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固定匯率退一步 兵敗如山倒
1 :
GS(14)@2016-10-24 05:54:50【明報專訊】上週五「海馬」襲港,港股小休一天。外匯市場則有離岸人民幣(CNH)見多年新低,在岸中間價亦報6.7558,比週四貶值0.35%。這樣的跌幅,嚴重嗎?不少評論認為問題不大,因為A股不跌反升,歐美股市亦未因而大跌。如果說這區區0.35%貶值,是中國貨幣危機的現在進行式,恐怕認同的人不會很多。
不過,如果說這是小事一樁,那外匯管理局又何需急急出來澄清,說貶值是正常的呢?外管局更稱,相對其他外幣(如英鎊),人幣兌美元跌幅相對小,以此證明人幣匯價穩健。說到這裏,有必要向讀者解釋清楚,把屬固定匯率機制的貨幣跟自由浮動貨幣對比,完全是不倫不類,或有故意誤導他人之嫌。
人幣資本帳封閉 難與自由貨幣比較
首先,大家必需明白,雖然中國喜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自居,但其貨幣制度,跟發達地區,特別是美英日澳紐加瑞和歐盟的貨幣相比,中國採用的近乎固定匯率、資本帳封閉的體制,便截然不同。我們要明白的,是貴為第二大經濟體系,以強國自居的中國,為何仍要採用許多第三世界才採用的封閉式制度,為何不夠膽跟發達國家看齊,採取完全資本開放自由浮動機制。
和許多第三世界國家一樣,中國由一窮二白開始發展,社會累積的資本不夠,只有引入外資,而且,當時環境不好,很多中國人都想出國,出國必然要把手中的人民幣換成外幣,太多人這樣做,人民幣就會不斷下跌,所以必需控制資本的進出,這樣做更可防止國外熱錢流竄令經濟不穩,這都是許多第三世界自保的手段。既然採用外匯管制,就必需建立外匯儲備,用處其實是對外資的保證,他日外資的投資期滿,如果需要套現,中國政府有能力把人民幣換成外匯,讓外資帶回老家,所以,有評論把中國外匯儲備視為政府的財富,根本是一個錯得很離譜的概念。
人幣自去年高位跌一成 外儲勢跌
反觀,英美加澳等國家,自脫離金本位後貨幣能夠自由浮動,是本身國民儲蓄豐厚,而且大部分儲蓄都是本國貨幣,企業要集資進行大型投資,都可以本國貨幣進行融資,這是貨幣可以自由浮動、資本自由進出的根本,因為若不是絕大部分債務是本國貨幣(而是外幣例如美元),貨幣波動便很快會導致負債的單位資不抵債,所以不難解釋,到目前為止,能採用自由浮動匯率的國家,大都是西方發達國家,亦解釋了英鎊自Brexit後大跌20%,日圓自安倍上台後曾一度大跌40%,仍沒有貨幣危機的理由。匯率自由浮動、資金自由進出,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本來,人民幣若只單日貶0.35%,當然不是問題,但自去年的高位計人民幣已經下跌10%,這個速度,還有空間給國內債重的企業把美元債轉為人民幣債,但轉債的過程中,難免令外儲進一步下跌,更令人憂心的,是自2009年人民幣濫發造成資產價格大漲,現在人民滿手人民幣,如果人幣匯率真的如英鎊下跌20%,人民還不蜂擁到人民銀行要求兌換美元,提乾外儲?這才是中央不可能讓人幣有如英鎊大幅波動的理由,因為穩住人民幣才可能穩住人心。但面對不合理地高的人幣匯率,大陸人個個都有走資的誘因,就如水向低流,中央目前只有不斷把堤壩建高來防洪。可以預期,這問題不根治,他日決堤的破壞力只會更恐怖。正如當日美國取消金本位賴帳,把美金由每盎斯35美元貶值到38美元,只是美元崩潰的序曲。固定匯率一旦後退,很少不兵敗如山倒。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週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
link.mingpao.com/47522.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http://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860&issue=20161024
王弼:希拉裡倘勝 趁反彈沽貨
1 :
GS(14)@2016-11-08 05:35:42【明報專訊】人大釋法,大不過樓市加辣。上週六大部分報紙以樓市加辣作頭版報道,老實說,很多市民關心荷包多於政治,我看也不是壞事。有評論會批評香港人政治冷感,會說如果香港制度被破壞,香港的地產還會值錢嗎?我說這些人唔化,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看見多少精英不承認香港有三權分立,孟德斯鳩這洋漢想出來的東西,合乎我中華民族的小農、三權合作DNA嗎?
如果閣下的DNA,在英國人統治香港150年後竟然產生異變,蓋過了秦始皇注射給中華民族的法家血液,嚮往起三權分立來,我看最好的方法,並不是投票、或激進地上街掟磚,而是好好賺錢,買外國護照。所以,關心樓市大於釋法的朋友,你們的思想方向絕對正確。正如當年蒙古人橫掃歐亞,殺人放火,姦淫擄掠,打入我中華文明大地的時候,還跟宋朝皇帝講變法幹嗎?走,為文明世界留種,才是最負責任的做法呀!
好好賺錢買外國護照 好過「掟磚」
但正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如果閣下真的不幸感染西方三權分立的病毒,又不願留港接受思想改造,投資香港地產,甚至只是計劃部署加碼,又似乎不合邏輯。因為加辣以後,意味他日套現走人更難,就算辣招後樓市繼續升溫,但租金難升,新印花相等10年租金,又沽不出,除了紙上富貴自high之餘,對在西方享受三權分立沒甚裨益。王弼因受西方哲學荼毒太深,資產早於2012年加速國際化,做好了風險分散,自然不會「辣親」,對樓市加辣只有以「嗯」一字作回應,注意力立刻超越深圳河,轉往美國大選。
特朗普倘勝出 「驚訝指數」料遜脫歐
美國大選結果香港時間星期三揭盅,點玩?受上次Brexit教訓,覺得世界太黑暗,權貴絕對不會讓Brexit發生,這是我太悲觀之錯(雖然這一刻,國會是否啟動第50條款脫歐,仍是疑問)。其實,自特朗普拿到共和黨的提名,我就從來沒看扁過這位「神奇麻甩」問鼎白宮的能力,他亦是我夠膽於9月初大呼「只沽不買」港股的其中因素。如果有聽我建議的朋友,理論上已套現累積不少現金,有錢,自然萬事好辦。
如果特朗普勝出大選,我預期股市會出現Brexit當日的情況(不過因希拉裡電郵門的打擊,特朗普勝算已大大提高,「驚訝指數」可能沒Brexit那麼高),恆指應會大跌,但波幅應不及Brexit,但同一時間,美國加息會即時降溫,美匯下跌,央行亦會出口術放水托市,對人民幣匯價和各國股市有利,中線而言,提供港股和美股V形反彈的基礎。
希拉裡醜聞手尾長 政治添不穩
如果是希拉裡勝,股市會鬆一口氣來一個反彈(relief rally),預計道指不會彈升超過500點,但共和黨必然不會放過醜聞纏身的希拉裡,圖謀彈劾逼其下台,過程令政治不穩,美股會在短暫反彈後下跌,但內政爭拗不會影響美國外交貿易政策,對實體經濟影響較小,耶倫反而沒有藉口不加息,不利美股。沒有早前「只沽不買」而一手蟹貨的朋友,宜把握希拉裡(假如)當選短暫的relief rally走貨逃生。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週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47744.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740&issue=20161107
王弼:股市真正震盪 還在後面
1 :
GS(14)@2016-11-15 07:58:28【明報專訊】有追看本欄的朋友,應該知道王弼不會受特朗普這隻「黑天鵝」嚇壞,因為我多次表示,市場嚴重低估了特朗普的勝算,原因是主流傳媒太過依賴民調,認為民調才「科學」,但自互聯網跟社交媒體興起後,王弼愈來愈鄙視這些把簡單問題複雜化的「偽科學」,明明簡單的社會人類心理行為,用邏輯學一步步推理,不難預測出大方向,但許多長年依靠納稅人出糧才能夠餬口的所謂學者、學界權威,硬要用什麼統計學模型,又或以火星人才看得懂的文字,寫其國際關係評論,永遠模稜兩可,或寫的時候根本沒打算讓人看懂,只利用國王新衣的手段,令普遍讀者有一種「看不懂才是高深」的假象。
Brexit加特朗普當選,宣判這一類偽科學的壽終正寢,有人可能會挑戰王弼,Brexit你不也是看錯,不是說過不可能發生嗎?首先,我跟許多估錯Brexit的人不一樣,他們認為Brexit不會發生,是因為Brexit不是好事,所以不應該發生。我則一路認為Brexit是好事,對英國甚至是世界有利的,不過Too good to be true,這樣的好事,在這個黑暗、受操控(Rigged)的世界又怎會發生?結果,英格蘭選民的力量罕有地扳回一仗。Brexit給我的教訓是,原來西方文明還是有救、有希望的。所以,我對特朗普要重新估計。果然,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不過是Brexit的翻版,連港股當日(11月9日)的表現也幾乎如出一轍。上周本欄預測「如果特朗普勝出大選,我預期股市會出現Brexit當日的情况(不過因希拉裡電郵門的打擊,特朗普勝算已大大提高,『驚訝指數』可能沒Brexit那麼高),恆指應會大跌,但波幅應不及Brexit,但同一時間,美國加息會即時降溫,美匯下跌,央行亦會出口術放水托市,對人民幣匯價和各國股市有利,中線而言,提供港股和美股V形反彈的基礎」,基本上兌現。
特朗普高舉大美國主義 不利亞洲
不過令我驚訝的,是港股美股的V形反彈速度,莫說中線,可說是閃電完成。本來,我預計特朗普當選,港美兩市場經大跌後至少低位震盪一兩天才作出報複式反彈,但事實上,標普期貨在亞洲中午時段大跌5%後,未到美股開市已經接近收復了全部失地,道指更一度升逾300點,氣氛逆轉之快,在貨幣政策上完全體現。美匯本來在特朗普當選後轉弱,是因隨着他帶來的政治動盪,聯儲局應不會於12月加息。但不到數小時,市場開始覺得特朗普的經濟政策會帶來通脹,更甚的是Brexit加特朗普,意味反移民反經濟一體化潮流勢不可當,很可能是歐盟瓦解的序幕。因此,美匯止跌回升,人民幣反彈亦只曇花一現,即時掉頭繼續尋底,加上市場預期特朗普政策高舉大美國主義,不利亞洲,港股在上週四跟隨外圍反彈後,又即時於上週五掉頭回落。
市况大上大落,有什麼啟示呢?我認為,特朗普大選時作出的承諾,前後矛盾甚多,而且並沒有具體有系統的政綱,可能連他的團隊,在這刻才把他以前的說話湊湊拼拼,企圖做出一個有連貫性的政綱,可行之餘但又盡量減低欺騙選民的指控。况且,美國總統政策的落實,除須國會配合之外,最大阻力是來自公務員官僚體系。總之,市場尚須時間觀察Brexit加特朗普帶來的政治地殼震動(Tectonic Shift),目前盲目看好美股令道指持續向上,應不能維持。我的部署,則是在上週三大跌當日,放棄了只沽不買策略,算是早前於24000點套現後,趁低位補充持貨,但暫時不會再加碼。我預計,股市真正的震盪,應該還有後面。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週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47836.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746&issue=20161114
王弼:等新興市場拖林美股
1 :
GS(14)@2016-11-21 04:55:57【明報專訊】上週六《金融時報》頭條﹕特朗普委任一系列鷹派人物出任內閣國防、情報和司法等重要職務。自當選以來,市場一路解讀特朗普不按常理出牌的作風應該隨着勝選消退而漸變溫和,既然不穩定性消退,美股輾轉向上。但如今在一連串人事任命上,特朗普又回復選舉時的「戰鬥格」,我認為這是一個負面的信號,確認我一貫想法:環球股市應該要反映「特朗普折讓」而不是現在我們看見的溢價。
我的分析是,目前市場對特朗普的評估又一次出現錯價,市場錯得一次,錯第二次亦很正常,所以我對美股目前的樂觀情緒,甚是懷疑。
歐美掀起反全球化運動
另外,特朗普的競選團隊領導人物班農(Steve Bannon)被任命為首席智囊,此君在本年8月17日,在大選前不足3個月,在特朗普團隊看似仍混亂不堪之際才走馬接任競選團隊總指揮一職,在幕後運籌帷幄,以奇計擊破希拉裡,把特朗普推上總統寶座,有呂不韋、張良之才。在選舉時,他已經作出隆中對策,如何奪權,然後協助美國總統重劃世界新格局。他曾在訪問時表示,全球一體化壓抑了美國白人讓亞洲人抬頭升級成中產階級,這是令到美國白種選民憤怒的原因。
特朗普欲將資金職位搬回美
班農的觀察和假說(Hypothesis),其實在Brexit已經得到確認。如果把兩黨獲得的選舉人以地理劃分,我們很容易明白,為何希拉裡主張全球一體化的舊勢力只拿到東西兩岸的州份支持(其實不是州份,而是處於兩岸的大城市),因為兩岸大城市普遍是全球化的得益者,美國大城市以外的地域,都是特朗普的勢力(英格蘭支持留歐的勢力盤據在大倫敦範圍,一出大城市,就是支持脫歐勢力,情况跟美國類似)。可以說,特朗普今次的成功,完全利用了偉大毛主席「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
再進一步,班農言下之意,是過去30年,工作職位、投資,由西向東的潮流必須逆轉,因為美國90%的白人受夠了(我無意在此評論他們的不滿是否合理)。班農又表示,目前零息的環境,是大力借貸重建美國基建的最好時機,所以,資金不但不應外流到亞洲和新興市場,而是應回流到美國,創造就業,把職位由新興市場搬回美國。
新興市場暴挫將拖累歐美市場
所以,未來的資金流向非常明顯。當然有讀者會立刻發問:「那麼不就是應該買入美股嗎?」長遠而言,是對的,不過這樣的地殼政治轉向(Tectonic Shift),不可能不引起新興市場猛烈震盪,倒過來拖累美英歐日市場。因此,要大舉投資美股,便要耐心一點,新興市場暴挫拖累歐美市場的時候,就是十年一遇的入市良機。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週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47939.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434&issue=20161121
王弼:亞幣危機 山雨欲來
1 :
GS(14)@2016-11-28 08:04:25【明報專訊】上周五晚,有關當局終於宣布深港通將於12月5日通車。大戰局上,我認為這是一個non-issue。首先,王弼要承認,我受的是經濟學訓練,不是一個交易員,對短期資金流向不敏感,也許是我不肯太花精力去關注。為什麼短期資金流向對炒賣重要,也不去關注呢?容許我用武俠小說作個比喻。
各門各派,有許多不同的武功。有人練太極,有人練少林武功,就算是華山派,也有氣宗劍宗之爭。其實,爭是無謂的,因為武功有各家之長,也因應個人的資質性格慧根,練武的人須選擇適合自己的武功鍛煉,才能成大器。除非閣下是天才級如張無忌,樣樣武功都一蹴而就,否則,尋找適合自己的武功也是漫長過程。投資也是如此,有人好技術分析,有人看盤路,有人和股票長相廝守(例如巴菲特),有人分散,有人一注獨贏,有人買樓,有人買股,做得好的,其實條條大路通羅馬,能夠長期賺錢,最後埋單計數,贏多輸少,就是經得起考驗的方法。投資者如果沒經過這個尋找、知己知彼的過程,很難想像可以在輸者多贏者少的投資市場脫穎而出。再者,我認識很多人,因為在這個尋找過程中輸了很多錢而氣餒,不再投資,此乃後話。這些觀察,可以說是老生常談,要成為一個長期賺錢的投資者不容易。短炒十戰十勝出入皆贏談何容易?
投資如練武 摸索自己一套
以我個人投資20年這個不長不短的經驗和尋找過程,應該可以說,我對「知己」有一定掌握(不敢說全知,因為人會隨閱歷改變),知彼則學無止境,所以操盤的手法會不斷調校。但總的來說,個人偏好長線部署,不太看重短期資金流向。以打麻將比喻,牌一定要打,希望贏些平糊三番(例如短炒和期權應用)賺些少零用,最重要是保持敏感度之餘,更盡量保持不「出冲」,目的是待大環境來,食鋪十幾番的大糊。例如早前和一名上市公司高層食飯交流投資心得,他的策略是熟讀銀行的經濟周期,往往能在銀行受龐大壞帳困擾大幅撇帳的時候低位大舉撈貨,一揸就是數年,充分利用銀行資產高槓桿的特性,獲利可以以十倍計。這位高手,應該不太在乎炒出炒入賺的小錢,而是經過長期部署,一擊即中的類型。
保持敏感度 吼準機會「食大糊」
金融界亦不缺乏這類型平時行行企企,但在非常時期一擊即中的投資者,最著名就是暢銷書《黑天鵝》的作者Nassim Taleb。去年《華爾街日報》便報道,在811人民幣貶值後造成的金融大震盪,他有份參與的基金便利用期權一口氣賺了10億美元。
目前,我一向最關注的新興市場系統風險,似乎因美元強勁抽升山雨欲來。我決定花多一點時間注視區內發生貨幣危機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其他枝節就暫時放在一旁吧。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48033.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013&issue=20161128
王弼:美元大荒年 不利新興經濟
1 :
GS(14)@2016-12-19 06:29:55【明報專訊】上周港股表現疲軟,美股則天天創新高,斯人獨憔悴也。資金流向已經非常明顯,無謂再抱不切實際的幻想,就是自6月起許多分析大唱歐洲要走資到亞洲找尋回報,又說港股會重見28000點,一切都因特朗普當選而落幕。美股真的是一枝獨秀嗎?全世界的資金都流向美國嗎?
自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起計(11月9日),標普500指數升幅4.38%,不俗,但德國的DAX指數升8.8%和日經指數升19.4%,令人更眼前一亮。當然,計及匯率因素(把歐日股市以美元作結算),歐日股市仍有溫和上升,但相對亞洲市場,以美元計價,馬來西亞跌7%、印尼跌5.8%、菲律賓6.7%、上海A股跌2.3%及港股跌1.8%,資金明顯由亞洲新興市場撤出,回到歐美日發達國家,有聯繫匯率的香港和外匯管制愈來愈緊的中國,股市表現則仍領先區內新興市場。
資金流向主宰資產價格,這個道理不難理解,所以我們的下一個問題,是資金會繼續流到歐美日發達市場,還是會逆轉重回亞洲。王弼會嘗試用最新的政治局勢發展,回答這個問題。
亞洲資金明顯流向歐美
首先,讀者必須明白,不論喜不喜歡美國這個世界盟主,但我們確實是活在一個以美元為本位的世界,當美國的貿易赤字不斷膨脹,又或由寬鬆貨幣政策帶動,美元不斷湧出海外,亞洲新興市場就會一片興旺。然而,自2013年開始聯儲局開始討論收水(Tapering),新興市場火紅經濟便開始見頂,中國的外匯儲備亦於2014年中幾達4萬億美元開始回落,展開美元班師回朝的第一波。這個時期,美元流向海外的增速因收水而減慢(留意增速這兩個字),不過總量還是在上升,到QE完全停止以後,又有歐洲和日本央行接力,所以,亞洲還是有不俗的經濟增長,只是增長率較2013年慢一點而已。
特朗普上任 觸發第二波走資潮
但自特朗普當選總統以後,聯儲局和以美國馬首是瞻的歐日央行對新興市場的貨幣供應有微妙的新發展。首先,美國再一次加息抽緊銀根,歐央行亦有收水之勢。至於一向以貿赤形式向世界輸出美元的美國,近年在新能源和頁岩氣政策非常積極,已經有不想再依賴入口中東石油的取態(例如從伊拉克和也門撤軍)。不少評論指出,美國由全球最大石油輸入國變為輸出國,只是時間問題。這樣的發展,離岸美元自然日見緊絀,而所謂美元班師回朝的第二波,將會由特朗普正式上任而展開,例如他針對中國的保護主義政策,無論最後能落實多少,總會令美元流出外海的速度進一步減慢。
美稅務優惠 跨國企業資金回朝
最後的殺手鐧,則是給予美跨國企業稅務優惠(Tax holiday)把海外資金調回美國。在貿赤收窄、美元班師回朝雙管齊下,離岸美元資金池勢出現收縮導致美元荒,美元會進一步上升。我相信,如果美國持續加息、貿赤收窄再加企業盈利班師回朝的稅務優惠一一落實,新興市場將會受不了這三管齊下的打擊。可以說,美跨國企業的稅務優惠,將會是引爆新興市場泡沫的最後一根稻草。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48484.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648&issue=20161219
王弼:減派息保外儲 中資股難樂觀
1 :
GS(14)@2017-01-04 00:33:15【明報專訊】王弼心中一路疑惑,大陸居民每年5萬美元外匯的兌換限額將在2017新年重新啟動,在限制資本外流措施會不斷收緊的預期下,有財力的居民一定會用盡個人限額兌匯,沒財力的居民也有可能「賣人頭」把自己的配額轉讓出去。總之,在阿爺落閘放狗,外匯儲備手快有手慢無的情况下,大陸居民以洪荒之力兌匯然後盡辦法藏富於外是肯定的。既然如此,阿爺在2016年最後幾個交易日,不斷燃燒美元儲備頂住七算心理大關實在令人費解。
要知道,早在2015年7月(人民銀行進行811匯改之前不到1個月),王弼已經作出關於人民「國際化」路線圖的八大預言,其中第三項是「3.6萬億美元儲備VS 十三億人,每人得2000多美元,不夠分」,已經說明每人每年5萬美元的兌換限額是過於優厚,阿爺一定遲早落閘,所以要兌換外匯只有趁早。結果,不知為什麼拖了近一年半,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在去年12月下旬才公開表示:「如果一年中6000萬人兌換5萬美元,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一年就會空倉,人民幣貶值的壓力會特別大。」周副所長擔心外匯儲備給掏空,正是王弼早前的憂慮。如果黨的高層早一些公開對此表示關注,流失了的6000億元巨額美元,這「傷亡」是否可以減少一些呢?
繼周副所長言論後,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亦強調,2017年的「風險主要來自於外部,資本外流,導致人民幣貶值壓力上升。面對人民幣貶值壓力,最關鍵的是保住外匯儲備而非匯率……如果死守匯率的話先大貶再托,外匯儲備就會愈來愈少,當外匯儲備跌破門檻的時候,貶值壓力更大了」。余委員的言論明確地顯示,外匯儲備是有一條信心底線。
加速貶值 勝陰乾式死托
所以,面對2017年初兌匯潮殺到,人民銀行應該做的事情不是頂着人幣匯率不破七算,反而應讓匯價在年底加速下跌,為什麼呢?反正陰乾式死托着,居民也是會用盡配額,那為何不讓人幣匯價下跌更多,從而減弱人民兌換外匯的能力呢?如果我是周小川,1月第一個交易日我就會讓人民幣大幅貶值到,比方說7.5。當然,人民會蜂擁到銀行,排長龍兌換美元。我會容許人民瘋狂兌換兩三日,甚至在這段短時期讓人民幣進一步貶值,令第一天就用盡限額的人民有一種沾沾自喜的感覺。好了,到第四天,我就會出殺手鐧,把人民幣頂回去年收市中間價6.94。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就是在不損耗更多美元的情况下(為何不會損耗?因為頭三天無論人行頂不頂匯價,都是有許多人會盡用限額)要令首三天換盡限額的居民呻笨:「早知不用盡限額啦!現在蝕底了!」讓後來的兌匯者有警惕。只有消滅「早換有着數」的預期,才能減低外匯流失壓力。不斷燃燒外匯儲備令人民幣陰乾式下跌,可說是最差利用外儲的方法。
消滅「早換有着數」預期
所以,余永定言論﹕「面對匯率貶值,盡可能不要干預外匯市場,讓匯率該貶到哪就貶到哪……不要干預的話,我們還保留着充足的彈藥,如果需要的話我們可以動用這種彈藥,維持中國經濟的穩定」,有其道理。至於如果中央真的採用他的建議,讓人民幣一貶貶個夠,貶到什麼位才「夠皮」,余委員對人民幣是頗有信心的。可惜,至少在2016年,人民銀行還是不斷燃燒有限的美元儲備來頂住匯價而罔顧外匯儲備跌穿信心底線的風險。但預期2017年,中央會加強外匯儲備下跌的措施,其一方法,會是減少在港上市中資股的派息,所以我對今年2月至3月中資股的業績公布,不敢抱太大的期望。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48718.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994&issue=20170103
王弼:離岸挾息 無助在岸人幣回穩
1 :
GS(14)@2017-01-09 08:06:41【明報專訊】新年伊始,香港金融界最重要新聞應該是人民幣「大反彈」2%,普遍中文傳媒稱之為阿爺「懲罰炒家」。我認為,主流傳媒這樣寫,阿爺未必會高興,若人幣升2%就稱之為「懲罰」淡友,那麼整個2016年,人幣貶值超過6%,由2015年8月匯改起計更是貶了11%,阿爺豈非倍數「獎勵」炒家?斷乎不可!
好了,關心阿爺的朋友(當然包括王某),一邊慶幸阿爺「擊退」炒家之餘,一邊卻會質疑:「究竟人行挾高息,會不會燒掉許多外匯儲備呢?」這個提問,本身就有問題。
淡友功力有高低 挾息也可得益
首先,阿爺最初設立人民幣離岸市場(CNH)的原意,是讓海外人幣在自由市場下運作,即理論上人行不會「挾高息」干預。說人行干預,這不是說阿爺自打嘴巴?况且,事實是人行只是中國大陸的中央銀行,在一國兩制的保證下,香港獨立於人行的貨幣政策,人行是不能直接「挾高息」的(除了去年有報道指人行真的動用美元在香港買了CNH運回內地,但難以證實)。
好了,挾高息真的發生了,如何解釋?按周五中銀香港的網頁顯示,CNH隔夜拆息達60厘,有如人類血壓飈升至250,明顯處於不正常情况,隨時爆血管,阿爺又怎會以爆血管這樣的愚蠢手段懲罰「炒家」呢?我猜測,應該是有個別機構非常懼怕人民幣邁向國際,手上明明有許多人幣,卻囤積居奇,不肯拆借,導致拆息飈升,一些人民幣淡友當然要恐嚇買入人民幣平倉離場,導致CNH彈升2%。有人亦問,今次淡友豈非傷亡慘重?淡友亦分高低,沽現貨的當然倒瀉籮蟹,以遠期期貨甚至更好的期權Long Put來做淡CNH,其實不會受挾息的影響,甚至可能因挾息在掉期交易得益,彌補了部分匯價上的減值。總括來說,基於拆息上升是因銀行同業拆借活動減少,外匯儲備亦應沒因此流失。
最大沽壓 來自內地同胞
可是,我一向強調,人民幣匯價捍衛戰的戰場一向不是在離岸CNH而是在在岸CNY,因為手上最多人民幣要沽給人行的,不是外國勢力炒家,而是因為覺得樓市瘋狂上升自己發了財的同胞們。阿爺這幾年,愛民有加,不斷派發人民幣托樓市和給予退休人士優厚的養老金,許多人手上都有用不盡的人民幣。目前,大好河山在霧霾的威脅下,當這些同胞們到了風景如畫空氣清新的英國倫敦近郊,一幢幢建築在綠油油草地上的別墅,又見英鎊匯價如此低殘,即時怦然心動,個個想即時把國內人幣賣掉給人行,換取外匯在英國置業。外匯儲備因同胞們藏富於外心切而減少,不難理解。
王弼有見及此,基於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曾言:「如果一年中6000萬人幣換5萬美元,3萬億外匯儲備一年中就會空倉,人民幣貶值的壓力會特別大。」可見國內高層開始擔心外匯儲備有給掏空的風險,本欄上周才出餿主意,建議國家考慮先把CNY短暫大幅貶值數天,再把匯率升回去年的收市價,以絕人民有「早換美元有着數」的念頭。明顯地,國家沒有聽取王弼的建議之餘,更曾把CNY升值1%,換言之,同胞們如欲到海外消費,又得阿爺額外1%的外匯補貼。可是,很快CNY又回落,周五收6.9241,距離去年底的低位不足0.6%。如果說外匯流失,離岸相對在岸,實在是九牛一毛。
離岸人幣流失 相對在岸九牛一毛
無論如何,周六人行公布數字,外匯儲備再跌四百餘億美元,跌破3萬億心理關口只有一步之遙。究竟阿爺會選擇繼續燒外儲托匯,還是讓人民幣「國際化」呢?有報道指,人稱聯匯之父經濟學家祁連活說「佢老人家有生之年,內地無可能全面開放資本管制」。農曆年快到,趁機向老人家拜個早年,祝身體健康,龍馬精神!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48851.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獅觀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218&issue=20170109
王弼:春節前基金或減磅
1 :
GS(14)@2017-01-17 01:45:42【明報專訊】本周全世界都將目光投放在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上,我旗下的學院亦把常規的每月讀書會(本月23日)加插了特備環節,王弼會帶領同學們就特朗普的就職演說內容分享和探討,演說對未來4年甚至更長時間,在重建美國和重整世界秩序有何啟示。對於中美關係,30多年來主流華文傳媒的看法是美國總統通常是在競選時對中國強硬,當選後便會打倒昨日的我和中國親近,在馬雲跟特朗普見面後,大家更覺得上述傳統不會變,特朗普靠嚇而已。
戴卓爾夫人列根鄧小平 建構新秩序
是的,30多年的傳統不是說變可以變,總需要有非變不可的理由,才可以有強大且持久的力量推陳出新,創出新格局。目前的世界秩序,可以說由基辛格訪華啟動,但真正落手落腳執行的,是由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美國總統列根和中國的鄧小平推動,由拆牆鬆綁開始,美英先從放寬管制(Deregulation)入手,把勞動力集中和高度污染的工種外判給剛開放求外資若渴的中國。記得1990年代初我念初中的時候,地理課本還以美國洛杉磯的嚴重霧霾個案作教材。
明顯地,自1978年起,上述三名領導人建立了的世界新秩序分別為:
(1)西方經濟由工業主導升級到服務業,更集中力量搞高科技創新,提升生產力,一方面把污染的工業外判到第三世界,解決了自身的環保問題,另一方面亦令1970年代末困擾西方的高通脹經濟有出路。
(2)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一直缺乏長久和平搞全面工業化,但自1978年起,中國人終於一嚐和平紅利,終於晉身基礎工業大國行列。
(3)三大國聯手成功孤立蘇共,柏林圍牆倒塌,蘇共倒台,冷戰結束,東歐加入資本主義陣營,東西方經濟升級進入第二階段。由於冷戰結束,原來的軍用資源可更多的應用在民生上,這次的和平紅利遍及全球。互聯網展開了資訊革命,中國入世,連非洲經濟都帶動起來。2015年,世界絕對貧窮人口跌破一成以下,是人類歷史首次。
西方拉中國入營不成 恐遭反噬
可是,人類空前繁榮的背後,國際勢力由「911」事件開始發生微妙變化。美國為應付科網股爆破和「911」後減息引致巨大的樓市泡沫終於在2008年爆破,中國為救國企推出史無前例的信貸擴張,製造了債務繁榮(debt boom),有超前美國經濟的勢頭。世界盟主地位有被取代的可能,美國近年(特別是當中的保守派)開始重新判斷中美關係,發覺原來在1970年代把中國拉進西方陣營的理由,就是希望中國因經濟自由化會發展出和西方價值脗合的政治體制,最終和西方價值觀接軌的願景原來是不會發生,更有被反噬的可能。特朗普言論每每針對中國,就是由上述背景產生。在特朗普會見馬雲後,華文媒體雖然低調處理國務卿雷克斯•蒂勒森(Rex Tillerson)以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來對比中國捍衛南海主權的言論,但特朗普班子是否一如前任只會對中國虛張聲勢,可見一斑。
美國親華政策醞釀轉向
但短期而言,至少是農曆新年以前,上月令恒指跌至21500點水平的因素(就是擔憂人民幣大跌)因美元回軟應該不會再困擾大市。不過在特朗普上場帶來不穩定和農曆年長假期因素下,長倉基金有可能減少倉位,恒指要於月內攻上24000點有難度。至於能否保持月初至今的升幅,則要留意美元走勢,美元弱,港股會強,反之亦然。
■經濟及投資應用班
《明報》和香港奧國經濟學院和易方資本合辦「經濟及投資應用班」,由投資高手王弼及知名基金經理王華親授投資技巧,《明報》讀者1月27日前可獲優惠價格報名折扣,不容錯過,詳情及報名
www.hksae.com/blank-8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331&issue=20170116
王弼:避開蘋果等中美貿易「戰區」
1 :
GS(14)@2017-01-24 00:10:19【明報專訊】香港周六凌晨,平常早睡早起的王弼要捱眼瞓,就是為了第一時間聽「狂人」特朗普的總統就職宣言。老實說,狂人的演說一點也不狂,因為都是嘮嘮叨叨重申「美國優先」立場。其實身為美國總統,怎可能不以美國利益為優先?只不過何謂「美國」是一個很玄的問題。
美國華爾街的利益,跟美國主流(Main Street)就不同;大城市的利益又和內陸州份不同。金融海嘯以前,大城市的利益和內陸州份可能較為相近,只要政府能夠爭取城市精英的支持,內陸州份平民也大抵會收貨。城市精英大多是讀書人,他們當然以自己的利益為優先,但非常懂得包裝,明明把持了政府,推行向自己傾斜的政策,卻能曉以大義,指鹿為馬。
過去的美國總統,無不秉承美國優先的政策,最佳例子,是利用美元霸權向其他國家徵稅,但對內對外卻說成「義務」為世界提供維和服務。又例如美國國內工廠大規模倒閉,明明是80年代和中國有默契,因為當時美國經濟必須轉型到低污染的服務業和高科技,以改善本國的污染和高通脹,把工業製造外判給中國。明明是你情我願的買賣,中國當然在過程中有得益,但代價是大好山河遭嚴重破壞。我重申,這也不能說成是中國人為美國的環境「白白」作出犧牲。總之,不過是簡單的買賣,中美當時按自己的需要進行合作,你情我願,願者上釣,沒有誰欠了誰的問題。
加大科技股投資 如Alphabet
不過,中美衝突表面化,或其關係很可能出現40年來全面重新檢討,為什麼會在特朗普時代出現呢?簡單說,Why now?就正如剛才說,中美過去40年的合作,中國輸入美國的資金、技術和污染,拿到訂單,輸出通縮;美國潔淨環境,在低通脹環境作經濟轉型,輸出低技術工作給中國,這種大戰略,對於城市精英來說,是只可以做不可以說的心神領會,作為美國精英,你能夠對底特律的工人說我是有計劃把你的工作外判給中國嗎?中南海的領導,能夠說因為我們窮,所以必須忍受霧霾嗎?過去美國工作職位的流失,城市精英尚能以自由貿易的道德高地(這裏不討論自由貿易的道德問題),壓住失業工人們的不滿。現在,當普遍美國工人看見以億計他們從前看不起的第三世界國民爬過自己頭,他們再不理得城市精英的道德枷鎖,「少廢話,我們要重新踏在這些人的頭上!」(這就是Great AGAIN的意思)特朗普在這背景下獲得美國執政權,面對粗人,話要說得白,美國優先便因此在就職宣言不斷重複,不能像過去照而不宣了。
因此,王弼非常相信,特朗普許多政策可能前後矛盾,有轉軚的空間,但我認為保護主義是特朗普堅定不移的施政主軸(留意他在總統選舉辯論最流暢表現最好的部分,就是抨擊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協議)。我經常出席政策辯論,個人經驗告知,辯論表現流暢,一定是在說自己最清楚明白的事)。因此,特朗普時代來臨,我的投資會避免有許多中美之間貿易的股份,例如蘋果這類在中國有龐大市場的公司。我亦會加大對科技股的投資,因為貿易戰帶來的通脹,需要靠高科技來抵消,所以,一些沒有太多中國元素的高科技股,例如Alphabet、Amazon,會較蘋果優勝。
全副武裝 報名「經濟及投資應用班」
根據上述原理,讀者可以繼續自行分析,例如本土消費企業會較跨國貿易公司優勝,餘此類推。至於黃金相關資產,在國際秩序重整的背景下,會有波動,但應該是重展牛市大升浪的必經過程。不論如何,特朗普上台後如何做好投資部署確是不容易,最重要全副武裝做好準備,練好基本功!所以本人會在2月開設「經濟及投資應用班」,明報讀者本周五(1月27日)前報名可有優惠折扣:
http://link.mingpao.com/49122.htm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49188.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440&issue=2017012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