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國印銀紙極限甚遠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17032103/%E7%BE%8E%E5%9C%8B%E5%8D%B0%E9%8A%80%E7%B4%99%E6%A5%B5%E9%99%90%E7%94%9A%E9%81%A0/


任何國家其實都可以狂印自己的貨幣,只是不同國家會有不同的後果。

美國有印銀紙的權利,同埋屈全球持有美元的優勢。然而,當一個國家印得俾其他國家多,那個國家的貨幣便傾向貶值,之後帶來通脹打擊入口消費。

問題係,依家美元貶值,通脹都升唔倒。因為即使資源點升,都有那些生產國去頂住,有排都去唔倒美國。

有趣的是,即使有一天資源價格狂升,美國還可用它的農業優勢去反擊。現在地球又污染又多人,食物又唔放得幾多日,天災又多,石油貴到連食品到拿去帶電,人口多耕地少的國家,好似中國,其實要突圍,還是不容易呢~

美國這國家的發展戰略太可怕了。強者恒強,要把強者拉下,比維持強者要難得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32

增長極限 CKM001

http://hk.myblog.yahoo.com/ckm001/article?mid=46870

上星期五,中國央行宣布將把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上調0.5個百分點,中國的官方存款準備金率將變為19.5%,這是央行今年第二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主要是為了回籠流動性並遏制通貨膨脹,數據顯示﹐中國1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上升4.9%﹐升幅高於12月份的4.6%,而且,1月CPI數據又 因為糧食佔比下調而低估了,看來央行還要在上半年繼續加息與增加存款準備金率。為什麼國內通脹咁難控制? 今天,我跟大家討論一下國內經濟增長的局限性。

愛因斯坦話,複利增長是宇宙間最強大的力量,原來愛因斯坦是驚嘆原子彈核裂變之威力。中國經濟改革與開放已經超過三十年,其間,國內經濟增長以年率 複式增長超過10%的速度前進,GDP亦增長超過二十倍,現在已經到了增長瓶頸,其中限制經濟增長的因素包括環境污染、資本投資、人口增長、農產品產出與 天然資源虛耗(圖),而五種條件都是相互制約。在三十年前,國內年輕人口佔大多數,有大量廉價勞工,石油、原材料與農產品價格便宜,環境污染偏低,只要投 放適量資金,中國已經變成「世界工廠」。但到了三十年後的今天,中國人口紅利漸漸消失,令廉價勞工開始短缺,工資開始大幅上升,石油、原材料與糧食供不應 求,價格居高不下,粗放工業令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危害國內人民的健康與生計,中央要投放大量資源去處理社會問題,在工資上漲與商品以及農產品價格上升的壓 力下,看來國內通脹短期難以收復,中央繼續收緊銀根,在缺乏熱錢推動下,中資股好難大升,但因為中資股估值開始便宜,股價又好難大跌,看來今年港股與國內 股市都係上落市,直至國內經濟成功轉型為止。

經濟學是人文學科,二千年前,中國人在人文思想方面已經相當成熟,道家思想一早說明,追求極速增長,實在枉然。以下是老子《道德經》的章句:

《道德經》

持而盈之 不如其己 揣而銳之 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 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 自遺其咎

功遂身退 天之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44

2013年投資總結——忍受的極限在哪裡? 502的牛

http://xueqiu.com/2751308955/27421679
一、    業績與投資組合
     2013年總體投資業績很差,A股幾個賬戶虧損在12%至20%之間,跑輸了市場,主要原因是在年初高點加倉了銀行股和白酒股,這兩個板塊股票後來成為市場走勢最差的板塊之一。而港股盈利在10%左右。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二、行情概要
2013年的行情可謂猜對了開頭,猜錯了結尾。年初,大盤藍籌延續2012年末的強勁上升行情,但是到了6月底由於錢荒,大幅殺跌,到了年末還是錢荒,在很便宜的基礎上又繼續下跌。而以創業板為代表的中小盤股票整體實際業績並不比大盤股好,但股價確是一漲再漲。而外圍市場,美國股市年內幾十次刷新歷史高點,市場只在擔憂美聯儲什麼時候退出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
國內創業板指數市盈率接近70倍市盈率,市淨率超過6倍,目前在1400~1500點,但是我對它的合理估值按樂觀來判斷也就是400點不到。很多創業板公司的盈利甚至不到傳統產業公司的十分之一,但是市值已經和大盤藍籌相當甚至超出不少,幾百億市值是普遍現象。
反觀大盤藍籌,以銀行和地產為例,銀行普遍跌破淨資產,而地產股價也接近淨資產,按照股價的預期,實際的業績應該表現很差才對,但是卻截然相反。銀行仍然在賺取著超額利潤,一說到放開銀行業,眾多民企歡呼雀躍,而畢業大學生仍然踴躍爭取能夠進入銀行工作的機會,銀行的薪酬福利依舊很高,沒有絲毫跡象表明中國的銀行都是破產的前兆。四大銀行光股息收益率就能夠達到8%。而對於地產,房價還在不斷上漲,買房的需求還是很旺盛,但是股價預期我看反應的都是樓價下跌一半的預期。實體行業的表現和資本市場的認識差距之大真是令人歎為觀止。
創業板股票跟06、07年A股大泡沫的情況很相似,大家都知道創業板很貴了仍然在購買股票,都相信能夠通過精選個股或者在大跌之前逃掉來躲過系統風險。而大盤藍籌大家也都知道便宜,卻因為持續不斷下跌不敢買入,即便敢於買入,手中現金消耗完畢了,股價仍在下跌。可以說基本面情況只有一小部分在起作用,更多的是人類的情緒在不斷的正反饋和負反饋。
  三、操作
  1、錯了什麼
興業銀行:興業銀行全年股價下跌5.95%,和大盤指數不上下,如果全年一直拿著它應該說也沒錯什麼,但是悲劇的是我基本在年初銀行股最火的時候,把年終獎和其他新增資金都買了它,這樣從年中最高點算下來,興業銀行跌了22%,然後在年末我又在次高點位融資買入興業銀行,碰上錢慌風波,我又失敗了把,興業銀行就成為拖累我今年表現的重要原因。不過,我並不認為我是做錯了,如果加倉之後,銀行股還是大漲呢?短期的股價我又無法預測,三毛錢買一元錢的東西和兩毛五買一元錢的東西差別大嗎?既然它們同樣都很便宜,只要有錢,我都買就是了。
  2、做錯什麼
瀘州老窖:瀘州老窖全年下跌43.38%,我大部分在它2012年報披露前買入,因此也虧了有30%。顯然白酒行業惡化的情況大大超出我的預期,行業內更是出現了幾家虧損公司,原本以為就算按個永不增長預期,現金流不錯,分紅高,也值個10倍市盈率吧,結果瀘州老窖衰退了15%,市盈率直接殺到6倍。老窖股價大部分時間始終走在長期均線以下,但我沒信均線系統,認為老窖出現了深度價值,於是就買入,低估了市場的情緒。長期看我仍然認為投資老窖會是筆不錯的投資,畢竟在中國擁有競爭優勢的產業並不多。一個有意思的事實是,2013年初,澳門賭博股同樣也傳出了中央反對的消息,同樣和白酒下跌前估值一樣均為20多倍市盈率,如果投資年初也因為同樣的邏輯拋棄賭博股,結果就是錯失了幾乎翻倍的行情。我在白酒上下的注還是早了些。
海王集團:這只股票我實在不知道說什麼才好,我應雪球網號召寫了個2013年的投資策略就推薦的是這股,該股在雪球網的第一條評論就是我發的,我關注的時候是0.148元,買入價格是0.2元,2013年末該股收盤價格是0.34元,最高還曾經到過0.4元。可是我在這個股票是竟然是虧的,而且買賣過2個來回,都是虧錢跑的。當時推薦的理由是估值超低加業務擴張,結果海王集團還真是在年內收了些賭場中介,但是就在我買入後不久,搞了次發股融資,股價大跌,我就在那恐慌第一次割肉。其實這個公司就是信息不透明,我對它的瞭解根本就是知之甚少,所以根本沒有信心死拿,買了不熟悉的公司,活該我賠。
中國生物醫學:中國生物醫學和海王集團類似,我也就是看到雪球上的人說它搞了個人造角膜,覺得空間很大,就匆匆買了,0.3元買,0.255元賣,現在好了,它又漲到0.32元了。自此以後,我發誓再也不買類似我不瞭解情況還不分紅的公司了。
 3、錯過什麼
美即控股:該股全年上漲了73%,最早是從才女王曉璐那得知道,電梯間的也天天播它的廣告。2012年中關注,還在雪球網上寫了評論,關注時市淨率約1.7倍,股價2.6元左右,當時計算的合理市淨率是4.8倍,後來美即被被歐萊雅收購,漲到了快6元錢,一年多漲幅130%,收購價是6.3元,收購市淨率也超過4倍了,看來當初的估值還是蠻正確的!可惜的是,當時我嫌它股價不是最便宜的,資金買的都是股價最便宜的股票,後來很多股票都是這種次便宜的漲得最好!
敏華控股:敏華控股全年上漲了88%,這只股票我2011年9月港股股災時買過,當時我稱它為8%先生,因為我買前好幾天它天天跌8%,買後它又繼續天天跌8%。當時買入價是4元錢,後來股價跌到2元多,我差不多也是在4元錢價位賣掉,每股賺了幾分錢,結果要是拿到現在股價14元錢,起碼賺200%。這個股票我買入後,不僅股價大跌,盈利也下滑了一半,加上是新股上市沒幾年,我心想不會又買的的是業績粉飾的千股吧,於是持平跑掉。後來它的家具在美國市場繼續賣得不錯,盈利只是恢復到原來水平,股價就漲得一塌糊塗。我還特地去家具城體驗了它的沙發,確實躺下去很舒適。有的股票,你虧過錢,就會有心理陰影,賣掉後不會買回來,也不怎麼關注了,結果呢,同一隻股票可以讓你錯2次,類似的錯誤我犯得不少。
金山軟件:該股全年上漲309%,是個大牛股。我在12年它10倍市盈率時關注過,當時覺得質地一般般,財務上又是幾年沒有增長,我覺得10倍市盈率也不是很便宜啊,再加上該公司主要還是靠遊戲盈利,我想金山的遊戲在業界都不一定排上前10名,另外遊戲團隊的人員費用很高,還需要靠MBO方式留人,這生意不見得有多好。哪裡知道,後來該股換了CEO,業績又開始增長,市盈率提升到40多倍,股價從底部算起漲了6倍,典型的戴維斯雙擊!
同方泰德:該股全年上漲151%,我於2012年年底1.18元錢時關注過,在雪球寫下過對該股的評論:「A股同方股份拆分出去的節能控股公司。做樓宇能源節約的軟件及硬件系統集成,朝陽行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行業增長速度快,估值非常便宜。缺點市場佔有率太低,僅2.5%,一半的市場份額由外國巨頭佔有,應收賬款比重太高,而且周轉越來越慢。」新股的擔憂使我沒買,後來新興產業升溫,該股業績還繼續成長,股價就漲到了3元多。
天德化工:全年上漲52%,我年初持有過,該公司做巨毒化工,信息披露也較差我嫌漲得慢,流動性不好,還是虧了幾分錢賣掉的。後來股價就慢慢悠悠地漲了好多。
匹克體育:我2012年的第一重倉股,那時股價一直跌,直到跌到不可想像的0.7倍市淨率,我買了2次還是3次,才把成本降到了2元錢左右。買前體育服飾股年年店舖擴張業績上升,買後碰上黑天鵝行業大調整,存貨一大堆,覺得復甦寥寥無望,不知等到猴年馬月,就心疼賣了去買基本面好的公司。現在行業依然低迷,不過情況已經穩定略微好轉,股價一下就漲回到了我的成本價,歷經2年股價回到起點,可惜我已經不在了。如果當初我不挑最便宜的匹克買而是買龍頭安踏,現在都是賺錢的。又一個同一個股票錯2次得例子。匹克體育對我的啟示我想會在白酒股上受益,白酒的情況和體育服飾股極其相似,因此,對於瀘州老窖我所能做的就是死拿到底!
  4、對了什麼
英皇娛樂酒店:該股全年上漲110%,我買了那麼多只低估值的股票,總算碰上了一隻表現良好的了,該股也成了我港股盈利的全部來源。英皇娛樂酒店我於2012年底買入,當時市盈率大約是4倍,市淨率為1倍,後來估值提升,業績也有所增長。
寶峰時尚:年初時,我看到該公司在我們當地的店舖紛紛關門,公司網站新聞也沒有更新,或許暗示經營活動減少。我在1元多的價格賣出,後來股價跌到了0.5元,公司業績也發生了變臉。福建股+新股=風險大大!
青蛙王子:我一直沒看到該公司的產品在我們這大規模鋪貨,與它聲稱的市場地位明顯不符。該股我曾以1.87元買入,後來覺得不太對,3元賣出。令我感到驚奇的是它竟然漲到了6元多,後來在做空機構和雪球網友的爆料下,最近跌倒了2.4元。該股同樣是福建股加新股。
中國泰豐床品:該公司也是一家明顯市場地位與宣傳明顯不符的公司。今年我在《證券市場週刊》發表了質疑該公司財務造假的文章,兩個月後,審計該公司的會計師事務所德勤辭職,公司股價當天大跌18%。
  四、理念與技術
很遺憾,2013年對投資的認識並沒有什麼提高,而且在工作和生活沒有什麼太大變化的情況下,突破固有思維模式越來越困難。2013年寶寶出生後,閱讀的時間也大大減少,全年只讀了15本書,其中質量較高的有《2小時品牌素養》、《財務詭計》、《大國空巢》、《香港企業併購經典》。
  五、2014年展望
一方面,我感覺無比的沮喪和絕望,我買了銀行股多年並沒有獲得良好的回報。老婆對我說「我來你家三年了,你年年對我說會發財,至今也沒發到哪去」,老媽對我說「你要把兒子的錢都給老婆保管,不要再投股市了,那是個無底洞。」另一方面,在傷心之餘仍然又鼓了鼓氣想,難道長達6年甚至更久的熊市不是很好的播種和積攢的時期麼?財富和人生一樣,總不會一路上漲,會在某一個平台徘徊不前積攢力量,才會發生質的飛躍提升一個台階。
中國經濟增長下降不見得是件壞事,對於人民而言更強調了生活質量,對於公司而言,不需要再進行大規模的資本支出,需等待資產利用率上升,公司回報增加以及潛在的現金分紅比例提升。
A股的創業板我看不懂,只知道泡沫極其嚴重,我所能做的就是繼續規避,未來仍是奉行A股買大盤藍籌,港股買中小盤的策略。
最後,感謝2013年關注我的朋友,希望未來有更多體會能夠和你們分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604

草根調研19:風險演繹三波式,頂點已過,銀行業極限損失率5% 陳瑞明

來源: http://xueqiu.com/2650893361/36655172

草根調研19:風險演繹三波式,頂點已過,銀行業極限損失率5%

觀點與判斷:
2012-14年風險三波浪演進:資金面—經濟面—通縮面

結合本期樣本和以往跟蹤,認為風險三波式演繹:1)第一波2012年,風險源是「資金面」,風險暴露直接原因是:高槓桿遭遇信貸收縮。典型案例如鋼貿、光伏,以及一些盲目跨行業投資的企業。2)第二波2013年,風險源增加了「經濟面」和「通縮面」,風險暴露直接原因是:地產投資、基建投資、民間投資下滑後的衝擊。典型不良行業如小型開發商、工程機械、化工、有色、石材等。3)第三波2014年,「通縮」風險源繼續加重,擊破企業成本線,表現為化工有色不良加重,油氣設備出現不良。
 
大周期風險頂點已過,尾部風險尚存
關於風險頂點是否已過?各方判斷有分歧,甚至反覆。我傾向認為「大周期風險頂點已過,剩餘的是尾部風險」。自2011年經濟下台階後,企業界幾乎經歷了所有宏觀負面因素,包括:內需外需下降、傳統信貸收縮、資金成本抬升、通縮。而風險演繹已從2011、12年的護城河小的、盲目加槓桿、跨行業投資的「個案特點」,延伸到2013、14年的規模以上傳統製造業的「群體特點」。目前企業家(至少是傳統企業)主流心態是「謹慎投資、降槓桿、去存貨、求質不求量」。從宏觀傳導時滯、當前微觀企業心態、銀行風控技術、風險演繹規律幾方面綜合判斷:未來新的、大的風險點應該沒有了。剩餘的應是尾部風險,諸如商品價格低迷、去庫存、資產減計。當然前提是政策面能穩定住經濟。我認為,風險暴露作為經濟運行的滯後指標,2015年後還會有信用違約、倒閉潮見諸報端,但這已經是滯後性的技術反映了,不必恐慌。從大周期看,風險頂點應該已經過去。
 
銀行業損失率極限值或在5%
對比90年代末的銀行業不良率20-25%(各家不同),當時主因是:90年代的開發區熱和投資熱持續數年,且期間信貸風控不嚴、98年前後國企改制的政策性貸款、不良資產的政策性處置讓一些「或能追討」的貸款也藉機劃入不良。本輪是第二輪不良高峰期,但與98年不同在於:1)2000年後銀行業信貸風控明顯加強。2)2009年雖有運動式天量貸款,但2010年及時剎車,持續時間短。因此首先認為,本輪不良率不可能是20%的概念。
 
在上面的樣本中,7%、8%、11%的損失率已算是「最糟糕的情形」,他們要麼是典型週期性民營企業的貿易墊資,要麼是2009年後欠發達地區的投資發力過猛,要麼是企業間的聯保互保,都屬於風險高發地帶。而上述樣本中,1-2%的損失率,算是「風控較好」案例。我認為真實的銀行業極限損失率可能就在中值5%附近。
 
從銀行貸款結構看,按揭貸等個貸大約佔比25%,這塊的損失率微小。剩餘的75%是工商客戶貸款,其中的50%與政府基建、房地產行業相關,25%與製造業相關。如果按照5%評估整體貸款損失率,就意味著工商製造業客戶的貸款損失率大約在7-8%範疇,這與我們目前調研的樣本基本相符。
 
未來2-3年是銀行處置不良高峰期,有能力「有序進行」。
樣本顯示,2013年銀行、影子銀行陸續進入不良處置期,2014年力度主動加碼。對於處置不良進程的判斷,考慮到目前地方政府為企業紓困動機較強、銀行新領導層上任是最佳的處置不良契機、以及管理層更換的頻率(一年更換一線業務領導不超過1/3比例),認為未來2-3年,將是中國銀行業處置不良的高峰期。對於處置不良的模式判斷,考慮到中國金融系統歷來的穩健管理風格,以及銀行仍具備很強賺錢能力(20%的ROE,15倍槓桿,50%的貸款資產佔比,意味著銀行一年利潤能承受2-3%貸款損失率),未來銀行業不良處置應該是「有序可控的進行」,而非98年式的「一次性出清」。2015年後銀行報表的不良率還會逐步上升,但相信一切仍在可控範圍內。
 
投資判斷:A股銀行股不貴也不便宜,不良資產處置的黃金時期。
關於銀行股,基於整體5%極限損失率假設下,考慮到目前貸款撥備率約3%,監管層要求2.5%,超出的0.5%部分(不計入權益科目)可直接沖抵損失率,再考慮銀行未來一年淨利潤約能沖抵2.5%損失率,這樣剩餘的2%損失率就要要由淨資產抵扣(這裡也給予嚴苛的假設,不考慮次級債、混合資本工具的緩衝)。以15倍槓桿、50%貸款資產佔比計算,意味著現有淨資產就被侵蝕15%,這意味著目前的市場PB估值可以打上85折扣來看待。以此口徑對比海外銀行股估值,認為A股銀行股估值「不貴也不便宜」。
 
不良資產處置未來2-3年是個好業務。適合銀行背景的專業投資機構。資產包甄別能力不強的投資機構,可以考慮「以退定投」的模式介入,如在回購條款下介入。
 
 
陳瑞明  宏觀策略分析
微信號:chenruiming_XMU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295

阿信屋林偉駿:「已到極限焗住行!」

2015-03-12  NM
 
 

 

究竟CEC國際(759)在過去幾年,開咗咩鋪?阿信屋零食店、麵包店、車仔麵、凍肉、化妝品、茶餐廳、女裝、家電、床上用品……咁究竟老闆林偉駿仲想點?佢話:「嚟緊有便利店、點心鋪、鰻魚飯、西餐廳……同埋政府話推美食車,我都會整一架,裝飾得好靚嘅!」狂開分店,別人笑他太瘋癲,林偉駿今次訪問終於承認,是捱得好辛苦。「我睇到,阿信屋喺零食方面已到咗極限。如果唔喺其他零售層面發展,公司就會停低。所以新五年計劃,要繼續擴張,冇得停低。」翻開CEC國際的中期業績,半年賺一千七百多萬,平均每間分店每月只賺一萬二千八百元,低過請一個文員!開得多、賺得少,林偉駿已耗費精力、四年無放過一日假。這次由他娓娓道出、好可能愈行愈危險的759生意模式。

阿信屋在這四年來,不斷踩界賣非零食產品,最新是在大年初一開寢具屋,專賣床單被鋪,生意比想像好,令林偉駿深感興奮:「初一做咗七萬幾蚊生意,都幾得人驚!最好賣係印有英國國旗嘅被單。(冚國旗?)哈哈,又係喎。」不斷而來的新鮮感,是阿信屋給香港人的印象。由零食到化妝品店、家電、雲吞麵等等。林偉駿坦言做到一開即賺,但他發現生意及人流已走下坡,「齋賣零食嘅鋪,雖然仲有錢賺,但人流少咗好多!啲客鍾意行有凍肉賣嘅鋪頭,如果間鋪有埋電器同家品賣,生意會好好多。」他一年前已發現客源流失的問題,於是萌生開便利店、甚至百貨公司的諗法,希望挽回人流。

零食到極限

林偉駿坦承,賣零食已到極限:「阿信屋已去到極限。賣零食嘅零售市場已無乜空間,咁公司仲有咩動力去推動呢?惟有將零售層面擴大去做,否則間公司就會停低,好危險。」另一個林偉駿要狂開分店的誘因,是維持入貨量。阿信屋零售價較其他對手平,全因大量從日本直接入貨;但問題是,入貨量大,平均來貨價才能壓到最低。既然零食店已飽和,林偉駿索性將來貨用來開麵包店、粉麵店等等。一來散貨、維持入貨量;二來開在屋邨鋪,貨價租金有得計,一開有賺。不過此生意模式,卻帶來不少危機。其一,是耗盡了林偉駿精力。今年暑假,將是阿信屋成立五周年。這四年半以來,林偉駿無放過假,即使新年仍依舊上班:「每一日都要睇住盤數,要經常諗新嘢去變。」他用從前開工廠作比喻,公司發展就像工廠的產能一樣,要不斷增加:「例如一個大牌子今年賣一百萬元貨,你只能做到呢個數目。但如果人哋要增長,想賣二百萬貨,咁咪要搵其他廠去做,但品質未必做到兩間廠一樣,咁人哋為咗減低風險,咪可能將啲貨拎去一間大啲嘅廠做,唔俾你做啦。開零售店一樣,你分店少,接唔晒人哋啲貨,咁人哋咪拎去超市或其他鋪賣,咁你咪冇貨賣囉!」去年林偉駿得一位地產公司高層提點,暫停擴充分店,幸運地避過租金高峰期,最近本港零售增長下降,租金回落不少,阿信屋便再大舉擴充,目標是要開夠三百間分店,並將部分轉為便利店:「好多員工都喺其他超市過嚟做,佢哋睇中阿信屋係增長緊,如果停落嚟,士氣低唔使講,供應商都唔會俾面你。」

逼住面對現實

此路並不易行,一年前,林偉駿也說過阿信屋要走超市百貨路線,鋪頭要數千呎以上,但現實是,在寸金尺土的香港,要找到大型鋪位殊不容易。除了百佳、惠康、Aeon、city'super之外,有「阿媽」新鴻基地產「照住」的一田,亦是另一個崛起中的巨人。林偉駿坦言要開阿信屋超市好難,「我一直都搵緊鋪位,但大嘅已經俾百佳霸住,佢哋寧願交貴租都要霸住個位,啲業主又鍾意劏細鋪位收多啲租,我哋要搵位,都係搵華潤做唔起嗰啲屋邨鋪位咋。」林偉駿只好變陣,轉攻面積較細的便利店:「五百呎就開到。六成做熟食,賣豬皮魚蛋、點心同鰻魚飯,全部自家製作。全間鋪二百樣貨,全部重點產品,有三成係本地貨,同而家嘅阿信屋係有分別的。」目前面積較細的阿信屋街鋪,會變成便利店,他更指出早前開設的茶餐廳及麵包店等,都是為便利店鋪路:「我要學識點整熟食,原材料控制同運輸,要自己搞過盤生意先至會識。」不過便利店市場更似打仗,OK、7-11及華潤Vango,全港總共已有一千四百多家店,幾乎隔幾個鋪就有。上週六OK便利店特別舉行造勢大會,與日本熊本知事合作。利亞(831)行政總裁楊主彬向本刊說,不擔心阿信屋挑機:「我哋舊年開設日本零食專區後,生意額升咗兩成,今年會開多廿間OK分店。」據林偉駿所知,「七仔」上週一也舉行內部會議,迎戰阿信屋。

大超市留難

要擴張版圖,人工是另一隱憂。阿信屋人工成本不輕,為留人才,不惜較市價高一成底薪請店員,一般底薪約一萬二千元。另有營業額的銷售佣金,林偉駿說:「好多鋪都想入多啲熱賣產品,因為多佣金。銷情好嘅鋪,人工可以達萬六元。」除了租金,薪金成本亦佔了阿信屋收入一成四。另外,阿信屋曾因拒絕加價賣可樂,而遭太古等本地供應商封殺,但今次開便利店,卻要有三成貨品由本地供應,林偉駿要在價錢及貨源上與本地供應商角力,頭痛不已。「同維他奶傾,佢哋只肯供應大包裝375毫升飲品,細包裝嘅只喺超市賣,如百佳、惠康。因為大超市有佢哋嘅要求。大佬呀,女士們點飲咁大包喎!」貨源要妥協,售價亦要妥協,不能像阿信屋般賣平貨,他無奈指出:「供應商話啲嘢,唔可以平過七仔,咁我唯有標個價錢跟市價一樣。但我一樣會做九折,個客照俾全數後,折完嘅一成錢會係現金積分,留番嚟可去阿信屋零食店用。咁樣走灰色地帶,供應商可以向七仔交代。」林偉駿說不斷變通是逼出來的;表面風光,內裡陰乾,記者識了他幾年,他幾乎都是著同一件衫,因無時間買衫襯衫。日瞓四小時,樣子也很疲累,不過他說:「焗住要行,唔行公司就會死。但見咁多人跟我,我都有我嘅滿足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582

蔡玉玲:一接到棒 就要跑到極限 政委變身「創業家萬應婆」 半年推動新創七法規


2015-09-14  TWM

接任政委之初,她四周的噓聲多過掌聲,但蔡玉玲沒有被這些負面聲音嚇跑,反而以不可思議的高效率,讓被視為「不可能任務」的法案過關。接下來,她瞄準數位生活、開放資料等議題,繼續向前衝!

八月二十七日晚上七點,已過下班時間的行政院會議室仍燈火通明。藉由LIVEhouse.in的直播平台可看到,會議室裡坐著台灣大車隊總經理李瓊淑、 UBER台灣總經理顧立楷、行政院各部會官員,以及一位近來台灣網路和新創圈都十分熟悉的身影--行政院政務委員蔡玉玲。

這是一場關於「共享經濟」的線上諮詢會,並且,也是蔡玉玲自二○一三年十一月發動「虛擬世界發展法規調適」以來,第七場線上諮詢會議。不僅如此,以平均每 天至少三至四場會議的頻率,在過去這一年十個月,蔡玉玲參與的政府跨部會協調會議已不下數百場。但在繁忙的公務之餘,她仍然撥空找高中生座談,了解年輕人 的世界,私底下也經常穿梭於g0v等民間社群活動。

這些努力換得的成果是,單單今年上半年,包括第三方支付、股權式群募、開辦創業家簽證、閉鎖型公司專節等,都以不可思議的高效率一一過關。其中,閉鎖型公 司專節原本更被各界視為「不可能的任務」,隨法案過關,同時伴隨而來的,是新創圈的歡呼,以及蔡玉玲被冠上「創業家萬應婆」的封號。

九月四日,閉鎖型公司專節正式上路。少了「一股一權」等限制,多了「勞務作價」等彈性,未來台灣新創團隊可望省下到海外設公司的律師、會計等高額費用,也更有機會爭取國際資金。

但她初上台時,外界給她的噓聲其實多過掌聲。

除了想要為虛擬世界訂定法規的想法飽受外界質疑,蔡玉玲更常聽到的是:「政委,這個不可能啦。不可能在這一兩年內做到啦, 這太難了啦!」畢竟蔡玉玲一口氣盤點出網路公司及智財、網路金融等等十大議題,各個牽連甚廣。

因此不只是政府體系的人這麼對她說,「外面的朋友也勸我,幹嘛這時候進去(行政院),做不了事的啦!」蔡玉玲說。

但她並沒有被這些聲音嚇跑,回憶一三年八月,剛結束不丹之旅的她,一回台灣就接到時任行政院長江宜樺的政委職位邀請。因為長期協助企業處理科技法律事務, 她其實早就察覺台灣法規有過於偏重製造業的問題,而這正阻礙著關乎台灣下一代未來的網路發展。「我們要有對下一代更好的政策!」她這麼告訴江宜樺。

「推動虛擬世界法規」,是她答應入閣的唯一條件。而如何搭建一個舞台,提高台灣在虛擬世界的能見度,就是她這一趟給自己的任務。

堅定意志 讓敵人變戰友

其實蔡玉玲比誰都清楚,依現實的政治情勢,在這個位置上的時間可能只有二年多。但她把這當成一場接力賽,「現在這棒子在我手上,我一定想辦法走到最極限的地方!」她說。

這不只是一句口號。

台灣網路圈名人、也是數位行銷公司潮網創辦人徐挺耀,在一四年一月曾經公開投書,提出他對蔡玉玲的質疑,擔心貿然擬定法規,恐怕反而會阻礙台灣新創網路的 發展。「但她後來確實清除了我的疑慮。」徐挺耀雖然認為最終上路的閉鎖型公司專節限制太多,恐怕失去修法原意,但還是十分肯定蔡玉玲這一年多來的成績, 「如果沒有她來推,就什麼都沒有了。」而蔡玉玲辦公室前幕僚,並也是網路社群活躍人士王景弘則形容上半年看到的政績,「是準備一年之後的短跑衝刺。」王景 弘與蔡玉玲,最初其實是對立的。「我第一次碰到政委就是她發言被我嗆。 」王景弘說來有些不好意思。然而這些挑戰從來就動搖不了蔡玉玲想要連結政府與民間社群的決心,反而更積極與民間社群互動。

而一直到了一四年七月召開經貿國是會議,王景弘才真正對蔡玉玲產生信任。

在會議召開前,蔡玉玲一直想找出一個能夠讓政府與網民溝通更有效的方式。因此當王景弘提議在會議現場大螢幕放上網友留言直播牆,立刻得到蔡玉玲的支持。不過當時有官員認為,「網友意見難登大雅之堂。」因此在蕭萬長要上台演講時,提出暫時撤掉直播牆的要求。

「我跑去找政委反映。」王景弘坦言,「當時心裡其實不對她抱希望。」但出乎意料地,蔡玉玲堅持住了。「她是一個可以守承諾的人。」之後王景弘才對她改觀, 相信「她是願意為認同的事去Fight(奮鬥)的人!」事實上,蔡玉玲要挺住的不只有這樣程度的小事。就如同經濟部內部官員所說的,「閉鎖型公司法的創 新,對現有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是非常大的衝擊。」不難想像在協調過程中,她要承受多大壓力。但國發會資訊處處長簡宏偉形容,他所看到的蔡玉玲,就是一個態 度和緩,卻對專業很堅持的人。

這也是為什麼在結束柯文哲競選辦公室的工作後,王景弘沒有加入其他福利與前景都更好的企業,而是甘冒著可能被攻擊「被政府摸頭」的風險,答應加入蔡玉玲辦公室。

設SOP機制 高效率關鍵「我們應該愈多人進來做愈好啊!」蔡玉玲形容政府就是一台複雜的大機器,只有在裡面才能了解怎麼讓它轉。「所以要愈多人進來協助,轉到民間和業 界需要的方向和步調,就像我這樣。」她的語氣懇切,卻也帶點無奈,「不要只有罵,捲起袖子進來幫忙做嘛!大家都應該責無旁貸。」而這樣時常穿梭於政府與民 間的頻繁互動,也逐漸為蔡玉玲建立起一套高效率的政策推動SOP(標準作業流程)。

以上半年在驚訝聲中過關的閉鎖型公司專節為例,朝野兩黨都對台灣的競爭力產生危機意識,自是能夠快速過關的關鍵原因之一。但行政院青年顧問團成員,同時也 是直播平台LIVEhouse.in執行長程世嘉認為,蔡玉玲結合跨部會協調角色與法律專長,有非常強的執行力,同時她一步步建立的機制更是高效率的關 鍵。

蔡玉玲處理議題的作法是,先私下進行小規模諮詢,了解各方意見,當議題成形後,就召開公開諮詢會議。會議當場除了有各方意見領袖,還會有相關部會官員,以及所有透過直播參與的群眾。過程中,問題多可以得到即時回復,若有需要研議的部分,則會要求在一至兩周內做出回應。

資訊公開 避免黑箱罵名

最後這些資訊都會被彙整在「虛擬世界發展法規調適」這個公開平台。接著蔡玉玲再去找相關的顧問、專家就細節做進一步討論,形成法案或命令,送至行政立法機關。

「這樣的作法形成共識很快,也清除黑箱作業的疑慮。」程世嘉認為,這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爭議和消耗。

而蔡玉玲認為,面對變化這麼快的世界時,法令需要有彈性,但當你提到彈性,就會需要授權,讓執行的人有權力去詮釋,而這又會牽扯到信任關係,也是台灣社會現在的問題。

因此她打造了像「虛擬世界法發展法規調適」這樣的線上平台,召開線上諮詢會議,就是希望提供一個有效的理性討論空間。

而她也相信,不論是閉鎖型公司法專節的通過,還是股權式群募的上路,都證明了中華民國政府確實是可以有一套機制讓政策很快達到社會共識,並且不斷往前推。

距離明年大選還有五個月。蔡玉玲說,「我五個月就立了一個法啦,所以還可以做很多事。」握緊接力棒,瞄準數位生活、自造者和開放資料這幾大仍待完善的議題,蔡玉玲還要繼續向前衝。

蔡玉玲

出生: 1955年

現職: 行政院政務委員兼蒙藏委員會委員長

學歷: 台大法律系

經歷:理慈國際科技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IBM大中華區法務長家庭:已婚,育有兩子萬應婆出手 烏龜法案百米衝刺過關!

──2015年上半年推動的七項新創相關法規1月 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第三方支付) 影響:接軌國際,提供多元化支付管道與網路金融發展可能性4月 股權式群募 影響:創業者在傳統借貸、創投等管道之外,再添一募資途徑5月 放寬外籍白領來台 影響:吸引精英人才進駐台灣6月 有限合夥法 影響:外資來台投資更有誘因6月 企業併購法 影響:企業併購程序簡化,將加速企業整併

公司法

閉鎖型公司專節 影響:增加企業股權安排彈性,並提供多元化籌資管道7月 創業家簽證方案 影響:國際人才來台創業方便

撰文.何佩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047

貨幣政策已到極限 G20:結構性改革刻不容緩

當前的全球經濟已經不是撒點錢,然後就“你想漲,想漲就能漲”的。

進入2015年後,全球央行的貨幣寬松馬力均有所減弱,這並非因為各國經濟已完全複蘇,而是長期過度承壓的貨幣政策已近“黔驢技窮”。無論是中國、日本還是美國,“流動性陷阱”似乎成了“通病”——無論如何釋放流動性,都無法進一步刺激企業的投資意願、提升通脹。

G20財政及央行行長合影

2016年第三次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7月23日、24日在成都舉行,如何應對上述癥結成為重要議題。24日公布的G20公報重申,要用盡一切工具,結合貨幣、財政和結構性改革政策,以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性增長的目標。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24日表示,貨幣政策的邊際效益在下降,要實施更多增長友好型的財政政策,有財政空間的國家要加大財政支出力度。此外,要通過結構性改革應對低增長態勢。發達經濟體要繼續提高勞動力市場彈性,促進投資和生產率增長;新興經濟體應增強經濟韌性,放松管制,促進競爭,推進金融部門改革。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

貨幣政策“頹勢”顯而易見

7月21日,歐洲央行召開自英國公投脫歐後的第一次貨幣政策會議。結果,歐洲央行選擇按兵不動,維持三大主要利率、QE購債規模(每月800億歐元)不變,這與英國央行的表態如出一轍。此前,全球央行在英國公投脫歐後紛紛表示出擴大貨幣寬松的意圖,眼下卻紛紛選擇觀望。

今年以來,中國央行也對降準等措施有所顧慮,M1(狹義貨幣)和M2(廣義貨幣)數據間的“剪刀差”不斷擴大,並在今年6月創下新高,這令中國企業的“流動性陷阱”備受關註。甚至有學者表示,降準及全年M2增長13%的必要性正在下降。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貨幣政策回旋空間小,西方國家的財政空間也十分有限,相比之下,中國仍可動用財政空間來輔助結構性改革。

無獨有偶,央行調統司司長盛松成近期表示,本輪經濟下行壓力的本質是有效需求不足、供給結構失衡兩大問題的疊加。應更重視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協調。例如,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包括降低企業成本、擴大社會需求、改變供需兩弱局面,並可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

盛松成認為,中國政府部門杠桿率整體低於發達國家水平,在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方面更有優勢。截至2014年底,全國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余額為249655億元,與當年 GDP的比為39.2%;中國企業稅負較重,降稅能迅速增加企業利潤,有效推動企業生產積極性。2013年,中國企業的總稅率為67.8%。

“經測算,可將我國的財政赤字率提高到4%,甚至更高水平(2014年實際財政赤字占GDP的2.1%,2015年為3.5%,首次超過3%)。由此可彌補降稅帶來的財政減收,更好地支持供給側改革,且不會給我國政府帶來較高的償債風險。”盛松成說。

美法財長談結構性改革時都提及中國

樓繼偉23日在G20會議上表示,實現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的根本途徑是推進結構性改革、加強創新能力和促進社會公平。

法國經濟、財政與工業部長米歇爾·薩潘24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結構性改革是此次會議重點討論的議題之一,是實現世界經濟可持續和包容性增長的手段,G20國家在這方面達成了共識。結構性改革,各國都不一樣,不應該泛泛而談,而是聚焦於某一個國家、某一個產業,都應該有具體措施。比如,中國鋼鐵、煤炭行業的去產能就比較有代表性。

他表示,結構性改革有一些優先的領域,比如貿易和投資、勞動力市場、基礎設施、財政的可持續等。此次會議也通過了一套監測和評估結構性改革進展的指標體系,如就業率、勞動生產率等。

對於具體的結構性改革,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在G20會議期間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結構性改革的推行在全球範圍內都很困難,且不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財政政策絕對不能取代結構性改革,“如果中國能夠以財政空間輔助改革,例如中國的過剩產能問題,合理運用財政空間就能幫助過剩產能部門的失業、低技能員工度過過渡期,這是非常重要的。”

雅各布·盧

其實,中國今年以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成效顯著。例如,此前國有企業擠占了大量資源,且大量債務得到政府剛性兌付。然而,新的大環境是,政府希望打破剛兌現狀,鼓勵通過市場化處理債務問題。

數據統計顯示,截至6月30日,國內債券市場今年上半年發生42起債券違約事件,其中8只債券由擔保人代償。此外,還有29只債券發出兌付風險警示。一系列數據遠超2015年全年。

G20會議期間,當被問及“中央財政將對化解國有企業風險發揮什麽作用”時,樓繼偉幽默地用英語回應稱,“help but not bailout!”(中文意為“援助但不兜底”)

“至於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何時參與,當出現系統性風險,將對經濟造成巨大損失的時候,公共財政不得不介入,”樓繼偉強調,“這是納稅人的錢,要評估這給納稅人的損失,不輕易進行財政幹預。”

樓繼偉同時表示:“政府不能不作為,而作為就是預防,即宏觀審慎監管。就重大金融風險而言,尤其是‘太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機構,這會對國家經濟產生災難性影響,這時宏觀審慎管理就要及早防範。”

稅制改革創新也被寄予厚望

除了合理運用財政空間,稅收也是全球經濟規則協調的重要內容。在各國期望從結構性改革的根源上探尋經濟複蘇的出路時,稅制改革也被寄予了厚望。

樓繼偉23日表示,稅收是全球治理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全球經濟複蘇的重要手段。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秘書長古利亞(Angel Gurria)也認為,稅收政策是G20結構性改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稅收政策能夠推動勞動參與率,提高對勞動力的投資,推動平衡區域的差異和國內的差異。

此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舉辦了稅收高級別研討會。多國財長都表示,公平高效的國際稅收體系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有力保障。

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表示,當前雙向資本、人力、服務、貿易流動越來越頻繁,穩定的稅收制度,無疑能產生更廣泛的雙向互動,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

雅各布·盧則表示,政府在吸引外商投資中,特別希望稅收政策發揮輔助作用,這就需要對稅制進行革新。“應註重長效機制的建立,而不只是看短期效應,要打破國家之間的稅收‘壁壘’,這需要通過G20合作機制,去引領稅收改革,更好推動和加強對競爭性刺激的影響。”他說。

新加坡副總理、財政部長尚達曼建議降低收入稅,“甚至可以嘗試對一些特殊群體,比如貧困人口征收一種特殊所得稅,即負所得稅,因為稅率與其實際收入密切相關,可以激發其勞動積極性。”

對於尚達曼的建議,唯一在研討會上發言的中國學者——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院長甘犁表示,一些國家嘗試的負稅率是把所得稅和社會福利補助制度結合,對於那些實際收入低於維持一定生活水平所需要的家庭或個人,按一定比例付給所得稅。具體到四川,他的團隊主導的“勞動收入獎勵計劃”,在提升就業率、增加家庭勞動性收入、提升家庭消費等方面效果不錯。

甘犁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稅收政策是促進包容性增長的重要手段,實施小微企業稅收優惠對於增加就業、促進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數據顯示,在中國小微企業對GDP貢獻度約為30%,提供了2.37億個就業崗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709

馮侖:我坐在一輛破面包車上,想明白了民營企業的極限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0/161955.shtml

馮侖:我坐在一輛破面包車上,想明白了民營企業的極限
馮侖風馬牛 馮侖風馬牛

馮侖:我坐在一輛破面包車上,想明白了民營企業的極限

企業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難以看清楚自己。

本文由馮侖風馬牛(微信ID:fengluntalk)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 馮侖。

大家都知道吳曉波寫了好幾本書,最早的一本叫《大敗局》,講的都是死掉的企業,這些企業的生命大部分都是卡在某個坎上就結束了。

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和社會變化帶給自己的啟發,有時候並不一致,因為看清自己其實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有一次我去考察美國的醫療城,在那里經歷了持續 2 天的特殊體檢,我和十幾個醫生反複討論我的每一個器官,整個過程都是在看自己,我覺得這個經歷特別有意思。

而這些企業之所以會失敗,同樣是因為難以看清楚自己。

我曾經有個特別有趣的經歷。1990 年的冬天非常冷,那天我一早到公司,上了車就去陜北走了一圈。過去北京的那種破面包車,不到 4 萬塊錢,四處漏風,坐著極冷。

因為要開發西北地區的業務,我為了把情況搞清楚,回來以後又去了一次西北。這回路上有個人同行,叫黃方毅,就是黃炎培(註:中國近現代愛國主義者和民主主義教育家)最小的兒子,他在路上給我講了一段故事:

在延安抗戰勝利之後,國共談判的前夕,由於國統區(註:中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國民黨統治的區域)的人非常不了解延安,就派了幾個有影響的民主人士,由黃炎培帶隊去了延安。

毛澤東跟這些民主人士談了一晚上,談到最後,黃炎培問了一個問題:「過去歷朝歷代都出現了『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情況,王朝一開始興旺得很快,之後就走向反面,開始迅速衰敗。今天的共產黨雖然很好,但是要怎樣才能打破這樣的循環呢?難道你比過去的皇上還牛?」

毛澤東就非常自信地說:「黃先生,我理解你講的這件事情,我們已經找到了一個方法,那就是民主。」當年的確講得非常好,但是後來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所以我們可以從封建社會「治亂循環」這樣的歷史周期律里,看出社會發展的規律。

微信圖片_22222

 《中國 1945》丨「治亂循環」的歷史規律難以打破

實際上我們一直在探討,民營企業是不是也有「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這樣的周期律?

2010 年的時候,全國大概有 700 萬家民營企業,平均也就活兩年半;活到 5 年以上,甚至到 10 年的企業,大概只有 7%,已經非常不容易了;而超過 10 年的企業非常之少,大概不到 2%。也就是說,在中國的經濟環境里,民營企業存活非常具有挑戰性,而且很難超過 10 年的極限。

究竟是什麽東西擋住了我們的眼睛,究竟是什麽東西停下了我們前進的腳步,究竟是什麽東西讓我們的內心開始有了魔鬼,讓我們從此失去了未來的方向?

微信圖片_33333

 《聽風者》丨是什麽擋住了我們的眼睛

做企業其實就是兩件事,一個是求人之事,另一個是求己之事。求人之事是外部的事,這我們沒辦法決定;求己之事就是我們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去克服、改進的事情。

外部對我們影響最大的幾件事情,第一點就是市場規模。中國地產業之所以能發展得這麽快,其中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原因,就是目前中國房地產的市場規模非常大。

在 2009 年的時候,房地產就有 4.6 萬億人民幣的市場,大概占全國 GDP 的 30%,可能那時候房地產一個項目的交易額就比中國整個電影市場的還要多。電影娛樂行業雖然在媒體上很有故事,但是它的企業規模都非常小——所以如果企業所在的行業非常小,要想突破增長極限、發展飛快是很難的。

還有這幾年風生水起的互聯網行業,它在中國發展得如此迅速,這跟這個行業本身有關。互聯網的起源可以說是一個工具,像電話一樣,目前中國使用互聯網的人數和手機用戶都是全球第一,而且還帶起了很多相關產業,市場非常大。如今出現在富豪排行榜上最多的人物基本上就是做房地產、互聯網和流通消費領域的。

所以,若要檢驗一個企業的增長極限,就要從這個行業的市場規模來看,如果規模太小,限制住了你的邊界,那就不要感嘆,只能等待。

微信圖片44444

 《史蒂夫·喬布斯》丨互聯網行業的發展之快讓人驚訝

第二點,除了市場規模以外,市場結構也有很大的影響,要看你所在市場的組織方式是完全自由競爭的,還是被壟斷的。

比如說,房地產行業的規模很大,但如果市場化逐步減弱,市場結構就變成了壟斷競爭;甚至完全歸某一家國有企業經營,就只有壟斷而無競爭。這樣的話,地產行業增長的門檻就出現了。如果全部由政府管而民營企業不能插足,那麽即使還有 4 萬億的市場規模,這些富豪基本上也都不會幹了,因為沒機會。

有時候我很晚回家,就會看一會兒足球。聽別人說,朝鮮的足球隊員吃得不夠好,壓力還很大,因為他們是在為領袖踢球,如果踢不贏,後果很嚴重。我還聽說薩達姆的兒子曾經管過伊拉克的足球隊,如果球隊輸了,他甚至會讓老虎、獅子去咬球員,這是一種非正常的安排。

微信圖片_55555

 《隧道》丨那一天崩塌的不只是隧道,更引爆了現代社會形象的醜聞

我曾經去過古巴,那里什麽東西都歸政府管。看到攤上賣的甘蔗水,我們覺得這應該是私人經營的,因為這玩意太不重要了,最後一問,是政府的;我們看到街上踩高蹺、耍雜技的,覺得這應該是私人的吧,結果發現也是政府派他們來的。

後來我們才意識到,只有在床上的那一瞬間,古巴人才是屬於彼此和私人的,一旦下了床就都屬於政府了。在這種情況下,市場完全被政府控制,在那個地方你看不見民間企業,就算看見了也都屬於半違法狀態,就跟走私一樣,一旦政府知道了都是要追究的。

就是因為這種非正常、不自由的市場結構,讓民營企業成長不了。

微信圖片66666

 《奸臣》丨電影中,街頭藝人問「貧窮是誰的錯」

限制民營企業增長的內部問題又是什麽呢?最重要的就是組織的極限。

很多企業很有意思,它們的老板總是對營銷和產品特別有興趣,但是對組織工作沒興趣,因為組織工作在當下看不出結果,而銷售在財務上能有直觀體現。其實,組織工作才是很多民營企業不能成長,甚至死亡的最重要的因素。

我要再講一個故事。有個老板在改革開放時期創辦了一個瓜子的牌子,曾經十分有名,但是今天的很多人已經忘記他了,不知道他有多大的規模。我可以告訴大家,他的規模比任何人的都小。照理說食品行業也不小,又不屬於國家壟斷行業,為什麽他 30 年都發展不起來呢?

我在前幾年做一個電視節目的時候碰見了這個老板。那天在節目里,主持人讓我們在題板上寫東西,後來才發現,他除了會寫自己的名字,其他什麽字都不會寫。然後大家就問,改革這麽多年,他的變化是什麽?他說:「我就是變了好多老婆,別的什麽也沒變。」

微信圖片_777777

 《鹿鼎記》丨老婆換了好幾任,別的卻一成不變

的確,他變了四任老婆。一開始事業的失敗,他認為是老婆沒文化造成的,就換了個大學生;接著他發現大學生光談理想不夠務實,又把大學生老婆炒掉了……直到最後,他找了一個河南的太太,那天做節目也在邊上,看樣子很有幹勁。

但是直到目前為止,他的企業規模還是沒有變化,也就是說二三十年下來,他光換老婆不換組織,到頭來還是只有他一個人。

最有趣的是,我看到有人又去采訪他,說去他辦公室談談。結果他的辦公室里只放了一張麻將桌,別的什麽也沒有。一般來說,辦公室得有桌子、電腦和秘書吧?結果他說「沒本事的人才用秘書」「別人哪有我幹得好」「有什麽事情在我打麻將的時候都說了,不用辦公室」——這就是這個老板現在的狀態。

這麽多年來,這位第一代民營企業家在組織觀念上沒有任何變化。你今天看到的他和 20 年前看到的他是一樣的,你甚至會感覺這個時代停止了。

之後我又和另外一個朋友 L 總吃飯。L 總和上面提到的老板大概是同期創業的,時間差很短,我就對照他們兩個人的故事,想找出差別在哪里。後來我發現,L 總 41 歲開始創業,現在七十多歲,這 30 年來,他的企業的組織結構在不停地變動,以適應越來越大的系統規模和越來越複雜的人力管理情況。

微信圖片_88888

 《火鍋英雄》丨有什麽事情在麻將桌上就說完了

任何一個成功的企業,都經歷了很多組織結構上的變革。如果說組織是一件衣裳,是等你長胖了,被衣服勒死了肉,還是適時地把衣服做寬,讓你的肉可以正常生長?

所以做民營企業不光要有市場,還要看市場的結構,特別是國家制度和市場競爭度。市場越開放,競爭度越大,市場規模也就越大。同時,組織的結構也要應時而變,企業增長的空間才可能無限大。

那麽,公司的組織結構該要怎樣才能做到「應時而變」呢?這需要企業家及時了解市場的動向,做出正確的預測。現在,這個窺探未來的機會就在你的眼前——中城聯盟聯合美國紐約大學舉辦的,面向房地產高管的美國特訓營第二期已經開放報名了。

本期課程精選了大家最關心的話題,包括各個住宅細分領域、特色產業小鎮、互聯網+房地產、醫療健康類不動產,以及 REITs 等 7 大內容模塊,和您一起發現未來十年的地產新風向。

民營企業 社會變化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125

特朗普對朝政策:先“極限施壓”再“接觸”

美國官員披露,經過兩個月的研究,美國唐納德·特朗普政府確定了對朝政策:最大限度施壓,如果朝鮮改變其行為,再與其接觸。

按照白宮官員的說法,特朗普對朝政策目標是無核化,不是“政權更叠”。

【不尋求“政權更叠”】

美聯社14日援引多名政府官員的話報道,為促使朝鮮放棄核武器,特朗普的幕僚們考慮了一系列政策選項,既包括軍事打擊、推翻朝鮮政權,也包括承認朝鮮是核國家。

這些不願公開姓名的官員說,特朗普政府最終選擇向朝鮮增加壓力。《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已經同意這一名為“極限施壓”的新政策。

報道說,“極限施壓”旨在通過經濟制裁和外交手段讓朝鮮停止導彈和核活動,並不尋求“政權更叠”。如果朝鮮改變其行為,美國將與朝方“接觸”。

“本屆政府的優先目標是消除朝鮮政權裝備核武器帶來的威脅。這是我們的目標,”一名白宮高級官員說,“美國在這方面的國家安全利益在於(消除)朝鮮政權對我們以及我們地區盟友的威脅,因此這是我們的焦點。”

這名官員稱,如果朝鮮真的出現“政權更叠”,美國屆時會應對,“但現在我們專註於短期威脅”。

【要求朝鮮必須棄核】

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的白宮高官說,特朗普對朝政策的目標是無核化,而不僅僅是讓朝鮮暫停或凍結一部分核和導彈活動。

這名官員說,“極限施壓”還要求對協助朝鮮的企業和金融機構進行制裁。

美聯社采訪的政府官員同樣表示,“接觸”的目標是朝鮮無核化。

按照這些官員的說法,特朗普政府無意與朝鮮達成某種軍備控制協議或者削減朝鮮核武庫的協議,因為那樣會意味著美國承認朝鮮是核國家。

這些官員說,如果朝鮮進行新的核試驗,美方相信相關國家會支持強化制裁。

《華盛頓郵報》指出,特朗普政府的對朝政策仍有不少問題需要回答,包括:如何向合作解決朝核問題的地區國家提供某種保證?如果朝鮮願意改變,朝方必須采取什麽樣的具體行動?所謂“接觸”有什麽具體形式?地區盟友日本和韓國會接受嗎?

【會采取軍事行動嗎】

美國前任總統貝拉克·奧巴馬的對朝政策是“戰略忍耐”,受到詬病,被批評為放任不管。特朗普當選和上臺後多次展示對朝強硬立場。聯想到美國最近在敘利亞和阿富汗的軍事動作,一些人猜測,美國可能對朝鮮進行先發制人式打擊。

《華盛頓郵報》援引一些美國政府官員的話報道,如果朝鮮進行第六次地下核試驗,特朗普政府已經備好各種應對方案。

不過,一名不願公開姓名的美軍官員告訴美聯社記者,美國並不打算用武力回應朝鮮核試驗或彈道導彈試射。不過,這名官員說,如果朝鮮發射的導彈瞄準韓國、日本或美國領土,美方可能會改變計劃,但朝方做出這種舉動可能性很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634

立論:翠華經營數據人類極限

1 : GS(14)@2012-11-15 01:01:1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114/18066370
翠華控股(1314)今日起公開招股,這間廣受大眾歡迎的港式茶餐廳連鎖店,會否是你那杯茶?
美國著名榮休基金經理彼德林治(Peter Lynch)其中一本最暢銷的投資書《華爾街力爭上游》(One Up on Wall Street),曾花費大量篇幅,論述如何透過投資者的日常生活經驗,尋找投資靈感。
假如你是林治信徒,亦是像我一樣,都是翠華的常客,你很可能會對翠華感到興趣。正所謂,即使唔買,睇吓都無妨。
23年前創立於香港的翠華,經過廿幾年的努力,已發展成為一家在本港合共經營21家同名分店的茶餐廳連鎖店。由2009年開始,集團踏足國內及澳門市場,分別在兩地開設四家及一家分店。
這次首次公開招股,賣的,不單是翠華現成的餐單,以及本港現成的21家分店,而是一個企圖急速擴充的中國夢。據管理層於路演時披露,集團計劃在未來三年將分店數目,由目前的26家擴張至60家。事實上,翠華在上市之前,往績驕人。截至今年3月底止年度,翠華純利按年升60%至1.04億元。
大家樂分店收入 遠遜翠華
感情用事乃投資大忌,說了翠華那麼多好話,是時候回歸理智。翠華計劃以每股1.89至2.27元,發行3.33億股新股上市,按招股中間價計算,上市市值大約是28億元。
扣除集資所得的七億元現金,市值大約是去年盈利的20倍,或每間茶餐廳的估值大約是8000萬元!
據報,翠華每位客戶單平均消費為74元,每張枱每日翻枱25次,無論用甚麼基準,都是人類極限的水平。翠華經營26家分店,去年全年營業額7.6億元,平均每間分店每年提供接近3000萬元收入,每家分店每年獲利逾400萬元。
相比之下,在本港經營超過340家分店的餐飲大佬大家樂(341),去年從本港業務中錄得的收入,亦不夠48億元,折合每家分店年均收入少於1400萬元,不夠翠華的一半,年均純利更只得120萬元,未及翠華三成。
高增長兼保持質素 考功夫
當前市況,肯定不是合埋眼炒新股首日掛牌賺幾成的日子。假如不是炒概念,要做肯給翠華管理層三年時間的真正長線投資者,若相信管理層的能力,則當前20倍往績市盈率,未必是最大的考慮。以下兩條問題,可能更加關鍵:
一、翠華是否已將最好的一面,展現於大眾眼前?
二、翠華素來以品質及優質服務稱霸茶餐廳界,這盤生意,究竟有幾scalable?
大家不要忘記,翠華的管理團隊,總共花了23年的時間,才能夠由一家茶餐廳,發展成在中港澳三地,合共不過是26間分店的茶餐廳連鎖店。翠華究如何能說服食客及投資者,他們在未來三年,即使大舉擴張至60家分店,仍然不影響食品及服務質素,同時保留目前已是創紀錄的同店盈利能力呢?
林少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9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