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派幼教》美學馴服小皇帝 八○後家長甘心買單 台灣研發、上海展店 Otto2靠「軟教育」拚上市

2014-09-29  TWM
 
 

 

中國服務業的升級,在教育產業也催出缺口經濟。

傳統的硬式教育,已無法滿足市場,因為八○後的思想改變,更多家長希望孩子不再辛苦。誰能提供不一樣的「軟教育」,誰就是贏家。

撰文‧楊卓翰

充滿想像空間的十三億人口商機,最受矚目的就是針對「小皇帝」的教育服務業。不過,隨著教育市場的主力換成新一代的「八○後家長」,過去的精英教育出現變化。

下午五點,Otto2藝術教育集團在上海高級住宅區的旗艦店,一批又一批的貴婦準時報到。她們穿著時髦,帶著剛上小學的孩子來到Otto2的幼教中心,而不是傳統的數理補習班,就是希望孩子能擁有一個不同於自己過去高壓精英教育的童年。

來自台灣的Otto2執行長詹秀葳,一襲紫色高雅套裝,在大廳與這群貴婦打成一片,她說,「中國的教育風向正在改變,過去的『硬式教育』,滿足不了這些家長。」她在九年前成立的Otto2藝術教育集團,主打二至十二歲的互動式「美學教育」,看準中國幼教的「缺口經濟」,在一○年底來到中國後迅速拓展,今年在中國準備展店至六十家店,營業額上看一.八億元新台幣,並預計一六年上市。

快樂教學!

注重內涵培養,打動八○後富裕客層中國過去的幼教市場,主打升學前教育,許多孩子在進小學前,就要學奧林匹克數學;詹秀葳在中國反其道而行,用藝術教育切入市場。

拿下入時的墨鏡,八○後的李太太看著孩子說:「現在流行『快樂教學』,希望孩子能自在長大。找了好久,才找到Otto2這種注重文化素養的課程。」引領風潮的Otto2瞄準高端市場,一年VIP年費就要二萬八千元人民幣(約十四萬元新台幣),每堂課學費也比台灣貴二成,並提供客製化課程,舉辦「親子遊艇之夜」,每家店會員數高達五百名。

詹秀葳原本是大葉大學設計系老師,因為兒子有學習障礙,被學校老師視為問題學生。當她帶兒子去看精神科門診,「醫師認為,孩子其實很聰明,只是現有體制對特殊的孩子很不友善。」詹秀葳說,她下定決心要提供孩子更好的學習環境。

於是,○五年她以美學的視覺理論出發,研發互動幼教課程。「但創業沒多久,就遇上金融風暴,」詹秀葳伸出雙手,手上卻沒有結婚戒指,「當時真的沒有資金,連結婚戒指都拿去典當掉了。」她說。「兒子還問我,沒有戒指怎麼辦。我丈夫只好回答,之後再買就好。」殊不知,母親正是為了他,千辛萬苦地創立新的教育體制。

走過金融風暴後,詹秀葳深覺台灣市場太小,需要達到一定規模,才有辦法永續經營,因此,她把目標瞄準中國。不過,發展初期資金仍然不足,這次詹秀葳懂得在資本市場上籌資,她引進大亞創投董事長沈尚弘及華鴻創投董事長顏漏有一同投資。

快速展店!

「中央廚房」策略,台灣研發再轉移技術一路看著Otto2茁壯的台灣中華兩岸連鎖經營協會理事長王國安認為:「中國現在越來越重視文化和教育,台商的立基越來越小。因此你可以看到,Otto2發展的速度反而比王品還快。他們專注高端的藝術教育,和競爭對手有很大一段領先,因為沒有人可以提供這種服務。」王國安說。

詹秀葳把自己在中國的經營策略比喻為「中央廚房」:「我們在台灣總部研發課程,用台灣幹部在上海培訓老師,然後派到各個加盟店。這是一個技術轉移的模式,展店速度才會快。」在中國及資本市場這幾年硬碰硬,讓她從原本的女老師變成女強人。「中國的服務業,非常強調品牌。所以一開始一定要做出差異化,才有辦法在中國發展。」現在,Otto2也準備把課程產品化,把自己研發的拼圖、黏土等DIY課程,放到網路上販賣。針對高端市場,她也推出「親子遊學團」,提供更多樣化、更特殊的服務。「我們的研發團隊每隔一陣子就得推出新產品,因為這裡對新東西的渴望太強了。」詹秀葳隨時都得走在前面、準備下一步,她明年預計在中國開店一五○家,更計畫在後年上市,要趁著成長契機,進一步擴大。

Otto2藝術教育集團

負責人:詹秀葳

在中國年資:3年

員工人數:200名(兩岸60家)2013年營業額:1.3億元新台幣

預計上市:2016年

Otto2

如何進化服務?

客製化

提供VIP課程,針對孩童因材施教,

還獨享親子遊艇之夜

精緻化

以傳統托兒所

為出發點,

導入藝術互動教學

網路化

將課程商品化,

例如拼圖、黏土等

透過網路販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967

從APEC大秀看「習皇帝」經濟轉向

從APEC大秀看「習皇帝」經濟轉向 
2013-11-24  TCW

 

就在投資界以為滬港通明年才要上路時,中國證監會意外在北京舉辦亞太經合會(APEC)期間,宣布滬港通於十一月十七日正式啟動。同一時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同時宣布了一連串對外經濟合作措施,顯然想「透過經濟外交向鄰國示好,弱化美國與亞洲的關係。」《紐約時報》這麼評論。

不只滬港通,習近平一連串端出多項令外界目不暇給的財經開放政策,除了與加拿大簽署貨幣清算協定,讓北美出現第一個人民幣離岸市場。他更宣布,將出資四百億美元設立絲路基金,將勢力擴展到中亞。

大量的新政造勢,加上中國主辦APEC的主場優勢,這也難怪習近平在盛會上大出鋒頭,國際媒體的曝光度,遠遠超過了剛輸了國會期中選舉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淪為配角的還有俄羅斯總統普欽,竟只能藉由替習夫人彭麗媛披衣搏版面。彷彿各國元首來訪都是為了替中國的新氣象加持祝賀,創造出被中國媒體稱為「萬邦來朝」的熱鬧景象,習近平則儼然成了天下共主「習皇帝」。

習近平快速掌權速度勝歷任且人氣高

「習近平這次充分利用APEC機會,讓自己的國內聲望大增。」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岳觀察。事實上,APEC會後,中共黨媒《人民日報》將習近平封為改革開放的「新設計師」,與被譽為中國現代化建設「總設計師」鄧小平做比對。

過去中國在國際組織上分量不夠、施力不足,甚至曾被歐巴馬調侃為「搭便車者(Free Rider)」,卻能在這一、兩年快速布局,搖身成為問鼎國際組織的崛起中強權,其中人與勢是兩大關鍵。

關鍵人物自然是習近平。「習近平積聚權力的速度比數十年來歷任領導人都要快,」《紐約時報》記者儲百亮(Chris Buckley)指出。過去二十多年來,中共領導階層主要是共識決,但習近平上台不到兩年,就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更在民間享有高人氣,有個「習大大」親暱稱號。

張五岳分析,透過反腐打貪,習近平宣告政治上走毛澤東的肅貪路線;透過加速經濟改革,對外昭告自己在經濟上走鄧小平的開放步伐。由於中共內部目前無短期壓力,讓還有八年任期的他,可以邁大步做長期布局。而他政策上積極往海外前進,則有經濟情勢上的實力成熟以及不得不然。

閉門高成長不再高調開放外資促產業升級

關鍵的經濟情勢,就是中國已經不能再維持過去動輒二位數以上高速成長,經濟將會有好一陣子處於年成長七%左右的「新常態」。

台灣經濟研究院中國產經研究中心主任莊朝榮分析,比起前一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位時,經濟總有超過一○%的成長,習近平在中國經濟已放緩時接棒。過去中共主要透過加大投資刺激經濟成長,但刺激成效漸漸疲乏,更導致鋼鐵等產能嚴重過剩,地方融資平台瀕臨崩潰,現在反而要收拾爛攤子。「擴廠已證明無用,必須做產業升級。」他說。

開放人民幣與滬港通,是引入外資,協助改善企業與金融產業體質。

富邦金控資深經濟學家羅瑋分析,中國讓加拿大也能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對外展現出「只要有意願,來申請就會准的決心。」目前人民幣尚未自由化、還無法成為國際準備貨幣,但已經有越來越多他國央行持有人民幣,中國改用離岸人民幣市場吸引國際資金前進大陸,羅瑋讚嘆:「這招真的很聰明!」

閒置產能成包袱一帶一路鼓勵企業走出去

目前被陸媒、外媒討論得火熱的「一帶一路」則被視為是為過剩產能增加出海口。依照習近平規畫,中國將以基礎建設、制度互連互通,透過西部走陸路連通中亞,創造橫貫歐亞大陸的「絲路經濟帶」,同時往東南亞走水路,創造可連結歐、非兩大洲的「海上新絲路」。除了成立絲路基金,並將出資一半成立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

羅瑋指出,透過「一帶一路」,中國將高耗能產業、閒置產能設備送出國,不只為國內企業找到出海口,還能擴大國際影響力,建立跨國的上下游關係。

「習皇帝」透過經濟外交拉攏周邊國家,「理論上,這時候也可以為台灣創造新機會,」莊朝榮說,例如進軍上海自貿區、廈門海西區都是台商布局相關商機的契機,不過,自貿區最好的做法是區對區,但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還躺在立法院,看不到政府對策,「人家一步步一直來,台灣反而被邊緣化,再不動作恐怕要來不及了啦!」

【延伸閱讀】中國「走出去」,APEC推8大開放政策

● 滬港通-首度開放中國A股讓外資可自由交易(首次對外開啟證券市場,讓中國股民可以直接投資港股)

● 人民幣自由化-取消香港人每日兌換上限,廣簽清算協議、廣增離岸兌換中心

● 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亞太經合會21個會員國組成的自由貿易協定,解決各國FTA結構複雜的問題

●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邀集東協10+6國簽署的經濟夥伴協定(與美國主導的泛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分庭抗禮)

● 自由貿易協定(FTA)-與韓國、澳洲議定特定貨物免關稅

● 一帶一路-中國領軍以基礎建設,打通歐亞大陸的「絲路經濟帶」及水路通向東南亞、歐、非的「海上新絲路」

●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中國利用龐大外匯存底,與21個加盟國合作成立

● 金磚銀行-由金磚四國加南非合作創立,總部位於上海

整理: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334

麻疹強化免疫淪為“皇帝的新裝”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721

當地時間2015年1月28日,美國邁阿密兒童醫院醫生為兒童接種麻疹疫苗。美國此輪疫情2014年12月從加利福尼亞州迪士尼樂園傳出,現已蔓延至8個州,並波及鄰國墨西哥。 (CFP/圖)

北京“某大廈”的麻疹疫情表明,沒有保持“完全免疫”的白領們已經被國家免疫計劃遺忘。而8個月到14周歲的中國孩子,卻陷入了被連續免疫的“怪圈”。簡單粗暴的強化免疫,已很難控制麻疹病毒肆虐。

住在北京城東的年輕媽媽王瑤(化名)決定取消女兒的百日宴。最近有關麻疹爆發的傳聞太多,她不願意拿寶寶冒險。

北京市疾控中心發布的信息顯示,截至2015年1月26日,北京“某大廈”共報告麻疹病例23例。雖然官方並未明確說“某大廈”具體在哪兒,但經過《北京晚報》等媒體報道,包括王瑤在內的許多北京人都知道,某大廈就是東城區的凱恒中心。王瑤從在金融行業工作的丈夫那得知:在一家投資公司的年會上,一個麻疹病毒攜帶者進入會場,感染了幾個同事,由此引發了全國矚目的麻疹疫情。

幾乎同時,美國加州也面臨著15年以來最嚴重的麻疹疫情:一個麻疹病毒攜帶者進入迪士尼樂園,將病毒傳染給了5名員工,這些人又將病毒擴散到了全美7個州,目前感染者超過85人。

“麻疹爆發,一定是國家免疫出了問題。”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對付麻疹要解決“免疫性保持”問題。但中國歷次針對麻疹的強化免疫似乎形成了一個怪圈——北京“某大廈”這些未保持“完全免疫”的白領們,被計劃免疫遺漏了。而8個月到14周歲的孩子,卻又被連續強化免疫。

麻疹100%的發病率和極強的傳染性讓人色變。2000年美國早已宣布消除麻疹,此次迪士尼樂園的麻疹病毒卻已傳到墨西哥。在沒有外力介入的情況下,一個麻疹病人能感染18個免疫力健全的人——同等情況下,埃博拉只能感染2人,艾滋病只能感染4人。

要對付麻疹,唯一的方式是加強免疫。國際公認,只有疫苗接種覆蓋超過95%,才能夠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阻斷麻疹病毒傳播。

北京“某大廈”中的麻疹疫情表明,中國還沒有形成免疫屏障,而新問題又出現了。麻疹的易感人群和計劃免疫人群都是兒童,此次感染病毒的卻都是成年人。在患病之前的幾十年間,沒有任何人提醒他們,應該去接種麻疹疫苗。

凱恒中心的白領們大多出生在上世紀70-90年代,當時他們或漏種疫苗,或接種了效果不好的疫苗,從一開始,就沒有產生足夠強的麻疹免疫力。

為了亡羊補牢,截至1月30日,凱恒中心內部已緊急接種4371人。有媒體報道,從27日至30日,未出現新增病例。

名詞解釋

常規免疫:按照確定的疫苗品種、免疫程序或者接種方案,在人群中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

強化免疫:指國家或地區針對某種傳染病的發病或流行情況和人群對該傳染病的免疫狀況進行分析後,決定在短時間內對某年齡段人群進行的普遍免疫。

在反思此次疫情的時候,業內專家聚焦於此前實行的強化免疫政策。

2010年9月10-20日,中國開展大規模強化免疫,為全國所有8個月到14周歲的兒童接種麻疹疫苗。10天內,1.3億中國兒童參與免疫,免疫工作者平均每天接種1300萬人。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科主管醫師陶黎納稱之為“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公共衛生行動”。

按照常規免疫政策,出生在2007年之後的兒童都會接種三次麻疹疫苗。但陶黎納根據全國麻疹疫苗出廠數量推算,中國兒童實際接種麻疹疫苗平均為5劑。

強化免疫由此開始遭到人們的質疑:接種第二劑、三劑是為了查漏補缺,第四劑、五劑究竟為了什麽?

中國疾控中心官方網站給出的解釋是:上世紀80-90年代,中國的預防接種工作做得不太規範,人群麻疹疫苗接種率普遍不高且缺乏書面接種記錄證明。因此,對規定年齡組人群無論有無接種史都接種1劑麻疹疫苗,有利於簡化接種流程和迅速提高該人群的麻疹免疫力。 

換言之,查漏補缺太麻煩,幹脆全部再打一針。據統計,2004年到2009年,全國有27個省份進行麻疹強化免疫,五年間累計接種1.86億人次。

不過,這只會引發馬太效應——打過麻疹疫苗的兒童,不得不再次強化接種,那些本就沒有免疫記錄的人,也許照舊不會出現在衛生防疫站。

對從事計劃免疫的人來說,短短幾天的強化免疫,能夠將手頭的針打完就“很不錯了”。誰會去找真正漏種的人呢?

2010年9月7日,在中國疾控中心“麻疹強化免疫”線上訪談中,世界衛生組織免疫、疫苗和生物制品部醫學官員彼得·斯特雷貝爾為強化免疫做解釋:與中國類似的強化免疫,古巴、阿根廷、韓國等國家也曾多次進行。

“雖然都叫強化免疫,但每個國家的具體做法是不一樣的。”曾光反駁道。

事實上,大多數的孩子,都能夠在第一次接種麻疹疫苗時,獲得完全免疫,進行第二次接種的目的,是為首次接種但沒有產生免疫的孩子“查漏補缺”。

於是,美國在孩子入學前增加一次麻疹疫苗接種,古巴則在第一劑疫苗的基礎上,每隔5年對特定年齡層進行強化免疫,目的都在於補足第二劑疫苗。

這兩種強化免疫做法都與中國的“強化免疫”不盡相同。中國一直沿用接種二劑疫苗的思路,還在2005年將疫苗劑量從0.2毫升/劑次提升到0.5毫升/劑次。因此2010年9月進行的“強化免疫”是“額外免疫”。

對多次強化免疫,更加靠譜的解釋是:為了履行中國對世界衛生組織作出的承諾。

中國曾在2005年承諾要在2012年“消除麻疹”,即將麻疹發病率降到0.1/10萬以下,並消除本土麻疹病毒傳播。

為此,原衛生部於2006年制定和下發了《2006-2012年全國消除麻疹行動計劃》,轟轟烈烈的強化免疫由此展開。

在成功消滅天花之後,世界衛生組織將消滅脊髓灰質炎和消除麻疹,列為另兩大目標。但陶黎納對這種動機不以為然:“如果中國2012年消滅不了麻疹,就應該實事求是,取消承諾。”

用大量接種去履行“承諾”,顯然並不成功。2012年,中國未能宣布“消除麻疹”,但麻疹強化免疫仍在繼續。其中原因也許更加惡俗——強化免疫由國家專項經費撥款,沒有人會和錢過不去。陶黎納甚至把2010年那次全國性的強化免疫比作“皇帝的新裝”。

但據曾光判斷,此次北京麻疹疫情爆發將是一個轉折點,這將迫使各省份開展詳細調研,重新設計單獨的麻疹免疫計劃。北京“某大廈”的麻疹流行,讓詳細免疫調查變得更加緊迫,簡單粗暴的強化免疫,已很難控制麻疹病毒肆虐。

2013年起,中國已將“強化免疫”改為“補充免疫”。《國家擴大免疫規劃工作表》中,“強化免疫”被“補充免疫和查漏補種工作”取代。

不過,這或許也只是換湯不換藥的提法。細看該工作表後可以發現,2014年的麻疹接種任務量仍在2000萬劑左右浮動,與往年相比並無太大變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234

全面解讀》野心皇帝 習近平

2015-03-16  TCW
 
 

 

三月三日,中國一年一度的政壇大事──「兩會」(中國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京開幕,吸引全球三千一百多個媒體關注,足足是俄羅斯總統普欽年終記者會的約二.六倍。

媒體、政治評論家、民意代表、政黨領袖……,全世界仔細推敲中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的一字一句,唯恐漏掉任何一丁點隱含的意義。

然而,最讓台灣人繃緊神經的,是這八個字:「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意思是:唯有「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做基礎,不承認它,兩岸將回到動盪不安的舊時代!

這,是習近平最新的對台政策。與往年最大的不同是「更快、更強」,習近平先是罕見的在兩會第二天、而不是像去年選在兩會尾聲時,就高分貝定調對台工作方針,態度也一改以往對台喊話的溫和語氣,罕見的極為強硬。

他,跟過往領導人有何不同?

不僅如此,在習近平之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政協主席俞正聲、海協會會長陳德銘,以及國台辦大小官員,彷彿接力賽一般,一次又一次重複同樣立場,簡直就像拿著大聲公集體隔海威脅。這種揪團、打群架,排山倒海的聲勢透露不尋常的氣氛。目前台灣政治情勢,二○一六年總統大選政黨輪替的聲浪大增,習近平在大選前倒數三百六十五天,大聲量的「提醒」,等於直接把手伸進來,試圖影響台灣的選舉,警告台灣政治領袖的意味濃厚。

習近平,讓兩岸關係自鄧小平以來,進入最緊張的時代。

這一幕又一幕,看在不少人眼中,冷汗直流、膽戰心驚。「習近平剛上任時,其實看不太出他今天種種作為的跡象,所以我才說台灣要戒慎恐懼,」一位重量級台商擔憂的說,「但是國內現在很多人對他很輕忽,這是很可怕的!」

然而中國文攻武嚇,台灣人不是第一次見識,習近平跟前幾任中國領導人有什麼不同?憑什麼引發憂心?

聲勢如漢武帝!奪權獨裁、萬邦來朝、野心旺盛

另一位在中國深耕二十餘年的指標台商說:「我等了十年,猜測什麼時候會出一個漢武帝。習近平在想什麼我不知道,但是從他的行為看起來的話,已經是漢武帝,他不再是文景之治了,文景之治累積國力的結果,就是漢武帝。」在氣勢上彷彿「二十一世紀漢武帝」的習近平,他的野心如何展現?

去年十一月的亞太經合會議(APEC),是習近平成為全球焦點的一場華麗演出,中國高速發展二十年的經濟成果,在這場秀裡把他烘托到了頂峰。

這場會議達成許多經濟協定,然而對多數中國人而言,「萬邦來朝」才是他們共同的記憶。習近平在台前右方站定不動,等待著美國總統歐巴馬、俄羅斯總統普欽、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等各國領袖,從左方依序上前與他握手,情景彷彿就是皇帝接見藩邦。

會期間,不論是習近平與歐巴馬背著手在花園散步,或是與南韓總統朴槿惠微笑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尤其是與安倍握手時的不耐、擺臭臉,隨著畫面在電視上不斷重播,彷彿盡吐中日「釣魚台」爭端以來的怨氣……,凡此種種,無不讓中國網民大聲叫好,民意支持度也跟著上了天。

習近平給國際的震撼如此之大,以至於英國《經濟學人》不僅用他當封面,還給他穿上了帝王龍袍;《時代》雜誌更直接封他為「習皇帝」;就連歐巴馬也在事後稱習是鄧小平後最快速掌權的領導人,「對他在中國的權力印象深刻。」

歷史,總在不同的時代,以同樣的模式複製著,「盛極而衰、否極泰來」成為自然界定律。習近平在骨子裡有什麼與漢武帝相似處,又會對台灣帶來什麼威脅?

二千一百多年前,漢武帝劉徹即位,最大問題就是匈奴。

從漢高祖劉邦開創漢朝以來,匈奴就不斷擾邊,殘殺漢民、搶奪財物,就連劉邦都曾被匈奴圍困七天七夜,最後靠著離間之計、乘隙逃出。而漢武帝的曾祖母呂后,則在劉邦死後,被匈奴王以表面上求婚,骨子裡彰顯軍威的方式給羞辱。

這個場景是不是似曾相識?兩千年後,在現代再次上演。鴉片戰爭後,中國淪為國際列強宰割的魚肉,喪權辱國的條約一條又一條,香港、澳門等地或割讓或租借;戰爭加上文革等耗損,導致中國經濟發展嚴重落後,民族自信心低落。

即便後來中日抗戰勝利,亞洲主導權已經落到美國手上,中國鄰近的日本、南韓、越南等國,都是美國勢力範圍,小如一個面積七平方公里的釣魚台列嶼,中國也做不了主。

對外絕不手軟!以經濟力做後盾,要美國少插手

然而,政權傳遞到漢武帝與習近平的共同點是,經過六十餘年休養生息,人口、財政富足,提供他們向外擴張的子彈。

漢武帝的父、祖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治世「文景之治」,給他充沛國力做後盾,還有一股「扳回一城」的怨氣在挑動,漢武帝在外交上一改先祖忍氣吞聲的低姿態,對匈奴主動出擊,派出衛青、霍去病等名將征戰,收復領土、擴充疆域,「秦皇漢武」自此成為歷史上武功盛世的代名詞。

在習近平之前,歷任中國領導人都奉行鄧小平的「韜光養晦」外交政策,面對美、俄列強都是忍讓的低姿態。習近平的前手,是奉行經濟開放的江澤民、胡錦濤,連續二、三十年的經濟增長率都超越全球平均。

在習近平任內,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市場,人民幣將成為國際主要貨幣,國內生產毛額(GDP)、購買力平價(PPP)等經濟指標也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

「可以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六年歷史裡,習近平的政治資本是前所未有的。」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分析。

這讓習近平在國際事務上有了後盾,不再「韜光養晦」,改走積極、主動路線。二○一三年三月後,習近平已經出訪二十四個國家、遍布五大洲,是中共最勤跑的最高領導人,所到之處無不用經濟實力做為後盾,擴大國際影響力。

「寬廣的太平洋兩岸,有足夠的空間容下中、美兩個大國!」「亞洲的事務,歸根結柢要靠亞洲人民辦。」這,是習近平的新態度,崛起的中國要美國減少插手亞洲,它要成為支配亞洲的新老大。「復興中華民族」這句話看似老掉牙,卻是習近平的「中國夢」真正內涵,不難看出他正一步步實踐,「習近平是晚清一百多年來,讓中華民族重拾自信的領導人,」政治大學東亞所所長寇健文坦言。

對內連出狠招!就連表弟涉貪也照樣抓

就連在整頓內政上,習近平也與漢武帝走同一路線。

漢武帝的另一歷史地位,就是振朝綱、訂禮法。他重用酷吏、獎勵舉報,大規模打擊貪官與地痞流氓(豪強),從而整頓社會風氣,讓全國資源全數用在征討匈奴方面。

習近平則強調「法治治國」,最著名的政績就是「打貪打奢」,已有約七十名省部級官員的貪官中箭落馬,三千名「裸官」(家人資產全在海外、孤身一人在中國)被嚴密調查,就連習近平的表弟齊明涉貪,也被他一句「打鐵必須自身硬」給拘捕,頓時中國官場風聲鶴唳。

西安美光(Micron)半導體總經理朱文菊告訴我們,現在官員不敢接受宴請,連一盒約新台幣二百五十元的中秋月餅都不敢收;還有沿海官員辦公室面積大,深恐惹禍,硬是隔成公用會議室。

「以前你聽江澤民、胡錦濤在喊一些話,你都會笑說,『啊!這是空的,喊假的,』」上海富蘭德林事業群總經理劉芳榮從鄧小平時代觀察至今,「可是習近平沒喊,他都是先抓了才喊,不要錢、不怕死,這種人最可怕!」

不僅如此,「打貪打奢」也是習近平用以整肅異己的工具。

如果,有一位台灣領導人,一上台就把五院院長、黨部中常委級別的人通通抓起來;你,是不是會被他的強勢與大膽嚇到?

習近平就是這樣幹的。由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前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前解放軍上將徐才厚、前中央辦公廳主任令計劃組成的「新四人幫」,就是這樣的軍、政、法地位,然而習近平不僅毫不畏懼,甚至短短兩年就以各種腐敗罪名給撂倒,從而讓政權掌握更加穩固。

「開弓沒有回頭箭」,習近平用這句話來強調打貪不會結束;劉芳榮觀察,打貪除了矯正社會風氣之外,更證明了其效率與決心,只要是他喊得出口的政策,我們就得有心理準備,他一定會全力達成。

對戰組隱形聯盟!高鐵+銀彈,成為區域經濟龍頭

漢武帝最著名的功績之一,就是開拓了「絲路」,然而,他兩度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原本是為了尋找盟友,希望分進合擊、打擊共同敵人──匈奴,卻也意外的打開了從長安(現為西安)一路通往中亞、中東、南歐義大利的「絲路經濟」。

去年底,習近平以「一手高鐵、一手銀彈」的策略,正式訂出「一帶一路」的大戰略,表面上打的是「區域經濟牌」,實則希望獲得盟友,形成足以與美國抗衡的新勢力。

習近平打算藉由經濟力量,拉攏沿線數十個國家成為盟友,一方面證明中國是「和平崛起」,再方面形成隱形聯盟,最終達成「不戰而主亞洲」的目的。

不僅國家戰略如此制定,中國也鼓勵企業大舉往海外進軍;「以前中國企業是被豢養的小肉雞,現在長成了鬥雞,當然要放出去拚鬥,變成咬錢回來的金雞!」一位在兩岸掌管百億元資產的投資公司總經理說。

華為、小米、聯想已是國際知名品牌,中國企業也大舉插股海外市場,光是去年就直接投資全球一百五十六個國家、六千一百二十八家企業,在國際形成不容忽視的新勢力。

鑽研大國關係的芝加哥大學教授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認為,習近平深知經濟力量終將轉化為軍事實力的道理,「一帶一路」有深刻的戰略意涵。

他,將會如何威脅台灣?

習近平這位「現代漢武帝」的野心勃勃,如果將箭頭指向台灣,又會給兩岸帶來怎樣的變局?

中國崛起,要與美國隔著太平洋相抗衡,「美國和日本卻不可能喜歡這樣的方案,中、日、美的交鋒有可能非常激烈,是否演變為衝突還很難預測,」米爾斯海默認為,「但圍繞釣魚台、台灣、南海,發生衝突的危險性正在增高。」

戰線進逼!頻頻在台海試探台灣底線

今年兩岸最大的衝突,莫過於「M503航線」。一月中,北京以航空交通繁忙的經濟理由,片面劃設四條新航線,其中M503航線進逼台灣海峽中線,被視為嚴重挑釁;過去只有兩岸緊張時,才會有中國戰機沿海峽中線繞行。

中共原本計畫三月五日強行啟用這條航線,雖然最後緊急喊「卡」,但看在一位重量級台商眼中,「它飛機起飛,七分鐘就能越過海峽中線、到達竹北,說是為了經濟,但恐怕沒有這麼單純,」他認為,「他(習近平)很有手段,比前幾任強烈好幾倍,也更敢試探台灣的底線。」

漢武帝時期,諸侯國的地方勢力一度大於中央,他的父親景帝曾經以硬碰硬的方式「削藩」,引發七國之亂。

到了漢武帝時,招數更高明,不動聲色、採用兩段式戰法,先以天子之令收回諸侯國軍權,統歸中央控管;接著實施「推恩令」,把過去只有藩王嫡長子能夠繼承的領土、王號,改為所有兒子都能繼承,等於把一個諸侯國分割為數小國,弱化其勢力,再也無力與中央對抗。

經濟吸納!三階段懷柔,達到不戰而主台灣

而習近平的招,又更上一層,是分階段的「經濟融合」。

習近平在福建任官長達十七年,林中斌認為是歷任「最懂台灣」的中國領導人,「他了解台灣的程度超過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深知台灣只能智取、不能力奪。」

第一階段,拉高對台工作負責人的專業與位階。海協會會長陳德銘是數量經濟碩士、管理學博士,擔任過中國商務部長、陝西省長,位階都比前手陳雲林高出一階。

林中斌認為,習近平已經把商務部與對台工作整合在一起,下一步將把軍事外交人才也整合在其中,而他不斷提升負責人的規格,也表示對台灣將有所作為。

第二階段,以福建為大本營,習近平更親自上陣。

「軟的更軟、硬的更硬,」胡錦濤說過、但沒有做到;現在習近平則是徹底實踐,一手用經濟懷柔、軟化台灣,一手強硬態度、遏止台獨。

福建與廣東同樣是沿海省分,卻因為是對台工作的前哨站,軍事國防考量優先於經濟發展,因而相對落後。

去年十一月,被中國網民暱稱為「習大大」的他突然現身福建平潭島,與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宸鴻董事長江朝瑞等人握手言歡,約莫一個月後,這個原本荒涼的小島成為三大新自貿區之一,給台灣人專屬優惠,做法歷年首見。

第三階段,經濟融合,不戰而主台灣。「現在就是用軍事以外的手段,經濟、外交、宗教、文化都有,越來越有力量,太多手段可以用了!」林中斌分析,「北京發現,『買台灣比打台灣便宜』,打、還沒有放棄,但不是摧毀式的,而是癱瘓式的,像是網路戰、電子脈衝等。」

台灣,還有什麼籌碼?

來看幾個數字:截至去年底,台灣人的人民幣存款高達約新台幣一兆五千億元,存量在全球僅次於香港。

二○一四年,中國大陸含香港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地,占整體出口金額多達三九.七%,足足是第二大出口市場東南亞六國的約二.一倍。

根據經濟部統計,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的比率至少六成,九成台灣企業都在中國設有生產基地。

凡此種種已明白揭示,兩岸經濟融合已經進入前所未有的緊密。就連把台獨放入黨綱的民進黨黨主席蔡英文,都不得不「通過世界走向中國」,得屈服於中國龐大的經濟勢力。

迎戰大國崛起,強硬立場VS.順風找路的關鍵抉擇

中國大、台灣小,一強盛、一停滯的態勢已成定局,台灣現在還有什麼籌碼?

習近平敢把一起打下江山的同志,一個個關進牢裡,重刑審判;他敢對全世界最有權勢的美國總統幾度嗆聲;他的野心橫溢,想把中國百年恥辱一併洗清,完成統一大業;一個上任以來不斷對台灣提出強烈主張的中國領導人,以他的強悍,你覺得對於台灣的未來,他有什麼不敢做的事?

習近平掌權中國還有八年,台灣即將進入二○一六年總統大選,今年的兩會,習近平正式坐穩大位,成為握有黨、政、軍實權的領導人,在強人崛起之後,台灣必須正面迎戰這個不可知的命運。

中國流行的一句話:「風來了,連豬也會飛。」中國現在氣勢強勁不可擋,在大國崛起情勢下,台灣要強硬的堅持立場,還是順著風找出一條適合台灣的路,種種抉擇都越來越迫切了。

【延伸閱讀】最強勢,用經濟換盛世──10個習近平和漢武帝的相似處

1.背負沉重國恥●習近平 晚清鴉片戰爭以來,列強凌虐中國,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漢武帝 曾祖父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圍困七天七夜;曾祖母呂后被匈奴王名為求婚,實為羞辱

2.對抗邊境不安●習近平 太平洋西岸為美國勢力範圍、與印度邊界衝突、南海爭端、中日釣魚台島爭端●漢武帝 匈奴長年擾邊、掠奪財物,動輒殺官民數十萬人

3.掌權時已蓄積國力●習近平 中共建國63年時掌權,前有經濟開放,推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漢武帝 西漢開國約60年即位,前有「文景之治」約40年休養生息財庫豐沛

4.大老放手,朝政自主●習近平 江澤民在胡錦濤時代仍為影武者,後因胡不干政,江才放手給習近平主政●漢武帝 漢武帝即位不久後,干預兩朝朝政的祖母竇太后去世,可以大展施政拳腳

5.極力建構法治社會●習近平 打貪、打奢以打擊貧富不均,導正社會風氣●漢武帝 建立朝服、住房、車騎等規定,嚴懲貪官、矯正社會風氣

6.外交主動出擊●習近平 一改鄧小平的「韜光養晦」,對美國嗆聲、提出區域經濟政策●漢武帝 一邊以宮女替代公主進行「和親」,一邊派兵大舉征討匈奴

7.開創區域經濟帶●習近平 以「一帶一路」重啟絲路經濟,涵蓋東南亞、中亞、中東、歐洲與非洲●漢武帝 兩度派張騫出使西域,漢朝貿易一路從中亞、西亞延伸到南歐義大利

8.削弱地方勢力●習近平 剷除薄熙來等「新四人幫」、新疆、西藏意欲獨立(未解)、台灣問題(未解)●漢武帝 諸侯國地方勢力一度超越中央,景帝削藩、武帝「推恩令」削弱藩國勢力

9.成為開創盛世君主●習近平 一旦成就願景,將重振中國100多年來的民族自信心,再創盛世●漢武帝 因文治武功強盛,「秦皇、漢武」並列為中國兩大開創時代的帝王

10.結局未必圓滿收場?●習近平 掌權期間仍有八年,貧富不均、通膨、經濟硬著陸、企業假帳仍是棘手問題●漢武帝 晚年有「巫蠱之禍」,皇后、太子俱亡,並因過度用兵耗損國力,埋下西漢滅亡

整理:王毓雯

【延伸閱讀】他,威脅台灣命運最深的人——習近平接班大事紀

■2008年3月15日55歲進入接班梯隊》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2009年2月尚未接班即展現強勢》出訪墨西哥時說:「有些吃飽了沒事幹的外國人,對我們的事情指手畫腳。中國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飢餓和貧困,三不去折騰你們,還有什麼好說的。」明嗆中國之事不須外國插手。

■2012年11月15日毛澤東以來最有權勢的人》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習當選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及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成為中國第五代最高領導人。

■2012年12月4日宣示打貪腐決心》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出俗稱「習八條」的中央八項規定,自此中國展開雷厲風行的打貪、打奢,從地方至中央,各級官員人人自危。

■2012年12月7日發動開放改革路線》展開南巡,視察廣東深圳等地,路線與20年前鄧小平南巡路線大致相同,因此被稱之為「新南巡」。

■2013年6月13日第一次宣示反台獨》會見吳伯雄時說:「 台獨分裂勢力及其分裂活動仍然是對台海和平的現實威脅,必須繼續反對和遏止任何形式的台獨。」

■2013年10月3日宣示一帶一路戰略》在印尼國會演說時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概念。

■2014年6月大老虎也拉下來》前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和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先後涉貪落馬,打破中共「刑不上常委」的說法。

■2014年11月1日持續對台經濟吸納》習近平巡視平潭綜合實驗區,宣示繼續為台商創造良好投資環境,表示對兩岸交流的重視。

■2014年11月11日嗆美國少干預亞洲》APEC峰會期間,會見美國總統歐巴馬時表示:「太平洋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顯示能與美國各自獨霸一方的雄心。

■2015年3月4日兩位領導人同聲反台獨》中國兩會上,習近平與總理李克強重申九二共識,並強調台獨將是台海和平的最大威脅。

整理:趙維孝

【延伸閱讀】歐巴馬、朴槿惠、李光耀,都不敢小看他——各國領袖評論習近平

■美國總統歐巴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自前領導人鄧小平後,鞏固權力最快速、最全面,也是最強勢的領導人」。 ~2014/12/3 商業圓桌會議

■中華民國前總統李登輝:「習近平先生的想法和思想看來要回到毛澤東時代的想法,就是要控制一切。」2014/7/28 BBC中文網專訪

■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習近平處理腐敗問題很有勇氣,相較於胡錦濤等人,做事更務實、開放。」 ~2014/9/21 印度《亞洲時代》專訪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習近平很內歛。不是說他不會跟你交談,而是說他喜怒不形於色。不論你是否說了什麼話惹惱他,他臉上總是帶著微笑。他有鋼鐵般的意志,比胡錦濤堅強。」~2013/7 《去問李光耀》

■韓國總統朴槿惠:「習近平相當溫和、圓融,且對中國發展具有強烈意志。」~2013/6 中央電視台訪問

整理:趙維孝

【延伸閱讀】習近平與蔡英文的對決,提前到今夏

中國兩會場合,習近平、李克強相繼發表反台獨的言論,外界解讀,話就是說給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聽的。

目前民調最可能當選下屆台灣總統的蔡英文,計畫在六月訪美,習近平則已排定九月赴美,在兩人分別踏上美國土地之前,就會是決定下個階段兩岸關係的攤牌時刻。

因為,「民進黨(再次)執政,就是(兩岸)現狀的改變,」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解釋,雖然美國不希望台灣與中國走得太近,但會希望民進黨提供一個政治基礎,以穩住台灣政黨再次輪替所帶來的兩岸情勢衝擊。

明知蔡英文很難接受國共兩黨所謂政治基礎的「九二共識」,習近平出招目的是要逼蔡英文拿出自己的版本。

郭正亮認為,胡錦濤任內對台「以經促統」,結果卻是太陽花學運反映年輕人反中、支持獨立的台灣民意更高升,「習近平一定會檢討胡錦濤路線,對台轉硬,」郭正亮說,「他(習)要讓你很難過,在戰爭與和平之間有許多選項,例如中止對台採購、截斷台灣國軍在太平島的補給,看你怎麼辦。」

不過,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卻主張中共紅線是一直浮動的,會依現實條件拿捏對它最有利的界定,就像陳水扁曾在雙十節文告中說「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形同台獨,但中共卻冷處理,而馬英九任內的兩岸交融密切,卻也曾因說了句「中華民國主權獨立」,被北京批為台獨。

至於蔡英文處於綠營前述兩種看法的拉鋸中,攤牌的時刻就要到來,屆時失望的若是習近平,他會怎麼反擊?目前的台海情勢,正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文●田習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95

資產價格是皇後,現金是皇帝,正現金流才是「宇宙最強」 巴黎的價值投資

來源: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5/03/blog-post_29.html

巴黎:

止凡兄的儲蓄股票收息出十三個月糧、十四個月糧⋯⋯生生不息概念,正是投資的真諦,但概念知易行難,尤期股價的波動容易令人忘記原本的理念、産生投機的想法,故筆者在此補充一些具體範例說明。
http://cpleung826.blogspot.ca/2015/03/blog-post_26.html

還記得一年前筆者出了一篇文介紹朋友利用父母的物業假買賣真抵押,向銀行借5百萬元投資高息內銀股票,利用年輕人的信用、股息和利息的相差,以每年的股息去支付按偈供款,生成正現金流,並以股息隨時間增長,一路路拉闊與固定供款距離,達至能月月以現金流入去負擔日常支出的終極目的。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ca/2014/07/blog-post_18.html

當時有Blog友質疑筆者之現金流概念操作法,說會連累父母會睡街頭,十個月過後,組合股價己上升不小,父母並不用睡街頭,但屋企亦無因組合升值而多了幾拾呎面積,因為這策略瞄準的是現金流而非炒買。這反映一般大眾易用「差價賺蝕」錯誤的呎度以「現金流」為主投資人,心態和行動上只會被「股價」利用,而非利用「股價」。

又比如上年從10月開始內銀A股猛漲,組合從原5百萬上升至12月的7百42萬,A股對H股大幅高水,當時筆者建議「現金流」組合要馬上轉H股,因為同樣的組合價值可換到更多的股票數量、更多的派息。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ca/2014/12/2.html

三個月過後的今天,己轉為H股組合市值下跌至7百39萬,而若沒有轉股持續持有A股,組合卻上升至7百86萬。(下圖)

表面上看筆者是棋差一著,不過筆者當日的整個操作的目的是拉闊現金正流入,雖然轉股後組合值下跌和不如持A股繼升,但若以這星期內銀公佈派息計算,筆者的扣稅後H股總股息會為人民幣(下圖C)303200,較持A股扣稅後股息286500(下圖B)高出5.8%,同時較上年獲的稅後股息285800(下圖A)多出6%,這才是利用股價而非被它利用,行動和口徑都是前後一致。



至於現金流出方面,10個月前按揭借得的5百萬分30年供款利息2.18%,每月供款是港幣18500,12個月供款為港幣222000。


上年7月,組合己收了人民幣285800或港幣357200(@兌換1.25),2014年的現金流結餘是港幣135200,若把這結餘買入像金利來和川河等接近6%的高息股並獲額外8千元股息,再連同3個月後的7月內銀派息,轉了H股股數增多了的收入是人民幣303200或港幣376000(@兌換1.24),減除另一12個月將要付的供款,2015年的現金正流入結餘預算會上升港幣162000。

就是說即使內銀本年派息並無增長,以股息再買股和利用市場先生生多股數,仍然可以讓現金流入較2014年上升接近20%,盡早加強預防供款利息上升或股息下跌時的防震力。

當低息供款、碰上高息股、複式增長、再利用股價變化股生股,經股息循環生現金,就是宇宙最偉大的力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372

上市银行2014年年报资产质量简读 斯坦福桥皇帝

http://xueqiu.com/8220406949/42685383
大家五一假期好,这几天整理了些数据与大家分享。这次不想过多的说银行股的好话,每个人的投资理念不同,在国内这种不成熟的市场,特别在牛市中,基本面也许并不是最主要的。但同时也希望能够提醒大家,唯一真正的知识是知道自己的无知,世界是由非常不可能发生的事物主导的。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望大家都能全身而退。

表一:
信贷质量情况表

备注:民生银行拨备不足,平安银行信贷风险未来2年可能会集中暴发。

表二:
担保方式分布表

备注:1、平安银行贴现贷款占比1.21%未分保证方式。招商银行贴现贷款占比2.98%未分保证方式。兴业银行贴现贷款占比1.73%未分保证方式。
2、按担保方式不同,一般情况下坏账比率按保证、抵押、信用、质押递减。

表三:
按产品类型划分的贷款结构及贷款质量

备注:1、平安银行信用卡坏账率达2.77%,零售贷款实际为0.95%,综合个人贷款不良率为1.44%。
2、北京银行、宁波银行未统计。

表四: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情况

备注:1、平安、兴业本年核销及转出均归为本年核销统计。
2、对于损失准备计提不是太清楚的朋友可参考下@那一水的鱼 的文章,有非常详细的讲解。

表五:
信贷资产黄金表:

个人认为这张表是最关键的一张,后文将做简单分析。

表六:
银行累计涨幅统计


好了,表格差不多就列到这里,简单解释下表五中的各项数据。
1、不良贷款/逾期贷款:北京、工行、浦发、招行做的比较好,均大于0.5,上次文章中已说过,该比率越接近1,越能体现不良贷款的真实性。而该指标平安仅为0.24。
2、贷款拨备/不良+关注:北京银行非常华丽,达到了1.41;平安银行严重不足,仅为0.44。
3、贷款核销及转出/不良贷款:民生与平安是2014年核销及出售不良资产比例最高的两家银行。

总体来看,除了平安其他银行信贷资产都还算稳健。
我真的不知道邵平行长和他的高层团队去年都做了些什么,营业收入增长40%,净利润增长30%的背后却是一颗颗的定时炸弹。我并非危言耸听,也许背靠大平安集团,目前的坏账与潜在风险不算什么。但在其他银行减缓增速,勒紧裤腰带过冬的背景下,平安毫无质量的增速又有何持续性呢?
相反北京银行与宁波银行作为地方性商业银行代表,让人眼前一亮,同时也在股价上得到了体现。
对于银行有两点与大家分享,仅代表个人观点。
第一,很多人认为随着新三板市场及注册制的实施,企业融资渠道得到拓宽,传统银行信贷业务将受到挤压。其实是狗屁,新三板上市的绝大部分企业如无抵押资产,根本就在银行贷不到钱。
第二,很多人认为银行要创新,比如互联网金融等等。其实也是扯淡。可口可乐公司你让他去卖豆浆,茅台你让他去卖啤酒,会好吗?商业银行这个行业根本上讲就是靠存贷利差赚钱,此外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这个是长期的基调,当然我们不能排除黑天鹅事件的不确定因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734

它不拚創新,卻連三年摘米其林二星 靠「說菜」迷倒蓋茲的皇帝料理

2015-12-14  TCW

端上一道翡翠豆腐,講解菜色,告訴你這是慈禧的最愛,會說故事、懂取捨,讓它成為最國際化的北京宮廷菜餐廳。

當中國餐飲品牌來台多鎩羽而歸時,一家平均客單價超過 一千七百元的品牌,卻在台灣低調站穩腳步,甚至創造近滿座的成績單。

場景來到台北市信義計畫區內,高檔百貨的三樓餐廳。門上區頡寫著大大的「厲家菜」三個字,由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溥杰親筆題字,提醒每位來客,它最大的特色—還原當年清朝皇室吃的宮廷菜。

該品牌去年七月底試營運以來,儘管中午平均客單價超過一千七百元,還能每天接近滿座,晚間平均消費接近三千元,滿席率也約六成,並月近半是商務客。

相對於兩岸今年高價位(中午人均消費千元以上)餐廳營運,普遍因景氣衰退,有些餐廳來客數甚至比去年同期減三成至四成,台北厲家菜優於平均水準,台灣連鎖 加盟促進協會理事長李日東說,今年台灣出口數據不佳、許多中小企業老闡的宴客需求減少,為了打敗不景氣,九月開始已有五星級飯店推出買三送一等方式招客。

不大舉拓點全台只開一家店也Ok

「不一定是山珍海味,但有些一創意,用特別的功夫去料理,」饕客晏京國際開發董事長林晏弘如此評論厲家菜。

如同精品業常用自己的百年歷史,做最好的包裝題材。厲家菜在販賣產品時,同時會說菜(講解菜色),讓自己的產品在商務宴客時,彰顥差異。

厲家第二代接班人厲曉麟是這樣說菜的:「拌飯用的鹿尾醬,歷史記載慈禧太后賜給恭親王一個「大尾巴」,說的就是鹿尾。」他介紹菜色,也說歷史清宮酷愛的野 生鹿種民國初年在中國滅絕,直到九八〇年代,一位英國老太太找上厲束,把清末帶到英國的鹿鍾又芾回中國,現在才又成為厲家菜的招牌菜之一。

他上蔬果時是這樣說:「康熙皇帝很講究,一定要吃嫩的時令菜,水果一定要熟的,剛摘下來的不吃,最多嘗一口。」

「說菜」是厲家菜上菜時的基本動作,告訴你「翡翠豆腐」其實不是豆腐,而是毛豆泥加干貝,還會告訴你,它曾經是慈禧太后的最愛之一 ;厲曉麟的曾祖父厲順慶是清朝同治光緒年間二品內務府大臣,職責之一就是每天審查皇族菜單。一審十餘年,審出了心得,還把兩百多道菜譜記錄下來,就是廈家 菜最早的起源。

然而,北京宮廷栗非常多,卻只有它最國際化,還曾連續三年獲得米其林二星。

只靠說故事,不足以讓它被消費著埋單,為了說得有說服力,它必須做的與說的一致。

有些事,它不能做。

皇帝吃的菜很稀有,做法特別耗時費工,一道乾隆皇帝最愛的甜點「三不沾」(不沾鍋、不沾筷、不沾牙),就有一位廚師專門負責,十五分鐘內用上晃勻、撥、拌、炒等不同手法,翻炒約五百文後,才能得出約莫蛋黃大的餐點。

這讓它的成長出現限制,同樣是宮廷菜,東元集團引進的「餡老滿」以餃子聞名,每人平均三百元就能吃飽,目前在台灣已開出四家店,但厲家菜只能做小眾品牌, 一個城市只開一家店,甚至台灣只開一家店也是情理之中,」厲曉麟說。而厲家菜台北店開幕前,光是市場評估就花了三年多。

不脫離宮廷菜開創新菜,從史書找靈感

甚王它也不能任意創新。宮廷菜最大的特色—歷史,卻也給該品牌帶來兩難。消費者第一次為了聽故事嘗鮮而來,但後續,若是菜色沒有變化,消費者會厭倦。然而,若其因應現代消費者口味而大改,又可能讓宮廷菜的歷史定位走偏。

「我們盡量不去創菜,比方說,我發現一些好的食材,例如龍蝦,以前清朝宮廷裡面沒有,我們就嘗試用宮廷的方法去料理龍蝦,」厲曉麟說,尤其是台灣餐飲業競爭激烈,他特別加快台灣市場的換菜頻宰,每二個月就換一次,其他地區一年則只要換兩次到三次。

他也從其他朝代的皇室菜譜中找靈感,好比道葛仙米,就是厲曉麟從晉朝史書記載中所找到的舊食材。有變化,但無脫宮廷菜的範疇。

到目前為止,無法大規模的創新,是特色,也是包袱,它也必須接受很多客戶只為了嘗鮮。但它的精心維持,卻讓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成為食客,美國前財政部長魯賓(Robert Rubin)用餐後,直接在一美元的紙鈔上簽名,寫上「感謝偉大的厲家族」。

當越來越多小眾品牌崛起,大家都開始練習說自己的故事。但,要把故事說得有魅力,重點除了怎麼說,還有,做出取捨。厲家菜的說菜魅力,正是源自於此。

文·王毓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86

皇帝挑妃子侍寢翻牌?no!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453

紫禁城,今為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家宮殿。 (新華社記者 朱煒/圖)

認識是無窮的,“都是當代史”。大內檔案當中,確實發現了一些綠頭和紅頭的牌子,到底怎麽用的,怎麽回事,大家都有很多猜想,但是所謂皇帝挑妃子怎麽翻牌,這個事情應該是沒有記載的。

“知道”(nz_zhidao)告訴你有關於乾隆皇帝的秘密。

皇帝好當不好當?乾隆是怎樣度過一天的?不說不知道,當你還在熟睡時,淩晨四點皇帝就要從被窩里爬起來了。

據了解,皇帝一天就兩頓正餐,早膳晚膳。晚膳之後,乾隆稍事休息,接著還會閱覽一些公文,或召見相關權臣。到下午四五點,一天的政務算是告一段落。

五點下班後,皇帝幹嘛去了?下了班的乾隆喜歡獨自賞玩書畫器物。乾隆酷愛書畫,除了鑒賞古畫,還常到禦花園的頭所如意館看宮廷畫師作畫。

晚上七點後,乾隆進晚點或酒膳,而後撚佛珠誦念佛經一通,就該沐浴入寢了。宮殿那麽大,乾隆每天走來走去也是蠻累的,到底哪些地方幹哪些事,這可是有規矩的。

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皇帝起居。 (農健/圖)

這些細節在《乾隆一日》中均有呈現。作者吳衛國認為,歷史學者應該是綜合所有可以感知的材料。不光是了解這一個皇帝,很多皇帝的事情都要了解,還有很多末代宮女、太監,從他們的一些記錄得到鳳毛麟角,對接出來,讓大家對皇帝宮鬧之事有一些窺視。而不是實實在在的,哪分哪秒出現。

知道君:《乾隆一日》是一部清史著作,寫作中參考的宮廷檔案,是否主要存放在第一歷史檔案館?

吳衛國:一部分檔案是大量存在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另外有一批檔案是存在臺灣的故宮博物院的。比如《乾隆宮中奏折檔》,帶到臺灣去了,是奏折的正本,上面都有朱批。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奏折上寫的時間都是啟奏時間,就是官吏寫這個奏折的時間,朱批的時間沒有寫上。

另一份是軍機處抄錄的檔案,叫做錄副奏折檔案。這個檔案上會寫著皇帝是什麽時候看到的奏折。所以這是兩套奏折,一個在中國大陸,一個是在臺灣。兩個檔案你得對照著看。雲南的巡撫在那邊報了一件事情,等傳到京城需要多長時間呢,還要快馬,大概需要41天的時間,黃花菜都涼了。皇帝的反應就在這里頭了,所以說,古人講“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實際上就是有一個時間差。

知道君:存在大陸的清代宮廷檔案都有哪些內容?

吳衛國:宮中檔、內務府檔、六部檔,成這三大塊。內務府檔非常非常複雜,我們看檔案的時候都是一大包一大包的,就拆開那個包,然後看。基本上是按照日期來分的,所以一找有可能是一個月,也可能一旬的。

知道君:現在的清史研究主要依靠哪些檔案資料?

吳衛國:最基本的一些研究,可以在《清史稿》里面去做。再往上就是《東華錄》,做得稍微的細一點,也是按著年份來的。《東華錄》再往上是《實錄》,就是每一個皇帝都有實錄,在位皇帝每天做什麽什麽事情,全都要記下來。最原始的資料是檔案。這是四個層次。

比如說和珅這事兒,到底怎麽回事,你看《清史稿》是第一步,看完了還不能解決問題,就要看《東華錄》,《東華錄》解決不了問題,就要看《清高宗實錄》,就是乾隆的實錄。就這樣還解決不了問題,你認為還有疑點,你要翻最原始的歷史證據,檔案是歷史證據。

知道君:現在對清宮滿文檔案的研究是什麽情況?

吳衛國:滿文檔案,建國以後已經非常重視了,尤其是在“文革”後期開始辦滿文班了。滿族人從乾隆年開始已經漢化得非常厲害。滿族人就已經成了鳳凰涅槃,就是他把自己燃燒了,他的本原文化完全喪失,語言和文字也全丟了,沒有人再會了。但是我在《乾隆一日》的最後一章專門寫了一件事情,就是乾隆三十年,一支錫伯族的遠征軍從盛京出發,派到伊犁地區。當時5000人,現在一共有80000人在伊犁地區,他們保存了滿文的寫法和讀法。現在第一歷史檔案館來繼承這件事情的人,就是這個錫伯族。這80000人還有一個滿文報紙,現在最主力的寫滿文的就是他們。

現在包括民族大學也有很多人都可以學滿文,但那是死文字,活的那一部分就是在伊犁地區。它遠離了漢族的文化圈,真正保留下來了。

知道君:皇族後代沒有人在做這方面的研究嗎?

吳衛國:皇族很早也就衰敗了。滿文在漢族地區、中原地區幾乎一丁點兒都沒剩下,他沒有市場,本身民族也衰敗了。一個是走向貧困化,因為八旗的整個經濟來源都被切斷了,他們不生產,很懶惰;再一個就是文化衰落了,沒有人再用滿文來表述,來記錄東西。只是那個時期軍事上(的保密需要),現在咱們說留下大概幾百萬份(滿文檔案),再後世就沒有了。

知道君:所謂“內言不出”,皇帝的私生活沒有官方記錄,那書里“承幸簿”的信息從哪里來呢?

吳衛國:歷史學實際上是一種認識學,一個歷史學者應該是綜合所有可以感知的材料。不光是了解這一個皇帝,很多皇帝包括溥儀的這些事情都要了解,因為他是活下來的,他是唯一能夠寫出這個記錄的。還有很多末代的宮女、太監,從他們的一些記錄得到鳳毛麟角。你把它對接出來,讓大家對皇帝宮闈之事,有一些窺視,僅此而已。而不是實實在在的,哪分哪秒出現了什麽。也不應該這樣去驗證問題。認識是無窮的,“都是當代史”。

知道君:妃嬪侍寢,晚膳時候翻牌子,這種說法也是不確切的?

吳衛國:早有很多學者做過這個事情了,大家幾乎都采取否定的態度。大內檔案當中,確實發現了一些綠頭和紅頭的牌子,到底怎麽用的,怎麽回事,大家都有很多猜想,但是所謂挑妃子怎麽翻牌,這個事情應該是沒有記載的。

(註:受訪者是社科院文博中心主任、《乾隆一日》作者吳衛國。)

號外號外!

2015年,“南周知道”app誕生,這是南方周末面對數字化轉型,重磅推出的一款新媒體產品。

深度!絕對原創,後臺解密

有料!嚴肅知識,八卦內幕

定制!為你而生,述你所想!

想要報題嗎?掃二維碼,馬上下載“南周知道”客戶端。

知道ios版本

知道安卓版二維碼-豌豆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227

騰訊里的“打工皇帝”:年薪超2.74億港元日賺75萬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6893.html

因上億年薪而有著“打工皇帝”之稱的香港首富李嘉誠“管家”霍建寧,遇到一位強有力的競爭者。

聯交所公布的騰訊2015年報顯示,在騰訊集團於2015年度的五名最高薪酬人士中,除有一名董事之外,余下四名人士中有一位去年年薪至少達到2.74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297億元。平均日薪75.07萬港元,約62.9萬元人民幣,堪稱“新打工皇帝”。

圖1 五名最高薪酬人士

騰訊並未在年報中透露五名最高薪酬人士的姓名,僅公布除一名董事外余下四位人士中,一位最高薪人士的薪酬範圍介於2.74億港元至2.745億港元,而薪酬範圍介於2.49億港元至2.495億港元者空缺,薪酬範圍在2.1億港元至2.15億港元的有一位,還有兩位的薪酬範圍在1.83億港元至1.835億港元之間。

相比之下,根據長和(00001.HK)2015年報顯示,有“打工皇帝”之稱的聯席董事總經理霍建寧去年單是花紅已達2億港元,總酬金為2.1億港元,其總薪酬較他於2014年在重組前的和黃獲得總酬金1.96億港元,按年增長逾7%。

騰訊年報顯示,五名最高薪酬人士中包括一名董事。而騰訊的董事包括執行董事馬化騰、劉熾平,非執行董事Jacobus Petrus (Koos) Bekker和Charles St Leger Searle ,獨立非執行董事李東生、Iain Ferguson Bruce 、Ian Charles Stone 。

業內人士猜測,排在騰訊最高薪酬前五的人士中,最有可能包括騰訊COO兼互動娛樂事業群及移動事業群總裁任宇昕和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兼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前者負責的互娛業務占據騰訊一半以上收入,後者的微信則早已成為騰訊在移動互聯網的“船票”。

騰訊年報顯示,任宇昕於2000年加入騰訊公司,曾任公司增值開發部總經理和互動娛樂事業部總經理,自2005年9月起全面負責互動娛樂業務系統的遊戲研發、運營、市場及渠道銷售等工作。自2012年5月起獲委任為首席運營官,目前負責互動娛樂事業群、移動互聯網事業群及社交網絡事業群。加盟騰訊前,他在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工作。

圖2 高級管理人員薪酬

張小龍則在2005年3月加入騰訊任職廣州研發部總經理,並帶領團隊將QQ郵箱建設為中國最大的郵件服務商,升任公司副總裁,自2012年9月任職集團高級副總裁全面負責微信、QQ郵箱等產品和團隊的管理工作,同時參與公司重大創新項目的管理和評審工作。在2014年5月升為高級執行副總裁,負責領導微信事業群的工作。

除了公布五名最高薪酬的範圍外,騰訊同時還公布了騰訊高級管理人員的酬金。其中高級管理人員包括董事、行政總裁、總裁及其他高級行政人員。

在高級管理人員中,有一人的薪酬範圍在2.55億港元至3.15億港元之間,還有一位薪酬在1.95億港元至2.55億港元,還有十名人員的薪酬範圍在80萬港元至6000萬港元之間。

在給員工發高薪的背後,騰訊還有一個薪酬委員會。財報顯示,這一委員會僅由非執行董事組成。其成員包括Ian Charles Stone、李東生(二人均為獨立非執行董事)及Jacobus Petrus (Koos) Bekker(非執行董事)。其中Ian Charles Stone擔任薪酬委員會主席。

騰訊年報稱,薪酬委員會於2015年曾舉行4次會議。薪酬委員會具有獲轉授的職責,以厘定高級管理團隊各成員的薪酬待遇,以及就各董事的薪酬待遇向董事會提供包括:按規模相若的同行公司作基準檢討本公司的薪酬政策及架構,並向董事會提出建議,以確保本公司的薪酬待遇在聘請業內最優秀人才及挽留主要員工方面具有競爭力;評估表現,以及檢討及批準執行董事及高級管理團隊成員的薪酬待遇修訂;檢討及批準授予高級管理團隊的薪酬獎勵,以表彰對公司的寶貴貢獻並就未來表現提供激勵等。

在進行有關董事及高級管理團隊薪酬的工作時,薪酬委員會確保並無任何個人及其聯系人參與厘定其自身薪酬。該委員會亦確保薪酬獎勵參考個人及本公司的表現厘定,並符合市場慣例與狀況以及本公司的目標與策略。有關薪酬獎勵為吸引、挽留及鼓勵良好表現人士而設計,並反映了個別職能的細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291

新“打工皇帝”騰訊造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7113.html

中國香港“打工皇帝”的寶座,多少年被香港首富李嘉誠的愛將霍建寧以上億年薪穩坐。但現在,他遇到一位強有力的競爭者。

騰訊2015年報顯示,騰訊集團於2015年年度的5名最高薪酬人士中,除有一名董事之外,余下四名人士中有一位去年年薪至少達到2.74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297億元,即平均日薪75.07萬港元,約合人民幣62.9萬元,堪稱“新打工皇帝”。

騰訊並未在年報中透露5名最高薪酬人士的姓名,僅公布除一名董事外余下四位人士中,一位最高者的薪酬範圍介於2.74億至2.745億港元,而薪酬範圍介於2.49億至2.495億港元者空缺,薪酬範圍在2.1億至2.15億元港元的有一位,還有兩位的薪酬範圍在1.83億至1.835億港元之間。而在上年,騰訊僅有一人獲得了介於2.49億至2.495億港元的薪酬,還有兩人獲得了介於8000萬至1.295億港元的薪酬。

相比之下,根據長和(00001.HK)2015年年報顯示,有“打工皇帝”之稱的聯席董事總經理霍建寧去年單是花紅已達2億港元,總酬金為2.1億港元,總薪酬相較他在2014年重組前的和黃獲得的總酬金1.96億港元,按年增長逾7%。以一年365日計算,霍建寧的平均日薪57.5萬港元。

此前,素有中國IT業“打工皇帝”的唐駿在擔任微軟中國總裁的時候,收入超過了1億元;在擔任盛大總裁的時候,收入超過了4億元。

騰訊年報顯示,騰訊董事包括了執行董事馬化騰、劉熾平,非執行董事Jacobus Petrus (Koos) Bekker和Charles St Leger Searle ,獨立非執行董事李東生、 Iain Ferguson Bruce 、Ian Charles Stone 。

騰訊總裁劉熾平曾被外界看做是騰訊的“打工皇帝”。他於2005年加入騰訊任首席戰略投資官,負責騰訊戰略、投資並購和投資者關系方面的工作,並在2006年升任騰訊公司總裁,負責管理騰訊日常運營,2007年3月,被任命為執行董事。

根據香港稅務局公布的消息,2011/2012年度香港前十大納稅人共繳納了4.98億元薪俸稅,排名首位的“打工皇帝”冠軍納稅高達7900萬元。當時稅務局稱涉及隱私問題不便透露姓名,而輿論普遍猜測可能是和記黃埔董事總經理霍建寧或是騰訊控股執行董事劉熾平。

此外,業內人士猜測,在騰訊最高薪酬前5的人士中,除一名董事外,其余4名中最有可能包括的就是騰訊COO兼互動娛樂事業群及移動事業群總裁任宇昕和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兼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前者負責的互娛業務占據騰訊一半以上營收,後者負責的微信則早已成為騰訊在移動互聯網的“船票”。

任宇昕於2000年加入騰訊公司,曾任公司增值開發部總經理和互動娛樂事業部總經理,自2005年9月起全面負責互動娛樂業務系統的遊戲研發、運營、市場及渠道銷售等工作。自2012年5月起獲委任為首席運營官,目前負責互動娛樂事業群、移動互聯網事業群及社交網絡事業群。

張小龍在2005年3月加入騰訊任職廣州研發部總經理,並帶領團隊將QQ郵箱建設為中國最大的郵件服務商,後升任騰訊副總裁,自2012年9月任職集團高級副總裁全面負責微信 QQ郵箱等產品和團隊的管理工作,同時參與公司重大創新項目的管理和評審工作。在2014年5月升為高級執行副總裁,負責領導微信事業群的工作。

騰訊還公布了騰訊高級管理人員的酬金,包括董事、行政總裁、總裁及其他高級行政人員。

在高級管理人員薪酬中,有一名人員的薪酬範圍在2.55億至3.15億港元之間,還有一位薪酬在1.95億至2.55億港元,還有十名人員的薪酬範圍在80萬至6000萬港元之間。

騰訊給出高薪的背後,薪酬是如何確定的呢?

騰訊有一個薪酬委員會。財報顯示,這一委員會僅由非執行董事組成。其成員包括Ian Charles Stone、李東生及 Jacobus Petrus (Koos) Bekker。其中Ian Charles Stone擔任薪酬委員會主席。

騰訊年報稱,薪酬委員會在2015年曾舉行過4次會議。薪酬委員會具有獲轉授的職責,以厘定高級管理團隊各成員的薪酬待遇,以及就各董事的薪酬待遇向董事會提供包括:按規模類似的同行公司為基準檢討本公司的薪酬政策及架構,並向董事會提出建議;評估表現,以及檢討及批淮執行董事及高級管理團隊成員的薪酬待遇修訂;檢討及批準授予高級管理團隊的薪酬獎勵。

在進行有關董事及高級管理團隊薪酬的工作時,薪酬委員會確保並無任何個人及其聯系人參與厘定其自身薪酬。 該委員會也要確保薪酬獎勵乃參考個人及本公司的表現厘定,並符合市場慣例與狀況以及本公司的目標與策略。有關薪酬獎勵為吸引、挽留及鼓勵良好表現人士而設計,並反映了個別職能的細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2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