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明天起北京實行“五證合一”;騰訊發展重心由微信轉向AI;阿里要開始造衛星了 | 黑馬早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25/158925.shtml

明天起北京實行“五證合一”;騰訊發展重心由微信轉向AI;阿里要開始造衛星了 | 黑馬早報
孫雅麗 孫雅麗

明天起北京實行“五證合一”;騰訊發展重心由微信轉向AI;阿里要開始造衛星了 | 黑馬早報

三星這次又在飛機上爆炸了 不過是Note2

1、創業者利好:明天起北京將實行“五證合一” 不需再辦理社保登記

9月26日起,北京將全面實行“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改革範圍包括全市各類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含分支機構)。個體工商戶暫不納入此次改革範圍。個體工商戶轉變為企業組織形式的可享“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政策。明日起,新設立企業在工商登記機關辦理營業執照後,無需再辦理社會保險登記。

@天恩:效率快!不折騰了!

@曲終人散愛思考:剛清楚三證合一,又要換腦子了

@acid:私企很忙很累很痛苦的!

2、布局人工智能!騰訊發展重心不再是微信

在日前剛結束的騰訊合作夥伴大會上,騰訊終於公布人工智能領域的新動向:從“超越競爭對手”的海量大數據中,建立AI以及VR全新戰略。騰訊副總裁正式宣布成立騰訊AI實驗室,進行AI基礎理論研究及工程實現。騰訊應用寶將推出基於人工智能的機器人分發新模式,還將邀請開發者加入機器人開放平臺,推動人工智能在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為了新的戰略方向,騰訊內部架構發生了變化,新成立的VR事業群、地理位置分享事業群、以及“智能創新”事業群、基本指明了騰訊未來發展的新方向。

@艾條:一場AI的盛宴

@漆膜:什麽年輕玩什麽

@看見什麽吃什麽:想知道騰訊AI技術具體會用在哪?

3、全球首份自動駕駛政策出臺

9 月 20 日美國交通部正式頒布《自動駕駛汽車聯邦政策》(Federal Automated Vehicles Policy),規定新的自動駕駛汽車或技術都應滿足15個要點的安全評估才能上路。

這15個安全要點包括數據記錄和共享,隱私,車輛網絡安全,耐撞性能,消費者教育和培訓,碰撞後表現,聯邦、州以及地方法規,操作設計,物體和事件的探測及響應等。政策規定,美國國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擁有對自動駕駛汽車的監管權,將對存在安全隱患的車輛進行召回。

@席曉燕:改善自動駕駛公共安全的第一步

@竹林:應該明確指出這些車可以做什麽,不可以做什麽,進而改善交通狀況。

@夜雨未央:貌似沒有保障黑人的權益。

4、挑戰亞馬遜?蘋果智能家居設備項目或已進入樣機測試階段

9月24日消息,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公司正在開發一款基於Siri智能語音助手、類似於亞馬遜Echo的智能家居設備。該項目兩年多以前啟動,已經完成了實驗室研究和開發階段,目前正在進行樣機測試。和亞馬遜Echo類似的是,該設備主要用於聲控電子設備、門鎖、燈光、窗簾等。蘋果尚未最終敲定設備相關計劃,仍可能放棄該項目。

@好奇害死鳥:蘋果的Echo有啥過人之處?

@不複雜見:趕上亞馬遜也不是沒有可能

5、市場開始質疑iPhone7銷售前景

德國調研公司GfK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iPhone7的銷售情況可能比去年更低,調研數據覆蓋了歐洲和亞洲,但並未包括美國。該消息刺激蘋果股價周五最多跌了2.7%,收盤跌1.67%至112.7美元。美國金融科技網站BI援引看過這份報告副本的人士稱,報告提到與去年同期的iPhone 6s相比,iPhone 7銷量同比下滑25%。

@數學弧度:已經超越不了喬布斯的蘋果4的經典了

@南方不休:關鍵是外形不變和攝像頭突出未解決,蘋果已不是原來的蘋果了

6、三星這次在飛機上爆炸了 不過是Note2

根據外媒報道,印度民航總局的一名官員描述稱,在從新加坡飛往印度南部城市金奈的印度航班上,一部三星Galaxy Note 2發生了電池自燃事件。而由於手機當時存放在托運行李架中,所以並沒有人員傷亡,只是行李箱冒出了煙和異味。

經此一事,印度民航總局發布“禁止在航班中使用、打開或充電三星Note系列電話”的通報,並且印度民航監管部門DGCA 也對此展開了正式調察。

@攝影師張威巍:三星發布了全新一代智能炸彈 Galaxy Boom 7

@零落:墻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

@遊戲人間:三星毀於電池

7、中國5G關鍵技術性能測試完成

日前,據經濟日報從工信部獲悉:剛剛結束的中國5G第一階段試驗確認,我國5G無線和網絡關鍵技術的主要性能測試已完成。我國5G技術研發試驗自今年1月份啟動,分為關鍵技術驗證、技術方案驗證和系統方案驗證三個階段。目前已充分驗證了上述關鍵技術在支持Gbps用戶體驗速率、毫秒級端到端時延、每平方公里百萬連接等多樣化5G場景需求的技術可行性。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表示,5G將是全球統一標準。

@不會飛的Ace豬:快有什麽用,便宜才是關鍵

@IMagg1:西部地區4G甚至3G覆蓋確實不好,而且我覺得移動的4G東部城市覆蓋都一般,資費又貴。

8、阿里要冠名一顆衛星,名字也叫“聚劃算”

阿里旗下聚劃算日前宣布,與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和中華航天博物館共同開啟“奇聚太空——聚劃算太空營銷計劃”,將火箭發射和互聯網營銷活動聯系起來,還計劃在 2017 年合作發射全球第一顆電子商務衛星——“聚劃算號”,主要用於電商消費數據分析,例如利用衛星功能拍照監測全球農業種植和收獲情況等。

@你說我啥:日後的功能看懂的請告訴我

@溫習了:巨會玩啊

@鞠天:航天市場能啟動起來嗎?

9、互聯網金融藍皮書發布:將逐步擺脫“野蠻生長”

近日,央行金融研究所、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等部門發布了《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6)》(簡稱“藍皮書”)。藍皮書認為,隨著互聯網金融各項監管政策的陸續出臺和自律組織的建立,2016年互聯網金融將會更加規範,同時也指出,區塊鏈金融可能是未來共享金融的高級形式。

@言笑晏晏:很多問題追根溯源就在於:融資端信息不對稱

@如果的家:區塊鏈有望主導共享金融?

10、泄密視頻顯示,Snapchat正在打造新型智能眼鏡

,多年以來,Snapchat一直在秘密研發智能太陽鏡。不過,最新一段泄密視頻,首次披露了Snapchat新型智能眼鏡的真實面目。據稱,Snapchat的這款新智能太陽眼鏡名為“Spectacles”,初看上去,可能還在鏡框上配置了一個小型攝像頭——與BI最初發現Snapchat首席執行官埃文·斯皮格爾(Evan Spiegel)在一年前公開配戴的那款眼鏡原型非常相似。

@傾城:用眼鏡看東西時還能看交通嗎?

今日思想

在多數情況下,要想做出正確的決策,一群日理萬機的聰明人往往還比不上一個人。集體智慧顯然小於集體中每個個體的智慧之和。委員會的人越多,快速做出正確決策的概率就越小。請記住,大議不賴眾謀!對於創業者而言,你必須要享受創業路上的孤單,你必須要有將自己關在小屋子里獨自做重大且艱難決定的勇氣。

——姚亞平(沸點資本合作人)

五證合一 三星 蘋果 騰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688

菲總統外交重心從美菲同盟轉向中菲友好?外交部回應

14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耿爽就菲美和中菲的關系表示,中方始終本著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精神與各國發展關系,不針對、不排斥也不影響彼此同其他國家發展正常的雙邊關系,開展正常的合作。中方願看到有關國家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發展正常關系和開展合作。

有記者提問,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將於下周訪華。從最近杜特爾特總統的言論來看,他已經將外交重心從美菲傳統同盟關系轉向中菲友好關系。你是否同意這個說法?是否認為菲律賓總統在疏遠美國、親近中國?你能否證實他在訪華期間將在北京大學接受一個榮譽學位?

耿爽說:“最近我已經多次就中菲關系包括杜特爾特總統訪華發表了看法。”

他就記者提到的關於菲美和中菲的關系表示,中方始終本著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精神與各國發展關系,不針對、不排斥也不影響彼此同其他國家發展正常的雙邊關系,開展正常的合作。我們願看到有關國家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發展正常關系和開展合作。

耿爽還說,至於中菲關系,我已經說過多次。菲律賓是中國的傳統友好鄰邦,兩國人民友誼源遠流長。中菲友好既是兩國民心所向,也是兩國和地區發展大勢所趨。中方重視發展對菲關系,願同菲方一道,推動中菲關系重回正軌,持續穩定健康發展,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

“至於杜特爾特總統的訪華安排,雙方正在保持密切的溝通。”耿爽補充道。

另外,記者提問稱,據報道,13日,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就中菲關系在媒體上刊文稱,重建兩國間過去曾擁有的長期、互利雙邊關系是當務之急,菲中雙方有充足動力推動對話取得進展;雙方應加強在漁業、打擊販毒、基礎設施等領域合作,應承諾避免任何形式的沖突。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耿爽回答,中方註意到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先生的有關文章,對其中關於發展中菲關系的有益建議表示歡迎。中方期待與菲方共同努力,推動兩國關系重回正軌,持續健康穩定地向前發展,不斷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844

蘋果放棄造車還是轉移研發重心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0-28/1048469.html

據外媒報道,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公司一改往常把研發項目設在總部庫比蒂諾的傳統,在加拿大設立新技術團隊,研發汽車操作系統。

據不具名消息人士透露,該團隊擁有幾十名工程師,其中大部分是去年加入該團隊,二十幾名工程師來自黑莓旗下的QNX。該團隊的工作地點位於加拿大首都渥太華郊區的卡娜塔,離QNX僅有5分鐘步行路程。之前在QNX工作過的主管透露,蘋果之所以挖走QNX的員工,是因為QNX員工在操作系統基礎組件開發和動力管理方面經驗豐富。一位蘋果發言人拒絕就此事發表評論。

從QNX中跳槽過來的人員中,最著名的當屬QNX的首席執行官Dan Dodge。Dodge於今年初加入蘋果的Titan造車計劃,主要負責開發汽車操作系統。另外一名從QNX跳槽到蘋果的知名員工是Derrick Keefe。他擔任QNX高級工程師長達十多年,去年離開QNX。

該團隊研發的汽車操作系統是未來蘋果汽車平臺的軟件內核,就像iOS是蘋果手機的軟件內核一樣。之情人士透露,一支獨立的蘋果隊伍正在研發自動駕駛軟件,該軟件將在加拿大隊伍研發的操作系統上運行。

據悉,除自動駕駛軟件之外,汽車操作系統還將擁有更多功能。比如,蘋果工程師預想將配有平視顯示器,顯示地圖或其它應用,通過蘋果語音數字助理Siri操控。而這些特性都取決於Titan項目的整體戰略方向。今年4月接管Titan項目的Bob Mansfield,給工程師設定了最後期限,要求工程師在明年秋天之前研發出可行的自動駕駛技術。

知情人士透露,Titan造車項目還包括一個自動駕駛平臺模擬小組。蘋果已經成功研發了模擬器,即使不做公路測試,也能利用虛擬現實測試自動駕駛軟件。該模擬小組聘請了虛擬現實專家Doug Bowman。

蘋果的舉動對於黑莓公司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因為QNX關系著黑莓未來的發展。QNX操作系統用於超過6000萬的汽車中,主要用於運行車載信息娛樂系統。今年1月份,黑莓還表示將強化QNX操作系統,以求運行自動駕駛系統。此外,黑莓還與像AdasWorks的自動駕駛創業公司簽訂協議,希望將創業公司的技術運用到QNX中。

當被問及蘋果從QNX挖人事件,黑莓首席營運官Marty Beard表示,“這並不奇怪,因為全球很多大型科技公司都在爭奪人才。” Beard透露QNX還在繼續發展,發展自動駕駛汽車的計劃進展良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143

 2017年保險業監管定調 防範風險成監管重心

1月12日,2017年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在京召開。中國保監會黨委書記、主席項俊在發言中再次重申“保險業姓保、保監會姓監”這一監管理念。

從項俊波對風險防範與處置的措辭之嚴厲,再次彰顯了監管層對風險的“零容忍”。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將防範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重點圍繞公司治理、保險產品和資金運用三個關鍵領域,下決心處置潛在風險點。

防控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項俊波在會議上指出,做好2017年的保險監管工作,關鍵在於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經濟金融工作的決策部署,把“保險業姓保、保監會姓監”理念貫穿到監管工作各個方面。

項俊波指出,始終堅持“保險業姓保”,推動保險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從服務脫貧攻堅、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三個方面入手,全面落實“保險業姓保”,把保險立足全局、融入全局、服務全局推向新的高度。

數據顯示,全國保費收入從2011年的1.4萬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3.1萬億元,年均增長16.8%。

項俊波強調,要打贏一場硬仗,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把防控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重點圍繞公司治理、保險產品和資金運用三個關鍵領域,下決心處置潛在風險點。對於觸碰風險紅線的,要堅持露頭就打,出手要快、下手要狠,確保把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對於形成風險隱患的,要增強同風險賽跑的意識,跑在風險前面,瞄準要害、果斷處置,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

保監會數據顯示,償付能力不達標公司從2011年的5家減少到2016年三季度末的3家,行業凈資產從2011年的5566億元增加到2016年11月底的1.76萬億元。

從嚴監管

2016年險資頻頻“舉牌”引發的上市公司控制權之爭已經在資本市場攪動了一輪又一輪不小的波瀾。自去年12月以來,最嚴監管風暴已經上演。保監會先後責令前海人壽整改,並暫停了前海人壽,隨後責任恒大人壽整改,暫停公司萬能險業務,並派駐工作組進駐前海人壽、恒大人壽開展現場檢查,12月底,保監會對萬能險業務整改不到位的華夏人壽、東吳人壽等2家公司采取暫停互聯網保險業務、三個月內禁止申報產品的監管措施。

在跨年的近一周以來,保監會基本以每日一文的節奏發布文件,從財險產品、保險公司合規、保險公司股權等多個維度全面防控風險,去年年末保監會更是建立了人身保險公司保險業務分級分類監管。

項俊波指出,保險行業和保險監管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一是保險業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發展模式粗放的問題仍然存在。二是多重因素共振加大了保險風險防控的難度,風險防範面臨較大壓力。三是市場化信息化法制化趨勢日益明顯,但監管自身建設還相對滯後。四是保險監管系統黨的建設還存在薄弱環節,要牢記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

深化保險監管改革

項俊波指出,全面深化保險監管改革,推動保險監管走向現代化。堅持“放開前端、管住後端”,積極推進保險費率形成機制改革、市場準入退出機制改革、保險資金運用體制改革、保險產品監管改革,正式實施償二代監管制度體系。

同時,項俊波指出,切實發揮政策引導作用,打造全面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格局。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幹意見》。個人稅優健康保險、巨災保險工作持續推進,大病保險全面鋪開,農業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責任保險產品體系日益健全,保險的經濟“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作用日益發揮。

項俊波強調,牢牢抓住能力建設和制度建設兩條主線,把提升監管能力作為強化監管的重要基礎,把完善規章制度作為強化監管的重要支撐,著力打造符合時代要求的監管幹部隊伍和現代保險監管體系,全面提升新形勢下從嚴從實監管的能力和水平。要做實三項服務,把保險業服務全局推向新的高度。

項俊波還指出,要抓好四大改革,繼續以深化改革引領發展新常態。適應把握引領發展新常態,按照加快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改革要求,積極深化市場體系改革,有序推進條款費率改革,穩步實施資金運用改革,加快擴大對外開放合作,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中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保險需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215

監管處罰重心轉向自然人 上市公司董監高要當心

近期,監管層正在研究加大對董監高及中介機構的責任,強化對違法違規責任人的經濟處罰和責任賠償,以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信息披露是資本市場的核心環節,信息披露違法也是資本市場三大違法類型之一。究其背後,違法成本過低是主要原因之一。除了行政處罰輕、民事索賠難、刑事追究不到位,處罰落點重法人輕自然人也是一大問題所在。

“上市公司作為法人主體, 其違法行為是由股東、董事、監事、高管等自然人幕後操縱實現的。目前投資者索賠對提高違法成本有明顯幫助,但是索賠一般都是起訴公司而非股東或董監高,賠償責任落不到自然人身上,威懾力還是有限的。”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臧小麗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公司在賠償投資者之後,還有一個環節一直都被忽略了,那就是選出股東代表來代表上市公司向有責任的個人高管來追償,即進行股東代表訴訟。不過在她看來,隨著法制環境的完善,特別是以投服中心為代表的公益性組織的活躍,未來股東代表訴訟也可能會漸成趨勢。

板子打到“人”身上

監管層對違法案件當中自然人的責任越來越重視。2017年2月3日,證監會公布了對益盛藥業(SZ.002566)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處罰主體除了上市公司之外,還包括董事長、董秘等21名責任人,幾乎覆蓋公司全部董監高。不過,這只是去年以來眾多違法案件當中非常普通的一例。

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證監會對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8824號建議中有關完善退市制度的建議進行了答複。退市過程涉及多方利益,監管層關註的是責任追究及投資者賠償,不能“一退了之”。

證監會表示,將落實對公司負有責任的董監高及相關中介機構的法律責任,投資者賠償方面著力優化方便投資者獲得民事賠償的機制和途徑,研究完善對退市違法違規責任人的經濟處罰和責任賠償機制,強化對違法違規責任人的經濟處罰和責任賠償,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目前對違法案例中上市公司責任的追究已經比較成熟,證監會作出行政處罰或法院作出相關判決後,投資者就可以啟動索賠。按照法律規定,證監會罰款金額一般有60萬元上限,單以行政處罰而言,威懾力較為有限。不過近年來A股市場投資者通過法律維權的意識不斷提升,索賠案例、人數、金額都有較大提高。

比如海潤光伏,公司截至2016年12月31日,總計收到728起證券虛假陳述股民索賠案件,訴訟金額達到1.45億。這一金額對上市公司而言,是一筆不小的資金。海潤光伏今年1月25日發布業績預告稱,2016年經營業績將出現虧損,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為人民幣-3.8億元~-4.8億元。

臧小麗律師告訴記者,對於被處罰的高管或股東,投資者也是可以起訴的,但是對個人高管的起訴實踐中存在一定障礙。首先,難以獲得涉案人員完整的個人信息,起訴到法院也很難被受理。第二,難以獲知被訴個人的居住信息及聯系方式,且就算獲得了也可能是一個非實際居住地址,因此法院只能對案件進行公告。“公告的時間非常漫長,起訴要公告、開庭也要公告,一個公告期就是兩個月,案子就會被拖的遙遙無期。”

另外,投資者是作為公司股東去起訴的,與涉案的股東或高管沒有直接的法律關系,起訴高管僅是連帶賠償責任,因此投資者單獨起訴高管的意願並不高。

她建議,由社會公益性組織比如投服中心,可以在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索賠訴訟完成後,作為股東代表,代表上市公司,向有責任的大股東或董監高再進行追償,讓最終的責任人真正負起責任。

他山之石——董責險

董責險的概念進入國內已經多年,但是發展非常緩慢。上海市金融法研究會副會長方樂華此前曾表示,在法治不健全的環境下,上市公司相關責任人承擔的風險小,也就缺少投保的意願。

2016年證監會對欣泰電氣欺詐發行做出從重處罰,為了便利投資者索賠,其保薦人興業證券業組織進行“先行賠付”。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先行賠付制度還缺少救濟方式,存在法律缺陷。

“依據現行的先行賠付制度的設計,首發證券企業及其控股股東、董監高等,都是賠付的買單人,其實,讓這些相關人投保董事責任保險,在處罰決定生效後,由保險公司出面理賠,也是一項應當考量的方案。”上海漢聯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宋一欣告訴記者,與上市公司相比,起訴自然人往往是比較難的,會遇到更加明顯的對抗性,不配合。而引入保險制度,既能減少“無力賠付”的情況,也能促進公司治理機制。

他告訴記者,從性質上講,董事責任保險屬於一種特殊的職業責任保險。在海外,董事責任保險被認為是“將軍的頭盔”,是公司良好風險管理的表現。集團訴訟與董責險制度二者相互配合,共同發揮對公司治理的制衡作用。

董事責任保險,也稱“董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責任保險”,是指由公司或者公司與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共同出資購買,對被保險的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在履行公司管理職責過程中,因被指控工作疏忽或行為不當(其中不包括惡意、違背忠誠義務、信息披露中故意的虛假或誤導性陳述、違反法律的行為)而被追究其個人賠償責任時,由保險人負責賠償該董事、監事或高級管理人員進行責任抗辯所支出的有關法律費用並代為償付其應當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的保險。

董責險的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包括公司、董事、獨立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現在所有A+H、A+B的上市公司董監高都購買了董責險。”宋一欣稱,國內此前已有相關理賠案例,比如廣汽長豐虛假陳述民事賠償案,2011年公司支付投資者索賠金額98萬元,但因為提前已購買董責險,公司最終獲得保險公司理賠80萬。

隨著法律條件的完善,以及監管處罰重心的平衡,上市公司股東及董監高也不得不更加小心。

“對中國內地而言,監管法規還處在發展階段,中國證監會在推進市場改革的同時,強力監管也使投行、上市公司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在IPO過程中承擔了重大責任。”美亞保險(AIG)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鄭藝(Eric Zheng)對第一財經表示,新趨勢的出現,要求上市公司越來越需要仔細審視其董責險計劃及需求。

他告訴記者,目前僅有約10%的A股上市公司購買了董責險。不過可以看到,一些海外上市中國公司的醜聞促使越來越多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意識到董責險的重要性。隨著中國IPO規則的改革,中國A股上市公司也可能會面臨類似的情況,尤其是當前A股市場正從審批制向註冊制轉變。

“董責險會激勵公司高管去為利益最大化的選擇努力,而非僅僅是為了追求一個最安全的目標。”鄭藝以美國市場為例解釋稱,最優秀的董事往往也最為熟悉董事會的職責、義務及潛在的責任。這也意味著對於這些人來說,購買董責險成為他們決定是否加入公司董事會的先決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董責險能幫公司吸引最優秀的人才加入董事會,從而提升公司治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286

姍姍入局的新東方在線發力K12 重心將在三四線城市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8/162210.shtml

姍姍入局的新東方在線發力K12 重心將在三四線城市
李書娜 李書娜

姍姍入局的新東方在線發力K12 重心將在三四線城市

新東方在線將利用資本力量,對外做一些投資和並購。

i黑馬3月28日消息 今日,新東方在線自掛牌新三板後首次舉辦媒體溝通會,透露了公司下一步的戰略和業務方向。

新東方在線CEO孫暢表示,2017年的目標有兩個關鍵詞:移動和體驗,即在移動端有更多的產品和用戶,在產品方面有更好的用戶體驗。新東方在線COO潘欣表示,2017年新東方在線將重點發力K12業務,以“農村包圍城市”戰略,重點布局三四線城市。

潘欣坦承,新東方在線在K12領域是一個“後進者”,為了避開一二線城市實力比較強的競爭對手,整體發展將采取“農村包圍城市”策略,重點布局三四線城市。

新東方在線在K12上將采用線上+線下定點突破的打法。潘欣表示,新東方在線不會采取純互聯網的形式運作。“K12教育最大的障礙在於付費者是家長,使用者是學生,兩者分離,如果采取純線上的方式很難解決這兩者之間的關系。”

2017年,新東方在線會選擇9個三四線城市進行線下定點突破,通過開設線下體驗店、和公立校合作等方式切入。

3月21日,新東方在線正式掛牌新三板。據了解,新東方在線起初定位在美國上市,但在2015年6月的一次采訪中,俞敏洪提到新東方至少有一部分應該在國內上市。在中概股回歸國內資本市場的背景下,俞敏洪認為新東方在線未來應該謀求在國內上市。

“(新東方在線)留在海外還是在國內上市,其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這決定了新東方後面20年的發展方向,沒有什麽比方向更重要。”新東方在線CFO尹強說。至於未來是否轉板,尹強表示,“目前還是結合政策,先把業務做好。”

2016財年,新東方K12 全科輔導的收入總額同比增長32%,付費學生總數同比增長39%,其中,優能中學收入33.4億元,同比增長36%,凈利潤8.7億元,同比增長46%。7月27日,新東方集團與新東方在線共同投資成立東方優播,專註於K12業務。

掛牌後,新東方在線將利用資本力量,對外做一些投資和並購。比如對現有的在線教育做一些整合,投資一些成熟的公司,以投資基金的方式參股一些虧損的初創公司,此外,還會投資一些能夠協同效應的公司,比如在2月份投資了做考研圖書業務的世紀雲圖。

目前,新東方在線作為新東方集團旗下的在線教育公司,主要從事基於B2C和B2B商業模式的面向學前兒童、中小學生、大學生以及職業人群的專業在線教育服務。其B2C模式下包含新東方在線、酷學網、新東方批改網、酷學多納等業務,B2B模式下有新東方教育雲、酷學多納品牌授權業務以及教育科技相關的軟硬件服務。

新東方 移動和體驗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189

推動制造業重心東移 成都開辟經濟發展“第二主戰場”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06/1124773.html

每經記者 楊棄非 陳耀霖

每經編輯 楊軍 

7月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近日,成都對去年3月啟動修編的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以下簡稱總規)進行了再次修改完善。以“雙核聯動、多中心支撐”,實施“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的空間發展戰略,也將成為至2040年為止成都23年時間內城市規劃發展的“整體方案”。

在產業與城市的關系獲得史無前例關註的當下,成都給出的城市建設方案也正圍繞產業發展展開。以重塑城市經濟地理出發,成都打破城市圈層式發展格局,並打造新的城市發展軸線。在新的“總規”中,“東進”區域作為重中之重,也由此成為其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二主戰場”。

城市經濟地理和區位布局,往往決定了一個城市的發展上限。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提出,城市必須重塑“經濟地理”,即在實體經濟空間距離分隔後,通過交通的同城化,人、財、物流的自由流動來縮短市場的分隔,形成一體化、大都市圈化。

◎城市布局之變

“東進”開辟“第二主戰場”

發展圈層結構還是多中心結構?這個問題幾乎困擾著全球每一個站在新一輪發展機遇面前的城市。

根據成都市規劃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瑛所說,在總規的修編中,成都確定將構建“雙核聯動、多中心支撐”的功能體系。由此,成都邁進城市建設的“雙城時代”。總規確定了成都發展的總目標為“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城市性質為“國家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創意中心和世界旅遊目的地”。與此同時,總規還制定了“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空間發展戰略,並將推進城市由圈層式發展向多中心支撐邁進。

一個具體體現是,總規將成都的中心城區範圍由原繞城高速以內區域擴大至所有的市轄區,包括金牛、武侯、龍泉驛、雙流等11個行政區以及高新區、天府新區直管區(11+2區域結構)。期望以此促進資源要素高效流動,提高中心城區的外溢效率和輻射能力,帶動全域均衡協同發展。

值得註意的是,此前被成都定義為影響未來50年乃至100年發展的“東進”戰略,在總規中也有了更為具體的安排。據張瑛所說,以“東進”為基礎,總規在現有南北城市軸線基礎上規劃東西城市軸線,形成整個城市南北向、東西向聯動發展格局。由此,成都的城市布局從原來的“兩山夾一城”轉變為“一山連兩翼”,其“多中心”的架構也變得更為完整。

“‘東進’體現了成都對國土開發空間的優化。”區域經濟研究專家、四川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鄧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東邊無論是土地、資源承載力、發展空間與發展強度都適合進行工業發展,而更接近內江、廣安等成渝城市群的其他城市,在帶動城市群發展上也有助推作用。”

據記者此前獲悉,成都已確定將邀請國內頂尖團隊,借鑒雄安新區規劃理念,對成都城市功能、空間結構、發展模式、產業布局等進行優化調整。東邊區域正是其行將開辟的成都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二主戰場”。

◎產業發展之變

將推進制造業重心東移 

事實上,成都並非首個探索產業拓圍發展的中國城市。同樣受困於“城市病”而亟待轉型的深圳,在一年前將其“東進”戰略提上日程。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一年以來,深圳“東進戰略”已取得一定效果。舉例來說,備受關註的龍崗、坪山兩區在今年均迎來了一波“項目潮”,今年一季度,在龍崗新開工的31個重大項目和10個集中簽約項目總投資甚至超過了850億元。

盡管如此,在許多人看來,發展仍不如預期。《南方日報》評論稱,東部片區內部之間缺乏快速連接通道,特別是未能在深圳內實現有效的產城融合,“東部有‘城’但‘產’不強,而西部有‘產’但‘城’不強”,這限制了東部的更好發展。

郭萬達此前曾指出,城市必須重塑“經濟地理”,即在實體經濟空間距離分隔後,通過交通的同城化,人、財、物流的自由流動來縮短市場的分隔,形成一體化、大都市圈化。

成都推行的“東進”戰略,面對的同樣是產業發展的考量。但成都的思路是,從優化城市空間開局起步重塑城市經濟地理,以城市產業發展戰略目標來優化城市產業空間布局,從而最終實現城市發展的戰略調整。

本次進行修編的“總規”,促進成都的產業與城市融合發展正是其主要目的之一。根據其內容,成都的“東進”戰略正是以經濟主流向為依據,誌在培育城市的新動力,並構建城市發展新載體。

“‘東進’區域是全域發展格局中的國際門戶、產業新城和城市永續發展新空間,主要包括簡陽市、金堂縣、龍泉驛區部分區域以及青白江區和天府新區龍泉山部分;同時,將在空間上形成空港新城、淮州新城、簡州新城、簡陽城區等產城相融的功能板塊,開辟經濟社會發展‘第二主戰場’。”張瑛如是介紹。

具體將如何發展“東進”區域的產業?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書記施躍華告訴記者,成都將推進制造業重心東移,把龍泉山東側作為工業空間增量的主要拓展區域和工業經濟增量的主要承載區域,開辟“成都制造”第二戰場。其中,先進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將是“東進”區域的主要產業。

◎統籌理念之變

規劃建設66個產業新城 

一個月前,全球知名的城市評級機構GAWC(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與網絡)發布了2016年版的世界城市評級報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傳統一線城市均榜上有名,但最終搶占各大媒體關註的卻是成都:被評為Beta-級別,排名僅次於上述4個城市。

為何成都被如此看好?近年來不斷完善的城市規劃或為成都贏得了更多分數。

值得註意的是,位列C7的東京,也曾經歷過“大城市病”。不斷重塑城市區域規劃和經濟地理布局,並向周邊三縣疏解首都核心功能、帶動周邊城市一體化發展,正是它解決“城市病”,並能成長為與紐約、倫敦並駕齊驅的三大全球性城市的關鍵因素。

“東京圈的演變過程,對於東亞的大型城市,有相當重要的參考借鑒意義。”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告訴記者,東京在不斷“擴圍”中,也穩定地保持了世界級城市的地位和集聚效應。

東京的發展史,不僅揭示出城市經濟地理和區位布局決定城市發展上限的規律,更說明通過為不同區域賦予因地制宜的特色化產業,則能建立其潛力更大的產業發展體系。

成都的規劃,正是將產業集群發展的理念事先培植成為城市發展的根基。據張瑛介紹,成都正在全市統籌規劃66個產業新城,而這正是成都此前提出的構建產業生態圈的核心。“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各有側重、有機銜接的原則,系統構建‘導則+總規+城市設計+詳規’的產業新城規劃體系。以導則定標準、定規則,總規定方向、定布局,城市設計塑功能、優形態,詳細規劃定用地、落項目,精準規劃、精細設計產業園區,提高產業園區規劃建設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140

推動制造業重心東移 成都開辟經濟發展“第二主戰場”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06/1124773.html

每經記者 楊棄非 陳耀霖

每經編輯 楊軍 

7月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近日,成都對去年3月啟動修編的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以下簡稱總規)進行了再次修改完善。以“雙核聯動、多中心支撐”,實施“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的空間發展戰略,也將成為至2040年為止成都23年時間內城市規劃發展的“整體方案”。

在產業與城市的關系獲得史無前例關註的當下,成都給出的城市建設方案也正圍繞產業發展展開。以重塑城市經濟地理出發,成都打破城市圈層式發展格局,並打造新的城市發展軸線。在新的“總規”中,“東進”區域作為重中之重,也由此成為其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二主戰場”。

城市經濟地理和區位布局,往往決定了一個城市的發展上限。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提出,城市必須重塑“經濟地理”,即在實體經濟空間距離分隔後,通過交通的同城化,人、財、物流的自由流動來縮短市場的分隔,形成一體化、大都市圈化。

◎城市布局之變

“東進”開辟“第二主戰場”

發展圈層結構還是多中心結構?這個問題幾乎困擾著全球每一個站在新一輪發展機遇面前的城市。

根據成都市規劃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瑛所說,在總規的修編中,成都確定將構建“雙核聯動、多中心支撐”的功能體系。由此,成都邁進城市建設的“雙城時代”。總規確定了成都發展的總目標為“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城市性質為“國家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創意中心和世界旅遊目的地”。與此同時,總規還制定了“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空間發展戰略,並將推進城市由圈層式發展向多中心支撐邁進。

一個具體體現是,總規將成都的中心城區範圍由原繞城高速以內區域擴大至所有的市轄區,包括金牛、武侯、龍泉驛、雙流等11個行政區以及高新區、天府新區直管區(11+2區域結構)。期望以此促進資源要素高效流動,提高中心城區的外溢效率和輻射能力,帶動全域均衡協同發展。

值得註意的是,此前被成都定義為影響未來50年乃至100年發展的“東進”戰略,在總規中也有了更為具體的安排。據張瑛所說,以“東進”為基礎,總規在現有南北城市軸線基礎上規劃東西城市軸線,形成整個城市南北向、東西向聯動發展格局。由此,成都的城市布局從原來的“兩山夾一城”轉變為“一山連兩翼”,其“多中心”的架構也變得更為完整。

“‘東進’體現了成都對國土開發空間的優化。”區域經濟研究專家、四川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鄧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東邊無論是土地、資源承載力、發展空間與發展強度都適合進行工業發展,而更接近內江、廣安等成渝城市群的其他城市,在帶動城市群發展上也有助推作用。”

據記者此前獲悉,成都已確定將邀請國內頂尖團隊,借鑒雄安新區規劃理念,對成都城市功能、空間結構、發展模式、產業布局等進行優化調整。東邊區域正是其行將開辟的成都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二主戰場”。

◎產業發展之變

將推進制造業重心東移 

事實上,成都並非首個探索產業拓圍發展的中國城市。同樣受困於“城市病”而亟待轉型的深圳,在一年前將其“東進”戰略提上日程。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一年以來,深圳“東進戰略”已取得一定效果。舉例來說,備受關註的龍崗、坪山兩區在今年均迎來了一波“項目潮”,今年一季度,在龍崗新開工的31個重大項目和10個集中簽約項目總投資甚至超過了850億元。

盡管如此,在許多人看來,發展仍不如預期。《南方日報》評論稱,東部片區內部之間缺乏快速連接通道,特別是未能在深圳內實現有效的產城融合,“東部有‘城’但‘產’不強,而西部有‘產’但‘城’不強”,這限制了東部的更好發展。

郭萬達此前曾指出,城市必須重塑“經濟地理”,即在實體經濟空間距離分隔後,通過交通的同城化,人、財、物流的自由流動來縮短市場的分隔,形成一體化、大都市圈化。

成都推行的“東進”戰略,面對的同樣是產業發展的考量。但成都的思路是,從優化城市空間開局起步重塑城市經濟地理,以城市產業發展戰略目標來優化城市產業空間布局,從而最終實現城市發展的戰略調整。

本次進行修編的“總規”,促進成都的產業與城市融合發展正是其主要目的之一。根據其內容,成都的“東進”戰略正是以經濟主流向為依據,誌在培育城市的新動力,並構建城市發展新載體。

“‘東進’區域是全域發展格局中的國際門戶、產業新城和城市永續發展新空間,主要包括簡陽市、金堂縣、龍泉驛區部分區域以及青白江區和天府新區龍泉山部分;同時,將在空間上形成空港新城、淮州新城、簡州新城、簡陽城區等產城相融的功能板塊,開辟經濟社會發展‘第二主戰場’。”張瑛如是介紹。

具體將如何發展“東進”區域的產業?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書記施躍華告訴記者,成都將推進制造業重心東移,把龍泉山東側作為工業空間增量的主要拓展區域和工業經濟增量的主要承載區域,開辟“成都制造”第二戰場。其中,先進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將是“東進”區域的主要產業。

◎統籌理念之變

規劃建設66個產業新城 

一個月前,全球知名的城市評級機構GAWC(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與網絡)發布了2016年版的世界城市評級報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傳統一線城市均榜上有名,但最終搶占各大媒體關註的卻是成都:被評為Beta-級別,排名僅次於上述4個城市。

為何成都被如此看好?近年來不斷完善的城市規劃或為成都贏得了更多分數。

值得註意的是,位列C7的東京,也曾經歷過“大城市病”。不斷重塑城市區域規劃和經濟地理布局,並向周邊三縣疏解首都核心功能、帶動周邊城市一體化發展,正是它解決“城市病”,並能成長為與紐約、倫敦並駕齊驅的三大全球性城市的關鍵因素。

“東京圈的演變過程,對於東亞的大型城市,有相當重要的參考借鑒意義。”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告訴記者,東京在不斷“擴圍”中,也穩定地保持了世界級城市的地位和集聚效應。

東京的發展史,不僅揭示出城市經濟地理和區位布局決定城市發展上限的規律,更說明通過為不同區域賦予因地制宜的特色化產業,則能建立其潛力更大的產業發展體系。

成都的規劃,正是將產業集群發展的理念事先培植成為城市發展的根基。據張瑛介紹,成都正在全市統籌規劃66個產業新城,而這正是成都此前提出的構建產業生態圈的核心。“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各有側重、有機銜接的原則,系統構建‘導則+總規+城市設計+詳規’的產業新城規劃體系。以導則定標準、定規則,總規定方向、定布局,城市設計塑功能、優形態,詳細規劃定用地、落項目,精準規劃、精細設計產業園區,提高產業園區規劃建設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141

數字貨幣瘋漲:遠離主流金融重心的寂寥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1228/166679.shtml

數字貨幣瘋漲:遠離主流金融重心的寂寥
孟永輝 孟永輝

數字貨幣瘋漲:遠離主流金融重心的寂寥

伴隨著這些監管事件的發生,整個互聯網金融進入到了發展的“冰河時代”。

來源 | 輝常觀察(ID:menglaoshi007)

作者 | 孟永輝

數字貨幣價格的持續沖高讓人們開始將目光再次聚焦在了以此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的身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改變了金融行業運作的原有邏輯,減少了用戶參與金融運作的門檻,提升了金融運作效率。然而,由於互聯網金融機構作為一種獨立於原有金融體系的存在,對於它的監管的缺失同樣引發了很多問題。虛假標的、平臺跑路、用戶利益受損等情況時有出現,由此便引發了政府層面的監管。

一些不合規的互聯網金融平臺被關停、ICO被定性為非法集資、數字貨幣交易平臺被關停等事件正是政策層面對於互聯網金融行業監管的延續。伴隨著這些監管事件的發生,整個互聯網金融進入到了發展的“冰河時代”。而在國際市場上,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價格的持續沖高則讓人們關註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了互聯網金融身上。

國內數字貨幣遭遇監管困境,國際市場上的數字貨幣卻又不斷沖高,數字貨幣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狀態,有關數字貨幣甚至互聯網金融的未來,市場又有很多不同的看法。那麽,未來數字貨幣市場甚至是互聯網金融市場到底要往哪里去呢?

冰火兩重天,市場反應折射出用戶的投機心理

盡管數字貨幣的價格仍在不斷沖高,甚至高到了一種非理性的狀態,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數字貨幣始終是一個虛擬的存在,並沒有強大的背書,這讓它的漲跌始終都處於市場影響的狀態。這就造就了很多人會通過投機的手段來通過炒作數字貨幣來獲得收益,正如人們在股市上進行的投資一樣。那麽,為什麽數字貨幣市場會出現這種冰火兩重天的狀態呢?

將數字貨幣看作是一種投機,最終導致了市場兩極的狀態。由於數字貨幣並沒有獲得現實社會的承認,甚至數字貨幣的創始人中本聰都被認為是一個神秘的存在,這就註定了數字貨幣無法真正落地到現實社會當中,只能算是一種互聯網金融的類型存在。而用戶之所以關註數字貨幣,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在於他們想要通過數字貨幣獲得投機收益,而並非是用戶真正想要擁有這些貨幣。於是,這也造就了互聯網市場上用戶對於數字貨幣的追捧。

相對於互聯網上人們對於數字貨幣的追捧,傳統金融機構以及政府部門對於數字貨幣的反應則是相對較為平靜。他們並沒有因為數字貨幣的出現而歡呼雀躍,甚至開始憂慮數字貨幣的出現將會對現有的金融秩序帶來消極影響。因此,我們看到由於數字貨幣並沒有真正根植於現實的金融機構,最終導致了傳統金融機構的反應冷漠,甚至還有些金融機構將數字貨幣視為非法。

市場將數字貨幣看作是一種投機行為,監管部門又無法對數字貨幣進行有效監管最終導致了市場對於數字貨幣的兩極反應。隨著未來數字貨幣市場的持續走高,甚至價格波動的頻繁,人們對於數字貨幣的這種兩級狀態還將會持續,最終讓數字貨幣真正變成一個投機性的存在,而不再具有太多的現實意義。

過於濃重的投資屬性讓數字貨幣已超脫了落地的範疇。從本質上來看,數字貨幣是借助互聯網的手段徹底去中間化的一種存在,真正實現了person to person,但是由於過度的去中間化,數字貨幣已經完全變成了一種投資存在,不再具有落地的可能性。

作為一種金融存在,數字貨幣即使僅僅只是一種貨幣形式,卻依然要承擔支撐、助推等基礎性的作用。而從數字貨幣當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它完全變成了一個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存在,不再具備支撐和助力的功能。作為一種金融形式,數字貨幣當前的這種狀態將自己逼到了一個死胡同當中,它最終將會完全變成一種投資工具,而不再具有太多其他的功能和作用。

正是由於數字貨幣的這種支撐性功能的減弱,才導致了它將會最終淪為投資的物種,而無法真正給實體經濟的發展帶來實質性的促進作用。數字貨幣在投資屬性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讓它越來越難以落地,並真正演變成為一種投資物種。

現實貨幣的數字化將會擠兌數字貨幣的生存空間,邊緣化的趨勢將會更加明顯。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貨幣數據化將會成為不可避免的潮流,而數字貨幣作為一種根植於互聯網的存在,它的表達方式和呈現方式早已實現了數據化。盡管如此,由於數字貨幣缺少傳統金融機構和政府的背書,它的生存空間將會被進一步積壓,邊緣化的風險將會進一步增加。

基於大數據的金融體系的形成將會讓傳統金融機構建構一個數字化的新生的金融體系,這個金融體系兼顧了傳統金融機構的優勢和特征,又能夠規避數字貨幣的風險,再加上傳統金融機構自身互聯網化的優勢,數字貨幣作為一種數字化存在的優勢將會逐步減弱。傳統金融行業的數字化所帶來的金融行業的重構將會讓原本依靠數字化優勢贏得市場和用戶的數字貨幣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被邊緣化的風險將會進一步增大。

回歸金融本身,數字貨幣的涅槃之路

數字貨幣當前遭遇到的冰火兩重天的發展狀態除了和數字貨幣本身的獨立性、合規性、投機性等特征有關之外,還與傳統金融行業的數字化、互聯網化有著很大的關系。那麽,數字貨幣如何發展才能回歸正道真正發揮出金融本身的作用呢?

確立數字貨幣的合法性地位,回歸金融體系本身。盡管數字貨幣誕生於互聯網,但是它並不是一個"獨立王國",始終都屬於金融的範疇。而從當前數字貨幣的發展情況來看,它的合法性始終都沒有得到承認,這就讓數字貨幣距離金融行業的中心越來越遠。

未來,數字貨幣想要真正被市場所接受,首要任務就是要確立自己的合法性地位,被金融體系當中的其他門類接受才能有與其他門類產生聯系的機會。另外,回歸合法性地位的首要條件就是完善自我運作邏輯,減少不合規的操作,讓數字貨幣的運轉更加合規,而不僅僅只是一個投機的工具。

發揮金融職能,讓數字貨幣兼具互聯網的自由性和金融的安全性。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互聯網的自由性和金融行業的安全性之間是一種水火不相容的關系,而這也正是當下數字貨幣之所以面臨諸多問題的主要原因。數字貨幣的不可控與金融行業的風控之間所導致的一個最為直接的結果就是數字貨幣在當前的主流金融體系當中無法代替出人們印象中的金融的職能,最終僅僅淪為一種投機工具。

數字貨幣回歸正道的另一方面就是要發揮金融的職能和作用,借助數字貨幣的跨國界、去中間化、技術性強、數字化高等優勢來為企業節省運作成本,提升實體經濟的運轉效率。比如,我們可以在海外購物的過程中利用數字貨幣減少用戶需要兌換貨幣的麻煩,真正將數字貨幣看做是一個減少中間環節的利器,讓用戶享受到使用數字貨幣的福利。

將數字貨幣的監管納入到數字化監管的體系當中,真正讓數字貨幣不再是信馬由韁的發展狀態,真正讓數字貨幣的運轉更加合規、合法、合理。

找到數字貨幣與現實貨幣的結合點,真正將兩者融合在一起。數字貨幣之所以飽受詬病,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其無法與現實貨幣實現互聯互通,數字貨幣僅僅只是一個現實貨幣的投資途徑而已,無法與現實貨幣進行實時互換。這就讓兩者之間處於一種"隔靴蹭癢"的狀態,想要改變這種狀態必須實現兩者之間的完全融通。

建立一個數字貨幣與現實貨幣兌換的標準,將兩者之間的關系從投資與被投資的關系轉變成替代與被替代的關系。通過這種關系的轉換,重新確立數字貨幣與現實貨幣的地位,真正將兩者之間的關系變成一個對等、同類的存在,實現兩者之間的共生、共進。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的暴漲以及金融行業對於它的平靜反應折射出市場對於它的不同看法。從當前的發展情況來看,數字貨幣真正回歸市場主流被以傳統金融機構為代表的大多數金融機構接受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隨著數字貨幣不斷調整,它將會逐步找到自由與安全之間的"第三條道路",由此數字貨幣將會發揮它的高效率和去中間化的作用,真正為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發揮作用,成為未來數字化金融時代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數字貨幣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049

一財研選|“分鐘零售”+“米級物流”,技術提升成新零售重心!


 

券商研報浩如煙海,投資線索眼花繚亂,第一財經推出《一財研選》產品,挖掘研報精華,每期梳理5條投資線索,便於您短時間內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專業團隊每周日至每周四晚8點準時“上新”,助您投資順利!


2018年6月7日目錄

►“分鐘零售”+“米級物流”,技術提升成新零售重心(方正證券)
►丙烯行業景氣好轉,產業鏈一體化裝置有望受益(申萬宏源)
►北鬥芯片成功邁入28nm時代,撬動中下遊千億市場(東興證券)
►特斯拉將設上海工廠,本土供應鏈零部件企業受益(太平洋證券)
►政策監管量價雙重改革,血制品行業望迎景氣拐點(浙商證券)

 


1.“分鐘零售”+“米級物流”,技術提升成新零售重心(方正證券)

隨著商品經濟的綮榮以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網購用戶愈發開始重視購物體驗和網購商品的質量,電商已逐步由商品為中心的模式轉向以消費者為中心及以流量為中心的方向加快發展。

方正證券認為,未來的二十年將由純電商向新零售轉型,即線上線下相互聯動,協同現代物流創造新零售模式,預計未來隨著用戶習慣的養成和新零售模式的創新,2022年新零售市場規模將達到180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15%。未來五年將是新零售市場戰略布局機遇期,新零售投資將步入藍海機遇期。

方正證券指出,在新零售模式下,線下門店開始承擔著“前置倉”的職能,成為商品發貨地,商品運輸距離大大縮短,達到分鐘配送的速度。米級物流通過大數據要更精準地預測銷量,調撥庫存,把貨放到消費者身邊。根據2017年艾瑞咨詢《中國即時物流行業報告》,2016年即時物流行業訂單量超過56億單,2019年訂單量有望達159.2億單。

方正證券研判業界獨家提出:在“無人智能”社會趨勢及剛需驅動下,無人零售成為新零售重要趨勢性新業態,“分鐘零售+米級物流”將是新零售重要新型業態。

從距離上看,目前大部分的商品仍然在距離消費者幾公里外的位置,消費者更希望越來越多的商品能集中在家或工作單位的幾百米內;從時間上看,傳統電商從下訂單到送達消費者手中往往需要三到五天時間,線下親自購買也需要幾小時,消費者更希望得到商品的時間可以縮短。因此,伴隨縮短商品距離消費者距離、提升配送效率的現實需求升級,一種綜合性、覆蓋廣、低成本的商超成為現實的需要,而無人零售、無人商超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這種需要。未來無人售貨技術的提升和對無人售貨的科學化實時性管理將成為推動無人售貨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重心。

方正證券建議關註新北洋(002376.SZ)、石基信息(002153.SZ)

新北洋:面向零售行業平臺運營商和消費品廠商客戶,根據客戶的商業應用需求,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智能零售設備及應用解決方案,後續將有望實現硬軟一體化雲智能平臺發展模式;

石基信息:零售信息系統產品覆蓋所有零售業態,擁有大中小型零售企業客戶超過30萬家。


2.丙烯行業景氣好轉,產業鏈一體化裝置有望受益(申萬宏源)

申萬宏源指出,丙烯行業好轉,原料輕質化,帶動丙烯未來新增供應受限。目前全球丙烯產能約1.26億噸,表觀需求約1億噸,其中60%以上需求來自於聚丙烯。美國在2017年是迎來第一波的乙烯投產高峰,產能均以乙烷為裂解原料,對應的丙烯產量極少。同時,這些產能的投產有可能會沖擊全球,尤其是高成本端如西北歐、日本的以石腦油為裂解原料的裝置負荷。

2017年中國丙烯產量約2840萬噸,凈進口量309.9萬噸,表觀需求約3150萬噸;但是考慮聚丙烯、環氧丙烷、丁辛醇等衍生品的進口,當量需求約3300萬噸。聚丙烯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和化學穩定性,應用範圍廣泛,近年來我國聚丙烯主要消費領域為拉絲、註塑和薄膜,此外還有管材、吹塑等。據統計,2011~2016年間全球聚丙烯的需求增速為4.9%,聚乙烯為3.6%;申萬宏源預計未來聚丙烯的需求增速仍高於聚乙烯。

申萬宏源看好丙烷脫氫產業鏈。丙烷脫氫(PDH)是一種吸熱反應,是除裂解裝置副產、煉廠副產外最主要的丙烯生產方式,也是最重要的On-purpose生產工藝。目前全球丙烷脫氫裝置共有26套,總產能約1250萬噸/年;其中中國有12套丙烷脫氫裝置,總計產能約580萬噸/年。美國是原料丙烷的主要出口地,2017年出口約90.5萬桶/天,未來隨著頁巖氣開發,副產丙烷出口量將會繼續增大。在丙烷脫氫的具體應用方面,國內更加有優勢;隨著美國丙烷出口的逐漸增加,丙烷相對於石腦油的價格優勢將更加明顯。

申萬宏源指出,影響丙烯的價格因素較多,除了自身供需以及乙烯原料輕質化以外,丙烯的供應還受到以下因素影響:①成品油消費增速,如需求放緩,對應煉廠開工率下降,則影響相應丙烯產量;②甲醇價格與MTO開工,尤其是外購甲醇生產烯烴的裝置。由於美國制裁,未來伊朗新增甲醇產能有不確定性,或將維持緊張;③丙烯商品量減少,一體化裝置受益。由於大煉化投產,丙烯下遊基本配套;同時傳統的丙烯外售企業自己配套丙烯下遊,未來丙烯的商品量有望減少。看好未來丙烯上下遊產業鏈一體化的裝置。

申萬宏源重點推薦東華能源(002221.SZ)、衛星石化(002648.SZ)、海越股份(600387.SH)等。


3.北鬥芯片成功邁入28nm時代,撬動中下遊千億市場(東興證券)

北鬥芯片通常指可以接收由北鬥衛星發射的信號,從而完成定位導航功能的芯片組,包含射頻芯片、基帶芯片以及微處理器。基帶芯片是導航接收機的核心器件,其功能和性能通常決定了整機的性能指標,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對指定衛星信號的捕獲、跟蹤、數據解調,並給出衛星信號的偽距、載波相位等測量信息。

東興證券指出,北鬥導航芯片的優劣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衛星導航產品的性能,芯片技術更直接關系終端體積、重量、成本和性能,也直接影響北鬥下遊產業發展,將朝著集成化、低功耗、高精度、高動態等方向發展。單芯片集成化是將射頻芯片、基帶芯片和微處理器合而為一的單芯片可以提高產品的性能和可靠性、降低體積、功耗和成本;高精度、高動態則將解決制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軍民大規模應用的重大瓶頸。

直到2008年2月,我國第一顆自主開發的完全國產化的北鬥衛星導航基帶處理芯片,“領航一號”才在上海宣布研發成功,在此之前北鬥接收終端機的芯片都為美國企業提供;2012年北鬥二號完成亞太覆蓋的時候,北鬥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被芯片所限制,有機無芯一度成為北鬥產業的發展瓶頸。經過5年的發展,目前芯片工藝已由0.35微米提升到28納米,總體性能達到甚至優於國際同類產品。

隨著北鬥芯片技術的逐步成熟和全球組網加速,北鬥產業鏈將逐步成熟,上中下遊將呈現1:4:5的較為穩定的產業鏈產值分布結構。東興證券預計到2020年,上遊的數據、芯片、模塊類產值在整個產業鏈的占比穩定在10%左右,產值約400億元;中遊的系統集成及終端集成產值在整個產業鏈的占比約為40%,終端產品質量和用戶量將有巨大飛躍,產業國際競爭力將大幅增強;下遊的運營服務產值貢獻預計達到總產值的50%,應用服務水平也將大幅度提高。

東興證券重點推薦振芯科技(300101.SZ)、華力創通(300045.SZ)、合眾思壯(002383.SZ)、北鬥星通(002151.SZ)


4.特斯拉將設上海工廠,本土供應鏈零部件企業受益(太平洋證券)

美國時間6月5日,馬斯克在特斯拉股東大會上表示,將在中國上海設立首座海外工廠。工廠名為Dreadnought,將同時生產電池和組裝車輛。

2018年5月10日特斯拉在上海首次成立獨資子公司,太平洋證券就判斷特斯拉已經正式啟動了國產化進程。主要原因包括:第一,今年4月發改委出臺股比放開政策,為特斯拉在國內獨資建廠掃清政策障礙;第二,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並且還將保持高速增長;第三,特斯拉國產化能夠避免繳納關稅。

太平洋證券指出,特斯拉品牌在全球市場均具有非常強的號召力,特斯拉model 3發布後,全球訂單近50萬輛,但目前周產能僅小於2千輛。近期Second Measure數據分析公司表示model 3訂單中已經有23%被取消,主要原因還是因為Model 3產能不夠。如果特斯拉國產化Model 3車型,可以快速打開國內市場。

太平洋證券認為已進入特斯拉產業鏈的公司將率先受益。特斯拉國產化後,部分零部件必然也會實現國產。太平洋證券建議關註已進入特斯拉供應鏈的優質零部件企業:新能源車熱管理系統的銀輪股份(002126.SZ)、鋁壓鑄精密件的旭升股份(603305.SH)、TPMS的保隆科技(603197.SH)、鋁合金支架的廣東鴻圖(002101.SZ)、鋁合金懸掛件拓普集團(002233.SZ)

目前我國鋰電池產業鏈在全球市場均具有非常強的競爭力,太平洋證券建議關註已經進入松下電池供應鏈的電池材料企業。另外,特斯拉動力電池采用全球最領先技術:正極NCA+負極矽碳/石墨。特斯拉國產化,必將促使我國車企加速采用更高性能動力電池,建議關註高鎳化和矽碳產業鏈公司。


5.政策監管量價雙重改革,血制品行業望迎景氣拐點(浙商證券)

血液制品種類豐富,適應癥也十分廣泛,區別一般制藥行業的特殊性在於原材料稀缺,及絕大部分產品不能通過基因工程方法制造。浙商證券指出,血液制品在多種疾病的臨床治療和預防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經由血漿提取的血制品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全球血制品市場穩健增長,根據MRB數據,2016年全球血漿來源血制品市場規模達到335億美元,預計保持5%~6%的穩定複合增速,到2021年全球市場將達接近426億美元。

浙商證券指出,目前全球血制品行業呈現寡頭競爭的格局,三巨頭Shire、CSL、Grifols 2017年血制品的營收都在40億美元以上,和第四名Octapharma的17億美元有著明顯的距離,市場集中度高。行業特點決定大規模企業和高市場集中度。對於原材料生產的上遊和藥物制造的中遊高度整合的血制品行業來說,規模意味著低成本和競爭力。並購是其擴大規模的最常用手段,貫穿血制品行業發展。

浙商證券認為,國內市場規模、集中度和產品消費結構均有較大提升空間。2017年國內血制品市場規模為235億元左右,僅占全球血制品市場(含重組凝血因子)的11%。從漿量來看,國內的需求量在10000噸以上,測算2018年國內采漿量9000噸,整體市場仍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從消費結構看,國外消費占比較多的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產品,在國內占比較低,分別為34%、3%,產品結構有待改善。

浙商證券指出,多年來血液制品行業發展主要限制因素是原料血漿供應不足,以及價格的非市場化管制。隨著政府限價的取消和漿站獲批速度顯著加快,行業量價限制因素將逐步解除。從2015年開始,量價的走勢更為健康,而部分小品種的價格也有結構性上升的趨勢。統計顯示,自2015年6月1日最高零售價限制放開後,纖維蛋白原、靜丙出廠價同比漲幅分別約80~130%(0.5g從280元/支漲至650元/支)、10~20%(2.5g從550元/支漲至700元/支),其它產品也出現不同程度的提價。未來價格放開是大勢所趨,隨著優秀企業采漿能力提升,將迎來量價齊升的行業大拐點,有望提振相關企業業績。

重點公司方面,浙商證券推薦華蘭生物(002007.SZ)、上海萊士(002252.SZ)、天壇生物(600161.SH)、博雅生物(300294.SZ)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5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