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林百里:「郭董很了不起,是位大菩薩」 誰當一哥無所謂衝刺獲利才重要

2010-11-01 TWM




一場大病,讓NB教父林百里如作黃粱夢一般醒來,雖然錯過一整個科技世代、NB黃金時代已經過了,過去的「小老弟」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如今也成為最大的競爭對手,蘋果電腦執行長賈伯斯卻成了最重要客戶。然而,復出二年之後,林百里把廣達未來策略看得更遠、更清楚了。

撰 文‧黃智銘、陳兆芬、楊卓翰二○○八年,大病痊癒復出時,林百里曾說自己與其當首富,更寧願當個研發、創造的小天才。的確,在台灣科技業中,比起他過去創 造的財富,他對於科技趨勢的洞見更有可觀之處。這幾年來,與MIT(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多媒體實驗室合作推出OLPC(One Laptop Per Child,百元筆電),帶動小筆電的風潮;十年前,又提出虛擬電腦的概念,超前台灣科技產業看到雲端運算商機。

二十一年前創業時,林百里幾乎是憑一己之力從無中催生台灣NB代工產業。他曾自豪地說,當年他所設計的NB生產線,雖然已二十多年,但現在幾乎所有的代工廠,還是依照它來組裝電腦。

不過,NB代工這個每年營收超過三兆元的台灣科技產業火車頭,如今卻面臨成長減緩的考驗。林百里在專訪中首度坦承,NB代工的成長有限,未來台灣應該可以朝綠色科技、文創、預防醫學,及精緻農業等幾個方向來發展。以下為訪談摘要:談NB沉淪說 肇因資源過度集中

廣達轉型走自己的路

記者問(以下簡稱問):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最近「看淡PC產業」,仁寶總經理陳瑞聰也說「一起沉淪」,台灣NB代工產業出了什麼問題?

林百里答(以下簡稱答):現在我們面對的情況是做玩具、做鞋子都比做NB好,這個產業一定有問題。我不會說是「沉淪」,但NB代工的確是成長有限了。NB代工產業是一種改良式創新的產業,因為生產力擴張相當容易,所以大家的獲利會一起下滑。

台 灣NB代工產業的問題,是資源過度集中在IT產業,現在大家忙著轉型,又都投入面板、LED、太陽能這些新產業去,所以這個現象未來還是存在。廣達未來不 會去投資這些產業,我們過去也投資面板廠廣輝,也遭遇同樣問題,後來一聽說有人(友達)要買,我就很開心地賣了(笑)。

過去NB代工是一個好產業,我們也在這個產業上賺了好幾千億元,接下來,廣達要往雲端上面去發展,我們已不是很在意是不是一哥或龍頭了,衝刺獲利比較重要。

問:這幾年你跟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競爭也都是大家討論焦點,最近他釋出腰斬鴻海成長目標的訊息,你又如何解讀這件事情?

答:我覺得郭董很了不起啊!大家都是在為台灣打拚,他一個人要養活一、二百萬名員工,是一位「大菩薩」;比起鴻海來說,廣達員工只有幾萬人,所以我只是「小菩薩」。

談未來產業 建請打造「數位台灣」綠色科技、文創、預防醫學都是新星問:除了雲端產業之外,你認為台灣未來還適合發展哪些產業?

答:我在一場會議中,曾經對馬英九總統建議,台灣未來在綠色科技、文創、預防醫學和精緻農業上都很有優勢,應該大力支持發展。

綠 色科技是我相當關心的一項產業,這不只是說太陽能電池,這個產業未來會和人類食、衣、住、行都有關,單是綠色科技如何和雲端科技結合,讓未來雲端科技使用 的設備更節能、更環保,就可以有很多努力的空間。未來幾年數位科技革命就會發生,所以我也建議總統要趕快打造「數位台灣」,在教育、醫療、交通各種方面都 往數位上發展,才能趕上其他國家的進度,雲端運算只是打造數位台灣所需要的技術而已。

問:生技產業不也是重要未來產業?

答:在美國可能是,但是台灣並不適合發展生技產業。生物科技是一項風險很高的產業,我們看美國的經驗,在生物科技的投資上,人家是一次做很大範圍、很多類別的投資,他們著眼的是只要一個成功了,就可以把其他失敗的投資賺回來。

台灣受制於規模,只能小規模的投資,所以都是集中在測量儀器之類的投資,沒有辦法進行大規模的生技產業投資,這樣是沒有辦法把生物科技發展好的。

但未來如果可以在台灣良好的醫學基礎上,結合大陸市場,我想,台灣的預防醫學是相當有競爭力的一塊產業,而生技則未必可行。

談管理接班 CEO要會想、會賺錢三個條件 十年養成接班人問:現在的產業變化巨大而且迅速,作為一位CEO要怎麼去面對?

答: 我過去就說了,我在廣達負責的是十八個月以後的事情,我是CEO,CC(指梁次震)他的角色就是COO(營運長)把這些規畫落實,這就是我們在廣達的分 工;我負責作夢,CC幫我執行。大家不要誤以為CC開了百貨公司就分心了,其實那都是委託給專業團隊去經營的,他頂多在那邊吃吃飯而已。

我們說CEO要有Vision(願景),願景是要看到十年以後的,而一個成功的CEO至少要看到未來三年的發展,我覺得我的優勢在於,對很多人文學科都很有興趣,所以在理解趨勢上,會比較有自己的看法。

問:那你是怎樣看待也是廣達重要客戶,現在被認為最能掌握趨勢的蘋果執行長賈伯斯呢?

答:賈伯斯當然更優秀,不同的是,他直接去市場上觀察,所以看法更厲害。

過去賈柏斯被蘋果開除時,他開了一間公司叫做「NeXT」,他什麼事也不做,就是一直在想,未來的人類需要什麼東西;後來回到蘋果,做出來的產品,都是顛覆市場的產品。這些看法都是實際在市場上觀察得來的,他們看的是人類下一個需要,而不是技術。

問:廣達也一直透過與MIT合作來拓展視野,可以談談現在合作的概況嗎?

答:廣達研究院除了透過「T-PARTY」計畫,每年贊助MIT五百萬美元外,內部的廣達精英學院也引進了哈佛商學院的課程,我自己也特地到哈佛上了一周的課。

我自己去上課之後,也大有收穫,台灣科技業過去看事情、看產業都太片面,但在哈佛,他們要求要站在制高點來看待事情。我回來台灣之後,也把哈佛的教授請到台灣來上課,要求廣達副總以上高層,都要到內部的精英學院去上課。

與MIT的合作也讓我們受益不少,根據MIT的研究,我們大概四、五年前就知道,今天類似iPad這樣的產品一定會出現的,所以我們也可以提早就做好準備。

問:這些課程就是用來培養接班梯隊?你曾提過一個「5+5」的十年接班計畫,可以談談現在的進度嗎?

答:我對我們現在各事業單位的負責人都很滿意,他們現在每個人都是很獨立的CEO了。

作為一位接班人,我認為角色就不是工程師這麼簡單了,一位CEO要具備三個條件,第一是技術,第二是行銷能力,第三是經營能力。一位CEO就是要幫企業賺錢的,所以需要全方面的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36

長春石化三位大股東同列《富比世》富豪榜 台灣第二大石化集團一甲子不敗傳奇

2011-3-21  TWM




剛出爐的《富比世》二○一一年全球富豪排行榜,長春石化三位大股東林書鴻、鄭信義以及廖龍星各以十六億美元的資產,名列全球千大富豪之列。這個成立已逾一 甲子的台灣第二大石化集團,在三個家族共治下,到底有什麼﹁長春」的祕訣?

二○一一年的《富比世》(Forbes)全球富豪排行榜,有三個讓人感到陌生的台灣人名字同時上榜,他們同樣以十六億美元資產的身價名列全球第七八二名富 豪,更包辦台灣富豪第十三至十五名。他們是長春石化集團的董事長林書鴻、總經理鄭信義以及財務副總廖龍星。

三位創辦人一同打下江山

長春石化集團是一家年營收達一千四百億元,規模僅次於台塑的台灣第二大石化集團。集團旗下數十家公司皆沒有上市,林、鄭、廖三個家族持有長春石化近百分百 股權,長春的股票不僅鮮少在市場流通,連員工都買不到公司的股票。

六十二年前,同樣就讀台北工職(台北工專、台北科技大學前身)的林書鴻、鄭信義以及廖銘昆(廖龍星的父親),共同出資五百元創辦長春人造樹脂廠,開發生產 電木粉。如今,長春石化集團產品種類已達數百種之多,從郵票背後的膠水、建築用的防水膠,到半導體及面板用的特用化學品,都有長春集團的影子。

一甲子以來,長春石化集團一直維持家族企業的傳統,三位創辦人家族不僅其第二代與第三代已經進入企業體任職準備接班,長春也歡迎員工介紹子女或家人進入公 司任職。在長春石化集團裡,一家子甚至三代都在同一家公司的例子屢見不鮮。

這家以高毛利產品見長的超低調集團,為「家族企業」這個字眼創造了新的定義:把員工當作家人不只是口號,還落實成為公司的政策。創辦人林書鴻以及鄭信義雖 然以節儉出名,但對待員工卻如家人般大方。集團不但提供每位員工免費的健康檢查,還有一項獨特的員工福利政策:員工如有需要,可以無息向公司預支八十天的 薪水,而集團平均年薪更年年高達十八個月(全薪)以上。

一位年資近三十年的長春資深員工指出,除了二○○一年網通泡沫及○八年的金融海嘯,年終獎金「只」發四個月外,其他每年皆維持在六個月以上,而且「一定會 比台塑集團多出一點點!」台塑集團是台灣石化業將成本合理化控管發揮到極致的典範,而長春集團則是憑藉研發實力、深耕利基市場有成的代表;相較於台塑集團 創辦人王永慶、王永在兄友弟恭、一人決策一人執行的合作模式,長春集團三位創辦人則謹守「會議內炮火四射,走出門就是共同決策」的同窗默契,打出今日一片 江山。

三位創辦人到目前為止,仍維持清楚的分工(廖銘昆的職位由兒子廖龍星接棒)。擔任長春石化董事長的林書鴻,主掌工安與人事大權,即使已經八十三歲,仍經常 自己開著車,到全台各地的工廠巡邏,進行突襲工安檢查,把每個需要改進的細節親自向廠長叮嚀。

兩位大家長堅守儉樸作風

雖然已經是台灣排名第十三名的富豪,林書鴻節儉個性依舊。十多年前他開的是豐田汽車,隨著中油開始以無鉛汽油取代高級汽油後,台北市提供高級汽油的加油站 越來越少,到最後整個台北市竟只剩下一個鄰近濱江市場的加油站有提供,當時不少人勸進林書鴻趁機換車,但他仍堅持「車子好好的,為什麼要換車?」予以拒 絕。

最後,連僅存的這座加油站也因故歇業後,林書鴻還一度萌生「摻配高級汽油」的想法,而看不下去的親友則以「浪費時間、沒地方存放,以及安全顧慮」等三大理 由極力勸說,才打消他自製汽油的念頭,同意換成一輛富豪汽車。

身價與林書鴻差不多的鄭信義,則是擔任長春石化集團總經理一職,執掌業務大權,員工給他取了個綽號叫「超級業務員」。八十三歲的他,身體硬朗,迄今仍帶頭 跑業務,集團內許多大訂單與購併案都是鄭信義談下來的。

鄭信義的父親在日據時代當過「保正」(類似村里長),台灣光復後,還擔任過台北市中山區的里長,家裡經營鐵工廠,叫作吉源鐵工廠。長春剛草創成立時,所需 要的機械設備或需要自日本進口設備,鄭信義家裡的鐵工廠出了不少力。雖然身為鐵工廠的小開,家道也頗為殷實,但他節儉的個性與林書鴻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家住陽明山的鄭信義最早開一輛小的豐田汽車,一開二十多年,到後來爬坡已經非常吃力,親友才基於安全理由勸服鄭信義換一輛車。原本鄭信義要換與林書鴻同款 的富豪汽車,但員工建議依照鄭總的體型和天天往返陽明山的需求,應該換一輛大的凌志(Lexus)才符合需求,鄭信義卻不願「自己的車比林董好」而婉拒。 最後員工提出「若有貴賓來,可向鄭總借車接送貴賓」的公務需求為由,才說服了他。

鄭信義數十年來堅持自己開車上下班,若遇到需要外出會議,還會主動向同事說:「待會看哪些同事要一起去,大家就坐我的車比較省。」一直到去年,鄭信義才因 安全理由聘雇司機。

三人共治,王永慶歎不簡單已經過世多年的長春石化集團第三位創辦人——廖銘昆,身世則更為傳奇。廖銘昆是三個人中家世最富裕的一個。廖銘昆的父親廖乞丐與 他的叔叔廖溪地合股在原台北縣三重成立九洲製菓社,是當時頗具規模的餅乾與牛奶糖製造工廠。出生商人之家的廖銘昆卻因小時候一場大病導致腿疾跛腳,不過, 他極為好學,年輕時就向日本老師學習化工相關知識,日後更研發出台灣第一片防水膠,在長春石化集團的研發上扮演要角。

廖家處世雖極為低調,但對社會公益卻不遺餘力,由廖家獨資成立的世安文教基金會,多年以來推動台灣美學教育,資助美學學術研究與提供獎學金。廖銘昆過世 後,由兒子廖龍星接班,林書鴻與鄭信義沒有因為故友過世而越權,仍把集團財務大權委由廖龍星負責。持續維持林、鄭、廖三大家族共治長春石化集團的局面。

已故的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說過:「長春那三個人合夥這麼久,從沒吵過架或鬧過分家,實在不簡單!」不過,據了解,王永慶口中的「那三個人」事實上不但會 吵架,三個人關起門,經常吵得不可開交!

一名熟識長春集團三位創辦人的石化業者表示,長春競爭優勢就是研發,因為三位創辦人都擁有專業技術能力,「在研發過程中,需要各種不同意見,他們三個關起 門來可以說是天天吵,這樣才能激盪出各種不同的想法;大家討論後若有一方特別堅持,通常另一方就會尊重,走出這個門,這個決定就是大家的共同決策。」走過 一甲子歲月,創辦長春的「鐵三角」雖然少了一角,但是經營者無私的胸襟,卻讓三大家族共治的精神與體制持續下去。亞洲的家族企業文化雖為人所詬病,但長春 石化所樹立起來的家族企業新典範,卻值得企業界省思。

長春石化三大股東包辦台灣富豪13至15名——林書鴻、鄭信義、廖龍星同列《富比世》全球富豪榜第782名

長春石化集團

董事長

林書鴻 長春石化集團

總經理

鄭信義 長春石化集團

財務副總

廖龍星

出生 1928年 1928年 1952年

學歷 台北工職

化工科 台北工職

機械科 中興大學

經濟學系

財富 16億美元 16億美元 16億美元長春集團三隻大金雞 單位:億元長春石油化學 長春人造樹脂 大連化工資本額 50.9 34.05 14.2 年營收 275 323 230 年淨利 32.6 22.4 9.25 每股稅後純益(EPS‧元) 6.41 6.59 6.54 股東權益 322 250 159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2009年長春財報註:長春石化集團旗下有三十幾家企業,僅三家股票上市,集團年度總營收估計達1400億元以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24

三位大股東推動蓋茨辭去微軟董事長職位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658

微軟公司最大的20名股東中,有三位投資者正在遊說微軟董事會,要求比爾-蓋茨辭去微軟董事長的職位。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說,這三位投資者持有微軟股份比例超過5%。

微軟公司目前市值2770億美元。蓋茨在38年前創建了微軟,他目前持有公司4.5%的股份,是微軟最大的個人股東。

雖然微軟CEO鮑爾默過去數年一直壓力巨大,要改善公司業績和股價表現,但這是主要股東第一次將目光轉向蓋茨。

路透報導說,三位投資者擔心,蓋茨擔任董事長會實際上將阻止公司採取新策略,將限制新CEO推動重大改革。他們還特別擔心蓋茨在搜尋鮑爾默接班人的特別委員會上扮演的作用。

按照一項預先制定的計劃,蓋茨每年會拋售8000萬微軟股票。1986年微軟上市前,蓋茨持有其49%的股份,按照每年8000萬股的拋售速度,蓋茨到2018年就將不再持有微軟股票。

蓋茨2000年將CEO職位轉給鮑爾默,並於2008年退出微軟的日常運營,轉而專注於380億美元的比爾-梅琳達基金。

在投資者的壓力下,鮑爾默今年8月表示,他將於12個月之內退休。微軟目前正在尋找新CE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