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後危機時代”吸金力“:中西部多城迅猛 深廣竟判若雲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0350.html

“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或者叫“資金總量”,是一個地區或者城市經濟運行的結果,也是經濟運行的動力之源。在中國,城市資金總量反映的不僅是自身GDP的數量,在很大程度上也跟這個城市在區域的輻射影響力緊密相關。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總體上看,在沿海發達地區加快轉型升級的同時,中西部通過承接產業轉移,區域經濟發展大大提速。後金融危機時代,到底哪些地方發展更快?這其中,資金總量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通過對各主要城市7年來資金總量增速的統計發現,後金融危機時代,資金總量增速最高的是一線城市深圳,增幅超過了300%。此外中西部一些近年來經濟增速較快的城市如重慶、長沙、成都、鄭州等,資金增速也名列前茅。相比之下,增速較慢的是如佛山、溫州、無錫、東莞等傳統制造業城市以及大連、太原等來自能源重化省份的城市。

這些城市為何增長快

這其中,深圳7年增幅達到了305%,增速在各大城市中遙遙領先,資金總量超越了廣州,上升至全國第三。

數據顯示,2008年,深圳的資金總量為14260.9億元,僅相當於廣州的84%左右。但其後深圳資金增速逐漸加快。2013年,深圳資金總量達到33943.15億元,而同期廣州為33838.2億元,深圳首次超越了廣州位居第三。

2015年,在股市和樓市熱的帶動下,深圳的資金總量更是高速增長,總量達到57779億元,是同期廣州的1.35倍。

而廣州之所以被深圳超越並被拉下較大距離,一方面是深圳增速太快,另一方面也跟自身資金總量增速較慢有關。7年來,廣州資金總量僅增長了153%,增速不僅在主要城市中比較靠後,更是只有深圳的一半, 也遠不如北京和上海。在四大一線城市中,廣州的增速最慢。

廣州市社科院研究員彭澎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廣州相較其他三個一線城市資金增長緩慢,有幾個主要原因,一是這些年廣州的房地產市場比較溫和,目前廣州的房價僅為其他三個一線城市的一半左右,因此沈澱的資金也相對比較少。

其次,北京、上海和深圳的上市公司都比廣州多很多,這些地方都是基金、私募等金融機構最集中的地方。這些年廣州在創新產業、新興產業的發展方面比較落後,產業結構轉型緩慢也影響了資金的聚集。

深圳之外,增速比較靠前的還有蘭州、成都、長沙、南寧、重慶、鄭州等城市,這些城市大多是中西部的省會城市(直轄市)。包括重慶、長沙、成都、鄭州等城市在內,能源重化工業占比較少,再加上這幾年產業布局和調整較好,產業結構比較均衡,吸引了珠三角、長三角大量企業轉移落地。比如制造業里面,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發展都比較不錯。

例如,重慶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2%,高於全國水平4.4個百分點。從主要行業看,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39個行業大類中36個保持了增長,占92.3%。從企業效益看,1~2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984.54億元,增長7.3 %,實現利潤總額176.19億元,增長26.2%,高於全國水平21.4個百分點。

“隨著沿海的勞動力和土地等各種成本要素的提高,原來面向出口的很多產業如筆記本電腦等產能,紛紛轉移到中西部的成都、重慶、鄭州等地。”彭澎說,在拓展內需的過程中,中西部的城市直接面向內需市場,更具後發優勢。

此外,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投資在經濟穩增長的作用不斷凸顯。尤其是中西部來自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資金比較大,這個過程中也給民營企業帶來不少機會。

制造業城市表現萎靡

與增長較快的城市相比,增長緩慢的城市則主要來自兩大類,一類是佛山、溫州、東莞、無錫、寧波等外貿出口和傳統制造業城市,另一類城市則主要是石家莊、太原、哈爾濱、大連、沈陽等來自能源重化地區的城市。

其中,佛山7年來資金總量增幅只有108%,溫州只有125%,東莞也只有127%,位列主要城市後三位。此外,無錫也只有140%。

這其中,2008年發生的金融危機對這些外貿明星城市影響深遠。廣東省外語外貿大學教授肖鷂飛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世界經濟2008年後進入到低速增長階段,國際需求低迷有長期化的趨勢,預計這種低迷的趨勢至少要持續十年的時間。再加上金融危機之後,各個國家開始了再工業化過程,對外部的需求有所減少,因此外貿出口已經處於“臨界點”,不可能再現2008年之前高速增長的盛況。

另一方面,隨著土地和勞動力等各種生產要素成本的提升,傳統外貿明星城市的很多制造業都陸續遷往東南亞和內地。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說,目前我國傳統制造業面臨資金周期的挑戰,比如隨著勞動力、土地、環境等各種成本的提高,制造業的利潤大幅攤薄。

“2008年之前這些城市出口增長快,聚集的財富、現金流非常多,但是現在出口下滑等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很難改變,這些傳統制造業城市的很多企業家都在縮減產能,或者幹脆去買房子,影響了這些城市的資金聚集。”彭澎說,現在這些城市也正在積極想辦法轉型,包括推出“機器換人”等,但仍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丁長發說,目前我國制造業大多是‘大眾化’的,核心競爭力仍然欠缺,因此很多人跑到海外購物。由於實體制造業缺乏核心競爭力,在成本大幅飆升的情況下,很多資金離開制造業,轉移到大城市的樓市等領域。

另一部分增速較慢的城市則包括石家莊、太原、哈爾濱、大連等來自能源重化省份的城市。近幾年隨著能源價格的走低,這些省份的經濟受到很大影響。尤其是東北等地大多是計劃經濟色彩比較濃厚的地區,產業結構不太合理,重工業多、輕工業少,導致東北就業不足,人口南下。就業不足導致社會民生對財政的依賴度加大,經濟發展難度加大,因此資金增長也比較緩慢。

表1:2008年以來廣、深資金總量變化(單位:億)

城市

2008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廣州

16929

23954

26460.8

30186.57

33838.2

35469.29

42843

深圳

14260.9

21938

25095.78

29662.4

33943.15

37350.5

57779

 

表2:主要城市7年來資金總量增幅

 

城市

2015本外幣存款(億)

2008年數據(億)

7年增幅

深圳

57779

14260.9

305%

蘭州

7946

2156.29

269%

成都

30321

8317

265%

長沙

14065

3869.21

264%

南寧

8258

2320.48

256%

重慶

28778

8102

255%

鄭州

17445

4916.4

255%

南昌

8534

2471

245%

廈門

8876

2727.14

225%

西安

18036

5711

216%

南京

26471

8562

209%

武漢

19393

6497.92

198%

北京

128572

43980.7

192%

上海

103760

35589

192.00%

蘇州

25231

8800

187%

天津

28149

9954

182%

福州

11315

4026.16

181%

昆明

11940

4267.47

180%

濟南

14174

5128.6

176%

青島

13155

4896.29

169%

杭州

29863

11333

163%

沈陽

14035

5404.8

160%

寧波

16175

6353.6

155%

廣州

42843

16929.47

153%

大連

13864

5535.2

150%

哈爾濱

9851

3974.8

148%

無錫

13181

5483.85

140%

太原

10830

4524.35

139%

石家莊

9800

4112

138%

東莞

9968

4400

127%

溫州

9577

4262.31

125%

佛山

11867

5713.95

108%

       

(註:昆明、石家莊的數據為人民幣存款余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92

15個“較大的市”:蘇州領先 多城出現負增長

行政資源配置對一個城市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而體現一個城市行政配置能力的形式有很多種,其中就包括城市序列。

中國的城市序列有直轄市、副省級市、地級市、縣級市、副地級市,將來也可能出現鎮級市,“較大的市”曾經被很多城市追捧,如今這些城市發展情況如何?《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盤點後發現,蘇州經濟總量遙遙領先,不少城市面臨困境。

“較大的市”有哪些

“較大的市”是一個法律概念,專指由國務院批準具有地方立法權的城市,不包括直轄市、省會市和經濟特區所在地市(這些城市已擁有立法權)。“較大的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必須報經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常委會批準後才能施行;但“較大的市”制定政府規章時無需報經批準就可以直接施行。

1984年,國務院批準唐山、大同、包頭、大連、鞍山、撫順、吉林、齊齊哈爾、青島、無錫、淮南、洛陽、重慶等十三個市為“較大的市”。1988年批準寧波,1992年批準淄博、邯鄲市和本溪,1993年批準徐州和蘇州為“較大的市”,1997年重慶升格為直轄市,此後“較大的市”維持在18個。

蘇州經濟在15個“較大的市”中遙遙領先

“較大的市”實際上等於獲得了副省級市的立法地位和立法權。有了地方立法權,就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以及設立地方處罰標準,有利於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多年來,包括南通、溫州、東莞、佛山、泉州等不少經濟發達城市紛紛提出申請,要求被批準成為“較大的市”,但國務院1994年後再沒有批準任何城市成為“較大的市”。

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決定對《立法法》作出修改:地方立法權擴至所有設區的市。下放的權力主要是涉及到比如城市管理、城市建設、環境保護等這方面的法律。在立法權下放之後,普通地級市與“較大的市”一樣,也擁有了立法權限。“較大的市”也不再具有優勢。

需要指出的是,18個“較大的市”中,大連、青島和寧波後來成為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其享有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立法權限、行政地位遠非 “較大的市”可比。因此,本文只比較其他15個城市的情況。

這15個城市,江蘇和遼寧各3個,河北2個,安徽、河南、內蒙古、山東、吉林、黑龍江、山西各1個,主要位居東北和北方。

從設立的時間點來看,“較大的市”主要設置於上個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彼時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在當時的城市格局中,以能礦產業和重工業為主的城市在整體城市體系中,地位更為突出。

例如,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我國市中心人口過百萬的大城市中總共只有30多個,這其中,即有包頭、唐山、淄博、徐州、鞍山、吉林、齊齊哈爾七個“較大的市”入列其中。而這些城市無一例外都是以重化工業為主的城市,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熱門城市。而彼時南方的廈門、東莞、佛山、溫州等都是市區人口只有幾十萬的中等城市,與包頭、吉林等北方大市還有不小的距離。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鞍山、淄博、本溪、撫順、吉林、齊齊哈爾、包頭等城市都是老工業基地,比如“一五”時期的大項目就有一大部分分布在東北。在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總體城鎮化的水平還比較低,這些城市的城鎮化水平就已經比較高,經濟比較發達,基本上享受了副省級的一些政策。“當時這些城市有大量的重工業,總體城市規模在國內都比較大。”

發展各異,蘇州無錫唐山靠前

設立二三十年來,我國的城市格局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回過頭來看這些城市的發展,我們發現盡管“較大的市”獲得了地方立法權限,也更有利於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這些權限並非城市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這其中,來自江蘇的蘇州和無錫高居15個城市中的前兩位。位居榜首的蘇州成為15個城市中唯一一個GDP突破萬億大關的城市,去年該市GDP達到了14504億元,GDP總量位居全國所有城市第7位,無論是GDP總量還是人均GDP在江蘇省都位居第一。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隨著外向型經濟的不斷發展,蘇州經濟總量迅速擴大,蘇州的多位一把手先後升任其他省份黨政一把手,地位日益凸顯。不過,在東部其他幾個擁有“雙子星”的省份,深圳、廈門、寧波、青島和大連都成為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而獨獨在第二經濟大省江蘇,卻沒有計劃單列市。

蘇州之後,無錫去年的GDP也達到了8518億元。改革開放後,靠近上海的蘇南地區憑借外向型產業的發展,經濟也隨之高速發展,多年來蘇州和無錫GDP分列江蘇一、二位,身為副省級省會城市的南京只能屈居第三。只是近年來,省城南京“奮發圖強”,終於趕超無錫,上升至第二。不過,無錫盡管總量退居江蘇省第三,但人均GDP仍是江蘇第二。

盡管總體上蘇北的經濟遠不如蘇南地區,但作為淮海經濟圈的中心城市,大徐州的GDP總量也位居江蘇省第5位,當然徐州的人均在江蘇13個地級市中僅位列第9。

與蘇州一樣在省內位居第一的還有河北的唐山。這個工業大市去年的GDP為6103億元,無論是GDP還是人均GDP都超越了省城石家莊。

蘇州和唐山的GDP都在所在省份中排第一,而包頭的GDP總量在內蒙古中位居第二,也超過了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鄂爾多斯因煤炭能源而迅速崛起,去年GDP達4226.1億元,仍領先包頭和呼和浩特。

在這15個城市中,蘇州和唐山在所在省份中位居第一,包頭、洛陽和吉林在所在省份中位列第二,無錫、鞍山在所在省份中位列第三,可以說,這些城市目前仍體現出與“較大的市”相對應的發展規模。

但也有些較大的市發展相對暗淡。比如撫順和本溪GDP總量在遼寧只分列第七和第八,淮南的GDP僅有770.6億元,成為15個城市中唯一一個GDP總量未超過千億大關的城市,GDP總量在安徽只位列第12,人均位列第11。此外,像齊齊哈爾人均GDP在黑龍江只位列第十。

2015年鞍山等城市GDP名義增速出現負增長

丁長發說,發展較慢的城市中,淮南和本溪都屬於資源枯竭型城市。此外再加上體制機制的不靈活,在市場化的沖擊之下,這些城市轉型十分艱難。“市場的總量就這麽大,在計劃經濟時代,這些傳統重工業城市獲得了大量的要素資源,所以發展得很好,但在改革開放時代,大量的要素資源包括資金和人才等都轉向市場經濟比較活躍、比較有彈性的區域。”

丁長發分析,這些重化城市由於體制機制的固化,在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就面臨著一輪較大的沖擊,大量的中小型國企倒閉,出現了一次較大的下崗潮。而在近兩年經濟新常態下,隨著能源經濟的下行,以能源原材料工業為主的地區又一次受到較大的沖擊。

這其中,2015年,包括吉林、鞍山、撫順、本溪、淮南、唐山等城市的GDP名義增速出現了負增長,而齊齊哈爾、邯鄲、淄博等城市的名義增速也維持在低位運行。

15個“較大的市”現狀

城市

2015年GDP

所在省份的排名

人均GDP/單位(元)

在省內的排位

2014年GDP

名義增速

蘇州市

14504.07

1

136300

1

13761

5.40%

無錫市

8518.26

3

130900

2

8205

3.82%

唐山市

6103

1

78354

1

6225.3

-1.96%

徐州市

5319.88

5

61511

9

4963.91

7.17%

淄博市

4130.2

5

89495

4

4029

2.51%

包頭市

3781.9

2

135107

2

3636.3

4%

洛陽市

3508.8

2

52541

5

3284

6.85%

邯鄲市

3145.4

4

33554

7

3080

2.12%

吉林市

2455.2

2

55610

4

2730.2

-10.07%

鞍山市

2349

3

67675

5

2385.9

-1.50%

齊齊哈爾市

1270.7

4

23676

10

1238.8

2.58%

撫順市

1216.5

7

58555

7

1276.6

-4.70%

本溪市

1164.62

8

67652

4

1171.16

-0.50%

大同市

1052.9

5

31250

7

1001.5

5.13%

淮南市

770.6

12

32446

11

789.3

-2.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930

4天9城發樓市收緊舉措 專家預計還有多城將跟進

盡管國慶長假,很多人正在出遊的路上,但地方政府為了調控樓市卻在加班加點。

從9月30日晚到10月3日中午的三天時間里,已有北京、天津、蘇州、成都、鄭州、無錫、濟南、合肥、武漢共計9個城市先後發布新樓市調控政策,多地重啟限購限貸。

據武漢市住房保障和管理局官網消息,10月3日起,武漢部分區域實行住房限購限貸措施。即武漢本地人購買第二套房首付50%,購買第三套房限貸;外地人購買首套房首付四成,購買第二套房限貸,購買第三套房限購。限購限貸範圍為主城區和開發區。

在武漢之前,已有多城出臺收緊舉措。9月30日晚間,北京加碼樓市限貸,分別將購買首套和二套普通住宅的首付款比例提至35%、50%;天津幾乎同步出臺“分區限購”政策,對已有1套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家庭,暫停在市內六區和武清區再購房,同時提高其首套房商貸首付比例至40%;同日,蘇州也宣布進一步加強商品住房價格監管。

10月1日晚間,鄭州、成都正式接棒。10月2日,限購陣營再添濟南、無錫、合肥三市。其中,合肥在10月2日晚間緊急出臺了相關樓市多條政策:從供應、限價、限購、約束恐慌等多方面出臺了房地產調控政策;提高了首付比例、明確增加供應、針對預售價格的調整也有非常清晰的規定。

為何地方政府在長假期間如此密集出臺樓市收緊舉措,並且多個城市重啟限購?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這是因為樓市的瘋狂超乎了原先的預計。原來6、7月漲幅放緩,監管層以為房價降趨向平穩,沒想到8月、9月又重新飛速上漲,這種情況下,就聚集了較大風險,因此必須出臺相關抑制舉措。

目前,除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一直堅持限購外,本輪樓市政策收緊過程中,已有廈門、杭州、蘇州、鄭州、成都、南京、天津、濟南、無錫、合肥、武漢共11個二線城市加入到重啟限購的行列中。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未來一些房價上漲壓力較大的二線熱點城市、環一線城市周邊地區也將重啟限購。這些城市包括福州、石家莊、青島、珠海、東莞等城市。預計這一輪重啟限購的熱線熱點城市和部分三線城市將達到15到20個。

盡管如此,在張大偉看來,目前這些收緊的政策中,除了合肥和北京屬於“動真格”外,其他城市的限購舉措實在過於寬松,大部分城市都沒有恢複到上一輪限購的力度。調控力度偏弱的主要原因在於,目前其他行業整體疲軟,因此宏觀經濟尚需要樓市作為支柱產業拉動,這也導致房地產調控不敢一次到位。

張大偉預計,北京與合肥市場會快速降溫,但從全國看,房地產火爆依然會持續一段時間。長期看,房地產市場走勢依然要看信貸的情況。

“出現這一恐慌的主要根源還是因為這一輪去庫存政策並未因城施策,在本來庫存就不多的城市執行了全面寬松,在資金潮影響下,市場出現了局部城市失控的現象。” 張大偉說,本輪房價爆發的原因是資金潮下的資產荒,導致購房者出現了恐慌,不全面收緊信貸,這些調控政策所起的作用有限。

表1、8月份房價環比漲幅靠前的城市

8月價格變化

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

 

環比

同比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鄭州

105.6

116.7

 

上海

105.2

137.8

 

無錫

104.9

118.5

 

合肥

104.8

140.5

 

福州

104.3

120.4

 

南京

104.1

138.8

 

廈門

103.9

144.3

 

北京

103.8

125.8

 

石家莊

103.7

111.6

 

天津

103.6

121

 

杭州

103.3

122.2

 

濟南

103.2

110

 

武漢

103.2

118.6

 

廣州

102.4

121.2

 

青島

102.1

106.6

 

深圳

102.1

137.3

 

表2   各地限購情況

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501

調控見效 10月上旬多城樓價放緩

1 : GS(14)@2016-10-22 22:29:53

【明報專訊】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9月份70個大中城市樓價指數,同時罕有地公布15個樓市熾熱的一、二線城市10月上半月數據,顯示在10初多個城市收緊調控之下,樓價增長按月已輕微有回落。

公布10月上半月數據的15個城市於9月及10初分別宣布限購等樓市調控措施;數據顯示,10月上半月,深圳和成都新樓價格按月下跌,降幅分別為0.3%和0.1%;至於其他城市,雖然樓價按月仍升,但漲幅有明顯回落,當中以無錫、北京、合肥、上海等市的回落幅度較大,介乎於2.5%至3.8%之間(見表)。

無錫放緩幅度較大

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表示,結果顯示15個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樓價過快上漲的勢頭得到明顯遏制,樓價走勢趨穩,反映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針對性樓市調控後,房地產市場出現積極變化。至於9月份70大中城市樓價方面,按月計樓價升幅在2%以上的城市有14個,升幅在2%及以內的城市有40個,樓價下跌的城市有6個,持平的城市有1個。

人幣房產貸款餘額 按年增25%

另一方面,官媒新華社發文稱,隨着眾多城市推出樓市調控政策,市場恐慌情緒得到緩解,置業者逐步回歸理性,目前,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的買房群體主要是剛性和改善性需求。另據人行公布三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截止9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餘額25.33萬億元,按年增長25.2%,增速比8月末高0.6個百分點;其中個人購房貸款餘額17.93萬億元,按年增長33.4%,增速比上月末高0.9個百分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751&issue=201610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1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