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正致力於未來中國商業基礎設施建設,是一種生態模式,這與騰訊的社交 + 遊戲 + 廣告模式有著根本的不同。
推薦星級:★★★
閱讀時長:5分鐘
推薦理由:幾日前,阿里巴巴以 2659.3 億美元市值登頂亞洲第一,取代了才剛剛坐上這位子 11 天的騰訊。這種局面在未來或將交替進行。本文來自FellowPlus 旗下收錄 20 萬公司數據的 FellowData ,圖解了電商起家和精通網遊的兩家巨頭如何譜寫互聯網爭霸時代。微信號FellowData授權i黑馬發布。
阿里已超越騰訊,市值登頂亞洲第一
美國時間今年 9 月 15 日,阿里集團在紐交所股價上漲 2.05%,收盤價每股 104.45 美元,當前市值約為 2659.30 億美元。阿里市值成功登頂亞洲第一。
同一天,騰訊控股在港交所股價上漲 0.575%,收盤價為 209.80 港幣,當前市值約為 19860.59 億港幣。按照 1 港幣等於 0.1289 美元的匯率,當前市值約為 2560.03 億美元。要知道,「亞洲第一」的這個位子,騰訊才剛剛坐了 11 天,就被阿里給搶走了。
在市值最高的中國互聯網公司當中,阿里排名第一,騰訊緊隨其後,而百度市值約為 648.62 億美元,不及阿里的四分之一。此外,其他市值超過 100 億美金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包括:京東市值約 358.31 億美元,網易市值約 311.74 億美元,攜程市值約 165.81 億美元,微博市值約 104.57 億美元。
阿里憑借電商,騰訊依靠網遊,AT 時代正式到來
2016 年 8 月中旬,阿里和騰訊先後發布 2016 年二季度財報,這被業界評價為中國互聯網「AT時代」到來的宣言,亦是本輪兩家公司市值飆升的起點。
當時阿里收獲自 IPO 以來最強勁增長,騰訊也實現了自 2012 年以來最大增幅。兩家公司的市值由此穩步在 2400 億美元之上。
兩家公司對未來的布局和展望也通過兩家的營收結構一覽無余。阿里正著眼於商業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而騰訊選擇用最擅長的遊戲業務完成在社交和媒體內容領域的變現。
FellowData 在兩家的營收構成對比中發現,電商仍占是阿里營收的大頭,但其中最受人投資人關註的是雲計算、數字媒體和娛樂、創新項目被明確為新三大引擎。通過大數據雲計算、支付和金融、物流、大文娛、農村淘寶等一系列布局,阿里初步具備向整個商業社會提供互聯網基礎設施並進行升級的能力。
而騰訊則以遊戲收益最為矚目,其網絡遊戲收入增長 32% 至人民幣 171.24 億元,是所有收入中占比最大的業務。而手遊的收入約為人民幣 96 億元,同比增長 114%,增速遠超其他業務。「網絡遊戲長久以來驅動著騰訊,它也是讀懂騰訊綜合收益的關鍵點。」畢德投資技術分析及咨詢總監 Duncan Clark 指出。
不僅滿足於電商的阿里致力於構建新型商業生態模式
業內普遍認為,阿里正致力於未來中國商業基礎設施建設,是一種生態模式,這與騰訊的社交 + 遊戲 + 廣告模式有著根本的不同。正因為此,多家著名投行非常看好阿里生態模式的前景。
阿里巴巴集團上季度表現出色。業績展現出了集團生態系統的規模和影響力,也在不斷加強在核心電商、雲計算、數字媒體和娛樂版塊上的競爭優勢。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表示:憑借著平臺上智能數據驅動的社交、社群和個性化服務,我們改變了 4.34 億活躍用戶在平臺上的互動方式,逐步實現「生活在阿里巴巴」的願景。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咨詢公司畢馬威(KPMG)與投資公司H2 Ventures的年度研究表明,隨著中國創新公司數量迅速上升,英國可能失去全球領先金融科技中心的地位。其中,全球排名前五的金融科技創新企業中有四家都來自中國,反映了中國金融科技“無可爭議”的增長。
名列榜首的是總部位於杭州的互聯網支付服務提供商螞蟻金服,這一排名是由所籌資本金額以及消費者吸引力等因素決定的。今年早些時候,螞蟻金服在一輪創紀錄的金融科技私募中籌得45億美元。
這份報告顯示英國正在喪失自己的陣地,去年有18家英國公司進入前100名,而今年為13家,且只有Atom躋身前十。Atom是今年上線的一家專註移動業務的銀行。
畢馬威金融科技業務全球聯合主管沃倫•米德(Warren Mead)表示,中國成為“市場領導者”以及金融科技的日益全球化意味著,英國政策制定者和監管機構將“必須繼續努力維持我們的地位”。
全球金融科技競爭不斷升溫,這次前50大企業分布在17個國家,去年為13個國家。英國仍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美國在前100大公司中占據四分之一。
金融科技的融資越來越高,自去年以來前50大公司吸引到了146億美元資本,短短一年就實現同比增長逾40%。但繼英國退歐公投和來自其他地區、尤其是中國的競爭加劇之後,英國的融資已出現不確定性。
英國金融科技行業機構Innovate Finance最近報告稱,英國金融科技公司的風投資金出現下降,今年上半年下降了三分之一。
上半年這些公司獲得3.86億美元投資,低於去年同期的5.8億美元。Innovate Finance將英國退歐列為這一下滑的主要原因。與之相比,全球金融科技公司的風投融資增長了近150%。
與此同時,許多P2P貸款機構在過去十年得到了成長,它們提供了比傳統銀行更高效的貸款方式。P2P通過網站將投資者與借款人相匹配,加快了貸款過程。
而值得一提的是,P2P在中國增長迅猛,中國的貸款由大型國有銀行主導,它們更傾向於貸款給國有工業企業。中國P2P平臺陸金所(Lufax)在畢馬威排行榜上名列第四,在今年早些時候獲估值190億美元。
最後H2 Ventures的托比•希普(Toby Heap)還表示,雖然中國在該領域增長迅速,但有多家“令人興奮的”金融科技公司正在全球浮現,比如在印度和菲律賓等國。
美股市值巨無霸有哪些?根據Wind資訊的一份榜單,9月,美股500強前5名首次被科技企業包攬。
今年以來,科技界三巨頭蘋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微軟一直雄踞榜單前3位。蘋果公司從2012年起就超越油企埃克森美孚一直高居榜首。
今年5月,亞馬遜公司還排在榜單第6位,第4位仍由埃克森美孚占據。但到了9月,由於油價下跌,埃克森美孚市值縮水、排名滑落至第6位;亞馬遜沖到第4位,甚至超過排在第5位的Facebook。
被這5家科技公司擠出榜首的,都是曾經風光一時的能源、保險和制造業巨頭:埃克森美孚、伯克希爾哈撒韋、殼牌、強生和通用。
2014年以前,美股市值前5名的企業中只有蘋果和微軟兩家科技企業的身影。2014年成為分水嶺,這一年谷歌公司超越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進入前五。
從9月份美股市值500強榜單分析看,科技企業共114家,占比22.8%。相比之下,A股市場上市值前500的企業中科技企業只有75家。
從2012年開始,科技企業對美國就業的貢獻增長速度穩定在5%左右。從普華永道今年對來自全球77個國家的1322名企業領導人的問卷調查看,全球科技企業CEO中絕大部分對科技行業未來充滿信心,其中有接近一半(49%)的科技企業領導人表示對未來3年企業的利潤增長非常有信心。
該調查還顯示,到2020年,物聯網、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人工智能、數據區塊鏈、機器人、3D打印、無人機將成為8項不可或缺的技術。
據港交所數據顯示,12月13日,格力電器繼續排名深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榜首,今日4.12億元資金買入格力電器。自深港通開通以來,格力電器深股通凈買入額累計已達22.96億元。
此前,格力電器12日重返深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榜首,單日交易總額5.3億元,創深港通開通以來個股成交最大金額。其中,買入金額達到4.96億元,賣出3389.22萬元。
學歷越高收入越高?金融、IT行業是雷打不動的金飯碗?大學生創業成潮流?
新年伊始,華東師範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滬上高校於近日陸續發布2016年度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曬出各自的人才培養質量和畢業生就業特色。
第一財經記者結合近期上海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就業促進中心會同上海市學生事務中心聯合發布的《上海市2016屆高校畢業生薪酬報告》(下稱《薪酬報告》)對上海市2016屆高校畢業生的薪酬水平、就業流向和創業情況等方面做了梳理。
學歷越高收入越高
從近年來的變化規律看,上海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的平均月薪整體呈現穩步上升趨勢。
《薪酬報告》顯示,2016屆上海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的平均月薪為4990元,較2015屆同期水平的4672元增長6.8%。此外,近五年上海高校畢業生薪酬增幅明顯,以上海財經大學為例,從2012年的5774元上漲到2016年7733元,五年增幅達33.9%。
專家分析指出,由於有相當一部分的應屆畢業生目前還處於試用期,因此《薪酬報告》中的統計數據僅僅是上海高校畢業生月薪的起步水平。從近幾年的經驗來看,畢業一年後的月薪水平有望增長20%左右。
《薪酬報告》和各大高校的年度就業質量報告都顯示,學歷越高收入越高。
2016屆上海高校畢業生中,本科學歷畢業生的平均月薪為4410元,碩士及以上學歷畢業生的平均月薪為7389元。
其中,上海財經大學本科畢業生平均月薪為7121元,碩士畢業生平均月薪為8227元,博士畢業生平均月薪為10138元;上海交通大學本科生年薪集中於8-10萬元,碩士生和博士生年薪則集中於10-12 萬及 15-20 萬;華東理工大學本科畢業生平均簽約月薪為4964.78 元, 碩士研究生平均簽約月薪為7131.14 元,博士研究生平均簽約月薪為 9738.08 元;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生薪資水平為8006元、碩士生為7432元、 非免費師範本科生為5893元、免費師範本科生為3901元。
專家分析指出,對於初涉職場、缺乏職場經驗的高校畢業生來說,學歷是用人單位測評其職業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對其月薪水平往往有著較為直接的影響。但隨著個人職業經驗的積累,經驗、技能等因素對勞動者收入水平的影響會不斷加大,學歷的影響力則會逐步弱化。
金融、IT行業月薪居榜首
《薪酬報告》顯示,在上海2016屆高校畢業生平均月薪排行中,金融、IT行業分別以6121元和6045元位居第一和第二。同時,從各大高校的發布2016年度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來看,金融和IT行業在畢業生就業行業流向排名中都十分靠前。這也正好反映了上海的金融中心和科創中心的城市發展定位。
《上海財經大學2016年度就業質量報告》顯示,從就業行業看,前往金融行業的畢業生達49.15%,涵蓋銀行、證券、保險、基金資產管理以及其他領域;其次是會計師事務所,占畢業生的15.82%。另外,到咨詢行業就業的為6.39%,計算機/互聯網/電商行業4.21%,教育科研行業4.69%。
除上海財經大學外,從其他幾所高校就業行業流向的綜合情況來看,金融與IT行業吸引了很多畢業生。其中,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生就業最多的三個行業分別為制造業、衛生和社會工作以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華東理工大學畢業生流向“制造業”的人數比例為 43.82%,其後依次是“信息傳輸、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1.98%)、“金融業”(8.65%)、“科學研究 和技術服務業”(8.33%);華東師範大學畢業生就業行業多集中在教育、信息技術、金融財務等方向。
業內專家表示,近年來上海金融業吸納了大批高素質人才,推動了金融業的快速健康持續發展,薪酬水平也水漲船高,這是行業發展的客觀規律,也是上海集聚金融人才、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內在要求。
從行業需求來看,基礎教育行業、教育培訓機構、計算機軟件、信息行業等需求旺盛,畢業生供不應求。
上海高校畢業生就業地域流向以華東地區為主,留滬比例尤其較高,達七八成。再一次顯示了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的人才集聚效應。
其中,上海財經大學畢業生留滬比例在幾所高校中相對較高,達82.4%;上海外國語大學本科畢業留滬比例為81.21%,研究生留滬比例為73.11%;華東理工大學本科畢業生留滬比例為 70.27%,畢業研究生留滬比例為 77.83%;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生中留滬的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分別為 590 人、2156 人和 678 人,占簽約就業畢業生人數的76.7%。
自主創業漸成潮流
在國家大力支持大學生創業的大環境下,各大高校也紛紛創造條件支持學生創業,上海大學生創業方興未艾。
例如,華東理工大學建有300多平方米的創業苗圃、6000 多平方米的孵化基地、3.2萬平方米的華涇加速器和約4萬平方米的 G7 軟件基地,加強創業實 踐訓練和創業項目孵化。在2016 屆畢業生中,有36人自主創業,占落實工作畢業生總數的1.05%,自主創業人數、比例均較往年有所增加。
上海交通大學於2010年在全國高校中率先成立創業學院,將創新創業納入人才培養體系,實現創業意向同學、創業導師團和風險投資家等群體的有效集聚。截止2016年10月31日,在 2016年的畢業生中,直接創業的 24人,其中本科生8人, 碩士生11人,博士生5人,創立企業20家。
就畢業生創業的行業類型分布而言,傳統行業創業人數是新興產業創業人數的近兩倍,傳統行業仍然是創業去向的主流。新興產業 創業活動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等領域。
大學生創業對於緩解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有著日漸重要的作用。《華東師範大學2016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這些大學生在創業的同時也帶動了周圍人的就業,帶動就業的人數為創業人數的5-6倍,為 235 人。
截至2016年8月31日,上海外國語大學2016屆畢業研究生中,有24名研究生以與自主創業的公司簽約的形式就業,占比 3.71%。從創業規模來看,註冊資金 50 萬元以下企業3家,51-100萬元企業10家,101萬元以上企業 11 家。在本科畢業生中,有1名以與自己創業的公司簽約的形式就業。該校畢業生創業企業所在行業主要分布於互聯網、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外貿等領域。
蘋果iPhone在中國的地位正在發生變化,這或許意味著這個全球市值最大的科技巨頭所創造的神話已經終結。
根據研究機構Counterpoint上周末發布的調研報告,在2016年最暢銷機型排行榜中,蘋果iPhone 6S所占市場份額僅2%,排名第一的是Oppo R9,市場占有率達4%。這也是自2012年以來,蘋果iPhone首次跌出最暢銷機型榜首。
去年蘋果iPhone 6S在中國銷量1200萬臺,而Oppo的旗艦機型R9銷量達到1700萬臺,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智能手機。Oppo的高性價比以及廣泛的線下銷售渠道使其成為中國增速最快的智能手機品牌。
報告還顯示,去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歷史新高,同比增長6%至4.65億部。Counterpoint研究總監閆占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去年最後一季度的智能手機銷量其實反映了包括蘋果、Oppo、華為和小米等旗艦機型的銷售情況。中國智能手機的需求相比前一年要更為健康,阿里巴巴的雙十一的線上銷售也創下了歷史紀錄。”
在智能手機年度出貨量增長方面,實現增長的排名前五位的手機品牌全是國產品牌,包括Oppo,Vivo,金立,華為和魅族,其中Oppo增長高達109%,Vivo增長78%。五大品牌相加的市場份額占比達58%。而三星、中興、蘋果、小米、酷派和聯想手機出貨量增速下滑,其中蘋果手機出貨量下滑21%,小米下滑22%,聯想下滑幅度接近80%。
對此,閆占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手機品牌出貨量今年仍然會保持擴張的趨勢。手機制造商已經在中國的春節前布局好線下的銷售渠道。在功能方面,智能手機的指紋識別、4G+LTE、快速充電、OLED顯示屏、電池續航時間和更高分辨率的攝像頭以及雙攝像頭功能等都會是關註的焦點。”
Counterpoint報告指出,蘋果在中國的地位仍然是“脆弱的”(vulnerable)。“盡管蘋果iPhone 6S的出貨量下滑一部分被iPhone 7的需求所抵消,但是蘋果在中國的地位依然脆弱。人們對今年的期間機型期待非常高,不管是在設計還是零部件方面。”報告寫道。對於iPhone 8何時面世、有何種功能,蘋果方面未予以回應。
不過根據此前關於蘋果與三星達成OLED供貨協議的消息,蘋果在其高端機型上使用OLED顯示屏來代替目前的LCD屏幕是大概率事件。此外,根據目前智能手機發展的趨勢,蘋果可能還會采取更高的屏占比。事實上,iPhone 8的成功與否將決定蘋果能否打開增長處於瓶頸期的中國市場。
Counterpoint研究總監Neil Shah表示:“快充和OLED顯示屏是驅動智能手機市場發展的關鍵因素。在iPhone 7 Plus中我們已經看到了更大容量的電池和雙攝像頭,但是價格仍然很難被大部分消費者接受。”
Counterpoint的最暢銷機型排行榜是根據公司針對500多個手機機型的銷售排名追蹤所得出的。Neil Shah表示:“在全球500多個機型中,最暢銷的20種智能手機機型所占的市場份額能達到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受到中國本土智能手機品牌迅猛發展的壓力,蘋果過去幾個季度在中國市場的表現遭遇滑鐵盧。去年9月24日公布的財報顯示,蘋果在大中國區的收入驟降30%。Counterpoint數據顯示,蘋果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也從2015年的14.3%跌至2016年的10.4%。為了顯示中國市場的重要性,蘋果CEO庫克去年訪問中國,不僅表達他對中國的友好,還宣布了一項實質性的舉措,在北京投資4500萬美元建立研發中心。
蘋果在高端機和中端機方面都面臨著來自中國手機品牌的競爭,這種競爭甚至蔓延到了海外市場。比如華為近年來在高端機型方面采取更加激進的策略,大舉進軍歐洲和美國市場。今年拉斯維加斯CES期間,華為宣布Mate 9在美國上市。而在中端機市場,Oppo和Vivo在線下的布局也大幅提振其銷量。
Counterpoint指出:“盡管智能手機用戶基數已經創下新高,並且趨於成熟,但是最受歡迎的機型仍然傾向於性價比較高的中端手機,這對於蘋果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是最大的挑戰。”
數據分析及研究機構Coalition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摩根大通在亞太區投資銀行總體收入排名中穩獲第一。
Coalition此前調查顯示,亞洲地區投行總收入下跌7%,股票銷售和交易收入創下201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但固定收益、外匯和大宗商品業務收入增長13%,是唯一增長的業務。股票業務去年大幅下滑,拖累了亞太地區的企業和投資銀行。
摩根大通在聲明中表示:“我們在亞太區內繼續作出重大投資,並始終專註於為客戶提供合適的戰略方案。盡管過去一年中不可預知的地緣政治事件頻發,我們仍成功推動公司業績再創新高。”
據Coalition統計,摩根大通的固定收益、外匯和大宗商品業務(FICC)及股票業務均在亞太區位列三甲。Coalition的研究數據涵蓋該行的各項主要業務,包括固定收益、外匯和大宗商品業務(FICC)、股票業務(現金股票、股票衍生工具、大宗經紀服務以及期貨和期權)以及投資銀行部(並購、股票資本市場和債務資本市場)。
該行表示:“2016年業績勢頭強勁的主要動力來自於固定收益業務的出色表現,令我們的同比增幅創下新高。此外,在過去幾年間,我們的股票業務在亞太區各地亦取得了較大的市場份額。”
Coalition研究顯示,摩根大通在2016年的全球收入再度在投行中奪魁,在美國和EMEA(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衛冕榜首。
森林覆蓋率,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森林面積占土地面積的百分比,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森林面積占有情況或森林資源豐富程度及實現綠化程度的指標。一個地方空氣環境的質量,與森林覆蓋率有著緊密的關系。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森林面積達2.08億公頃,森林覆蓋率達21.66%。而同期世界的森林覆蓋率,仍遠低於31%的世界平均水平。
不同地方之間的森林覆蓋率也存在較大差異。《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通過對2015年各個省份的森林覆蓋率的統計比較發現,目前森林覆蓋率最高的是位居東南的福建,高達65.95%,此外,江西、浙江以及華南的廣西、廣東、海南的覆蓋率也名列前茅。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統計數據存在一定的滯後性,在此只能采用2015年的數據作為比較。此外個別省份的數據不詳,在此沒有納入。
福建連續十多年高居榜首
這其中,福建以65.95%的覆蓋率高舉全國榜首。之所以位居首位,改革開放以來該省的植樹造林有關,數據顯示, 1981年,該省的森林覆蓋為39.5%。經過不懈努力,20多年來提升了20多個百分點。目前福建的人工林蓄積量全國第一。
另一方面,自然地理環境也是福建森林覆蓋率高的重要因素。福建作為整個東部沿海地區山地最多,平原最少的省份,素有“八山一水一田”之稱。山地多,植樹多,森林就多。
山多地少之下,過去福建的地面交通比較落後,因為造價十分高昂,比如同樣修建一公里高速公路,在福建的是造價是江蘇安徽等平原地區的三四倍。過去福建的鐵路車速也一直都比較慢。同時山多地少也影響了人口和經濟資源的集聚。比如目前福建省內的城市規模普遍都不大,由於地少,廈門、福州的房價也一直居高不下。
不過,近幾年,隨著幾條出省高鐵開通和高速公路網絡密集,福建大大拓展了沿海港口的經濟腹地,提高了輻射半徑,同時各種生產要素重新聚集。
與此同時,森林覆蓋率高、自然環境好的優勢也在逐漸凸顯。在北方受霧霾天氣困擾時,福建空氣依舊“清新”。數據顯示,2015年福建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保持優良水平,全省23個城市空氣質量按GB3095-1996標準評價均達到或優於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達標天數占比99.5%。
隨著全國連續多地產生的霧霾天氣引發廣泛關註,“告別霧霾”成了諸多旅遊城市春節遊的主打口號。森林覆蓋率高居全國第一、空氣質量位居全國前列的福建,近年來以其獨特的優勢,並率先推出自由“森”呼吸的八大路線及二十大旅遊景點。
10多年來,福建森林覆蓋率保持全國首位,水、大氣、生態環境質量均保持優良,已成為國務院批準建設的全國第一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好環境也是生產力。良好的生態環境,轉化為福建吸引新興產業、高端人才、項目資金的強大磁場;“清新福建”,成為福建最具影響力的新名片。
南方山多樹多
在福建之後,鄰省的江西以63.1%排名第二。江西雖然也有鄱陽湖平原,但也是個山地較多的省份。值得一提是,在蘇榮主政江西期間,曾經主導了一項造林綠化工程引起廣泛爭議。
2008年5月8日,剛剛履職江西半年的江西省委書記蘇榮出席論壇,發表了以“深化省情認識加快江西發展”為主題的演講,在談到保護江西生態環境時,提出了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一大”是指確保201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63%,“四小”則分別為:縣城和市政府所在地的綠化,鄉鎮政府所在地的綠化,農村自然村的綠化,基礎設施、工業園區和礦山裸露地的綠化。
該工程從一開始就充滿了爭議。實際上,早在2006年,江西的森林覆蓋率就已高居全國第二,僅次於福建。但為支持這項工程,江西省前後投入數百億的巨資。
2014年6月,中紀委發布消息稱,全國政協副主席蘇榮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組織調查。6月25日,蘇榮被免去全國政協副主席職務。在2007-2013年間,蘇曾任江西省委書記。
蘇榮任內主導的“一大四小”工程已被中央巡視組點名批評。早在2014年2月,江西公布了《江西省委關於中央第八巡視組反饋意見整改情況的通報》,其中 “脫離實際”、“好大喜功”、“弄虛作假”、“租田種樹”、“成活率低”等措辭嚴厲。通報還披露了招投標問題,資金挪用、套取、違規轉包等經濟問題。
在江西之後,廣西、海南和浙江的森林覆蓋率也都超過了60%,湖南、廣東、雲南這三個省份的森林覆蓋率也都超過了55%。
為何森林覆蓋率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南方尤其是長江以南地區。這是因為這些地方山地、丘陵眾多,平原較少,加上降水充沛,因而植被覆蓋率也較高。相比之下,平原為主的省份,森林覆蓋率就要低很多。比如同樣是長三角發達省份,江蘇以平原為主,江蘇的森林覆蓋率僅為15.2%,僅為浙江的四分之一。
當然並不是山地越多,森林覆蓋率就越高。西南的貴州同樣是以山地為主,平地比福建還少得多。但貴州的森林覆蓋率卻比福建少了10多個百分點。這是因為貴州是我國石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2013年的全國兩會上,貴州省一位領導介紹說,貴州的石漠化治理面積已經從原來的治理前3.3萬平方公里縮減到3萬平方公里,這幾年治理的面積是接近1萬平方公里,但是另外還要發展,有一部分還在擴張,通過治理減去擴張的,貴州已經凈減少3000平方公里的石漠化面積。
森林覆蓋率最低的省份是西北的新疆、青海、甘肅和寧夏。西北內陸地區,由於夏季風很難到達,降水少,氣候幹旱,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較為嚴重。近年來,隨著我國“三北”防護林工程的不斷推進,這些地方的生態保護和建設成效顯著。
以新疆為例,2015年全區天然林保護工程森林管護面積4918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2362萬畝、疏林地面積254.45萬畝、灌木林地面積2300萬畝,未成林造林地面積1.85萬畝。通過多年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全區森林覆蓋率由“十五”期間的2.94%提高到4.7%,綠洲森林覆蓋率由14.95%提高到28%;初步建成了以綠洲內部農田林網、綠洲外緣大型防風固沙林帶、天然荒漠林和山區天然林為主體的立體綠色屏障,構築起相對穩定的綠洲生態安全體系,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顯著提高,生態功能進一步發揮。
4月12日消息,據韓聯社報道,市場調研機構TrendForce12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三星電子第一季度全球市場份額達26.1%,超越蘋果重登智能機銷量榜首。
據統計,2017年第一季度三星智能手機全球產量為8014萬部,同比增長8.4%,市場份額增加7.6個百分點。去年第四季度,受旗下旗艦機Galaxy Note7電池爆炸事故影響,三星的市場份額僅為18.5%,排名第二。同期,蘋果的市場份額達20.3%,占據銷量榜首。
TrendForce分析認為,雖然Note 7召回事件打擊了消費者對三星的信心,但其低價高性能Galaxy J系列銷售表現突出,大幅推動整體銷量增加。
此前據韓國電信業9日初步統計,三星電子Galaxy S8系列旗艦手機7-8日預售55萬部,達到去年8月預售Galaxy Note7前兩天6-7日的2.75倍,達到去年3月11-12日前作Galaxy S7系列同期預售量的5.5倍。
國家郵政局20日發布今年一季度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一季度全國快遞業務收入984.6億元,同比增長27.4%,是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的4倍。一季度上海快遞業以6.17億件的業務總量位居全國各大城市第二位,但在快遞業收入上卻以169.5億元高居榜首,深圳、廣州、北京、杭州繼續分列二到五位。
據新華社報道,報告顯示,一季度全國快遞業務量75.9億件、同比增長31.5%;日均快件處理量8433萬件,人均快件使用量為5.5件。從網點密度指標來看,網點人口密度不斷增加,網點面積密度繼續稠密化發展,每萬人有1.5個快遞網點、每千平方公里有22個快遞網點。重點快遞企業鄉鎮網點覆蓋率超過82%,上海、江蘇、廣東等8省(市)實現鄉鎮全覆蓋,快遞普惠程度大幅提升。
在行業高速增長的情況下,一季度快遞有效申訴量同比下降20.6個百分點,環比下降10個百分點。72小時準時率為64.3%,較上年同期下降4.9個百分點。
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監管研究處負責人耿艷說,從一季度快遞指數分析,快遞行業開始從速度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預計今年二季度快遞業務量將超過100億件,快遞業務收入將超過1200億元。
此前,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312.8億件,同比增長51.4%;業務收入累計完成3974.4億元,同比增長43.5%。有7個省份的快遞數量超過了10億件的大關,分別是廣東、浙江、上海、江蘇、北京、福建和山東,全部是東部沿海發達省份。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這7個省份的快遞業務件總量占全國的75.3%。在分城市排名中,廣州以28.67億件的業務量位居全國各城市首位,深圳以20.45億件位居第三。東莞位居第七,達到了10.69億件。
圖片來自國家郵政局
一季度快遞業務收入前50城市(來自國家郵政局)
一季度快遞業務量前50城市(來自國家郵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