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合夥人》:童話版的「新東方」 Conan的投資筆記

http://xueqiu.com/1830611415/23999766
當《泰囧》,《西雅圖》,《致青春》這些接地氣的現代題材開始在電影市場崛起後,陳可辛開闢了新區域,他的《中國合夥人》把一個現代精彩的商業故事以喜劇片的形式搬上了銀幕。不過也就像愛情電影和真正的愛情之間的關係一樣,現實的商業對比商業電影,可能會有點既不清新,也不文藝。

查看原圖
現實版新東方的發展歷程
《中國合夥人》描述的是新東方從1993年創辦到2003年左右開始啟動上市的這10年歷史。電影裡的新東方,和真正的新東方歷史有些出入。陳可辛也多次說過,《中國合夥人》只是以新東方為原型,裡邊有很多改動,並加入了自己對商業看法。
現實版的新東方在93-03年,這10年時間裡,經歷了
(1)       新東方連鎖化的網點擴張(除了北京的網點擴張外,2000年新東方開辦了第一個外地分校上海分校,02年公開辦的武漢分校成為新東方重要的利潤組成,這比很多競爭對手網點擴張早了很多)
(2)       老俞去海外力邀自己的高人朋友回來人力參股新東方,以增強新東方實力,王強,徐小平加入(徐小平96年回國,王強在徐小平回國後10個月回國)
(3)       對授課內容進行了改革,在增強授課質量同時,強化了段子和勵志部分,使得新東方的課程與傳統課程內容相比有了截然不同的用戶體驗。
(4)       中國出國留學市場快速發展
(5)       中國出國留學市場快速發展帶來的新東方產品線的擴張(從PHD博士留學,到本科,到碩士和MBA,留學諮詢業務等)
(6)       對老師考核和激勵體系的改變,由學生給老師打分而不是上級評分,而分數直接與老師的績效,薪酬,和職業發展掛鉤,並且大幅增加教師薪酬。由於當時新東方很多有效業務創新是由分校的一些老師創新並向周邊輻射,並不是總部設計項目,然後統一推行,這種激勵體制大幅增加了分校之中這種有效業務創新概率。
(7)       與東方教育培訓公司之間激烈的競爭
(8)       新東方抓住了最核心的市場——對最好的學校的學生進行培訓,再幫他們去最好的外國大學去唸書,對市場形成了強烈的品牌效應
(9)       採取了更為先進的管理體制,使得一些在常規教育體制內難以發揮作用的優秀人才得到了發揮(最典型的例子就是01年加入新東方的老羅)。
(10)   淡化家族企業屬性,強化公司治理,新東方在早期發展過程中,俞敏洪讓自己的一些親戚離開了新東方,不讓他們插手新東方的業務,比如俞敏洪的母親。
(11)   與ETS(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關於版權的訴訟之爭
(12)   關於是否IPO在高層之間激烈爭論,(俞敏洪說過,高管裡胡敏,陳向東和周成剛和他是上下級關係,有明確的管理體系,而王強和徐小平和他平起平坐,管理混亂)而爭論結果是新東方最終啟動上市

由於電影不是歷史紀錄片,篇幅有限,陳可辛在有限的篇幅內重點對(2),(3),(5),(11),(12)進行了描述,也就是主要對新東方發展中的事件型事件進行了描述,而對(1),(4),(5),(6),(7),(8),(9),(10),(11)這些緩慢變化的長期因素描述就非常少。《社交網絡》是講述扎克伯格的FACEBOOK的創業史,而這部影片也是對主人公對學校的黑客入侵這些事件做重點描述,而不會去重點描述扎克伯格是如何改進工程師的運營和學習體系這類期變化。這也是電影表達的侷限所在,大導來了,這事也很難搞定,不信你讓斯皮爾伯格拍個《巴菲特選股》3D版試試。

《社交網絡》的著名編劇艾倫·索金認為觀眾對劇情和劇中人物不必過於較真,很多劇情並非真實情況,比如真實版扎克伯格的開放和富有領導力和就和劇中的內向的扎克伯格差別就很大。

現實版的新東方在激烈的上市爭論中,嘗試在幾個主要股東之間建立一致行動人(中國最大的公關公司藍色光標就是由5個主要股東建立起一致行動人,並且運營良好),不過貌似新東方要做到這點是非常之辛苦。徐小平在這個過程中離開過一次新東方董事會,之後又再次回來。03年後,胡敏,陳向東,周成剛新一任准職業經理人管理團隊開始協助俞主導公司業務,並籌備上市,徐小平和王強老創始人團隊則開始逐步淡出管理。王強和徐小平也在新東方06年上市後從股權和董事會上都離開了新東方。而在《中國合夥人》影片結尾裡是三人重新團結,鬥志昂揚準備上市。陳可辛做出這個改動,除了一些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外,一部結局圓滿的商業喜劇片或許更加符合目前電影市場的需求。

《中國合夥人》中的新東方與現實版的不同
很多人都覺得《中國合夥人》是新東方的硬廣,不過從目前各方披露的情況來看,《中國合夥人》老俞全程幾乎沒參與。陳可辛和韓三平最早聯繫的是徐小平,希望做以新東方為題材的電影,由於老俞一直反對把新東方搬上銀幕。所以第一版劇本是徐小平用2個星期完成的,影片的最終劇本和真實情況有不少出入,比如徐小平在北大當老師,他和老俞,王強不是同學;王強和徐小平都出過國,而不是影片中一個人出國,並且王強在美國混的非常好,進了當時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劇中的有好些人物經歷其實是陳可辛自己出國的留學經歷;以及老俞的肺結核和親蘇梅沒有關係。。。等等。劇本改動的另一個原因是陳可辛在早期特意諮詢過徐小平關於拍新東方IPO的內部爭論的問題,會不會引發自己和新東方之間訴訟糾紛,較大幅度改動的劇本可能有利於規避訴訟風險。

為什麼是新東方?
符合中國合夥人拍攝標準的企業或創始人中國數量其實不少(比如馮侖,王功權,潘石屹時期的老萬通地產),但主創之所以用新東方為模板,是在製片環節非常巧妙的安排。中國平均電影觀眾年齡在21歲左右,是非常年輕化的群體,而且越是人均GDP高的城市,觀影人口比例就越高。而這部分觀影人群恰恰是新東方的教育產品主要覆蓋的人群。新東方過去的客戶成為了《中國合夥人》的觀影基礎,加上新東方及新東方幾個創始人創業故事在學生中間的知名度和流傳度,這樣影片在同樣的製作成本和宣發成本下,可以大幅增強了觀影效果和宣發效果。在這點上,《中國合夥人》和10年大衛·芬奇的《社交網絡》有異曲同工之處。(法國觀影年齡最高,30歲左右,這也是一些藝術片在法國有市場的原因)

當大導演+大製作的大導演中心制的影片(很多都是古裝片)開始暫時變弱後,《泰囧》,《西雅圖》,《致青春》這些接地氣的中等成本的現代題材電影開始在市場崛起。香港電影也是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經歷了武俠片,警匪片這些類型電影盛行後,現代題材開始興起,而從這之後優秀的編劇和劇本的成本佔比開始提高。而陳可辛在96年的香港正是靠一部現實題材的《甜蜜蜜》開始嶄露頭角。

《中國合夥人》與《社交網絡》
《中國合夥人》放映後有時會被拿來與10年奧斯卡最佳劇本獎講FACEBOOK創業史的《社交網絡》進行比較。《中國合夥人》與《社交網絡》都是以訴訟案來做貫穿整部劇的線索。前期都是公司擴張部分,而後期《中國合夥人》的重點是「公司是否通過上市來發展」,而《社交網絡》後期的重點是在「在互聯網公司快速發展中合夥人之間的衝突」。

而由於扎克伯格和影片各關聯方的合作態度,《社交網絡》中很多人都是以真名出現,另外就是也由於各方較合作的態度,《社交網絡》捕捉一些FACEBOOK的發展事件,也比《中國合夥人》做的細。這點對於中國合夥人來說,是一個遺憾。

《中國合夥人》:陳可辛即是導演,也是老闆
陳可辛在中國合夥人中即是導演,也是老闆,他以自己的公司我們製作進行參股製作。從目前披露的數據看,《中國合夥人》的總成本是7000萬左右,陳可辛沒有要薪酬,自己的權益不到20%。

我們製作是陳可辛和導演黃建新在08年成立,參與過陳可辛製作過的其他電影。03年香港和內地簽署了CEPA(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後,香港合拍片享受國產片待遇,不再受限進口片配額,香港導演開始加速到內地發展。陳可辛也是那時候,過來內地發展的香港導演。而從07年的拍攝自己第二部在內地的電影《投名狀》開始,陳可辛開始用自己錢投資拍攝的內地影片,《投名狀》陳可辛股份是25%。我們製作有一支發行團隊,所以它也負責陳可辛的影片的一部分發行。

92年,陳可辛和曾志偉等5個朋友合夥開電影公司UFO了(UFO也是陳可辛電影《甜蜜蜜》的製作方),陳可辛在這次合夥經歷中經歷了自己的Too young too naïve ,5個人在UFO的中後期產生了很多經營和投資上的分歧和矛盾,最後只能分開。而這次經合夥經歷中的一些故事,也成為了《中國合夥人》中的一些創作元素。而陳可辛曾和博納合作過人人電影,則更像是博納鎖定優秀電影人才資源及影片發行權的模式。

從陳可辛多年的和別人合夥拍片的經歷看,陳越到後期在組建項目這些商業方面就做的越好。比如在拍《十月圍城時》陳設計的股權結構就比早期好了很多。其實,我覺得陳可辛這樣的導演退休後,如果把多年這些電影融資經歷寫下來,去大學講製片人課程,將會是非常好的電影融資教程。(這也是為什麼查理·芒格推薦時代華納史蒂夫·羅斯的傳記《併購霸業》的原因,這種高手敢說了以後確實不得了)

另一版的中國合夥人:羅永浩的奮鬥
然後這一段,我們來聊聊英語教育行業另一個創業者羅永浩,他在影片中以牛永嘯的形式出現。如果企業規模門檻可以有所降低,羅永浩的有趣的創業經歷也是一版非常精彩的中國合夥人。

新東方在規模迅速擴大後,出現了和餐飲行業相似的問題,就是網點可以輕易複製,但是優秀的廚師和老師則很難複製,教育有時並不具備規模效應,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的新東方老師在課程上利用規模經濟後的考核體系漏洞,通過過度加大段子和娛樂的比例來讓學生給自己打高分,而不是把課程教得特別好。有完美主義傾向的羅永浩相信自己可以提供比新東方更好的教育培訓產品,去滿足偏高端的學生用戶需求,所以他把公司地點定在了距離北大不到2公里的中關村。

老羅在離開新東方以後,去辦了博客網站牛博網,之後由於資金太少,又想拍電影,決定靠英語培訓業務積累資金。老羅的朋友馮唐給了他一筆啟動資金,之後靠著離奇的原因,老羅拿到一個在非洲發展的發小300萬的投資,總共600萬投資,第一年虧損300多萬,在經歷了頭2年的艱苦經營後,11年老羅培訓抓住了一部分注重授課質量的用戶,並依靠自己在新舊媒體那裡超強的宣發能力,在11年盈利100萬左右,之後老羅英語培訓越做越大。

老羅通常以孤軍奮戰的形象在大家心裡出現,但其實老羅培訓身邊有很多像黃斌,許可,馮唐這樣很多高手合作夥伴,雖然他們也都很活躍,不過老羅相比,就基本算是沉默的人了。。。如果說新東方版的中國合夥人還比較遵循常規商業規律的話,老羅版的中國合夥人則更具有美劇風格。

最後:雖然現實不是童話,但依然可以擁有美好的愛情
《中國合夥人》是一部我自己很喜歡的電影,我也推薦了很多朋友去看(人肉宣發...),雖說自己多少知道《中國合夥人》的結局和現實中肯定不一樣。完美的合夥人關係就像「王子打敗魔王和公主在一起永遠的快樂生活下去了」一樣,往往只能出現在童話裡。雖然完美的愛情不常見,但是現實中依然非常多的有著高質量的愛情。合夥關係和愛情或許類似,雖然現實中少有完美的合夥關係,但我們仍然可以看到現實世界中還是有著大量質量相當不錯的合夥人關係。比如說,沃倫·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合夥關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