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普選特首「設限」 引爆佔中、罷課全面抗爭 中國畫紅線 香港深陷分化危機

2014-09-08  TWM
 
 

 

中共中央宣布讓港人普選特首,但卻對候選人門檻加上諸多限制,引起港人憤怒。學者認為,在中國明確畫出紅線之後,香港社運也將從過去三十年的溫和路線,自此轉為全面抗爭的激進姿態。

撰文‧何欣潔

八月的最後一日,中國人大委員會發布︽關於香港特首普選問題和二○一六年立法會產生辦法決定︾(以下簡稱《政改決議》),宣布「香港行政長官可以實行由普選產生」,香港特首梁振英公開盛讚,人大做出「一人一票」選特首決定,「是香港歷史的重要篇章。」與現行作法相比,新辦法的主要改變就在「公民投票」。目前,是由一千兩百位選舉委員會成員一人一票投票選出;未來,則是一千兩百位提名委員會提出二至三位候選人後,由香港公民一人一票選出特首。

作為中國領土上首個採行一人一票選出政府機構決策者的地區,從中國的角度看,的確是民主的一大步,然而許多香港市民不但未能肯定,反而氣憤。決議發布當晚,五千市民憤怒擊鼓抗爭,學生代表宣示兩個月內發動罷課。

佔中學者嗆 不願做順民關鍵原因在於候選人的產生方式,一般市民無法決定特首提名委員會的成員,候選人須經過六百位以上的提名委員通過,且人數不能超過三位,種種設計,被不少港人認為絕非「真普選」。

平日溫文儒雅的香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戴耀廷,也在決議發布當晚聲嘶力竭:「不願意再做順民,要做頂天立地的公民抗命者!」早在去年,戴耀廷即發起「佔領中環」運動,訴求人大必須訂出「符合國際標準」的真普選方案,候選人由公民提名,否則就要佔領香港金融樞紐中環街區。

佔中提案獲得七十萬市民公投支持,反對力量亦隨之而至,前香港電台節目主持人周融發起「反對佔中」運動,聲稱取得九十萬市民支持,特首梁振英亦以個人名義參與連署,正反雙方成劍拔弩張之勢。

而如今在中共宣布決議,畫出關於香港民主的一條鮮明紅線後,學者解讀,接下來的香港,恐怕會更加分化。

「如今的香港社會,落入一個兩極化的趨勢:保守者愈保守,激進者愈激進。」一位在香港某大學執教的教授,在緊繃氣氛下,他受訪時不願具名,他認為這次的︽政改決議︾,「是香港民主運動的重要分水嶺。」中央對香港態度嚴峻,連相較溫和版本的普選方案也全無採納,將使香港三十年來的社會運動,自此更加激烈。

台灣旅港知名文化人張鐵志的觀點與這位教授相似,兩人不約而同地指出一個現象:一向被認為最有可能支持政府方案,甚至曾邀請中方法律代表饒戈平來港座談的民主派議員湯家驊,竟也措詞強烈地表示失望。張鐵志評論,這正是香港社運離開溫和路線、走向全面抗爭的象徵之一。

本該是美事的普選政治改革,竟造成香港社會對立。一向務實、勤奮工作的港人,究竟為何發動抗爭?回望九七年至今,以普選議題為核心,港人對中共態度由不安期待一路到灰心絕望,其實有跡可循。

「總體來說,九七年前後,香港市民其實在不安中仍樂觀崇尚『民主回歸』,期待中國民主進步,香港也能獲得普選權。」教授回憶。在港人的認知中,一九八四年《中英聯合聲明》香港特首可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便是關於普選大夢的明文承諾,迄今三十年。

年輕港人對中央缺乏信任

但在○三年,第一任特首董建華意圖推動《基本法》二十三條,該條賦予警察權力,可以國家安全為名,任意搜索「懷疑恐怖分子」住宅,引發強力反彈。是年,五十萬港人上街參與七一(回歸日)大遊行,反對二十三條立法,促成董建華提早下台,也引起中共疑懼。人大於○四年進行釋法,將普選門檻加上嚴格規範,時程一次次後延,讓香港人極度失望。

「香港對二十三條劇烈反彈,讓中央害怕香港成為勾結外國勢力、分裂國土的前線。」一位不願具名的中央官員曾私下透露,香港是鴉片戰爭失落的國土,重新治理此地是中國雪恥的象徵,「步步維穩,不能有任何差錯。」但年輕港人對於這雪恥大夢興趣缺缺。香港嶺南大學副教授羅永生分析,新一代在香港回歸大局底定的八○年代出生,主權交接的九○年代成長,早已養成強烈本土意識,對中央缺乏信任。「其實,這次中央若能給港人真普選,也許港人就會對中共改觀,但現在只有絕望到底。」不願具名的教授表示。

如今佔中、罷課勢在必行,連港大、中大校長都公開支持學生的言論自由、不強迫上課。一般認為,數條「戰線」中,大專學生的罷課行動將最有機會成功。至於佔領中環的人數,因一般市民仍相對和平理性,必須再觀察。

香港爭取民主的腳步有可能退回溫和路線嗎?「最後機會在立法會手中。」學者分析,人大決議最終仍須香港立法會通過,才能生效,「如果他們願意在人大框架下朝真普選方向微調,憤怒或許就會減弱。」山雨欲來前夕,香港的不安與絕望是否能找到出路,值得關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94

美聯儲撤出QE在即 新興市場出現分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909

去年對美聯儲收縮刺激的恐懼,導致新興市場遭遇了一場屠殺。巴西、印度、印尼、南非和土耳其遭受打擊最為嚴重。

如無意外美聯儲將在今年10月份完全退出量化寬松,但現在市場表現相對平靜。因為美聯儲等西方主要發達國家仍然實施的低利率,依然與新興國家市場的利率有巨大差距。

但是投資者已經開始評估,當美聯儲最終加息到來時,市場究竟將發生什麽變化?

對企業友好的政治領袖贏得了印度和印尼大選。印度央行成功減小了此前瀕臨失控的經常帳赤字。印尼則減少導致通脹飆升的燃油補貼。

然而在南非和土耳其,經濟學家還沒有看到情況好轉。這兩個國家的前任領導人均成功連任,他們更傾向於短期經濟目標,而不想進行能幫助本國真正走出困境的改革。

巴西情況類似,南美最大經濟體持續的高通脹和疲軟的增長,將導致現任總統羅塞芙必須面對一場勢均力敵的選戰。

MI-CF373_QMEMER_G_20140930182720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78

坐等泡沫破裂,分化「新常態」不可持續 價值at風險

來源: http://xueqiu.com/9769652619/32895268

這幾日盤面太精彩了,小盤股和大藍籌分化嚴重,小盤題材股全面退潮,主板指數放巨量新高(藍籌股成交量持續擴大是常態,從各國開放資本市場後股市的表現不難理解,國外資金一定是到大市值的藍籌股中,整體市場的交易量也必然大增)。雖然我大部分倉位都在藍籌股中,但我還是那句話,這種強分化不可持續,即便是滬港通的情況下,也不可能持續出現少數藍籌股帶領指數大漲,個股卻普跌的情況(成交量長期放大是常態,但短期急劇放大意味著融資盤到了最後瘋狂的末路)。接下去的行情大概率是個股泡沫破裂後的大跌,而大藍籌抗跌(邏輯詳見《對短期市場異動——“28風格切換”的看法》一文http://xueqiu.com/9769652619/32733340)。

對大藍籌估值修複行情謹慎的同時(不追高),不忘看小盤股的精彩謝幕演出。神邏輯開始一一破滅(高ROE低估值+市值大=不漲,低ROE高估值+市值小=暴漲,業績≠走勢,減持=上漲 等等),融資盤的正反饋效應要開始發揮作用了,特別是資金抱團的小盤題材股根本跑不出去,流動性存在很大問題。看來夢境中百股跌停,很可能會在現實中上演了。坐看好戲。我把$中小板綜(SZ399101)$ 的新高作為個股大熊市開始的標誌。

我想說只有等到退潮的時候到了,大家才會明白穿著泳褲有多重要,活下去有多重要。遙想之前市場幾乎沒有人能夠保持冷靜。大多數人都在為“牛市”開始尋找理由,如經濟轉型、改革、利率、國家意誌等等,不過都是想證明“這次不一樣”罷了。常識早就告訴我們60-100倍PE意味著個股泡沫嚴重,還談什麽牛市,只有高估值個股的超級大熊市!不說大規模離場,但至少要持有安全的品種(低估值+高ROE的藍籌股不僅有估值修複的預期,更是抵禦風險的唯一選擇)。

話分兩頭,雖然重倉的大藍籌大漲,但我沒覺得值得高興,因為投資大部分大藍籌是和我自己的投資理念相悖。只是因為現在優秀的小公司太貴,而藍籌股太便宜,我才無奈的重倉藍籌,停止研究小公司的(前兩年也買過很多成長股,都因為太貴而慢慢清倉了)。說到底我一直非常希望註冊制快點來,能有更多便宜的小盤股。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喊風險並不是因為我踏空了大藍籌行情,我重倉的恰恰是大藍籌股;同樣我看空小盤股並不是像一些“價值投資者”一樣因為鄙視小盤股,我研究的重心恰恰是在小公司上。我所有的謹慎只不過是希望自己保持理智理智再理智的獨立思考能力,不盲目追隨大勢,漲多了冷靜,跌多了樂觀,而不是追漲殺跌。

所以雖然這幾天我一直在強調藍籌超買的風險,但這並不意味著我是空頭,如果看空指數的話我根本不可能維持7成倉位幾乎都在藍籌股上,我只希望各位不要追高,畢竟短期巨量超買的形態不可能持續,上車的機會多得很。

事實上了解我的人一直都知道,我對於大勢的看法就是個股大熊市,指數不看空,甚至還小幅看多。在滬港通之後,看多的邏輯更為成立了。因為H股的大藍籌之前持續的弱勢僅僅是因為滬港通預期之下被A股的價格所壓制,並非因基本面的因素,所以在大部分藍籌AH溢價幾乎被填平的前提下,滬港通後H股帶領A股一起攜手往上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不論從這個角度看也好還是從估值角度看也好,即便在個股暴跌的基礎上,也沒必要看空指數,甚至在一篇哀嚎聲中,部分低估值(特別還是破凈的)藍籌股依然能憑借高ROE高分紅小幅往上走,所以如果遇到天量後的回調,便是很好的買點。

$中國石化(SH600028)$ $中國平安(SH601318)$ $廣州發展(SH600098)$ $萬科A(SZ000002)$ $中信證券(SH600030)$ $國投電力(SH600886)$ $魯泰A(SZ000726)$

避免馬後炮嫌疑,之前觀點以及持倉披露鏈接:

8月21日持倉披露:http://xueqiu.com/9769652619/30987962
9月25日披露:http://xueqiu.com/9769652619/31801061
10月23日披露:http://xueqiu.com/9769652619/32408628
10月28日補倉:http://xueqiu.com/9769652619/32519438
估計11月份的披露也不會有多大的變化了,我肯定不追漲,除非出現暴跌,我才會加倉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631

2015分化之年:全球四大勢力分道揚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799

地緣政治,GDP,俄羅斯,巴西,美聯儲

展望明年,全球最大共同基金之一PIMCO的前任CEO Mohamed El-Erian認為,全球經濟的主題將是“分歧”,不論是經濟趨勢、國家政策還是市場表現都有分歧,這些分歧將越來越難以調和,決策者只有一個選擇:克服至今影響有效行動的障礙,否則就存在國家局勢動蕩的風險。

根據各自不同的經濟增長速度,El-Erian將世界各國分為四大類:

第一類的代表國家為美國,其經濟表現持續好轉;就業增長更強勁,同時工資增長也在回升;經濟增長的收益分配比過去幾年更公平,但仍傾向於富有人群。

第二類的代表國家為中國,其經濟增速較歷史平均水平回落,會穩定在某個低位;同時會持續結構性改善,轉向更具可持續性的增長模式,這種轉變時而會受到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的影響,但不會脫離正軌;將致力於開拓國內市場、完善監管體制、賦予私人部門更多的權力、在經濟管理方面更傾向於以市場為主導。

第三類的代表地區為歐洲。在該地區,持續經濟滯漲會導致部分國家社會與政治的美夢破滅,地區決策更為複雜。經濟增長乏力、通縮的壓力和負債過高都會影響歐洲國家的投資,經濟下行風險加大。在形勢最嚴峻的經濟體,失業、特別是年輕人失業率仍會持續在高危水平。

第四類國家可以稱為“未知因素”,因為以這些國家的規模和與全球的關系,他們會產生重要的系統影響。最突出的代表就是俄羅斯。俄羅斯已身處經濟衰退、貨幣貶值、資本外逃和進口減少的困境,俄羅斯政府需要決定是否改變對烏克蘭的方式,以此換取西方解除對俄制裁。如果俄政府決定擴大對烏克蘭的幹預行動,很可能招致西方新一輪制裁,使俄羅斯深陷經濟衰退,甚至可能引起政治動蕩,或者出現更多的外交風險,同時讓歐洲經濟複蘇的問題惡化。

巴西是另一個“未知因素”,巴西總統羅塞夫差點在大選中失利。她已表示,願意改進宏觀經濟管理。如果她信守承諾,巴西就會和墨西哥一道,明年成為拉美政局更穩定的國家,幫助抵消飽受國際油價暴跌煎熬的委內瑞拉擾亂安全局勢的影響。

對這種經濟增速多樣的形勢,各主要央行也會分道揚鑣,漸行漸遠。美聯儲已經結束QE,可能明年第三季度開始加息。歐洲央行將繼續推進歐版QE,明年第一季度可能推出新的寬松措施。日本央行還會維持國內史上最大規模的超級寬松。

El-Erian認為,上述分歧理論上沒有限制,不過匯率的變化現在是唯一的調和機制,一些市場的估值及其基本面的差異太大,價格難以抵禦波動的沖擊。美國經濟走強、美聯儲趨向收緊貨幣寬松,這些會增加美元匯率上行的壓力。其他國家幾乎都不願讓本幣升值,所以美元對多種貨幣都會持續走高,可能引起美國國內政治抗議。由於外匯市場難以發揮調解的作用,各國之間可能出現摩擦,影響股市。

目前並非沒有方法確保避免明年的大分歧導致經濟和金融動蕩,大多數國家政府也有緩和緊張形勢的工具,不過實施有問題,需要持續保證足夠強的政治意願。

總之,明年決策者解除分歧風險的壓力會更大。如果他們不作為,其後果不止影響明年。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926

展望2015:世界將加速分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188

Slide5

PIMCO前CEO Mohamed El-Erian認為,2015年新興國家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便是發達國家在經濟政策上不斷加大的“分歧”。

這是一個挑戰,這將擴大管理成功和管理不善經濟體之間的差距。即使是最好的經濟體都將不可避免的受到沖擊。而反過來,各個新興市場的反應將會影響到發達國家的前景。

發達國家之間的分歧主要有兩種形式:經濟增長和表現上更大的差異以及各國央行相反的政策。

美國、英國經濟在2015年將繼續穩步複蘇,這將幫助經濟克服剩余的過度負債。美聯儲、英國央行將逐步有序的正常化其貨幣政策,加息已經不遠。

但歐洲和日本則恰恰相反。它們的經濟基礎會長期停滯,投資者將對這些地區的長期債務情況感到擔憂。央行們會推出實驗性的貨幣政策。

對新興市場而言,這種情況意味著:

1 G-3貨幣的波動性,美元將進一步上漲。

2 全球政策局勢緊張,政治壓力加大,貿易保護主義或擡頭。

3 金融市場的波動

這樣的環境中存在風險,也存在機遇。新興市場國家2015年表現將會受到其最初環境和政策反應的影響。

那些匯率機制靈活、國際儲備強大、與美國進行大量貿易的石油進口國(印尼和韓國)將在此輪局勢變化中占得先機。中國也是如此,為了經濟轉型,中國政府減少了對匯率的幹預。如果這些經濟體可以在結構性改革上取得進展,這將強化其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

其巨額的外匯儲備將能讓其免受金融市場和匯率波動的影響,而更低的商品價格將利好其經濟,它們的經濟將快速增長並不斷成熟。

而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等國就沒那麽好運了。它們將面臨衰退、通脹和金融波動的考驗。如果不能及時出臺有效政策,其貨幣將進一步下跌,資本將加速外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194

A股兩極分化:股指牛氣沖天 市場哀鴻遍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94

QQ圖片20141222162313

上證綜指周一再創逾四年新高,銀行板塊獨領風騷,但市場哀鴻遍野。

滬指收漲0.61%至3,127.44點,此前收盤高點為2010年11月11日的3,147.74點;盤中最高漲至3,189.87點,逼近2010年1月20日的3,255.12點。滬指成交6,239億元人民幣,上個交易日為5,150億元。

權重較大的銀行股大幅上漲,對指數的提升作用相當明顯,但巨額資金流入流出令股指大幅震蕩,個股大面積跌停。

截止周一收盤,A股兩市漲停29家,漲9%以上33家,跌停292家,跌9%以上的430家,跌5%以上1249家(不包括ST)。

QQ圖片20141222162919

東北證券分析師沈正陽告訴路透社

這是典型的賺指數不賺個股的行情,資金推動特征明顯。由於都集中在大盤藍籌,而且這些藍籌股亦有大量融資盤,因此換手較頻繁,使得大盤上上下下很熱鬧。

他表示,目前股市特征是增量博弈,即大家都在揣測增量資金會買什麽,而大多數意見是指向藍籌股,因此未來藍籌股仍是主角,並左右著大盤走勢,股市寬幅波動仍將繼續。

兩融余額首破萬億

與此同時,此前半個月推動A股成為“瘋牛”市的兩融資金繼續攀升。

上海和深圳證交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上周五,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首次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達到10,070.1億元,這意味著兩融業務規模在一年不到時間內增長了近兩倍。

去年底,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為3,465.47億元。今年上半年,兩融余額呈現緩慢攀升態勢,但8月起增速明顯加快,幾乎每月增量在1,000億元左右,而12月則有望超過2,000億元。

路透社援引的業內人士指出,除了兩融標的券範圍放開及更多券商加大業務拓展力度外,今年下半年,A股市場自低點反彈,客觀上亦增加了投資者加杠桿追加投資的需求,尤其是近一個月以來,大盤升勢加快,融資量自然亦是水漲般高了。11月,滬深兩市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自7,000億增至8,000億元以上,而12月則是三周時間,規模提升了2,000億元。

除了上證50ETF和滬深300ETF,目前兩市融資余額超過100億元都是金融股,例如浦發銀行、民生銀行、中信證券、海通證券、興業銀行和中國平安。

其中,中信證券的融資余額最大,截至上周五為240.4億元,占其市值總額的7.5%左右。

操縱調查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19日通報市場操縱的查處情況,近期證監會依托大數據系統,目前已對18只股票的涉案機構和個人立案調查。

這18只股票包括中科雲網、百圓褲業、興民鋼圈、山東如意、湖南發展、鐵嶺新城、寶泰隆、寶鼎重工、元力股份、東江環保、中興商業、山東威達、寧波聯合、遠東傳動、科泰電源、新海股份、九鼎新材、珠江啤酒等。

被點名18股中有13股跌停;湖南發展跌近9%。另外還有中興商業、寶鼎重工、東江環保和科泰電源等四股停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569

A股兩極分化:股指牛氣沖天 股民哀鴻遍野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981

A股兩極分化:股指牛氣沖天 股民哀鴻遍野

上證綜指周一再創逾四年新高,銀行板塊獨領風騷,但市場哀鴻遍野。


滬指收漲0.61%至3,127.44點,此前收盤高點為2010年11月11日的3,147.74點;盤中最高漲至3,189.87點,逼近2010年1月20日的3,255.12點。滬指成交6,239億元人民幣,上個交易日為5,150億元。














權重較大的銀行股大幅上漲,對指數的提升作用相當明顯,但巨額資金流入流出令股指大幅震蕩,個股大面積跌停。


截止周一收盤,A股兩市漲停29家,漲9%以上33家,跌停292家,跌9%以上的430家,跌5%以上1249家(不包括ST)。





東北證券分析師沈正陽告訴路透社:


這是典型的賺指數不賺個股的行情,資金推動特征明顯。由於都集中在大盤藍籌,而且這些藍籌股亦有大量融資盤,因此換手較頻繁,使得大盤上上下下很熱鬧。


他表示,目前股市特征是增量博弈,即大家都在揣測增量資金會買什麽,而大多數意見是指向藍籌股,因此未來藍籌股仍是主角,並左右著大盤走勢,股市寬幅波動仍將繼續。


兩融余額首破萬億


與此同時,此前半個月推動A股成為“瘋牛”市的兩融資金繼續攀升。


上海和深圳證交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上周五,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首次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達到10,070.1億元,這意味著兩融業務規模在一年不到時間內增長了近兩倍。


去年底,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為3,465.47億元。今年上半年,兩融余額呈現緩慢攀升態勢,但8月起增速明顯加快,幾乎每月增量在1,000億元左右,而12月則有望超過2,000億元。


路透社援引的業內人士指出,除了兩融標的券範圍放開及更多券商加大業務拓展力度外,今年下半年,A股市場自低點反彈,客觀上亦增加了投資者加杠桿追加投資的需求,尤其是近一個月以來,大盤升勢加快,融資量自然亦是水漲般高了。11月,滬深兩市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自7,000億增至8,000億元以上,而12月則是三周時間,規模提升了2,000億元。


除了上證50ETF和滬深300ETF,目前兩市融資余額超過100億元都是金融股,例如浦發銀行、民生銀行、中信證券、海通證券、興業銀行和中國平安。


其中,中信證券的融資余額最大,截至上周五為240.4億元,占其市值總額的7.5%左右。


操縱調查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19日通報市場操縱的查處情況,近期證監會依托大數據系統,目前已對18只股票的涉案機構和個人立案調查。


這18只股票包括中科雲網、百圓褲業、興民鋼圈、山東如意、湖南發展、鐵嶺新城、寶泰隆、寶鼎重工、元力股份、東江環保、中興商業、山東威達、寧波聯合、遠東傳動、科泰電源、新海股份、九鼎新材、珠江啤酒等。


被點名18股中有13股跌停;湖南發展跌近9%。另外還有中興商業、寶鼎重工、東江環保和科泰電源等四股停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641

金磚四國分化:誰是金 誰是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587

BRIC_webcast_305x228

對投資者來說,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從來沒有這麽分裂過。

中國和印度股市今年平均上漲了40%,但俄羅斯和巴西股市平均下跌4.2%。

這種差距可能創下2001年“金磚四國”一詞被創造以來最大。中國和印度股市的總市值比俄羅斯和巴西高出5.2萬億美元。

瑞銀集團財富管理部門亞太區股票和債券主管Hartmut Issel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從周期性觀點來看,這四個國家幾乎不可能更不均衡。中國正在放緩,但仍顯示出令人羨慕的經濟增長,印度開始加快增長,巴西正在觸底,而俄羅斯經濟衰退很可能不可避免。

在金磚四國這一概念提出13年後,四國之間的聯系正在減弱。印度莫迪正在推進改革,中國當局正采取措施保持7%的經濟增長,俄羅斯受到制裁,而巴西國有石油公司的腐敗醜聞正拖累其經濟。

上證綜指和印度的標準普爾BSE Sensex指數都可能創下五年來最大的年度漲幅。而巴西聖保羅指數本月進入熊市,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威脅巴西的貿易順差。而俄羅斯股市今年因制裁和盧布危機下跌。

而MSCI金磚四國指數自2001年以來上漲約274%。截至昨日亞洲市場收盤,該指數今年已下跌約5%。

Aberdeen Asset Management高級投資經理Mark Gordon-James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當“金磚四國”一詞被創造時,其被用於形容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重要性,但它從來沒有成為一個合理的投資概念。

匯率波動也對外國投資者的回報起到了影響。

人民幣和印度盧比兌美元今年下跌了不到3%,而巴西雷亞爾今年已經下跌約13%,盧布則暴跌超過40%。

中國和印度的股票總市值本月升至創紀錄的6.4萬億美元,而巴西和俄羅斯股市總市值跌至1.2萬億美元創下至少200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摩根大通亞洲投資主管Adam Tejpaul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相對俄羅斯和巴西,中國和印度的前景依然良好。雖然俄羅斯和巴西的資產中可能存在機會,但兩國經濟疲軟的前景是投資者來說是一種威懾。

俄羅斯MICEX的平均預期市盈率為5倍。而巴西Ibovespa指數為11。上證指數為12,而印度Sensex為15。

投資銀行Julius Baer & Co分析師Pearlyn Wong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我們對中國和印度的改革最為興奮。改革將在2015年有利於經濟和金融市場。中國和印度還是油價下跌和商品價格下跌的受益國。

而在巴西,巴西國家石油公司爆發腐敗醜聞,這將危及羅塞夫總統的影響力。普京正在與暴跌的盧布、銀行業危機鬥爭。此前,俄羅斯央行加息至17%。

彭博商品指數本月下跌6.1%,跌至五年新低,為連續第六個月下降,降幅創下2009年來最大。油價今年下跌達45%,可能創下2008年來最大跌幅。

下跌的油價和金屬價格可能會提振中國和印度的經濟,降低兩國的通脹。然而,對於巴西和俄羅斯而言這並不是好消息。大宗商品占到巴西出口的一半,而俄羅斯50%的政府收入來自能源業。

Templeton Emerging Markets Group執行主席Mark Mobius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金磚四國依然可以被當做一個投資主題。即便巴西和俄羅斯經濟放緩,2015年新興市場的增長依然預計將高於發達經濟體。在所有金磚國家中都存在機會,盡管俄羅斯的制裁創造了一定的困難。

金磚之父O’Neill表示,金磚四國是一個經濟概念。現在恰巧成為了一個投資主題。高盛在2003年預計金磚四國將在2050年加入美國和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513

歐央行決議公布在即 歐元上漲歐股分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471

QQ圖片20150122201353

歐洲央行貨幣政策會議在即,美元下跌歐元上漲,歐股表現分化。

北京時間20:45,歐洲央行將公布最新貨幣政策決議,此前投資者廣泛預期歐元區將迎來主權債QE。

決議公布前,歐元/美元重返1.16上方,當前交投於1.1637的日內高位,美元指數下跌0.33%,黃金走低至1280美元的日內低點。

QQ圖片20150122202640

《華爾街日報》、彭博等多家外媒周三報道稱,歐洲央行執委會提議從今年3月開始,每個月購買500億歐元債券,購債時間至少持續一年,也可能持續至2016年底,整個QE規模至少為6000億歐元,最高可達1.1萬億歐元。

外匯經紀商FxPro的首席經濟學家Simon Smith表示,如果真正推出的方案是每個月500億歐元並持續兩年,“那麽歐元可能會進一步下跌”,“但是如果要各國央行自己承擔購債帶來的風險,可能很難維持這樣的購債規模。”

QQ圖片20150122194651

股市方面,歐元區核心與外圍國家表現分化,德國DAX和法國CAC跌近0.2%,意大利FTSE MIB漲超1%,西班牙IBEX 35漲近0.5%,希臘綜合指數漲約0.5%。

英國富時100指數上漲0.4%,美國股指期貨也在上漲。

QQ圖片20150122201728

在談及歐版QE規模時,RBC全球資管的首席經濟學家Eric Lascelles表示,“聽到(歐洲央行)宣布500億歐元”意味著規模超預期,我們知道歐洲央行內部“存在一些異見者...在真正推出前,規模可能較最初的提議有所減小。”

歐洲國債收益率表現也分化,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大漲8.8%至0.565%,而希臘同期國債收益率則下跌2.3%至9.258%。

QQ圖片2015012220195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737

QE 十字路口:路徑分化與挑戰

2015-01-26  NCW
 
 

 

各國央行不再遵循單一的利率運行周期,而是分為三

組獨立的周期

◎ 魏柏昂(Axel A. Weber) 文

瑞銀集團主席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央行充當最後貸款人的趨勢捲土重來。各國央行通過擴張基礎貨幣等措施大幅提振流動性,以努力遏制金融動蕩。這些寬鬆工具包括接近甚至低於零的利率、量化寬鬆(QE)和短期借貸工具。這些舉措刺激了總需求,使全球經濟免于衰退。

這些央行舉措對美國經濟增長的刺激幅度最大,大致原因是美國財政部及早採取的重整銀行體系資本結構的行動,使貨幣政策得以更迅速有效地過渡,令銀行借貸規模得以擴大。在其他國家,由於資本狀況較弱且部分情況下監管較嚴,貨幣政策未能有效地轉化為增長。

各國貨幣政策的新格局在立竿見影發揮積極效果的同時,也帶來一些其他深層後果。後果之一,是新興市場的脆弱性更為顯著。這些市場一方面流入了更多資本從而更容易在受壓時期受到資本外逃的衝擊;另一方面,新興市場對 信貸規模的依賴也有所增加,導致經濟的結構性失衡。例如在“削減量化寬鬆恐慌”前期至實施期間,巴西的信貸規 模年化增長率接近20%。

後果之二,是財富分配不平等加劇。

央行降低貨幣價格的行動意味著抬高了所有資產的價格。實物資產表現與實際產出之間明顯分化,呈現出可被認為是不可持續的發展態勢。不論是有意或無意,央行的措施令富者更富。

由此引發的一個風險是“尋租”的趨勢日趨明顯,原因是資本所有者會尋求租金的最大化,而不是進行投資。上述觀點的證據之一是,與資本支出相比,目前企業股份回購和股息的水平居高不下。如果長期缺乏真實的投資,可能會削弱未來的增長潛力。

下一步怎麼辦?主要央行現已採取分化的貨幣政策立場,這是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現象。各國央行不再遵循單一的利率運行周期,而是可分為三組獨立的周期。

第一組即美聯儲和英格蘭銀行(英國央行),曾在經濟下滑初期採取大規模的QE,幫助經濟縮小產出缺口。因此,該組目前處於上升通道,預計將在今年實施加息。第二組包括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該組的軌跡恰恰相反。迫于通縮壓力、分散的信貸市場和疲弱的增長數據,歐洲央行已不得不採取非常規措施來刺激經濟。同樣地,日本央行已在去年10月底宣佈進一步的刺激措施,令市場備感意外。第三組即澳大利亞儲備銀行和一些新興市場的央行,已處於正常的利率環境,目前的實際利率為正。

美國和英國的經濟均一直在穩步增長,並將很快步入正常化的軌道。我們認為,英國央行很可能在2015年啓動“漸進有限”的正常化並率先加息。

美聯儲方面,由於其成員機構一直在提供前瞻指引,故其即將實施的加息有可能成為史上最符合預期的加息周期。但這並不意味著加息周期的結果可被預測,或代表其路途將一帆風順。

我們應看到,美聯儲目前的資產負債狀況前所未有,前三期QE 導致美聯儲成為主要固定收益市場的最後買家;在最近六年的寬鬆期間(為其史上最長的周期),美聯儲購買了美國國債的60%。在應付如此長時間的寬鬆貨幣 政策方面,美聯儲的經驗甚少,而在處理如此漫長的QE 周期方面的經驗則更少。2001年, 當日本首次實施QE 以努力實現通貨再膨脹,曾導致風險資產 的拋售。

逐步退出QE、貨幣政策正常化之後的效應有待觀察,且可能會對新興市場帶來壓力。面對挑戰,新興市場需要改革。未來一些新興市場需減少對外部資金的依賴。特別是,由於一些國家注重通過推動內部改革和提升競爭力以削減經常賬戶赤字,很可能會導致新興市場之間出現分化。

應當避免過度的、不一致的和缺乏穩定性的監管。公衆壓力已導致出現過度監管的跡象。在某些情況下,監管機構和政府並未對良性銀行業務提供足夠穩定的法律框架。我們認為,應採取一致的方法,而不是始終“在改革中兜圈”。再者,政策制定者必須確保不會過度監管,以免產生流動性瓶頸。

從QE 平穩順利過渡到貨幣中性的關鍵,是所有經濟主體包括各國政府、央行、商業銀行、投資者和借款人之間的對話與信任。借款人必須相信銀行可提供投資和消費所需的信貸;銀行必須相信央行可保障足夠的流動性,同時控制通貨膨脹;央行和商業銀行必須相信政策制定者可提供制度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以確保貨幣融通的平穩持續。

恰當應用宏觀審慎工具。各國央行必須充分利用所掌控的創新工具,特別是宏觀審慎監管,以確保持續複蘇。這會使央行贏得主要市場參與方的信任,從而實現向收緊貨幣政策的平穩過渡,而不致挫傷銀行業務。但如果“宏觀”與“審慎”的效果相左,宏觀審慎措施就不大可能產生最佳結果。此外,各國央行需保持政策框架的清晰透明,以協助和保障企業按其未來的投資計劃在這些框架中良好運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2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