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雷軍的順為資本怎麽看項目?三個核心判斷必不可少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17/149835.html

黑馬說:順為資本是雷軍背後一家頗為神秘的投資機構,它以投資移動互聯網的早期項目而著稱。近日,順為資本合夥人程天來到了黑馬營十期課堂,分享了在當今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VC的投資邏輯。其中很多內容都是獨家透露,幹貨頗多,值得一看。


文 | 順為資本合夥人 程天
 

VC選擇投資項目的三個核心:

項目團隊判斷

市場的判斷

商業模式的判斷

 

1、項目團隊判斷

 

最理想的團隊,或者VC最喜歡的團隊,肯定有一個超強的領導人,這個領導人又具有極強的控制力,具有核心標桿作用,說一不二。在強話語權領導人的前提下,再設立好標配的團隊。

 

2、市場的判斷

 

第一,最近一段時間,市場尤其熱,總理提出“互聯網+”的概念以後,TMT的發展是日行千里,兩三年前對“方向看好”這件事很難,而現在來看“方向看好”變得容易了。

 

原因有很多,我們自己內部總結,在目前這個時點上,不考慮政府等其它方面的鼓勵支持,排除這些額外的因素,TMT行業在最近幾年確實面臨了極大的驅動力。

 


 

第二,我們基金關註的方向,不管叫物聯網,還是叫智能硬件,還是叫其它的設備互聯,或者萬物互聯。這類以實體硬件,帶智能化,通用連接帶來的商業機會是不一樣的。也許我這個話筒就可以直接錄音不需要其它設備了,有很多很多驅動力。

 

第三,現在談的如火如荼的O2O,這是非常玄的一個行業,它整合了傳統行業和互聯網,在很多領域它做了很好的結合。

 

前面這三個巨大的驅動力交織起來,在目前這個時間點確實形成了一個風暴,導致最近一兩年這方面的創業項目特別多,質量也特別好,客觀上形成了VC投資的浪潮。

 

因為,現在很多互聯網模式都是嫁接在免費模式,外加升值服務的模式基礎之上的。很多創業者跟我們交流的時候,會提很多非主要業務,或者未來的延伸業務。

 

但對投資人來講,我覺得因為現在延伸業務或者拓展業務是無法證偽的,或者現在很難說這個業務已經會存在,或者以後會不會存在。正如,十年前誰也預計不到QQ現在做的這些業務。

 

3、商業模式的判斷

 

我們主要看項目的商業模式是否有改良、有升級、有創新?目前的商業模式分為兩種。

 

第一種商業模式是顛覆性的,即逼死競爭對手、逼瘋自己的商業模式;顛覆式的項目,是所有主流型美元VC投資人特別想遇到的項目,但是顛覆式的項目客觀上講比例真的是少之又少。

 

比如我們說很多業務是在美國,或者說在其它發達的互聯網國家存在,你把它複制到中國還不一定是顛覆性項目,真正的顛覆性項目就是在中國土生土長的,海外都沒發生過的。我說了雖然人類歷史上商業模式萬變不離其宗,但至少第一眼看上去是很不一樣的。

 

第二種是改良式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更現實,傳統業務加上互聯網的翅膀,做升級換代,更容易經營。

 

比如我們投的智能硬件項目,相對從商業模式的角度來講是很簡單的,雖然有很多項目做的不夠好,但在現有的產品基礎上做升級,或服務上做升級,操作性容易很多。

 

有的行業里會出現很多公司,大家都能做的很好,偶爾的情況也能做出個大公司。

 

互聯網教育就屬於這里類里非常典型的。因為互聯網教育不管是以老師為屬性,還是以原創內容為屬性,它能產生天然壟斷的概率很低,或者說在每個垂直領域都有專業的、特別深耕行業的公司存在,他們對行業特別了解,對內容的控制更好,所以有可能是多元共存的。

 

這類行業可能不用拼的你死我活,咱們就關註咱們如何做好,在有限的市場空間里獲取有限的市場份額,成為循序漸進發展的一家公司。我覺得這也是一條路子,所以我們投了一些做互聯網教育的公司,都做的很好,也能做成上規模的企業。

 

還有類似於像滴滴打車這種的,滴滴打車我原來的公司也投了一點,類似這類的也起來很多,上個時代是利用PC互聯網網站的,現在是用移動APP的方式,把這個供給需求進行嫁接的,這類的商業模式我發現也起來了一批,包括不管是在物流,包括在貨運、餐飲,有很多子行業,甚至在一些更傳統的行業。

 

泛O2O,比如我們去年投了一家裝修公司愛空間,首先是把產品做互聯網化改造,然後結合線上監控和用戶一體化業務服務進行互聯網嫁接的模式,這類傳統消費品和服務業務加互聯網,包括剛才提的醫療這類的是不是有可能做這些嫁接,我覺得也是有可能的,現在每天也在不停的冒出一些新的模式。

 

創業公司的戰鬥力永遠比巨頭強,這是在中國的鐵律,巨頭公司就算給下面給足精力,也沒有老板自己幹來的直接和暢快,包括我們還有很多PE在邊上等著說非要砸出下個京東、下個阿里的瘋狂投資人人,我覺得大家的機會還是很多的。

 

————————————

 

最近一兩個月我發現個問題,我感覺到58跟趕集合並以後,好象最主要的方向是做到家,現在美團也有了,美團上門,京東也有京東到家,大眾點評也要到家了,好象到家這個事情突然就火起來了,我不知道是什麽因素,這幾個巨頭出來以後還會不會有草根發展的機會?

 

創業者先嘗試了,然後巨頭覺悟了。競爭是沒法避免的,已經做大的公司肯定想做的更大,拓展業務線是無法避免的,所以為什麽說VC有存在的價值?原來沒有VC的情況下跟他們打是根本不可能的嘛,現在有個VC了,當然概率還是挺低的,但是至少有一定的可能性,能跟他們局部的掰掰手腕。

 

去年的時候,我們內部還在爭論到家是不是個偽需求,現在至少證明不是個偽需求了,至少這點是個進步,之前懶人經濟這件事有爭論,很多是違背以前固有的商業邏輯的,是類似於帶有顛覆性創新的。

 

包括我自己本人也在被教育,原來我覺得懶人決定有顧慮,而現在大家都做,至少這是需求,有很大的機會。壓力與風險是共存的,我們去年看的一些O2O公司,我覺得現在壓力都非常非常大,但還是有一批勇敢的創業者起來挑戰大公司、顛覆大公司,還是有一批勇敢的投資人並不覺得巨頭做了是個什麽事兒,反而是覺得巨頭做了以後還會有兼並收購的機會。

 

在目前的資本市場,國內發展到這個程度,大公司的思路也很開放,內部也是有很多團隊的,做業務的歸做業務,老板的想法也是多元化變化的,行業的整合是很多樣的,在中國你只要保證你的錢不燒完,某個局部比別人做的好一點,我覺得這個價值永遠會被別人發現的。\版權聲明:本文述者程天,順為資本合夥人;由i黑馬編輯,文章僅代表述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cb{margin-right:0}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5-17 19:55 編輯

和利時(HOLI):嚴重低估的“中國制造2025”核心標的

作者格隆匯 老姜不辣


一直潛水格隆匯,受益匪淺。貌似格隆匯大俠們近期大多在盯著港A股,事實上,美國還有一批中國血統的優秀公司,投資價值也非常明顯。我鬥膽給大家介紹一只低估很多,真正優秀的工業4.0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上市的和利時自動化(HOLI
和利時自動化集團有近20年歷史是中國工業自動化和高鐵信號控制領域的絕對龍頭,已連續10年榮登“中國自動化產業年會”評選榜單公司是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全國優秀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承擔863計劃等國家級重大科技專項20余個,獲得國家發改委頒發的“國家高技術產業化十年成就獎”,曾經是國內創業板上市的首批預選企業2008年改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上市。其主營業務收入主要由三部分構成:工業自動化、高鐵自動化和機電解決方案。公司在工業自動化領域市場份額約為15%,高端領域主要和通用電氣、西門子等國外巨頭在競爭。在高鐵信號控制領域,和利時則與央企中的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各占半壁江山。
我的結論是:第一步上看公司總市值2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155億元),對應股價目標42美元,對應目前價格有70%的上升空間
還是按照格隆匯文風,不搞八股文,直接數據說話。和利時自動化(HOLI)於2015年5月15日公布2015財年三季報(對應2015年1-3月)。公司當季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8億美元,Non-GAAP凈利2960萬美元,重新實現快速增長,且經營質量大幅改善。
具體情況如下表:


數據不會說謊。我來把公司本季度,過去9個季度,以及過去4年的相關數據統統做個解讀,大家就能理解我說的“嚴重低估”的含義了。
1、本季度經營業務回顧
以前年度公司的工業自動化業務占比約近五成,高鐵自動化和機電解決方案分別占比三成和兩成。由於近期高速鐵路建設的快速進展和公司市場份額的迅速提升,本季度高鐵自動化的收入占比已達到近五成。
本季,和利時在各業務領域均頻頻斬獲大單。

在工業自動化領域,公司與大唐集團簽訂合同,為其河南三門峽2*100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提供公司自主研發的過程控制系統(DCS),這是公司迄今為止獲得的第四個百萬千瓦級以上的合同

在鐵路自動化領域,公司元月份獲得中國鐵路總公司價值9500萬美元的合同,為其提供120套自動鐵路保護系統(ATP)的設備和系統。全部產品將於本年6月底前提供給對方,公司暗示近期有望再獲訂單。再者,公司還奪得兩個鐵路地面信號合同,分別為金華-溫州線路和西安-成都線路,總價值2010萬美元。同時積極拓展產品領域,2015年內在軌道電路領域有望獲得訂單。另外,公司布局地鐵軌道交通系統的相關業務,近期亦有望有所斬獲。

在收入恢複增長的同時,公司運營效率有了大幅提升,綜合毛利率由36.2%提升近10個百分點,達到驚人的46%一方面是由於公司對原有的工廠自動化業務中低毛利業務進行了主動調整導致整體運營效率顯著提升,另一方面是高毛利的高鐵業務的收入比重、結構改善的結果。經營費用率同比也下降了2個百分點,主要是由於對收入增長貢獻較多的高鐵業務的營業費用率偏低。公司的營業利潤率達到31.3%,比去年同期大幅提升了11.8個百分點,而凈利潤率達到25%,同比提升了9.2個百分點。

稍微懂點財務知識的人都會懂:一家工業企業毛利率46%,凈利率25%,會是一個什麽概念!
2、再看過去9個季度的財務數據


公司季度數據圖示如下:


可以看出,和利時的季度收入在2015財年的第二季度出現短期增長放緩現象,第三個季度再次出現了顯著的同比增長,我們認為是短期的和偶然性的。結合公司的全年收入指引,第四個季度將創出收入的歷史新高。與此同時,公司的毛利率提升顯著,第三季度的毛利率(和凈利潤率)已創出歷史新高,公司再次進入快車道

3、再看過去4年和本財年1-3季度的財務數據
公司年度財務數據圖示如下:


非常健康而且完美的正向循環:收入增長帶動non-GAAP凈利的大幅增長:和利時的主營收入從2014財年開始出現加速增長,與此同時,公司毛利率和凈利潤率保持穩定。收入增長基本上轉化為non-GAAP凈利的增長。
4、2015財年展望
基於強勁在手訂單,銷售渠道拓展和經營質量改善,和利時重申2015財年的收入指引為5.65億美元-6億美元,同時公司整體毛利率比以前年度有一定提升,因此將財年non-GAAP凈利由原先預測的9400-9800萬美元提高到1-1.02億美元。據此,公司2015財年的non-GAAP凈利將在2014財年同比增長51%的基礎上實現接近20%的增長。

5、整體評價
和利時是中國工業自動化和高鐵信號控制領域的絕對龍頭。公司在工業自動化領域市場份額約為15%,高端領域主要和通用電氣、西門子等國外巨頭競爭。在高鐵信號控制領域,和利時和央企中的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各占半壁江山。未來有望不斷提升在高端工廠自動化領域的市場份額,並分享中國鐵路基建快速發展帶來的市場機遇。同時和利時也在不斷豐富自身的產品線,並積極拓展地鐵領域的市場機會。與業務相關的行業並購業務也在積極推進。另外,公司也表示,將積極跟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尋找海外市場的投資機會。

6、最後來看看財務預測和估值
初步估計,和利時在未來數年保持20%左右的主營業務收入的年複合增長率應沒有問題。公司表示,工業自動化業務的運營效率提升是可以持續的,而且高毛利的鐵路運輸業務的收入占比穩步提升,毛利率有望在以前年度的基礎上上一個臺階。假設公司沒有重大業務機會的投入,2014財年的基礎上,未來數年凈利潤的內生增長保持25%-30%左右的複合增長也應是題中之義

5月16日和利時股票收盤價為25美元,對應公司總市值不到15億美元。按公司預估的2015財年凈利潤1億美元計算,動態PE僅為不到15倍,處於嚴重低估狀態(見下表)。
和利時與境內外可比公司的估值比較


從上表可以看出,只是因為在美國人的地盤上市,和利時這家成長、業績兼具的好公司,估值水平只堪堪與業務成熟、且體量巨大的大笨象股通用電氣和西門子相當,顯然極不合理。與在國內“神創板”上市的“中國制造2025”的龍頭品種相比,相對估值只有盈利規模和成長性相當的匯川技術的30%

市場走勢上,和利時也只是與通用電氣這樣的大笨象類似,遠遠跑輸國內同類公司。但實際上,從素質上看,和利時比神創板這些類似公司有過之而不無不及。(見下圖,圖中綠線為機器人,藍線為開山股份,紅線為匯川技術,白線為和利時



事實上,工業自動化領域的進入門檻極高,高端領域的市場參與者主要是通用電氣和西門子等國際巨頭,作為行業內少有的競爭優勢明顯的民族企業,未來和利時將長期享受高端領域的國產替代,並逐步走出國門。同時,借助高鐵基礎建設的快速發展,和利時的收入結構進一步多元化,將來還會向城市軌道交通領域拓展,打開了業務增長的天花板。

國家正在通過實施 “中國制造2025”,努力實現中國工業由大到強、將“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進入全球制造業第二方陣。顯而易見,和利時必然是政策扶植的重點對象之一。對於這樣的稀缺標的,市場理進行重新估值是必須的。
我的結論是:第一步,上看公司總市值2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155億元),對應股價目標42美元!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持有該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727

數字王國路演紀要:核心競爭力及如何看待估值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659

本帖最後由 鹿愚 於 2015-5-22 10:33 編輯

數字王國路演紀要:核心競爭力及如何看待估值
作者:Patric


時間:5月19日(周二) 16:00
地點:安信國際會議室(深圳)
嘉賓:數字王國董事總經理兼投資總監朱希

會議紀要:

1、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現今已處於科技界投資的風口浪尖。今年Facebook稱在未來10年會專註於三件事:無人機WIFI,AI能動智能以及VR。同時,微軟的投資者會議中提出將重點放在VR項目上(全息眼鏡Hololens)。另一方面,行業的其他巨頭,蘋果,HTC,三星等都在加大技術投入及產品布局。VR技術未來將可應用的範疇廣泛,包括:娛樂,遊戲,無人機,軍事,互聯網教育、醫療等等,預計涉及的跨行業規模整體將超過3700億美元。

2、數字王國的核心競爭力主要來自兩個全球領先技術。第一,公司於今年收購的Immersive Ventures旗下產品IM360 掌握了全球頂尖的360度全景實時技術。IM360以前涉及的業務包括GOOGLE的街景和美國軍方無人機的拍攝等。第二,公司在2013年收購的Digital Domain (DD3.0)是一家視覺特效制作公司,制作了包括《阿凡達》、《泰坦尼克號》、《變種特工》、《返老還童》等諸多國際電影。公司曾獲得14項奧斯卡視覺特效提名,其中9次贏得獎項。所以,數字王國無論從現實到虛擬內容的領域,都可以做到全球最頂尖的產品。

3、目前,公司預計未來商業化項目的重點分兩部分。第一,將主要運用VR360度實時全景串流技術應用在體育聯賽的直播及虛擬人經紀業務的拓展。第二,將會推出消費電子的產品——360度的全景相機。對於目前市面上的同類型產品相比而言,明年上半年公司將推出更貼近消費者級的產品。

4、在投資者看重的估值方面而言,我們將給出一些市場數據以便參考:一方面,Facebook共花費30億美金用於收購Oculus的總代價與期權。另一方面,GOPRO(主要針對小眾的極限愛好者的產品)去年銷售量為500多萬臺,市值70億美金。數字王國在未來產品銷售方面非常有信心將超過其銷售量,而且除了推出攝像機之外,還將設有社交平臺以便消費者分享影片。


數字王國董事總經理兼投資總監朱希:

1、通過公司制作的鄧麗君演唱會影片了解公司。 數字王國在5月9日於臺北舉辦了第一場鄧麗君虛擬演唱會。此次演出便是通過奧斯卡科技成果獎 MOVA技術,將人的臉部、表情、口型完美結合。計劃8月底將在上海舉辦第二場鄧麗君虛擬演唱會。

2、數字王國發展至今已有22年歷史。始於1993年,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為拍攝泰坦尼克而成立。上映後當年便獲得奧斯卡最佳特效獎,之後更是橫掃好萊塢各大制作。公司參與制作的影片有最熱門的《變形金剛》(123部),《鋼鐵俠》,《複仇者聯盟》,《速度與激情7》等。公司的制作水平從誕生到現在一直領先主導於全世界的VR內容發展,通過聯合導演的想法與本公司技術結合,再經熒幕展現給觀眾實實在在的畫面呈現。

3、目前公司制作團隊位於溫哥華和洛杉磯,包括450名固定技術人員以及700多位合同工,全部致力於視覺特效、未來虛擬人、虛擬實景的內容制作及技術發展。同時,立足於公司優秀技術能力,在未來娛樂互聯網科技行業有更大的發展。在尋找發展方向的同時,通過參考客戶給予的機遇及整體行業導向,公司鎖定了虛擬實景作為未來布局的大方向。

4、關於行業內相關其他產品:Cardboard目前是最好的虛擬試鏡設備(由三星生產),其他計劃推出的產品包括Facebook的OculusRift、微軟的hololands、HTC、LG等。 未來眾多互聯網巨頭都將集中專註於硬件提升,相同的是他們都將需要數字王國提供的VR內容(與視覺特效一樣,公司的虛擬試鏡內容也是世界頂尖)。

5、現今時代,通過技術團隊制作虛擬實景的成本太高,大批量化生產還不能達成。所以公司今年收購了IMMERCIAL MEDIA 公司,一方面加強商業化制作,另一方面從事軍事無人機攝像頭。IMMERCIAL MEDIA 公司提供的360度高清實景拍攝,是全世界唯一一家在360現場直播技術上領先於世界的公司。讓消費者不僅在屏幕前觀看,更能親身體驗360環繞效果。

6、數字王國接下來的商業化模式將會參考GOPRO及YOUTUBE。公司360攝像頭產品由OEM代工廠生產,很快將會推出市場。相信會在像素、質量、完成度等各方面超越GOPRO。未來將圍繞著IM360 的APP平臺運作:零售的硬件方面,消費者可通過小型攝像頭拍攝360視頻、制作並分享至APP平臺。另一方面,通過大型攝像頭拍攝大型體育賽事、演唱會、綜藝節目、新聞等,消費者將得到現場全方位體驗。通過在攝像頭里面完成雲端計算,提供各類型場合的現場直播,而此業務的推出則是其他競爭對手無法突破的技術壁壘。所以公司希望通過硬件和大量的IP(例如制作WALKING DEAD遊戲DEMO等和通過360拍攝的IP)吸引消費者進入IM360平臺,自成VR生態圈,自行運轉。
7、公司在行業內並無實質的全方面競爭對手。1.在特效方面,好萊塢只有4-5家studio有相關的業務部門,但並未有像DD3.0這般眼見提升到VR的層面。2. 在VR遊戲內容上, 硬件強大的三星、oculus在與內容對接上的選擇更偏愛於已有20多年經驗積累的DD3.0,而不會是一些在矽谷通過眾籌成立的小型公司。3. 在360攝像頭方面,有些公司只專註於商業使用(直播NBA、演唱會等),並不涉及零售;另一部分公司專註於360產品零售,但在產品獨創性和質量方面還有待考究。


提問:

Q1:未來關於360攝像頭的量產是否存在困難?相關硬件完善的大致時間?

A1:關於360攝像頭的生產並沒有困難, 產品代工廠OEN實力相當,公司相信未來的銷量將絕對超過GORPO的520萬件,並且會更受大眾歡迎。對於硬件方面,VR的咨詢公司K-ZERO預測,VR硬件銷售會在未來五年會超過4K萬件,每年超過100%的增速。相信硬件完善的時間也會大大縮短。公司短期內預計不會制作大量的VR內容,而360拍攝可能更適合消費者偏好。

Q2:360攝像頭的最核心技術?未來上市的零售價格以及它的制作成本?

A2:360攝像頭最重要的技術也是最昂貴的部分就是攝像頭內的解碼芯片(生產商Umbrella)。普通小型攝像頭產品的零售價將會參考GOPRO的價格,大約在2千至4千港幣左右。大型攝像頭的價格現在還無法確定,可能會在幾千至幾萬美金之間。我們認為VR行業所有公司的制作成本都體現在人力成本方面,主要原因是在內容制作方面會根據消費者的精細度要求不同而變化。公司除了對制作團隊嚴厲審視(目前團隊人數控制在400名左右),近期還成立了經紀事業部,註重於虛擬人的業務發展——我們是第一位被獨家授權鄧麗君10年虛擬人像制作的公司,並可將虛擬成像參與電影電視劇、廣告等商業用途。今年年初公司在上海以慈善形式舉辦了第一場鄧麗君虛擬實像演唱會,也是希望通過鄧麗君做到領先示範性的形式。下半年將會和臺北演出方合作,固定播放鄧麗君閉幕劇,之後的表演都將帶來門票收入。

Q3:目前VR的行業情況?

A3:目前VR還局限在遊戲行業,Orculus也是一個VR的遊戲平臺,同時也做硬件。其他遊戲VR公司需通過Orculus平臺運營,分享利益。未來VR將遠遠不局限於遊戲和影視方面的內容。數字王國在美國ECOMMERCE上面有較大突破,曾推出讓電商興奮的VR展現方式:通過視頻可以選取物品,放入購物車進行采購; 在線教育(目前2千億美金的市場)的應用面更加廣泛——教育內容可以通過VR形式展現,更具震撼力。不過一切推動VR行業的力度也需要相對硬件上的提升,在未來將會更加便於攜帶使用。

Q4:國內是否存在相關業務的公司?

A4:在內容制作這塊,目前國內還不存在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但是我們非常期待出現這樣的公司,這樣的話可以提升內容制作的利潤率。同時公司也在尋找outsource的夥伴,目前只在倫敦、溫哥華發現有相當水平的公司,國內還未有高水平的制作公司。 現今應該有90多家做VR內容的公司,但多數仍處於研發、測試、募資時期,融資及技術環境都不能很好支持這些公司的產業發展。

Q5:關於公司的360實景的技術壁壘?

A5:其他競爭對手會將很快突破這一技術壁壘,也可以做各種LIVE直播。然而數字王國具備的是搶先做了全球PATTERN, 其他公司想做大必須通過公司平臺。數字王國在硬體方面的專利有5個,其他內容專利有22個。

Q6:公司的盈利模式?

A6:收入利潤方面之前主要來源於電影特效制作,之後將圍繞360平臺——主要通過硬件將消費者帶入平臺。目前著重於提高消費者體驗,同時不斷填充平臺內容,收費項目例如NBA賽事直播等,免費項目方面例如產品展示等。今年下半年還計劃與臺北故宮合作,屆時會在平臺上設立博物館專區,展示掃描的76萬件藏品。為消費者提供獨家內容,從而積累消費者粘性——像其他互聯網公司一樣產生廣告收入。

公司希望無論在內容還是技術領域,我們是一家在技術上已經領先行業20多年的公司。目前還是要踏實先做相機,獲取更多的獨家360內容。先提高消費者體驗,使他們通過即時拍攝,立刻分享旅行和視覺的體驗,改變未來的生活方式。我們期待的是未來VR爆炸性的增長!
(來源:安信國際)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325

【头等舱观察】网龙/彩生活/博华太平洋激进转型核心要点梳理 首募钱厚-Tcoins

http://xueqiu.com/8301293543/48697546

文章来源于首募钱厚—深港通头等舱,有意向加入者可与小t私聊哦

文/头等舱观察员 方信喆

导读: 网龙、彩生活以及博华太平洋是头等舱最近热议的三支转型股,网龙转型在线教育,6月17号宣布计划并购全球在线教育巨头Promethean的消息更是引 发了头等舱会员对它的持续讨论;而花样年向轻资产转型,分拆上市后的彩生活专注物管平台化运营,会员对其“毁誉参半”,阵营分化,观点难以统一;博华太平 洋转型博彩业,股价早已剧烈反应,其作为非澳门博彩股是否能走出独立行情。以上个股的是与非都是本篇头等舱观察讨论的话题。



1网龙(HK.0777):一夜成为全球K—12在线教育龙头

1.1核心逻辑:6 月17日,网龙正式宣布计划将要收购全球在线教育巨头Promethean。对于这笔交易,会员有两个疑虑,一个是”Promethean 这家公司靠不靠谱“,另一个是”值不值得花这么多钱“。本文试着解答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是:Promethean真材实料,网龙出了”白菜价“。以下是 会员们的讨论:
“Promethean看着不错啊 “
“做在线教育交互技术,电子白板,交互技术,内地好像有工厂“
“网龙也算是赌了。开始消耗大笔现金“
“互联网教育看似美好,做起来难“
“赌这个词好,查了一下搜狐教育,2013/2014中国教育领域有200起以上收购。还有我表明态度,多年前就覆盖网龙,坚决祝愿它能做成功!”
“消耗大笔现金。就要认真看收购的项目了。我原来是觉得他们不会花大价钱收购别人。。可以自己培育,卖给别人”

1.2头等舱观察:普罗米修斯带来全球化火种,网龙将一夜成为全球K—12在线教育龙头

(1)“公司靠不靠谱“:Promethean被低估的K—12在线教育行业全球龙头
1)公司介绍:K—12在线教育行业全球龙头
Promethean(普 罗米修斯)是领先的互动教育品牌商。在其核心业务的互动显示(交互式白板和平板)领域, Promethean是K—12教育行业第二大销售商,除去中国和土耳其市场,Promethean互动显示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额为25%;作为K—12 教育行业的另一领域,Promethean的学生应答设备出货量为全球第一,全球市场占比43%(不包括中国和土耳其)。公司旗下Promethean Planet是全球最大的互动白板社区,拥有210万用户。
难怪有会员称”普罗米修斯(Promethean)是世界排名前两名的电子白板厂商,在欧洲和北美有最广泛的用户群,和smartboard齐名”,”核心是他们的软件和资源,在全球有广泛的覆盖能力”。
注:普罗米修斯为希腊神话人物,其偷取火种并把它带到人间。
2)产品与服务:多层次,货真价实
“Promethean 是做在线教育交互技术,电子白板,交互技术,内地好像有工厂“,了解Promethean的会员第一时间介绍了这家公司。Promethean传统业务主 要在硬件方面,包括多用户交互平板、白板和桌面;2015年公司最大的亮点在于软件和服务业务,其管理层给予classflow这款软件很高的期望。

a传统主打产品:K—12硬件全球销量居前
多用户教室显示屏,市场占有率超25%:包括多用户交互平板,白板,桌面
白板

互动桌面

无线手写板

学生应答反馈助手:学生应答设备出货量全球第一,全球市场占比43%


b.新兴软件和服务业务:公司转型的跷跷板,ClassFlow最受市场关注
ClassFlow:公司转型的跷跷板
ClassFlow 是2015年公司抱以重望的一款软件,能让教师能够通过多种设备来创建课程、进行互动式授课与评估学生理解的、具有变革性的、基于云的课堂编排工具。有了 ClassFlow,教师可以从任何网页浏览器创建和访问互动式课程计划。此外,ClassFlow 使教师能够通过将教学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连接至课堂显示设备和交互式白板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性。因此,在最重要的时刻—学习时刻, 教师可以使用学生的实时反馈来及时调整任何教学计划。

ClassFlow软件注册客户遍布45个国家,21种语言,其关注度远远高于其竞争者。公司声称其在twitter的粉丝数是最大竞争者的3倍。

教师/管理者/学校 技能提升项目:帮助教育工作者有效的利用教育信息技术

3)收入10多亿RMB:北美市场企稳回升,亚洲/欧洲市场依然脆落
公司业务主要贡献来自北美市场,2014年北美市场出现企稳迹象,在市单价、现金收入以及市场份额上都所有改观;然而,欧洲市场和亚洲市场的情形依然看不到改善的迹象。

a收入细分构成:白板与平板最赚钱

b.收入区域构成:一半收入来自北美市场

(2)“公司值不值得花这么多钱“:产品战略高度契合,“大板+classflow+小板”打造课堂教学生态圈
虽 然网龙账上仍有20多亿RMB现金,但也有会员对网龙大手笔收购表示担忧,“网龙对于网龙也算是赌了,开始消耗大笔现金”,”消耗大笔现金。就要认真看收 购的项目了“。我们从对价和产品与战略契合度两个方面进行了对这起收购事件进行了分析,认为此次收购从对价方面看”合理“,从产品战略方面看”高度契合 “。

1)对价:传统估值方法不贵,互联网估值方法便宜
首先,我们用传统估值方法对此次对价合理性进行判断,根据网龙披露的信息, 公司拟不超过1.3亿美元收购Promethean。同时,根据Promethean 2014年报披露,Promethean最近两年的年平均收入为2亿美元,净资产为0.69亿美元,对应的PS、PB为0.63倍,1.88倍,估值在合 理可接受区间。


我 们再用最近流行的互联网公司估值方法对此次对价进行合理性分析,Promethean机构用户130万个单位,学生用户600万个,教师注册用户210万 位,总计930万用户,收购对价1.3亿美元,平均每个用户价值13.9美元,折合人民币80元左右,而且基于公司产品的特性和使用用途,用户的粘性和忠 实度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因此这样的对价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应该是白菜萝卜价了。
2)产品契合:“大板+小板+classflow“打造教学课堂生态圈
a大板,Promethean公司的看家本领
Promethean 传统业务主要在硬件方面,包括多用户交互平板、白板和桌面,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25%。以ActivBoard 500 Pro互动电子白板产品为例,ActivBoard 500 Pro推动了一种自然地模仿真实情境和手势的交互式科技的方式,提升了互动电子白板的标准,可与普罗米休斯软件和工具无缝结合使用,也能轻松地配合现有的 教学工具,包括互动学员应答系统或多用户应用程序,如Google Earth™ 、Microsoft® Surface™

b.101小板,网龙教育资源呈现平台
101 同学派是网龙转型在线教育的一部杰作,101同学派通过高速移动互联网,帮助学生和老师搭建一个完整的闭环学习生态圈。为了实现“教育公平”理 念,“101学生派”购买大量电子课本版权和自己组织拍摄优秀的教学微课,免费提供给华人学生;由智能教育软件和云平台把硬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串联起来, 让学生轻松及时共享全球范围权威的教育资源。
c.Classflow,课堂设备互联互通的桥梁
ClassFlow是Promethean 最近发布的一款应用软件,能让教师能够通过多种设备来创建课程、进行互动式授课与评估学生理解的、具有变革性的、基于云的课堂编排工具。 ClassFlow 使教师能够通过将教学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连接至课堂显示设备和交互式白板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性。因此,在最重要的时刻—学习时刻, 教师可以使用学生的实时反馈来及时调整任何教学计划。
因此ClassFlow是衔接教室大板、小板的桥梁,对于网龙在线整个课堂场景的构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战略契合:一步成为全球K—12在线教育龙头
梁念坚加盟网龙时候说,“我从前做的都是帮助外国公司开拓中国市场,为什么不能用我的经验帮助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呢?”此番加盟网龙,梁除了负责华渔教育整体的战略制定和日常运营,还将负责网龙旗下全球教育业务的战略规划及发展。
早前,招商证券互联网分析师郝云帆曾透露,网龙在K12教育的布局不局限在中国,还会重点布局美国和印度的K12市场。
对 此,梁念坚给予正面回应。可见,网龙志不在中国,而在整个全球市场,而Promethean是网龙走向世界的快车道。除去中国和土耳其市 场,Promethean互动显示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额为25%;作为K—12教育行业的另一领域,Promethean的学生应答设备出货量为全球第 一,全球市场占比43%(不包括中国和土耳其)。公司旗下Promethean Planet是全球最大的互动白板社区,拥有210万用户。
因此,我们认为网龙收购Promethean是网龙全球布局的一步好棋,网龙也将在一夜间成为全球K—12在线教育龙头


2彩生活(HK.1778):一路争议一路走,兑现承诺把故事变成了实事

2.1核心逻辑
彩生活兑现对投资者的承诺,15年在管面积扩张步伐超预期,增值服务占比提高;重拾在快速扩张过程中掉了的用户思维。

在 过去十年间,房地产企业融资+拿地+开发+卖房的模式,躺着就能赚钱,谁想过把资产做轻?谁愿意花力气去经营用户体验?花样年+彩生活主席潘军在近期一次 演讲中表示,目前时代不同了,在这样的模式实在走不下去之前,彩生活已率先转型轻资产运营模式,也回到企业的本质----深耕用户服务。

头等舱会员对彩生活看法的正反面观点
好的企业不怕故事讲多了,投资者不卖账,因为好的企业会把一个个故事变成实事,然后再说新的故事,再把新的故事变成实事,如此迭代,一家千亿市值的企业就此诞生------彩生活。头等舱会员对彩生活的看法分成两派,以下整理了两派观点。
正面观点:
1.彩生活的用户黏性强,可助线上业务落地;
2.低价争夺中小开发商物管业务的战略使得2020年管理面积达10亿平方米的目标具有可行性,比其他物业管理公司的报价低30%;
3.彩生活的执行力很强,市场认可度很好。
反面质疑:
1.可持续性,活跃度,交互程度,转化率;
2.彩生活模式的成功已引起其他大佬的注意,2020年管理面积达10亿平方米不好
实现了;
3.彩生活模式可复制性强;

2.2 头等舱观察:彩生活(HK.1778)兑现承诺,把故事变成实事
1)彩生活对投资者的承诺----兑现成功√
大 家对清明节五天假期后4月8日的那波港股大涨不会陌生,彩生活作为业绩概念双好的中小票,当然不会缺席这波大涨,这波大涨的背景是:彩生活的业绩的高速增 长给投资者们底气,未来三年净利润增速保持50%以上;社区O2O的概念给投资者们无限的想像空间,增值服务万亿利润空间,毛利率高(2014年为 99%)。然而这都是基于2014年年度业绩的,这种高速增长能否持续跟股价能否继续坚挺同生同灭,现在2015年接近过半,让我们来一同验证彩生活外延 式并购+内生式增长模式是否达到当初预期。主要看两点:1)所复盖的管理面积;2)社区O2O收入贡献占比。

第 一,公司15年目标是复盖3.2亿平方米的管理面积,成为全球最大的物业管理公司,知情人士称目前公司已复盖2.7亿平方米的管理面积,预期年内将超过 3.2亿平方米,在管理面积扩张规模上,平心而论是稍微超出预期,但足以兑现承诺。第二,既然投资者是奔着社区O2O背后的万亿利润空间去的,那么社区 O2O收入贡献的占比是否有所提高尤关重要,2014年这一块的占比是16.8%,据知情人士称,今年这一块的收入占比将有所提升,笔者认为在这一点反而 超出了预期。

在较早前的文章中,笔者提及到彩生活正面临三大隐藏风险:房地产大佬的挑战,社区用户入口控制权,内生性增长动力。并给出了 彩生活的扩张步伐必须加快的结论,事实证明,彩生活模式的成功已引起了许多房地产大佬们的“学习参考”,这也说明15年彩生活跑马圈地的步伐必须加 快,15年预期的复盖面积当然也会比较早前订立的目标3.2亿平方米要多,所以笔者认为在管理面积扩张规模上,稍微超出预期。
然而,在保持这么快 的扩张步伐同时,考虑到新增用户使用彩生活线上APP需要一段缓冲时间,那么社区O2O的收入占比应当持平或下跌,但根据知情人士称15年这一块的占比有 所增长,这一点是超出预期的,也反映了旧有用户的人均消费提高。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彩生活已经把去年所说的故事变成实事了,那么新的故事是什么?

2)重拾在快速扩张过程中掉了的用户思维
彩 生活已摸索出一套跑马圈地行之有效的方法,低价争夺中小开发商物业管理业务,在2020年在管面积达10亿平方米的目标,加上在来自房地产大佬的压力,每 年在管面积平均增速将保持在23%以上。新的故事是回到企业的本质----用戶服務,花样年+彩生活主席潘军在近期一次演讲中表示,房地产企业所处的环境 变了,企业所面临的管理本质变了,互联网的本质其实是让你重新从技术返回到用户,表明了彩生活将会在用户满意度,用户黏性,转化率等方面作出努力。

彩 生活作为社区O2O模式的深耕者,社区增值业务将继续增长。彩生活集团现通过“门禁”,“停车”提高用户基数,同时线上平台“彩之云2.3”推出“E租 房”,“E金融”,“E维修”服务增加用户黏性。2015年,“E租房”,“E金融”,“E维修”业绩迎来爆发期。线下合作稳步推进,顺丰“嘿客”全面推 进。随着未来“线上+线下”的商业闭环逐步完成,公司增值服务业务将登上新的台阶。

3)总结
反 方提出的几点质疑都很对,但是如果空头看空的几条理由不足以让多头觉得有问题,那就是好事,第一,错位竞争保证执行力,第二,深耕用户体验保证用户黏性和 转化率 。当花样年+彩生活在增值服务和社区O2O的触角延伸得越来越深入的时候,其背后的万亿利润空间自然会收归囊中。


3博华太平洋(HK.1076):挺进塞班岛,重注投资旅游博彩业

3.1核心逻辑: 博华太平洋日前发布公告,称其在塞班岛所开设的临时赌场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开始营业,而其在市内的两所酒店(包括第一期市内酒店的赌场)也将于今年第三季度 开始动工,预计16个月全面完工。这一消息表明博华太平洋在塞班岛布局的度假村及博彩业务已经进入实质性开展阶段,公司是否能凭借新业务一扫颓势,值得期 待。

“博华太平洋,之前我们讨论博彩股的时候,有个哥们推荐这家公司。在塞班有赌场。”
“最近几天 股价表现非常好。有人研究过这个吗?”
“纪晓波进去了。”
“牌照应该是真的,投资也很大。”
“以前是日本,美国和韩国去度假的多,现在中国已经超过40%了。”
“塞班不需要签证,这个适合中国人。”

3.2头等舱观察:原有业务状况不佳,重注押宝海外旅游博彩业务,是否能迎来业绩反转?
1)原有业务形势严峻,连年亏损,已遭放弃。
博 华太平洋原有业务以食品加工及贸易为主,客户集中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以及加拿大等地区。由于全球经济下行压力,需求放缓,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使得售价 整体下降,食材采购价格持续攀升,导致经营成本上升,2014年度该业务共亏损4299万港元,是2013年度亏损1125万港元的4倍左右。针对此业务 表现持续转差,公司决定未来不专注发展并缩减该业务,或物色潜在投资者,部分或全部出售冷冻及功能性食品产品业务。
2)新股东入股,独家牌照直指海外旅游博彩业
公 司于2014年8月12日取得当地政府颁发的娱乐场度假开发商牌照,获得在当地开发度假村的权利,预计未来分5期在岛内兴建及经营一家市内酒店及一个综合 度假村,内设博彩设施。之后于2015年3月4日签订娱乐场度假开发商牌照的修订本,获权在塞班岛Garapan建立及经营临时赌场。同时,根据公司公告 显示,澳门赌界名人纪晓波于2015年5月15日入股博华太平洋共计80亿股,持股比例达93.95%。从这一步不难看出公司转型向旅游博彩业发展的意 向。
从旅游业角度看,中国出境游市场开始出现井喷。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出境游人达到1.07亿人次,同比增长19.49%,亚洲短途出游是中国游 客出境主流,去年前往塞班的中国游客数量为14万人次,同比增长27%,作为唯一对华免签的美国旅游目的地,今年将继续延续火爆态势。同时,中国游客在海 外的人均消费日益攀升。旅游网站TripAdvisor发布今年全球旅游经济报告预测,今年中国游客平均旅游消费将增长23%,因此此时开发海外热门景点 有较大发展潜力。
从博彩业来说,当地政府免收博彩税、无赌桌限制等政策降低了营业成本,预计开业后会配有1600张赌桌和贵宾室。客源方面,澳门 最大的博彩中介恒升集团将与公司进行合作,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客源的充足。但其同样存在国内反腐力度的加大,飞行距离较长,投资金额较大(是澳门投资赌场金 额的近一倍)等风险。
3)联合汉能推进海外薄膜发电
公司与汉能薄膜发电签订了谅解备忘录,将成立新合资企业特殊目的公司,共同发展太平洋 地区岛屿的薄膜电站项目。博华太平洋将负责电站土地资源的工作,包括协助合资公司得到相关土地、获得许可证和授权书、能源市场营销和将来的销售工作等,汉 能薄膜发电则负责电站项目的技术咨询、建造、操作和保养。由于太平洋岛屿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令当地电力供不应求,价格昂贵,以塞班岛为例,目前每度电收费 超过0.3美元,高价格与高需求将大大缩短项目的回本期,有利于合资公司把项目延伸至其他太平洋岛屿。


利益与风险申明:
除明确注明转载外,本账号内容均根据头等舱成员讨论及公开信息整合而成。头等舱运营方并不知悉信息及逻辑提供方的多空持仓与交易情况(主动性披露除外),文中信息和分析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972

千壹理財崔興龍:做互聯網金融,牌照才是核心競爭力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07/151423.shtml

崔興龍意識到,牌照將成為互聯網金融的核心競爭力。千壹理財已拿到公募基金第三方代銷牌照和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采購的所有產品和標的均來自金融機構,解決了互聯網金融備受詬病的高風險問題。

互聯網金融創業,什麽時候都不嫌晚

崔興龍在2004年就職Google實驗室,因獲得多項大獎而成為技術大牛。回國後,他加入新浪,負責公司產品、技術及移動領域的整體產品及運營管理。

一直2013年以前,崔興龍對於金融領域還只有兩個感知,第一是經常打來騷擾電話的信托和私募,第二就是股票。2013年新浪做了金融產品的嘗試,叫樂居貸,崔興龍開始感知到互聯網金融的魅力。

崔興龍由此萌發了創業的想法,但還沒達到沖動點,他在等待一個時機。

2014年年底,他覺得這個時機來了。

目前行業內較一致的看法是,進入2014年,互聯網金融已經走過了黃金階段,進入洗牌期。但崔興龍看到的是另外一面:“草莽時期是一個比較亂的階段,大家都在摸索出路和模式,也沒有底線和規則,並非切入最好的時機。”

2014年的幾個現象,讓他覺得到了自己的“創業沖動點”。去年,銀行出現前所未有的壞賬率,地方債出現很多問題,地方年化收益率低,地方政府也沒有解決資產泡沫化的能力。經濟的下行,導致一些傳統的金融機構,特別是公募私募和券商,被互聯網金融倒逼到一個點,開始紛紛擁抱互聯網。這些都預示著,一直在政府主導下的金錢流動,因為民間資本力量的興起,在傳統經濟中撕開了口子,開始了再流動。

另一方面,中國整個借貸市場的蛋糕巨大,互聯網金融目前只是吃下了一小口。“盤子足夠大,市場遠遠沒有飽和,所以什麽時候切入都不算晚”。

牌照的力量

2014年12月,崔興龍開始打造他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千壹理財。

崔興龍仔細研究了當時互聯網金融的模式,發現有些平臺只能去民間采購產品和標的,其風險自行承擔。這些平臺也想從金融機構中去采購產品,就像去街邊店和去超市的區別,超市風險更小,產品也有保證,但是因為沒有金融牌照,“根本沒有和金融機構坐在一張桌上談的資格”。

目前互聯網金融平臺前20家的發展模式,已經越來越“類金融機構”,它們搭建的團隊、風控、資本,正向專業化的金融機構靠攏。

崔興龍總結了他對互聯網金融的理解,認為最佳模式應該是“互聯網+金融機構”。他對團隊成員說,只有找到金融機構的人合作,因為他們手里有牌照、有券商、有公募和私募、有專業的知識和力量,才能做成優質的互聯網金融平臺。

崔興龍開始有意識地與金融機構接觸。2015年1月,千壹理財獲得正潤金控集團一億元人民幣天使輪領投,3月獲得招金集團的戰略投資。

因為投資人的金融背景,千壹理財拿到公募基金第三方代銷牌照和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其采購的產品和標的,均來自金融機構,讓其托底,對風險進行了一輪強有力的過濾。

此外,千壹理財還有兩層風控體系:正潤金控集團有一個創新團隊,他們會配合千壹進行風控審核;另外,公司內部還有金融產品部、金融法務部,再進行最後一次把關。

2015年5月,千壹理財正式上線,在內部測試一個月後,正式銷售一個月,目前已有7千萬元的銷售額。

與其說,崔興龍找到了竅門,不如說他領悟了互聯網金融的精髓。

簡單、極致、不作惡

崔興龍身上還有一些Google情結,比如千壹理財的宗旨就是“簡單、極致、不作惡”,力求打造Google氣質的互聯網金融公司。

“不作惡是核心。”崔興龍說。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公司,每天都與錢打交道,面臨太多誘惑,“稍有不慎,就可能犯錯”。

因為追求簡單、極致,崔興龍除了打造APP端之外,也開發了微信理財產品“多多寶”。

崔興龍認為,微信的流量很高,用戶對微信場景的認知度很高。並且因為“發紅包”,很多用戶已綁定了銀行卡,因此轉化門檻很低。另外,微信“理財通”產品,在一定程度上教育了用戶,能接受在微信里投資。

未來,千壹理財可能會縱深切入某些領域,如崔興龍的老本行家居、房產、汽車,或者貴金屬、農業。

“政府開始利用互聯網的力量,利用人性的力量,利用民間的力量,來驅動金融的再分配。”在政府的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出臺後,崔興龍對千壹理財的未來更加篤定。他認定,政府表現的立場是鼓勵為主,幹掉臟亂差,扶持優質平臺。而擁有牌照的平臺,就是金袈裟加身,具備了核心競爭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178

從校園網上便利店看O2O成敗的三個核心問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01/152227.shtml

 

istock-ref-girl

最近去了深圳和無錫,兩地兩團隊都在籌備校園網上便利店項目。具體模式是在寢室樓招募樓長(學生代理),樓長備貨超市商品在寢室,本樓寢室學生用手機訂貨,樓長送貨上門,因為距離近,所以基本能做到5分鐘送貨上床。

校園網上便利店邏輯上看有可行性,寢室學生有購買超市商品的需求,網上便利店價格不貴,還能5分鐘送貨上門,總會吸引一些客戶。只服務寢室樓學生,目標顧客集中,推廣相對比較容易。備貨在寢室,從寢室送貨,響應時間快,效率高。

類似項目幾年前就有團隊在做,最近2年智能手機普及,線上訂貨更方便快捷,網上便利店更具有可行性,最近校園O2O火爆起來,59store、宅米、笑呵呵、俺來也、夜購、小麥公社、木屋創品等都在專攻校園市場,部分團隊拿到幾千萬到過億融資。

深圳和無錫的團隊都問了我同樣的問題:這個項目應該做嗎?應該怎麽做?要註意什麽?未來會不會被59store等拿到大額融資的先行者吃掉?我把針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寫成3點,這3點不僅適用於校園網上便利店項目,還普遍適用於各種零售O2O項目,供讀者參考。

問題一:零售O2O項目發展階段問題

深圳項目的創始人告訴我說,他覺得市面上的O2O項目太燒錢,他想做一個不燒錢的O2O,做成一個小而美的生意,不追求融資上市,能賺到合理利潤就好。

我回答他說這個想法是不現實的,等你真能盈虧平衡,一定有投資人來投資你,難道資本市場的錢送上門你也不要?如果你的競爭對手要了錢並且燒錢和你競爭,你怎麽辦?

其實O2O這類創新項目有固定規則,不同階段就要側重做不同的事,節奏不能錯亂。第一個階段是快速試錯能力,需要在靈活調整中明確商業模式,找到市場切入點,實踐證明項目可行性。第二個階段是搭建組織和規範流程能力,要把項目從依靠個人管理轉化成公司化流程化管理,為複制發展擴張打基礎。第三個階段是學會高調,吸引註意力,快速獲得資源的能力。進入第四個階段的時候公司已經有較大規模,此時要考慮整個行業和生態的事情,相對更複雜。

有的時候粗獷發展比精細化管理更有價值,戰略決定戰術,追求速度的時候經常會影響質量。比如超市行業之前十幾年都流行收取通道費和生鮮聯營。通道費和聯營生鮮讓超市更輕,能更快速複制發展,在開店就能賺錢的時代,比拼的是誰能更快開店,占領黃金地段。最近幾年隨著超市飽和,精細化管理就顯得更加重要,永輝依靠自營生鮮成為一匹黑馬,引發了自營生鮮的潮流。各大超市都開始重視供應鏈,在培養自己的買手,其中樂城超市是買手超市的先行者。總之操作零售O2O項目時,一定要思考目前處於哪個階段,應該側重什麽,什麽時候應該追求速度,什麽時候應該追求質量。

問題二:如何判斷零售O2O項目可行性

校園網上便利店模式可行嗎?我問深圳團隊中某成員這個問題,他是這樣回答的:“當然可行,因為很多學生晚上都待在寢室,當他們想吃東西的時候,想喝飲料的時候,需要宵夜時就會選擇我們,因為只有我們送貨上門最快捷方便,我們能做到5分鐘送貨上門,而校園實體超市基本不會提供送貨上門服務。” 我回應他說你這樣的論證方式沒有說服力,這叫定性論證,而非定量論證。我可以反駁說學生習慣晚餐後到處逛逛,順便就把夜宵的食物購買了,不少學生晚上也會出去走走,對於學生而言時間不是問題。還有此模式客單價低,學生代理賺錢太少,會不會無法持續經營。

什麽叫項目可行,什麽叫不可行。這需要定量論證,需求一定是有的,問題在於需求量能否支持學生代理持續經營校園網上便利店。訂單量是否足夠,平均客單價多少,平均毛利多少,能否盈虧平衡。如果有10個學生代理經營小店,最後堅持下來的有幾人,其中堅持下來的感覺怎麽樣,是否認為付出等於收益。

事情是否能做成,有2個維度,一是項目本身可行性,二是執行力。選擇做什麽往往比怎麽做更重要,選對了項目付出20%的精力,能得到100%的回報,選錯了項目100%的努力只能得到20%的回報。要判斷校園網上便利店是否可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找59store的學生代理問問,存活率多少,感覺如何。也可以先搞幾個點試試,用試錯的思維測試項目可行性。

問題三:如何提升零售O2O項目成功率

如何快速試錯找到最佳的商業模式是創業者面臨的重要問題,校園網上便利店,都是備貨在學生代理寢室,都是快速送貨,但做法細節不同,結果就會不同。開始階段要嘗試不同的組合方式,記錄並且對比新客引入成本、複購率、購物頻次、客單價等,以此找到最佳結合點。

規則方面:送貨時限如何承諾,真能做到5分鐘送貨上門嗎,是宣傳“5分鐘送貨上門”還是“最快3分鐘送貨上門”。起送金額多少合適?3元?5元?8元?還有營業時段,售後方式等。

商品方面:經營哪些SKU,多少數量,如果商品太少,會影響顧客體驗,如果商品太多,可能滯銷或者受到寢室空間限制。能否提供適用的周轉箱最大化利用商品擺放空間,能否用零售行業品類管理工具優化商品結構。價格策略如何,是否采用檔期促銷活動吸客。

體驗方面:看了無錫團隊的移動端,感覺太複雜,網上便利店的核心是“便利”,快速完成購物流程才是開發移動端的核心基點。考慮送一些有廣告提示作用的贈品放到寢室,比如鼠標墊,玩電腦時訂購快送商品比較符合消費場景。還可以在提升學生代理積極性上嘗試,讓學生代理做一些投入,共同承擔風險,加強培訓,給予激勵等。

做零售O2O項目,還需要考慮終局問題,即本行業最終形態是怎樣的,那種可能性比較大。校園網上便利店未來可能存在以下幾種終局狀態:01、一家獨大,一個大型平臺覆蓋全國高校,占領80%市場份額。02、區域為王,全國不同區域存在多個校園網上便利店平臺,誰也吃不下誰。03、校園網上便利店發展成綜合平臺,提供符合校園需求的多種服務,比如兼職、金融、快遞、服務等。04、垂直平臺為王,校園網上便利店未來只能成為購物平臺,無法擴展業務範圍。 思考終局,看準終局才能少走彎路,甚至在對手走錯時拐彎超車,要洞察終局,就要對所處行業,所服務的用戶深入理解。

以上就是校園線上便利店的三個問題,其中第一個問題描述的“階段側重”吻合幾乎所有零售O2O項目,第二個問題的主要說了判斷項目可行性的根本辦法,第三個問題的終局思路也適合大部分創新項目。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張陳勇(微信csdso2o) ,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692

從校園網上便利店看O2O成敗的三個核心問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01/152227.shtml

 

istock-ref-girl

最近去了深圳和無錫,兩地兩團隊都在籌備校園網上便利店項目。具體模式是在寢室樓招募樓長(學生代理),樓長備貨超市商品在寢室,本樓寢室學生用手機訂貨,樓長送貨上門,因為距離近,所以基本能做到5分鐘送貨上床。

校園網上便利店邏輯上看有可行性,寢室學生有購買超市商品的需求,網上便利店價格不貴,還能5分鐘送貨上門,總會吸引一些客戶。只服務寢室樓學生,目標顧客集中,推廣相對比較容易。備貨在寢室,從寢室送貨,響應時間快,效率高。

類似項目幾年前就有團隊在做,最近2年智能手機普及,線上訂貨更方便快捷,網上便利店更具有可行性,最近校園O2O火爆起來,59store、宅米、笑呵呵、俺來也、夜購、小麥公社、木屋創品等都在專攻校園市場,部分團隊拿到幾千萬到過億融資。

深圳和無錫的團隊都問了我同樣的問題:這個項目應該做嗎?應該怎麽做?要註意什麽?未來會不會被59store等拿到大額融資的先行者吃掉?我把針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寫成3點,這3點不僅適用於校園網上便利店項目,還普遍適用於各種零售O2O項目,供讀者參考。

問題一:零售O2O項目發展階段問題

深圳項目的創始人告訴我說,他覺得市面上的O2O項目太燒錢,他想做一個不燒錢的O2O,做成一個小而美的生意,不追求融資上市,能賺到合理利潤就好。

我回答他說這個想法是不現實的,等你真能盈虧平衡,一定有投資人來投資你,難道資本市場的錢送上門你也不要?如果你的競爭對手要了錢並且燒錢和你競爭,你怎麽辦?

其實O2O這類創新項目有固定規則,不同階段就要側重做不同的事,節奏不能錯亂。第一個階段是快速試錯能力,需要在靈活調整中明確商業模式,找到市場切入點,實踐證明項目可行性。第二個階段是搭建組織和規範流程能力,要把項目從依靠個人管理轉化成公司化流程化管理,為複制發展擴張打基礎。第三個階段是學會高調,吸引註意力,快速獲得資源的能力。進入第四個階段的時候公司已經有較大規模,此時要考慮整個行業和生態的事情,相對更複雜。

有的時候粗獷發展比精細化管理更有價值,戰略決定戰術,追求速度的時候經常會影響質量。比如超市行業之前十幾年都流行收取通道費和生鮮聯營。通道費和聯營生鮮讓超市更輕,能更快速複制發展,在開店就能賺錢的時代,比拼的是誰能更快開店,占領黃金地段。最近幾年隨著超市飽和,精細化管理就顯得更加重要,永輝依靠自營生鮮成為一匹黑馬,引發了自營生鮮的潮流。各大超市都開始重視供應鏈,在培養自己的買手,其中樂城超市是買手超市的先行者。總之操作零售O2O項目時,一定要思考目前處於哪個階段,應該側重什麽,什麽時候應該追求速度,什麽時候應該追求質量。

問題二:如何判斷零售O2O項目可行性

校園網上便利店模式可行嗎?我問深圳團隊中某成員這個問題,他是這樣回答的:“當然可行,因為很多學生晚上都待在寢室,當他們想吃東西的時候,想喝飲料的時候,需要宵夜時就會選擇我們,因為只有我們送貨上門最快捷方便,我們能做到5分鐘送貨上門,而校園實體超市基本不會提供送貨上門服務。” 我回應他說你這樣的論證方式沒有說服力,這叫定性論證,而非定量論證。我可以反駁說學生習慣晚餐後到處逛逛,順便就把夜宵的食物購買了,不少學生晚上也會出去走走,對於學生而言時間不是問題。還有此模式客單價低,學生代理賺錢太少,會不會無法持續經營。

什麽叫項目可行,什麽叫不可行。這需要定量論證,需求一定是有的,問題在於需求量能否支持學生代理持續經營校園網上便利店。訂單量是否足夠,平均客單價多少,平均毛利多少,能否盈虧平衡。如果有10個學生代理經營小店,最後堅持下來的有幾人,其中堅持下來的感覺怎麽樣,是否認為付出等於收益。

事情是否能做成,有2個維度,一是項目本身可行性,二是執行力。選擇做什麽往往比怎麽做更重要,選對了項目付出20%的精力,能得到100%的回報,選錯了項目100%的努力只能得到20%的回報。要判斷校園網上便利店是否可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找59store的學生代理問問,存活率多少,感覺如何。也可以先搞幾個點試試,用試錯的思維測試項目可行性。

問題三:如何提升零售O2O項目成功率

如何快速試錯找到最佳的商業模式是創業者面臨的重要問題,校園網上便利店,都是備貨在學生代理寢室,都是快速送貨,但做法細節不同,結果就會不同。開始階段要嘗試不同的組合方式,記錄並且對比新客引入成本、複購率、購物頻次、客單價等,以此找到最佳結合點。

規則方面:送貨時限如何承諾,真能做到5分鐘送貨上門嗎,是宣傳“5分鐘送貨上門”還是“最快3分鐘送貨上門”。起送金額多少合適?3元?5元?8元?還有營業時段,售後方式等。

商品方面:經營哪些SKU,多少數量,如果商品太少,會影響顧客體驗,如果商品太多,可能滯銷或者受到寢室空間限制。能否提供適用的周轉箱最大化利用商品擺放空間,能否用零售行業品類管理工具優化商品結構。價格策略如何,是否采用檔期促銷活動吸客。

體驗方面:看了無錫團隊的移動端,感覺太複雜,網上便利店的核心是“便利”,快速完成購物流程才是開發移動端的核心基點。考慮送一些有廣告提示作用的贈品放到寢室,比如鼠標墊,玩電腦時訂購快送商品比較符合消費場景。還可以在提升學生代理積極性上嘗試,讓學生代理做一些投入,共同承擔風險,加強培訓,給予激勵等。

做零售O2O項目,還需要考慮終局問題,即本行業最終形態是怎樣的,那種可能性比較大。校園網上便利店未來可能存在以下幾種終局狀態:01、一家獨大,一個大型平臺覆蓋全國高校,占領80%市場份額。02、區域為王,全國不同區域存在多個校園網上便利店平臺,誰也吃不下誰。03、校園網上便利店發展成綜合平臺,提供符合校園需求的多種服務,比如兼職、金融、快遞、服務等。04、垂直平臺為王,校園網上便利店未來只能成為購物平臺,無法擴展業務範圍。 思考終局,看準終局才能少走彎路,甚至在對手走錯時拐彎超車,要洞察終局,就要對所處行業,所服務的用戶深入理解。

以上就是校園線上便利店的三個問題,其中第一個問題描述的“階段側重”吻合幾乎所有零售O2O項目,第二個問題的主要說了判斷項目可行性的根本辦法,第三個問題的終局思路也適合大部分創新項目。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張陳勇(微信csdso2o) ,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788

漫聯集團打造以動漫IP為核心“漫聯盟”體系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9586.html

漫聯集團打造以動漫IP為核心“漫聯盟”體系

一財網 陳漢辭 2015-10-20 13:22:00

中國的動漫消費市場人數達到了2.2億,泛二次元用戶高達1.6億,而其中核心用戶有5940萬之多。未來用戶的基數還會從核心的用戶擴展到更加廣泛的二次元用戶群體,動漫周邊產品的市場潛力巨大。

《冰雪奇緣》消費品開發中,艾莎公主娃娃在美國賣出2600萬美元,主人公公主裙賣出300萬條,每條售149.95美元,單是裙子迪士尼就獲得約為4億美元。

這樣一個成功的“動漫IP”無疑刺激著國內的動漫界投資者。

近日,漫聯集團宣布了多項戰略及合作項目。包括獲日本TBS電視臺獨家授權,在中國獨家代理的《Fate/stay night》開發影像發布、商品化、數字化等權利;與世界漫畫大會中國委員會簽訂十年戰略合作協議等。

漫聯集團創始人兼CEO夏霓女在接受包括《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歷經十年探索和經營的漫聯依舊會以動漫IP為核心,致力打造以動漫IP為核心的遊戲化+影視化+舞臺藝術+商品化運營的‘漫聯盟’體系,建立國際化的IP開發和運營體系跨界平臺的‘百度動漫’。”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的動漫消費市場人數達到了2.2億,泛二次元用戶高達1.6億,而其中核心用戶有5940萬之多。未來用戶的基數還會從核心的用戶擴展到更加廣泛的二次元用戶群體,動漫周邊產品的市場潛力巨大。

在這樣的趨勢之下,在未來十年,漫聯集團在現有核心業務的框架下,將致力幫助國內品牌國際化開發,加速本身的全球布局,形成亞洲、歐洲、北美、澳洲等國際化動漫創意公司集群,打造全球‘漫聯盟’體系。

比如,漫聯集團獲得《Fate/stay night》版權後,聯合國內優秀的遊戲開發商共同開發及運營。其中,完美世界旗下的重慶熱點互動科技有限公司獲得《Fate/stay night》ARPG類型的獨家開發權;北京玩者之心科技有限公司獲得《Fate/stay night》橫版格鬥類型的獨家開發權;上海晨之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獲得《Fate/stay night》動作卡牌類型獨家開發權。

衍生品方面,漫聯集團聯手莫畏(國際)集團聯合創辦全球最大的輕奢動漫周邊衍生第一品牌“次元新生”(Dimension Newborn),以其米蘭設計工作室的獨特設計理念,開發《Fate/stay night》周邊商品。

從2016年開始的十年中,漫聯集團將成為世界漫畫大會中國區獨家承辦方。雙方將在共同合作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和各地方政府的相關政策和動漫產業的發展要求,以緊密性戰略合作方式聯合打造高水平重大動漫畫產業項目。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596

環保部抽查京津冀核心區散煤:七成集中供熱企業煤質不達標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1-22/964337.html

環保部介紹,此次隨機抽查10家集中供熱企業,7家儲煤煤質沒有達到非電工業用煤標準。環保部表示,有關地方政府要認真落實《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繼續加大散燒煤煤質管控力度,嚴厲打擊銷售劣質煤的行為,持續推進散煤潔凈化工作。

每經記者 李彪

進入采暖季後,東北、華北遭遇強霧霾天氣,燃煤排放難脫幹系。

近日,環保部組織對北京、天津,以及唐山、廊坊、保定、滄州等京津冀大氣汙染防治核心區散煤潔凈化工作進行了專項督查。

環保部介紹,督查發現,京津冀大氣汙染防治核心區散煤煤質管控仍然存在薄弱環節,如不持續加大工作力度,將對冬春季大氣汙染防治產生不利影響。

其中,煤質不達標仍舊是焦點問題之一,此次環保部隨機抽查10家集中供熱企業,7家儲煤煤質沒有達到非電工業用煤標準。

一位業內專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相比於煤電而言,非電行業的燃煤汙染物排放問題較為突出,在推進減排工作中需重點關註。

抽檢煤樣 北京超標率最低河北最高 

11月以來,受供暖期汙染排放量大和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連續出現空氣重汙染。

環保部介紹,監測數據表明,冬季是我國大氣汙染較為集中的時期,全國重點區域各省(區、市)供暖季PM2.5平均濃度均比全年平均濃度高20%左右。特別是北方地區,在進入采暖期後,受季節性燃煤影響,汙染物排放量劇增,供暖季PM2.5平均濃度貢獻度約占全年三成。

其中,去年京津冀三地全年PM2.5平均濃度為88微克/立方米,供暖季平均濃度為111微克/立方米,是全年的1.27倍。

早在今年5月,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協作機制第四次會議上就曾強調,全力推進燃煤控制,一手抓煤炭減量,一手抓散煤替代,強化煤炭清潔化利用。

為落實上述會議精神,切實督促地方政府強化散煤汙染治理,環保部組織對北京、天津,以及唐山、廊坊、保定、滄州等京津冀大氣汙染防治核心區散煤潔凈化工作進行了專項督查。在調查售煤企業煤炭來源、銷售對象、煤質監管等情況的同時,現場隨機采集煤樣203批,涉及75個縣(市、區)的185個售煤網點(193批)和10家集中供熱站(10批),並統一送檢。

環保部介紹,從現場督查及煤質檢測情況看,北京市城鄉結合部臨時售煤點得到有效管控,天津市中心城區煤場已全部取締,保定市煤場由2000多家整合為900余家,滄州市關閉取締煤場180余家。此次抽查的203批煤樣中,全硫均值0.41%,灰分均值10.23%,煤質總體控制較好。

但督查也發現,京津冀大氣汙染防治核心區散煤煤質管控仍然存在薄弱環節,如不持續加大工作力度,將對冬春季大氣汙染防治產生不利影響。環保部稱,主要問題包括:煤質超標情況仍然較多,部分售煤網點仍不規範,部分縣(區)在售散煤煤質較差,集中供熱站煤質管控仍待加強等。

據了解,在不考慮揮發分指標的情況下,本次抽檢煤樣中,北京市超標率為22.2%;天津市超標率為26.7%;河北省4市平均超標率為37.5%。

抽查背後 環保執法遭企業阻撓 

然而具體而言,一些地區和企業的煤質狀況卻較差。比如,唐山市豐潤區4個售煤點煤樣全硫全部超標;樂亭縣3個售煤點煤樣全硫均值高達1.45%。

同時,以天津市為例,天津《工業和民用煤質量》地方標準中非發電工業用煤質量指標二類煙煤標準要求全硫不高於0.5%。

環保部介紹,天津市濱海新區4個售煤點煤樣中,全硫最高的達到2.1%,平均值也高達1.13%。

同時,今年天津市在10月份及11月上旬燃煤單位冬儲煤煤質抽查中,發現天津萬源供熱有限公司、天津市鑫北供熱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或鍋爐房存在煤質抽查超標問題。

此外,集中供熱站煤質管控仍待加強。環保部介紹,此次隨機抽查10家集中供熱企業,7家儲煤煤質沒有達到非電工業用煤標準。

其中,唐山市灤縣建通熱力有限公司儲煤全硫和灰分分別高達1.33%和29.22%,保定市涿州開發區供熱公司、高碑店隆創供熱公司、易縣龍爍供熱公司等3家企業儲煤灰分均在2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保定市淶水縣順通熱力有限公司在執法人員亮明身份後,仍阻撓正常執法檢查。

環保部表示,有關地方政府要認真落實《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繼續加大散燒煤煤質管控力度,嚴厲打擊銷售劣質煤的行為,持續推進散煤潔凈化工作。

環保部要求,針對當前散煤揮發分含量普遍較高的實際情況,應組織推廣爐膛燃溫高、燃燒室長、有利於煤炭充分燃燒的節能環保爐具,以降低因燃燒不充分而帶來的汙染排放。

  • 每日經濟新聞
  • 王可然
  • 每經記者 李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979

海外體育掘金秘訣:壟斷核心賽事資源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1-22/964342.html

全球體育產業呈寡頭壟斷格局,核心體育賽事資源被幾大巨頭憑資金及先發優勢壟斷,巨頭商業模式則多為全產業鏈覆蓋。

每經記者 孫宇婷 

目前,我國體育產業增加值僅占GDP的0.63%,而處於體育產業第一梯隊的歐美發達國家,這一指標約為3%。剖析體育市場發展最成熟的美國市場,對於投資者發掘我國體育產業未來的發展機遇無疑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有鑒於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展開了調研。

賽事轉播費用高昂

以足球這項運動為例,作為世界第一大運動,其帶來的產值相當巨大。據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的報告,全球足球行業產值超過5000億美元,在全球體育產業占比達40%以上。目前,足球俱樂部收入通常分為比賽日收入、商業開發收入和轉播權收入。在國際足聯2013年的收入結構中,賽事相關收入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貢獻了12.2億美元,占其全部收入的88%。其中,賽事轉播收入是非常重要的一項。

反觀中國市場,贊助商帶來的商業開發收入則是最核心的部分。事實上,即便是美國這樣的體育強國,體育產業發展之初,其價值也主要是通過贊助商來實現的。但進入21世紀,體育傳媒逐漸成為體育產業價值的新增長點,體育電視節目的轉播費成為體育產業價值的主要表現方式。

世界三大出版集團之一的法國拉加德爾體育公司的一份資料顯示,2011~2015年,全球體育市場收入的四種類型(媒體、贊助商供應商、門票、商品銷售)中,媒體收入增速最高,年複合增速達到7%。增速第二高的是贊助商供應商收入。此外,由於媒體轉播的廣告影響力大大強於比賽現場的廣告效應,因此贊助商供應商收入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來源於體育傳媒的貢獻。

廣發證券指出,隨著高清信號攝錄傳導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形式的創新進步,體育傳媒創造的商業價值在迅速提升。體育傳媒是體育產業細分板塊中的朝陽子行業,未來有望獲得最快的增長速度,成為體育產業價值提升的重要驅動力。

寡頭壟斷全球體育產業

中國產業信息網發布的《2015~2022年中國體育用品及設備市場研究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全球體育產業呈寡頭壟斷格局,核心體育賽事資源被幾大巨頭憑資金及先發優勢壟斷,巨頭商業模式則多為全產業鏈覆蓋。

在美股體育板塊中,市值最大的是迪士尼和康卡斯特,即使在剝離其非體育相關業務後,它們的市值依然是最大。這兩個巨頭具備一個共性:都來自傳媒領域。

在美國,體育電視轉播權非常值錢。ESPN是全世界最有名的體育電視頻道(擁有多個細分頻道),隸屬於迪士尼公司。目前其已進入美國上億戶家庭,每月向訂閱用戶收取一定比例費用。最新財報顯示,媒體網絡收入占迪士尼收入最大頭,達到233億美元,主要就是由ESPN等分部創造的。迪士尼目前市值高達2000億美元。

康卡斯特則主要提供媒體和電視廣播服務。體育節目尤其是各種賽事,是康卡斯特吸引用戶的最重要特色內容。1994年,康卡斯特開始投資建設並最終收購高爾夫頻道,使其成為有線電視的基本套餐配置。截至2015年1月,高爾夫頻道擁有全世界重要巡回賽189場賽事的播出權,在83個國家及地區用12種語言播出,在全球擁有1.2億個家庭用戶。

2012年,康卡斯特將其體育頻道“對決”(Versus)與其他體育資產整合,建立了NBC體育集團,擁有全美美式橄欖球聯盟(NFL)、全美冰球聯盟和美國職業高爾夫球系列賽事(PGA)的長期轉播合同。2012年5月,NBC體育集團以44億美元獲得2014~2020年奧運會(含冬奧會)在美國的全部媒體轉播權以及數字節目版權,可向Facebook、手機等新媒體平臺或終端分發這些內容。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自2012年5月拿下奧運會轉播權以來,康卡斯特次月大漲10%,並連漲5個月,當年該股累計漲幅達到57.57%。

彭博終端數據顯示,2014財年,康卡斯特有線電視業務收入貢獻占比過半,達到441億美元,3年複合增長率達到5.84%。目前,公司市值為1542億美元。

 

  • 每日經濟新聞
  • 賈運可
  • 每經記者 孫宇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9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