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拉登之死 蔡東豪 Tony Tsoi

2011-5-19  NM




收到拉登被殺的消息,這一日是公眾假期,我興奮得立即把消息告訴五歲的兒子,他當然不知拉登是誰,做過什麼事。我告訴他:「一個壞人被殺了。」我希望兒子要知道這世界有壞人,而最後正義一定會戰勝壞人。

一 個人之死,不論他是什麼人,應該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為一個人之死感興奮,這感覺頗奇怪,特別是在一個有樣學樣的五歲小孩面前,一瞬間我曾猶豫過,這是正 確榜樣嗎?可是我完全不感到不自然,我很少如此肯定:This time is different。在一個意見分化的世界,不容易找到一件所有人都贊成的事,殺死拉登這人類公敵近矣。政治評論者紛紛指出,殺死拉登不代表恐怖主義終 結,相反恐怖組織更趨分散化,令西方國家更難防範恐怖襲擊,因此拉登之死只起象徵作用。拉登之死象徵以上帝之命,利用恐怖手段殺害無辜的反人類行為,不為 文明社會所容,這象徵作用太重要了。更多政治評論者指出,要根除恐怖主義,一定要從全球化發展不平衡、貧富不均等問題着手解決,這說法當然不錯,但我肯定 恐怖活動非解決這些問題的合理方法。

 

也有人指寃寃相報何時了,人類應以寬容去衝破惡性循環。我到過奧斯威辛,我感受過一群 人在一個狂熱主義的影響下,能夠做出違背人性的行為。這世界有壞人,而文明社會不應姑息壞人得逞,那怕懲處方式是殺人。當一個人可以做出如此殘忍的事情, 而同時可以影響這麼多其他人,這個人不值得任何人付出一丁點同情心。拉登的信徒封他為英雄,因為他為弱勢社群發聲,帶領弱者擺脫西方勢力控制,不惜以自殺 方式,先殺死自己,再殺死敵人,而拉登眼中的所謂敵人是上班的白領、上學的兒童、飲咖啡的遊客。拉登說過:「We love death」,文明社會不會理解拉登的思想,因為我們都熱愛生命。反恐戰爭本身是一場不一樣的戰爭,敵方四散全球,沒有統一的面孔。戰爭中難尋公義,拉登 死後出現不少疑問:應否生擒拉登?應否把他立即海葬?我不知道答案,或者關於戰爭的答案,通常埋藏在戰爭為何而起這問題裡面,一場以殺無辜為目標的戰爭, 最後以精神領袖被殺告一段落,或許這是某程度的Closure。

 

拉登領導的阿蓋達不是一個國家,沒有軍隊,它代表一種思 維。拉登是二十一世紀出色的形象塑造者,他善用網絡科技,發動信徒自發行動,以有限資源策動這麼大的影響。原來這一切都是拉登製造出來的形象,拉登不是刻 苦生活在山洞中,他住在一個價值百萬美元的居所,睡在一張大床上,有數個妻子相伴。據傳媒報導,拉登長期派人出外購買可樂、雀巢牛奶、外國牌子洗頭水…… 拉登躲在山洞的形象,是他自編自導自演的一場戲,美軍海豹突擊隊完成任務之同時踢爆這個謊言。拉登不是神,他是愛飲可樂的人。拉登被殺的時候,身邊只有家 人和三數名親信,其他信徒在哪裡?莫非他們也看破了這個謊言?不需要是政治或宗教專家,只需略懂人性的旁觀者也看得到,拉登的思想不可能改變文明社會。沒 有人想去死,沒有人想住在山洞,殺害無辜不威風,世上有對的事和不對的事之分,而我們懂得分。文明社會最偉大的信念,是人可以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 什麼都不做。我可以懶洋洋躺在草地上,為了什麼?沒什麼,就是此刻我喜歡這樣做。可以嗎?當然可以。

 

「阿拉伯之春」的源 頭,可追溯到突尼西亞的一個水果小販的自殺,他自殺的動機不是想證明什麼大道理,他只想有一個謀生的機會。其實我們的需要何嘗不是非常簡單,不要跟我談民 主普選,不要跟我談和諧愛國,我不懂也不想去懂這些理論,我只想以自己的方式過我的生活,我只想有一個居所,一片寧靜,可跟兒子踢波,其他的我不想理,可 以嗎?文明社會容許我這樣做。過去十年拉登改變了一些東西,例如搭飛機增加了安全檢查,但不變的,是我們仍然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殺死拉登是海豹突擊 隊,打敗拉登思想是文明社會的一片寧靜草地。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93

說史131224本拉登的基地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12/24/%E8%AA%AA%E5%8F%B2131224%E6%9C%AC%E6%8B%89%E7%99%BB%E7%9A%84%E5%9F%BA%E5%9C%B0/

說史131224
本拉登的基地:巨塔殺機 下篇
供稿人:蟬

沙特的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建國於1932年,建國人 阿齊滋‧沙特Abdul-Aziz bin Saud打敗了國內伊斯蘭極端組織 伊赫萬教Yihewani,令沙特家族在 奧斯曼帝國解體後再次據有王位。 發展石油事業之前,貧窮的沙特阿拉伯主要收入來自前往聖城 麥加和麥地拿的朝覲者。 每當經濟蕭條之時,來自朝覲者和椰棗的收入下降,國家的前景看來如歷史一般黯淡。 然而石油的興起令這個國家的命運完全扭轉。***

沙特第一家石油公司:阿美石油公司Saudi Aramco,是美國地質學家 特威切促成的。 本拉登的父親 穆罕默德本拉登便是 阿美石油公司的僱員,負責在德黑蘭建房給工人居住。 隨著形勢發展,阿美石油鼓勵員工離開公司創業,然後携手合作,穆罕默德便是當中最成功的事例。 他工作勤奮,喜歡與基層工人一起勞動,出色地完成外包建築工程。

穆罕默德的效益和態度受到王室的賞識,把一些宮殿工程判了給他,其中包括了沙特的首座混凝土建築物。 50年代開始,穆罕默德受老國王委托修葺清真寺。老國王死後,長子繼承王位,其人奢侈浪費無人能及,沙特王家在外面窮奢極侈的形象,他便是始作俑者。

國庫空虛加上國內基建膨脹,令沙特的經濟陷入困難。 國王以某些高質素資產作為工程代償,令到穆罕默德的財富高速增長。 經過多年努力,沙特本拉登集團成為一個巨大的企業,其聲譽在修葺 “麥加大清真寺”時達到巔峰。 整修工程歷時12年,耗費180億美元,可同時接待100萬名信徒。
1958年,費薩爾王儲奪得政權,他說接替王位時庫房剩下不足100美元,銀行也不願意貸款給他。 在這個艱難時刻,沙特的忠臣穆罕默德仗義出手,救助國家,並奠定他在國內的獨有地位。***

穆罕默德的奢侈的在他妻妾的數量方面可見一斑。 他正式迎娶過22位妻子,生養了54個孩子,本拉登排第17位。 他的母親被父親休棄後轉嫁給集團中一個經理。 穆罕默德死後,孩子們幾乎全都送到黎巴嫩接受教育,本拉登是家中唯一留在吉達唸貴族學校的孩子,這令他養成頑強的地域觀念。

蘇共的入侵
本拉登性格認真,思想傳統,生活極之樸素。高中時候加入了 “穆斯林兄弟會”,與埃及的情況不同,穆斯林兄弟會在沙特是秘密結社,入會的多是宗教狂熱者。他年青時和很多穆斯林一樣極受 庫特卜思想所影響,認為伊斯蘭教與其他宗教不同,因為它是一種生活方式。***

1979年聖誕夜,蘇聯入侵阿富汗,伊斯蘭世界受到共產政權的衝擊。 年輕的本拉登極之憤怒,但其實在此之前他根本不知道阿富汗是甚麼地方。 當時阿齊茲國王大學有一位極具聲望的巴勒斯坦伊斯蘭學者 阿扎姆Abdullah Yusuf Azzam,提出著名的激進口號“只要聖戰與長槍;不要談判,不要會議,也不要對話。”***

阿扎姆在吉達追隨者眾,發生阿富汗事件後,他急於參加抵抗運動,便移居到靠近阿富汗的巴基斯坦工作和生活。 當時前往阿富汗的「穆賈赫丁Mujahideen」(聖戰者)都聚集在 白沙瓦Peshawar這個聚集美國中情局分部和阿富汗難民營的戰略地點,阿扎姆每周都會到白沙瓦去和聖戰者聯繫。

阿扎姆在阿富汗阿拉伯人當中享有極高的聲望,當得上聖戰者的精神領袖。 他經常回到沙特去招募青年人,他在沙特的時候便待在本拉登家。 本拉登崇敬阿扎姆並以他為榜樣;阿扎姆亦覺得他相當有意思,因為本拉登即使富有,卻過著窮人的生活,對身邊有需要的人卻極為慷慨。
二人亦師亦友的關係一直維持到阿扎姆被刺殺。

基地組織的建立
本拉登很快就找到自己在聖戰中的角色:資金募集者。*** 本拉登在沙特擁有極好的人脈,王室內外的達官貴人都踴躍捐輸之餘,還爭取到國家航空公司給予義士們前往巴基斯坦的特別優惠。 沙特集團更在埃及開羅設有辦事處,方便招募聖戰者前往沙特,再轉往巴基斯坦。

蘇共進攻阿富汗的最終目的是控制波斯灣的 霍爾木茲海峽,這裡能控制住整個中東石油的供應線。 美國和沙特當然不能袖手旁觀,秘密通過巴國三軍情報局向抵抗力量供應武器和資金。***
膠著的局勢持續至1984年,本拉登終於擺脫王室的覊絆,放棄一直以來不敢前往戰區的心態,首次在加吉感受到前線聖戰者的嚴峻情況。

本拉登遂作出一個重要的決定:為每個加入聖戰隊伍的阿拉伯人提供前往阿富汗的機票、住所和生活費,和每月安家費約300美元。 同時,阿扎姆又向穆斯林發佈了聖令:阿富汗的聖戰對於每一個健全的穆斯林來說都是必須履行的義務,驅逐侵略者的戰鬥將一直堅持下去,直至竟功為止。

其時海灣地區經濟蕭條,社會生活單調乏味,青年對人生無法寄望,聖戰甚或殉教於是成為他們另一種理想化的人生選擇。 阿扎姆把殉教描繪得引人入勝,從而創造了一種對死亡的崇拜,成為基地組織的核心精神。****

本拉登雖然不像阿扎姆那樣擁有崇高的地位和魅力,但他的人脈、財力和高度投入令他成為聖戰組織之間極受歡迎的人物。 本拉登在抗蘇時期往來於兩個主要人物:埃及「聖戰組織」前伊瑪目 扎瓦希里Ayman al-Zawahiri和巴基斯坦的 阿扎姆之間。 扎瓦希里本來並不支持走恐怖主義極端路線, 只希望在巴基斯坦重建往日聖戰組織的光輝。但白沙瓦的生活令他改變了想法。

扎瓦希里為本拉登提供了一批經過嚴格訓練的聖戰者骨幹,並潛移默化令本拉登成長為他設計好的角色,同時又削弱阿扎姆的影響力。 阿扎姆並不認同扎瓦希里所擁戴的“塔克費爾”異端,認為不應濫用暴力而污染聖戰的純潔。

1988年,在蘇共宣佈撤軍後,三人與一批極具影響力的人士召開會議並商討聖戰的未來。會議中阿扎姆的意見被忽略,本拉登被選為聖戰者的領導,而同時宣佈「al-Qaeda al-Askariya」軍事基地成立。

基地」是一個弘揚真主言論,並讓真主的宗教取得勝利的伊斯蘭派別。 組織透過軍事訓練成立一個阿拉伯人的國際軍團。****
白沙瓦的訓練基地被稱為「卡伊達al-Qaeda」,意思正好是 “訓練基地”。

參考:
《巨塔殺機:基地組織與9/11之路》
《The Looming Tower: Al-Qaeda and the Road to 9/11》, Lawrence Wright, 2006
本書為2006年普立茲非小說獎得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227

本拉登臨終遺書:ISIL太狠,遠離他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067

本拉登, 基地組織, ISIL, 恐怖組織, 伊拉克

(上圖來自路透。左為本拉登,右為一名ISIL武裝分子。)

伊斯蘭教激進分子的恐怖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簡稱ISIL,6月底更名為“伊斯蘭國”)今年在伊拉克和敘利亞掀起腥風血雨,迫使美國自2011宣布從伊拉克撤軍後又於上周對伊發動空襲。而英國媒體近來爆料,ISIL早就是個狠角色,連發起“九·一一”恐怖襲擊的基地組織頭子本拉登生前也忌憚,不願與他們為伍。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巴基斯坦發現的本拉登遺物中有一封長達21頁的信函,其中警告了ISIL帶來的危險。

《每日郵報》報道稱,信中本拉登呼籲,基地組織要切斷與ISIL的一切聯系,因為該組織極為兇殘。本拉登認為,ISIL公然不尊重平民的生命,如基地組織還與ISIL有瓜葛,ISIL的行徑可能破壞基地組織的聲譽。

該報道稱,為證明以上觀點,信中列舉了ISIL的多起暴行,如使用化學武器、轟炸清真寺、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一座教堂屠殺天主教徒。

該報道提到,這封堪稱遺書的信函並非本拉登本人所寫,而是由一位為他服務的基地組織高官執筆。

上周華爾街見聞文章也提到過,ISIL比其他恐怖組織更危險,簡單地說,它就是基地組織、柬埔寨聲名狼藉的紅色高棉以及德國納粹的邪惡組合。

上周,為躲避ISIL的種族滅絕打擊,伊拉克的少數民族雅茲迪人被迫躲進缺水少食的荒山,美國還為此空投救援物資。

同時,自封“聖戰者”的ISIL武裝分子緊密圍捕並大肆屠殺那些他們認定的異教徒,連與他們同一教派的遜尼派伊斯蘭教徒也不放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71

賓拉登接班人 敗給市場法則

2014-09-29  TCW
 
 

 

「市場沒有永遠的贏家」,這個道理對恐怖組織同樣適用。曾策畫「九一一事件」的蓋達組織,其領袖札瓦希里(Ayman al Zawahiri)日前宣布,將在印度另起爐灶,數日前並試圖劫持一艘巴基斯坦軍艦。雖功敗垂成,但也喚起世人對這個昔日恐怖組織龍頭的記憶。

札瓦希里原是九一一主謀賓拉登左右手,他是埃及開羅大學畢業的外科醫生。當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時,他遇上賓拉登,成為其「御醫」。賓拉登被美狙殺後,札瓦希里繼任成為蓋達領導人,也是美國政府懸賞二千五百萬美元的通緝要犯。

蓋達組織原本盤據中東,為何還要遠赴印度開拓「市場」?原來,新竄起的「伊斯蘭國」(ISIS)已經一家獨大,藉著控制石油與古物走私,不靠外界捐款也能過活,甚至還能付薪水給旗下的「聖戰士」。而它三不五時靠著「斬首美國人」吸引輿論目光,激進分子紛紛慕名投靠。日前,一位英國的女性穆斯林阿奎莎(Aqsa Mahmood),本身是藥劑師,卻放棄優渥的中產生活,替伊斯蘭國打聖戰,可見其號召力。

相形之下,無自主財源的蓋達組織仍要靠外界捐款,然而過去金主如今也多投靠伊斯蘭國,肯對蓋達組織「雪中送炭」者越來越少。此外,伊斯蘭國利用社群媒體招募年輕人,蓋達組織仍以傳統秘密結社方式招人,自然相形見絀。

諷刺的是,伊斯蘭國領導人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曾是蓋達組織的棄徒。今年二月蓋達才將巴格達迪「開除」,理由是他的主張太過殘暴,不料,這位棄徒如今卻成為蓋達組織最大競爭對手。在伊斯蘭國崛起後,蓋達組織呼籲志願者,「請不要再去投靠『伊斯蘭國』,因為我們也需要人!」充分道盡其無奈。

蓋達組織的沒落,再次證明「競爭無所不在」:競爭從來不限於市場內看得見的對手。只要有利可圖,市場外的潛在對手,隨時會跳進來和那些龍頭競爭。曾令歐美聞風喪膽的蓋達組織,面對新崛起的伊斯蘭國競爭,如今被迫到它曾看不上眼的南亞印度去開拓「市場」,就再次驗證這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957

“恐怖分子申請表”和拉登的情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21118.html

“恐怖分子申請表”和拉登的情書

第一財經日報 孫卓 2015-05-22 06:00:00

美國情報總監辦公室20日公布了“本·拉登的書櫥”——這是4年前美國海豹突擊隊在突襲拉登藏身處時在其書櫥中搜到的內容名單,包括私人信件、圖書和文件等,甚至還有拉登給妻子的情書。
美國情報總監辦公室表示,公布“本·拉登的書櫥”,是在不影響美國情報機構工作保密性的前提下,增加該機構和當時行動的透明度。

美國情報總監辦公室20日公布了“本·拉登的書櫥”——這是4年前美國海豹突擊隊在突襲拉登藏身處時在其書櫥中搜到的內容名單,包括私人信件、圖書和文件等,甚至還有拉登給妻子的情書。

美國情報總監辦公室表示,公布“本·拉登的書櫥”,是在不影響美國情報機構工作保密性的前提下,增加該機構和當時行動的透明度。

有美國媒體稱,美國情報部門公布這份文件,也是為了反駁美國資深記者赫什(SeymourHersh)10日在英國《倫敦書評》上發表的一篇極具爆炸性的文章。赫什當時稱,白宮關於刺殺拉登的行動“充滿惡劣的謊言”,而且“美軍在離開拉登的住所時並沒有拿走所說的裝有‘電腦’和‘存儲器’的垃圾袋,只是用背包帶走了當場發現的一些書和紙張”。

本·拉登

本·拉登

美國情報總監辦公室的發言人表示,“拉登的書櫥”顯示,拉登所讀書籍和資料均同他策劃的“9·11”恐怖襲擊以及美國的反應有關,他還搜集了有關美國軍事行動和伊拉克及阿富汗戰爭的圖書和文件。

“你是否願意實施自殺性襲擊”

公布出來的“拉登的書櫥”包括103份文件和視頻,其中有一份是基地組織在招募恐怖分子時使用的申請表。

同其他工作的申請表類似,這份申請表也為“填充表格”的形式,所問的問題也包括了一般工作申請所問的“你是否有犯罪記錄”、“你的愛好是什麽”等常規問題。然而,表格的問題越往後就越讓人不寒而栗,申請人要回答包括“在聖戰的道路上,你要實現哪些目標”,還有“你是否願意實施自殺性爆炸襲擊”等問題。最後,申請人還要“做好心理準備”,因為表格最後問“如果你成為‘烈士’,我們應該和誰聯系”?

在美國突襲獲得的這些文件中,拉登的手寫信件占了多數,其中包括他被打死前寫的一封對全球聖戰分子取得的進展表達喜悅的信件。“我們的進展很好,形勢也平靜了下來。”拉登在信中說,“兄弟們都很小心同時保持了低調。”

在拉登所收錄的美國官方文件中,有一份最知名的由美國國會做出的有關基地組織、伊拉克和阿富汗的《911委員會報告》。他收錄的非紀實類書籍,包括一本《奧巴馬的戰爭》,以及一本如何進行遊擊戰的指南。雜誌方面,拉登收集的包括美國《新聞周刊》、《時代》以及《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等。

“寫給深愛的妻子”

美國國務院前反恐事務協調專家、達特茅斯大學學者本傑明(DanielBenjamin)表示,美軍所發現的這些信件和文件,顯示了拉登在被擊斃前仍將襲擊美國和保持自己在基地組織的地位作為主要目標。

“他(拉登)的目標仍然集中在將美國趕出中東地區,以及通過實施災難性的襲擊來擴大自己的網絡。”本傑明說,“他在信中一再要求聖戰者襲擊美國大使館。”

本傑明還說,拉登收錄的書籍除了顯示他對外交事務的興趣之外,還顯示了他的“自負”心態:因為他選擇的書籍和雜誌都是曾經討論過他,或做過有關他的報道的。

“他尋找西方人對他做的戰略性的分析。這也顯示了他的某種虛榮心。”本傑明說。

同其他文件顯示的冷血無情相比,拉登還錄制了一份音頻信件給自己四位妻子中的一位,內容顯得非常“感性”,這也被稱為他的最後一封“家書”。在這份信件中,拉登把她稱為“我所深愛的妻子”。“要知道你讓我的心充滿了愛和美好的回憶,還有為了善待我而受的苦。”拉登說,“你是我的掌上明珠,是我在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627

我所認識的拉登們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4125

資料圖:本·拉登 (CFP/圖)

拉登的堂弟與我在酒吧里又喝又跳,喝到半酣,他對我說:“奧薩馬就是看不慣這樣的生活,巴不得我們都過跟他一樣的日子。我偏要喝酒、跳舞、聽流行樂、看電影、下棋。這等於告訴他‘我不怕你’,我們不是軍人,這樣的方式就是我們最好的反恐辦法——你記住,我們普通人最好的反恐辦法,就是照常過我們想過的生活”。

近日,中國實德集團曾經和本·拉登家族合作的消息,在國內引發了不小的轟動。

作為一名“老非洲”,我曾在非洲許多國家工作生活過,並且從事過不同的行業,先後接觸過多個本·拉登家族的成員。說實話,一開始接觸時,心里還是有些惴惴不安的,但很快便發現其實並沒有什麽可怕的。實際上,本·拉登家族枝繁葉茂,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大財團之一,搞恐怖活動的奧薩馬·本·拉登是這個家族里的另類。

做倒爺的拉登

我曾譏笑他“連水泥的小便宜都想占還自稱大老板”。他正色道,本·拉登家族就是因為不會輕易放棄任何一個碰上的小機會,才能發大財的。

第一次和“拉登”接觸是在北非國家阿爾及利亞,大約是2002-2003年的事。

當時,我以首席翻譯兼秘書的身份為浙江某大型民營建築集團駐當地辦事處工作,該辦事處正負責兩個當地大型住房營建項目,每天都需要大量水泥。那時,阿爾及利亞的經濟模式酷似中國改革開放之初,是所謂雙軌制,水泥供應分“計劃內”和“計劃外”。前者的價錢只有後者1/6、甚至1/10,但要憑批文自己去位於阿爾及爾市郊的水泥廠大門口提貨,後者則要到黑市上去買,甚至靠進口。

阿爾及利亞剛剛經歷了反恐內戰,街上不時有軍警和裝甲車,我們的工地有武裝憲兵保護。即便如此,其中一個工地還是遭到恐怖武裝夜襲,當地一家“釘子戶”因男主人是警察而慘遭滅門。全家十多口僅幸存兩人——男主人執勤未歸,一個小孩子因躲到床下未被發現幸免。戰後的阿爾及利亞正處在百廢待興的建設熱潮期,同時動工的大型項目實在太多,“計劃內”水泥一時間處於“有計劃、無水泥”的尷尬階段,我們的工地也不例外。盡管住房部的水泥批文印章齊全,並且是每天都可按定量領取的循環批文,但去水泥廠十次倒會有六七次撲空。不是不賣,是真的沒貨。

就是在這種尷尬中,“阿爾及爾·拉登”與我在水泥廠提貨處門口撞上。

這位“拉登”自稱是奧薩馬·本·拉登的兄弟。熟悉他的人說,他倆其實不過是堂兄弟,而且阿拉伯人家族規模大得出奇,可以稱作兄弟的親戚,怕是沒有幾千也有幾百。不過,他說自己有一段時間常和本·拉登見面。這或許不假,他保存著和拉登的合影。合影里的拉登很年輕,雖也有大胡子,額頭上卻幾乎沒有皺紋。

說“撞”,是因為他那天本來是去水泥廠辦別的事,因為瞥見我們那張循環批文才有興趣屈尊過來搭訕的。順便說一下,那家水泥廠差不多是阿爾及利亞唯一一家大型水泥廠,在中國平淡無奇的夕陽產業,在彼時的阿爾及利亞,卻是不折不扣的“戰略企業”,地位相當高。

他提了一個對我們頗有吸引力的合作建議:我們把循環批文轉讓給他,他負責按天如數供應我們水泥,而且每噸額外再給回扣。對這樣的交易條件,我們公司的總代表將信將疑,但“計劃外”水泥又實在用不起,只能先試試看了。為保險起見,批文仍舊放在我們這里,但拉登需要時打一個電話必須隨叫隨到,至於回扣,則被我方照“計劃內”價格又折成了水泥。

由於語言的優勢,這個隨叫隨到的差事大多由我擔任。那時我還不會開車,拉登等得不耐煩了,就會開著他那輛特別改裝過的“高爾夫”跑過來接我,一來二去很快就混熟了。

這位拉登自吹是做大買賣的。這點看來並不假,他曾帶我驅車開過阿爾及爾海濱大街上空神秘的高架橋,這些俗稱“將軍橋”的高架橋一頭連著碼頭,另一頭通向某些軍事禁區,據說是方便軍方高層走私用的特殊通道,閑人免入,外國人更免談。他和我其實都是外國人,卻能開著私家車在這樣的通道上一路暢通無阻。那里是欣賞阿爾及爾海景最理想的角度。

我曾譏笑他“連水泥的小便宜都想占還自稱大老板”。他正色道,本·拉登家族就是因為不會輕易放棄任何一個碰上的小機會,才能發大財的,“何況你們這筆生意也並不算很小”。他還反問:“你們中國不是有一句跟泰山有關的諺語,是說這個道理的。我聽了記不住,你難道也記不住麽?”他自稱在迪拜聽某個中國人對他說的,大約是“泰山不捐霄壤所以成其高”吧?

我們這筆生意為何不算小?照他的說法,他有辦法從“將軍通道”搞到數量充足、價錢只比“計劃價”高一點點的“計劃外水泥”。但按照他和軍方的君子協定,這些水泥他們是不能直接拿出去賣的,“否則就會倒黴”,於是他寧可倒貼一點,把這些“問題水泥”和我們的批文交換,接下來他就能堂而皇之地把“批文水泥”拿去市場上賣高價了。對他而言,批文上每天的限額不過是一根橡皮筋,除了總數和單價,其它一切都是有彈性的。照他的說法,中國公司當時拿下許多阿爾及利亞部委的大型工程,手中捏著的循環批文最多,最需要水泥,卻又最沒把握按時拿到。他從我們這些中國人手里賺到不少,當然“主要是救了你們的急”。

不管主觀如何,這位拉登客觀上的確救了我們兩個大工地的急,整個工程期間每天定量的水泥從沒斷檔過,這在當地簡直是一個奇跡。

大多數拉登是反恐的

“你聽著,沒有哪個做買賣的喜歡恐怖主義,奧薩馬是個瘋子,”他卻一點不覺得這個玩笑很好笑:“其實我們兄弟大多都是贊同反恐的”。

混得很熟以後,拉登常和我聊法國老歌、老電影,甚至他的艷遇(他的妻子是法國人)。這和我腦海中的本·拉登標準像著實相差得太遠。此外,相處一年多,我從沒見他穿過阿拉伯長袍,要麽西服革履,要麽一身休閑裝。

他告訴我:“你以後如果有機會看到更多‘拉登’就會發現,大多數‘拉登’都是像我這樣的世俗派——喝酒、聽音樂,有的還娶西方女人,有些人一輩子沒回過吉達(拉登家族的故鄉)”。他還說,奧薩馬年輕時也抽煙喝酒,後來才戒掉的,也不知是真是假。

至於長袍,他卻表示,其實是很愛穿的,理由是不熱、透氣且可以防曬,很適合當地天氣。在家他幾乎都穿長袍,出門不穿是因為每天都要和政府機關(尤其將軍們)打交道,怕招惹嫌疑。畢竟,當時的安全形勢緊張,反恐十分堅決的阿爾及利亞軍方對長袍有些不感冒。

2012年冬天,阿爾及爾下了一場大雪。這在當地是難得一遇的景象,我們正在住處門口踩雪玩,他突然開著“高爾夫”飛馳而來,一把將我拖上車:“這里有什麽好看,阿特拉斯山和撒哈拉沙漠的雪景才壯觀呢。”

的確,阿特拉斯山的雪景十分迷人,撒哈拉沙漠被皚皚白雪覆蓋的景象更令我嘆為觀止。我們一來一回,足足用了一整天時間,這是我和他單獨相處最長的一次。在途中,他談到當初如何與阿爾及利亞結緣。

“我父親當年常帶我來阿特拉斯山的高幹溫泉度假村度假,從那時起我就喜歡上了這里。”他還指指點點,告訴我某個鐵軌延伸的遠方,就是那座被他形容得天堂一般的溫泉度假村。

然而,彼時那里在我眼中,卻不過是一片殘垣斷壁。對此他長嘆道,內戰一爆發,度假村就荒廢了,“都是恐怖主義惹的禍”。歸途路過一座大型軍營,他說是阿爾及利亞最精銳的第一師駐地,離大門很近的那座獨立的屋子是師部。本來師部不應該放大門口的,因恐怖武裝氣焰太囂張,師長一怒之下就把師部搬到最前沿,表示決一死戰,“其實這位師長以前沒那麽勇敢,都是給逼到這樣的”。

“反恐?你們拉登家也希望反恐麽?”我半開玩笑道。

“你聽著,沒有哪個做買賣的喜歡恐怖主義,奧薩馬是個瘋子,”他卻一點不覺得這個玩笑很好笑:“其實我們兄弟大多都是贊同反恐的。”

這種反恐論調此後他又念叨過多次。齋月中某一天,剛剛經歷過一整天水米不進和數小時馬拉松談判的我情緒有些不高,傍晚見到他,又聽他這般絮叨,就忍不住搶白:“反恐?你怎麽反,倒騰水泥反恐麽?”

他默不作聲,午夜時分又開車過來,他知道我習慣夜間工作:“跟我喝酒去。”

在公開場合,阿爾及利亞是禁酒的,除了個別隱蔽得很深的酒類專賣店和少數涉外餐館,大多數超市、商店和普通餐館是沒有酒賣的,但酒吧一條街例外。那里不但有酒,而且入夜後很多酒吧都把生意做到露天,還有樂隊和歌手助興。

拉登顯然是這里的常客,他又喝又跳,無所禁忌。喝到半酣,他才道:“奧薩馬就是看不慣這樣的生活,巴不得我們都過跟他一樣的日子。我偏要喝酒、跳舞、聽流行樂、看電影、下棋。這等於告訴他‘我不怕你’,我們不是軍人,這樣的方式就是我們最好的反恐辦法——你記住,我們普通人最好的反恐辦法,就是照常過我們想過的生活”。

我很欣賞他這番話,並且一直銘記至今。

交往久了,他也坦言,在龐大的拉登家族里,自己只是個小兄弟,做的不過是小買賣。他還預言,我今後在別的非洲國家也會遇到其他本·拉登家族的兄弟。後來,在貝寧、多哥、馬里和布基納法索,我果然都遇到了本·拉登家族投資的企業,有些還有過合作。

宰羊節過後不久,另一家和“拉登”合作的中國企業——來自西南省份的某國企被不知什麽人參了一本,讓國內主管部門“修理”了一番。我們雖是民營企業,總公司也不免擔心因小失大,加上項目進展已度過水泥用量最大的階段,便順勢和拉登好合好散,互道珍重了。不久,我因故提前中斷合同回國,他聞訊後趕來送別,送我5盒袖珍版阿拉伯文《可蘭經》,還有一套非常精美的女性飾物,說是送我太太的。這套飾物我太太非常喜歡,卻從未公開戴過,因為她一直找不到一套適合搭配的衣服。

直到2007年移民加拿大之前,我和他都保持著聯系。大約2004年的樣子他突然被當成走私犯抓了起來,但沒過幾天又沒事人般被放了,照樣做他的“大買賣”(以及倒騰水泥這類不算太大的買賣)。回國開會時聽熟悉他的朋友說,他被抓是因為和他關系非同尋常的某個阿爾及利亞將軍倒臺了。他那麽快被放出來而且毫發無損,究竟是何原因,就著實不得而知了。

(梁淑怡/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575

本·拉登副手十分擅長“躲貓貓”,至少4次躲過暗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6461.html

在本·拉登死後出任基地組織領導人的紮瓦赫里(Aymanal-Zawahiri)迄今已經在這個位子上坐了5年時間,而他依然好好地活著。

對於他到底已經是 “過去式”還是基地組織的優秀人才,專家們眾說紛紜,不過有一點大家都非常同意:紮瓦赫里十分擅長“躲貓貓”。

在巴基斯坦成功追蹤到本·拉登行蹤並將之擊斃的美國情報官員,並不願意透露是否知道紮瓦赫里的所在,但他們承認,這名現年64歲的埃及人行蹤非常隱蔽。

紮瓦赫里至少已經躲過4次美國的暗殺行動。然而這些行動都發生在2007年以前,距現在差不多十年了。

美國官員表示,紮瓦赫里為了避免成為美國的目標,甚至不惜采取極端行動。有報道稱,紮瓦赫里為了尋求保護,融入偏遠山區部落,更使用“綠屏”(green screen)技術來掩蓋視頻中的住所情況。據多名美國情報官員表示,紮瓦赫里被認為躲藏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邊境的偏遠地區。

圖為紮瓦赫里(Aymanal-Zawahiri)

曾4次死里逃生

作為基地組織的聯合創始人,紮瓦赫里以本·拉登副手的身份在“9.11”恐怖襲擊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並且,在襲擊後的幾個月,他作為該恐怖組織的發言人,多次發布視頻和音頻。但是後來,隨著無人機和特別行動襲擊的打擊,基地組織力量逐漸被削弱,此類音頻和視頻訊息越來越少,重要性也越來越低。

在“9.11”恐怖襲擊之後的5、6年時間里,紮瓦赫里有過4次死里逃生的經歷,其中兩次是在2001年11月對托拉波拉的圍剿中,他被鎖定為攻擊目標卻大難不死,而他的一個妻子和兩個孩子在襲擊中喪生。

2006年1月,美國中情局和巴基斯坦警方在巴基斯坦的一個村莊中發現了紮瓦赫里的行蹤,並發射了一枚導彈。共有11名恐怖分子在襲擊中被擊斃,紮瓦赫里卻在事後迅速發布了一則視頻,表明自己再次逃過一劫。

2007年8月,美國再次對托拉波拉發動襲擊。用美國情報術語來說,那里有“HVT-1或HVT-2”(HVT指high value target,即高價值目標),分別指代本·拉登和紮瓦赫里。可惜的是,即便這次行動擊斃了十幾名基地組織和塔利班成員,卻未能找到本·拉登或紮瓦赫里的蹤影。

不到4年之後,美國海軍海豹部隊成功擊斃本·拉登,成為反恐歷史上的一座豐碑。然而紮瓦赫里卻依然活得好好的。

2007年以來,似乎沒有紮瓦赫里被追蹤到的跡象,或許是因為他更謹慎了。相關報告顯示,這幾年來,他先是從巴基斯坦城鎮地區搬遷到了阿富汗邊境,後又進一步往北遷到了山區的部落地區。專家表示,此舉為紮瓦赫里及其追隨者提供了更多的保護。

紮瓦赫里還會使用成像技術掩蓋自己的行蹤。在2006年9月發布的一段視頻中,紮瓦赫里出現在一個似乎是圖書館的地方,畫面中有桌子、橫幅、書架,書架上甚至還有一部玩具大炮。專家稱,所有這一切都是用軟件和綠屏技術“創作”出來的,連橫幅上的字都是後來加上去的。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顯示紮瓦赫里身處一個相當不錯的環境:有固定辦公室和住所,而不是在山洞或土屋中。

被邊緣化的“孤家寡人”?

不過,紮瓦赫里似乎漸漸成為了“孤家寡人”。據美國媒體NBC估算分析,基地組織委員會中參與“9.11”恐襲的10名成員中,紮瓦赫里是僅有的尚未被擊斃或被抓獲的人員之一;在東非大使館炸彈襲擊中被起訴的22人中,他可能是唯一一名尚未被抓獲、擊斃或在囚禁中死亡的人了。

自2011年紮瓦赫里擔任基地組織領導人以來,已經有7名本·拉登和紮瓦赫里的潛在接班人被擊斃。最近的一次是2015年6月12日,納斯爾·阿爾-吾哈伊什在一次無人機襲擊中被擊斃,而他當時剛被任命為紮瓦赫里的副手。自那之後,基地組織就沒有做過任何副手任命,或許是害怕副手再一次成為襲擊目標。

紮瓦赫里更像是一名理論家,而不是本·拉登那種具有領袖氣質的人物。據說他性格傲慢易怒,這種性格不僅傷害了他自己,更傷害了基地組織。一名美國高級情報官員曾說,紮瓦赫里從未和基地組織想要“全球化”的戰略思想完全合拍,他對於該組織在敘利亞發展情況的理解也是相當初級的。

另外,紮瓦赫里和“伊斯蘭國”(IS)的領導人奧馬爾·巴格達迪(Omar al-Baghdadi)關系不和。作為歷史上幾起最糟糕恐襲案的策劃者,紮瓦赫里稱巴格達迪和IS為“極端主義者”。就在上周,紮瓦赫里在一段長約10分鐘的音頻中稱IS“方向錯誤”。

對於紮瓦赫里的這段音頻,各方似乎均無甚反應,有幾名美國情報人員認為,這只是紮瓦赫里對失去“吉哈德地盤”的胡言亂語。但無論紮瓦赫里已經是過去式,還是“烏瑪的智慧之人”,最重要的一點是:他活下來了。他依然逍遙法外,時不時地錄段視頻或音頻做宣傳。

依然是重大威脅

美國中情局局長約翰·布倫南表示,自被任命為本·拉登繼任者5年來,紮瓦赫里面臨著一個又一個危機,而基地組織也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基地組織了:“紮瓦赫里所領導的基地組織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不過,我們確實花了不少耐心和時間,花了好幾年時間,才能夠說我們已經真正摧毀了基地組織的主戰場。”

有一些美國官員認為,紮瓦赫里目前的重要性已經不值一提,他不具備領袖氣質,而隨著美國無人機接連擊斃他的多名親信,紮瓦赫里也被趕到了越來越偏遠的荒野之中。一位美國反恐官員這樣表示:“作為一個日薄西山組織的領導人,他是一個被邊緣化的人物。”

不過,也有一些專家認為,美國情報部門誇大了基地組織的頹勢,因為紮瓦赫里依然掌控著聖戰主義世界中相當一部分人群,相當多數量的聖戰主義者依然效忠於他。

最近,紮瓦赫里正派遣行動人員前往敘利亞,並且顯然已經與本·拉登最喜愛的兒子哈姆紮(Hamza)結成了聯盟關系。23歲的哈姆紮和紮瓦赫里在協同合作下發布了一段音頻訊息。一名美國官員將兩人的結盟形容為“基地組織在地盤不斷縮小的情況下,試圖彌合嫌隙的舉動”。也有一些專家懷疑,紮瓦赫里可能是在培養繼任者,並企圖重振基地組織。

事實上,紮瓦赫里依然是這個全球恐怖網絡的首領。喬瑟林表示:“有很多證據表明,他依然在權力中心,他說的話依然有分量。”而最近紮瓦赫里所傳達的一系列訊息讓他的追隨者們激動了。

即便是認為紮瓦赫里不那麽有領袖氣質的情報官員也認為,“他依然是一個重大威脅,也是一個重大目標。”美國方面依然想要除掉紮瓦赫里,“我們會非常耐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124

他將接班本·拉登?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595

當地時間2016年7月15日,法國南部城市尼斯,警察在襲擊現場,地上還擺放著遇難者遺體。14日晚,一輛卡車沖入在當地觀看國慶日煙花表演的人群,造成嚴重傷亡。(CFP/圖)

近日,法國和德國屢屢遭遇恐怖襲擊。幾乎與此同時,一個中東青年成為全球反恐機構的關註焦點——他就是“基地”組織創始人烏薩馬·本·拉登的兒子哈姆紮·本·拉登。這個被稱為“恐怖王子”的年輕人在視頻中呼籲,極端分子要“團結一致”、“消滅以色列”、“解放巴勒斯坦”。

2011年5月,美軍獵殺本·拉登後,一度傳聞哈姆紮也被擊斃,後來證實被擊斃的並不是哈姆紮本人。這個25歲的年輕人突然再次現身,多國反恐機構推測“基地”有意將其栽培為繼承人。

近年來,外界普遍認為“基地”發展陷入低谷,尤其在伊拉克“基地”組織另立門戶改名IS後,一些原本忠於“基地”的極端主義團體,紛紛轉投IS麾下。

哈姆紮·本·拉登是誰?

哈姆紮·本·拉登生於1991年,系本·拉登的第4子。本·拉登共有3名妻子,子女數量多達20名以上。美軍海豹突擊隊攻入本·拉登最後藏身的住宅時,俘虜了其兩名妻子和6名子女,當時哈姆紮並不在其中。

哈姆紮在14歲時離開本·拉登返回中東,他的童年歲月一直是在阿富汗“基地”營地中度過的。早在2001年,哈姆紮就曾出現在“基地”的宣傳視頻中。視頻中,他對著鏡頭說:“我警告美國人,如果你們繼續追捕我的父親,將面臨嚴重的後果”。在另一段視頻中,看上去年紀只有八九歲的少年頭戴與父親一樣的酋長頭巾,刻意穿著父親同款的M65四色叢林迷彩夾克和羊皮坎肩,手持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呼籲極端分子摧毀美國、英國、法國和丹麥。2005年,一首名為《摧毀美國》的“基地”宣傳詩歌在網絡中瘋傳,正是由這個“恐怖王子”用稚嫩的童聲朗誦而成。哈姆紮是本·拉登頗為寵愛的一個兒子,甚至打算培養他成為下一代恐怖分子領袖。

然而,哈姆紮離開本·拉登之後到底去了哪里,外界對此知之甚少。以色列反恐情報機構“辛貝特”告訴筆者:“哈姆紮離開阿富汗之後,回到了中東地區,被伊朗情報機構抓獲並且秘密關押了好幾年。” 2015年,美國政府公布了在本·拉登住所繳獲的秘密信件,其中就包括哈姆紮2007年寫給父親的信。當時,16歲的他正被伊朗政府秘密囚禁。至於伊朗何時將其釋放,至今仍然是個謎。

此前曾有傳聞稱,巴基斯坦前總理貝·布托被刺事件的幕後主謀就是哈姆紮。曾在美國中央情報局反恐部門任職的特工克拉克(化名)則對筆者說:“貝·布托被刺背後的確有‘基地’的影子,但是當時哈姆紮只有17歲且正在伊朗坐牢,這是‘基地’為了塑造‘恐怖王子’形象而編造的故事”。

“基地”組織前頭目烏薩馬·本·拉登的兒子哈姆紮·本·拉登。(CFP/圖)

IS對“基地”實施反恐行動

本·拉登後的“基地”恐怖活動依舊頻繁,絲毫沒有逐漸減弱的跡象,勢力更已經擴張到利比亞、敘利亞,並在歐洲重整地下恐怖網絡。“基地”首領紮瓦希里指揮“基地”成員持續攻擊聯合國、美國的目標。

2016年5月31日,駐馬里的聯合國維和部隊遭汽車炸彈襲擊,造成1名中國維和士兵當場犧牲,另有4名中國維和部隊官兵受傷。這是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以來最嚴重的傷亡事件。隨後,“基地”北非分支“伊斯蘭馬格里布基地組織”宣布對此負責。“伊斯蘭馬格里布基地組織”原名為“薩拉夫宣教與戰鬥組織”,此前為阿爾及利亞的恐怖組織,2006年該組織與“基地”結盟。

2015年1月,法國巴黎《查理周刊》襲擊案發生後,阿拉伯半島“基地”組織承認是幕後主謀。法國情報機構隨後發現,襲擊《查理周刊》的恐怖分子2012年就開始接受“基地”的資金。2012年,美國駐利比亞班加西領館遇襲,美國大使史蒂文斯不幸遇難,也是阿拉伯半島“基地”組織所為。尤其值得註意的是,班加西襲擊發生後,“基地”首領紮瓦希里公開露面,號召追隨者攻擊利比亞境內的美國目標。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基地”的風頭確實被IS組織蓋過。2013年,原本忠於“基地”的IS組織宣布另立門戶,隨後發展迅猛。IS不僅以殘忍好殺的極端形象臭名昭著,更有大量中東、中亞和非洲地區的極端組織投靠。聯合國在2016年2月5日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共有34個極端組織宣誓效忠IS,其中包括曾效忠於“基地”、塔利班的部分團體。巴基斯坦塔利班去年宣布效忠IS;尼日利亞臭名昭著的“博科聖地”組織,2009年成立時與“基地”來往頻繁,卻在2014年宣誓效忠IS。

如今,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交界的地區,“基地”、塔利班和IS的分支機構甚至兵戎相見。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所研究員殷罡告訴筆者:“‘基地’、塔利班和IS已經開始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搶地盤。”

如果僅僅是部分分支機構背叛,對“基地”並不構成威脅。關鍵問題在於,“基地”全球極端組織老大的地位已經被IS取代。克拉克告訴筆者:“現在,中東和非洲的極端組織即便未宣誓效忠IS,也會觀望騎墻。他們覺得IS比‘基地’更有號召力”。沒人能否認本·拉登被擊斃後‘基地’的號召力嚴重下滑,IS首領巴格達迪神秘且殘酷,現已被全球極端分子視為新領袖。

2015年11月,一名自殺式炸彈襲擊者炸死了IS武裝組織“耶爾穆克烈士旅”6名領導人,包括臭名昭著的阿布·阿里·巴里迪。巴里迪綽號“大叔”,是IS組織中最狡猾、殘忍的軍事指揮官之一。他的死被視為對IS組織的重創。爆炸發生後不久,“基地”敘利亞分支宣布對襲擊負責。為了應對“基地”的自殺式襲擊,IS在其控制區域內發動“反恐”行動,希望肅清隱藏的“基地”成員。雙方的爭鬥就從口水戰變成了血腥殘忍的殺戮。

“基地”需要新代言人

“盡管IS最近風頭正盛,我還是認為‘基地’存活的時間會更長。”殷罡告訴筆者。殷罡認為,“基地”的組織模式特點是追求意識形態的傳播,並不追求領土控制,這種模式讓“基地”更難以被殲滅。但是,近年來,這種模式受到IS組織的挑戰。

克拉克告訴筆者:“在極端分子的世界中,形象遠比能力重要。例如,本·拉登以反西方鬥士的形象出現,其外貌具有符號化,通過宣傳配合恐怖活動成為全世界極端分子的領袖。現在,‘基地’和IS之間的鬥爭主要在爭奪誰是極端分子的領導者”。

現任“基地”領導人艾曼·紮瓦希里,是一手打造本·拉登形象的幕後功臣。自1993年開始發動恐怖襲擊,本·拉登在1995年發表了《反對美國占領兩河流域聖地的聖戰宣言》,以宣揚自己的主張。1996年,他又發表了一份類似內容的《新聖戰宣言》。然而,這兩份宣言內容基本石沈大海,並未被公眾所熟知,甚至他在沙特、索馬里等地發動的攻擊,也很少被報道。之所以未曾轟動世界,宣言的措辭艱澀、邏輯混亂、內容冗長是主要原因。兩份聲明打印出來長達四十多頁紙,除了反恐情報機構,沒人願意認真閱讀。

1998年,紮瓦希里加盟“基地”後,對本·拉登的宣傳手法嗤之以鼻,要求他發布聲明必須言簡意賅且具有煽動性。1998年,在紮瓦希里的策劃下,本·拉登以“基地”領導人的名義,向全球發布了聖戰指令,把所有訴求和措辭濃縮為“殺死美國人和猶太人”。不久,“基地”發動了對肯尼亞美國大使館的汽車炸彈襲擊,共造成二百多人死亡,震驚全球。以色列反恐情報機構“辛貝特”前特工阿米泰(化名)告訴筆者:“在本·拉登生前,紮瓦希里名義上是‘基地’的二號人物,實際上他的權力比本·拉登還大。尤其在本·拉登隱居巴基斯坦後,紮瓦希里成了‘基地’真正的操盤者。沒有他,‘基地’也發展不到現在的規模”。

紮瓦希里的戰略眼光和恐怖活動運作能力無人能及,然而本·拉登死後“基地”一直缺乏具有號召力的新領袖,這是因為紮瓦希里習慣於隱身幕後操盤。克拉克認為,全球極端分子領袖並不僅僅是虛名,“這意味著號召力和籌款能力,因為各地的恐怖組織願意借助恐怖領袖的名頭擴張地盤。紮卡維當時願意效忠‘基地’成立伊拉克‘基地’(IS組織前身),企圖通過本·拉登的威望擴張自己在伊拉克的影響力。如果本·拉登沒死,IS可能仍舊以‘基地’的名義繼續活動。在極端分子的世界,威望比金錢和武器還重要”!

本·拉登死後,“基地”策劃了多次襲擊,在缺乏“代言人”的情況下宣傳效果一般。現在,它需要一個新的代言人,哈姆紮·本·拉登是不二人選。哈姆紮自幼深受本·拉登寵愛,曾以少年“聖戰者”形象出現在“基地”宣傳片中。克拉克認為:“代言人要被塑造成傳奇才能有人追隨和崇拜,自幼參與恐怖活動的哈姆紮·本·拉登本來就是個傳奇!”

阿米泰告訴筆者:“阿拉伯傳統中的血親複仇是被鼓勵的,如果一個酋長被敵人殺死,他的兒子有權要求所有宗族部落成員協助複仇,部落成員必須盡力幫助。這是阿拉伯的傳統”。

哈姆紮在近日發布的宣傳片中,這個年輕人以反美反猶太為核心口號,並且強調“團結”。克拉克認為“基地”新代言人能否成功,還視乎哈姆紮能否擁有自己的恐怖代表作:“本·拉登策劃了索馬里、肯尼亞和也門的襲擊,直到‘9·11’之後才奠定全球恐怖分子領袖的形象。哈姆紮要奠定自己的江湖地位,也需要有自己的‘戰績’。現在他的形象只是本·拉登的兒子,和‘基地’組織希望他成為的‘恐怖王儲’相差甚遠。”

殷罡認為,“基地”要想複制“9·11”,為哈姆紮樹立威信已經非常困難,“‘基地’被嚴密監控起來,在美國本土發動大規模的恐怖襲擊非常困難,尤其是像‘9·11’這樣的攻擊,幾乎是不可能的”。

對於“基地”是否會走下坡路的問題,殷罡非常謹慎。他告訴筆者,西方的“政治正確”原則客觀幫助了極端主義思想傳播,如果不改變,極端主義無法被消滅。克拉克則對未來趨勢表示悲觀:“無論‘基地’和IS如何鬥爭,他們爭奪的只是恐怖世界的領導地位。無論誰成為恐怖世界的老大,都必須持續發動恐怖襲擊制造死亡,所以誰是領導並沒有什麽區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888

拉登被殺

1 : GS(14)@2011-05-02 15:07:00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1/05/110502_bin_laden_death.shtml
美國總統奧巴馬稱, 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登已經在巴基斯坦被美軍擊斃。
奧巴馬說,美軍根據情報機構提供的消息發動地面襲擊,打死本·拉登。
奧巴馬證實,本·拉登的屍體目前在美國掌握之中。
他說,美國情報機構和軍方在去年八月首次向他通報得到本·拉登下落的消息。
奧巴馬透露,美國最終發現本·拉登藏身於巴基斯坦境內。
奧巴馬說,他在上星期批准美軍對本·拉登藏身處發動襲擊。
本·拉登被擊斃的消息傳開後,有民眾自發聚集在白宮外高呼「美國!美國!」的口號。
前美國總統布什稱本·拉登被擊斃是「重大成就」。
前總統克林頓也說,本·拉登的死對全世界渴望和平、自由和合作的人來說都是重要的時刻。
2001年美國遭受9/11恐怖襲擊以來,美國一直在追捕本·拉登等基地組織領導人。
美國官員一直堅信本·拉登藏身於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邊界的崇山峻嶺之間。
2 : idsdown(1658)@2011-05-02 15:08:45

obama競選時又有多一樣嘢可以講
3 : GS(14)@2011-05-02 15:09:44

好似計好咁,差唔多大選先來搞D咁野
4 : idsdown(1658)@2011-05-02 15:12:21

點止好似, 直情係啦

差在薯仔當時做唔到
5 : fineram(806)@2011-05-02 15:31:46

薯仔家族同拉登家族有關係,好似係。911 3日後拉登家族安全離開美國
6 : GS(14)@2011-05-02 15:34:08

5樓提及
薯仔家族同拉登家族有關係,好似係。911 3日後拉登家族安全離開美國


http://www1.hk.apple.nextmedia.c ... 5335&art_id=4064979
雖然祭出反恐大旗,米高摩亞指摘喬治布殊沒認真反恐:布殊家族和拉登家族有聯繫,他的老友曾賣飛機給拉登的兄弟;九一一後又容許二十四名拉登家族成員離開美國。
7 : GS(14)@2011-05-02 15:34:47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502/3/o3e5.html

呢個聰明人真是贈興

美國  前總統喬治布殊  表示,基地組織頭目拉登的死是一項重大成就,但不代表反恐抗爭結束。
8 : fineram(806)@2011-05-02 15:38:24

6樓提及
5樓提及
薯仔家族同拉登家族有關係,好似係。911 3日後拉登家族安全離開美國

http://www1.hk.apple.nextmedia.c ... 5335&art_id=4064979
雖然祭出反恐大旗,米高摩亞指摘喬治布殊沒認真反恐:布殊家族和拉登家族有聯繫,他的老友曾賣飛機給拉登的兄弟;九一一後又容許二十四名拉登家族成員離開美國。


湯兄真快手,講完兩分鐘後即找有source
9 : GS(14)@2011-05-02 15:39:01

8樓提及
6樓提及
5樓提及
薯仔家族同拉登家族有關係,好似係。911 3日後拉登家族安全離開美國

http://www1.hk.apple.nextmedia.c ... 5335&art_id=4064979
雖然祭出反恐大旗,米高摩亞指摘喬治布殊沒認真反恐:布殊家族和拉登家族有聯繫,他的老友曾賣飛機給拉登的兄弟;九一一後又容許二十四名拉登家族成員離開美國。


湯兄真快手,講完兩分鐘後即找有source


用Google 試下D keyword 就有
10 : idsdown(1658)@2011-05-02 15:42:33

6樓提及
5樓提及
薯仔家族同拉登家族有關係,好似係。911 3日後拉登家族安全離開美國


http://www1.hk.apple.nextmedia.c ... 5335&art_id=4064979
雖然祭出反恐大旗,米高摩亞指摘喬治布殊沒認真反恐:布殊家族和拉登家族有聯繫,他的老友曾賣飛機給拉登的兄弟;九一一後又容許二十四名拉登家族成員離開美國。


無留意過呢單嘢tim
download左華氐911但無睇到
11 : GS(14)@2011-05-02 16:24:27

http://news.imeigu.com/a/1304307813992.html
5月2日消息,美國媒體稱奧薩馬·本·拉登已經死亡,美國總統奧巴馬深夜在白宮召開電視轉播宣布了此事。

奧巴馬稱一周前一次軍事活動中拉登已經被炸死,目前屍體在美國軍方手中。

美國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網站因為傳遞這條消息運營速度變慢。

美國三大股指盤前開始上揚,道指期指漲0.8%,納指期貨指數漲0.9%,標普期貨漲0.79%,原油下跌1.11%,黃金下跌0.49%。 在十年前的911事件發生後,美股因市場恐慌一度暴跌。
12 : GS(14)@2011-05-02 16:25:08

http://news.imeigu.com/a/1304305940832.html
(i美股訊)北京時間5月2日消息,美國媒體稱奧薩馬·本·拉登已經死亡,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電視講話,已經確認此消息屬實。

奧巴馬在講話中譴責了十年前基地組織對美國發起“9•11”恐怖襲擊事件,並稱拉登之死是美國反恐事業的“重大成就”。 他還透露,此次行動中美軍無人受傷,也沒造成平民死亡,且他們已成功獲取了本•拉登的屍體。

據美國媒體報導,基地組織頭目奧薩馬-本-拉登一周前在美軍對巴基斯坦的空襲中被美軍突襲擊斃,屍體已經找到,而且身份已經通過DNA證實。 目前,美股三大期指均呈現上漲。
13 : idsdown(1658)@2011-05-02 16:27:51

股市好似都興奮埋一份喎

阿爺今日會唔會黎個加息公佈呢?!
14 : fineram(806)@2011-05-02 16:45:28

13樓提及
股市好似都興奮埋一份喎
阿爺今日會唔會黎個加息公佈呢?!


唔加息的話明天又高開低收了
15 : idsdown(1658)@2011-05-02 16:45:34

都話計好晒的



奧巴馬證實拉登被殺去年已知匿藏位置
(商台)2011年5月2日 星期一 13:08

美國  總統奧巴馬  證實,阿蓋達組織領袖拉登,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附近被殺。奧巴馬說,早在去年八月收到情報,知道拉登的匿藏位置,之後等候時機,到星期日批准採取行動,捉拿或殺死拉登,其後找到拉登的屍體。美國方面無人傷亡。奧巴馬又對殉職的駐阿富汗  美軍致意,形容拉登被殺,是為他們主持了公義。美國政府消息指,行動中有另外三人被殺,其中一人相信是拉登的兒子。

巴基斯坦官員說,派出四架直升機,在伊斯蘭堡以北約  一百公里山區,展開行動,其中一架直升機,懷疑被地面炮火擊中後墜毀。當地電視台說,拉登其中兩名妻子、六名子女及四名好友被捕。
16 : idsdown(1658)@2011-05-02 16:46:32

14樓提及
13樓提及
股市好似都興奮埋一份喎
阿爺今日會唔會黎個加息公佈呢?!


唔加息的話明天又高開低收了


點解?!
17 : idsdown(1658)@2011-05-04 21:58:02

今次拉登成為obama的選舉策略之一
18 : GS(14)@2011-05-04 22:03:02

Obama 被人話死了
19 : Louis(1212)@2011-05-06 08:01:54

拉登早已死了, 美國沒殺拉登?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其實我一直認為,拉登早已死了。理由是在九一一之後,近幾年阿爾蓋達從來只拿出他的錄音帶,沒有拍到照片或錄影帶。所以並不排除這一次美國是得到了拉登已死的確切情報,藉搗毀了一個阿爾蓋達的基地,然後大鑼大鼓地說他們在那裏殺死了拉登。這是因為如果無端端公布拉登已死去了多年,而美國政府卻不知情,這豈非代表美國情報工作很沒用?但反過來說,如此大張聲勢的殺死了拉登,美國卻是民心振奮,不在話下。

這當然只是一己揣測的陰謀論,作不得真。

撰文:周顯
20 : Louis(1212)@2011-05-06 08:01:54

拉登早已死了, 美國沒殺拉登?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其實我一直認為,拉登早已死了。理由是在九一一之後,近幾年阿爾蓋達從來只拿出他的錄音帶,沒有拍到照片或錄影帶。所以並不排除這一次美國是得到了拉登已死的確切情報,藉搗毀了一個阿爾蓋達的基地,然後大鑼大鼓地說他們在那裏殺死了拉登。這是因為如果無端端公布拉登已死去了多年,而美國政府卻不知情,這豈非代表美國情報工作很沒用?但反過來說,如此大張聲勢的殺死了拉登,美國卻是民心振奮,不在話下。

這當然只是一己揣測的陰謀論,作不得真。

撰文:周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183

拉登親信新組織威脅大

1 : GS(14)@2014-09-22 22:19:11



西方多國近日雖粉碎多個懷疑IS聖戰分子恐襲陰謀,美國官員始終認為IS主力集中在擴大其在伊敍的地盤,多於策劃恐襲西方,直接恐襲威脅,反不及敍利亞另一新興激進組織「呼羅珊」(Khorasan)。「呼羅珊」是去年才冒起的新組織,現時外界所知甚少,官員指是阿蓋德敍利亞分支「勝利陣線」的分支,由中東、南亞和北非阿蓋德分子組成,特別有興趣設計利用隱藏炸彈施襲或炸民航機的恐襲陰謀。「呼羅珊」領袖法德利(Muhsin al-Fadhli)是阿蓋德已故領袖拉登的親信,是極少數事前知道911襲擊計劃的人,911後與一小群阿蓋德分子逃到伊朗,涉協助2002年也門炸法國油輪案,美國國務院前年懸賞700萬美元(5,460萬港元)捉拿他,指他是阿蓋德駐伊朗領袖,跟祖國科威特的金主合作,為敍利亞親阿蓋德叛軍籌款。美國《紐約時報》



【動LIVE】萬人罷課 蘋果全程直播:和平佔中: http://occupycentral.appledaily.com
YouTube: http://bit.ly/occupycentral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922/1887435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6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