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投資早期時看人,看創業者的商業模式,到了中期看他的收入及各方面表現,到了後期的時候,隨著市場的成熟,會像美國一樣湧現越來越多的LBO模式。

大家好,我是GGV紀源資本的李宏瑋,英文名字叫Jenny Lee,做中美業務,除了要有英文名字,還要有中文名字,如果找到VC告訴你,他是做中美的業務,只看美國的業務,沒有中文名也是問題,GGV紀源資本是跨中美的基金,現在掌管38億美元,從階段的角度來說,我們既做A輪、B輪、也做C輪,按照階段風險因素考慮投資。我們看IT領域,硬件領域,在中美判斷市場采用一個眼光,就是看兩個市場的競爭優勢。

我們在國內從發起到現在有16年的歷史,投了早期的阿里巴巴、去哪兒、YY等等,在美國也有投資。16年前我來中國的時候,見創業者時第一個問題問的是你融的是美金還是人民幣?國內一般會找人民幣基金,如果海外上市會找美元基金,所以16年前從幣種的角度看屬於分離階段,創業者面向的領域和他們合作的投資人會有所不同。但是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民的增長,任何商業模式也離不開新互聯網,怎麽樣跟移動微信互動?所以因為市場的結合,因為用戶使用程度的結合,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我們看到更多的結合性,很多時候看中國創業者,中國商業模式。

美國有一個搜索,中國是否也可以有搜索?美國有電商,中國也可以有電商?我們可以借鑒國際化商業模式,考慮中國在發展新興市場的時候,畢竟走同樣的路線,那個時候中美更多的是商業模式的轉移或本地化,完全從美國轉移到中國不一定完全成功。

2005年-2006年是社交媒體的結合,臉書在美國發起的,社交文字的交流也好,圖片交流也好,我們和社交有互動,從文字博客到後面的微信,是一種延伸,從商業的角度看,已經不再是美國領先於中國,更多的是中美有一定的需求。

2010年是中國移動互聯網時代崛起,6億手機用戶在中國,美國只有3億。我們在美國有一個映客,美國也開始放直播業務,中國已開始從商業模式的角度領先,而且我們有一些用戶的使用習慣可以借鑒,而且反向用到美國市場。

從一個投資角度來說,我們很關註消費者行為怎麽樣變化,中國和美國有差異,15年來差異不一樣,前者是時間的差異,後者是市場的差異,但是對於今天的創業者,不能只做本地化的企業,除了迎合本地化的需求,還要考慮國際化的商業模式。

另外從投資階段看也不一樣,從種子期到初期到發展期到之後的LBO,它的投資方式不一樣。早期時看人,看創業者的商業模式,包括到了中期看他的收入各方面,到了後期的時候,隨著市場的成熟,現在美國會有LBO的模式,企業已經有20年歷史,原來的創始人已經60多歲了,所以他希望有新的改造,改造企業各方面,引入資本,找到更好的專業經理,把市場做得更好。

漸漸地我們也會看到,中國有這樣的趨勢,什麽是互聯網+?更多的是造就企業,改造傳統的企業就是幾個,一是偏向業務,考慮更多新興的商業模式,如果能夠借助投資人或PE,已經在國內走過10年、20年,幫助企業從小到大有管理的資源,全方位考慮的時候,慢慢地形態會是比較有趣的,更多不是傳統的企業找PE,現金流在傳統之下,幫助他脫胎換骨,從之前線下業務,更多結合新興商業模式,所以我們看好資本力量很重要。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資本背後帶來的企業人脈,各方面的事情,比如阿里巴巴在國內對電商的認識很透徹,到美國的時候也有可能借助熟人資本的力量,也能改造美國傳統的電商的公司,這需要VC的參與。

因為企業不止是運營,管一萬人和管理幾千萬人不一樣,是傳統的要求,中國借助矽谷的技術,如果借助互聯網+技術,註入的基因是互聯網基因,所以這一塊引入不一樣的背景人員,這部分傳統企業是缺,不知道去哪里找?所以VC幫助這一塊,可以幫助他們,15年前那個時候沒有這樣的資源。

從基金的角度當然看,基金必須要專註,如果投入1000萬,拿回30倍、50倍,投資30萬拿回300-500倍,投資各方面資本利益有機會,而且市場環境滋生了多元化的投資方式和基金定位。

企業要擁有差異化的競爭能力。從未來看,中國一定以技術為導向,創新為導向,比如無人機企業,你的無人機在國內生產,真正的市場是國際化市場,怎麽樣更好帶動國內的技術創造很好的產品,並把這個產品賣到全世界,需要的是綜合性與結合性。

本文根據Jenny李宏瑋在投中舉辦“2016年中國投資年會”所做分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