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與線下旅遊供應商紛爭漸上臺面,途牛究竟是否繼續持有?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28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4-30 16:17 編輯

與線下旅遊供應商紛爭漸上臺面,途牛究竟是否繼續持有?


  上一周,一場多家線下旅遊供應商與途牛之間的“紛爭”被搬到了臺面,最終以國家旅遊局出面調停而結束。


  途牛發布最新公告稱,“4月26日國家旅遊局約談途牛,使我們深刻認識到在新的發展階段下,途牛應該以更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做出表率,不能受過去的小企業思維局限。我們進行了認真反思,在此誠懇道歉,並將徹底整改。”

  供應商與途牛之間的紛爭,說到底就是在爭奪定價權,當途牛在進行價格調整打價格戰的時候,其實就損傷了供應商渠道,導致兩邊出現矛盾。雖然兩邊暫時偃旗息鼓再次合作,但在今後難免同床異夢,況且途牛一直在加強自直采業務。

  不過,國內這種打包形式的度假產品市場空間極大,自由行、跟團遊這兩種旅行產品已經展現出很大的市場潛力,而途牛為了提高毛利率和努力擺脫供應商的束縛,一直在加強自直采業務。所以我們認為,正處於中國打包出遊市場的途牛仍然還有一定的上升空間,其股票也值得投資者在中短期內關註。

  市場空間大

  隨著市場的發展,過去的出行即旅遊的模式逐漸被更有彈性的個人度假旅遊所取代。中國的在線旅遊不僅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了個人度假旅遊,同時個人度假旅遊也在促進著整個在線旅遊行業的發展。

  據英國《金融時報》旗下研究機構《中國投資參考》(China Confidential)估算,2014年中國出境遊人數達到1.17億人次,同比增長了20%,但根據官方數據統計,中國只有不到6%的公民持有護照。

  該報告中還稱,2014年中國遊客在出境遊期間的總支出達到3.1萬億元人民幣(合4980億美元),這一數字已經超出了某些國家的家庭消費總支出,比如印尼(4360億美元)和土耳其(4420億美元)。

  度假需求增多的特點在途牛的財報中也有所體現,根據途牛的財報,跟團遊(不包括跟團周邊遊)的出遊總人次同比增長139.9%,自助遊的出遊總人次同比增長83.7%。

  其中,跟團遊收入(以全額確認)為8.96億元人民幣(合1.444億美元),較2013年同期增長了88.7%,自助遊收入(以凈額確認)為2860萬元人民幣(合460萬美元),較2013年同期增長292.9%。

  根據易觀智庫發布《中國在線旅遊市場趨勢預測2014-2017》 顯示,2015年中國在線旅遊市場規模將達到3523.8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25.9%,其中度假旅遊市場在在線旅遊市場比重大幅提高。目前,機票預訂業務和酒店預訂業務為網絡旅遊市場營業收入最高的兩個業務板塊。但度假旅遊產品在整體網絡旅遊市場中的占比將快速提高。

  途牛也在財報中預測一季度業績將有進一步的提高,途牛預計2015年第一季度凈收入為11.3億至11.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5%至100%。

  與供應商的博弈

  行業的高速發展,難免就會產生利益紛爭,所以途牛與供應商之間的摩擦也是偶然中的必然。

  途牛的模式是B2C模式,這也是在整個旅遊市場相對來說比較早期賣方市場的特點,賣方市場就是標準化商品和同質化產品抱團,這樣一個賣方市場其實最核心的是跟團遊。這也是途牛的主營模式,這種模式作為後端的中信、中心旅、華遠則變成了OEM。

  對於以渠道為特征的模式很重要的是價值和渠道的統一性。當途牛在進行價格調整時,其實就損傷了傳統渠道的利益,這樣會導致兩邊出現矛盾。

  短期的矛盾只是一個開始,途牛不會放棄加強自直采的腳步,當然也不會放棄其他供應商,這顯然是一個矛盾,途牛需要平衡專賣模式和後端渠道的和平相處。

  供應商的核心在於區域化、細分化和專業化,能對區域的旅遊資源進行長期的控制,如果途牛要覆蓋那麽多的旅遊目的地來講,控制這些資源會造成很大資金的壓力。

  對於途牛來講,在與供應商博弈中能為其帶來話語權的就是目前在國內的市場份額。根據中金證券4月24日發布報告表示,途牛占到跟團遊領域市場份額約20%。另據艾瑞最新報告數據,途牛在跟團遊和出境遊領域的市場份額穩步提升,2014年二者的市場占有率均超過20%。

  自直采提高毛利率

  從途牛的財報來看,其毛利率只有6%的水平,而大型的OTA企業,如攜程、去哪兒的毛利率均在70%的水平,造成這一差距是因為途牛資源配置方式,即傳統渠道分銷導致的毛利率非常低。

  這也符合了一定的互聯網發展規律,即在線旅遊的深度互聯網化需要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當教育用戶的過程接近完成,傳統的資源配置方式也會放生轉變,即供應商與用戶之間的中間環節會逐漸減少,這種模式上的轉變將給毛利率提供較大的上升空間。

  在第四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途牛CEO於敦德明確表示,將持續推進直接采購模式,繞過出發地的旅行社批發商和供應商直接向目的地的地接社采購產品和服務。

  截至2014年底途牛已經在全國73個城市設立了75家區域服務中心,絕大部分分布在二三線,甚至是四線城市。出發城市增加到120個,直采與途牛的門店下沈戰略已經產生協同效應。在第四季度,途牛的毛利率增長超過預期,主要也是得益於自直采業務的增長。

  風險因素

  與其他在線旅遊廠商相比,途牛的毛利率依然偏低,短期內難以獲得更高估值;其次,在自采和代理分發業務之間如何平衡也是一個難題,本次供應商的“斷貨”風波已經是一個信號,未來的走向還要看雙方的態度;最後,馬蜂窩、窮遊、在路上等旅遊社區也已經通過自己的社區向度假產品銷售上導流,由於市場足夠大,產品之間還沒有出現正面交鋒,但如果做商業閉環角度考慮,途牛應該在未來收購一家旅遊社區,彌補這一短板。

  投資建議

  途牛所主攻的打包旅行市場在中國還屬於爆發的前期,市場前景廣闊;在行業方面,途牛擁有這一細分市場領先的用戶量和交易量,雖然本次與供應商的交鋒中未占上風,但途牛在行業中的地位也促使這次風波很快被平息;在利潤方面,途牛也在加強自直采業務來提高自己的毛利率,與目前其6%的毛利率相比,未來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據此,我們建議投資者可以對途牛的股票中期持有。

(來自贏美股)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671

「通牒」之後 張國煒的三個選擇 長榮接班紛爭如何解?

2016-02-29  TWM

長榮集團大房、二房之爭白熱化,大房以股權優勢一路進逼,在大房祭出所謂「通牒」之後,法界人士認為,二房獨子張國煒將有三個選擇……。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辭世剛過一個月,一向低調的張家人,不僅未如遺囑上所言的「願眾子女及孫輩們,皆能和睦相處,互相照顧」,大房與二房之間,反而爆發遺產與經營權的雙邊戰爭。

自二月十八日二房獨子張國煒逕自曝光遺囑,並宣布升任長榮集團總裁兼任長榮航空董事長後,大房便不斷祭出攻勢,先是裁撤長榮集團管理總部,讓總裁之位自然消失;繼而對張國煒下通牒,稱只要張國煒願意將遺產全捐出做公益,並維持大房治海、二房治空的「海空分治」局面,就支持他續任長榮航空董事長。

其中,所謂「通牒」之說,消息來源為資深媒體人蔡玉真,本刊向蔡求證,據其表示,將遺產扣掉稅負後捐作公益與維持海空分治等作法,是張榮發大房三子張國政所透露,並在張國政同意之下,由蔡代為向外界轉述。

成績亮眼卻不敵股權之爭

張榮發的龐大遺產,估逾五百億元,法界人士分析,張國煒未來有三條路可以走,一是如大房所願全數捐出,換取哥哥們對張國煒續任長榮航空董事長職位的支持。第二是直接執行遺囑,但因我國《民法》為保障繼承人,特別規範了特留分(依關係不同有最低繼承比率,父母、配偶皆為應繼分的二分之一),即使張榮發遺囑為「存款及股票全由張國煒單獨繼承」,大房子女也可以申請特留分;可預期的是,張國煒若走此路,必會衍生更多爭議,大房可能還會採取法律行動。

第三條路則是採取被動防禦,大房若堅持捐出遺產,二房可以向法院申請取得屬於自己的部分;但是拿了數十億元的遺產,長榮航空董座卻可能動搖。

張國煒在航空領域的成績有目共睹,他在二○一三年成功讓長榮航空加入星空聯盟,與世界各盟航接軌。隨著航網擴大,長榮航空營收年年成長,也因高度自律的管理,保持零失事紀錄,在「全球最安全航空公司」評比蟬聯第三;但種種佳績,仍不敵「股權」在經營權之爭時的重要性。

家族企業管理一頁啟示錄

目前大房一派合計在長榮海運持有二一.三六%股權,遠壓過張國煒的四.二四%;而在長榮航空,大房持股再加上掌握的長榮海運、長榮國際,也能以三二.二二%,力鎮張國煒的一一.四五%。

一位有治理公司經驗的管理學者指出,長榮張家兄弟爭奪經營權,其實還隱含了「家族治理」的議題,如果張榮發對接班人確有安排,就應該在在世時,讓接班人握有相對應之股權,接班時方能服眾,畢竟在資本市場中,現代化公司都需要服膺公司治理原則。

專注研究家族企業問題的台灣董事學會發起人蔡鴻青也強調,「既然是上市公司,是公器,管理權跟控股權本來就該拆開檢視。」蔡鴻青認為,家族企業的合或分,其實沒有絕對的優勝劣敗,「但無論如何,最好都是家族成員自己協商的結果,才不會因為『惡的處理』,而讓『善的期許』變調。」隨著長榮集團管理總部解散,此時的長榮已然處在海空分治格局中;以長榮海運、航空在二月十八日事件爆發前至二十三日的市值微幅攀升來看,市場現階段仍以「權力結構調整」的中性態度視之,後續的經營權折衝結果,一方面要看張國煒的選擇,同時,也要倚賴張家人的智慧了。

撰文 / 鄧 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413

維亞康姆財報意外增長 派拉蒙紛爭依舊難斷

在派拉蒙尋求出售的爭議中,派拉蒙母公司維亞康姆昨天公布了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受益於牌照費用以及票房的增加,第三季度維亞康姆每股盈利1.05美元,營收意外增長1.6%,其中電影業務收入強勁增長30%至6.21億美元,這超出了幾乎所有分析師的預期。財報公布後,維亞康姆股價大漲超過4%。

派拉蒙影業近年業務表現低迷,過去一個季度的票房也差強人意,維亞康姆因此面臨巨大壓力,公司希望出售派拉蒙資產以獲取更多現金流和更大資金回報。今年6月公司發布盈利展望不及預期,主要由於董事會和管理層的紛爭加上《忍者神龜2》的票房低迷。過去兩年,維亞康姆的股價已經累計下跌47%,評級也屢遭下調。

不過派拉蒙7月21日全球首映發布的夏季新片——由J.J.Abrams導演的《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Star Trek Beyond)的票房亮眼,一舉拿下8960萬美元的全球開畫票房,北美也以6000萬美元成為今年暑期檔開畫第五高的電影。這將成為派拉蒙重回巔峰的一個契機。

維亞康姆是美國最大的傳媒集團之一,旗下音樂及娛樂業務包括MTV、喜劇頻道、兒童頻道和有線電視TV Land等。此前彭博、《華爾街日報》等外媒曾報道百度和萬達有意成為派拉蒙潛在買主,收購其49%的股份。不過出售派拉蒙遭到了維亞康姆控股公司全美娛樂以及該公司的擁有者Redstones家族的極力反對。這令萬達的收購前景渺茫。據外媒報道,萬達的出價令派拉蒙影業的估值從80億美元上升到100億美元。

全美娛樂公司發表聲明稱,派拉蒙的交易所產生的任何短期內看上去的好處,都有可能對維亞康姆未來戰略的靈活性產生負面影響,導致公司無法最大程度地實現此項重要資產的價值。

公開信息顯示,全美娛樂和維亞康姆之間的紛爭正在日趨白熱化,這嚴重影響了派拉蒙影業的前景。全美娛樂公司認為是否出售以及向誰出售派拉蒙影業不應由維亞康姆的管理層來單獨決定。一方面因為公司已經將維亞康姆CEO逐出董事會,並要求其下臺,另一方面即使維亞康姆和派拉蒙的有意競購者達成協議,如果沒有全美娛樂的支持,協議是無法生效的。

上個月,Redstones家族甚至試圖把Dauman以及其他四名維亞康姆董事會成員逐出董事會,但是這一進程被擱置。“把股份賣給誰的決定很顯然不適合由即將離開董事會的人做出。”全美娛樂公司在聲明中表示。

盡管如此,維亞康姆仍在單方面推動出售派拉蒙影業的進程,並在積極與包括中國投資者在內的公司和財團洽談。維亞康姆CEO Philippe Dauman始終認為,只要能談到一個好價格,就能向全美娛樂和Redstones家族施壓,從而越過出售派拉蒙影業最後的障礙。

華爾街對於維亞康姆向中國投資者出售派拉蒙不抱太大希望。大多數投資人認為,出售派拉蒙,價格絕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無論是百度還是萬達,想要收購派拉蒙影業都是非常艱難的過程,因為維亞康姆根本無法說服Redstones家族對於來自中國的投資投上贊成票。另一方面,對於萬達這樣的傾向於全資收購的企業而言,接受49%的少數股份並不符合其一貫的收購邏輯。

相比之下,Redstones家族更傾向於把派拉蒙出售給美國的傳媒公司,比如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不希望派拉蒙在目前表現不景氣的時機下被賣掉;其二,暫時不希望引入新的主要股東,比如萬達。但是維亞康姆CEO Philippe Dauman仍然堅持與萬達談判,希望賣出一個好價格。

維亞康姆的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指責Redstones家族幹預收購:“這真讓人難以理解。萬達的收購是一個難得的好機遇,能夠為派拉蒙和維亞康姆都帶來長期的好處。”

現年已經93歲高齡的Redstones家族目前的掌門人Sumner Redstones的身體狀況不佳,對於其是否有能力做出商業決策的說法,維亞康姆和全美娛樂公司各執一詞。而且一旦Sumner有不測,未來由誰接管Redstones家族的業務,目前也尚未有定論。

不過中國財團對於國際文化影視企業的競購熱情不減。今年稍早萬達集團宣布收購美國傳奇影業,萬達旗下美國院線AMC就收購美國院線卡麥克(Carmike Cinemas)和歐洲院線Odeon & UCI達成協議。萬達的目標是到2020年,占有全球電影票房的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790

股權紛爭升級 寶光股份再收上交所問詢函

2016年11月 14日,陜西寶光真空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收到了上海證券交易所《關於對陜西寶光真空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股東權益變動事項的問詢函》。

對此,寶光股份22日晚間公告作出回複,對公司二股東西藏鋒泓是否有意公司實際控制權、公司實控人寶光集團是否有采取措施維護控股股東地位等問題作出回複。

西藏鋒泓:如與實控人達成一致,則增持不以獲取實際控制權為目的

西藏鋒泓自陸續取得上市公司股份以來,通過不斷加深了解,出於看好上市公司發展前景的 考慮, 於近期實施了新的增持計劃。截至本函出具日,西藏鋒泓合計持有寶光股份 4,933.90萬股無限售條件人民幣普通股,占上市公司總股份的20.92%。

對於實際控制人的地位,西藏鋒泓表示: 如果下一步可與現有實際控制人在進一步推動公司經營發展、完善內控體系和公司治理、維護上市公司中小股東權益等方面達成一致,在行使自身股東合法權利等方面獲得現有大股東的配合與支持,則西藏鋒泓的增持並不以獲取上市公司實際控制權為必要目的;但如果在前述方面不能達成共識,西藏鋒泓合法股東權利的行使受阻,則西藏鋒泓不排除通過增持取得控制權。

另外,西藏鋒泓除所披露的與股東張敏女士存在一致行動關系安排之外,不存在與其他股東的一致行動關系安排。

公司同日披露,自 2016 年 11 月 22 日起的未來十二個月, 公司第二大股東西藏鋒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包括但不限於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 協議轉讓、參與司法處置等合法合規方式增持公司無限售流通股,增持金額不低於人民幣 3000 萬元。

寶光集團:有意維護第一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地位 未來12個月增持不低於5500萬元

寶光集團已關註到西藏鋒泓增持計劃的公告,針對西藏鋒泓的增持計劃 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問詢函, 寶光集團緊急協商該事項。

2016年10月 14日,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北京融昌航投資咨詢有限公司持有寶光股份的股權被司法拍賣過戶後,上市公司股權發生重大 變化寶光集團才成為第一大股東。寶光集團認為,自 2013年至今,寶光股份歷次重大資產重組均未成功,對上市公司生產運營帶來較大影響,不利於上市公司長遠穩定發展。

作為寶光股份的創始股東和現任第一大股東, 寶光集團有責任和義務維護上市公司經營穩定。 2016年11月 17日 寶光集團與 陜西省技術進步投資有限公司簽署了《一致行動人》協議,目前寶光集團與一致行動人共持有寶光股份5321.2470萬股,占寶光股份總股本的22.56%。

2016年11 月 17日 寶光集團通過了增持寶光股份的計劃,擬從11月 18日起未來12個月內增持寶光股份的股份,增持金額不低於5500萬元人民幣。

股權紛爭升級 上交所再發問詢函

22日,上交所再度向寶光股份下發問詢函。針對股東西藏鋒泓“其後續是否增持以謀求公司控制權,取決於與現有實際控制人在進一步推動公司經營發展、完善內控體系和公司治理、維護上市公司中小股東權益等方面達成一致”這一表述加以追問:鑒於上市公司實際控制權屬於投資者重要關註事項,對公司股價將有重大影響,上交所要求寶光股份向相關股東就以下事項作進一步核實和披露:

一、目前西藏鋒泓和陜西寶光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光集團”)及其實際控制人是否有任何形式的接觸、洽談,相關接觸是否有階段性進展或主要障礙,是否已對公司控制權相關事項達成一致意見。

二、請西藏鋒泓明確披露對上述公司經營發展、內控體系和公司治理、維護上市公司中小股東權益、行使自身股東合法權利等方面達成一致或獲得配合與支持的具體要求或事項,給予投資者穩定預期,並核實已披露的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中有關未來相關計劃的披露是否充分。

上交所要求公司於2016年11月24日之前履行相關信息披露義務,同時以書面形式作出回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295

站在歷史縱軸線上看中美貿易紛爭

最近讀了太多有關中美貿易紛爭的文章——盡管中美貿易紛爭遠未達到戰爭級別,但很多人都已經把它定義為“貿易戰”了。眼下關於中美貿易的分析文章多如牛毛,但從歷史縱深角度去分析的似乎不多。本篇文章試圖從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角度去分析中國成為全球貿易第一大國的歷史必然性以及它將面臨的挑戰。

中國成為全球貿易大國深層原因——移民替代

有關國際貿易的理論很多,最出名同時也是最古典理論的便是李嘉圖的“比較優勢說”,他認為,每個國家不一定要生產各種商品,而應該集中力量生產那些利益較大或不利較小的商品,然後通過國際貿易,在資本和勞動力不變的情況下,生產總量將會增加,如此形成了國際分工。

但從古至今的國際貿易事實卻並不像李嘉圖的理論那麽理想化,如中國自明朝開始就出現了國際貿易的大量順差,中國向其他國家出口絲綢、瓷器等,並換取銀子,但從國外進口的商品卻很少,原因是什麽呢?因為中國至少宋朝開始,銀子就成為主要流通貨幣了。

到了明朝嘉靖時期,政府確立“一條鞭法”的賦稅及徭役制度,合並征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大大簡化了征收手續,同時使地方官員難以作弊。中國持續幾百年的銀本位制應該就是從那個時代開始確立的。據估計,1550~1800年的大約250年間,中國共獲得了大約12億兩白銀,占了這段時間內世界白銀總產量的一半左右(Barrett,Ward.1990)。

又如,從全球貿易史看,西方國家最初從東方進口的主要商品是香料,原因在於,大部分香料類植物多是印度及東南亞國家的特有植物,歐洲無法種植;在交通方式極不發達的古代,香料成為了奢侈品。因此,被中國稱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中西方貿易,同時也被稱為“香料之路”。

因此,全球貿易起初並不是因為勞動力比較成本不一導致分工不同而促成的。到了今天,我們同樣沒有發現世界各國都能夠心安理得地接受全球貿易格局下的“生產分工”。

例如,工業化幾乎是所有發展中國家所向往的模式,發展高科技也是所有工業國的目標;即便像美國這樣服務業占GDP比重達到80%的國家,仍然希望“再工業化”。各國產業發展目標的趨同化,才是導致貿易摩擦的主要原因。

中國應該是屬於二戰之後由農業國成為工業大國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但中國並不是一個成功的特例。例如,日本和韓國是二戰後兩個僅有的成為制造業強國的成功案例,這似乎很難從比較優勢說和資源稟賦理論來解釋。

筆者在幾年前曾經發現,全球三大制造業大國——日本、德國和韓國,它們的共同特征是人均耕地面積低於全球平均水平。如2013年全球人均耕地面積為3.45畝,其中德國為2.25畝,日本為0.51畝,韓國為0.49畝。尤其是日本和韓國,不僅耕地極少,而且國內礦產資源也匱乏。

中國的人均耕地面積也只有1.3畝,由於地少人多,只有發展工業,同時通過出口工業品來提升收入水平。

日本和韓國同屬東亞國家,受儒家文化影響較大,勤奮而好學,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國家和地區還有: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等,它們都無一例外地成為全球人均國民收入排名前20%的國家或地區。這也印證了儒家文化具有“致富”理念。

讀人類歷史,實際上就是讀一部戰爭史,戰爭目的多半是為了獲得更多資源,勝者為王,可以占有失敗者的土地和財富。如此看來,全球的資源分配永遠都不會是合理的。15世紀的所謂地理大發現,說白了就是為了尋找和掠奪當地財富。歐洲人得益於地理大發現,使得他們的人口遷徙幅度最大,美洲、澳大利亞乃至非洲的南非等地,都被他們占領並成為永久主人。

研究中國的疆域變化歷史,同樣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凡是少數民族統治的朝代,國土面積變大了,凡是漢族統治的朝代,國土面積變小了(唐朝或為例外)。原因或許容易解釋:入侵的少數民族均為遊牧民族,而漢族屬於農耕民族,前者比後者更富有侵略性。從歷史上看,侵略失敗的案例遠多於成功的案例。

從歷史上看,當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都遇到災荒的時候,前者采取的應對舉措往往是搶掠,這就是秦始皇為何要花巨大代價築長城的原因;後者則多為“逃荒”,例如,清末出現的闖關東現象,實際上就是當華北地區遇到災荒後的持續向東北移民現象。

如今,中國國內的移民仍在持續,如東北、西北和華北的人口都在凈流出。總體看,一二線城市的人口會越來越多,農村人口會越來越少,是根本原因是農業的勞動生產率低,太多的人擁有太少的耕地。

對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而言,向外移民數量總是相對有限,且解決不了中國的人均資源擁有量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的問題。因此,要提高國民收入,只有發展出口貿易。從這個生存發展模式看,出口的本質就是“移民替代”。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國別限制,那麽,中國至少可以有2000萬農民去美國從事農業勞動,發展精耕細作農業,或許能讓美國的農業產量再提高三分之一。因為美國只有200多萬專職農民,而按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農民超過兩個億,約為美國的100倍。

正是因為有了國家,就有了移民限制,這使得中國一直存在勞動力總量與其他資源總量不匹配的問題,只有發展外貿才能解決勞動力相對過剩問題。日本和韓國也是如此,盡管中國與日韓的經濟體制不同,但出口導向戰略卻是一致的。2017年中國、日本和韓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全球分別排第一、第四和第六,均超過它們GDP在全球的排名。

200年來西方對華政策並無本質變化

19世紀是全球霸主是英國,殖民地無數,當年也是打著通商的旗號挑起事端。1840年前後的鴉片戰爭,英國則稱之為通商戰爭,最終清政府簽署了屈辱的南京條約。也就是說,當貿易條件對西方有利的時候,他們竭力要求對等貿易,開放中國市場;當貿易條件對他們不利的時候,則實施貿易保護政策。

二戰之後,美國確立了全球霸主地位,但美國又面臨了外貿赤字居高不下的問題,如上世紀80年代初時日本對美貿易順差巨大,是美國貿易赤字的主要來源。因此,1985年,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幹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問題的協議,即“廣場協議”。

廣場協議引發了日元持續升值,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美元對日元貶值了50%,也就是說,日元對美元升值了一倍。這迫使日本政府為了維持國內景氣度而被迫采取低利率政策,進而引發資產泡沫破滅。從此日本經濟一蹶不振。

隨著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的擴大,美國對中國也采取了各種對抗措施,如在10年之前,主要是對中國的紡織服裝出口設置了反傾銷、反補貼及特保措施等非貿易壁壘,10年後的今天,則主要針對高科技產品采取知識產權保護、不承認市場經濟地位等舉措,甚至準備加征關稅。

美國對中國出口的限制,主要原因是美國貿易逆差過大,如2017年中國對美出口順差要占美國貿易逆差總額的46%。至於指責中國對美貿易存在違反公平貿易的事實,其實只是由頭,如果中國能做出符合特朗普所期望的讓步,則貿易紛爭基本可以平息。

特朗普上臺一年多來,為了“Make America Great Again”,主要采取了限制移民和保護貿易這兩大舉措。如前所述,出口貿易的一大重要功能就是“移民替代”,因此,限制移民和貿易保護實際上是一回事,就是要給予美國白人更多的就業機會,保護美國的制造業。可見,美國從“國際主義”價值觀退回到“民族主義”價值觀的傾向越來越明顯。

回顧歷史,1882年美國實施“排華法案”後,根據移民局記錄,1884年中國人入境人數大幅減少,到1892年,全年竟沒有一個中國人來美國。1892年,美國國會立法把所有的排華法案都延長了十年,且新增了許多歧視華人的條款;1902年再度立法延長所有排華法案十年;1904年,美國國會議決:排華法案永遠有效。

1943年,美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專門針對特定國家移民限制的“排華法案”被廢除,筆者認為被廢除的原因,主要是隨著日本偷襲珍珠港導致太平洋戰爭爆發,中美之間成為了盟友,因此,本質上看,“廢除”並不是完全是“正義”驅動,更多是“利益”驅動。

據美國人口統計局數據,2015年美籍華裔家庭的平均收入為10.85萬美元,比美國總體家庭平均收入水平高36.8%,而且本科以上學歷者占比也高於全美平均水平。這也是為何特朗普要限制移民的原因,尤其是亞裔在美國所獲得的收入和職位普遍比較高,或多或少地影響了白人的發展機會。

因此,東亞國家各民族世世代代處在人多地少的環境里,養成了勤勞和高儲蓄的習慣,註定了他們更有條件成為高收入階層,但這種通過移民或貿易方式來改變自己命運的謀生方式,這種追求財富的“拜財神爺”文化,容易與西方基督教文化和習俗相沖突。故從19世紀開始,西方就形成看一種極端民族主義理論。

二戰之後,全球總體處於歷史上持續時間較長的和平發展階段,全球殖民地數量大幅減少,經濟競爭成為全球國別競爭的主要方式,這使得中國再度成為全球最具潛力的競爭者,因此,西方國家對中國政策仍然延續近200年的主基調,就是防範和遏制。

中國崛起勢不可擋:勞動生產率提高才是主因

特朗普認為,中國對美貿易之所以能維持高順差,與中國政府“操縱”人民幣匯率有關,但他卻沒有能夠找到“操縱匯率”的依據。縱觀過去30年中美貿易史,不難發現,無論是人民幣處在貶值階段還是升值階段,對美貿易順差都在不斷擴大。因此,“匯率操縱說”並不成立。

以日本為例,1985年日本被迫簽訂廣場協議,美國等發達國家要求日元升值,在短短三年時間里,日元對美元升值近一倍,但這依舊未改變日本的出口強勢,盡管以日元標價的出口增幅明顯回落,但以美元標價的出口增幅卻依然強勢,對美順差水平進一步擡升,1991年日本對美貿易順差額要占到美國貿易逆差近60%,似乎是廣場協議前的兩倍。

可見,匯率高估與否並不是導致美國貿易逆差的主因。那麽,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的主因是究竟什麽呢?我們研究發現,勞動生產率水平的提升,才是決定出口競爭力的核心因素。如日本在上世紀60、70年代,雖然名義工資漲幅驚人,但由於勞動生產率平均有高達10%左右的年增幅,故單位工資成本的實際增幅相當有限。

構成勞動生產率的三要素是勞動力素質+資本密度+全要素生產率,中國勞動生產率提升對制造業的貢獻,則主要來自勞動力素質的提高。

如截至2015年,美國有近40%的人受過大專以上教育,而中國只有12%,相當於美國1972年的水平。盡管中美勞動力素質差距巨大,但中國勞動力素質的改善幅度卻非常驚人:2000年中國大專以上學歷者僅占全國人口的3.6%,相當於美國30年代中期水平,到了2010年上升至9.0%,相當於美國1959年的水平,即中國10年走過了美國24年的路。

中、美、日以產出衡量的勞動生產率

若以就業人數及GDP來衡量勞動生產率水平,則美國的中位數水平增速在過去20年是2.0%、日本大致是1.7%,而中國則超過了8%。

過去30多年來,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規模估計超過美國最近100年的投入量,這是中國制造業崛起的根本原因,也是其他新興經濟體望塵莫及的。中國工人的薪酬水平雖然上升了不少,但目前仍只有美國的五分之一;盡管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用工成本低廉,但產業配套、交通運輸條件和勞動力素質等方面與中國相比仍有不少差距。

因此,特朗普認為“不公平貿易”是造成美國貿易逆差的主因,顯然是有失公允的。中國經濟落後於發達經濟體,因此它應該擁有“發展權”,即過去發達國家通過侵略和暴力來搶占原住民土地和財富,而後發國家只能通過移民來分享部分資源;如今連移民都受限制,那至少給點自由貿易的權利吧?

回看過去40年的歷史,中國的崛起已經勢不可擋。由於全球出口貿易的最大特點就是此消彼長: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的出口競爭優勢黯然失色,日本在經歷了連續六年的外貿逆差後,2016年才稍有順差。

從1989年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到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恰恰都發生在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積極引進外資的過程中,如中國對美出口份額正是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顯著提升的,這正是日本和亞洲四小龍對美出口份額下降的開始。

筆者並不認為中國經濟持續30多年的高增長是奇跡,因為最近30年的高增長起因是過去一二百年的低增長,即超跌反彈而已,所以,反彈至今,中國仍屬於中等收入國家,與同屬東亞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差距還是非常大。

正是因為如此,中國還將繼續發展,即便美國對中國進行貿易制裁,也無法遏制中國經濟發展的勢頭,因為中國不同於日本,前者有巨大的國內市場,對外貿的依賴度會逐步減少。所以,中美貿易沖突也將長期持續下去,沖突的背後,實際上反映了勞動生產率增速的差異。

從中美貿易的商品和服務看,彼此存在很大的互補性,因此,貿易戰的結果一定是兩敗俱傷,這也應該是雙方都不願意看到的。過去40年來,中國的開放度已經大大提高了,故中美之間不大可能出現愈演愈烈的貿易戰,更不會升級為另一場“鴉片戰爭”。

盡管如此,筆者認為,從長期看,中美貿易紛爭很難化解,因為中國的崛起必然伴隨著美國競爭力的下降,美國必然會為了維持霸主地位而不斷給中國設置障礙。(李迅雷系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第一財經獲授權轉載自“lixunlei0722”微信公眾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981

鏗鏘集:《0.67 引起的紛爭》

1 : GS(14)@2010-09-13 23:04:52

http://programme.rthk.hk/rthk/tv ... 010-09-12&m=episode

0.67 引起的紛爭

《0.67 引起的紛爭》

美孚新邨第八期業主以為,屋苑建成已經三四十年,區內物業發展理應完成,怎料到屋前的石油氣庫,在98年以安全為由搬遷之後,會換來一幢貼近民居,樓高二、三十層的屏風樓。



原來,擁有該地皮的發展商仍有剩餘地積比率(remaining plot ratio)未盡用,想再興土木!對於發展商而言,現時土地有價,必會爭取興建樓宇,而居民當然反對,擔心屏風樓會嚴重影響居民的健康和安全,亦會造成極壞先例,擾攘十二年,至今仍未解決。


究竟這些剩餘地積比率誰屬?可以代表幾大可建樓面面積?誰才有發展權?這類情況,在本港的大型屋苑中又有幾普遍?

編導: 潘達培
2 : 鄉下佬(3667)@2010-09-14 11:50:27

小業主只可以無奈接受
發展商在法理沒問題,小業主只可打[人情牌]
有錯請指正!!! ^__^"
3 : 龍生(798)@2010-09-15 02:07:00

不如咁講, 去到最尾, 我又唔信會因此唔起呀
結論係講乜都無用
仲有呀
以香港人性格
只有對到正的一楝人會反對咋喎
成個屋苑計, 分分鐘係支持tim呀
你諗下, 起左個新屋苑係隔離
開賣時, 勢必扯高美孚新村其他單位的價格....
4 : 鄉下佬(3667)@2010-09-15 12:06:51

3樓提及
不如咁講, 去到最尾, 我又唔信會因此唔起呀
結論係講乜都無用
仲有呀
以香港人性格
只有對到正的一楝人會反對咋喎
成個屋苑計, 分分鐘係支持tim呀
你諗下, 起左個新屋苑係隔離
開賣時, 勢必扯高美孚新村其他單位的價格....

反對者(8期小業主)希望帶出訊息(唇亡齒寒)
"你今日不聞不問,明日到你屋苑發展未盡用面積時
你反對,其他人也會如今天一樣,不聞不問!!!"
荃灣海濱花園已經有例,其他大型屋苑怎麼辦?
下一個會否是沙田第一城?
又還是海怡半島?黃埔花園?嘉湖山莊也有可能
建在平台上的多數不可能,例如太古城/康怡花園等
5 : GS(14)@2010-09-15 21:27:16

3樓提及
不如咁講, 去到最尾, 我又唔信會因此唔起呀
結論係講乜都無用
仲有呀
以香港人性格
只有對到正的一楝人會反對咋喎
成個屋苑計, 分分鐘係支持tim呀
你諗下, 起左個新屋苑係隔離
開賣時, 勢必扯高美孚新村其他單位的價格....


鄉下佬憂的是先例一開,但你講的例子在節目的其他例子...
6 : 鄉下佬(3667)@2010-09-15 22:18:56

5樓提及
3樓提及
不如咁講, 去到最尾, 我又唔信會因此唔起呀
結論係講乜都無用
仲有呀
以香港人性格
只有對到正的一楝人會反對咋喎
成個屋苑計, 分分鐘係支持tim呀
你諗下, 起左個新屋苑係隔離
開賣時, 勢必扯高美孚新村其他單位的價格....


鄉下佬憂的是先例一開,但你講的例子在節目的其他例子...

老實說我不會同情美孚小業主們
他們不滿意的話,快快賣左佢
應該都有可觀利潤
7 : 龍生(798)@2010-09-18 22:17:59

其實就算係真, 只要合法, 都吹佢唔漲
住得香港地, 就預左前面個景隨時俾人遮架啦
你睇雍景台? 前面起完之後?
佢地慘過住係藍澄灣呀!
8 : 鄉下佬(3667)@2010-09-19 10:47:59

7樓提及
其實就算係真, 只要合法, 都吹佢唔漲
住得香港地, 就預左前面個景隨時俾人遮架啦
你睇雍景台? 前面起完之後?
佢地慘過住係藍澄灣呀!

我地做觀眾既,唔好一味聽電視/電台/報紙話乜就乜
講到尾又係個 [錢] 字
未夠價/跌左價就打人情牌,打環保牌
被訪問者多是住左十幾二十年以上的街坊
問心當年購入價同年中時高峰價
起碼有200萬利潤,仲唔心息
係驚既就減少少放售,賺150~180萬都夠皮啦
9 : GS(14)@2010-09-19 10:58:16

8樓提及
7樓提及
其實就算係真, 只要合法, 都吹佢唔漲
住得香港地, 就預左前面個景隨時俾人遮架啦
你睇雍景台? 前面起完之後?
佢地慘過住係藍澄灣呀!

我地做觀眾既,唔好一味聽電視/電台/報紙話乜就乜
講到尾又係個 [錢] 字
未夠價/跌左價就打人情牌,打環保牌
被訪問者多是住左十幾二十年以上的街坊
問心當年購入價同年中時高峰價
起碼有200萬利潤,仲唔心息
係驚既就減少少放售,賺150~180萬都夠皮啦


好似真是無問過地產商....
10 : 鄉下佬(3667)@2010-09-19 11:26:50

9樓提及
8樓提及
7樓提及
其實就算係真, 只要合法, 都吹佢唔漲
住得香港地, 就預左前面個景隨時俾人遮架啦
你睇雍景台? 前面起完之後?
佢地慘過住係藍澄灣呀!

我地做觀眾既,唔好一味聽電視/電台/報紙話乜就乜
講到尾又係個 [錢] 字
未夠價/跌左價就打人情牌,打環保牌
被訪問者多是住左十幾二十年以上的街坊
問心當年購入價同年中時高峰價
起碼有200萬利潤,仲唔心息
係驚既就減少少放售,賺150~180萬都夠皮啦


好似真是無問過地產商....

我唔係幾明佢地班小業主點諗?
紫田村 [非原居民] 理由好明顯,又易明^__^
錢問題!!!

美孚呢? 懷舊? 感情? 唔好玩啦...
11 : GS(14)@2010-09-19 11:29:29

10樓提及
9樓提及
8樓提及
7樓提及
其實就算係真, 只要合法, 都吹佢唔漲
住得香港地, 就預左前面個景隨時俾人遮架啦
你睇雍景台? 前面起完之後?
佢地慘過住係藍澄灣呀!

我地做觀眾既,唔好一味聽電視/電台/報紙話乜就乜
講到尾又係個 [錢] 字
未夠價/跌左價就打人情牌,打環保牌
被訪問者多是住左十幾二十年以上的街坊
問心當年購入價同年中時高峰價
起碼有200萬利潤,仲唔心息
係驚既就減少少放售,賺150~180萬都夠皮啦


好似真是無問過地產商....

我唔係幾明佢地班小業主點諗?
紫田村 [非原居民] 理由好明顯,又易明^__^
錢問題!!!

美孚呢? 懷舊? 感情? 唔好玩啦...


最慘是先例一開
12 : 鄉下佬(3667)@2010-09-19 11:48:00

唔[引用]啦,太長了,再開過

菜園村是高鐵幾百億問題,高級好多,而且連帶中國無數咁多億既利潤
點可以拖得,依家紫田村一個公屋仔,唔會影響得去邊
對政府來講,排隊上樓遲少少又有咩所謂
無謂呢段時間同村民硬碰啦
再講,樓市已經見頂,一旦經濟逆轉
個價跌番落嚟....
$474 ???
SORRY喎,岩岩計過,374咋WO
賴死唔走,到時市民都唔理得你咁多啦
個個顧住自己既樓先啦
13 : GS(14)@2010-09-19 16:10:00

解決的方法應該是業主向這班大商人買番塊地咁點都得
14 : 鄉下佬(3667)@2010-09-20 09:58:34

13樓提及
解決的方法應該是業主向這班大商人買番塊地咁點都得

收地條例喎
基本上可以用任何理由強制收回的
最攞命係"為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決定為公共用途的 任何類別用途而作出的 收回, 不論該用途是否與以上的    任何用途同類; (由1911年第51號修 訂; 由1912年第2號附表修訂; 由2000年第3號第3條修訂)"

http://www.hklii.org/hk/legis/ch/ord/124/s2.html

變相莫須有...
15 : 龍生(798)@2010-09-20 23:01:34

13樓提及
解決的方法應該是業主向這班大商人買番塊地咁點都得


無可能lor...
我相信成個美孚公投決定起唔起
佔90%人讚成, 唯獨係面向空地個班會反對....
16 : 鄉下佬(3667)@2010-09-21 10:17:02

15樓提及
13樓提及
解決的方法應該是業主向這班大商人買番塊地咁點都得


無可能lor...
我相信成個美孚公投決定起唔起
佔90%人讚成, 唯獨係面向空地個班會反對....

可以令美孚神話延續既,點解要反對?
(反正又唔係起喺我度,關我屁事,最緊要美孚繼續爆升!!!) <<<其他冇影響既業主心聲
17 : 龍生(798)@2010-09-21 14:14:13

美孚無受影響業主心聲延續篇:

起左又遮我唔到, 到時候又有新盤開, 多左人黎睇樓,
買唔起既人,就有可能買我地呢度
再唔係, 新盤開售, 發展商又會大力推銷美孚有幾咁好住
多左人留意, 如果天價開售, 又會造成美孚大低水, 又可以追落後,
N咁多好處, 不能盡錄, 你班搞屎棍唔好多事TIM呀
陣間發展商天良發現, 為盡社會責任唔起, 我實上街示威游行
去集團總部抗議呢班董事無為股東謀求最大權益.....smiley
18 : 鄉下佬(3667)@2010-09-21 19:01:00

無錯啦!!!
呢個真係重點所在
阻人發達,如殺人父母
美孚分分鐘會被地產商打造成"西鐵/九龍樞紐" 港鐵美孚轉西鐵又令地產商大賺一筆
美孚神話突破7000蚊!!! gogogo 哈哈
19 : 龍生(798)@2010-09-21 23:38:18

其實西鐵通車之後, 己經係鐵路鏂鈕
不過無新盤推, 所以無人提咋嘛
如有新盤開售, 即時俾人當正新大陸咁發現....
尺價誓必過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742

炒熱經貿話題沖淡政治紛爭

1 : GS(14)@2015-09-24 01:48:12

【拆局】據美國媒體報道,習近平此行訪美首站選擇美國工業重鎮西雅圖,是由中方提出並精心策劃的,其目的是先打經貿牌,爭取炒熱經濟話題,以沖淡習抵華盛頓後將要面臨與白宮的政治紛爭。西雅圖眾多跨國公司財團在中國有投資,他們不希望中美之間政治之爭影響他們在華賺錢。這次習近平隨團帶來了15位中國企業家,包括阿里巴巴老闆馬雲、騰訊老闆馬化騰、百度的李彥宏等,他們將在今天與美方15名商界大佬一起同場舉行圓桌會議,包括通用汽車、亞馬遜、思科、蘋果、杜邦、微軟、波音等企業的CEO,會議由鮑爾森基金會主辦,習近平出席。



要奧巴馬「看着辦」

之後習會參觀波音飛機的組裝線,由於波音正準備在中國設廠並生產波音737系列客機,傳選址位於浙江舟山,將是波音在美國境外第一個組裝工廠,波音對習的到訪尤為重視;今天下午,習近平將到微軟的園區參觀;晚上微軟老闆蓋茨將在他那耗資數億美元建造的智能化豪宅,宴請習近平。分析認為,習近平在西雅圖停留30多個小時,頻密與商界互動,向美國的企業家表善意,其實就是要向白宮宣示:中國的企業和美國的企業是互相需要和關系密切的,美國企業家對中國充滿嚮往,經貿關係才是中美之間最大利益所在,奧巴馬先生,你看着辦!鳳凰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923/193059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547

譯成逾百種語言緩和港傘運紛爭

1 : GS(14)@2015-09-25 01:16:21

《生日快樂》歌詞被繙譯成逾100種不同語言,連電視劇《星空奇遇記》的Klingon語也有繙譯版,更以全球最著名英語歌詞載入《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生日快樂》原曲《大家早安》是幼稚園教材,以學童容易記得的簡單旋律,在每日上課前唱出,配上不同歌詞慶祝節日和生日。過去幾十年《生日快樂》已成為美國主要文化,更是首支在太空演唱的歌曲。去年香港雨傘運動(圖)期間,示威者佔領旺角街道,有人曾以擴音器調解各方爭論和爭執,但意外播出擴音器預設的生日歌,之後當雙方爭拗時,就有人以唱生日歌的形式緩和氣氛。德新社/《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924/193071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601

證監會倡放寬專業投資者門檻 業界:或旨在減少跟券商紛爭

1 : GS(14)@2017-03-03 00:43:30

【明報專訊】證監會昨日起就建議修訂《證券及期貨(專業投資者)規則》展開公眾諮詢,主要在計算符合專業投資者資格的個人投資組合總值限額提出兩大修訂;另一方面證監會亦建議擴闊專業投資者的類型,諮詢期至4月3日。有業界人士預料,未來將會有更多合資格專業投資者,需要就其投資組合「負全責」,過往因投資失利與券商產生的不必要紛爭或大大減少。

明報記者 邱曉欣

根據諮詢文件,現時個人如有意成為專業投資者,其中一個門檻為其單獨帳戶或其與「有聯繫者」(即其配偶或子女),共同擁有的帳戶內,投資組合總值限額不得少於800萬港元,證監會在文件建議,申請者與「非有聯繫者」,如兄弟姊妹、父母、公司業務伙伴等所共同擁有的帳戶內的投資組合所佔部分,亦可計入其投資組合總額內;證監會亦建議,申請者全資或部分擁有、且主要業務是持有投資項目的公司中,其所持有的資產亦可計算在個人投資組合總額內,以上兩項修訂變相降低成為專業投資者的門檻,令個人更容易符合相關資格。

與兄弟姊妹共有帳戶 可計入組合總額

諮詢文件又引述部分中介人意見稱,符合「專業投資者」門檻的公司為投資目的,而成立另一家公司的情况普遍,建議即使專業機構投資者旗下全資擁有的子公司,有經營投資以外的業務,亦可允許成為專業機構投資者,證監會表示認同擴闊專業投資者的類型,並預期會有更多人士符合合資格專業投資者。

專業投資者風險自負 避「輸打贏要」

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認為,是次證監會就專業投資者申請要求作出修訂,旨在減少投行或券商與投資者之間不必要的紛爭,最終證監會可減少處理相關投訴個案。近年不少投資者,特別是內地投資者「輸打贏要」,投資失利便向金融機構投訴及索償的事件愈見普及,譚紹興稱:「如投資者控告券商,進行調解工作前,券商在『未被判有罪』前需交出3萬元作調解費用」,但如通過修訂建議,專業投資者的買賣則不再受證監會監管,因假設其已明白各項投資風險及細則,券商遭抽後算帳的機會可大大減低。

亨達:未對知識設要求 冀業界警覺

亨達集團董事總經理徐聯安亦認同稱,一般券商與投資者之間的糾紛都需要報告予證監會跟進,專業投資者數目增加,意味更多投資者需要自己負責投資風險,證監會變相可減少處理很多不必要的紛爭,不過,他亦提醒,是次諮詢文件只著重放寬個人達到投資組合總值限額的要求,未有對專業投資者的所需投資知識有太多著墨,他強調「有錢亦不等於專業」,希望業界自覺了解專業投資者的背景及承受投資風險的能力。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615&issue=201703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220

南韓新總統主張對話解紛爭文在寅履新 不排除訪北韓

1 : GS(14)@2017-05-13 02:04:07

■文在寅在國會宣誓就職後前往青瓦台,向沿途民眾揮手。美聯社



南韓新總統文在寅當選後隨即履新,在朝鮮半島緊張之際,他主張先以對話解決紛爭,揚言準備好隨時到訪美、中、日三國,如條件允許更會訪問北韓。文在寅昨中午在國會中央大廳宣讀誓詞,其後表示內政中會團結國家,並感謝以和平示威將涉貪前總統朴槿惠攆下台的數十萬群眾,「(過去數月)政局的確動盪,但我國人民彰顯偉大」。


總統辦公室搬到光化門

文在寅又表示會按競選承諾走出青瓦台,將總統辦公室搬到光化門行政大樓,並會不時在光化門廣場舉辦大型討論會,盡量與民共享總統權力,「空手上台,空手下台」。在外則迅速處理國家安全危機,「我願為朝鮮半島和平去任何地方,有需要時立即前往華盛頓、北京和東京,若時機成熟,我亦會去平壤」。對於部署「戰區高空防禦系統」(THAAD,又稱薩德),他又表示會與美中磋商。美國白宮、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京祝賀文在寅當選,但美國總統特朗普並未親自道賀。有美國國務院前官員擔心,文在寅主張與北韓對話,又曾質疑薩德部署,與特朗普立場不一致,文在寅上台或增加南韓民眾對美國的不滿,令美韓關係生變,卻正中中國下懷。由於朴槿惠被彈劾下台後,南韓政權已真空整整兩個月,因此文在寅在選舉管理委員會昨晨宣佈他以41.1%得票當選後就隨即履新,首個任務是接收軍隊統帥權,與聯合參謀本部議長李淳鎮通電話,聽取有關北韓的最新匯報,其後前往國立首爾顯忠院拜祭先賢先烈,並於訪客冊留下「一個值得國家自豪、強大而可信的總統」字句,再晤在野自由韓國黨及國民之黨代表,呼籲在野黨支持新政府改革,以便在國會議席未過半的共同民主黨順利執政。文在寅宣誓後在青瓦台召開首個記者會,公佈部份閣員任命名單。


沒交接期縮小改組規模

文在寅就職前不設交接期,因此盡量縮小政府改組的規模,但仍計劃恢復外交部在朴槿惠時代前管理貿易事務的職能,名稱亦改回「外交通商部」;同時會增設專門調查高級公職人員貪污的獨立部門,以防檢察廳怯於權威而馬虎調查。此外,新政府亦有意廢除情報機構國家情報院蒐集國內情報之權,並將機構易名為「海外安保情報院」。韓聯社/美聯社/美國《紐約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1/2001764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7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