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股息:無足輕重,還是別的問題?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8itp.html
股息(Dividend),又譯股利、紅利、花紅,是指股份公司以現金或股票的形式,返還給股東的那一部分利潤。合夥制公司也可以發放股息,只是其受益人 不是股東,而是合夥人。嚴格地說,股票股息(即所謂的送股)並沒有返還利潤,只是一個數字遊戲,所以狹義的股息只包括現金股息。

除了現金股息之外,公司還可以通過回購股票或發放認股權利(right)的方式,向股東返還一部分利潤。回購股票可以是暫時的、一次性的,也可以是長期的、反復多次的,所以定時的股票回購往往被視為一種特殊的股息。

股 息究竟有沒有意義?股息率作為一種常見的價值指標,是否可以指導投資決策?以上問題的爭議很多,無論是理論家還是實踐者,大致越早的越推崇股息,越晚進 的越不重視股息。閱讀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或《聰明的投資者》,可以發現從頭到尾都貫徹著對股息的追求,將股息率與高級債券的利率做對比,被視為一種方 便快捷的價值衡量方式;而在近期的實務界著作中,對股息的探討往往只占極少的章節。至於學術界則早已通過所謂的“MM定理”,從理論上宣告了股息對股東的 利益沒有影響(在無稅收、無交易成本、資訊對稱的假設下,MM定理可推導出一切公司財務活動對股東的利益都沒有影響)。事實上,如果考慮到稅收因素,股息 將損害股東的利益。

股 份公司存在的最初目的是為股東賺取利潤,並在適當的時候將這些利潤分配出去;如果拒絕發放股息,股份公司為什麼要繼續存在呢?這是因為股東們雖然拿不到 股息,卻可以把股票以更高的價值轉手給下一任股東,而在這個更高的價值裏,凝結了雖然沒有支付卻隨時可以支付的股息,即所謂自由現金流。在一個股息無足輕 重的社會裏,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取代了股息折現模型,自由現金流比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股息率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比股息率更加全面,因為股息率沒 有考慮到以回購形式分配的現金。

股 息與回購都是返還現金的方式,在直觀上卻可以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股息減少了每股的現金含量,從而降低了每股股價;回購減少了股票的數量,從而提高了每 股股價。經驗豐富的專業投資者當然知道這兩者沒有什麼區別,但對於業餘投資者和媒體來說,股票的絕對價值是一個風向標,他們往往認為100元的股票比10 元的股票更好,10元的又比1元的更好,股價因為分紅而下跌可能會被視為公司境況惡化的標誌——即便在成熟的美國和歐洲也是如此。而回購通過縮小供給而提 高了每股價值,從直觀上給了人們“節節高升”的假像。

讓我們看一個現成的案例:對沖基金TCI於2007年2月建議荷蘭銀行將自己拆分或出售。實際上,荷蘭銀行CEO格羅寧克在位期間的業績尚好,股票表現優 於半數的競爭對手,只是2006年略有不振。問題在於,荷蘭銀行的股票回報幾乎全部是股息。TCI指出,如果不考慮股息,荷蘭銀行在2007年的股價和 2001年的幾乎一模一樣,這一指責很快贏得了許多中小股東的支持。荷蘭銀行連續多年4%-5%的 股息率被忽略不計了,媒體沒有意識到它是一家中規中矩的 銀行,而不是一家爛銀行。事實上,花旗的某些股東也指責該公司的回報率完全來自股息,真實股價是不斷下降的。如果這兩家銀行完全採取股票回購的方法來返還 利潤(假設法律允許),至少在表面上可以造成欣欣向榮的局面,媒體的指責也不會那麼理直氣壯了(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請參考中國財經媒體動輒炒作“百元 股”“二百元股”的文章)。

如 果說股息和回購有什麼本質的區別,那就是稅收。股息對應的是股息稅(在中國直接對應所得稅),回購對應的是資本利得稅(在中國暫不徵稅),這兩者的稅率 往往有差別;在美國,自從大幅度降低股息稅稅率之後,兩者的差別已經微乎其微,唯一不確定的是資本利得稅按照短期稅率還是長期稅率徵收(後者要低於前 者)。稅務專家會指出,資本利得稅有天然的延遞效應,而股息稅不具備這個效應,所以股息仍然比資本利得要吃虧;但是,如果股票回購項目是長期的、定期的, 那麼資本利得稅的延遞效應就沒有意義了。在不徵收資本利得稅的中國,股票回購顯然比發放股息更符合股東的利益,但是由於法律上和觀念上的困難,幾乎沒有公 司提出股票回購計畫,更不用說把它定期化了。

在稅率相同的情況下,股息和回購對股東利益的影響是相似的,所以我們可以把它們合併探討。假設一個現實的環境:有交易成本,有稅收,資訊不完全,市場不有效,那麼股息或回購可以產生怎樣的作用?我們至少可以找到以下幾條:

第一,股息不可能提高股東的整體利益,但可以防止股東的利益變壞;

第二,股息可以改變股東的資產配置,即調整其現金資產和非現金資產的比例;

第三,股息可以證實公司盈利的真實性,並向股東傳達管理層對公司財務狀況的信心;

第四,股息可以在非投資者和公眾中加強公司的名譽,間接地影響股東的長期回報。

第一條的理論基礎在於現金是唯一有確定價值的資產。在每一個時間點,人們對現金的價值是不會有爭議的(不考慮匯率因素),所以100萬美元的現金一般來說 總比100萬美元的股票更值錢——如 果你認為股票看漲,可以立即把現金交換成股票,除非出現流動性危機,你總是擁有完全的選擇權。所以,上市公司把一部分 股價用現金的形式返還給你,除了潛在的稅收損失之外,你的總體利益不會變壞。當你想要現金的時候,你可以持有現金;當你不想要現金的時候,可以把公司發放 的現金再轉換為股票。現金留在你的手裏,比留在公司管理層的手裏更安全,因為你更明白自己需要什麼;只要公司管理層不能找到合適的再投資管道,不能比你更 有效率地使用資金,他們就應該把現金返還給你。在這個返還的過程中,你的利益並沒有增加,但它減少了公司管理層大手大腳花錢、從而損害你利益的可能性。換 句話說,你通過支付股息稅,減少了你的下行風險;股息稅就好像購買保單所付出的保險費。

第 二條涉及到資產在不同專案之間的分配:現金(包括貨幣市場工具),短期債券,長期債券,股票,商品期貨,貴金屬,私人股權或風險投資,等等。股息的支付 減少了股票在股東的資產中所占的比例,提高了現金的比例;定期的股息項目實際上是在不停地提高現金的比例。考慮到股東總要消費,總要不停地消耗現金,股息 的支付可以滿足這種消費需要——然而必須注意,這種現金支付是一視同仁的,很少考慮到每個股東的特 定需要,所以不可能給每個股東最優化的結果。股東按照自 己的意願賣出股票,往往可以得到更好的結局。不過,在現實中,股東往往對出售股票非常敏感,更傾向於把股息用於消費。這是業餘投資者最常犯下的錯誤之一。

第 三條主要涉及到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尤其是在財務報表無法準確傳達公司財務資訊的時候。即使是最精確、最客觀的財務報表也很難告訴股東真實的盈利情況,何 況是刻意偽造或修飾的報表?當利潤代表著一種會計觀點的時候,現金就代表著真相。管理層花費千言萬語向股東們宣傳自己的狀況良好,然而一兩次股息無法正常 發放就可以抵消這些宣傳。所以即使公司真的已經陷入困境,也要千方百計湊出足夠的現金,證明自己沒有生命危險。

至於第四條就更好理解了,既然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業餘投資者無法理解股息的意義,不是投資者的消費者就更難理解股息,只能站在一旁仰視股息。如果一家你從 來沒有聽說過的公司聲稱自己是NYSE的上市公司,你可能會受到一些震撼;再加上“我們擁有連續70年的股息發放記錄”,則可以加深這種震撼。高明的媒體 關係處理者可以把發放股息美化為“社會責任”的象徵,通過這種虛假的象徵製造另一種資訊不對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

看太長和太短都有問題 隨笈

From

http://chuicup.blogspot.com/2008/04/blog-post_26.html

原本想等埋中人壽業績出先寫文,但遲遲都未出。

不少人對阿爺的救市措施有微言,其實這是不愔中共運作的表現。

中國經濟改革經歷這麼多年的發展,尤其是近年的躍進,顯示了中國政府掌管經濟那一班人的厲害。

個人想法:阿爺救市,唔係為咗拯救股民,唔關奧運事,係為咗拯救自己。認識中共歷史的話,會知道權力架構裏面的鬥爭非常激烈。市況跌得太爛而令到情勢動盪,或者令經濟運轉有阻力,當政者就會受到內部敵對者的壓力。

那 當然,股市要升得起,必定要有企業盈利所支持。大部份企業若然是爛的,經濟是差勁的,怎托也不會起。將目光多點注意基本分析吧。投資中國,考慮政治因素是 基本分析之一。若然對中國的「社會主義特式的市場經濟」不滿、深感困惑或者投不信任票,那麼,只好選擇其他市場投資。 我們做玩家的,是要睇遊戲規則來做人;抱怨遊戲的規則,只是多餘的舉動。想想下一步應怎樣做好過吧。

另外,經常遇到十年後股票表現怎樣的問題,又或者時常有人幻想十年後自己的股票怎樣。

其實能夠睇得通某支股票兩三年的發展已很不錯,看得太遠和看得太近一樣會出問題。

投資股票有好多時候是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要靠不斷吸收新的資料作基礎分析和監察,不斷引證自己當初的想法,進而作出行動。預測長遠的經濟方向或許都有人能辦到,但是有誰人能夠肯定告訴你某支股票十年後會怎樣?正如十年前持有花旗銀行的人,可否預計到現在的表現和回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1

兩岸三地:心理問題成關鍵 Uncle Ray

2008-08-18  AppleDAily

滙 控(005)最近公佈中期業績,每股稅後盈利(EPS)比同期跌32%,股價應聲下跌,由於派息比率仍然算高,對一些收息的長線股民,都算有多少交代。盈 利大幅下跌,主要受北美洲業務拖累,次按是元凶。亞洲區主席鄭海泉提到,由於亞太區增長強勁,集團希望能加大到中國的投資,特別提到希望能獲得中國監管機 構批准,成立一家中外合資的投資銀行公司,並在國內開設更多分行。此外,更會積極在中國及亞洲其他地方投資高科技產業。

恐外滙藉自由行流走

中 國金融服務業,一直是外資銀行希望爭取到的一塊肥肉,然而開放金融業,意味着對中國金融體系的改革。很多跟國內銀行打交道的外商,清楚知道國內銀行的服務 水平,以及相關的IT及人力配套,根本沒有可能跟外資競爭。此外,大規模開放金融業,亦會對當前的外滙管制有很大衝擊。有傳聞指「股票自由行」胎死腹中, 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擔心外滙藉「自由行」之名,流出國外。

中外高層同工不同酬

外資金融機構一直希望能夠在國內成立中外合資, 甚至獨資的投資銀行。目前為止,只有摩根士丹利、高盛及瑞士信貸能與國內機構合資,取得投行牌照。然而,發展一直不理想。筆者有一位在上述其中一家外資行 工作的朋友,在國內合資投行任要職,過去幾年,成功取得的大deal,每年只有一、二宗。據了解,國內公司派到合資公司的管理層,大都是高幹,薪金比起外 方委派的高層,年薪數「球」美金,相去甚遠,但責任相同。亦因此,中外兩方,合作很不愉快,說到底,「同工不同酬」都是「心理不平衡」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0

問題咖啡股(502)

http://main.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210/LTN20071210344_C.pdf

轉了幾個核數師後,推延業績公佈幾次後,全年業績終於出來了。

盈利上升近20%,有14.15仙,即停牌前的4.1倍市盈率

不過該公司一向都像高寶、海域一類公司般,有大量現金(約三億五千萬,折合每三毛八分),都仍然維持有時批+無派息/低派息政策。

核數師報告有疑問

核數師報告
核數師對本集團截至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之財務報告不表示意見,因受以下特定事項工作範圍之限制﹕
i) 本集團於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約8 ,334 ,000港元之存貨。
ii) 截至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約 800,696 ,000港元之營業額及約 89,066 ,000港元之應收賬款。
iii) 約 149,008 ,000港元之在建工廠、廠房及機器之建造按金。
iv) 重大結算日後事項。
(核數師報告之完整資料可於本集團即將寄發予股東之年報中參詳)

主要我認為的問題:
本集團仍為印尼少數採購商之一,本集團就其採購之可可豆向農場主支付 50%墊款。這做法將繼續為本集團就農場主採取之重要策略,此乃由於董事相信農場主將以更具競爭力之價格向可提供更有意義之墊款的採購商出售其收成所得之更優質可可豆。此外,董事相信本集團有能力向農場主發出大量訂單,亦有助本集團從農場主取得更具競爭力之價格。透過這方式,本集團將繼續以吸引價格向其出口客戶提供優質可可豆。
– –
截至二零零四年、二零零五年及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三個年度各年,本集團分別向逾 1, 778名、2 ,244 名及 2,467 名農場主採購。藉著從多元化農場主直接採購,可令本集團:(i)更能控制其購貨之品質及價格;(ii)維持穩定及可靠的供應;及(iii)提升其效率及成本效益,而毋須經過中介人士。印尼有很多農場主能夠為本集團供應符合本集團要求之可可豆。本集團一直與農場主保持良好關係,其選擇供應商時,主要取決於能否供應符合本集團品質要求之可可豆。
.....
問題1:
據資產負債表來看,按金大約1,800多萬,即每個農戶約7.5萬元,即其所購入的豆約價值3,600萬(1,800萬/50%按金),但收割季節只得一個月,所以應該是一次性收購的,而不是分開一個月一個月收購的。但其銷售成本卻接近四億元,所以估計大部分應該的收購可可豆的費用,如果是正常情況,按金應大約2億,而不只3,600萬。


網上找回來的資料:
http://www.cyberschool.oxfam.org.hk/downloads/if%20i%20were%20farmer%20(teacher).doc

一般而言,咖啡樹生長兩、三後就會結果,四、五才可供採摘。之後,每年可產出約磅的咖啡。多數咖啡樹可提供長達二十的收成,所以每十五,小農便要種下新咖啡樹,以取代舊的。

請的人約78名,接觸的農戶超過2,000名,一人接觸的農戶是30多名....即一個人每12日接觸一個農戶,包括所有程序(議購、拿貨、存倉...etc)....

銷售及市場推廣

本集團所有可可豆付運均在付運地點按「船上交貨價格」的基準進行。在此安排下,本集團客戶將支付可可豆從印尼蘇拉威西之付運點運送至客戶指定目的地之船運及保險成本。此外,客戶亦須承受可可豆從印尼蘇拉威西之船運點運送至其目的地之損失及損害風險。此安排可讓本集團減少運輸及保險成本。本集團所有銷售額均以美元計值。
預期客戶的訂單一般於發出訂單後兩個月內進行付運。客戶一般須於付運貨品後一至兩個月內以電匯方式向本集團付款。截至二零零四年、二零零五年及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三個年度各年,本集團應收賬款平均周轉期分別約為 49 .1 日、 43. 7日及 40.6 日。年內並無任何呆壞賬,而本集團亦無就此作出任何撥備。

1. 無呆壞帳已經奇怪...

2.From

http://www.shippingdigest.com.tw/news/news0107.htm


AEX/AE2亞歐快線將加靠巴生港;從可倫坡到漢堡僅需15天,為市場之最快速,其靠港順序為:上海(Shanghai)–寧波(Ningbo)–鹽田(Yantian)-巴生港(Port Kelang)–可倫坡(Colombo)–漢堡(Hamburg)–鹿特丹(Rotterdam)-里哈佛(Le Havre)–可倫坡(Colombo)-巴生港(Port Kelang)-上海(Shanghai)


三、FEX/AE3 遠東歐洲快線將增靠高雄與赤灣並調換鹿特丹與漢堡的彎靠順序;從新加坡、高雄到漢堡分別僅需15及20天,居市場之領先,其靠港順序為:新港 (Xingang)–光陽(Kwangyang)–釜山(Pusan)–高雄(Kaohsiung)–赤灣(Chiwan)-新加坡 (Singapore)–漢堡(Hamburg)–鹿特丹(Rotterdam)-佛列斯多(Felixstowe)–新加坡(Singapore)–高雄(Kaohsiung)-新港(Xingang)

估計印尼到歐洲的航運時間約15-20日(最快的了),加以其付款期約1個月(計算得最早),還沒計運途中的失誤

所以1-2個月付運+航程途中(15-20日,即半個月)+ 1-2個月後付款

其8億的營業額也應該最少要有2.5個月左右的應收帳。
估計應收帳: 8 / 12 x 2.5 = 1.6 億左右,但其應收帳卻只有8,000萬,那推算出的營業額應該是

0.8 x 12 / 2.5 = 3.84億...

那存貨呢?
其存貨只得8百多萬,相對其8億營業額而言,即大約存貨只要放3日就可賣出,但他說要1-2個月付運,即1-2個月內要有倉放那些咖啡豆,以1個月計算,就應該要大約有最少6,000萬左右,難道他們有高科技能夠令存貨降低?但我看公告就看不到能令存貨降低的方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20

回etam的問題


etam:

睇咗湯財轉載或親自操刀寫嘅供股、殼股、變身股、老千股嘅文章,好嘢!獲益良多獲益良多!

係今次大跌市中,似乎梳打阜嘅證券行做緊嘢,趁勢以大比例瘋狂供股(錦興、英發),蠟埋唔少財困殼股公司啲股權,準備做世界,食大茶飯!

呢啲爛殼一般值幾多錢?市值=淨殼價+資產,這樣計?

梳打老依家收購呢啲重未申請清盤嘅財困公司,會唔會早咗啲?

另外,中國管業單嘢,之前七成五股權(29.52%國中以現金7400萬賣)成咗一億七千萬,會唔會貴咗啲?你認為值幾多?

白武士食咗化工老千葉檔嘢,再打救金廁所,你點睇?可能最著數係個條四眼豪仔,哈哈哈!

greatsoup:

殼價的確是這樣計,但是有以下因素會影響到:
(1) 隱藏炸彈:如在中國有工廠工業股,勞動法規定炒人要賠錢,如工廠有過萬人,年資也不少的話,起碼賠的錢是億億聲。
(2)隱藏融資:如左面好威,問員工借錢,錢放入其他應付款,或當同他做生意入了應付款,甚麼都看是看不出來的。
(3)老闆問題:好似張希,買入幫福控股,賺一筆又買百靈達,點知個原殼主竟然在附近和他開廠和他鬥,結果搞到公司執了,牌又停埋,血本無歸,現在要賣幫福套現救亡啦。
(4)資產轉讓:可能公司以高價購入不明人資產,或以低價售出資產予不明人,以作為殼價一部分。

買殼唔會早,到旺會貴好多,現在買倒是損失幾百萬等旺的皮費。在旺cap一次都幾千萬啦。

我覺得這次賣殼不會貴。一來本業賺錢(一年賺千多萬),二來第二手殼主張生和新抱仔注入了兩塊地(但可能有問題),如搞掂都好好賺。我覺得是張生搞中國花了好多錢(認2億新股+10億CB,認股價1毛),所以要套現吧。


豪仔partner是千億亞洲股神個新抱個老父,後台咁硬,無失敗之理。我覺得是立體金(3D-gold)擴張太快,大股東無錢,所以要用不乾淨方法拿錢,但是大股東算較左面好威、發德正派,殘害股東較少(立體金徬金人、左面好威徬梳打埠證券巨頭、發德徬華匯Henna),加上國內生意搞得唔錯,大股東也搞得規範,又有文氣、理念、眼光、願景,不是後兩者所及,所以我倒是喜歡他的,但是他英年早逝,生意的不乾淨處過度曝光,結果急跌停牌,但基調仍在,亦有值錢資產,故海化救成功,也許會賺大錢。

P.S.咁馨和應發供股都失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064

郑裕彤旗下新世界地产被指存在十大用工问题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105/02575713052.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066

新世界中国地产间接承认部分用工问题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112/02065746168.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169

回Carrie之問題


carrie:

湯兄;
小妹有些問題想請教你
1, 5号仔$65買唔買得過?
2, 以現在市况,如果再有(571),(488)翻版,蠱惑基金要買起(214)請問要?$,買起(214)昰否等同買起(129)&(292)?昰否有其他忍藏風險?

 

1. 十個有九個都話買得過,但是都話要守,但是我覺得,現時已穿911低位,可能要挑戰98年低位50元,故我建議先在約50元買入一手,如股價在一/兩個月後仍在50元,就keep住繼續買,若購入後跌破50元,就沽剩一手,留作收息(50元,減一半派息都有8厘)。

2. 214持股結構和571相似,但是它是連環船結構,214持129,214再持292,所以根據上市公司規例,收購214,就必須同時向其餘兩家公司提出全購,以溢價30%計算,所以需要的資金約15億,但相信這家公司不會輕易給人收購的,況且公司負債沉重,接手都好麻煩。

571、488和其相似,不過規模更大,要收購571,就要把488一併購入,以溢價30%計算,所需資金約在30億以上。因所需資金極多,我相信兩方都不能輕易收購對方的股份,加上Passport要接手麗展的麻煩資產,故時間所需甚長,所以我相信是麗展以「第三方」有好之名義接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238

问题奶粉迟到曝光 康师傅剥离味全时机遭质疑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90203/04002651562.shtml


有市场人士质疑,如果当时就把台湾味全奶粉的问题曝光,康师傅控股还能卖得出这样一个受负面消息困扰的品牌吗?

从2008年10月17日到2009年2月2日,在这近3个半月的时间里,“阪崎肠杆菌”这样生僻的名词并未进入公众的视线。

不过,一则关于进口味全奶粉被检出阪崎肠杆菌的消息,一下子搅乱了人们节后的好心情。这种可致新生儿死亡率高达50%以上的病菌,危险性似不亚于三聚氰胺。

国家质检总局网站信息显示,被检出致病菌的3种“味全”奶粉分别为味全婴儿配方奶粉、味全幼儿成长配方奶粉、味全较大婴儿配方奶粉,均产自中国台湾,制造商为“味全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湾味全”),检出时间为2008年10月17日。

还有一事同样发生在这3个月内:2008年11月24日,康师傅控股(00322,HK)以7396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将旗下杭州味全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味全”)剥离。

“阪崎肠杆菌”阴影

对上述负面消息,总部位于台北的台湾味全代理发言人陈文敏昨日回应《每日经济新闻》称,受污染的奶粉已按规定及时销毁,并未入境,“经过初步调查,我们怀疑奶粉是在运输过程中受到了污染。”

杭州味全副总吴瑞勋则表示,该批问题奶粉去年10月份被海关拦截后就已全部就地销毁,并没有流入大陆市场。

吴瑞勋还告诉记者,“由杭州味全生产、并在大陆销售的味全奶粉,无论是原料还是产品都跟台湾味全没有任何关系。目前杭州味全所生产的产品经由国家质监局检测,批批检验合格。”

吴瑞勋表示,他不太清楚台湾那边针对此事的调查结果,但他怀疑问题很可能是出在生产环节。

事实上,这已是台湾味全奶粉第三次被检出阪崎肠杆菌。公开资料表明,在2006年10月与2007年8月,产自台湾味全的较大婴儿配方奶粉也同样被深圳检验检疫局抽检出阪崎肠杆菌呈阳性。

国家质检总局昨日也就上述事件发布澄清公告,新闻发言人李元平表示,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早已对该批奶粉依法进行了退运处理,不合格奶粉并未进入国内市场。李元平就此特别强调,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的进口奶粉,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

信息发布存在“真空期”?

尽管问题奶粉是在去年10月被检出不合格的,但目前可以查到的信息,却是在今年1月20日才被公布的。

对此,李元平也在昨日澄清强调:“质检总局已于2008年11月7日就发布进口食品不合格信息进行过说明。”但是记者并未在质检总局官方网站上找到2008年11月7日所发布的相关信息。

也正是在这段信息的 “真空期”里,康师傅控股于2008年11月24日以7396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将旗下杭州味全食品有限公司成功剥离,卖给了台湾味全旗下全资附属公司味全(BVI)有限公司。

对此,有市场人士质疑,如果当时就把台湾味全奶粉的问题曝光,康师傅控股还能卖得出这样一个受负面消息困扰的品牌吗?康师傅控股剥离杭州味全的时机是否经过“精心选择”?

针对这些质疑,记者昨日致电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该公司公关部负责人称,味全现在不属于康师傅控股,无法回答记者提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5

回etam之問題-瑩輝(1163)賣殼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5863


etam:


湯財兄,阿輝單野,
1/代價中1億元以兩年期零息可換股債為換股準備,兩億係以兩年期零息承兌票據比唔要股票,暗藏殺機?點解唔簡單啲要公仔紙呀?冇信心?



2/當五千萬條數找咗,隻野現金過億,五億股唔算太多,PE兩倍多啲,市值唔夠兩億,大股東一條友好似已經有五成多貨,干干凈凈,買家係唔係貪佢呢個賣相?



3/賣吊燈買林地,兩件野唔拉更,圖用溫總嘅金句“有深層次矛盾”,兩年內阿輝註入非吊燈資產會唔會好頭痕?你估買家手頭上會唔會只有呢件野?


greatsoup:

1. 承兌票據是由銀行做擔保,可以在銀行貼現,而銀行則向債主即上市公司拿錢。

可以這樣解讀:



公司無錢,所以先發行這些東西,令公司不用立刻付錢之餘,賣家又可以快些收到錢,令其不致全部損失。

另外,這亦可以控制批股的時間,如果承兌的話,銀行自然會問你拿錢,當然公司就會批股找數,如果批唔到股,銀行收唔到錢,又可以有殼拿住。

2.
這兩億我懷疑是大股東想吃掉賣樓的錢。間公司應無大問題,我想只是大股東缺水吧。

有頭髮無人想做癩痢,大股東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賺錢機器。

我想他是上年炒股虧了不少,人地迫倉,有財技高手教路,教他先賣掉這層樓,套現有錢後,做好盤數,派多D息,救下他,還少少釘給人,等別人不迫得太緊。

然後用這個無錢賺樹林換走現金,分小份給人之後,自己拿大份,這樣就可以解困了。

變成小股東後,或是供股,或是配股,然賣大部分股票給人,退出套現。

3.


他們只要以可換股債買,且set限制換不到29.99%新股,就不是關連人士,所以自由度根本就是很大。
買殼是肯定的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