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王國路演紀要:核心競爭力及如何看待估值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659
本帖最後由 鹿愚 於 2015-5-22 10:33 編輯
數字王國路演紀要:核心競爭力及如何看待估值 作者:Patric
時間:5月19日(周二) 16:00
地點:安信國際會議室(深圳)
嘉賓:數字王國董事總經理兼投資總監朱希
會議紀要:
1、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現今已處於科技界投資的風口浪尖。今年Facebook稱在未來10年會專註於三件事:無人機WIFI,AI能動智能以及VR。同時,微軟的投資者會議中提出將重點放在VR項目上(全息眼鏡Hololens)。另一方面,行業的其他巨頭,蘋果,HTC,三星等都在加大技術投入及產品布局。VR技術未來將可應用的範疇廣泛,包括:娛樂,遊戲,無人機,軍事,互聯網教育、醫療等等,預計涉及的跨行業規模整體將超過3700億美元。
2、數字王國的核心競爭力主要來自兩個全球領先技術。第一,公司於今年收購的Immersive Ventures旗下產品IM360 掌握了全球頂尖的360度全景實時技術。IM360以前涉及的業務包括GOOGLE的街景和美國軍方無人機的拍攝等。第二,公司在2013年收購的Digital Domain (DD3.0)是一家視覺特效制作公司,制作了包括《阿凡達》、《泰坦尼克號》、《變種特工》、《返老還童》等諸多國際電影。公司曾獲得14項奧斯卡視覺特效提名,其中9次贏得獎項。所以,數字王國無論從現實到虛擬內容的領域,都可以做到全球最頂尖的產品。
3、目前,公司預計未來商業化項目的重點分兩部分。第一,將主要運用VR360度實時全景串流技術應用在體育聯賽的直播及虛擬人經紀業務的拓展。第二,將會推出消費電子的產品——360度的全景相機。對於目前市面上的同類型產品相比而言,明年上半年公司將推出更貼近消費者級的產品。
4、在投資者看重的估值方面而言,我們將給出一些市場數據以便參考:一方面,Facebook共花費30億美金用於收購Oculus的總代價與期權。另一方面,GOPRO(主要針對小眾的極限愛好者的產品)去年銷售量為500多萬臺,市值70億美金。數字王國在未來產品銷售方面非常有信心將超過其銷售量,而且除了推出攝像機之外,還將設有社交平臺以便消費者分享影片。
數字王國董事總經理兼投資總監朱希:
1、通過公司制作的鄧麗君演唱會影片了解公司。 數字王國在5月9日於臺北舉辦了第一場鄧麗君虛擬演唱會。此次演出便是通過奧斯卡科技成果獎 MOVA技術,將人的臉部、表情、口型完美結合。計劃8月底將在上海舉辦第二場鄧麗君虛擬演唱會。
2、數字王國發展至今已有22年歷史。始於1993年,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為拍攝泰坦尼克而成立。上映後當年便獲得奧斯卡最佳特效獎,之後更是橫掃好萊塢各大制作。公司參與制作的影片有最熱門的《變形金剛》(123部),《鋼鐵俠》,《複仇者聯盟》,《速度與激情7》等。公司的制作水平從誕生到現在一直領先主導於全世界的VR內容發展,通過聯合導演的想法與本公司技術結合,再經熒幕展現給觀眾實實在在的畫面呈現。
3、目前公司制作團隊位於溫哥華和洛杉磯,包括450名固定技術人員以及700多位合同工,全部致力於視覺特效、未來虛擬人、虛擬實景的內容制作及技術發展。同時,立足於公司優秀技術能力,在未來娛樂互聯網科技行業有更大的發展。在尋找發展方向的同時,通過參考客戶給予的機遇及整體行業導向,公司鎖定了虛擬實景作為未來布局的大方向。
4、關於行業內相關其他產品:Cardboard目前是最好的虛擬試鏡設備(由三星生產),其他計劃推出的產品包括Facebook的OculusRift、微軟的hololands、HTC、LG等。 未來眾多互聯網巨頭都將集中專註於硬件提升,相同的是他們都將需要數字王國提供的VR內容(與視覺特效一樣,公司的虛擬試鏡內容也是世界頂尖)。
5、現今時代,通過技術團隊制作虛擬實景的成本太高,大批量化生產還不能達成。所以公司今年收購了IMMERCIAL MEDIA 公司,一方面加強商業化制作,另一方面從事軍事無人機攝像頭。IMMERCIAL MEDIA 公司提供的360度高清實景拍攝,是全世界唯一一家在360現場直播技術上領先於世界的公司。讓消費者不僅在屏幕前觀看,更能親身體驗360環繞效果。
6、數字王國接下來的商業化模式將會參考GOPRO及YOUTUBE。公司360攝像頭產品由OEM代工廠生產,很快將會推出市場。相信會在像素、質量、完成度等各方面超越GOPRO。未來將圍繞著IM360 的APP平臺運作:零售的硬件方面,消費者可通過小型攝像頭拍攝360視頻、制作並分享至APP平臺。另一方面,通過大型攝像頭拍攝大型體育賽事、演唱會、綜藝節目、新聞等,消費者將得到現場全方位體驗。通過在攝像頭里面完成雲端計算,提供各類型場合的現場直播,而此業務的推出則是其他競爭對手無法突破的技術壁壘。所以公司希望通過硬件和大量的IP(例如制作WALKING DEAD遊戲DEMO等和通過360拍攝的IP)吸引消費者進入IM360平臺,自成VR生態圈,自行運轉。
7、公司在行業內並無實質的全方面競爭對手。1.在特效方面,好萊塢只有4-5家studio有相關的業務部門,但並未有像DD3.0這般眼見提升到VR的層面。2. 在VR遊戲內容上, 硬件強大的三星、oculus在與內容對接上的選擇更偏愛於已有20多年經驗積累的DD3.0,而不會是一些在矽谷通過眾籌成立的小型公司。3. 在360攝像頭方面,有些公司只專註於商業使用(直播NBA、演唱會等),並不涉及零售;另一部分公司專註於360產品零售,但在產品獨創性和質量方面還有待考究。
提問:
Q1:未來關於360攝像頭的量產是否存在困難?相關硬件完善的大致時間?
A1:關於360攝像頭的生產並沒有困難, 產品代工廠OEN實力相當,公司相信未來的銷量將絕對超過GORPO的520萬件,並且會更受大眾歡迎。對於硬件方面,VR的咨詢公司K-ZERO預測,VR硬件銷售會在未來五年會超過4K萬件,每年超過100%的增速。相信硬件完善的時間也會大大縮短。公司短期內預計不會制作大量的VR內容,而360拍攝可能更適合消費者偏好。
Q2:360攝像頭的最核心技術?未來上市的零售價格以及它的制作成本?
A2:360攝像頭最重要的技術也是最昂貴的部分就是攝像頭內的解碼芯片(生產商Umbrella)。普通小型攝像頭產品的零售價將會參考GOPRO的價格,大約在2千至4千港幣左右。大型攝像頭的價格現在還無法確定,可能會在幾千至幾萬美金之間。我們認為VR行業所有公司的制作成本都體現在人力成本方面,主要原因是在內容制作方面會根據消費者的精細度要求不同而變化。公司除了對制作團隊嚴厲審視(目前團隊人數控制在400名左右),近期還成立了經紀事業部,註重於虛擬人的業務發展——我們是第一位被獨家授權鄧麗君10年虛擬人像制作的公司,並可將虛擬成像參與電影電視劇、廣告等商業用途。今年年初公司在上海以慈善形式舉辦了第一場鄧麗君虛擬實像演唱會,也是希望通過鄧麗君做到領先示範性的形式。下半年將會和臺北演出方合作,固定播放鄧麗君閉幕劇,之後的表演都將帶來門票收入。
Q3:目前VR的行業情況?
A3:目前VR還局限在遊戲行業,Orculus也是一個VR的遊戲平臺,同時也做硬件。其他遊戲VR公司需通過Orculus平臺運營,分享利益。未來VR將遠遠不局限於遊戲和影視方面的內容。數字王國在美國ECOMMERCE上面有較大突破,曾推出讓電商興奮的VR展現方式:通過視頻可以選取物品,放入購物車進行采購; 在線教育(目前2千億美金的市場)的應用面更加廣泛——教育內容可以通過VR形式展現,更具震撼力。不過一切推動VR行業的力度也需要相對硬件上的提升,在未來將會更加便於攜帶使用。
Q4:國內是否存在相關業務的公司?
A4:在內容制作這塊,目前國內還不存在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但是我們非常期待出現這樣的公司,這樣的話可以提升內容制作的利潤率。同時公司也在尋找outsource的夥伴,目前只在倫敦、溫哥華發現有相當水平的公司,國內還未有高水平的制作公司。 現今應該有90多家做VR內容的公司,但多數仍處於研發、測試、募資時期,融資及技術環境都不能很好支持這些公司的產業發展。
Q5:關於公司的360實景的技術壁壘?
A5:其他競爭對手會將很快突破這一技術壁壘,也可以做各種LIVE直播。然而數字王國具備的是搶先做了全球PATTERN, 其他公司想做大必須通過公司平臺。數字王國在硬體方面的專利有5個,其他內容專利有22個。
Q6:公司的盈利模式?
A6:收入利潤方面之前主要來源於電影特效制作,之後將圍繞360平臺——主要通過硬件將消費者帶入平臺。目前著重於提高消費者體驗,同時不斷填充平臺內容,收費項目例如NBA賽事直播等,免費項目方面例如產品展示等。今年下半年還計劃與臺北故宮合作,屆時會在平臺上設立博物館專區,展示掃描的76萬件藏品。為消費者提供獨家內容,從而積累消費者粘性——像其他互聯網公司一樣產生廣告收入。
公司希望無論在內容還是技術領域,我們是一家在技術上已經領先行業20多年的公司。目前還是要踏實先做相機,獲取更多的獨家360內容。先提高消費者體驗,使他們通過即時拍攝,立刻分享旅行和視覺的體驗,改變未來的生活方式。我們期待的是未來VR爆炸性的增長!
(來源:安信國際)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
千壹理財崔興龍:做互聯網金融,牌照才是核心競爭力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07/151423.shtml
崔興龍意識到,牌照將成為互聯網金融的核心競爭力。千壹理財已拿到公募基金第三方代銷牌照和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采購的所有產品和標的均來自金融機構,解決了互聯網金融備受詬病的高風險問題。
互聯網金融創業,什麽時候都不嫌晚
崔興龍在2004年就職Google實驗室,因獲得多項大獎而成為技術大牛。回國後,他加入新浪,負責公司產品、技術及移動領域的整體產品及運營管理。
一直2013年以前,崔興龍對於金融領域還只有兩個感知,第一是經常打來騷擾電話的信托和私募,第二就是股票。2013年新浪做了金融產品的嘗試,叫樂居貸,崔興龍開始感知到互聯網金融的魅力。
崔興龍由此萌發了創業的想法,但還沒達到沖動點,他在等待一個時機。
2014年年底,他覺得這個時機來了。
目前行業內較一致的看法是,進入2014年,互聯網金融已經走過了黃金階段,進入洗牌期。但崔興龍看到的是另外一面:“草莽時期是一個比較亂的階段,大家都在摸索出路和模式,也沒有底線和規則,並非切入最好的時機。”
2014年的幾個現象,讓他覺得到了自己的“創業沖動點”。去年,銀行出現前所未有的壞賬率,地方債出現很多問題,地方年化收益率低,地方政府也沒有解決資產泡沫化的能力。經濟的下行,導致一些傳統的金融機構,特別是公募私募和券商,被互聯網金融倒逼到一個點,開始紛紛擁抱互聯網。這些都預示著,一直在政府主導下的金錢流動,因為民間資本力量的興起,在傳統經濟中撕開了口子,開始了再流動。
另一方面,中國整個借貸市場的蛋糕巨大,互聯網金融目前只是吃下了一小口。“盤子足夠大,市場遠遠沒有飽和,所以什麽時候切入都不算晚”。
牌照的力量
2014年12月,崔興龍開始打造他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千壹理財。
崔興龍仔細研究了當時互聯網金融的模式,發現有些平臺只能去民間采購產品和標的,其風險自行承擔。這些平臺也想從金融機構中去采購產品,就像去街邊店和去超市的區別,超市風險更小,產品也有保證,但是因為沒有金融牌照,“根本沒有和金融機構坐在一張桌上談的資格”。
目前互聯網金融平臺前20家的發展模式,已經越來越“類金融機構”,它們搭建的團隊、風控、資本,正向專業化的金融機構靠攏。
崔興龍總結了他對互聯網金融的理解,認為最佳模式應該是“互聯網+金融機構”。他對團隊成員說,只有找到金融機構的人合作,因為他們手里有牌照、有券商、有公募和私募、有專業的知識和力量,才能做成優質的互聯網金融平臺。
崔興龍開始有意識地與金融機構接觸。2015年1月,千壹理財獲得正潤金控集團一億元人民幣天使輪領投,3月獲得招金集團的戰略投資。
因為投資人的金融背景,千壹理財拿到公募基金第三方代銷牌照和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其采購的產品和標的,均來自金融機構,讓其托底,對風險進行了一輪強有力的過濾。
此外,千壹理財還有兩層風控體系:正潤金控集團有一個創新團隊,他們會配合千壹進行風控審核;另外,公司內部還有金融產品部、金融法務部,再進行最後一次把關。
2015年5月,千壹理財正式上線,在內部測試一個月後,正式銷售一個月,目前已有7千萬元的銷售額。
與其說,崔興龍找到了竅門,不如說他領悟了互聯網金融的精髓。
簡單、極致、不作惡
崔興龍身上還有一些Google情結,比如千壹理財的宗旨就是“簡單、極致、不作惡”,力求打造Google氣質的互聯網金融公司。
“不作惡是核心。”崔興龍說。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公司,每天都與錢打交道,面臨太多誘惑,“稍有不慎,就可能犯錯”。
因為追求簡單、極致,崔興龍除了打造APP端之外,也開發了微信理財產品“多多寶”。
崔興龍認為,微信的流量很高,用戶對微信場景的認知度很高。並且因為“發紅包”,很多用戶已綁定了銀行卡,因此轉化門檻很低。另外,微信“理財通”產品,在一定程度上教育了用戶,能接受在微信里投資。
未來,千壹理財可能會縱深切入某些領域,如崔興龍的老本行家居、房產、汽車,或者貴金屬、農業。
“政府開始利用互聯網的力量,利用人性的力量,利用民間的力量,來驅動金融的再分配。”在政府的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出臺後,崔興龍對千壹理財的未來更加篤定。他認定,政府表現的立場是鼓勵為主,幹掉臟亂差,扶持優質平臺。而擁有牌照的平臺,就是金袈裟加身,具備了核心競爭力。
從校園網上便利店看O2O成敗的三個核心問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01/152227.shtml

最近去了深圳和無錫,兩地兩團隊都在籌備校園網上便利店項目。具體模式是在寢室樓招募樓長(學生代理),樓長備貨超市商品在寢室,本樓寢室學生用手機訂貨,樓長送貨上門,因為距離近,所以基本能做到5分鐘送貨上床。
校園網上便利店邏輯上看有可行性,寢室學生有購買超市商品的需求,網上便利店價格不貴,還能5分鐘送貨上門,總會吸引一些客戶。只服務寢室樓學生,目標顧客集中,推廣相對比較容易。備貨在寢室,從寢室送貨,響應時間快,效率高。
類似項目幾年前就有團隊在做,最近2年智能手機普及,線上訂貨更方便快捷,網上便利店更具有可行性,最近校園O2O火爆起來,59store、宅米、笑呵呵、俺來也、夜購、小麥公社、木屋創品等都在專攻校園市場,部分團隊拿到幾千萬到過億融資。
深圳和無錫的團隊都問了我同樣的問題:這個項目應該做嗎?應該怎麽做?要註意什麽?未來會不會被59store等拿到大額融資的先行者吃掉?我把針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寫成3點,這3點不僅適用於校園網上便利店項目,還普遍適用於各種零售O2O項目,供讀者參考。
問題一:零售O2O項目發展階段問題
深圳項目的創始人告訴我說,他覺得市面上的O2O項目太燒錢,他想做一個不燒錢的O2O,做成一個小而美的生意,不追求融資上市,能賺到合理利潤就好。
我回答他說這個想法是不現實的,等你真能盈虧平衡,一定有投資人來投資你,難道資本市場的錢送上門你也不要?如果你的競爭對手要了錢並且燒錢和你競爭,你怎麽辦?
其實O2O這類創新項目有固定規則,不同階段就要側重做不同的事,節奏不能錯亂。第一個階段是快速試錯能力,需要在靈活調整中明確商業模式,找到市場切入點,實踐證明項目可行性。第二個階段是搭建組織和規範流程能力,要把項目從依靠個人管理轉化成公司化流程化管理,為複制發展擴張打基礎。第三個階段是學會高調,吸引註意力,快速獲得資源的能力。進入第四個階段的時候公司已經有較大規模,此時要考慮整個行業和生態的事情,相對更複雜。
有的時候粗獷發展比精細化管理更有價值,戰略決定戰術,追求速度的時候經常會影響質量。比如超市行業之前十幾年都流行收取通道費和生鮮聯營。通道費和聯營生鮮讓超市更輕,能更快速複制發展,在開店就能賺錢的時代,比拼的是誰能更快開店,占領黃金地段。最近幾年隨著超市飽和,精細化管理就顯得更加重要,永輝依靠自營生鮮成為一匹黑馬,引發了自營生鮮的潮流。各大超市都開始重視供應鏈,在培養自己的買手,其中樂城超市是買手超市的先行者。總之操作零售O2O項目時,一定要思考目前處於哪個階段,應該側重什麽,什麽時候應該追求速度,什麽時候應該追求質量。
問題二:如何判斷零售O2O項目可行性
校園網上便利店模式可行嗎?我問深圳團隊中某成員這個問題,他是這樣回答的:“當然可行,因為很多學生晚上都待在寢室,當他們想吃東西的時候,想喝飲料的時候,需要宵夜時就會選擇我們,因為只有我們送貨上門最快捷方便,我們能做到5分鐘送貨上門,而校園實體超市基本不會提供送貨上門服務。” 我回應他說你這樣的論證方式沒有說服力,這叫定性論證,而非定量論證。我可以反駁說學生習慣晚餐後到處逛逛,順便就把夜宵的食物購買了,不少學生晚上也會出去走走,對於學生而言時間不是問題。還有此模式客單價低,學生代理賺錢太少,會不會無法持續經營。
什麽叫項目可行,什麽叫不可行。這需要定量論證,需求一定是有的,問題在於需求量能否支持學生代理持續經營校園網上便利店。訂單量是否足夠,平均客單價多少,平均毛利多少,能否盈虧平衡。如果有10個學生代理經營小店,最後堅持下來的有幾人,其中堅持下來的感覺怎麽樣,是否認為付出等於收益。
事情是否能做成,有2個維度,一是項目本身可行性,二是執行力。選擇做什麽往往比怎麽做更重要,選對了項目付出20%的精力,能得到100%的回報,選錯了項目100%的努力只能得到20%的回報。要判斷校園網上便利店是否可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找59store的學生代理問問,存活率多少,感覺如何。也可以先搞幾個點試試,用試錯的思維測試項目可行性。
問題三:如何提升零售O2O項目成功率
如何快速試錯找到最佳的商業模式是創業者面臨的重要問題,校園網上便利店,都是備貨在學生代理寢室,都是快速送貨,但做法細節不同,結果就會不同。開始階段要嘗試不同的組合方式,記錄並且對比新客引入成本、複購率、購物頻次、客單價等,以此找到最佳結合點。
規則方面:送貨時限如何承諾,真能做到5分鐘送貨上門嗎,是宣傳“5分鐘送貨上門”還是“最快3分鐘送貨上門”。起送金額多少合適?3元?5元?8元?還有營業時段,售後方式等。
商品方面:經營哪些SKU,多少數量,如果商品太少,會影響顧客體驗,如果商品太多,可能滯銷或者受到寢室空間限制。能否提供適用的周轉箱最大化利用商品擺放空間,能否用零售行業品類管理工具優化商品結構。價格策略如何,是否采用檔期促銷活動吸客。
體驗方面:看了無錫團隊的移動端,感覺太複雜,網上便利店的核心是“便利”,快速完成購物流程才是開發移動端的核心基點。考慮送一些有廣告提示作用的贈品放到寢室,比如鼠標墊,玩電腦時訂購快送商品比較符合消費場景。還可以在提升學生代理積極性上嘗試,讓學生代理做一些投入,共同承擔風險,加強培訓,給予激勵等。
做零售O2O項目,還需要考慮終局問題,即本行業最終形態是怎樣的,那種可能性比較大。校園網上便利店未來可能存在以下幾種終局狀態:01、一家獨大,一個大型平臺覆蓋全國高校,占領80%市場份額。02、區域為王,全國不同區域存在多個校園網上便利店平臺,誰也吃不下誰。03、校園網上便利店發展成綜合平臺,提供符合校園需求的多種服務,比如兼職、金融、快遞、服務等。04、垂直平臺為王,校園網上便利店未來只能成為購物平臺,無法擴展業務範圍。 思考終局,看準終局才能少走彎路,甚至在對手走錯時拐彎超車,要洞察終局,就要對所處行業,所服務的用戶深入理解。
以上就是校園線上便利店的三個問題,其中第一個問題描述的“階段側重”吻合幾乎所有零售O2O項目,第二個問題的主要說了判斷項目可行性的根本辦法,第三個問題的終局思路也適合大部分創新項目。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張陳勇(微信csdso2o) ,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從校園網上便利店看O2O成敗的三個核心問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01/152227.shtml

最近去了深圳和無錫,兩地兩團隊都在籌備校園網上便利店項目。具體模式是在寢室樓招募樓長(學生代理),樓長備貨超市商品在寢室,本樓寢室學生用手機訂貨,樓長送貨上門,因為距離近,所以基本能做到5分鐘送貨上床。
校園網上便利店邏輯上看有可行性,寢室學生有購買超市商品的需求,網上便利店價格不貴,還能5分鐘送貨上門,總會吸引一些客戶。只服務寢室樓學生,目標顧客集中,推廣相對比較容易。備貨在寢室,從寢室送貨,響應時間快,效率高。
類似項目幾年前就有團隊在做,最近2年智能手機普及,線上訂貨更方便快捷,網上便利店更具有可行性,最近校園O2O火爆起來,59store、宅米、笑呵呵、俺來也、夜購、小麥公社、木屋創品等都在專攻校園市場,部分團隊拿到幾千萬到過億融資。
深圳和無錫的團隊都問了我同樣的問題:這個項目應該做嗎?應該怎麽做?要註意什麽?未來會不會被59store等拿到大額融資的先行者吃掉?我把針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寫成3點,這3點不僅適用於校園網上便利店項目,還普遍適用於各種零售O2O項目,供讀者參考。
問題一:零售O2O項目發展階段問題
深圳項目的創始人告訴我說,他覺得市面上的O2O項目太燒錢,他想做一個不燒錢的O2O,做成一個小而美的生意,不追求融資上市,能賺到合理利潤就好。
我回答他說這個想法是不現實的,等你真能盈虧平衡,一定有投資人來投資你,難道資本市場的錢送上門你也不要?如果你的競爭對手要了錢並且燒錢和你競爭,你怎麽辦?
其實O2O這類創新項目有固定規則,不同階段就要側重做不同的事,節奏不能錯亂。第一個階段是快速試錯能力,需要在靈活調整中明確商業模式,找到市場切入點,實踐證明項目可行性。第二個階段是搭建組織和規範流程能力,要把項目從依靠個人管理轉化成公司化流程化管理,為複制發展擴張打基礎。第三個階段是學會高調,吸引註意力,快速獲得資源的能力。進入第四個階段的時候公司已經有較大規模,此時要考慮整個行業和生態的事情,相對更複雜。
有的時候粗獷發展比精細化管理更有價值,戰略決定戰術,追求速度的時候經常會影響質量。比如超市行業之前十幾年都流行收取通道費和生鮮聯營。通道費和聯營生鮮讓超市更輕,能更快速複制發展,在開店就能賺錢的時代,比拼的是誰能更快開店,占領黃金地段。最近幾年隨著超市飽和,精細化管理就顯得更加重要,永輝依靠自營生鮮成為一匹黑馬,引發了自營生鮮的潮流。各大超市都開始重視供應鏈,在培養自己的買手,其中樂城超市是買手超市的先行者。總之操作零售O2O項目時,一定要思考目前處於哪個階段,應該側重什麽,什麽時候應該追求速度,什麽時候應該追求質量。
問題二:如何判斷零售O2O項目可行性
校園網上便利店模式可行嗎?我問深圳團隊中某成員這個問題,他是這樣回答的:“當然可行,因為很多學生晚上都待在寢室,當他們想吃東西的時候,想喝飲料的時候,需要宵夜時就會選擇我們,因為只有我們送貨上門最快捷方便,我們能做到5分鐘送貨上門,而校園實體超市基本不會提供送貨上門服務。” 我回應他說你這樣的論證方式沒有說服力,這叫定性論證,而非定量論證。我可以反駁說學生習慣晚餐後到處逛逛,順便就把夜宵的食物購買了,不少學生晚上也會出去走走,對於學生而言時間不是問題。還有此模式客單價低,學生代理賺錢太少,會不會無法持續經營。
什麽叫項目可行,什麽叫不可行。這需要定量論證,需求一定是有的,問題在於需求量能否支持學生代理持續經營校園網上便利店。訂單量是否足夠,平均客單價多少,平均毛利多少,能否盈虧平衡。如果有10個學生代理經營小店,最後堅持下來的有幾人,其中堅持下來的感覺怎麽樣,是否認為付出等於收益。
事情是否能做成,有2個維度,一是項目本身可行性,二是執行力。選擇做什麽往往比怎麽做更重要,選對了項目付出20%的精力,能得到100%的回報,選錯了項目100%的努力只能得到20%的回報。要判斷校園網上便利店是否可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找59store的學生代理問問,存活率多少,感覺如何。也可以先搞幾個點試試,用試錯的思維測試項目可行性。
問題三:如何提升零售O2O項目成功率
如何快速試錯找到最佳的商業模式是創業者面臨的重要問題,校園網上便利店,都是備貨在學生代理寢室,都是快速送貨,但做法細節不同,結果就會不同。開始階段要嘗試不同的組合方式,記錄並且對比新客引入成本、複購率、購物頻次、客單價等,以此找到最佳結合點。
規則方面:送貨時限如何承諾,真能做到5分鐘送貨上門嗎,是宣傳“5分鐘送貨上門”還是“最快3分鐘送貨上門”。起送金額多少合適?3元?5元?8元?還有營業時段,售後方式等。
商品方面:經營哪些SKU,多少數量,如果商品太少,會影響顧客體驗,如果商品太多,可能滯銷或者受到寢室空間限制。能否提供適用的周轉箱最大化利用商品擺放空間,能否用零售行業品類管理工具優化商品結構。價格策略如何,是否采用檔期促銷活動吸客。
體驗方面:看了無錫團隊的移動端,感覺太複雜,網上便利店的核心是“便利”,快速完成購物流程才是開發移動端的核心基點。考慮送一些有廣告提示作用的贈品放到寢室,比如鼠標墊,玩電腦時訂購快送商品比較符合消費場景。還可以在提升學生代理積極性上嘗試,讓學生代理做一些投入,共同承擔風險,加強培訓,給予激勵等。
做零售O2O項目,還需要考慮終局問題,即本行業最終形態是怎樣的,那種可能性比較大。校園網上便利店未來可能存在以下幾種終局狀態:01、一家獨大,一個大型平臺覆蓋全國高校,占領80%市場份額。02、區域為王,全國不同區域存在多個校園網上便利店平臺,誰也吃不下誰。03、校園網上便利店發展成綜合平臺,提供符合校園需求的多種服務,比如兼職、金融、快遞、服務等。04、垂直平臺為王,校園網上便利店未來只能成為購物平臺,無法擴展業務範圍。 思考終局,看準終局才能少走彎路,甚至在對手走錯時拐彎超車,要洞察終局,就要對所處行業,所服務的用戶深入理解。
以上就是校園線上便利店的三個問題,其中第一個問題描述的“階段側重”吻合幾乎所有零售O2O項目,第二個問題的主要說了判斷項目可行性的根本辦法,第三個問題的終局思路也適合大部分創新項目。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張陳勇(微信csdso2o) ,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漫聯集團打造以動漫IP為核心“漫聯盟”體系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9586.html
漫聯集團打造以動漫IP為核心“漫聯盟”體系
一財網 陳漢辭 2015-10-20 13:22:00
中國的動漫消費市場人數達到了2.2億,泛二次元用戶高達1.6億,而其中核心用戶有5940萬之多。未來用戶的基數還會從核心的用戶擴展到更加廣泛的二次元用戶群體,動漫周邊產品的市場潛力巨大。
《冰雪奇緣》消費品開發中,艾莎公主娃娃在美國賣出2600萬美元,主人公公主裙賣出300萬條,每條售149.95美元,單是裙子迪士尼就獲得約為4億美元。
這樣一個成功的“動漫IP”無疑刺激著國內的動漫界投資者。
近日,漫聯集團宣布了多項戰略及合作項目。包括獲日本TBS電視臺獨家授權,在中國獨家代理的《Fate/stay night》開發影像發布、商品化、數字化等權利;與世界漫畫大會中國委員會簽訂十年戰略合作協議等。
漫聯集團創始人兼CEO夏霓女在接受包括《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歷經十年探索和經營的漫聯依舊會以動漫IP為核心,致力打造以動漫IP為核心的遊戲化+影視化+舞臺藝術+商品化運營的‘漫聯盟’體系,建立國際化的IP開發和運營體系跨界平臺的‘百度動漫’。”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的動漫消費市場人數達到了2.2億,泛二次元用戶高達1.6億,而其中核心用戶有5940萬之多。未來用戶的基數還會從核心的用戶擴展到更加廣泛的二次元用戶群體,動漫周邊產品的市場潛力巨大。
在這樣的趨勢之下,在未來十年,漫聯集團在現有核心業務的框架下,將致力幫助國內品牌國際化開發,加速本身的全球布局,形成亞洲、歐洲、北美、澳洲等國際化動漫創意公司集群,打造全球‘漫聯盟’體系。
比如,漫聯集團獲得《Fate/stay night》版權後,聯合國內優秀的遊戲開發商共同開發及運營。其中,完美世界旗下的重慶熱點互動科技有限公司獲得《Fate/stay night》ARPG類型的獨家開發權;北京玩者之心科技有限公司獲得《Fate/stay night》橫版格鬥類型的獨家開發權;上海晨之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獲得《Fate/stay night》動作卡牌類型獨家開發權。
衍生品方面,漫聯集團聯手莫畏(國際)集團聯合創辦全球最大的輕奢動漫周邊衍生第一品牌“次元新生”(Dimension Newborn),以其米蘭設計工作室的獨特設計理念,開發《Fate/stay night》周邊商品。
從2016年開始的十年中,漫聯集團將成為世界漫畫大會中國區獨家承辦方。雙方將在共同合作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和各地方政府的相關政策和動漫產業的發展要求,以緊密性戰略合作方式聯合打造高水平重大動漫畫產業項目。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環保部抽查京津冀核心區散煤:七成集中供熱企業煤質不達標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1-22/964337.html
環保部介紹,此次隨機抽查10家集中供熱企業,7家儲煤煤質沒有達到非電工業用煤標準。環保部表示,有關地方政府要認真落實《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繼續加大散燒煤煤質管控力度,嚴厲打擊銷售劣質煤的行為,持續推進散煤潔凈化工作。
每經記者 李彪
進入采暖季後,東北、華北遭遇強霧霾天氣,燃煤排放難脫幹系。
近日,環保部組織對北京、天津,以及唐山、廊坊、保定、滄州等京津冀大氣汙染防治核心區散煤潔凈化工作進行了專項督查。
環保部介紹,督查發現,京津冀大氣汙染防治核心區散煤煤質管控仍然存在薄弱環節,如不持續加大工作力度,將對冬春季大氣汙染防治產生不利影響。
其中,煤質不達標仍舊是焦點問題之一,此次環保部隨機抽查10家集中供熱企業,7家儲煤煤質沒有達到非電工業用煤標準。
一位業內專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相比於煤電而言,非電行業的燃煤汙染物排放問題較為突出,在推進減排工作中需重點關註。
抽檢煤樣 北京超標率最低河北最高
11月以來,受供暖期汙染排放量大和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連續出現空氣重汙染。
環保部介紹,監測數據表明,冬季是我國大氣汙染較為集中的時期,全國重點區域各省(區、市)供暖季PM2.5平均濃度均比全年平均濃度高20%左右。特別是北方地區,在進入采暖期後,受季節性燃煤影響,汙染物排放量劇增,供暖季PM2.5平均濃度貢獻度約占全年三成。
其中,去年京津冀三地全年PM2.5平均濃度為88微克/立方米,供暖季平均濃度為111微克/立方米,是全年的1.27倍。
早在今年5月,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協作機制第四次會議上就曾強調,全力推進燃煤控制,一手抓煤炭減量,一手抓散煤替代,強化煤炭清潔化利用。
為落實上述會議精神,切實督促地方政府強化散煤汙染治理,環保部組織對北京、天津,以及唐山、廊坊、保定、滄州等京津冀大氣汙染防治核心區散煤潔凈化工作進行了專項督查。在調查售煤企業煤炭來源、銷售對象、煤質監管等情況的同時,現場隨機采集煤樣203批,涉及75個縣(市、區)的185個售煤網點(193批)和10家集中供熱站(10批),並統一送檢。
環保部介紹,從現場督查及煤質檢測情況看,北京市城鄉結合部臨時售煤點得到有效管控,天津市中心城區煤場已全部取締,保定市煤場由2000多家整合為900余家,滄州市關閉取締煤場180余家。此次抽查的203批煤樣中,全硫均值0.41%,灰分均值10.23%,煤質總體控制較好。
但督查也發現,京津冀大氣汙染防治核心區散煤煤質管控仍然存在薄弱環節,如不持續加大工作力度,將對冬春季大氣汙染防治產生不利影響。環保部稱,主要問題包括:煤質超標情況仍然較多,部分售煤網點仍不規範,部分縣(區)在售散煤煤質較差,集中供熱站煤質管控仍待加強等。
據了解,在不考慮揮發分指標的情況下,本次抽檢煤樣中,北京市超標率為22.2%;天津市超標率為26.7%;河北省4市平均超標率為37.5%。
抽查背後 環保執法遭企業阻撓
然而具體而言,一些地區和企業的煤質狀況卻較差。比如,唐山市豐潤區4個售煤點煤樣全硫全部超標;樂亭縣3個售煤點煤樣全硫均值高達1.45%。
同時,以天津市為例,天津《工業和民用煤質量》地方標準中非發電工業用煤質量指標二類煙煤標準要求全硫不高於0.5%。
環保部介紹,天津市濱海新區4個售煤點煤樣中,全硫最高的達到2.1%,平均值也高達1.13%。
同時,今年天津市在10月份及11月上旬燃煤單位冬儲煤煤質抽查中,發現天津萬源供熱有限公司、天津市鑫北供熱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或鍋爐房存在煤質抽查超標問題。
此外,集中供熱站煤質管控仍待加強。環保部介紹,此次隨機抽查10家集中供熱企業,7家儲煤煤質沒有達到非電工業用煤標準。
其中,唐山市灤縣建通熱力有限公司儲煤全硫和灰分分別高達1.33%和29.22%,保定市涿州開發區供熱公司、高碑店隆創供熱公司、易縣龍爍供熱公司等3家企業儲煤灰分均在2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保定市淶水縣順通熱力有限公司在執法人員亮明身份後,仍阻撓正常執法檢查。
環保部表示,有關地方政府要認真落實《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繼續加大散燒煤煤質管控力度,嚴厲打擊銷售劣質煤的行為,持續推進散煤潔凈化工作。
環保部要求,針對當前散煤揮發分含量普遍較高的實際情況,應組織推廣爐膛燃溫高、燃燒室長、有利於煤炭充分燃燒的節能環保爐具,以降低因燃燒不充分而帶來的汙染排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海外體育掘金秘訣:壟斷核心賽事資源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1-22/964342.html
全球體育產業呈寡頭壟斷格局,核心體育賽事資源被幾大巨頭憑資金及先發優勢壟斷,巨頭商業模式則多為全產業鏈覆蓋。
每經記者 孫宇婷
目前,我國體育產業增加值僅占GDP的0.63%,而處於體育產業第一梯隊的歐美發達國家,這一指標約為3%。剖析體育市場發展最成熟的美國市場,對於投資者發掘我國體育產業未來的發展機遇無疑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有鑒於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展開了調研。
賽事轉播費用高昂
以足球這項運動為例,作為世界第一大運動,其帶來的產值相當巨大。據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的報告,全球足球行業產值超過5000億美元,在全球體育產業占比達40%以上。目前,足球俱樂部收入通常分為比賽日收入、商業開發收入和轉播權收入。在國際足聯2013年的收入結構中,賽事相關收入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貢獻了12.2億美元,占其全部收入的88%。其中,賽事轉播收入是非常重要的一項。
反觀中國市場,贊助商帶來的商業開發收入則是最核心的部分。事實上,即便是美國這樣的體育強國,體育產業發展之初,其價值也主要是通過贊助商來實現的。但進入21世紀,體育傳媒逐漸成為體育產業價值的新增長點,體育電視節目的轉播費成為體育產業價值的主要表現方式。
世界三大出版集團之一的法國拉加德爾體育公司的一份資料顯示,2011~2015年,全球體育市場收入的四種類型(媒體、贊助商供應商、門票、商品銷售)中,媒體收入增速最高,年複合增速達到7%。增速第二高的是贊助商供應商收入。此外,由於媒體轉播的廣告影響力大大強於比賽現場的廣告效應,因此贊助商供應商收入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來源於體育傳媒的貢獻。
廣發證券指出,隨著高清信號攝錄傳導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形式的創新進步,體育傳媒創造的商業價值在迅速提升。體育傳媒是體育產業細分板塊中的朝陽子行業,未來有望獲得最快的增長速度,成為體育產業價值提升的重要驅動力。
寡頭壟斷全球體育產業
中國產業信息網發布的《2015~2022年中國體育用品及設備市場研究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全球體育產業呈寡頭壟斷格局,核心體育賽事資源被幾大巨頭憑資金及先發優勢壟斷,巨頭商業模式則多為全產業鏈覆蓋。
在美股體育板塊中,市值最大的是迪士尼和康卡斯特,即使在剝離其非體育相關業務後,它們的市值依然是最大。這兩個巨頭具備一個共性:都來自傳媒領域。
在美國,體育電視轉播權非常值錢。ESPN是全世界最有名的體育電視頻道(擁有多個細分頻道),隸屬於迪士尼公司。目前其已進入美國上億戶家庭,每月向訂閱用戶收取一定比例費用。最新財報顯示,媒體網絡收入占迪士尼收入最大頭,達到233億美元,主要就是由ESPN等分部創造的。迪士尼目前市值高達2000億美元。
康卡斯特則主要提供媒體和電視廣播服務。體育節目尤其是各種賽事,是康卡斯特吸引用戶的最重要特色內容。1994年,康卡斯特開始投資建設並最終收購高爾夫頻道,使其成為有線電視的基本套餐配置。截至2015年1月,高爾夫頻道擁有全世界重要巡回賽189場賽事的播出權,在83個國家及地區用12種語言播出,在全球擁有1.2億個家庭用戶。
2012年,康卡斯特將其體育頻道“對決”(Versus)與其他體育資產整合,建立了NBC體育集團,擁有全美美式橄欖球聯盟(NFL)、全美冰球聯盟和美國職業高爾夫球系列賽事(PGA)的長期轉播合同。2012年5月,NBC體育集團以44億美元獲得2014~2020年奧運會(含冬奧會)在美國的全部媒體轉播權以及數字節目版權,可向Facebook、手機等新媒體平臺或終端分發這些內容。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自2012年5月拿下奧運會轉播權以來,康卡斯特次月大漲10%,並連漲5個月,當年該股累計漲幅達到57.57%。
彭博終端數據顯示,2014財年,康卡斯特有線電視業務收入貢獻占比過半,達到441億美元,3年複合增長率達到5.84%。目前,公司市值為1542億美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