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中的榮面」
隨後到了一九八四年的十二月,索羅斯把他的目光描向了他的福地——大不列顛。那時,英國剛剛開始推動大規模的民營化運動,他抓住了這個契機投資獲得了二五○○萬美元的利潤。
一九八五年,索羅斯看到傳真機對老式的電傳打字機顛覆性的替代趨勢,針對主營產品為後者的西方聯盟公司(Western Union)建立了一○○萬股的空頭部位,華爾街再次敗在了他的手下,他又獲得了近千萬美元的利潤。
八○年代初,美元經歷各種浮沈變化,使得有賴於美元穩定的全世界厭煩和喘不過氣來。八○年代的頭幾年,列根政府致力於維持美元強勢,希望藉此平抑通貨膨脹,而且因為進口貨會因此變得便宜,也會吸引外國投資人前來投資,彌補美國的貿易逆差。最後,列根訴諸減稅,加上國防擴張,觸發了美元和股票市場欣欣向榮。外國資金被吸引到美國,自然能夠提升美元和資本市場。經濟日益擴張,吸引更多的資金,所有這些因素推高美元匯率——索羅斯同樣稱之為「列根大循環」。
進入一九八五年下半年,索羅斯仍擔心美國的經濟將崩潰。八月間,他相信「大循環」為了刺激美國經濟和支付軍力擴增的費用,已進入最後一回合的信用擴張期。「變局即將到來。」之所以有這種判斷是因為索羅斯發現,「美國和其他經濟強國已經體會到外匯市場已成一隻怪獸,與它們的利益為敵。」
安東尼.桑普森在《點石成金》一書中,提到這點時指出:「回想六○年代的情景,熱切見到全球管制解除的人,總希望全球各國的貨幣緩步和理性地調整它們彼此之間的價值,出口和經濟不振的國家將貨幣貶值到自己變得有競爭力為止;美元、日元或英鏡會準確地反映每個國家的工業效率。」
「一九七一年,尼克森把美元和黃金的關係脫離,以及當各國貨幣開始獨立浮動之後,沒人預期到七○和八○年代匯率會激烈波動。」然而,事實是匯率隨著每一個新謠言而波動。匯率似乎不再與出口有關。到了一九八○年代末,美元兌日元一天之內可以波動四%。索羅斯剛開始操作貨幣時,運氣不是很好。八○年代初,他其實賠了錢。但是八○年代中期,他研究市場狀況之後,信心重燃。他預料到美元——以及其對日元和德國馬克的關係——會成為金融世界的主戲,而他正在注意這一點。
上一篇:索羅斯 (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