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權商品、改編卡通,開闢專屬遊樂園區,就是不讓影迷忘了它,每年舉辦星戰迷Cosplay見面會,話題熱度延燒三十多年不滅。 一部隔了三十二年後,才開拍完成的《星際大戰》第七集,電影還沒上映,竟然未演先轟動,已被視為將成為史上吸金力最強的影片。 據摩根大通證券預估,「《星際大戰7》(以下簡稱《星戰7》)將創電影史上另一個爆炸性的奇蹟。」堪稱含金量最高的電影,甚至激勵出「星戰概念股」,與相關商機包括玩具、遊戲機等面向,預估金額高達一百五十億美元! 這個秘密,藏在電影票房排行裡。據Box Office Mojo電影票房網站統計,若以通貨膨脹回推計算美加地區史上最賣座電影票房排行,一九七七年的《星際大戰》第一集票房位居史上第二,僅次於比其早三十八年上映的《亂世佳人》;更驚人的是,據估計,該片觀影人次超過一億七千八百萬,是目前史上票房冠軍《阿凡達》的一倍。 《星際大戰》創造的熱潮,影響所及至今,你可以看見美國總統歐巴馬拿劇中武器光劍比畫的報導、臉書創辦人佐伯格、有「鋼鐵人」之稱的馬斯克、《阿凡達》導演卡麥隆,甚至演活福爾摩斯的英國影星康柏拜區都是星戰迷。 39年前就玩授權行銷製作人變粉絲經濟學始祖 《星際大戰》等於是全球科幻電影的祖師爺,只是祖師爺要「長青」,三十二年不推出新作品,還能不被時代淘汰,仍得有「方法」。 今日,大家認為迪士尼從電影火車頭帶出衍生商機的成功,勝過其他五大片商;但其實早在三十九年前,《星際大戰》製作人盧卡斯就已是授權商品行銷的濫觴。他拿著劇本跟其他片商合作,但授權則掌握在他自己手上,讓他成了好萊塢粉絲經濟的始祖。 在盧卡斯的操盤下,沒電影時,可以在電視看見《星戰》改編的卡通,可以在遊樂園中看見專屬的遊戲區,甚至每年星戰迷還會固定舉辦Cosplay(角色扮演)的粉絲見面會。儘管暌違三十二年,但溫度卻仍持續延燒。 進一步加溫《星戰》吸金力,在於角色多元且精細。在《星戰玩具的故事》紀錄片中:《星戰》系列開發出的周邊商品,有一大優勢:「『角色』太多了,(從主角、飛船到武器)可以生產出一個『玩具宇宙』。」簡單說,對比《蝙蝠俠》集中在主角一人開發出授權商品,但《星戰》卻能開出多個產品線的授權。 政大創新中心主任溫肇東分析,若以國內一個原創角色為例,熱賣與不賣之間,授權商品乘數約八倍,(好萊塢片商)角色多,乘數效應更大。 對比一三年大賣的《冰雪奇緣》,你可能只會記住艾莎公主和雪寶,但在《星戰》中,光是有記憶點的「角色」,從主角船長、絕地武士到武器光劍,都是含金量高的強勢角色。每個角色的轉化,就是吸金綿延動能。 這也是三十二年沒推出新電影,但溫度卻沒有消逝的競爭力;光憑前六集累積下的粉絲購買力,就替迪士尼還未開拍第七集前,先進帳十億美元。 只是,續集電影被批評不夠創新,原因出在不夠與時俱進。「老是玩老梗,總會踢到鐵板,」與奸萊塢片商合作的台灣製片蔡元隆表示,大家看到《玩命關頭7》賣座,但兩年平均近三十部續集電影,拉出一:四的授權商品長尾效應,成功比率也就那麼一成。 更何況要喚醒觀眾記憶點,僅站在商品授權模式上打滾,若不能與時俱進跟著觀眾一起成長,勢必也將遭淘汰。 迪士尼執行長艾格(Bob Iger)找來曾執導《不可能任務3》導演亞伯拉罕(Abrams)執導《星戰7》。「他具備電視劇、電影和小說跨界經驗,期待帶來不同視角體驗,」在迪士尼粉絲大會D23上,艾格表示。 加入「女力」精神吸引女性觀眾走入影院 儘管盧卡斯對最新電影有所批評,但亞伯拉罕還是勇於顛覆。他坦言,受到女兒詢問:「《星戰》僅是男孩的電影嗎?」靈感一動,深諳如果僅是照舊模式走,那麼永遠僅停留在星戰迷的小圈圈中打轉。 點閱最新預告片,他仍維持原來大場面轟炸刺激感和反抗鬥爭的一貫情節;但他加入時代感。你可以看見女主角外表柔弱、內心強悍,其在沙漠險境與動盪政局中,發揮「女力」精神。這跟當代女性意識抬頭不謀而合。自然也擴大了新觀眾市場可能性,將原本埋單一張票,轉化成兩張票的動能。 「一種是死忠星戰迷,另一種是將加入的新一代星戰迷。」 《Star wars:星際大戰如何以原力征服全世界》一書點出:《星戰7》背後成功,其實是新舊揉雜下,吸金又吸睛大爆發關鍵。 一波波加溫潮,喚醒星戰迷記憶,也召喚出非星戰迷好奇心,這也難怪外資報告在電影未上映,就看好全球票房將創三十億美元,這是今年大賣續集電影《玩命關頭7》的兩倍。 不被三十二年的時間洪流沖刷掉影響力,重點就在於不忘記滿足原有群眾原始初衷,「經典」電影才能具備創造票房歷史新紀錄的能耐。 |
哈佛重量級學者桑思汀提出的「推力」,被喻為「大政府」與「小政府」之間的「第三條路」。在桑思汀眼中,無論是全球暖化危機、退休金引爆的財政難題,以及預防下一次金融風暴等方面,其實都有「推力」發威的著力點。 所謂推力(nudge),就像GPS一樣,把人引導到某個方向,但大家還是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想走的路徑。」這套推力理論,二○○八年出版以來,全球熱賣七 十五萬冊,被《經濟學人》選為年度好書,更在學術界蔚為風潮。而提出「推力」理論的,正是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核心幕僚、哈佛大學法學院講座教授桑思汀 (Cass R. Sunstein)。
難題一:全球暖化
節能減碳有誘因才能成功 現年六十一歲的桑思汀,曾在白宮預算管理局(OMB)底下的資訊及管制事務辦公室任職長達三年。在政策推動上,他提倡「推力」,也就是,既不全然仰賴政府 的管理和監控,也不認同完全交由市場決定;而是透過高明的選擇設計機制,來形成一股推力,協助人們做出有利的決定,或者促進人民參與公共政策。 這不僅成為歐巴馬施政的重要指引,英國首相卡麥隆和德國總理梅克爾也非常重視,紛紛設立「推力」政策小組,進行改革。 當前各國面對最棘手的三大難題,從全球暖化危機、退休金帶來的財政重擔,到金融風暴的導火線,其實都可以透過「 推力」 來進行政策改革,並以最低成本達到最佳效益。 十二月九日,桑思汀受邀來台訪問,適逢巴黎氣候峰會如火如荼舉行,各國領袖對排碳目標意見不合、僵持多時。桑思汀受訪時指出,想要減少碳排放,可以透過「 推力」 ,讓人們「自動」納入綠色能源的使用。 無論是風力、太陽能發電等替代能源,仍然相對昂貴。但在德國,政府透過市場誘因和政府補助,讓企業和住家都願意節能。「關鍵就在於,政府在政策制定上,讓民眾自願加入綠能行列。」如今,在德國家庭中裝置太陽能板,不但可享有政府補貼外,更象徵著跟得上流行。 推力用在節能減碳的另一項政策就是,提供消費者充分的資訊,讓他們知道各種產品對經濟和環境上的影響。桑思汀提及任職白宮時期,歐巴馬政府規定車輛必須貼附「油耗與環境標籤」,可強化民眾選購省油車輛的意念。 「這種標籤,讓消費者知道汽車所造成的經濟和環境效應,當人們看到較昂貴的成本、不環保等後果,他們會傾向選擇省油汽車。」桑思汀表示,類似的方法還可以延伸到其他產品如冰箱、空調、洗衣機及烘乾機等,只要提供同樣的資訊給消費者,就能形成一股推力。 桑思汀指出,即使有些美國人對節能減碳沒那麼熱情,但法規訂定後,卻成功讓汽車和貨車的碳排放減少了。「推力政策帶來顯著的改變,可說是過去二十五年來首 見的。」桑思汀不諱言,「推力無法解決整體環境的大問題,但它可以成為政策工具的一部分。」比起綠能稅和補貼,採取推力原則不需要政府或消費者付錢,相對 來說,是成本較低且更有效率的工具。
難題二:財政困境 應鼓勵人民「 自動」 儲蓄近年來,各國面臨的另一個危機就是,浮濫的退休金制度拖累了國家財政。從希臘、義大利等社會福利優渥的歐洲國家,到人口老化國家如台灣,各國政府無不苦惱如何籌措財源或削減開支。桑思汀認為,推力是提高退休金儲蓄的有效方法。 「讓人們願意存更多退休金的最好方法,就是把他們自動納入退休金儲蓄計畫,而且是在年輕時期就開始。」桑思汀指出,自動把民眾納入的退休金儲蓄制度,而非被動要他們選擇要不要加入,是運用推力的最成功政策。 很多國家都有強制雇主繳交的退休金制度,但桑思汀認為,這還不足夠,許多國家面臨財政問題,就是因為把退休金當作是社會福利,結果反而沒有鼓勵人民「自動」儲蓄。 所謂的自動加入,就是讓勞工和雇主都預設安排每月扣除一個百分比的收入、撥入退休金計畫,但可以在任何時候選擇退出。這種透過以退為進的手段,往往令人們更自動地儲蓄。 桑思汀認為,美國四○一K退休金計畫、英國「確定提撥」的退休金制度,就是運用推力的成功政策。 此外,澳洲也在進行退休金制度改革,計畫以「自動加入」作為減輕政府財政負擔的指標。在台灣,個人帳戶制的勞退基金,也是採取「確定提撥制」的退休金計畫。 除了提升退休金儲蓄和環保意識之外,遏止下一波金融危機的發生,推力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難題三:金融風暴
借貸之前讓民眾知道後果 桑思汀指出,○八年金融海嘯的導火線之一,就是次級房貸泡沫破裂,美國政府為了防止危機重演,過去幾年推動了相當有效的金融改革,當中就運用了推力法則。 「金融海嘯後,我們成立了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在消費者借貸之前,灌輸他們必須知道後果的觀念。」也就是,無論是辦理房貸、信用卡或預借現金等,在借錢之前,金融業者必須提供充足的資 訊,讓消費者了解關於舉債可能發生的後果。 此外,美國在金融海嘯後也推動了一項大型法案,核心思惟就是進一步提高資訊揭露的透明度,例如結構複雜的房貸商品,金融機構必須揭露商品設計,讓消費者在選擇時不會被蒙騙。 「這就是推力,提供簡單易懂的資訊,幫助消費者做出更好的決定。」就連生活小事,包括團體溝通、子女教養等,也可以適時運用「推力」來順水推舟。 談到生活上的推力運用,桑思汀有位赫赫有名的妻子鮑爾(Samantha Power),目前是美國常駐聯合國大使,被《富比世》選為一四年全球百大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他打趣說,「我的妻子是很優秀的談判代表,和她溝通時運用推 力,是不太容易的事。」但在子女教養上,桑思汀認為,父母可以對子女適度輕推。桑思汀有兩個年紀尚幼的小孩,他透露,有時也會用推力原則來督促孩子們做功 課。「每次開車到學校,我會告訴他們,我們要讀一些書,而其他孩子也是這樣的。慢慢地,變成一種習慣。當它形成習慣時,那是最好的推力。」 適用於子女教養
督促做功課同樣有效 同樣的,如果小孩總是逃避或做不完功課,桑思汀建議,可以規定他們每天某個時間點,例如下午四點,要求他們坐下來寫功課,「雖然它是強制的,但當形成一種 習慣時,就能形成推力。」雖然不同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但桑思汀認為,基本的推力原則,包括提供人們充足且透明的資訊、有一個簡單且便利的起點,並以社會 規範來告知大眾等,在各國都能適用。大自全球暖化問題、金融危機,小至個人理財投資和健康計畫等,桑思汀提出的推力,已成為一種「促進人們做出最有利選 擇」的解方。
推力可解決退休金難題 政策可巧妙制訂,讓勞工、雇主都願意提撥一小部分金額, 誘使人們更自動存錢
撰文 / 鄧麗萍 |
恐攻事件不斷,美國民眾為自保,導致槍枝工廠生意大好,歐巴馬想管制,反而刺激買氣,引發民間搶購熱潮。 一月五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一群槍擊案受害者陪同下,宣布將管制槍枝,「我一想到那些孩子,我就憤怒。」鏡頭前的歐巴馬頻頻拭淚。不過感性背後,現實是美 國槍枝製造商股價不但屢創新高,每當歐巴馬鼓吹管制槍枝,反使民眾更踴躍買槍,他也因此被稱為「槍枝最佳推銷員」。 美國手槍製造商中,營收最高的史密斯.威森(Smith & Wesson),二○一五年股價上漲一三二%,僅略遜於美股漲幅第一名的網飛(Netflix)的一三四%;另一家手槍製造商斯特姆.儒格(Sturm, Ruger),股價漲超過七成,遠勝美股大盤標準普爾五百指數(跌○.七%)。
股價大漲來自
民眾持槍意願大 增,據聯邦調查局(FBI)數據, 二0一五年美國民 眾因購槍或擁槍, 申請政府「背景 調查」 (baCkgRound CheCk)次數,超過二干三百萬次,創 該數據有史以來最 高,槍枝廠商收入 因此大增:史密
斯.威森最新年度 (至二0一六年四月三十日)營收將超過六億五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百一十八億元),比原先預估高兩千萬美元。 民眾更想持槍,第一個原因是外在環境。從二0一五年十一月巴黎恐攻,到十二月美國加州槍擊案,都激勵民眾擁槍自保。另一原因則是官方管制槍枝,民眾擔心日後無槍而加速購買。這次歐巴馬宣布管制槍枝,史密斯.威森及斯特姆.儒格當天股價應聲大漲二%及七%。
兩大廠七年股價漲逾九倍 自歐巴馬二00九年上任以來,史密斯.威森和斯特姆. 儒格的股價上漲都超過九倍。 基金經理人納維利爾(Louis Navellier)對《紐約時報》說:「歐巴馬是槍枝最佳推銷員。」恐攻陰影使民眾擁槍自衛需求增加,政府管制不會消滅這些需求,只會使其加速實現或轉 入地下,這是歷來槍枝管制呼聲「助漲」槍枝製造商的主因。納維利爾稱,有些投資者要他不可投資特定企業,「但沒人叫我不要投資槍枝工廠。」殺頭生意有人 做,[禁槍反使槍大賣」的歐巴馬,再次驗證這個道理。
撰文者楊少強 |
美國總統歐巴馬20日飛往古巴,展開為期3日的訪問,成為88年來首位造訪古巴的美國總統。他在古巴期間,不僅會晤總統勞爾卡斯楚,觀賞兩國棒球友誼賽,也對古巴人民發表一場精采的演說,表示兩國政府在民主自由等敏感議題上雖有歧見,但也該是跨越彼此歷史與意識形態鴻溝的時候了,兩國友誼從此開始,是新的篇章。 Havana is only 90 miles from Florida, but to get here we had to travel a great distance -- over barriers of history and ideology. For all of our differences, the Cuban and American people share common values in their own lives. That's why I believe our grandchildren will look back on this period of isolation as an aberration, as just one chapter in a longer story of family and of friendship. Since 1959, we've been shadow-boxers in this battle of geopolitics and personalities. I know the history, but I refuse to be trapped by it. 哈瓦那(古巴首都)距離佛羅里達僅90英里,但是要到這裡,我們得先跨越歷史與意識形態的鴻溝。雖然我們之間存在許多差異,但古巴與美國人民在生活中,依然享有共同的價值觀。這也是為什麼我相信,當我們的孫子回過頭來檢視這段斷交時期,會將它當作是一個失誤,只是我們漫長友誼中的一節篇章。從1959年起,我們在地緣政治和政治人物間,一直是彼此的假想敵。 我知道歷史,但我拒絕為它所困。 看懂關鍵字 ideology/aɪdɪˋɑldɪ/意識形態例句:Some people view ideology more than life. 有些人把意識形態看得比命還重。 aberration/abˋreʃn/失誤、偏離常軌例句:The authority sees these protests as an mental aberration of the minority. 當政者將這些抗議活動視為少數人民的心理偏差。 shadow-box假想敵;為迴避最重要問題,製造煙霧彈例句:He is not tackling the real issue; he’s shadow boxing. 他沒有要處理真正的問題,他只是在虛晃一招。 撰文 / 蔡曜蓮 |
多哈石油高峰會議,原本是為了讓全球主要產油國達到石油凍產的共識, 但這場會議的結果,完全符合開會前夕穆罕默德王子的強硬表態。這位王子到底是誰? 四月十六日,在攸關全世界主要產油國未來的多哈石油高峰會議(Doha Summit)前夕,沙烏地阿拉伯副王儲穆罕默德.本.沙爾曼 (Mohammed bin Salman),接受了彭博長達五個小時的專訪。 他是誰?可以這麼說,過去幾個月,全世界能源與金融市場股匯價格的急跌大漲,幾乎就是取決於這位三十歲阿拉伯王子的喜怒。 態度強硬 讓多哈高峰會形同破局 在與彭博的訪談間,他以極為鷹派的口吻說:「除非所有的產油國,包括俄羅斯、伊朗等在內都同意凍結產量,否則沙烏地絕對不會減產!」「沙烏地目前一天產出一○二○萬桶石油,我們有能力,一夜之間就增產一百萬桶、半年之內增產兩百萬桶……,而且只要增加投資,就能提高至每天兩千萬桶。」「如果不凍結產能,我們會不計代價賣出所有的石油。」多哈石油高峰會議,原本是為了讓全球主要產油國達到石油凍產的共識,藉此拉抬油價,搶救產油國的財政危機,也降低油價崩跌所引發的種種金融動盪。然而這場會議的結果,完全符合開會前夕穆罕默德王子的強硬表態;台北時間十八日凌晨,消息傳來,這場會議形同破局,各國無法達成凍產協議。 作為最大產油國代表,穆罕默德王子的態度當然主導著會議走向,而他之所以在開會前夕大放狠話,是受到死對頭伊朗的刺激。在這場石油高峰會舉行前,伊朗已公開否決凍產提議,宣布不參加多哈會議,也不會在任何的產能凍結協議上簽字。 驟然間,沙烏地與伊朗的衝突對立情勢再度升高了。去年底,沙烏地槍斃與伊朗同派的什葉派教士之後,雙方在元月三日斷絕彼此外交關係。 兩個對立的國家,在俄羅斯總統普丁的斡旋下,為了石油減產,過去兩個多月演了一齣和解戲碼,如今既然伊朗不參加凍產協議,年輕氣盛的穆罕默德沒什麼好商量的,乾脆親自出馬,主導萬眾期待已久的多哈會議。 政權地震 終止逾80年兄終弟及傳統石油與政治原本就是無法分割的一體兩面,穆罕默德王子躍上舞台、去年石油價格的崩跌、今年第一季油價大漲三成、與伊朗的衝突升高,乃至敘利亞動亂等等,都與沙烏地王國政治權力的大地震有關。 沙烏地國父阿齊茲(King Abdul Aziz Al Saud)在一九三二年建國,至今八十四年傳承了七位國王,繼任的全都是阿齊茲的兒子,他們遵照遺囑以「兄終弟及」的方式繼承王位,卻面臨國王越來越老的困境。去年元月二十三日,第六任的阿布杜拉國王以高齡九十一歲逝世,接任的沙爾曼(King Salman)國王也已經八十歲了。 新王沙爾曼打破八十四年來的傳統,請原本排名第一順位的王儲、也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退位,改指定姪子納伊夫(Nayef)出任王儲,終止了八十四年的兄終弟及傳統。但是,沙爾曼同時也任命只有三十歲的兒子穆罕默德為副王儲,還將政府最重要的職位,包括第二副總理、國防部長、國家經濟與發展委員會主席等,全交給了自己的兒子。 穆罕默德王子身高逼近一九○公分,才剛滿三十歲就成為沙烏地王朝最有實權的領導人,不僅是全世界最年輕的國防部長,更手握全球第一大產油國的經濟實權,一舉一動成為全球政壇注目的焦點。 更關鍵的是,他與沙烏地阿拉伯大多數的王子有很大的差異,穆罕默德王子不像其他的王子,沒有去英國、美國這些國家念書,他也從來不上夜店,即使只是平常的場合,也堅持穿著傳統阿拉伯的頭巾與長袍。 企圖強烈 要徹底改造沙烏地阿拉伯 大學畢業之後,他在民間機構工作過兩年,從○九年就被沙爾曼國王帶在身邊。沙爾曼國王政治企圖心強烈,也刻意讓穆罕默德王子卡住重要職位,一四年,當時僅二十八歲的穆罕默德王子就已經升任內閣的政務委員了。 沙爾曼國王與穆罕默德王子的目標,是要徹底改造沙烏地阿拉伯,提出國家轉型計畫(The National Transformation Program),於是我們看到沙烏地不再與美國亦步亦趨,穆罕默德接任副王儲的第一個出訪對象,就是俄羅斯總統普丁,並且強勢介入葉門與敘利亞內政,毫不手軟地升高與伊朗的衝突。 在內政上,沙爾曼與穆罕默德宣稱要主導「經濟多元化」,改變沙烏地依賴石油收入的單一經濟結構。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更提出石破天驚的國營石油公司(Saudi Aramco)股票上市案,售股所得拿來成立國家主權基金,轉投資在新興產業,以二○二○年為目標,將「非石油部門」對政府的財政貢獻提升至每年一千億美元。 穆罕默德王子年輕氣盛、位高權重、出手大方,而且高舉徹底改變國家戰略的政策,代表著龐大的機會與無法掌控的危機。到底這個全球最大的產油國會怎樣改變,誰也無法預測,為了摸底,英美俄中等大國領袖立刻競相拉攏。 去年五月,普丁率先邀請穆罕默德王子率團親訪莫斯科,簽訂六項合作協定;法國總統歐蘭德也搶著見他,穆罕默德王子一見面,就向歐蘭德簽訂高達新台幣四千億元的軍購合約、外加將近新台幣一千億元的貸款,借給黎巴嫩購買法國武器。 美國總統歐巴馬則邀請沙爾曼父子造訪白宮。今年元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沙烏地,穆罕默德王子代表國王親自在機場迎接,還與習近平單獨會談。 不再穩盤 讓市場回到供需的真面目 多哈會議,就是在大國領袖圍繞著穆罕默德王子,大家梭哈的氣氛下形成的。已經宣布經濟進入緊急狀態的委內瑞拉帶頭穿梭,遊說一個拉抬石油價格的計畫,說服了同樣面臨沉重財政壓力的俄羅斯,以及剛剛與普丁建立關係的穆罕默德王子,在這兩個日產一千萬桶原油的龍頭帶領下,擬定將產量凍結在元月的水準。 二月中旬,委內瑞拉、俄羅斯、沙烏地與卡達初步達成凍產共識,接著就由俄羅斯擔任說客,說服沙烏地的死敵伊朗參加。表面上,俄羅斯對伊朗有影響力,而且普丁擁有強大的外交團隊,可以在產油國利益與國際政治衝突間,找到一個多贏的方案;但是,經過一個月的努力,仍然毫無所獲,沙烏地以及其他產油國同意再給普丁一個月,延到四月十七日舉行多哈會議。 在過去,類似這樣的減產會議,都是由沙烏地主導、透過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完成。沙烏地長期扮演油價穩定者的角色,某一個小國超產,沙烏地就減產;反之,沙烏地也可增產以維持OPEC議定的產量與價格。但是從一四年十一月起,沙烏地石油部長納米公開宣布放棄這個穩盤的角色,原因當然是俄羅斯不斷增產,以及美國頁岩油產量暴增。 其實,解除了多哈會議的政治面具之後,市場反而能夠回到供需基本面的真面目。根據OPEC最新統計月報(MOMR,一六年三月),目前全球日產八千二百萬桶石油,其中OPEC產量二千五百萬桶;不過,生產超過供給的超產部分,也僅兩百萬桶。 換言之,只要能夠控制產量,油價可以維持在目前每桶四十美元上下的水準,這不只對俄羅斯、委內瑞拉等財政困窘的國家有利,也對產生大量頁岩油公司壞帳的美國有利,產油國如果能夠在沒有協議的情況下維持產銷平衡,會是創造最大利益的公約數。 多哈會議之後,國際油價是否能夠回到先前期待的每桶五十美元以上,或是再跌回三十美元,現在誰也說不準;但是我們攤開石油價格走勢圖,一百美元一桶的價格,歷史上只出現在○八年到一四年,當然就是中國經濟崛起與全球央行QE(貨幣量化寬鬆)政策的結果;從兩次石油危機之後的八○年代一直到○三年,石油價格長期維持在每桶二十至二十五美元。 說不定,一百美元的油價只是歷史上的意外,目前的價位、或者是每桶二十五美元,才是歷史上的常態。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撰文 / 乾隆來 |
美國總統歐巴馬近日為了呼籲英國繼續留在歐盟,偕同夫人蜜雪兒展開3日的訪英行程。4月23日,他特別舉辦一場與500名青年對談的活動,懇求英國新世代能摒棄孤立主義,並敞開胸懷與不同信仰者交流,才能改變世界。讓我們看看這場演講中,歐巴馬怎麼說……。 (黃家慧)We see new calls for isolationism or xenophobia. We see those who would call for rolling back the rights of people…they are reactions to changing times and uncertainty. But when I speak to young people, and I implore them and I implore you to reject those calls to pull back. I’m here to ask you to reject the notion that we’re gripped by forces that we can’t control. And I want you to take a longer and more optimistic view of history. 我們看見孤立主義與排外主義成為新的訴求,我們看見有些人要求削減他人的權利;這些訴求,是人們在面對時代轉變和不確定之下的反應。但是,當我和年輕世代對話時,我懇求他們,同時也懇求你們,必須拒絕那些走回頭路的訴求。在這裡,我要你們拒絕接受一個概念:我們正被無法控制的力量所控制。我要你們用更長遠、更樂觀的角度看待歷史。 看懂關鍵字 xenophobia /zɛnˋfobɪ/ (n.) 對外國(人)的 無理仇視(或畏懼) 例句: In recent months, France has experienced a surge of violent xenophobic attacks. 過去幾個月,法國經歷數量激增的仇外暴力攻擊。 implore /ɪmˋplor/ (v.) 懇求、乞求 例句: The prisoner implored the king for mercy. 該名囚犯乞求國王能對他開恩。 |
二0一0年成立的Instagram,以輕鬆修片、上傳功能暴紅,吸引四億用戶,現在正瞄準日本市場,希望和臉書一樣,掀起熱潮。 「我會上傳旅行或和朋友聚會的照片。朋友也很常用,我一天都上去看好多次。」在東京都內某網路公司工作的二十多歲女性說道。她正熱中於「Instagram」這款社群網路服務(SNS),興趣是樂器演奏,和同好們聚會時,也會上傳很多自拍照。 她會上癮的最大原因是,手機拍的照片很容易美編,程式本身就有簡單的剪裁與濾鏡功能,效果看起來也很專業。 該程式在日本的用戶群,正以二十多歲女性為中心急速擴大,用戶數在一五年十月時約為八百萬人,一六年四月已成長至約一千兩百萬人,半年增為一.五倍,目前等於有一成日本人是用戶。 初衷》巴西小男孩的夢 讓每個人都能當攝影師 Instagram是出於「每個人都能當攝影師」的概念而誕生的,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克雷格(Mike Krieger)在巴西出生,小時候搬到葡萄牙去。「那時,有人送我塑膠相機和攝影書當禮物,讓我對照片產生熱情,成了開發Instagram的原點。」克雷格說。 另一共同創辦人暨 執行長希斯洛姆(Kevin Systrom),則是原本就學攝影,「我們兩人的夢想 是——任何人都能成為攝 影師。雖然聽起來讓人覺得有點難,其實照片的加工很簡單,只要會用智慧型手機,任何人都能編輯;再加上濾鏡,就能創造各種變化。我們希望讓更多人來使用這款App。」Instagram雖然在日本今後才正要成長而已,但自一0年在全球開始提供服務後,就確立了SNS強者的地位。其全球用戶數在一四年底追過推特(Twitter),來到四億多人,每天上傳的照片總計達八千萬張。除藝人外,美國總統歐巴馬等政治人物或運動明星,紛紛開設官方帳號;一六年三月,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開設帳號時,也成為熱門話題。 對於Instagram在全球暴紅,克雷格認為,原因在於「可以說故事,又很容易使用,而且只用照片就能告訴大家,『我現在很享受』。照片加工與編輯很簡單,也會激起大家的創作欲望。」 它不光是 易看易用而 已,一二年四月,來自臉書的收購之舉, 也推了它一把 。當時臉書是 以有史以來的天 價約十億美元收 購Instagram,雖 然分析師都說「買 太貴」,但臉書執行 長馬克.祖克柏不 以為意,「我們的 目標是讓更多人認 識Instagram。」他也表示會讓Instagram維持營運的獨立性。 破天荒的收購行動,終於奏效。由於不必再擔心資金問題,Instagram得以專注於開發用戶,「和獨立企業時期比起來,成長速度目標提早兩年達成。」克雷格滿意地說道。 加持》祖克柏天價購併 藉臉書用戶快速拓版圖 談到當時為何會答應臉 書的收購,克雷格說,「臉書花了約十年時間建立起來的SNS營運技術,以及開發服務的知識,很值得學習。 具體來說,那是一套研究如何逐步排除掉垃圾文章(造成不特定多數用戶困擾的文章)、二把用戶拉進來的手法。另外,在廣告及發掘人才方面,雙方也合作得很順利。」希斯洛姆也提到,收購當時,Instagram的員工只有十三人而已,全球用戶也不過幾千萬人。「但現在全球有四億多用戶,每天平均花二十一分鐘使用我們的服務。」他說,祖克柏對開發新服務很有熱情,正是個適於創業的人物。「我們每月與他共進一次晚餐,除了是因為和他很熟,也是為了要共享資訊。他每周召開的會議,我們也會積極參加。」但他強調,Instagram仍是以獨立於臉書之外的形式經營。」祖克柏很信任他和克雷格。 面對已增至四億人的用 戶,該公司正努力拚獲利。目前是和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連結,用戶在Instagram看了什麼廣告,臉書那邊就會把同一商品的其他廣告傳給同一用戶。 雖然業績不對外公開,但臉書相關人士表示,「收益面的綜效很不錯。」 祖克柏之所以堅持要買下 Instagram,也是因為把成長寄託在它之上。臉書用戶在全球有十六億人,在身為主要廣告市場的先進國家已經到頂,未來難再有成長,但Instagram在日本等先進國家卻還有成長空間,值得期待。 和美國人相比,日本人有把臉書帳號用在公事上的傾向,因此確實很有開發餘地。 「只讓同事知道臉書帳號,Instagram就留做私人用。」一位三十多歲的粉領族說.由於使用目的與場景不同,臉書用戶全是它的潛在用戶。 不過,推特在日本仍是它的強敵,每月用戶約有三千五百萬人,不但贏過Instagram,甚至勝過臉書的兩千五百萬人,現在也仍在成長中。「日本人喜歡發文互動,所以推特人氣高。Instagram 光靠照片和影片 可能難以超越推 特。」一位SNS 業者的幹部指出。 外界認為, 「SNS上的溝通 ,會慢慢從文字走向照片,再走向影片。」但希斯 洛姆認為沒有這 麼單純。「用戶會視情境的不同,交替混合使用文字、照片與影片。」 激戰》對手年齡層更輕 美式廣告不見得適用日本 談到要如何在日本衝高用 戶數,希斯洛姆說,「其實不是只限於日本而已,照片或影片有著任何人都能看懂的普遍性,可以跨越人種、語言與文化,把人與人之間串連起來。 我們希望Instagram能成為對任何人來說,都很容易親近的App,並透過這樣的價值擴大版圖。」而在美國,一一年起展開服務的SNS「Snapchat」也是強敵,Snapchat的執行長伊凡.史匹格(Evan Spiegel)很年輕,才二十五歲。Snapchat 同樣可傳相片和影片,但由於寄出的圖片、影片有看過後自動消失的功能,上傳可以更無壓力。 Snapchat的美國用戶以十幾歲到二十五歲為主,並急速擴大中,每天用戶已破一億、影片觀看次數達八十億次。一月時,連白宮也開了帳號。 但Instagram也不是坐以待斃,三月時把可上傳影片的長度,從既有的十五秒延為六十秒,還推出三種連動App,要努力拉開和新興勢力間的差距,像是能夠把連拍照片加工為影片的「Hyperlapse」,以及可以重覆播放影片與倒帶影片的「Boomerang」等。 對於影片上傳長度的改 變,希斯洛姆表示,Instagram 原本是以上傳照片服務起家,後來增加影片上傳功能,是出於用戶的希望。這次的改變,同樣是因為「用戶希望能上傳更長的影片。」未來在影片方面的功能會再做什麼調整,「將以讓用戶開心為前提。」「我們正在研究,使用Instagram的人,一開始上傳照片與影片時,要接觸到什麼樣的體驗,才會繼續用下去,」克雷格說,「具體的用戶數目標不便告知,但希望能活用研究結果、逐步提升用戶數。」此外,並不是只有增加用戶就好,為提升獲利能力,還得提高身為廣告媒介的存在價值。只是,Instagram的廣告必須把文宇說明減到最少,只訴諸一張照片。「這種廣告手法在美國很常用,但日本企業不習慣。」網路廣告大廠Septeni 執行幹部神埜雄一說。 Instagram正瞄準仍有很大成長空間的日本市場,它能在激烈的SNS市場引發如臉書般的風潮嗎?正式決戰就要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