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砸萬億金融債,新“金主”打救地方投資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754

 

圖為攀枝花市遂眉資高速公路施工現場。萬億金融專項債的推出,將刺激地方上馬更多類似基建項目。 (CFP/圖)

當大量地方項目深陷融資僵局之時,國家級的新“金主”們橫空出世。

專項基金、批發銀行、外儲曲線支援……萬億金融債正試圖以新思路解決老問題,讓貨幣政策真正撬動實體經濟。

它將極大刺激投資,還是僅僅對經濟起托底作用,尚在爭議之中。

地方項目盼來新“金主”

初期規模1.2萬億元的專項建設基金,發行投資領域兼顧“穩增長”和“調結構”兩大目標。

讓許多地方發愁的項目資本金不足問題,迎來了新的國家級拯救方案。

2015年10月27日晚,上市公司臥龍電氣(600580.SH)和萬向錢潮(000559.SZ)同時發布公告稱,獲得國開發展基金有限公司(下稱“國開發展基金”)註資旗下老工業區改造和精密機械制造項目。

加上9月底曾公布的興蓉環境(000598.SZ)和金龍汽車(600686.SH)所獲註資,至此已有四家上市公司獲國開發展基金以專項債券資金所進行的“夾層投資”。

夾層投資是一種兼具債權投資和股權投資雙重性質的投資方式,性質類似於可轉債。上市公司公告顯示,國開發展基金先以股權投資方式對項目公司進行資本金註資;項目建築期間,公司以不超過1.2%的利率向國開發展基金支付投資收益;建築結束後,公司再以自有資金分批回購國開發展基金所持股權。

作為項目投資方的國開發展基金成立於2015年8月25日,是國家開發銀行旗下專門負責專項金融債投資的基金公司。公開資料顯示,專項建設基金成立的目的是穩定經濟增長,發行投資領域包括五大類和22個領域,兼顧基礎設施建設型的“穩增長”和技術創新改造型的“調結構”兩大目標。

註資資金則源自於國開行和農發行向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下稱郵儲銀行)發行的專項金融債,初期規模1.2萬億元,後期根據市場和政策需要可能繼續增加。

在投資項目的選擇上,采取地方發改委推薦、企業自行向國開行和農發行申報,再由相關銀行自行選擇投資項目——由於國開行此前多年在開發性金融模式下與地方政府有著大量合作與項目儲備,因此對申報項目的審批流程極為順暢。

據財新網報道,前兩批申報總額度5000億元已經發放完畢,10月中旬又追加了規模在2000億-3000億元的第三批申報,並視經濟情況決定是否在11月份投放第四批。

由於上市公司多為各地龍頭企業,投資項目也經常被納入地方政府的重大工程項目預算,因此國開發展基金對相關項目的註資,也會體現在上市公司公告之中。

上市公司則在相關項目投資中充當擔保方角色:四家上市公司公告中均提到,若被投資的子公司因經營困難等原因無力全額或部分支付分紅款,則由上市公司母公司負責向國開發展基金支付不足部分。

盡管市場各方對於專項基金“補充項目資本金”以啟動大量建設投資鏈條的功能已有共識,但是對於專項基金的“拉動效應”則頗有分歧:

招商證券的研究認為,按專項基金占投資項目股權30%比例計算,1萬億專項建設基金啟動的項目資本金就達3萬億元以上,撬動的項目投資總規模則將達10萬億-15萬億元。研究報告中因此指出“專項建設基金可能是未來幾年投資需求擴張的重要途徑”。

中金公司的研究報告則認為,盡管專項基金作為資本金可撬動1-3倍的總投資,但由於專項建設債所對接的項目“普遍小而散”,加上地方企業和融資平臺杠桿率較高,商業性銀行和金融機構參與這些項目“會相對謹慎”,專項債的發行量也會考慮經濟形式,“主要是托底作用”,因此認為專項基金的拉動效應會“比2009年的刺激政策溫和很多”。

項目資本金與“金融堰塞湖”

地方財政吃緊、“影子銀行”又被治理,導致地方拿不出足夠多的項目資本金。建設項目無法啟動,銀行里的錢就難放出去,貨幣政策與實體經濟之間出現“金融堰塞湖”,經濟增長速度也因此放緩。

要估算專項基金對宏觀經濟和投資的“拉動效應”,首先必須理解大量地方投資項目為何必須由國開行這樣的政策性金融機構來“補充項目資本金”。

早在2015年6月期間,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及其研究團隊便提出:在2014年10月國務院下發43號文,要求剝離地方融資平臺的政府融資功能後,大量地方經營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正面臨著“缺少項目資本金”的共同困境。

由於經營性項目按照政策規定,必須先到位20%-30%的項目資本金才能上馬開工、申請貸款和使用其他債務融資。地方財政“捉襟見肘”的各地政府,在此前多年主要通過信托融資和委托貸款等“影子銀行”模式騰挪各類資金投入項目資本金。

然而隨著2014年“影子銀行”的治理和財政資金監管的加強,以及房地產市場下滑帶來的“土地財政”模式難以為繼,大量規劃建設項目的資本金不足也成了各地方政府的“難言之痛”。

地方建設項目無法啟動,囤積在銀行體系內的大量資金也就難放出去,從而加劇了從宏觀貨幣政策到實體經濟投資之間的“金融堰塞湖”現象,更不用說難以拉動經濟快速增長。

魯政委因此建議,在中央以43號文堵住地方政府“非市場化融資”後門的同時,要“開好43號文後的正門”,對經營性建設項目考慮“適當下調甚至取消”項目資本金比例要求,以幫助重啟地方建設投資——9月1日國務院下調部分基礎設施投資項目的資本金比例要求,可以視作對這一呼籲的政策回應。

從某種意義而言,國開行等政策性銀行以專項基金形式為地方投資項目“補充項目資本金”,也可以看作為緩解地方建設項目“資本金之困”的政策措施之一。

這一政策的源頭可追溯到3月23日發改委和國開行聯合印發的《關於推進開發性金融支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有關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開發銀行要充分發揮中長期融資優勢,積極提供融資顧問及“投資、貸款、債券、租賃、證券”等綜合金融服務。

此後財政部於4月7日發文,明確了地方政府專項債以單項政府性基金或專項收入來源“自發自還”的原則及相關實施細節,由此形成了地方建設項目中以“地方專項債”為主要資本金補充來源的政策融資模式。

而對於在建項目的後續融資,則以國務院辦公廳5月轉發《關於妥善解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在建項目後續融資問題的意見》為標誌,國務院和各部委連續出臺的文件力推PPP模式。

然而對於面臨“土地財政”和“影子銀行”融資規模雙重收縮的地方政府而言,由於無法再像過去一樣為地方專項債提供“政府信用擔保”,使得商業銀行等市場化金融機構對於地方專項債更加謹慎——一個例證是,8月10日遼寧省地方專項債發行出現首次部分流標。

在這一背景下,“專項建設基金”成為了政策當局希望撬動龐大地方基建項目和推動戰略新興產業布局的“政策推手”。

對於國開行等政策性銀行而言,專項基金突破了此前政策性金融債的債權投資模式,是其邁出“綜合金融服務”的重要一步;對於地方基建項目而言,專項基金註資除了補充項目資本金外,更重要的意義在於,為失去“地方政府信用”擔保的投資項目,引入了“政策性金融機構信用”這一重要的信用擔保,對於未來的市場化貸款和債券融資提供了關鍵的“增信機制”。

而上市公司擔保的引入,則使相關投資項目形成了某種“政府、政策性金融和社會資本”共同參與融資的新型PPP模式——這也正是此前各部委力推而屢屢遇阻的PPP融資模式的新轉機。

(李伯根/圖)

萬億金融債背後的新思路

不僅“批發銀行”將加速撬動項目投資,中國巨額的外匯儲備也正在曲線支援國內建設。

專項基金註資模式獲得了各地政府和市場的極大歡迎,短短兩個多月時間內初期1.2萬億元基金規模已投放近8000億元。作為專項基金的“金主”——政策性銀行定向發行專項金融債的郵儲銀行,也因此成為令市場矚目的“貨幣資金池”。

公開資料顯示,郵儲銀行前身是2007年從郵政系統分離出來的中國郵政儲蓄責任有限公司,並於2012年完成股份制改造,成為目前唯一一家未上市的國有商業銀行。

據2013年年報顯示,郵儲銀行存款余額超過5.2萬億元,位居全國銀行業第五。同時在中國政府債券及銀行間市場有著大規模投資,被業內視為一家“純粹的儲蓄銀行”。

這家定位獨特的銀行在2015年8月榮獲中國金融創新大獎,獲獎簡介中稱其“積極創新PPP、產業投資基金、並購基金、政府債務重組等融資方式”,並參與了全國首個地方高鐵PPP項目以及投資規模上千億的產業基金。並稱其未來將加大城市軌道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及充電站(樁)和現代物流建設等專項投資基金的投資,力爭三年內總投資達3000億元。

2015年初有媒體報道郵儲銀行最快將於2016年初IPO,並引來了包括新加坡淡馬錫和黑石等主權財富基金和國內外投資機構的高度關註,預期最大融資規模可能高達250億美元。

此後郵儲銀行於9月底傳出出售65億美元約15%股份的消息,顯示出其引入上市前(Pre-IPO)投資者的步伐正在加快。

從郵儲銀行公布的未來業務布局,以及大手筆吃下萬億專項金融債的投資規模來看,它很可能成為新型金融管理體系下第一家“批發銀行”。

所謂“批發銀行”,是指主要客戶為大型企業或機構,並提供規模化金融服務的大型商業銀行,如美國的信孚銀行、歐洲的德意誌銀行以及英國所稱的“商人銀行”。

值得註意的另外一個新思路是,中國巨額的外匯儲備正在曲線支援國內建設。

隨著專項建設基金規模的不斷擴大,發揮著關鍵“橋梁”功能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們,自身也面臨著補充資本金的需要:就在今年7月,國家外匯儲備通過其投資平臺公司梧桐樹投資平臺有限責任公司分別向國開行註資480億美元、向中國進出口銀行註資450億美元。

這使得國開行資本充足率大幅提升,足以支撐其資產規模擴張到3萬億元左右,為其專項基金規模和政策性貸款規模擴張奠定堅實的基礎。

市場化智庫安邦咨詢提供的數據顯示,在2015年上半年,國開行新增本外幣貸款超過1.3萬億元,占同期新增本外幣貸款7.64萬億元的1/6強。

據安邦咨詢分析,隨著政策性銀行市場引導功能的增強,高達3.6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很可能成為它們的一個“長期且穩定的資本補充渠道”。

這些金融新思路將如何撬動國內投資,仍然有待觀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533

新開發銀行首單人民幣綠色金融債發行利率3.07%

2016年7月18日,新開發銀行(New Development Bank)成功發行30億元5年期人民幣綠色金融債券,發行利率3.07%。這是國際多邊金融機構時隔7年後重返中國債券市場。此次新開發銀行綠色金融債成功發行也進一步促進了人民幣國際化和人民幣債券市場的開放發展。

根據新開發銀行設立宗旨,該期債券募集資金將專項用於金磚國家、其他新興經濟體以及發展中國家的綠色產業項目。

本次綠色金融債券提名項目來自巴西、印度、中國、南非等成員國項目儲備清單,安永作為獨立第三方進行綠色債券認證。該期債券發行聘請中國銀行作為牽頭主承銷商及簿記管理人,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匯豐銀行(中國)、渣打銀行(中國)作為聯席主承銷商。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作為托管結算機構,提供債券登記托管、交易結算、付息兌付、信息披露、債券估值等服務。經中誠信和聯合資信評定,該期債券的主體及債項評級均為AAA級。

新開發銀行綠色金融債發行進一步推動了當前“熊貓債”市場發展。據了解,國際金融公司和亞洲開發銀行於2005年在“熊貓債”市場率先破冰,後續又分別於2006年和2009年發行多只人民幣債券,均由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為其提供信息披露、登記托管和交易結算等服務。此次新開發銀行債券發行,有利於逐步培育和聚集人民幣債券全球發行人和全球投資人,有助於增強中國在全球人民幣債券市場的話語權和定價權。

本期債券也是國際多邊金融機構在國內發行的首只綠色金融債券。綠色金融是國際社會優化發展模式的重要前沿問題,也是我國當前推進供給側改革、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的主要抓手,我國有望成為全球綠色債券市場的主要市場之一。據記者了解,在此次新開發銀行綠色金融債發行過程中,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為新開發銀行提供了更符合國際慣例、更具有針對性的專業服務,並將該期債券及時納入“中債-中國綠色債券精選指數”。

新開發銀行成立於2015年7月3日,總部設在上海,由金磚五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按均等20%比例出資而建立,是歷史上第一次由新興市場國家自主成立並主導的國際多邊開發銀行,宗旨在於為金磚國家、其他新興經濟體以及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發展項目動員資源。同時,作為現有多邊和區域金融機構的補充,新開發銀行將加強金磚國家間的合作,促進全球經濟增長與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43

新三板首例金融債問世 金租公司融資渠道逐步放寬

近日,皖江金租發行6億規模3年期金融債,票面利率為4.50%。這也是新三板公司的第一例金融債。

中國融資租賃三十人論壇執行秘書長聶偉柱稱,金融債的期限一般為3至5年,這樣會與租賃標的物的年限相匹配,並且較低的成本可以為金融租賃公司帶來更多的利潤,具有積極的意義。

新三板掛牌公司第一例

皖江金租本次發行的金融債是新三板公司的首例。這意味著新三板上的金融公司有了新的融資途徑。

金融債券是指金融機構法人(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的、按約定義務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是金融機構重要的資金來源之一。一般來說,金融債不會計算入銀行考核的信貸比中,且具有流動性較強、期限長、成本較低的優點。

早在今年6月3日,皖江金租就收到了中國人民銀行同意其發行金融債券的準予行政許可書,獲準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不超過30億元人民幣金融債券。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認為,皖江金租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為AA,2016年金融債券信用等級為AA,評級展望穩定,本期債券違約風險很低。

本期債券由主承銷商組織承銷團,通過簿記建檔、集中配售的方式,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債券利率為4.50%。本期債券的利息將每年支付一次,在兌付日一次兌付本金。

皖江金租表示,此次發行金融債券募集資金主要用於補充公司中長期資金,支持公司逐步增長的融資租賃規模。

皖江金租公布的年度報告顯示,截止2015年12月31日,公司總資產為262.59億元,同比增長46.77%,凈資產為37.0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25%,ROE為10.90%。

融資渠道逐步放寬

我國金融債券的發行是一個逐步放開的過程,最初只在國有大行、極少數的政策性銀行中發行,漸漸地又有十多家金融機構具備資格發行金融債券。2009年中央銀行允許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租賃公司等發行金融債券。

除皖江金租外,在新三板上並且處於一行三會監管下、有資格發行金融債券的金融類機構還包括:湘財證券,聯訊證券,開源證券,東海證券,南京證券,華龍證券,鹿城證券,齊魯銀行,永城保險,眾誠保險等10家。

去年9月初,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促進金融租賃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允許通過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多渠道籌措資金。

目前金融租賃公司的資金來源除自有資本金外,還有吸收股東存款、同業拆借、銀行借款、發行金融債券、租賃業務保證金等。

除此之外,租賃資產證券化、發行信托產品、引入保險資金、通過自貿區融入境外資金等融資渠道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寬。

在這種背景下,截至2016年6月底,我國共成立金融租賃公司49家,註冊資本累計達1536.55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512

國開行辟謠:“暫停金融債發行”報道不實

5月5日消息,國開行官方網站發布聲明表示,目前不存在金融債“暫停發行”的情況。

聲明稱,近日,個別媒體對國開行金融債發行安排做出不實報道。長期以來,我行根據信貸投放進度及金融市場變化穩妥有序安排發債工作,維護金融市場平穩運行,目前不存在“暫停發行”的情況。國開行將繼續認真貫徹中央精神,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紮實做好開發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各項工作,繼續落實“三去一降一補”,助力深化供給側改革,持續精準發力,服務脫貧攻堅、棚改、“一帶一路”等重大任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056

離岸投資者偏愛金融債房企債,評級與處置邏輯大不同

今年以來,中國內地市場債券違約事件頻發,相較於過去幾年的國企、地方融資平臺違約,這一輪”違約潮“以流動性管理能力較差、負債率高企的民企為主。這也帶動了一波趕赴離岸發債的浪潮,所幸離岸投資者對於中資債券的熱情並未全面熄火。

“過去幾年境內企業到離岸發債,投資方多為中資機構,而如今隨著內地去杠桿、流動性趨緊,反而是‘不差錢’的境外投資機構在買入中資債券,其中以中資房企、金融機構美元債為主,即使是B1、B2評級的債券仍會吸引投資人,這主要由於這類債券回收率高,但隨著離岸債券發行放量,投資者會更為挑剔並要求更高的風險補償。”在穆迪-中誠信國際2018年中信用展望研討會期間,穆迪大中華區信用分析研究主管鐘汶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相比之下,境外投資人對於內地的信用債市場則尤為謹慎,配置更多的仍只有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這與內地的評級體系和債務違約處置體系仍不完善不無關系。

中資境外發債放量

2018年至今,債券違約潮從央企、地方融資平臺轉移到了民企,目前已有近20只債券出現違約,涉及公司包括四川煤炭、大連機床、丹東港、億陽集團、神霧環保、富貴鳥、中安消等,合計金額近200億元。同時,債券棄發以及認購不足的現象也屢有發生。

這一現象也推動了境外發債的浪潮。自今年開始,房企借道境外融資的現象突出。例如,國家發改委網站的外債管理板塊公示信息顯示,對融創、萬科、首創、金科、華遠等多家房企的境外發債予以備案登記,如計算上此前批複的萬達、旭輝、陽光城、富力等多家房企的境外發債備案,已有超過10家房企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發行境外債券。

境外發債利率偏低、發債難度系數較內地小、認購熱情稍高都是主因。同策咨詢數據顯示,光是4月,房企境外融資總額折合376.12億元人民幣,相比上月的193.44億元大幅上升。從幣種來看,4月房企融資仍以人民幣為主,美元次之、新加坡元第三。

中誠信國際副總裁楊蕾提及,事實上,美元債市場在2017年就呈現了井噴態勢,發行的只數和規模都較2016年翻番,中資企業在境外發債最主要的發行人是銀行類、房地產和城投類。盡管美聯儲加息、歐洲央行或逐步退出QE(量化寬松)、中國內地去杠桿等進程將使離岸債市場流動性萎縮、中資發行人收益率上行,但目前對於境外發債的監管相對寬松,且境外融資的渠道還不會收緊。

目前,中資美元債在離岸債市場上屬於高收益債範圍,發行期限多以3~5年為主,短期和永續債的發行數量也明顯上升。盡管在境外發債,評級並非必備要求,但是過去兩年以來,有評級債券占比也在逐漸提高,且越來越多的中資美元債對發行人需要以擔保的形式進行增信。

不過,當前購債的投資者群體、對風險補充的要求都較過去幾年有所不同。鐘汶權告訴記者,“早前幾年購買離岸中資債的機構以中資背景為主,加之美元升值所帶來的匯率收益,即使非投資級的債券也大有市場;現在隨著內地去杠桿,反而是境外投資者購買,但會要求較高的收益率,畢竟離岸中資企業的債券發行量越來越大,加之還有其他如印尼等新興市場的債券加入競爭。”早在2010年,恒大的離岸債券收益率就曾達到10%。

而之所以房企債仍有需求,“這也與房企跨越信用周期、流動性管理能力較強有關。近期違約的公司中,除了富貴鳥,其他民企違約前的季報顯示其現金對短債的覆蓋率幾乎都不到100%,這意味著每天都可能存在違約風險,而房企該項指標基本都在200%~300%。”鐘汶權告訴記者。

評級體系待與國際接軌

相較之下,外資機構對於在岸信用債的避險情緒仍然較重,這與國內評級體系的脫節也不無關系。

富達國際中國債券基金經理黃嘉誠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市場的違約率目前只有0.1%~0.2%,仍然低於許多地區和市場。比如,以美元計價的亞洲高收益債券違約率大概能達到3%~4%。”

然而,在低違約率背後是剛性兌付以及早年較為寬松的流動性環境,就債券存量和只數來說,境內債券還是集中在3A、2A+、2A這個水平,較低的區分度導致整個債券市場定價趨同。在今年的民企違約潮中,眾多債項的評級仍屬3A。

在海外的評級體系當中,“比如3個B,有加減平,A有平加減,每個評級都有三個區分度,這樣可能對於市場不同的定價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法國巴黎銀行交易策略和研究主管單坤表示。

鐘汶權也對記者表示,根據穆迪評級的10年累計違約率,AAA評級十年的違約率為0.71%,B評級的十年後違約率則高達32.01%;穆迪AAA評級一年後降為AA的概率為7.77%,降為A的概率為0.79%;主體違約前20個月的評級中位數是B3或以下,而當評級達B3水平,發行人占各信用警號比例大幅提高,包括高杠杠、股價或債券或CDS(信用掉期)價格大跌、營運表現快速惡化 (主營業務收入和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大幅下降)等。就歷史平均違約率而言,最高的為媒體行業、博彩業、金屬和采礦業、林業、紙制產品、非耐用消費品 、環保工業等。如上的各項指標都有具體的歷史追蹤記錄,可以為未來提供借鑒。

就中國內地的信用分析來說,隨著債市有了更全面的違約率、回收率,做信用風險定價就有更加合理、更強的依據,這是債市升級的體現,當然對信用風險管理的要求也就更高了。

違約處置機制尚待完善

此外,國內債券違約前後的處置機制也有待完善。

中債資信的研究顯示,目前國內大部分債券發行文件中對於發行人發生重大事項時常見的協議安排是召開持有人會議,保障條款的設置尚顯單薄,同時,實踐中不乏發行人發生重大變化而影響企業償付能力的風險事件。

相比之下,國際債券市場設計精細的債券條款可以使債券持有人充分認識投資風險,約束發債主體的行為,最終有效保護債券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境外發行債券使用的償債保障條款主要是事件發生類條款,最常見的包括控制權變更限制、核心資產出售限制、負債限制、支出限制、抵押限制、並購限制、售後回租限制條款等。

此外,交叉違約條款在海外較為多見,即指一項債務合同下的債務人,在其他合同或類似交易中出現了違約,那麽本合同也將視為違約。與普通違約條款相比,交叉違約條款的設置使得債權人可以在本合同到期前能提前尋求救濟措施,從而使自己不至於處在更不利的地位。

同時,獨立的受托人(Trustee)此時也至關重要。“就海外市場而言,觸發違約後,受托人會通知債權人開會以尋求解決方案,如主張債券立即到期並進行清償,受托人可采取相應的法律救濟手段。但問題在於國內的受托人多數並非獨立的第三方,多為債券承銷商,存在利益沖突的問題。”鐘汶權告訴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671

國開行發200億「債券通」金融債

1 : GS(14)@2017-07-03 22:48:57

【明報專訊】為響應「債券通」通車,國家開發銀行宣布首次在境外發行首批規模最多200億元人民幣的「債券通」金融債券,並於境外聘請10家金融機構參與協調。平安證券副總經理張東認為,近期美元走弱導致人民幣貶值預期減輕、中美國債利差將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債券市場。

可藉「北向通」直接認購

國開行於今日起向全球投資者收集訂單,並於明日通過人行債券發行系統公開招標,發行 1 年期、3 年期及10 年期固定利率債券,發行規模合計不超過 200 億元人民幣,為同類品種中最大發行規模。合資格境外投資者可通過債券通下的「北向通」機制,直接參與本期債券認購。該行亦於境外聘請匯控(0005)、建設銀行(亞洲)、星展銀行等10 家機構作為跨境協調人。

平安證券副總經理張東認為,近期美元走弱大幅降低人民幣貶值的預期,美元貶值將令美債收益率下跌,當前中美國債利差處於歷史相對較高水平,其中3個月期限品種利差為214基點,令中國債券具備相對吸引力。相比於現有的直接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模式,債券通擁有更寬鬆的限額管理機制及便利交易、清算條件,料將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債券市場。

中銀:有助推動人幣國際化

中銀香港(2388)副董事長兼總裁岳毅表示,債券通將令海外人民幣使用比例逐步增加,有助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該行將繼續發揮人民幣清算行的優勢,為債券通順利運作提供支持。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819&issue=201707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757

國開行推債券通金融債

1 : GS(14)@2017-07-05 03:46:30

【本報訊】人行與金管局昨日聯合公告,宣佈債券通「北向通」將於今日開通。市場人士普遍預料,初期債券通的成交量不會太多,但長遠有助國際資金流入內地債市。另外,國家開發銀行亦公佈,率先推出首批「債券通」金融債券,將於今日向全球投資者收集定單,並於7月4日發行,合計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是同類品種中最大發行規模。事實上,港交所(388)上周五已發出邀請函,稱今日上午9時會於交易所舉行債券通開通儀式,由特首林鄭月娥主禮。滙豐銀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表示,債券通可鼓勵國際投資者參與內地這個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也有助刺激內地投資者對定息產品需求,長遠能吸引更多海外機構在內地發行人民幣債券。


渣打:不少客對債券通有興趣

渣打大中華及北亞地區金融市場部主管陳銘僑則指,在過去幾星期,已有不少客戶表示有興趣透過債券通投資內地債市,並預計中國債券在可見的將來會被納入更多全球性債券指數。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03/200771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9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