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白手致富 難忘蘋果滋味 陳文義一圓致富夢 台商回饋鄉里完成三階段夢想

2001-05-24  今周刊





人人都想成為億萬富翁,但能實現 夢想的又有幾人?出身貧困的陳文義,偶然機緣下,吃了一整顆蘋果,那滋味讓他立志要成為有錢人,四十年來,他不斷努力追求,這個從蘋果中萌芽的夢想,如今 已長大茁壯,結實累累。

撰文‧黃筱雯

開著車子來到南投縣埔里鎮,從大街往山上走,約莫二十分鐘後,駛進一條蜿蜒小徑,路的兩邊種滿百香果,整片山野沒有幾戶人家。

沒多久,我們到達埔里大坪頂的太平國小,一下車就被眼前這幢非常有設計感的學生活動中心給吸引,「在這麼偏僻的小學,怎麼會有一間如此漂亮的會館?」「這 所小學每個年級只有一班,全校總共就只有六班!」捐贈這個活動中心的是台商新任豐塑膠公司董事長陳文義,他說:「蓋這個活動中心的地方,以前就是我住的土 角庴。」陳文義的父親曾在這裡教書,這裡也是他從小生長的地方。

陳文義說,像這樣偏僻的小學,資源非常少,學生們連個室內的活動空間都沒有。以前他的生活非常窮困,晚上只能點煤油燈,每天還得花一小時到山下挑水,下雨 時,屋內則是滿地泥濘。如今,他的事業小有成就,就想著回饋這個地方。

回饋鄉里

為偏僻小學籌建活動中心

約二、三年前,他著手計畫蓋一間圖書館,後來與校方討論後,發現小朋友們更需要的是一個室內活動中心,讓他們可以舉行畢業典禮,還可以當餐廳,以及進行各 式各樣的活動。

為了籌建這個活動中心,陳文義除了自己捐贈一千一百萬元之外,他還找來企業界友人一起共襄盛舉,聯聚建設董事長江韋侖捐贈了所有的餐桌椅,百和董事長鄭森 煤、鄭國烟兄弟則捐贈了植栽綠化,在五月二十七日,這座活動中心也即將完工落成。

活動中心以父親陳深淵的名字命名為「深淵紀念館」,紀念碑上寫著「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這是他在台北體專畢業時,校長林鴻坦勉勵大家的一句話,不僅是他的 人生座右銘,也是他成功致富的關鍵。

他說,許多台商事業有成,都會在中國大陸蓋希望小學,而他認為台灣還有許多需要幫助的人,「我們生長在這裡,更應該回饋給這塊土地。」場景拉到彰化縣員林 鎮,從熱鬧大街上轉個彎,進入鬧中取靜的小巷弄,一幢豪宅映入眼簾,進入屋內,庭園裡的五葉松在春天的陽光下伸展枝葉、眼前一片翠綠的草坪與潺潺的水聲, 讓人頓時進入一個舒適寧靜的世界裡。

這幢四層樓的豪宅占地一百六十坪,室內面積三百坪,進入客廳,空間十分寬敞,每個角落都顯示出大戶人家的氣勢。豪宅裡有可供二十多人聚會的大型視聽室,頂 樓的泡澡空間同時備有專屬烤箱,主人泡澡時,窗外則是精緻的庭園景觀,視野非常漂亮。

捐贈一座活動中心,其實是陳文義人生的第三個夢想,而這一棟豪華氣派的房子則是他的第二個夢想。他說,人生的夢想可以分為好幾個階段,而他的第一個夢想就 是﹁變成有錢人﹂!

陳文義從小喪母,父親再娶,父親雖然當小學老師,但薪水微薄,家中食指浩繁,為了增加收入,在山上種植柑橘、香茅,小時候他就得幫忙家務,煮飯兼挑水。

從小個性調皮叛逆的他,曾有一次被父親狠狠修理的經驗。念小學時,有一次和同學打鬧過火,同學受了傷,對方母親跑到家裡告狀,當時陳文義的父親十分生氣, 擰著他的耳朵到學校,將他吊在鳳凰樹上,拾起粗大的扁擔痛打,「好多同學都圍在四周看熱鬧,可是都沒有人敢阻止父親」。陳文義說,「那一次我的屁股瘀青紅 腫,扁擔被父親打到快斷了,那種被打的感覺,至今我仍記得清清楚楚。」

初中輟學

體悟念書可貴,放棄學徒生涯才上初中,無心讀書的陳文義就輟學,到外面當起學徒,他曾經在餅店學做餅,也學過修腳踏車、鐵工,只想早日靠自己的力量謀生。 有一次,當時才不過十四歲的他在建築工地做工,因重感冒躺在床上休息,卻被老闆的媽媽暗指他偷懶,讓他的自尊心深深被刺傷。

有一天,在三十幾度的高溫下,他扛著沉重的鐵條,舉步維艱地走在工地樓梯上,突然間他停下腳步,想著想著,不禁淚如雨下:「為什麼每個人都在念書,而我要 在這裡做這種工作?為什麼有書可念,卻不去念書?」在外吃苦了三年,他才發現念書的可貴,有所體悟的他,下定決心,重回埔里農校就讀,這段期間,他住在同 學家,完全靠自己的能力生活,他利用課餘為喪家的送葬儀隊吹奏「西索米」(樂儀隊吹奏薩克斯風的樂聲),並在二十一歲時,順利考上台北體專。

遠赴台北讀書的陳文義,寄住在表舅的世交蕭振宗蕭伯父家中,遇上了改變他一生的轉捩點。

當時蕭伯父任職於青果合作社,負責將台灣水果輸往日本的相關事務,這在當時是待遇很高的工作。在那個一般大眾還住在木造矮房的年代,蕭伯父一家則住在氣派 的日式洋房,有傭人隨侍,這樣的富裕生活,與陳文義過去的生活差了十萬八千里。

蕭伯父家中經常有人送來成箱的蘋果,晚餐後,蕭伯母就叫他自行去拿來吃。陳文義又驚又喜,因為在那個年代,蘋果是十分昂貴的商品,除非遇上節日或生病,否 則能吃到的機會是少之又少。

「我拿著一整顆蘋果,大口咬下去,這蘋果的滋味,讓我覺得有錢真好,有錢就可以天天吃一整顆蘋果,我下定決心,以後我一定要當有錢人!」這蘋果的滋味一直 深埋在陳文義的心中,體專畢業後,他不選擇當老師,「因為我很清楚,如果只安於一份穩定的工作,絕對沒有辦法實現成為有錢人的夢。」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為 蕭伯父創立的二水塑膠公司作監工,監督興建廠房,廠房完成後,他轉作總務,過了一段時間,他又主動爭取當業務,「當業務,才能認識許多朋友,拓展人脈,比 較有前途」。因此陳文義開始每天騎著摩托車,不分寒暑,不分晴雨,四處走透透,推銷自家公司產品,他曾經從彰化一路騎到屏東,再沿路騎回來,冬天天冷,他 就塞報紙在衣服裡禦寒。

但當時由於工廠技術不穩定,產品品質不好,一直被廠商打回票,沒有訂單,工廠最後經營不起來,被迫倒閉。

陳文義看在眼裡,從中了解到「要有訂單,先要有良好的品質,才能吸引客戶,不論做什麼,這個道理都不變。」

積極打拚

努力獲得肯定,買下老闆的工廠失去工作的陳文義,在因緣際會下,開始學打高爾夫,前後還奪得三個球場的比賽冠軍,最高紀錄六十八桿,成績相當於職業選手。 高爾夫是不少有錢人從事的運動,球技好的陳文義,因此成為大老闆們打球的好夥伴。陳文義的無心插柳,反而成為他廣結人脈的得力助益,「還有人說,姓陳的拿 一支球桿,就打遍天下無敵手了!」沒多久,陳文義就到球場上認識的嘉信鞋業董事長紀華鎗的公司上班,這家公司專做PVC塑膠再生鞋底,雖然只是做一名經 理,陳文義卻比任何人都積極,沒人才找人才,沒原料幫忙找原料,甚至公司發不出薪水,少了十萬元,他也幫忙借錢度難關;公司早上八點上班,但是他七點半就 到了,認真的程度不輸自己當老闆。

公司生產PVC,一竅不通的他,花了一個月的時間,透徹了解產品,並親自動手和機器師傅一起拆裝整修設備,每天搞得滿身油汙,髒兮兮的回家。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像他一樣盡心盡力,沒多久,廠長、總務到會計,接連離開,陳文義一肩扛下廠長與總務工作,繼續專心管理公司。在他的堅持下,業績漸漸 有了起色,訂單越來越多,出貨量也越來越大,有了成績與經驗,一九八一年,陳文義開始思考:何不自己跳出來做?

這個想法被老闆知道後,老闆爽快地表示要將公司賣給他,讓他完全接手經營,他沒有料到老闆會如此回答,讓他順利買下這間工廠,最後,因產能不斷增加,他又 回頭買下過去他監工的二水塑膠工廠。

至此,陳文義前後二家待過的公司,最後都變成他自己的公司,接著再前往中國大陸與越南設廠,經過多年來的打拚,如今他事業成功,「蘋果的滋味」的致富夢想 終於成真!

邊說著故事,陳文義拿起薩克斯風,「我已經很久沒吹薩克斯風了,不過還是可以試試看。」鼓起腮幫子,吹起許久未碰的薩克斯風,低沉渾厚的樂聲悠然響起,過 了四十年,他實現了夢想,這樂聲聽來格外瀟灑悠揚!

「我對我的夢想,從未放棄過!」陳文義說,今天他之所以能逐夢成功,是因為努力、專注,加上誠心待人,並把握住所有的機會。

他更勉勵所有人,「不論你是上班族,或是想創業,都要堅持自己的夢想!」104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擁抱職場五力,讓夢想發光想要在職場上或事業上發 光發熱,首先要擁有夢想,熱情也是必須擁有的,再來你要能夠刻苦耐勞,忍受所有的不愉快與不舒服,這是最基本的一點,也是在職場上將會遇到最多的一點。

歸結過去104所做的調查,可以結論出職場五力,第一力是專業,所謂專業,除了專業知識技能,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要能為老闆賺錢;第二力是行銷,台灣人 行銷自我的能力不強,因此藉由行銷,創造你在別人心中的價值,才能往成功更邁進;第三是創意與創新,要有新的想法並且有能力去實踐;第四是生命力,造就閃 耀人生的力量,你必須持之以恆的努力不懈。

最後一力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你必須跳脫框架思考,這也是最重要的能力。

如果想自行創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先畫出創業藍圖,仔細模擬推敲,才能有良好的起步。

陳文義

出生:1948年

現職:新任豐塑膠董事長

學歷: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原台北體專)

經歷:新合豐塑膠經理

二水塑膠業務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04

大鄉里出城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2/10/blog-post_16.html
關於中國國家統計數據有多可靠,人言而殊。每年中國公佈《全國年度統計公告》序言例必 有一段黨八股,每以「⋯全國各族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作序言,加上當時政治經濟環境作進一步論述。如1978年便有「⋯認真貫徹執行新時 期的總任務,揭批林彪、『四人幫』的鬥爭取得了偉大勝利⋯」;1987年至1989年則主要論調為「⋯開展『增產節約、增收節支』運動⋯社會需求過旺,供 求總量矛盾和結構性矛盾加劇,物價上漲過猛,出現了明顯的通貨膨脹⋯經濟結構不合理、經濟效益差等深層次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宏觀經濟緊縮中又出現了流通不 暢、企業開工不足、就業壓力增大等難以避免的新問題。⋯」;1992年則有「⋯認真貫徹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的重要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精神⋯」;2002年起 之後基本上例必「⋯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近年歐美經濟陰晴不定,而中國在出口競爭力似逐漸有下降之勢,兼且A股尋底多年仍未有轉機,那麼未來大中華的投資方向何去何從呢?今天且讓筆者以由 1985開始的一些「信不信由你」的國家統計數據,包括GDP、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房地產開發投資等宏觀數據走勢去揣摩中國領導人 國策的思維。 
自1985年至2011年,中國GDP由人民幣8,701億元上升至人民幣471,564億元,複合増長16.60%。至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大 抵是指工、農、商以及國家在基建上的投資,當中包括房地產開發投資。期內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人民幣2,542億元上升至人民幣311,022億元,複合 増長20.31%。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人民幣4,304億元上升至人民幣183,919億元,複合増長15.54%。至於自1989年至2011年 房地產開發投資,則由人民幣251億元上升至人民幣61,740億元,複合増長28.43%。
若果把上述數據與GDP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作比率一併計算出來的走勢,大家不難看到近年中國國策上的傾向。自1985年至2002年許,全社會固 定資產投資/GDP比率一直維持在30%至40%水平,但自2002年開始比率則逐年急升至2011年的65.96%。至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GDP比 率,自1985年的49.47%開始一直下跌至1993年的31.23%才見底,之後長期在約40%以下水平浮動而沒有突破。
 
至於房地產開發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則由1989年1.51%急升至2011年的13.09%。其實期內中國人口由11.12億上升至 13.47億,複合増長0.88%;其中自1989年至2011年間,城市人口占全國人口比率由30.40%上升至51.27%,可見房地產開發受惠於中 國城市化的影響。 
值得留意的是,中國政府公共財政收入由2003年的人民幣20,466億元上升至人民幣103,740億元,複合増長22.45%;同期公共財政收 入佔GDP比率由15.07%上升至22.00%!內此可見,近年中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雖已近天文數字,但基建投資推動GDP再推動公共財政收入這條 「獨歩單方」的確在近年行之有效。筆者相信中國政府在常常強調「⋯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以大笨象繼續作中國經濟火車頭的國策仍然不會改變。另 外,觀乎歐美已發展國家城市化比率一般高逾80%,以2011年中國城市化比率僅51.27%,城市化應該會是未來數年中國增長的亮點。 
這期《經濟學人》主題乃「True Progressivism:The New Politics of Capitalism and Inequality」指出環球發展有兩個似乎互動矛盾的現象:一方面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而社會流動性減弱;而另一方面已發展和發展中國家差距自1980年 許開始收窄,其中《經人》更把功勞歸於鄧伯伯。難怪近年黨八股只「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而把毛公潤之的思想巳奉上神枱之上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739

容納犯錯創出新科技矽谷台人開班授鄉里

1 : GS(14)@2016-08-13 14:59:35

美國西岸一個小小的矽谷(Silicon Valley)地帶,其高密度的高科技產業,擁有足以影響全球經濟生態的力度。而在這裏生活打拼數十年的一班台裔移民,決定將結集矽谷經驗的「成功法典」回饋家鄉台灣,利用工餘時間出錢出力開班教授自身所學。駐美記者:唐芷瑩矽谷報道台灣的高科技產業曾經歷輝煌時期,電腦零件、半導體、記憶體行業等成為「明星產業」,但近年隨着更多亞洲地區加入競爭,這個光環失色不小。政府換屆後,繼續加緊步伐配合行政院「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的新方案,開拓像金融科技(Fintech)等新技術於不同產業的應用。台灣行政院每年均獲經費讓各部門的中高層官員考察團到海外參訪。今年選址到矽谷,一眾人於周四參觀希捷科技(Seagate)的廠房之餘,也花了一整天參加「管理研習班」。這門課是由當地台裔組織「連結台灣」(Connect TW)講授,由一班熱心成員輪流「傳授功力」。何謂矽谷成功法典呢?「連結台灣」認為,管理要人性化、勇於承認並包容錯誤。主辦者之一的李士甫,在希捷矽谷研發部擔任總監,他表示:「談不上傳授功力吧!只希望幫助到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家鄉,幫他們做到市場導向。其實台灣過去幾十年(日益開放)的政治發展,已經帶給現時年輕人軟實力優勢,只是未能完全發揮。」他認為在矽谷,溝通是極重要一環,但是「在台灣,大至立法院與行政院之間的溝通,以至年輕人在公司中怎去表達自己,都有很多改進空間」。在台灣,的確有不少新生代希望到矽谷闖蕩。26歲的范振夫(Jeff)於政治大學電腦科學畢業,在台灣投身相關行業,不時被派到矽谷出差。他認識到「連結台灣」等一眾前輩後,希望作為橋樑去連結兩地的人,於上月起開始招募台灣青年加入「師友計劃」,協助台灣年輕人跟矽谷導師配對。他說:「無論甚麼行業,想融入創新科技其實都需要一個『沙河地帶』,容許業界不斷創新和犯錯。台灣現在就欠缺這一環,工商部門其實可以多廣納青年人的新主意,與他們多討論、慢慢改良新產品。」他認為,台灣要打造「亞洲矽谷」,不能將矽谷模式完全複製,而是要建立自己的島國特色,「我們的觀光、醫療產業是最厲害的,應該想想怎樣可以借助科技令它們發展得更好,爭取成為其他地方的借鏡才對。」是次帶隊的台灣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副處長莊素宜表示,回台後,參與的官員需將所學寫成報告,上交行政院,協助日後決策工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13/197349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6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