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以山為師的興櫃股王


2011-12-26  TWM




戴勝益

已攀爬五十四座台灣百岳的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從登山之中領悟許多管理之道,這讓王品集團的營收、獲利紛創新高。

闊別三年,終於,我還是來了!」呼吸著攝氏零下三十度的稀薄空氣,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拄著登山杖站在冰天雪地中,向眼前的世界第一高峰,打了聲招呼。

至今已攀登過五十四座台灣百岳,然而五十八歲的戴勝益總是不放棄挑戰更高峰。今年四月初,戴勝益第二度登上海拔五三六四公尺的聖母峰基地營,才剛下了山, 轉眼間他又帶領著王品集團,挑戰事業高峰。

四月底,王品登上興櫃,一掛牌就穩坐興櫃股王寶座,從掛牌價三○二元攀升到最近股價三七六元(以十二月十六日均價計算),曲線如同翻過一座座山陵,絲毫不 畏懼凜冽的景氣寒冬,一路往更高峰邁進,看來像極了戴勝益的登高之路。

十一月剛以榜首之姿考上台大EMBA學分班、當起「文狀元」的戴勝益,其實早在創辦王品集團之初,就是一位「武狀元」,愛拉著員工一起「練武功」。除了貫 徹每天一萬步的健走,戴勝益也在集團內推行台灣「新三鐵」運動,鼓勵同仁完成鐵騎貫寶島、泳渡日月潭、壯哉玉山行等項目。

不過,即使已是集團的第一號「鐵人」,但戴勝益最鍾情且樂此不疲的,還是能夠同時鍛鍊身心靈的登山活動。

高山下的管理課:

在山面前學會謙卑

戴勝益與山結緣甚早。在十四年前的農曆過年,偶然機緣下,戴勝益與朋友驅車直上當時還未開放的合歡山主峰,正值落日時分,夕照灑落萬里雲海,璀璨而莊嚴。 「太美了!」瞪大雙眼的戴勝益,從此在心中暗許要「征服」每座皆在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台灣百岳。

但在征服台灣百岳之前,戴勝益先學到的是:謙卑。「每回攀百岳,上山時總是覺得快死掉,一直罵領隊幹麼帶我來爬山,但下了山才發現要對他說聲謝謝!」戴勝 益笑說,若想看到壯闊的景致,必須千辛萬苦、耗盡力氣,登的山越多,越讓他覺得自己渺小。

於是,戴勝益以山為師,領悟出許多企業經營之道。例如有次攀登位於新竹、台中交界的品田山,在石頭都結霜的傍晚,戴勝益好不容易攀上一處斷崖,突然濃霧雲 聚、能見度只剩不到三公尺,戴勝益當下決定先撤退,但後來才發現,其實該處距離攻頂已經不到三五○公尺,他大嘆:「爬了幾十公里卻剩下三五○公尺,太笨 了!」當晚應該先原地紮營,天亮再攻頂即可。

這次教訓讓他體會到「沒有精確的資訊,就無法做出明智的判斷!」回到公司後,他立即大力宣傳這個故事,提醒同仁對於決策之前的準備工作必須更加認真。

雖然戴勝益的登山經驗豐富,但直到四年前,他最高只爬過海拔近四千公尺的玉山。因此,二○○七年首度攻聖母峰基地營時,那海拔五三六四公尺的高度,還真讓 戴勝益吃足苦頭,在高山症發作的痛苦中,他警告自己:「再來,我就是豬!」

高山上的管理課:

一加一加一等於九、踏出舒適圈那次勉強登上了基地營,但因為要趕回台灣開重要會議,回程是搭直升機下山,對他而言不算畫下完美的句點,這讓戴勝益很掙扎到 底要不要重返基地營;而這次讓他甘願當上一回「豬」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想邀集王品集團同仁一起去,體會在群策群力之下,「一加一加一等於九」的加乘效果。

「天氣太冷、空氣太稀薄,我們簡直就要在當場『斷氣』!但完成之後,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動與喜悅。覺得自己真的有勇氣踏出舒適圈,面對自身的不足。」這次參 加基地營、吐到不行的石二鍋總經理曹原彰回憶起來,那份激動至今還在胸中澎湃。而這就是,戴勝益請「山大神」教給同仁的一堂管理課。

「如果太久沒去爬山,就覺得缺少什麼,我想那是山在呼喚我!」山齡已逾十年的戴勝益,除了平常爬小山,每一年還會再爬五到八座百岳。山裡的寧靜讓他可以專 心思考、寫心情筆記,幾乎每次帶著問題上山,下山時就會豁然開朗。○九年,他甚至在攀上奇萊山的同時,做出「捐出八成財產」的重大決定。

日前,戴勝益竟向同仁透露「攻上聖母峰,好像沒有這麼難了耶!」這位勇於顛覆自我、期許王品集團能做到世界第一的點子王,說不定哪天就真的攻上全球最高 峰,讓全世界都看見這位來自台灣的餐飲傳奇。

(林讓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04

那些以毛澤東為師的互聯網大佬們!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26/57407.html

過聖誕節,林大叔早已過了少男少女盼著過節出去耍的年齡。一杯茶,翻出去年的博客,想到明天又是毛主席的誕生日,特此把此文拿出來共享大家。

音樂停了下來,周鴻禕從沙發上起身,從滿地一堆又一堆的CD裡挑了一張,重新替換,輕柔的樂曲繼續瀰漫在他在奇虎二樓靠東的那家辦公室裡,那天,天氣不錯,陽光很好,音樂很柔,周鴻禕的狀態一般,但還是很有激情,談興挺盛。

回到沙發上,周鴻禕向前探了探身,繼續給我講述他在3721期間的渠道策略,他重新續起的開頭是,「我讀《毛選》」,說著他看了一眼一直以虔誠狀在其左側位置端坐的我,「真的不是我現在來粉刷我自己,《毛選》真的對我幫助很大。」

周鴻禕要賣3721,但他發現,他的業務員總是不能一句話兩句話把3721是什麼講清楚,這讓他很鬱悶。他發現,解放前的人民解放軍絕大部分不是黃埔畢業,卻有這麼強的執行力?周鴻禕讀《毛選》,得出結論,那是因為我黨每次開會,都會把會議精神精煉地總結成幾大綱領,層層傳達下去,讓質樸的農民子弟兵都能聽懂。周鴻禕後來幫他的業務員用兩句話精妙概括3721是什麼,為什麼要用3721,深得精髓。

雷軍也自認自己是毛選的讀者,1996年盤古脆敗後,雷軍開始做小軟件,從單機版的遊戲軟件《中關村啟示錄》,影音播放軟件《金山影霸》,到後來的《金山詞霸》、《金山快譯》......認真地研究了《毛澤東選集》的雷軍成了標準的「游擊戰士」,「我們只能以戰養戰,做一些微軟不做的產品,來擴大自己的規模」。

年輕而沒有經歷文化大革命的陳天橋對毛澤東十分崇拜,在陳天橋的辦公室裡,看不到什麼跟網絡遊戲有關的擺設,相反在書架上醒目的擺列著一套《毛澤東選集》。陳天橋曾經模仿毛式語言專門寫了一篇《論「新文化運動」》,在盛大公司內部開展文化整頓。據稱,他聘用唐駿為盛大CEO,也與這份喜愛有關,他們兩人都是毛的崇拜者。唐駿在微軟中國公司時,曾經包了一個專列,帶領員工浩浩蕩蕩上井岡山。

張樹新也應該是《毛選》的讀者,1997年春節後,拿到中興發投資的瀛海威為慶祝8城市的全國大網開通,在報紙上買了下12個專版廣告,所有版面上都以句充滿激情的口號為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張樹新本人則在媒體上一遍又一遍的告訴國人:信息產業是中華民族崛起起於世界的一個重要機會。張樹新還做過一個很值得反思的項目,網上延安,張樹新的政治情結也可見一斑。

史玉柱對毛澤東軍事思想很是痴迷,1994年推廣腦黃金時,他倣傚毛澤東在解放戰爭時採用的軍事體制,在深圳設總指揮部,各地設「軍區」,發動「總攻令」,試圖以排山倒海的廣告來啟動市場,其廣告詞便是「請人民作證」。這種「人海戰略」和人民戰爭模式一度竟非常有效。史玉柱戲劇班倒下後,其翻身的理論支撐依舊是《毛選》,最喜歡毛選的一句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實踐相結合。

馬云也是毛澤東思想的忠實讀者。2001年到2003年,在阿里巴巴經歷最為艱難也最為關鍵的三年內,馬云還推行過三種「毛澤東式」的管理運動。因為馬云認為,「毛氏運動」對於企業管理變革而言是最為有效的。以「延安整風運動」來統一價值觀、統一理想,馬云說:「通過運動,把不跟我們有共同價值觀,沒有共同使命感的人,統統開除出我們公司。」以「抗日軍政大學」來培訓幹部團隊的管理能力,以「南泥灣開荒」培養銷售人員面對客戶應有的觀念、方法和技巧。馬云說:「普通企業想到的,可能是把能看到客戶口袋內的5元錢賺到手,而『南泥灣開荒』追求的是幫助客戶把5塊錢變成50塊錢,再從中拿出我們應得的5塊錢。」

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先生曾經列過一個一生要讀的30本書的書單,其中《毛澤東選集》赫然在列,吳曉波列舉的史景色遷、費正清、黃仁宇都是我喜歡的作者,讀《毛選》並不是什麼丟人的。

我最近買了本美國人羅斯.特里爾寫的《毛澤東傳》,紅顏色的封面,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還沒來得及看,呵呵,元旦假期裡爭取消滅他,這本書的推薦中也有費正青和史景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240

說史140306最寒冷的冬天(二十三)第二師的絕境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3/06/%E8%AA%AA%E5%8F%B2140306%E6%9C%80%E5%AF%92%E5%86%B7%E7%9A%84%E5%86%AC%E5%A4%A9%EF%BC%88%E5%BB%BF%E4%B8%80%EF%BC%89%E7%AC%AC%E4%BA%8C%E5%B8%AB%E7%9A%84%E7%B5%95%E5%A2%83/

說史140306

最寒冷的冬天(二十三)第二師的絕境

蕭律師執筆

 

在朝鮮半島西側,聯合國軍奉令撤退。 第二師師長 凱澤 仍讓他的部隊待在最前方,為其他部隊提供撤退掩護。 如果十一月三十日是 “凱澤的悲劇”上演之日,他自己是這齣悲劇的編者—- 他的部隊被徹底摧毀,只因他白白浪費了一天的時間。儘管屬下紛紛要求撤離,可是他沒有讓上司 庫爾特John Coulter認識到自己已身陷絕境,應立刻突圍。

二十九日凌晨,第九軍軍部終於下令,允許凱澤向位於軍隅里以南約十哩的順天撤退。 庫爾特還向凱澤保證這條路暢通無阻,說擔任救援縱隊的土耳其旅正沿著這條路北上,接應他們。 庫爾特對土耳其人讚譽有加,認為他們身材高大,是批勇士,把他們編入第九軍作預備隊。 現在他決定在戰爭最關鍵的時刻派出這枝「奇兵」。 但事實證明這是一枝毫無作戰經驗、不堪一擊的部隊,他們的指揮官沒有受過任何正規訓練。 土耳其旅向北移動,在第二師西南側守住撤退道路。 但早已在那裡等候的中國軍隊立即進攻,土耳其旅一觸即潰,四散逃竄。

二十九日下午四點半,隨著夜幕降臨,凱澤電告軍部,他在軍隅里的部隊已危在旦夕;為他防守右翼的土耳其旅已被擊潰,目前在東側作戰的是他手下的第三十八團,而該團亦傷亡慘重,不可能堅守下去。更糟的是,他擔心自己的部隊無法沿著主要公路突圍,南下撤到順天。土耳其人的大敗足以顯示,中國人已在那裡集結。凱澤請求放棄主要道路而改走其他道路。但他等不到答覆。他的參謀只好勸他執行先前的命令。

 

直到三十日早上,庫爾特苦思了整整四天,對於第二師將面臨何種命運還心存僥倖。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中國部隊正集結在南側,退路已被徹底切斷,而他卻毫無辨法。 他唯一做的就是在二十九日忙著把部隊遷到更安全的地方,而這地方對第二師來說卻是遙不可及。

英國的一個營正趕來支援,但就在「山口」以南之位置裹足不前,這正好是整個路段的瓶頸,位於軍隅里以南五里半左右。 有限援軍力量顯然微不足道,且為時已晚。 中國六個師正步步逼近,逐漸縮小口袋陣,而庫爾特能派來的援兵就只有毫無經驗的土耳其人和一個英國營。

到了二十九日晚上,凱澤已清楚意識到整個前線正在崩潰。 他手下的三個團當中,第九團和第三十八團已無力應戰。 其實此時他應集中全師的兵力,把所有車輛集中起來,以優勢火力抵擋中國人的進攻,再利用空軍提供補給,直到拖垮敵人為止。 如果這麽做,他們是可以成功突圍的。這場戰役替美軍上了一堂生動的教學課,而由此汲取的教訓,也成為未來美軍戰術的重要部份。

兩個半月後,李奇微Matt Ridway和 佛里曼Paul Freeman正是使用這種戰術在武里坪大勝。 然而凱澤當時沒有想到這一點,事態的發展則讓他無法重新作出這種選擇。

 

於是留給凱澤的選擇只有兩個:按照軍令繼續南下撤到順天,或沿著唯一一條向西的道路撤到安州,但沒有人知道這條路是否暢通。 諷刺的是,通往安州的路其實是美國人自己修築的。 騎一師的 蓋伊中校最近北上經過元山時,越來越擔心遭到中國人的伏擊。 於是在十一月初,當該師駐紮在軍隅里時,他派出工兵把一條山間小徑拓寬成公路,通往安州,以便在遭遇不測時多一條退路。然而第二師得不到這情報。

二十九日,中國軍隊越來越近,而偵察兵仍無法告知那條道路才安全,軍部仍不允許凱澤向西撤退。 另一方面,凱澤得到的資訊含混不清,既不知道正在南下的中國軍隊有多少人,也不知道北上的英國援兵在那裡。沒有人告訴凱澤,南下通道上到處散落著土耳其旅的廢棄車輛,使得原本就已經不寬敞的道路變成狹窄的小徑。他們以為英國援軍會匆匆趕來救援,而實際上他們完全停下來。而軍部估計中國人的位置,在其實際位置以南六哩。即是說,中國人和他們的距離比估計近了六哩。

二十九日晚上,中國人對第二師發動第一波進攻。第二師的脆弱盡顯。指揮官將師部設在一所學校,並警告中國人可能在夜裡進攻。果然,晚上八點左右,敵人的迫擊砲和機關槍在三百碼外開火了。 一顆迫擊砲彈落在附近一個帳篷上,瞬間燃燒著了帳篷,這讓中國人更能清看楚到周圍防禦工事。 對方可能只是一個連的兵力— 顯然是試探性的進攻,美國人和敵人短兵相接,花了一小時左右將敵人擊退。但敵人的攻勢每小時都會增強,使人不寒而慄。

二十九日下午,第一軍軍長 米爾本少將(他的陣地就在海澤西邊),打電話給凱澤,告訴他通往順天的路被切斷了,並叫他朝西向安州撤退。但凱澤須得到第九軍的同意才行。軍部只同意第二師的部分重型武器運往安州,以便與正在向南撤退的第一軍建立聯繫,但不同意整個師向西撤。

二十九日深夜,在中國軍隊猛烈砲轟後,凱澤再次請求向西撤退,但再次遭到庫爾特拒絕,並令他三十日破曉時分向順天方向突圍。南下的路很窄,兩邊都是高地;同時這條路己被美軍車輛塞得水泄不通,大大降低了行軍速度。但他別無選擇,只能服從命令。

三十日早上,第二工兵營需為全師開道,行軍速度甚慢,而大型設備會成為敵人攻擊目標。 工兵營的情報參謀 法納姆上尉認為通往安州依舊暢通,但南下的道路已被敵人徹底封鎖。 他跑到師部請求向西突圍,至少應該把重型武器送到西邊。但師作戰處長 霍爾頓少校堅稱,已接獲命今,不得更改。 師部高級軍官在高射砲和坦克的簇擁下,向南開進,尚未垮掉的第二十三團奉命守禦軍隅里北面集結的大批中國軍隊。

 

就在凱澤派出疲憊不堪的第九工兵營清理向南的道路時,中國人已前進到距離師部不到半哩的地方,並在六、七理的範圍內占據高地,挖好了戰壕,構築起一張密不透風的火力網。

 

資料來源:

最寒冷的冬天:韓戰真相解密 The Coldest War: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 David Halberstam

譯者: 王祖寧、劉演龍

出版者:八旗文化部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25

【飲食籽】全球華人第一人 1/239侍酒師的藝術

1 : GS(14)@2017-09-17 12:33:30

呂楊是全球第一位華人Master of Sommelier。



【飲食籽:識飲惜食】品酒難?還是侍酒難?雖然這是兩門不同的藝術,但真的要比較,我覺得還是侍酒更難。品酒者,有學問愛喝酒就好,侍酒者,還得在這基礎上和人相處,接納不同的口味。因此酒業內兩大殊榮:Master of Wine和Master of Sommelier在人數上是有分別的。前者全球共355人,包括我們熟悉的李志延(Jeannie Lee);但Master of Sommelier只有239人。最新鮮出爐於今年8月誕生的第239位,名為呂楊,也是第一位獲得此殊榮的華人侍酒師。



Master of Sommelier是由The Court of Master Sommeliers頒發的全球性榮譽,由1977年累計至今只出了239人。它的考核分四個程度:Introduction、Certified、Advanced、Master。呂楊把這過程比喻為爬泰山。「Introduction是你到了山東,看見它了。Certified是你到山門了,要買個票之類的。再來的Advanced就像要爬險峻的泰山十八盤了,非常非常的辛苦。然後Master是最後的攻頂,咫尺在望但卻是最累最陡的一段。」這當中的考核包括了理論、盲評和服務,而且這考核設有「三次六,返大陸」的遊戲規則,最後Master的考生必須在三次以內通過考核,否則將要從頭再考,所以很多人都沒辦法堅持到最後。就像呂楊這次考試,同赴考場的有30人,最終今年只有三個Master of Sommelier出爐,而事實上呂楊這次,也是他第三次應考,是他的最後機會。聽來,好像朝廷考科舉高中狀元一樣,真不得了。跟一般品酒的世界不一樣,Master of Sommelier針對服務酒界而存在,主要就是為各高級餐廳訓練出最優秀的Sommelier。所以除了深厚的葡萄酒知識,Master of Sommelier還要學習各瓶裝水、食物、雪茄、烈酒、雞尾酒甚至各國與酒相關的法律知識,更重要的,還有待人接物。作為1/239,呂楊認為一個好的侍酒師應該以人為本。



作為一個好的侍酒師,必須從客人的角度出發來配酒。

即使是侍酒大師,也用最普通的開瓶器來開酒。


以酒喻人 講解酒的風格

打從客人走進來的一刻,Sommelier便要觀人於微了。看他穿着、談吐、戴甚麼錶,聽口音是北方人南方人。這是他工作最重要的一步。介紹酒的語言也是不一樣的。品酒師一支酒可以侃侃而談一兩小時,用上很技術性的語言去分析,如medium body,high acidity等等,目的是判定這支酒是如何做出來的,如果客人只愛喝但不太懂酒,就會像聽見火星話一樣一頭霧水,也覺得自己好像唔識嘢似的,難免有點尷尬又失掉了吃頓好菜喝杯好酒的興致,這是我的切膚之談。侍酒師的語言,卻明快得多,目的是在一兩分鐘之內讓你了解酒的風格,用些聽得明白的形容詞,甚至把酒形容成一個人。例如呂楊會說這酒像個professor一樣,那酒像個少女,好像很抽象?但老實說我又想像得到像教授的酒應該很穩重、可以慢慢喝;像少女的酒,應該是支清爽明快但不太複雜的新酒?就算全都不是,侍酒師恐怕已給了我們不少想像的樂趣。對着好的侍酒師,當然還可以欣賞他們的風範。就像不同的名廚、名調酒師,呂楊說好的侍酒師都必然有自己的style,有的很casual,有的很愛說笑,有的服務得很classy,有的會穿上背心,有的會在胸前掛個古老的銀碟tastevin來試酒,有的在decant時會把酒拉高一點來show off一下。「都不緊要的,就像有些人喜歡古典音樂,有些人愛搖滾,有些人愛爵士,但是在風格內做到最好。」 呂楊的風格呢?他笑笑,形容自己是走親和力路線的,一張笑瞇瞇的臉。呂楊的風格也偏低調,他用最普通的酒刀,「我曾經有過一把很貴的,借人之後沒拿回就改用sponsor的酒刀了,才發現這些贊助的很順手,很好用。」開酒他亦習慣把酒放在枱面客人的面前開,不會拿起來開或拿走去做醒酒的動作,是為了讓客人看見酒都沒花沒假。倒酒時他也不碰客人的杯子,「我自己外出吃飯也不喜歡別人動他的東西,所以我也盡量不碰。」除非客人主動想和他聊,不然呂楊的存在感是很低的,像消失一樣,「因為好的服務應該是不動聲色不打擾,當你有需要時卻發現我已經做好了。」他這樣隨和性格的人,特別適合當侍酒師。因為品酒師知道甚麼是好酒,侍酒師卻要知道甚麼對客人才是好酒。明明酒單上每支酒的身世個性他都一清二楚,明明腦袋藏的就是葡萄酒知識,但當自己的認知和客人的選擇背道而馳,呂楊還是會站在客人那邊。



他會在客人面前開酒,而且不會動瓶子,動作優雅。

由The Court of Master Sommelier考核Master of Sommelier的頭銜,至今只出了239位master。官方圖片


工作不是配菜而是配人


「Sommelier是要讓客人開心,客人永遠是對的。客人想怎麼花錢,我是絕對支持他。就像吃辣,西方人愛喝白酒,選帶糖份的,可以平衡辣味;如客人是四川人,他不想沖淡辣味,Powerful的紅酒對他可能是更好的選擇。我們常說Sommelier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是pairing,其實我們不是配菜,而是配人,只有客人才知道自己喜歡甚麼。」沒有最好的酒,只有最適合的酒。這位侍酒師,平日私人的選擇也不似為酒而瘋的人。「我愛喝清爽一點的,香檳或是白酒。因為工作後我希望輕鬆一點,覺得好喝,還想再喝第二杯、第三杯,而不是開一瓶酒要想半天,聞半天,感動到流眼淚的酒。當然我也愛喝好酒,但我不需要天天被感動。」他,也為自己選擇了對的酒。



場地提供:Petrus採訪:陳詠敏攝影:黃健峰編輯:何佩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05/201425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8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