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格羅斯:實體經濟處於寒冬之中 通縮風險正在逼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224

prosperity_billGrossIO

債王格羅斯周一發表了其加盟Janus Capital Group Inc後的第二份投資展望。在這份名為“孔隙率和繁榮問題”(The Trouble with Porosity and Prosperity)的報告中,格羅斯表示盡管全球央行一直在致力於提高通脹水平,但是收效甚微。通縮的風險正在加劇,投資者的財富可能會因此縮水。

格羅斯稱:

21世紀的經濟基礎十分脆弱,如同建立在砂石上一般。全球央行都在努力推升通脹,但是目前更多的效果還是體現在金融資產價格的走高,實體經濟受到的提振十分有限。停止印鈔似乎是一種解決購買力降低的方式,然而全球金融市場似乎已經無法脫離這種刺激方式。更令人擔憂的是,傳統意義上的刺激已經很難對經濟帶來幫助。金融市場一片繁榮,實體經濟領域卻處於寒冬之中。

2014年美國10年期以上的國債回報達到18%,超過了標準普爾指數的回報。CPI維持在2%以下已經有兩年之久,無論是商業還是個人消費者都不願意消費。

對於投資者而言,遲早他們會意識到,現代社會的通脹模式(低通脹)盡管可以滿足現有生存的需求;但是長期來看,未來教育、醫療、退休所帶來壓力都將令他們難以面對。實體經濟需要更多的刺激,但是刺激的著重點應該在財政政策上。政府需要負擔起更大的責任。

如果央行和政府最終無法拉高通脹的話,大通縮時代的到來概率就會越來越大。通縮對於投資者不會是個好消息,資產縮水將是難以避免的結果。

2014年初的時候,國幣貨幣基金組織(IMF)主席拉加德就曾經警告發達經濟體正在面臨通縮的風險。而格羅斯上月則表示,投資者應該和兩位數的增長預期說再見了。世界增長正在進入一種新模式。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695

不知道大家對處於比較低估值的資源類股票是否有興趣? 何純在南國

來源: http://xueqiu.com/2657407918/35189715

不知道大家對處於比較低估值的資源類股票是否有興趣?
比如說:
澳洲的
Mount Gibson Iron Ltd代碼 MGX:ASX鐵礦石公司。
說起來這個公司也是一個與中國息息相關的公司,不僅市場在中國,股東也大部分來自中國。第一大股東是在香港上市的$聯合地產(香港)(00056)$    ,MGX公司的董事會主席也就是聯合地產的行政總裁,第二大股東是首鋼,也占有董事會席位。
股價從2012年的2.5跌到現在的0.245,跌去90%。
現在公司資產負債率只有20%,銀行貸款少到可以忽略不計,怎麽也不至於破產。
公司連續5年都沒有資本動作,沒有配股集資等從市場拿錢,非常幹凈。審計的事務所是安永,且兩個大股東有一定制衡作用,財務造假可能性很低。
董事會主席有一番話我很欣賞:

“Our discipline has also protected shareholder value by avoiding unnecessary share dilution, with Mount Gibson’s total issued share capital increasing by only 1% since 2009. This also sets us apart from the majority of our competitors, who have multiplied their number of shares outstanding, and shareholders should take comfort in our proven ability to effectively manage capital effectively.”
與大多數澳洲礦山類公司不同的是,該公司主要依靠自有資源發展,而不是大額圈錢配股發展並攤薄已有的股東權益。


最近5年現金流非常強勁,經營現金流遠遠超過投資支出,每年都堅持分紅,最近1期派息4分錢,相當於股價的15%左右。
現在的市凈率只有0.2,公司每股凈現金資產是股價的2倍,這還不包括公司擁有的現金牛礦山,存貨和應收款等等。
股價低於凈現金的公司很多,但是相當於凈現金50%的公司就很少見了。
看市盈率的話,也只有3倍多,最新的一個季度產量上升部分彌補了鐵礦石價格下跌的風險。
我估計2015年利潤可能大幅度下跌,但是考慮到公司的凈資產和負債狀況,即使不賺錢這個價格怎麽也是值得的。
就是不知鐵礦石價格什麽時候回穩,也許3-5年吧。
長期持有的話,大概率盈利。
目前的情形讓我聯想到2009年港股小盤股遍地是黃金的情形。如果不是鐵礦石暴跌,根本沒有這種撿便宜的機會。現在股價往下的空間非常有限,而上升的空間就非常大。
本人今天早上開始買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277

高盛總裁Gary Cohn:我們處於貨幣戰爭之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470

高盛總裁Gary Cohn在出席達沃斯論壇時表示,全球市場正處於貨幣戰爭之中。而全球最大對沖基金Bridgewater創始人Dalio則預計貨幣市場將見到美元更為強勁的上揚,力度可能會和1980-1985年美元大漲類似。

Dalio表示,

按照時間和薪酬對比計算的話,歐元區的用工成本是美國的兩倍。這所帶來的代價就是歐元區必須做出結構性改革,其中包括歐元貶值。但是歐洲的政策制定者並不能討論貨幣貶值,因此歐元的匯率問題將會給市場帶來更大的影響。

如果歐洲央行宣布QE的話,將引發美元的軋空行情,其力度可能會和1980-1985年美元大漲類似。和當時相比,目前央行已經沒有更多的降息空間來避免通縮,因此金融市場可能會面臨極度危險的情況。

Bridgewater管理規模達到1600億美元。

Cohn則認為,

歐洲央行可能會宣布1萬億歐元規模的QE計劃。全球性的貨幣戰爭已經開始,央行都試圖通過讓本國貨幣貶值來促進出口並刺激經濟。

北京時間20:45即將公布歐洲央行利率決議,此前,多家媒體爆出歐央行將宣布購買主權債,規模最高可達1.1萬億歐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736

金融危機很可怕嗎?希臘在過去192年里有90年處於金融危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511

現在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希臘。

自反緊縮的激進左翼聯盟Syriza在上月的選舉中勝出,希臘與債權人的談判就成了投資者關註的焦點。

實際上,希臘出現金融危機並不是什麽新鮮事。

來自美銀美林的圖表顯示,在過去兩個世紀中,希臘共發生了六起主權債務違約事件。

更糟糕的是,美銀美林指出,在過去的192年中,希臘有90年在違約或者進行債務重組。

february 5 cotd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934

安倍顧問:日元處於“舒適”水平 目前不必擴大刺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515

彭博社,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顧問本田悅朗(Etsuro Honda)表示,由於經濟正在複蘇,日元走弱已降至“舒適”水平,而且日本央行目前可以暫緩擴大經濟刺激。

本田悅郎在上周五接受彭博社采訪時稱,自去年10月31日擴大的刺激措施要6到8個月才能完全在經濟中釋放效果:

因此,日本央行可以等到最早6月再來評估這些措施的效果。美元兌日元處於117至120的舒適水平,日元走弱最終能幫助刺激消費,增長的企業利潤能帶來薪酬上升。

本田悅郎還稱,目前沒有足夠的理由擴大經濟刺激,但如果有必要,日本央行不應該讓日元走弱阻止其考慮進一步擴大寬松。

自去年10月經濟刺激擴大以來,日元已經下跌8.3%。如果與2013年4月日本開始執行寬松計劃以來,日元跌幅已經達到22%。

彭博社報道稱,部分日本官員認為日元已經跌得足夠多,需要平衡弱勢日元對出口的刺激和拉高小企業成本的不利影響。一些執政黨議員表達擔憂稱,如果日元進一步下跌,有可能會傷害日本經濟,影響到今年4月的地方選舉。

日本央行上周三宣布維持利率不變,維持貨幣基礎年增幅80萬億日元的計劃不變。其重申,將觀察風險,適時調整政策,在通脹率穩定在2%之前,將繼續QQE政策。

華爾街見聞網站報道,日本央行今天上午公布1月20-21日會議紀要稱,盡管油價在持續降低,CPI增長放緩,但維持中長期通脹目標是合適的。

會議紀要還稱,油價震蕩對日本實現通脹目標造成困難,若油價上漲,在2015/2016財年實現2%的通脹目標的可能性很大。僅有一位委員表示,由於扣除食品和能源後通脹率為零,實現通脹目標的難度很大。

路透社,多名分析人士預計,日本最早在今年4月份將購債規模從80萬億日元擴大至90萬億日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007

央行解釋降息:物價漲幅處於歷史低位,營造中性適度貨幣環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674

央行宣布降息後,在其官網發布答記者問解釋降息的原因。在文中,央行負責人表示:

近幾個月以來,消費物價漲幅有所回落,工業品價格降幅擴大,對實際利率水平形成推升作用。當前物價漲幅處於歷史低位,為適當使用利率工具提供了空間。此次利率調整的重點就是要繼續發揮好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進一步鞏固社會融資成本下行的成果,為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

央行再度強調“此次利率調整的重點仍是保持實際利率水平適應經濟增長、物價、就業等基本面變動趨勢,並不代表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發生變化”。

盡管央行表態“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註重松緊適度,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適時適度預調微調,為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但值得註意的是,如同此前在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一樣,“保持定力”的措辭不再出現。

以下為央行官網全文:

1、問:2014年11月22日利率調整的效果如何?此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的主要考慮是什麽?

答:自2014年11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並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以來,隨著基準利率引導作用的發揮及各項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實,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有所下降,社會融資成本高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受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以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降的影響,近幾個月以來,消費物價漲幅有所回落,工業品價格降幅擴大,對實際利率水平形成推升作用。當前物價漲幅處於歷史低位,為適當使用利率工具提供了空間。此次利率調整的重點就是要繼續發揮好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進一步鞏固社會融資成本下行的成果,為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

2、問:此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的主要內容和預期效果是什麽?

答:此次采取對稱方式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由2.75%下調至2.5%,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由5.6%下調至5.35%;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及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由於央行公布的基準利率仍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再次下調貸款基準利率可望直接對金融機構貸款實際利率產生一定下拉作用。同時存款基準利率的進一步下調,也有利於降低金融機構籌資成本,帶動各類市場利率和企業融資成本繼續下行,對於進一步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具有積極作用。

3、問:此次結合利率調整進一步擴大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麽?

答:近年來,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存款利率浮動區間逐步擴大,金融機構自主定價能力持續提升,已初步形成差異化、精細化的存款利率定價格局。尤其是在存款保險制度即將推出,相關配套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背景下,進一步擴大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條件基本成熟。同時,隨著理財等存款替代類金融產品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負債類產品已經自發實現了市場化定價,這都推動我國必須要加快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

為此,在繼續發揮好基準利率對銀行定價引導作用的同時,結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將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由基準利率的1.2倍擴大至1.3倍。這是我國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又一重要舉措。存款利率浮動區間擴大後,金融機構的自主定價空間進一步拓寬,有利於促進其完善定價機制建設、增強自主定價能力、加快經營模式轉型並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同時也有利於健全市場利率形成機制,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4、問:此次利率調整是否意味著貨幣政策取向轉變,下階段央行貨幣政策調控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思路是什麽?

答:此次利率調整的重點仍是保持實際利率水平適應經濟增長、物價、就業等基本面變動趨勢,並不代表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發生變化。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發展條件和發展環境都在變化,而其核心是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的改變。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和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的總體思路,更加主動地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註重松緊適度,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適時適度預調微調,為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促進經濟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同時,更加註重改革創新,寓改革於調控之中,把貨幣政策調控與深化改革緊密結合起來,適時通過推出面向企業和個人的大額存單等方式,繼續擴大金融機構自主定價空間,有序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並進一步完善利率調控體系,健全利率傳導機制,不斷增強央行利率調控能力和宏觀調控有效性。(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600

港股窪地:小盤股處於風口,大盤股估值趨同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17

港股窪地:小盤股處於風口,大盤股估值趨同
來源:華泰證券研究所

投資要點:

3月27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參與滬港通交易指引》,提出基金管理人可以募集新基金,通過滬港通機制投資香港股票市場,不需具備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資格。在此消息的帶動下,恒生指數連續上漲超過11%,恒生小型股指數更大漲25%。

港股相對A股處於估值窪地

歷史上A股的估值長期高於港股。2002年以來上證指數和恒生指數的相對估值的均值是1.7倍,即上證A股的估值比恒生指數成份股的估值高70%。港股與美股的相關性更高,2002年以來的相關性達到46%,而港股與A股的相關性僅為16%,主要是香港市場的海外機構+個人投資者占比超過45%,而其中美國投資者超過30%。

兩地估值的差異來自於兩方面,一方面是制度層面的硬約束,包括上市制度、交易制度、投資者限制的差異;另一方面是市場層面的軟約束,包括流動性、資金成本、風險偏好、相對需求差異等。短期資金流向的變化改善港股的流動性以及風險偏好,但硬約束以及資金成本等差異仍然存在,因此兩地估值差異不會完全消除。

短期:小盤股處於風口

短期港股在自我增強的預期下仍有上漲空間。恒生指數目前11倍市盈率,仍大幅低於上證指數19.7倍的估值,隨著“南下”資金放量,而且撬動香港股市所需的資金量遠小於A股,兩地估值差異有望收窄。但公募基金並不是港股的解放軍,內地資金流入的蜜月期之後(6月份之後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需要關註外資流出的風險。

基於資金流向,我們建議關註以下投資主線:1、A-H價差最大的H股,資金南下有望降低A股溢價率,關註昆明機床、北辰實業、山東墨龍、浙江世寶等。2、港股特有、A股稀缺品種,A股稀缺的方向包括無線電信、電力貿易、個人用品、多元金融服務、燃氣、多元電信服務等,關註中國通信服務、元征科技、騰訊控股、天鴿互動、博雅互動、慧聰網、聯眾等。3、下半年深港通有望推出,預計恒生小型股指數有望成為投資標的,關註191支恒生小型股指數成份股,包括京信通信等。4、與A股行業龍頭對標的H股,其估值有望向A股看齊,關註金山軟件、比亞迪股份、長城汽車等。5、主題相關,“一帶一路”、國企改革、京津冀、長江經濟帶、新能源汽車相關個股,關註濰柴動力、中興通訊等。

長期:大盤股估值趨同

長期來看,隨著國內主導產業進入成熟期,而且內地交易制度趨於市場化,保險、社保等長期資金以及海外資金的再配置過程中,A股和港股的資金雙向流動逐步消除套利空間,基本面、制度層面和資金面共同推動大盤股的估值趨同。

基於估值趨勢,建議關註“恒指ETF”(513600)。“恒指ETF”跟蹤恒生指數,投資者能獲得恒生指數的長期收益,而且因采用港股通模式,在所有港股上市基金中費率最低。當然“恒指ETF”並不適合用於套利交易,套利周期更短使得“恒指ETF”即使出現溢價也不會高於10%,遠低於其他QDII類型ET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864

林毅夫:我國仍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8438.html

林毅夫:我國仍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一財網 薛皎 2015-05-15 13:16:00

林毅夫認為,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仍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根據各種產業的特性,發揮好有效的市場和有為的政府“兩只手”的作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即使在相對不利的國際環境下,我國經濟也能保持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到2020年前後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目前國內學界和業界對於我國經濟改革中面臨的問題存在三大誤區——有質量的增長意味著放慢經濟增速、把投資等同於產能過剩以及認為既然政府投資的經濟回報率低,政府就不應該做投資。”5月14日,林毅夫在參加由複旦大學經濟學院舉辦的“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轉型和升級”論壇時說道。

林毅夫認為,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仍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根據各種產業的特性,發揮好有效的市場和有為的政府“兩只手”的作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即使在相對不利的國際環境下,我國經濟也能保持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到2020年前後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誤區一:有質量的增長=放慢經濟增速

但不容忽視的是,伴隨著經濟的增長出現很多問題,例如環境壓力增大,霧霾問題突出。林毅夫指出,目前在社會上形成了一個認識,大家認為霧霾這麽嚴重,都是因為我國經濟增長太快,因為過去增長不講求質量,用高速度犧牲了增長的質量,所以現在要有質量的增長,把增長速度降下來。

對於這一說法,林毅夫認為,環境壓力的增加跟經濟的發展確實相關,但是跟增長速度本身可能並不直接相關。

舉例而言,一個最好的對比是中國與印度。1979年,中國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按當時計價為182美元,印度是227美元,比中國高出25%。而2014年時,根據IMF提供的數據,中國的人均GDP是7572美元,印度是1628美元,不足中國的四分之一。

“過去這36年,中國平均每年經濟增速為9.7%,印度每年的增長是5.7%,明顯比我們慢,但並沒有看到他們經濟發展的質量比我們好。從各種指標來看,印度的霧霾比中國還嚴重,所以說中國的霧霾與高經濟增速並無必然聯系。”林毅夫說道。

通常,一個國家發展要經歷三個階段,即低收入階段、中等收入階段以及高收入階段。林毅夫認為,正是由於我國目前處於第二階段,產業結構以制造業為主導致了環境壓力的增加。

當國家處於中等收入階段時,例如德國、英國、美國等都曾經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因為制造業階段生產特性是能源使用密度高,而且排放的密度高,只有盡快進入高收入階段,產業結構變成以服務業為主,才能更好的改善環境。

“不可能說我只要每天都有APEC藍,其他都不要。如果降低目前經濟增長速度,結果只會使我們在制造業階段停留的時間更長。我們應該在可以發展的前提之下,盡量快速的發展。”林毅夫說道。

誤區二:投資=產能過剩

“很多人把我國目前的產能過程歸結為發展模式錯誤,指出我們過去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導致產能過剩,所以現在要轉變為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我認為這個轉變要適時而為。我並不反對消費的重要性,但是以消費拉動增長的前提是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林毅夫說道:“如果收入水平沒有持續提高卻一味鼓勵消費,只會減少儲蓄增加借貸,發達國家之所以出現金融危機,就是因為消費過度造成的。“

因此,林毅夫認為,要消費增長的前提是收入水平增長,而只有通過投資推動技術創新、產業升級,才能使勞動生產力水平得到提高,進而增加收入、刺激消費。但他同時強調,只有有效的投資,才能提高勞動生產力水平,如果繼續投資於過剩產業,毫無疑問會導致產能過剩。“如果是投資於產業升級、完善基礎設施、環境治理等方面,這樣的投資怎麽會過剩呢?“

誤區三:政府不應該做投資因為投資回報率低

目前部分學者提出一個觀點,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時,政府不應該用積極的財政對策,應該讓市場自己調節。並且指出,2008年以後政府投資基礎設施的回報率一般都比產業投資回報率低,所以得出一個結論,既然政府投資的經濟回報率低,政府就不應該做投資。

對於這一觀點,林毅夫認為存在明顯的問題。基礎設施投資與一般的產業投資在投資回報周期、折舊率方面都不同;此外,基礎設施的投資有很多是外部性、社會性的收益,這不是產業投資中可以直接得到的收益。“民營經濟可能因為基礎設施回報率低,不願投資,如果這時候政府也不投資,只會讓基礎設施建設出現瓶頸,影響經濟發展。”

當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時,其實是政府進行基礎設施投資的好時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14年10月份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中表示,經濟下行的時候,政府可以用財政來進行基礎設施投資,短期內可以啟動需求,創造穩定就業;長期來看,可以給經濟增長創造更好的環境,從而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我發現國內學界還有不少人認為政府的投資回報低,所以不應該政府來做。我認為這是誤區。我們仍然有很好的經濟增長潛力和投資的機會。”林毅夫說道。

編輯:聶偉柱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25

林毅夫:我國仍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8438.html

林毅夫:我國仍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一財網 薛皎 2015-05-15 13:16:00

林毅夫認為,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仍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根據各種產業的特性,發揮好有效的市場和有為的政府“兩只手”的作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即使在相對不利的國際環境下,我國經濟也能保持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到2020年前後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目前國內學界和業界對於我國經濟改革中面臨的問題存在三大誤區——有質量的增長意味著放慢經濟增速、把投資等同於產能過剩以及認為既然政府投資的經濟回報率低,政府就不應該做投資。”5月14日,林毅夫在參加由複旦大學經濟學院舉辦的“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轉型和升級”論壇時說道。

林毅夫認為,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仍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根據各種產業的特性,發揮好有效的市場和有為的政府“兩只手”的作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即使在相對不利的國際環境下,我國經濟也能保持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到2020年前後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誤區一:有質量的增長=放慢經濟增速

但不容忽視的是,伴隨著經濟的增長出現很多問題,例如環境壓力增大,霧霾問題突出。林毅夫指出,目前在社會上形成了一個認識,大家認為霧霾這麽嚴重,都是因為我國經濟增長太快,因為過去增長不講求質量,用高速度犧牲了增長的質量,所以現在要有質量的增長,把增長速度降下來。

對於這一說法,林毅夫認為,環境壓力的增加跟經濟的發展確實相關,但是跟增長速度本身可能並不直接相關。

舉例而言,一個最好的對比是中國與印度。1979年,中國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按當時計價為182美元,印度是227美元,比中國高出25%。而2014年時,根據IMF提供的數據,中國的人均GDP是7572美元,印度是1628美元,不足中國的四分之一。

“過去這36年,中國平均每年經濟增速為9.7%,印度每年的增長是5.7%,明顯比我們慢,但並沒有看到他們經濟發展的質量比我們好。從各種指標來看,印度的霧霾比中國還嚴重,所以說中國的霧霾與高經濟增速並無必然聯系。”林毅夫說道。

通常,一個國家發展要經歷三個階段,即低收入階段、中等收入階段以及高收入階段。林毅夫認為,正是由於我國目前處於第二階段,產業結構以制造業為主導致了環境壓力的增加。

當國家處於中等收入階段時,例如德國、英國、美國等都曾經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因為制造業階段生產特性是能源使用密度高,而且排放的密度高,只有盡快進入高收入階段,產業結構變成以服務業為主,才能更好的改善環境。

“不可能說我只要每天都有APEC藍,其他都不要。如果降低目前經濟增長速度,結果只會使我們在制造業階段停留的時間更長。我們應該在可以發展的前提之下,盡量快速的發展。”林毅夫說道。

誤區二:投資=產能過剩

“很多人把我國目前的產能過程歸結為發展模式錯誤,指出我們過去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導致產能過剩,所以現在要轉變為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我認為這個轉變要適時而為。我並不反對消費的重要性,但是以消費拉動增長的前提是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林毅夫說道:“如果收入水平沒有持續提高卻一味鼓勵消費,只會減少儲蓄增加借貸,發達國家之所以出現金融危機,就是因為消費過度造成的。“

因此,林毅夫認為,要消費增長的前提是收入水平增長,而只有通過投資推動技術創新、產業升級,才能使勞動生產力水平得到提高,進而增加收入、刺激消費。但他同時強調,只有有效的投資,才能提高勞動生產力水平,如果繼續投資於過剩產業,毫無疑問會導致產能過剩。“如果是投資於產業升級、完善基礎設施、環境治理等方面,這樣的投資怎麽會過剩呢?“

誤區三:政府不應該做投資因為投資回報率低

目前部分學者提出一個觀點,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時,政府不應該用積極的財政對策,應該讓市場自己調節。並且指出,2008年以後政府投資基礎設施的回報率一般都比產業投資回報率低,所以得出一個結論,既然政府投資的經濟回報率低,政府就不應該做投資。

對於這一觀點,林毅夫認為存在明顯的問題。基礎設施投資與一般的產業投資在投資回報周期、折舊率方面都不同;此外,基礎設施的投資有很多是外部性、社會性的收益,這不是產業投資中可以直接得到的收益。“民營經濟可能因為基礎設施回報率低,不願投資,如果這時候政府也不投資,只會讓基礎設施建設出現瓶頸,影響經濟發展。”

當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時,其實是政府進行基礎設施投資的好時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14年10月份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中表示,經濟下行的時候,政府可以用財政來進行基礎設施投資,短期內可以啟動需求,創造穩定就業;長期來看,可以給經濟增長創造更好的環境,從而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我發現國內學界還有不少人認為政府的投資回報低,所以不應該政府來做。我認為這是誤區。我們仍然有很好的經濟增長潛力和投資的機會。”林毅夫說道。

編輯:聶偉柱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28

徐小平:當創業處於十字路口,最重要的到底是什麽?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31/149922.html

黑馬說:5月27日,真格基金創始人、黑馬學院名譽院長徐小平在黑馬成長營第十一期開營儀式上,以他特有的熱情和幽默,做了一次精彩的演講,他告訴黑馬創業者們:

做企業,你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壓力、各種各樣的挑戰、各種各樣的問題騷擾你,但最終會有一種東西讓我們從混沌中,從霧霾中走出來,讓我們看清楚並走向燦爛的未來——這就是信念。



\口述|真格基金創始人、黑馬學院名譽院長  徐小平

整理|黑馬學院案例中心  楊嬌


今天看到在座每一個創業者的那種競爭狀態,那種散發、煥發的青春活力,我也覺得自己年輕了。以我個人的經歷來說,我認為沒有比今天更偉大的時代!

李克強總理前幾天在前海、在深圳,又講創業者要抱團取暖,要走到一起,要吸引人,要被人吸引。

總理這種對創業微觀的指導,讓我有一種激動感、幸福感。這個時代給了我們機會和期待,那麽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是什麽,我們又能做點什麽?

人生一次偉大的機會,時代背景很重要,一定要去尋找、一定要去努力,把自己拋到漩渦當中去。我覺得黑馬學院就是這樣的漩渦,就有這樣的氣場。這種機會、這種碰撞,大家一定會滿載而歸。

我認為在這樣一個時代,大部分人的創業夢想能或多或少的實現。你做不到馬雲3千億美金,500億也不錯,500億美金不行,50億美金甚至5億人民幣、五百萬人民幣也可以。這里我最想分享的是,既然踏上了創業這條路,最重要的是什麽?我想講幾個真實的故事。


1.
劉強東說,堅持就是勝利,這不是雞血,它是信念。


你想想劉強東當時重資產,做自己的物流、自己的倉庫,亞洲一號,他靠什麽?想起來很恐怖的,無數億,至今可能還沒有盈利,投資人靠什麽?劉強東有一個最了不 起的投資人,除了徐新以外,還有雄牛資本的李緒富。這個人是做投行的,他在做蘇寧電器財務分析的時候,了解家電行業里各種各樣的問題,然後他一看劉強東這 個模式,立刻覺得要比蘇寧、國美好無數倍,果敢地投了他,也一舉成功。

這個重大決策基於什麽呢?

念。但這個信念,是李緒富對家電行業深入了解的理性。雞血和智慧的區別,雞血和熱血的區別:一種是稀里糊塗的狂熱、愚昧,另一種是智慧、了解,對行業精深的一種判斷。


2.
2001年新東方因托福資料陷入盜版風波,面臨關閉的可能。在這個時候,我作為新東方公關負責人,一股革命豪情油然而生。對!在這個時候沒有恐懼,只有一種信念:新東方事業是不是正義的事業?是應該滅亡還是應該成長?

當時來了十幾輛警車,但是讓我欣慰的是同時有3000多學生,排著一兩公里長龍的隊伍來報名,想趕在新東方關閉之前拿到最後一張聽課證。我知道新東方的事業是正義的事業,有一些瑕疵,但我們改正就好了,還不至於關閉。

我們就憑這麽一個簡單的信念,發起了自衛反擊戰,贏得了全社會的支持,而且這里面沒有一點強詞奪理的或民族主義的東西,新東方就是一個國際主義,就是一個環 球化的企業,但偏偏ETS他民族主義了,他狹窄封閉了,它沒有想到出國夢想對中國家庭的重大意義,做出了傷害中國學生利益的判斷。這是我在新東方最引以為 豪的一件事。

當你遇到一個問題的時候,要決策是A還是B?是左還是右的時候,你想一想,

什麽是你企業的最高價值,什麽是你出來創業真正的初心,什麽是你的員工、你的客戶的最高利益?從你的原始出發點,到你的員工為什麽激動,到你的客戶為什麽付費?

這個東西,你把它詳細分析之後,這就是你的企業的核心價值,對企業核心價值的自信,就是你的信念,一個企業家有了信念,做出決策就不難。


3.
2004年開始準備上市的時候,又出現一個災難:新東方一個項目在招生時對學生說來學習暑期班住三星賓館。學生來了一看根本不是那麽回事,非常惡劣的環境,結果幾千學生就鬧事。怎麽辦?

無條件退費,一卡車一卡車現金送到現場給學生,一天退掉一千萬人民幣。想繼續學習的,我們包了當地五星賓館、四星賓館、三星賓館,把能夠找到的高級賓館,全部給學生住。

結果新東方品牌不僅沒有遭到損壞,反而更加令人信賴。這相當於把一個巨大的滅頂之災,變成了一次全國人民稱頌的偉大行為藝術。當時我們虧了大概好幾千萬——估計04年一年也就是5千萬利潤。《中國合夥人》電影劇本里我曾經寫過這個場景,其實它真的發生過。

這種大是大非面前,我們的抉擇非常容易,根本不要討論。因為我們有信念——學生利益是新東方最高價值——價值觀支撐的信念。


4.
易到的周航說,他經常夜里找他哥們兒聊天,覺得前無出路、後無退路,左右的門都關著,根本不知道路在何方。周航堅持了下來,即使現在他們依然面臨著壓力,但他高歌猛進地在堅持。

周航認為,易到是有價值的——用互聯網把車連起來,全世界無產者都連起來,就是周航的信念——周航憑著這個信念走到今天,估值20億美金。整個董事會、整個股東大會,對周航這個創業家,對於他的那種人格、性格的力量,充滿了信任、充滿了期待。毫無疑問,他是這個時代偉大的創業者。

每個CEO都應該是他自己企業的發言人,必須是自己企業的第一銷售員,必須將這種信念傳遞給市場。作為天使投資人,我們靠的就是基於我們對創業者整個人的判斷。我們投資投到最後還是投這個人。


5.
2014年5月16號聚美優品上市,我跟陳歐吃上市的早餐。那是華爾街的傳統,巨大的圓桌四五十人。

紐交所的CEO說,陳歐會成為紐交所2000年來最年輕的CEO,他直接登上了人生的巔峰。但是8月1號大促,出現了假貨危機——第三方平臺賣假貨。

陳歐這時候做了個決定,砍掉第三方平臺。陳歐從那一刻起,壯士斷腕,從源頭上徹底杜絕假貨發生的可能。他面臨的恐怕是1/2、1/3或者1/4銷售額的下 降,這對一家年輕的上市公司是不可思議的,非常需要勇氣。但陳歐的信念很簡單也很強大:盡管假貨是電商的原罪,但聚美就是要做中國最幹凈的電商。


<<<<<
 

當你的人生走到十字路口,

當你面臨最重大的決策,

你信不信這個事業?

你認不認為這件事對社會有好處?

對用戶有好處?

或者你的公司,

你是不是覺得你的事業需要送到千家萬戶?


這個時候決定就很容易。賭博,我擺在這兒還是擺在那?那是靠命運,靠的是概率。但信念,卻能指引你永不迷航。

郭沫若在詩集《女神》中,引用了歌德的一句名言:永恒之女神,引導我們前行”。創業家的永恒女神是什麽呢?

企業承擔著社會責任,承擔著員工期待,以及股東要求的創業者。你的那個女神,就是你的責任感,你的理想,你的價值觀,你的信念。

有人問,“什麽樣的人才稱得上是創業者?”

首先,你連打工都可以全職,創業怎麽能兼職呢?創業者必然是全心全意投入的。其次,當一個創業者問我,我做的這個事情里面有沒有機會的時候,你不是創業者, 你是個投資人。創業者是什麽呢?看到這個東西,就發了瘋,就鐵了心,就一竿子到底,九頭老牛也拉不回,這就是真正的創業者。

好的企業,一開始就要有個股份的安排——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企業的糧草是什麽?不是工資,是股份。當一個人不拿股份就加入你的話,證明他不優秀。

團隊一確立,你要馬上明確你的企業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最重要的人是誰?然後把股份分下去。同時,給他多大的權利就有多大的職責,有多少股份就要給公司多少成果。如果幹了一年覺得不行,對不起,收回來。


創業者怎麽持續的突破個人的天花板?

當你的產品得到市場驗證以後,要不遺余力地,要竭盡所能地,要瘋狂地往前沖,速度要超過質量。

為什麽不敢拼命做呢?在速度和質量之間,一定要速度在前,假如客人不滿意,你退款了,假如出了質量問題,你彌補啊,你克服啊。但是,偉大的企業,總是在各種爭議聲中,各種崩潰危機當中,暮然回首,那人已在納斯達克敲鐘處。

所以,所謂的突破,對你們來說,就是要高速成長。這樣,真的很快你就會發現,那些畏首畏尾、左顧右盼的人,意識到的時候黃花菜已經涼了。現在所謂的天花板遠遠沒到,你的問題就是高速成長。我們就是騎著黑馬,高速成長,那匹黑馬已經變成了獨角獸,變成了白馬。\\▲2015年5月27日,真格基金創始人、黑馬學院名譽院長徐小平與黑馬成長營第11期100余名創始人合影留念。

版權聲明:本文口述徐小平,整理楊嬌,文章僅代表述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