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發改委和央行等五部委印發《2018年降低企業杠桿率工作要點》的通知提出,推進去杠桿,穩妥給予資本市場監管支持,開展債轉優先股試點,鼓勵依法合規以優先股方式開展市場化債轉股,探索以試點方式開展非上市非公眾股份公司債轉優先股等。
業內人士指出,PPP項目主要以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城鎮建設領域為主,項目投資規模較大、融資杠桿較高,參與PPP項目投資將無形中加大企業的投資杠桿。而積極穩妥開展市場化債轉股、強化PPP項目管理均是多渠道降杠桿的重要舉措。
某城商行金融市場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據其觀察,2年前PPP被市場炒得很火,但今年來他接觸到的國有市政企業已經不再熱衷於PPP。“我接觸到的現在都不怎麽談這個業務了。”
近日,PPP概念上市公司碧水源(300070.SZ)、鐵漢生態(300197.SZ)的中報中,均強調了PPP業務模式的風險。在融資情況偏緊的大環境中,PPP項目可能存在進度有所減緩甚至中止的情況。
“PPP本身是個好的方式,主要是防止明股實債和保底收益。增加杠桿其實就屬於了變相融資。PPP這種模式其實是受鼓勵的,但受到鼓勵的是合規的PPP。”北京一位PPP人士也對第一財經表示。
偏緊或持續
“2015年到2016年PPP的大躍進明顯,從0到10萬億爆炸式增長下問題很多。今年上半年差不多是PPP的一個冰點,各大銀行紛紛表示加大管控力度,甚至有的銀行表示要暫停這個業務。”
2017年,繼財政部印發《關於規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管理的通 知》(“92號文”)和國資委下發《關於加強中央企業PPP業務風險管控的通知》(“192 號文”)等相關文件,PPP迎來了強監管周期。
今年4月28日,財政部PPP中心發布《2018年第1季度報》顯示,“92”號文發布後,至2018年3月末,綜合信息平臺已累計清退管理庫項目1160個,累計清減投資額1.2萬億元。
2018年5月,財政部發布“54”號文,主要針對173個前三批示範性項目進行整改處理。目前PPP項目清理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不規範的項目被清理退庫或整改,建立項目規範運行的長期機制,確保入庫項目是名副其實的PPP項目。
數據顯示,今年7月全國央企PPP項目總成交量為44個同比下降49%;從前7個月的情況來看,央企參與PPP項目總成交量417個,同比減少17%。
關註研究PPP業務的咨詢人士申碩(化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我覺得PPP下半年還是會偏緊。原來PPP項目有1萬多個,總投資達到10萬億。PPP項目偏施工居多,運營不足。財政部強調增加項目中運營成分,才是比較好體現PPP的精神。而大多數的施工類PPP,實際上還是增加了政府的長期支出責任。”
“近期討論PPP未來支出是否算做隱性債務,這是一個重要問題,我們國家的區縣級財政很多還是吃飯財政,10%的PPP支出對很多地方是非常吃力的,而且占用了未來十幾年的財政額度,其實相關部門是有擔憂的。”申碩說。
“另一個方面在補短板的同時要註意防風險的問題。除了顯性的債務還有隱性的問題。10的紅線不能碰,融資規範是要註意的,不能假借PPP政府投資基金、政府購買等名義變相融資。整體來看,從去年到今年,回到PPP本質上有正本清源的作用。”
“不管是92號文,現在央企參與比例銳減70%,到上半年發改委、財政部也發了一個文也在鼓勵PPP,沒有像2015年那麽密集。現在更多是鼓勵環保等政策鼓勵方向,而不是像此前的基建方向。”
上市公司提示風險
2014年基礎設施行業投融資PPP模式推出,其中譬如水務行業在未來幾年中都將向PPP模式方向發展,預計國內水務行業有幾萬億的市場,為上市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商業機會。
但隨著日前國內融資情況偏緊,碧水源便表示,公司部分項目可能存在進度有所減緩甚至中止的情況,同時公司可能會基於項目進展及綜合收益情況對在手項目進行主動清理。
“隨著未來水環境提標升級的區域增多,公司未來將確保風險控制的情況下更註重項目質量與水處理膜技術的核心業務,同時也會對已有訂單進行強有力的主動管理, 回到主要以環保水處理項目為主的方向上來。”碧水源在中報中稱。
鐵漢生態也指出,從2018年上半年國家對PPP項目集中規範清理中看到,PPP發展的步伐沒有停止,但PPP模式發展的政策環境、信用環境還有待完善;PPP項目的融資成本及融資進度受金融監管和銀行信貸政策等因素影響,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從而影響項目實施進度;PPP 項目運營期限較長,經營效益存在不確定性,法律政策環境、市場情況等都可能發生的變化,面臨著服務質量、服務價格、資本支出或運營成本超支等方面的風險。
“汙水、自來水、高速公路這類項目對機構而言是有利的。但是這類項目在庫里不是大多數,多數還是偏公益性項目。”申碩也表示,但由於項目付費納入預算,收益相對有保障,但並不意味著社會資本100%能拿到。財政部去年來強調對PPP項目的績效考核。如果做得好,全額能拿到,如果做的不好,付費比例會進行打折。績效這塊是財政部未來推廣的重點,這是與重視PPP的運營匹配的。
一個利好是,我國貨幣政策中性,金融機構降準置換中期借貸便利,釋放增加長期資金供應,銀行資金成本有所下降。此舉對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特別是資金密集型行業企業意義重大,流動性和融資成本的邊際改善將有助於緩解企業參與PPP的財務壓力。
不過,申碩也提到,“中標和項目真正落地要打一定折扣。現在大家所說的項目落地是指項目采購結束招到社會資本,采購結束後到實際開工建設又要打一個折扣。”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