果股價春節繼續大漲,站上140美金,引發蘋果產業鏈相關概念股翩翩起舞,投資機會上,誰會是你的小蘋果?

春節前我們重點提示五大主線配置,硬件行情即將到來:蘋果產業鏈、新能源車上遊產業鏈、中電子集團公司、軍工電子產業鏈、半導體優質公司,龍頭表現優秀,金龍機電、正海磁材、振華科技、晶方科技、上海新陽等成為板塊龍頭,春節期間蘋果股價再創新高,站上130美金,傳言蘋果切入電動車領域,一季度蘋果產業鏈龍頭公司業績高增長,繼續關註牛市背景下的硬件確定性機會。繼續關註中國電子集團戰略平臺機會,繼14年中電科之後,CEC平臺公司將迎來大年,繼續關註振華科技等平臺型公司;蘋果電動車團隊建設陸續曝光,大力布局電動車領域,繼續關註相關產業鏈,欣旺達、正海磁材、法拉電子等持續受益。

蘋果股價再創創新高,關註硬件行情的確定性機會

蘋果股價春節繼續大漲,站上140美金,蘋果三大優勢15年將繼續強化向上優勢:

    其一,由健康和支付閉環服務平臺形成的粘性;

    其二,智能手機以外的全方位布局形成蠕蟲戰略和產品線聯盟;

    其三,在智能手機本身更前瞻的技術創新。

四季度銷量超預期後,高峰期持續至一季度底,a股蘋果鏈上市公司預期能在Q1~Q2維持50%~100%的高增長,目前估值普遍在20~25倍,在當前牛市環境下,硬件行業有望在上半年迎來新的爆發。

蘋果產業鏈受春節因素影響較小,相關供應鏈產能持續緊張。蘋果去年四季度iphone銷量7450萬臺,從數字上來看蘋果的出貨量年增長率達到了46%,推出的兩款大屏iPhone都受到了消費者的好評和青睞,市場占比為19.85%,已經基本接近三星。從大屏手機和iphone 6的持續熱燒情緒下,15Q1高出貨量將會持續。

我們最新跟蹤下來:

    1,供應鏈一月份仍然滿產,預計一月出貨量2200萬臺;

    2,金龍機電、欣旺達等核心供應商份額提升、一季度業績彈性大,而歌爾聲學、立訊精密等白馬成長也將充分受益;

    3,系列新產品醞釀,12.9寸ipad pro是蘋果15年重點產品,在可穿戴領域除了手表還將有一系列布局,此外,還有兩個驚喜!

繼續堅定推薦蘋果產業鏈,推薦組合:歌爾聲學、欣旺達、金龍機電、利達光電、立訊精密、大族激光、環旭電子、德賽電池、華工科技。

蘋果加大電動車團隊建設、繼續推薦新能源產業鏈。

蘋果傳言切入電動車及無人汽車領域,互聯網的本質在於用戶時間的爭奪,微信取代其他社交關在在於用戶時間的占據,行車時間成為巨頭下一個爭奪的焦點;從宏觀來看,烏克蘭形勢好轉,國際油價下跌悲觀預期漸消,迎來反彈;從行業來看,電動車銷量環比大幅增長,後續國家政策預期陸續陸地,建議關註新能源產業鏈。

首推欣旺達:高增長低估值,連續三年高增長,新能源動力類電池布局完善,上遊動力類電池及電機,“行之有道”汽車租賃商業模式打開下遊出海口,公司新能源業務將超市場預期,迎來戴維斯雙擊;

關註新能源磁材及電機正海磁材,超級電容行業法拉電子、江海股份、銅峰電子。

(來自安信電子團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310

綠地借殼金豐投資上市 掌控上海申花將成正宗足球概念股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2-28/899609.html

每經記者 孫嘉夏 發自上海

在中央深改小組審議通過《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之後,鼓勵多元資本投入、並通過資本市場發展壯大足球俱樂部,顯然將是此輪足球改革的方向之一。

而與眾多或是僅由母公司集團投資、或僅是名稱上與足球俱樂部“沾親帶故”的上市公司相比,即將被綠地集團借殼上市的金豐投資(600606.SH),無疑是一只極為正宗的足球概念股。

根據金豐投資此前發布的公告,公司將通過向綠地集團全體股東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購買其持有的綠地集團股權。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將擁有世界500強企業綠地集團100%股權,轉型成為國內房地產行業領軍企業,且同時具有房地產延伸行業及能源、汽車、金融等多元化業務作為輔助支撐,形成綜合性大型產業集團。

在上述行業之外,綠地集團也已經介入足球產業。

2014年1月30日,綠地集團宣布與原申花聯盛足球俱樂部股東達成收購協議,原俱樂部投資人朱駿退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金豐投資發布的《重大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發現,目前,綠地集團持有上海綠地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地體育)83.33%股權,上海綠地商業(集團)有限公司則持有綠地體育16.67%股權。工商資料顯示,綠地體育註冊資本3000萬元,法定代表人吳曉輝。

而上海綠地申花足球俱樂部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2億元人民幣,由綠地體育持有100%股權。

顯然,在綠地集團完成借殼上市流程後,足球俱樂部也將成為上市公司資產的一部分,這無疑將極大地提升俱樂部的影響力和發展潛力。

而在足球改革的東風之下,綠地申花俱樂部的發展前景也無疑值得期待。國泰君安發布的研報即預計,此輪足球改革的內容將包括“推動足球俱樂部企業化運作,改革足球賽事收益分配機制,鼓勵社會多元資本投入,通過資本市場發展壯大足球俱樂部等”。

在市場化、企業化運作方面,綠地申花俱樂部已有嘗試。早在2014賽季,就有媒體在參加綠地申花俱樂部新聞發布會時註意到,“發布廳內的背景板上,俱樂部全新隊徽與眾多新贊助商LOGO頗為醒目,包括三星在內的國際知名企業將在今年成為綠地申花隊贊助商”,並透露當年俱樂部招商總收入將突破一億元。此後,包括東方航空、京東等在內的知名企業也紛紛與綠地申花俱樂部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其中東方航空成為申花球衣背後廣告贊助商,京東與綠地申花隊則將在品牌合作、市場推廣、球迷產品銷售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但從另一方面而言,與“花自己的錢”的恒大老板許家印不同,綠地集團的支出需符合上市規則,因此在投入方面恐未必能完全“隨心所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6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