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保險再啓償付能力改革

2013-07-22 NCW
 
 

 

保監會正在建設第二代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體系,未來多大程度上引入以公允價值定價,成為決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關鍵 ◎ 本刊記者 王申璐 文wangshenlu.blog.caixin.com 近日,來自保險業的諸多消息看似互相矛盾。

6月,保險公司一改年初以來保費增長乏力的困窘,單月保費大幅增長。中國人壽(601628.SH,02628.HK) 、中國平安(601318.SH,02318.HK) 、中國太保(601601.SH,02601.HK)單月個險新單保費同比增長51.59%、13.50%、14.58%。

究其因,這是保險公司為了半年報的衝刺行動。數據顯示,銀保渠道新單保費增幅較大,其中,掛鈎資產支持計劃的投資型產品銷量大增。

保費偶然突增的背後,是2013年不少保險公司面臨滿期給付的巨大壓力。

財新記者獲得一份監管機構的調研報告顯示,珠三角七個地區32家壽險公司,由於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五年期分紅險產品的銷售情況較好,2013 年1月 -5月滿期給付的支出額同比上升218.59%,其增速明顯高于保費收入增速 ;未來二到四年還將面臨更大的滿期給付壓力。報告指出,集中到期的滿期給付,加上退保支出,可能加大保險公司的流動性風險。

但同期還有一個令人無法置信的“好消息” :中國保監會的數據顯示,2013年一季度,全部保險公司均實現了償付能力達標,這是中國實施償付能力監管以來的首次全部達標。

償付能力是指保險公司履行財務責任如償還債務或賠償、給付責任的能力。

這是中國保監會監管保險公司的最基本指標,與銀監會以資本充足率為監管銀行的準繩可相媲美,但其統計則更為複雜、技術化,不似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有相對簡單的公式和概念,而涉及對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具體如何認定後,綜合計算的結果。

“另類投資放開後,今年已經看到效果了。 ”中國人壽副總裁繆建民指出,今年固定收益類投資和股市的行情都不好,但上半年的整體收益好于去年。 “我們今年配置的新增產品,收益率在6% 以上,其他的以固定收益類別為主資產,收益率只有4%。 ”另類投資包括非上市股權投資、債權投資項目等。雖然如此,對保險業的現狀應如何客觀評價,業界不免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事實上,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歐美包括各新興市場,都在改進原有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體系,希望能對保險公司資產和負債更科學地估值,更準確地反映風險。

相比之下,中國現行的償付能力監管體系本身與國際主流的風險導向型資本監管制度,存在較大差距,風險反映不夠全面、計量不夠科學、監管框架存在一定的缺陷。

2012年4月,中國保監會正式啓動建設國內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體系(下稱“償二代” ) ,整體計劃用三到五年完成。2013年5月,保監會發佈《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體系整體框架》 ,但有關細則尚未確定。比如,多大程度上對保險公司的資產和負債引入公允價值法,以市值計價?對另類資產如何估值?對利差損的歷史包袱如何處理?

根據“償二代”的標準,又有多少中國的保險公司不能達標?

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告訴財新記者,保監會在簽署整體框架出台之後,已成立了十多個專題項目組, “有些細則已經研究得差不多了,有些尚不成熟。

如果快的話明年或許能出台一套成型的技術標準,測試後沒問題就可以公佈。 ”

建設“償二代”

“我們現在有一個工作組,根據這些年積累的數據庫和經驗,正在緊鑼密鼓地建立自己的模型。 ”保監會償付能力監管部有關人士稱。

中國現行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體系始建于2003年,2007年基本構建起較為完整的體系,同時參考了兩種國際監管模式:歐盟償付能力 I(下稱歐 I)和美國風險資本制度(RBC) 。主要框架借鑒了歐 I,直接沿用其制定的償付能力標準作為最低資本要求,實際資本的認可方式則借鑒了美國的做法。

保監會以償付能力充足率作為核心指標,確保保險公司具有足夠的保單所有人盈餘,以應付各種災難事故的發生,即其認可資產與認可負債之間的差額,至少要大於保監會規定的最低償付能力額度。償付能力充足率至少要在100% 以上。根據現行的償付能力監管體系,保監會將認可資產減去認可負債的差額除以最低要求資本的比值結果(即償付能力充足率)分為三類,100% 以下的為不足類,100% - 150% 為關注類,150%以上的為正常類。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全球不少國家都在改進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監管體系。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IAIS)一直致力于建立全球統一的償付能力監管模式,探索是否能在保險業建立類似全球銀行業統一遵守的巴塞爾協議的全球體系。雖然各國的監管體取得了在核心原則和部分框架上的共識,但各國的改進實施路線依然不盡相同,歐盟償付能力II(下稱歐 II)與 RBC 也堅持各自的監管理念和標準,難以統一。

在國際上,歐盟體系(包括歐 I 和歐 II) 、美國 RBC 是兩種影響力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模式。其他國家大多借鑒了這兩種模式。

因建設初衷不同,歐盟體系與美國RBC 存在明顯差別。RBC 建立于20世紀90年代,將保險公司資本要求與各類風險掛鈎,風險越大的保險公司,資本要求越高,2008年開始進行完善。歐 I 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的資本監管標準,其資本要求主要與業務規模掛鈎。

最早的歐 I 和 RBC 均是依據監管會計準則,採用賬面價值對資產和負債 進行評估。美國認為賬面價值更符合保險業務長期性的特徵,可靠性較高。

但隨著金融市場波動性加劇和保險投資資產的多樣化,歐盟一些國家開始用市場價值進行資產和負債的計量。

2001年歐盟啓動了歐II的建設工作,將以風險度量為基礎, 計劃于2014年實施,全部採用國際會計準則對市場價值進行評估,而非法定會計準則。歐盟認為,市場價值能及時反映保險公司在現實經濟條件下的資本狀況,更具風險敏感性。

新興市場也亦步亦趨。泰國和馬來西亞于2009年實施了新的 RBC 監管框架,墨西哥和南非計劃同步實施歐II。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認為,上述兩種模式都不太適合中國,要根據歷史數據,建立屬於自己的一套數據體系和標準模型,力求將“償二代”建成新興市場償 付能力監管的代表,成為與歐美模式並列的、有代表性的償付能力監管模式。

“目前,中國的保險公司的內部風險管理水平還有待加強,特別是發展速度這麼快,現在投資也放開了,但是保險公司有沒有能力來管理好風險呢?”保監會償付能力監管部有關人士說,之所以在償付能力監管方面比較嚴格,是為了讓保險公司在不斷成熟的過程中減少損失,以更好發展。

根據保監會的口徑,與“償一代”相比, “償二代”改變了“償一代”基於業務規模、賠付、準備金情況的資本監管標準,變為以風險為導向,並以定量、定性、市場約束為三大監管要素,目的是著力推動和激勵保險公司建立健全內部償付能力管理體系,建設更有效的“免疫系統” 。簡而言之, “償二代”將採取什麼新的方式和原則,對保險公司資產和負債進行評估?

公允價值爭議

合理評估資產和負債,關鍵在於評估方式,即多大程度上引入以公允價值定價。

在中國,保險公司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應採用通用會計準則還是按照法定的監管會計準則?

為了彌合上市公司 A 股與 H 股報表之間的差異,財政部于2008年8月印發《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2號》 (下稱《解釋第2號》 ) 。2010年初保監會出台一系列保險業實施《解釋第2號》的配套文件,規定了不同科目下何時使用法定的監管會計準則。

按照上述兩套標準計算得出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差別較大, “有的時候相差幾十個百分點。 ”一位保險公司精算人士稱。從國際而言,加拿大的監管標準和會計報表的估值標準是一致的,澳大利亞的雖然不一樣,但是差異很小。

從資產認定的原則看,目前中國對保險公司資本的認可價值採取了下述原則 :持有到期金融資產的以攤余成本法計算,波動性較小 ;而非持有到期金融資產,則採用通用的會計準則,以市值計價。

以中國人壽為例,截至2012年底,其非持有至到期的金融資產占投資的比例高達75% 左右,造成其償付能力隨資本市場波動較大。當資本市場低迷、股票估值下降時,其償付能力會明顯下降。

“新興市場的資產負債情況和發達市場是不一樣的,主要是缺乏了長久期的資產,這種情況下使用公允價值的方法進行資產評估,是不是合適?”中國平安的一位精算人士指出。因為波動性較大,一些保險公司不得不採取方法去降低波動性,例如在投資方面控制一些非持有至到期的投資,以滿足監管標準。

“這樣做影響了保險產品的吸引力。 ”上述人士認為。

7月初,由保監會主辦的“償付能力監管改革與合作國際研討會”上,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實施委員會主席喬納 森· 迪克森對此提出建議,當使用公允價值使得資本負債中出現太大的波動性時,保險公司一定要做好投資者教育,“給投資者解釋一下這個波動性是由什麼引起的,說清楚這個和核心的保險業務沒有多少的關係” 。

繆建民認為,隨著另類投資放開之後,2013年上半年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有了明顯提升,提高另類投資的認可資產,將有利於這類業務的發展,也有利於整體收益的提升。 “現在對另類投資的認可資產比例較低,有些另類投資是以持有至到期為主的,對此如何進行估值,我覺得需要探討。 ”陳文輝認為 : “對非常好、非常保險的另類投資項目,風險是可以把控的,比如保險公司集體投資中石油西氣東輸管道的項目,這類的認可資產肯定會提高。相對應的,風險比較大的資產,我們就會把它的認可資產往下降。 ”保監會財會部償付能力監管部的一位人士告訴財新記者,資產負債的估值方法是保監會研究的重點,目前尚無定論。不僅是中國遇到這樣的問題,很多其他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同樣為此所困擾,在不斷尋求解決方法。

例如,新加坡金融監管局考慮納入一些逆周期的調整措施,避免在金融危機時期,保險公司無法應對巨大的市場衝擊;台灣金融監管部門正也在探索建立一個配套措施,隨著市場波動,讓資產和負債保持一致性。

負債評估更保守

對保險公司負債的評估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保險公司的負債,主要是指保險公司要確保為保單持有人如約履行保險賠償或給付義務,保險公司按照規定計提準備金。因此負債中80%-90%都為責任準備金,其餘包括保戶儲金及投資款、應付保單紅利等。

目前保監會對保險公司準備金的評估依然採用法定準備金的標準。 “按照《解釋第2號》準備金計提計算後,中國人壽的償付能力充足率能在200%以上;可按照法定準備金計提後,償付能力充足率要低幾十個百分點。 ”繆建民指出。

“目前認可資產和認可負債採取的是不同的評估體系。認可負債採用監管會計準則,不能抵補認可資產波動對償 付能力的影響。 ”上述中國平安的精算人士指出。如果都按照市場一致法進行評估,利率上升時期,當認可資產下降,可能認可負債也會下降。如果資產和負債的評估採用不同的準則,償付能力的波動幅度會更大。

華創證券高級分析師牛播坤經過測算,指出隨著保險公司的資產規模不斷增長,除非降低權益投資的比例,否則償付能力的波動會更加劇烈。股市波動對償付能力的影響會隨著業務規模加大呈加速上升的趨勢。

保監會償付能力監管部有關人士指出,之所以對負債的評估採取法定準備金的標準,是因為法定準備金更加保守,為了更好地“守住後端” ,更謹慎一些。

此外,中國平安提出,在建設“償二代”的過程中,能否考慮在1999年以前出現利差損影響。

1999年之前,因監管和保險公司的風控都不到位,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等公司銷售了大量的高利率保單,對保單持有人的承諾回報率最高近10%。但此後央行連番降息,保險公司無法找到與負債相匹配的投資項目,產生了巨額的利差損。

2009年,監管層開始討論對保險公司實施新的《企業會計準則》時,就曾討論過如果老保單和新保單的準備金評估利率統一之後,中國平安等公司需要大量補充準備金,影響當期利潤。

對於這一歷史包袱,不同的保險公司處理方法不同。中國人壽在上市時得到政策支持,得以將老保單放在集團里,因集團無保險新業務,不受保監會償付能力的監管; 而中國平安等靠自行消化,壓力較大。

“希望在推進償付能力改革的時候,能考慮到一些歷史包袱,循序漸進,否則將會對保險公司造成過大的壓力。 ”中國平安上述人士表示,希望償付能力的要求適當合理。

保監會總體的監管立場,是希望把防範風險和提高市場的效率有機結合起來,風險和價值並重, “管得太死,企業發展缺乏活力,也不利於保險業的強大。 ”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說。

本刊記者楊璐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68

美國按揭貸款償付潮令新一波風險迫近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5130

越來越多美國人難以按時償還在樓市泡沫時期獲得的房屋淨值貸款(home equity lines of credit),該趨勢可能給美國的大銀行造成又一記打擊。

貸款現在成為問題,是因為時間達到10年的貸款日益增多,這時借款者除了要繼續支付利息之外,還要開始償還本金。

在未來四年,美國最大銀行中超過2,210億美元的這類貸款將達到10年,大約是當前未償淨值貸款規模的40%。

對一個普通消費者而言,貸款進入十年意味著月供將增加逾兩倍,這個負擔對於次級貸款者尤為沉重。此外由於貸款通常使用浮動利率,若美聯儲開始加息時,還款額還會進一步增多。

消費者信用機構Equifax的數據顯示,到第11年,無法按時還貸的貸款人數目可能翻倍。貸款成為壞賬後,銀行貸出的每一美元,損失可能高達90美分,因為房屋淨值貸款通常是借款人的二次抵押貸款。若銀行收回房子,出售所得的多數收益將償還原始的貸款,沒有多少能留給提供房屋淨值信用額度貸款的銀行。

在某些情境下,這些都會運行良好。比如,如果經濟增長加快,房價上漲,借款人可對原始抵押貸款和淨值貸款再融資,使其成為一項新的固息貸款。部分借款人也可以趁價格上漲賣出房屋,並償還貸款。

房屋淨值貸款就像刷信用卡一樣方便

但一些監管機構、評等機構及分析師已經提高警覺。美國貨幣監理署(OCC)從2012年春季以來已持續警告銀行業者有關房屋淨值貸款的風險。OCC目前正在向各銀行施壓要求量化風險,儘可能使風險降至最低。

在房市泡沬破滅之前,銀行業者積極推銷房屋淨值貸款,消費者也樂得享用這類貸款,把它們當成是更便宜的信用卡債務,用來支付渡假和買車。

美國銀行、富國銀行、花旗集團及摩根大通等幾家大型銀行,帳上都各有100億美元以上的房屋淨值貸款債權,有些甚至更高。

房屋淨值貸款最後會對各家銀行造成多大打擊,要看違約的比例而定。分析師難以提出預測數字。

最好的情況下,虧損只會比目前水準稍微高一些,完全可以控制。但某些銀行的最糟情況可能很慘烈,不但嚴重吃掉銀行獲利,也可能損及資本,偏偏銀行業者正面臨強化資本的壓力。

房屋淨值貸款的局面,充分顯示金融危機爆發前幾年所形成的抵押貸款泡沬仍在拖累銀行,儘管這個泡沬已在七年前破滅。以許多角度而言,抵押貸款市場仍未恢復:每10件房屋貸款之中,仍有九件是由聯邦政府支持,完成止贖的貸款有460萬件,擁有優良信用的借款戶仍然無法取得貸款。

無法輕易解決

銀行有一些減少損失的選擇。如果借款人無力還款時,銀行可以鼓勵他們簽下清償計劃。某些情況下,銀行可變更貸款條款,允許借款人在更長一段時間內僅支付利息,或者延長本金償還期限。

美國銀行發言人在一份聲明稿中表示,該行早在借款人開始償還貸款本金的一年前,就會和借款人解釋其可選擇再融資、或者修改貸款條款。

不過Crews Cutts說:「這些做法作用有限,這方面沒什麼簡單的解決辦法。」

據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數據,在2003年底至2007年底之間,銀行房屋淨值貸款未清償餘額跳升77%,從3461億美元增至6114億美元。雖然不是每宗貸款案都要求借款人在10年之後就開始償還本金,但大多數如此。在樓市熱潮時銀行特別願意承作這類貸款,部分因素在於其認為房屋擔保品價值會持續上漲。

但10年之後,若是你背負3萬美金房屋淨值貸款、初始利率為3.25%,根據惠譽的分析師估算,你的每期償還額度可能從81.25美元跳升至293.16美元。

這就是為何這類貸款變得棘手的原因。2003年時放貸出去的房屋淨值貸款,拖欠償還的情況已開始迅速增多。

Equifax的數據顯示,2003年貸出的貸款中,拖欠比率約為5.6%,已觸及10年最高。估計這一比率在今年可能升至約6%,較比2012年的約3%高出一大截。

利率期貨市場走勢顯示,美聯儲可能最快在2015年7月開始調升利率,而這也將增加借款方的每月償債負擔。花旗集團財務長JohnGerspach在10月16日與分析師召開的電話會議中說:

「消費者所面臨的這種情況,是影響花旗控股房屋信貸帳目的最大單一風險。」

貸款虧損或只是冰山一角

銀行風險敞口各有不同,訊息披露程度也互異,使外界更難摸清哪個地方風險最大。OCC的Benhart說,多數的房屋淨值貸款債權行是大型銀行。

美銀約有80億美元房屋淨值貸款未清償餘額將在2015年之前重新設定,之後還有570億美元貸款重新設定,但目前尚不清楚哪一年會出現貸款重設最高數字。摩根大通10月時在一份監管文件中說,2015年之前和2017年之後,有90億美元貸款將重新設定;而在2015-2017年之間將有220億美元貸款重新設定。

美銀表示,該行已經重新設定過的房屋淨值信貸未清償餘額中,有9%是呆帳,對大型銀行而言,這個數字尚屬可控。但如果房屋淨值貸款拖欠比率上升到次級房貸那樣的水平,可能就會有麻煩了。

Equifax的CrewsCuts說:「從貸款虧損的角度來說,我們見到的只能說是冰山一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334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雷曼歐洲分部償付債務後還剩50億英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366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在雷曼兄弟破產5年之後,位於倫敦的雷曼兄弟歐洲國際集團(Lehman Brothers International Europe, LBIE)即將向無擔保債權人全額支付債務,預計支付完上述債務之後,雷曼兄弟歐洲國際集團還余50億英鎊。 雷曼兄弟的首席破產管理人普華永道表示: 無擔保債權人將會得到全額償付,之後還會剩余50億英鎊。 對5350位LBIE的無擔保債權人的全額償付與美國破產法的的最低償付原則是相抵觸的,也就是說根據美國的法律,雷曼兄弟控股公司(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 LBHI)的70000名債權人只能拿回自己債權的26%。 LBIE是雷曼集團最大、最複雜的部分,目前LBIE已經花費了20億英鎊法律費用及其他費用。普華永道表示,剩余說明LBIE不同於其他破產的華爾街銀行,LBIE的破產不是因為償付能力問題,而是因為流動性不足。 普華永道表示,預計會剩余的50億美元將會被用於支付無擔保債權人法定利息,通常以年利8%來計算,如果債權人與LBIE有更高的合約利率,那麽將以合約利率來計算利息。 普華永道還表示,如果剩余不足以支付利息,那麽LBHI有責任負擔利息償付缺口。目前,剩余的分配還存在變數,英國法院依然在討論相關事宜。普華永道表示,他們正在努力制定一個各方都能夠接受的提案給債權人。 LBIE的債券正在以140~145英鎊的高價進行交易,因為市場預期破產管理人和雷曼的500名前員工搜尋資產的努力將會找出比之前預計的更多的資產。 普華永道表示,他們將於下個月向無擔保債權人償還100億英鎊的債務,剩下的60~70億英鎊的債務還需要進一步的處理。目前,作為破產管理人普華永道已經向LBIE的債權人支付了210億英鎊。 截止2013年9月,LBIE已經向普華永道支付了7.14億英鎊,其他的費用有2.95億美元的法律費用、2.37億英鎊的建築占用費用和7.94億英鎊的其他費用(退還不當收款、外匯對沖和增值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194

超日債投資者或獲全額償付背後:公共債務剛兌難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132

一家國有“壞賬銀行”同意對中國首單公司債違約提供救助,剛性兌付並沒有如人們預期的那樣被實質性打破。

周二晚間,*ST 超日披露破產重組方案,方案顯示,

1,職工債權、稅款債權以及 20 萬元及以下的普通債權將全額受償,有財產擔保債權按照擔保物評估價值優先受償;普通債權超過 20 萬元部分按照 20%的比例受償。

2,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和上海久陽投資管理中心承諾為“11 超日債”提供連帶責任擔保,擔保額分別為不超過 7.88 億元和 0.92 億元。

這意味著,如重整方案通過,每張11 超日債 111.64 元的本息將全額受償。

上海Yaozhi資產管理公司的總裁Wang Ming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現在沒有任何關於長城資產從此項擔保中獲利的消息,這看上去就像政府為了維持社會穩定而主導的動作。

今年3月超日債違約的時候,分析師一度認為這是中國公司債市場的一個里程碑,意味著政府開始允許違約的出現,而造成市場扭曲的剛性兌付最終被打破,投資者將慎重考慮資產風險,進而改善資產配置。

但是當前救助的舉措可能會重新點燃債券投資者對高收益債券肆無忌憚的追逐熱情。

而事件之所以出現轉機,招商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孫彬彬熱認為,長城資產和久陽投資是對公司債提供擔保,而非其他債務。這是公共債務與私人債務之間的一個區別,剛性兌付通常存在在公共債務中。

目前中國90%以上公司債券在銀行間市場進行交易,而11超日債屬於交易所債券,在深交所進行交易,散戶可以進行投資。

海通證券在報告中也提到,11 超日債意外獲得追加擔保,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其屬於公共債務。跟過去一樣,由於擔心債務風險擴散和社會穩定,小額公共債務往往獲得優待。

超日事件表明公共債務剛性兌付短期內仍難破除,但 14 年以來信用事件頻發,信托、私募債、中小集合債、短融等無一幸免,維持剛兌的壓力將越來越大,信用風險仍需防範。(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210

超日債剛兌神話完美收尾 投資者獲全額償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168

本文來自一財網,作者為覃蓀,文章授權發表。

“錢到賬後,趕緊去買華銳債。”一位債民在看到12月17日晚間發布的“11超日債”兌付公告後喜上眉梢,一時間忘記了華銳債已經停牌。

另有一位債民則直呼,“還是債市好,夠有錢夠任性,閉眼投機吧。”

“11超日債”的全額兌付盡管對持有該債券的債民而言是好事,但對於債券市場的發展而言卻並非如此。剛兌一天不破,投資者正確的風險意識就不會建立。

“11超日債”完美兌付

12月17日晚間,*ST超日發布公告稱公司將以2014年12月22日作為還本付息日,對每手“11超日債”面值1,000元派發本息合計 1,116.40元,其中甚至包含了欠息引發的複利和罰息,扣除個稅後個人債券持有人實際每手面值1,000元派發本息合計1,093.12元。

公告規定,兌付對象為截至2014年12月19下午15:00時交易時間結束後、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分公司登記在冊的全體“11超日債”債券持有人。

“11超日債”原定的5年存續期也將提前終止,自2014年6月26日上海一中院裁定受理公司重整之日起視為到期。

一位專註於垃圾債投資的債民對本報記者表示,“還是債市好,連罰息都給,有錢任性,再去搞點城投債。”

另外一位現在的“11超日債”持有人則開玩笑說,“等錢到賬就要入點華銳債,性質一樣。”一時興奮,這位債民甚至忘了“11華銳債”已經停牌。

錢到賬的日子也不遠了。

公告稱,債券登記日為2014年12月19日,還本付息日為12月2日;也就是說,對“11超日債”投資者的還本付息將在重整實施完畢的當日火速實施。

國家隊救火

原本“11超日債”的違約已是板上釘釘,除了超日債所有人之外幾乎所有的債券市場人士都在為中國債市向著成熟邁進一步而歡呼。

但2014年終究沒能成為中國債市違約元年。

2014年3月,*ST超日由於無法按時支付“11超日債”8980萬元利息、付息資金僅落實400萬元“11超日債”實質性違約發生,4月8日,*ST超日申請破產重組,隨之債民的抗議之聲風起雲湧。

在國慶節的前夕,“11超日債”在中國債券市場上的“歷史地位”因為兩位天使擔保人的出現而被徹底改變。

這兩家天使擔保人分別是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和上海久陽投資管理中心,這兩家擔保公司在2014年9月29日分別致《保函》給超日公司管理人稱,如債權人會議等各表決組表決通過 重整計劃之出資人權益調整方案、且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批準重整計劃,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和上海久陽將合計在人民幣8.8億元額度範圍內為“11 超日債”提供連帶責任保證。

而經管理人測算,根據重整計劃及《保函》,如重整計劃獲得執行、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和上海久陽承擔相應保證責任,“11超日債”本息將全額受償。屆時每張“11超日債”合計受償約111.64元。

另外除了這兩大擔保公司,《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日前的調差發現為重組*ST超日,協鑫牽頭,引入的另外8家私募股權中有多家突擊成立的公司,在層層撥開股權結構後就會發現這些公司背後一個共同的性質是“國家隊”。

所以從整體來看,“11超日債”最後完美兌付還是國家隊在救火。

“超日債都能全部償付了,垃圾債可以閉著眼買了。剛剛培育起來的一點風險意識又毀了。現在各方面估計還是擔心出現大面積違約,所以才會出現國家隊的長城資產管理公司接盤的情況。”一位債券分析人士表示。

“這非常不利於債券市場的發展,因為很多“11超日債”的投資者是在該債券大幅度跌價的情況下接手的,就是為了賺取高收益,而這種高收益本身應該對應的高風險,但現在卻對應的是無風險。”一位在恐慌之前拋售了“11超日債”的投資者憤憤。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174

金融機構釜底抽薪 天威集團償付危機恐升級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21295.html

金融機構釜底抽薪 天威集團償付危機恐升級

一財網 彭海斌 2015-05-22 11:18:00

此前天威集團已經被多家機構追討債務。多家銀行都曾將天威集團推上被告席,要求凍結其資產。最近跟進要求立即償還債務的是寶鋼集團旗下的財務公司。

天威集團債務出現違約後,債主們緊鑼密鼓的開始了債務追償。此前已經有多家銀行陸續要求天威集團償還債務,並凍結該公司部分資產,最近跟進要求立即償還債務的是寶鋼集團旗下的財務公司。

天威集團的困境源於光伏業務,從最初的轟轟烈烈投資,到近期的轟然倒塌,不過數年時間。這一樣本性的案例,揭示了部分產業投資的盲目,以及資源是如何被輕易浪費的。

連鎖反應

來自中國貨幣網的信息顯示,寶鋼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寶鋼財務”)因與天威集團證券糾紛案件,向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天威集團立即按面值兌付寶鋼財務持有的面值5000萬11天威MTN1票據債券,向寶鋼財務支付本金人民幣5000萬元及利息292萬元。

11天威MTN1票據發行於銀行間市場,該市場的主要投資者是大型金融機構。11天威MTN1是天威集團2015年2月如期付息的一期中票,到期日本該為2016年的2月24日,發行總額10億元。

寶鋼財務要求11天威MTN1立即兌付,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天威集團發行的另一款產品11天威MTN2違約事件影響。

這一些列事件發端於2015年4月21日,當天本該是天威集團為“11天威MTN2”支付利息的日子,但該公司公告稱其“未按期付息”,從而成為國內首只違約的國企公募債。

這引來投資人的極大不安。其後的5月20日,天威集團發布了“11天威MTN1”持有人會議決議公告,確定並授權受托管理人為建設銀行,推舉律師事務所為大成律師事務所。持有人會議同時要求要求天威集團11天威MTN2加速到期;要求追加天威集團母公司兵裝集團對“11天威MTN2”提供無條件擔保。

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已經對寶鋼財務訴天威集團案件受理,後者也於近日收到了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發來的應訴通知書。

媒體援引債券分析師的話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主承銷商建行和母公司為“11天威MTN2”兜底的意願並不強烈,未來能否兌付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光伏業務輪回

此前天威集團已經被多家機構追討債務。多家銀行都曾將天威集團推上被告席,要求凍結其資產。

據天威集團此前披露的信息,公司旗下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天威新能源公司”)因項目建設於2011年1月與國家開發銀行、兵器裝備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人民幣資金銀團貸款合同》 (其中國開行發放貸款共計15.41億元)。天威集團為此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新能源行業的陷落,令天威新能源公司困頓不已,已經不能按時償還貸款利息,同時又有其他違約行為,天威集團亦未按時履行擔保義務。國開行向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已經立案受理。

天威集團持有的上市公司天威保變的3.52億股股票被多家銀行裁定輪候凍結。中國進出口銀行與天威新能源公司、天威新能源(成都)光伏組件有限公司、天威集團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北京鐵路運輸中級法院裁定天威集團持有的天威保變3.52億股股票被輪候凍結。

天威集團2014年的財務報告顯示,當年虧損達到驚人的101億元。數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天威集團員工均表示,該公司新能源業務仍處於減產、限產狀態。

天威集團的困局,不能簡單地以光伏產業行業周期來解釋。審計署此前對兵裝集團的審計報告顯示,天威集團新能源等投資存在決策不規範等問題。2008年至2012年,天威集團21個新能源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中,有20個未經董事會審議等法定程序,涉及投資額152.75億元。從財務的角度看,天威集團已經面臨破產。截至2014年12月31日,天威集團凈資產為-80.35億,嚴重資不抵債。

最新的數據顯示,2015年一季度天威集團累計虧損仍達到2.1億元,因其“所屬新能源子公司市場萎縮,產能過剩、產品價格走低等情況仍未明顯好轉,收入成本倒掛現象嚴重,收入規模大幅縮減”。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621

償付能力體系正式切換 部分險企正調整業務結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6082.html

償付能力體系正式切換 部分險企正調整業務結構

一財網 楊芮 2016-01-29 21:24:00

歷時3年的準備期、接近1年的過渡期,中國保險業的償付能力監管體系正式切換為中國風險導向的償付能力體系(下稱“償二代”),與之相應的是經歷了過渡期之後的保險機構也在進行主動調整。

1月29日,記者由保監會新聞發布會獲悉,自2016年1季度起,保險公司將只向保監會報送償二代報告,停止報送償一代報告。這意味著,保險業償付能力監管體系的“雙軌並行”的過渡期狀態將結束。

保監會財務會計部(償付能力監管部)主任任春生表示,自2015年一季度起,償二代進入實施過渡期,在歷時一年的過渡期中,保險公司從最初多達10多家不達標,到2015年4季度末時,尚有6家保險公司未在償二代下達標。

不過,任春生也表示,雖然目前尚有6家險企不達標,但“這也是正常的,因為在償一代時還有不達標的”。此外他還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產品結構和業務結構不合理的公司必然會受到影響,短期性業務占比較多的公司也會不同程度的受到影響。目前來看,這些不達標公司有的已經開始行動,采取發行資本債、調整業務結構等措施,來滿足償二代下的要求。

承壓:業務、產品結構待調整

“從某種意義上講,償二代實際上是在倒逼保險機構全面的去重視風險”,一位業內人士在和記者交流時坦言。回顧償二代體系建成的過程,償二代建設於2012年啟動,經過三年努力,2015年2月,償二代正式發布並進入實施過渡期。保監會稱,從2015年開始,償二代順利完成了4個季度的試運行。試運行平穩、風險可控、成效顯現。從行業整體看,償二代下償付能力保持充足、平穩。從公司情況看,償二代能更好識別高風險公司,引導保險公司積極調整經營理念、市場策略和風險管理,完善風險管理體系,提升風險管理能力,不斷改善償付能力。

償付能力指保險公司償付債務的能力,保險公司在開展業務時,需要具備和其承受風險及規模相應的資本。在償一代過渡至償二代時,從規模導向轉換為風險導向,這將對產品結構高風險的保險公司,產生不利影響,加大其資本金要求。

針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就高現價產品占比較高的公司會否產生一定影響,任春生坦言,對於這些產品結構不好的公司,會受到償二代的影響,這些公司可以通過業務調整、補充資本等形式,來滿足償二代的要求。

事實上,此前前海人壽等新生代中小險企高度倚重高現價產品引發業內爭議。在保監會召開防範化解滿期給付與退保風險工作會議上、2016年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上等多個場合,相關風險亦屢屢被提及。

根據此前保監會公布的償二代試運行的首份季度報告結果顯示,償二代下,一季度末償付能力充足率不達標的公司共有13家,其中財險公司有3家,壽險公司有7家,再保險公司有3家。據媒體披露,前海人壽等公司在列,而同時在列的還有幾家外資公司。

就外資公司是否會受到償二代實施的影響時,任春生還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對外資公司其實並沒有更多的新要求,即使有增加也都是國際通行的監管要求,並沒有比歐盟和發達國家增加更多額外的條款。”

投資:不斷跟蹤風險

任春生坦言:“償二代目前還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保監會稱,償二代的正式實施將進一步增強我國保險業抵禦風險的能力,促進保險公司轉變發展方式,引導行業轉型升級,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同時,將進一步深化保險監管改革,通過管好後端,推動前端進一步放開,為人身保險費率和商業車險條款費率市場化改革、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等改革創新提供制度保障。

就去年以來備受關註的保險資金資產配置,尤其是保險公司對上市公司的頻頻舉牌,任春生也表示,目前保險相關監管規定要求,險企在權益類投資上面最高不超過上季度末總資產的30%,但整個行業最高也未超過14%,因此紅線並未被突破。任春生說道,目前來看,保險機構對風險的把控是有度的。

實際上,償二代對於投資管理的影響是,能夠讓保險機構更加註重資產負債影響,同時抑制非理性投資。償二代下,保險公司在大類資產配置的選擇上將更為審慎,據業內分析人士分析:“在險資可投資範圍中,長期債權投資可能屬於能夠為償付能力加分的投資項目。”

此外,就權益類投資而言,投資什麽樣的股票、投資多少比例都會不同程度的影響到償付能力。據申萬宏源報告分析,在償二代下,險資投資哪類股票以及資產都有講究。由於舉牌上市公司持股比例超過20%後,險企在賬面上會將這筆投資記錄在“長期股權投資”項目,由原先的公允價值計量改為權益法計量,提升償付能力充足率。

就償二代的發展規劃,保監會明確,將穩妥有序組織償二代實施,不斷完善保險監管,將跟蹤完善償二代標準,發布償二代配套標準,通過監管升級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將繼續做好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狀況的監測、分析、預警等工作,做好風險防範,守住風險底線。

編輯:聶偉柱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328

前海人壽二季度償付能力環比上升 稱未來三年流動性風險較小

近日,前海人壽公布了“償二代”下第二季度的償付能力報告。報告數據顯示,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及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達標,並較上季度環比上升。

根據償付能力報告,前海人壽第二季度末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及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77.41%及143.68%,較上季度末的70.70%及127.58%有所上升。同時,其第二季度實現凈利潤62.97億元,達到去年全年凈利潤30.98億元的兩倍。

所謂償付能力,是指保險人履行賠償或給付責任的能力。對償付能力的監管也是國家對保險市場監督管理的核心內容。

在以規模為導向的“償一代”下,只有一個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標,而在風險導向的“償二代”下,量化風險部分則有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兩個指標,前者是指核心資本與最低資本的比率,反映保險公司核心資本的充足狀況;後者是指核心資本和附屬資本之和與最低資本的比率,反映保險公司總體資本的充足狀況。

“償一代”下,償付能力分為償付能力不足(低於100%)、充足一類(100%-150%)和充足二類(150%以上);而“償二代”下,則要求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達到50%和100%。從“償二代”指標來看,前海人壽今年前兩個季度均符合償付能力監管要求。

而除了上述兩個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標之外,在“償二代”下,監管層對一家保險機構的最終評價指標,是風險綜合評級。這是綜合第一支柱對能夠量化的風險的定量評價,和第二支柱對難以量化風險的定性評價,對保險公司總體的償付能力風險水平進行全面評價所得到的評級,分為ABCD四級。

根據償付能力報告,前海人壽最近一期(2016年第一季度)的風險綜合評級為B級,屬於償付能力充足率達標,且操作風險、戰略風險、聲譽風險和流動性風險較小的公司。

同時,在流行性風險方面,前海人壽表示,截至本季度末,其流動性指標(綜合流動比率和流動性覆蓋率)保持在合理安全的範圍,具備較強的抵禦流動性風險的能力。並且,前海人壽使用現金流壓力測試的方法對公司未來三年的現金流進行了評估,綜合現金流壓力測試結果和流動性指標來看,未來各期現金流均為凈流入,資產流入有較強的持續性,且會根據預期可能出現的集中退保及賠付情況,做好流動性風險管理措施,公司整體未來三年的流動性風險較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947

40年前收了錢沒發貨 如今美國償付伊朗17億美元

據俄羅斯衛星網7日報道,美國政府今年1月因很久以前未能執行的軍事協議償付給伊朗17億美元現金,並且這筆款項是用外幣支付的。

報道稱,美國財政部解釋稱,該舉動緣於“美國和國際制裁的效果”,制裁導致伊朗被孤立於世界銀行體系之外。

美國總統奧巴馬(資料圖)

該筆款項與本應於1970年代末進行的交易有關。德黑蘭出資購買武器,華盛頓收了錢,但由於伊朗爆發革命而一直沒有采取進一步措施。

據悉,奧巴馬政府在今年1月17日表示,將向伊朗補償17億美元,但當時並未透露將以何種形式在何時進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955

前海人壽:三季度綜合償付能力143.93% 盈利65.48億元

一、前海人壽最近三季度償付能力充足

2016年第1季度,前海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27.58%,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70.7%;2016年第2季度,前海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43.68%,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77.41%。2016年第3季度,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43.93%,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76.72%。

根據《中國保監會關於印發《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1—17號)》的通知》(保監發〔2015〕22號)中17號文規定,保險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5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00%,即符合償付能力監管要求。前海人壽連續三季度償付能力充足率遠高於監管要求,償付能力充足。

截圖來源:前海人壽2016年第1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截圖來源:前海人壽2016年第2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二、前海人壽凈資產、凈利潤穩步增長

2015年度,前海人壽凈資產為220.35億元,2016年前三季度,前海人壽凈資產分別是225.89億元、232.7億元、244.98億元,凈資產穩步增長。

2015年度,前海人壽凈利潤30.98億元,2016年度前三季度,前海人壽凈利潤為-2.43、62.97、65.48,二季度即完成2015年全年凈利潤的兩倍。

資料來源:前海人壽1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資料來源:前海人壽2016年2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三、前海人壽現金流充裕、持續向好

根據前海人壽官網信息披露,2016年第三季度,前海人壽凈現金流184.94億元,前兩個季度凈現金流分別為80.36億元、91.15億元,可見,前海人壽現金流量充足、快速增長,持續向好。

資料來源:前海人壽2016年1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資料來源:前海人壽2016年2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四、前海人壽未收到中短存續期政策影響

根據前海人壽第三季度償付能力披露信息顯示,2016年3季度,前海人壽規模保費達792.75億元,超過2015年度全年保費規模,未受到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產品政策的影響。

數據來源:前海人壽官網信息披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1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