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當500年前的達文西 碰上現代MBA

2015-01-19  TCW
 
 

 

你知道,創新時代我們最重視的團隊協同合作,早在五百年前,拉斐爾畫出《聖母、聖嬰與施洗約翰》的過程,就已經被實踐?你知道,當個人、企業都把「差異化」掛在嘴邊時,達文西早已做了最好的示範?

文藝復興,這段起始於十四世紀的文化運動,是人類人文主義、商業社會的開端。我們在歷史課本裡的文藝復興三傑,能在百家爭鳴的市場中脫穎而出,證明他們不只是藝術家,更是頂尖管理者。

文藝復興與企業管理,會有有什麼交集?在「文藝復興三傑」身上,現代經營者又能學到什麼?我們邀請雲朗觀光集團執行長張安平就經營者身分,與台灣大學會計系教授劉順仁對談。

張安平涉獵、研究歐洲文化超過四十年,二○一四年,雲朗甚至遠赴文藝復興起源地義大利拓點,全球據點數直逼業界龍頭晶華麗晶集團。

甫出版新書《把一招練成絕招︱︱向文藝復興大師學管理》的劉順仁,則從管理角度,來解讀大師們的成功心法。以下是對談概要: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現代人對文藝復興的印象,多停留在美術館裡的畫作,和企業管理,尤其是服務業的關聯是什麼?

劉順仁(以下簡稱劉):文藝復興的背景,是人從長達千年的宗教束縛下獲得解放,重拾對人性、感官體驗的重視。你想想,等了一千年,終於有人敢畫出第一幅裸體畫,那是多大的革命和反抗!

這種尊重個人的氣氛,我覺得在今日的服務業特別重要。過去,很多公司為快速擴張,採用大量SOP(標準作業流程),追求效率;但現在,你要體察(客戶)需求,不可能單靠SOP,企業如何尊重員工自主性,讓個人擁有在特殊時刻,做出精緻服務的能力,才是功力的展現。

張安平(以下簡稱張)︰文藝復興是人文主義、商業社會的開始,而人文最基本的條件,就是對人尊重。但飯店業,卻是對人的尊重最差的行業之一,整個歷史就是「壓」(指壓抑個人、個性)、管理就是壓。

所以在雲朗,我希望把這件事改掉,你必須把對方視為一個「個人」,人指的不只員工、還有客人,差別在於,我在服務你,但並不表示我比你差。

所以我相信雲朗是唯一、最早,強迫每個總經理進廚房(的公司)。台灣的飯店業很奇怪,餐飲和客房(利潤占比)幾乎是五十比五十,但歷史上還是客房優先,總經理幾乎都是很少廚房的,讓廚房變成像是次等,有點看不起的味道。

所以我們要求每個總經理都要進廚房、自己燒菜,每個月會有「總經理上菜」時間。這是不准師傅幫忙的喔!就是你自己挽起手來做,再難吃,也要端出來。

這是一種聲明,第一個告訴你(指總經理),餐飲對你很重要,第二個,讓所有的師傅們覺得,他們在做的,不是次等的事。在任何情況下,對人互相尊重是必要的,但這不是施捨。

問:文藝復興大師身上,有什麼現代企業、工作者可以學習之處?

劉:米開朗基羅的《大衛》,我認為是全佛羅倫斯最精彩的作品。

從製作過程,你就能感受到米開朗基羅至死方休的執行力:一五○四年,他睡在工寮、日夜工作兩年,終於把一塊有嚴重裂痕、廢棄近半世紀的大理石,刻成我們眼前的大衛;之後,還用馬車整整拉了四天,才把作品拉進城「交貨」。

那年,他還不到三十歲,就有這樣的毅力,更不用說,他到死前四天、八十多歲,都還持續工作。

這種使命必達的執行力,是每個企業都需要的人才。

而他的對手達文西,則是文藝復興三傑中最特別的。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創世紀》是大而有震撼力,達文西的畫作如《蒙娜麗莎》或我最喜歡的《天使報喜圖》,都是靜態畫,規格很小卻很有力量,因為他對真實的追求,讓他在細節上特別下工夫。

例如,其他人畫翅膀可能是靠想像,但《天使報喜圖》中天使的翅膀,他是拿真的鳥來研究,拆解肌肉、骨骼構造,想理解鳥是怎麼飛的;最後,不只畫裡翅膀的羽毛、線條細緻度讓人驚豔,他還因此發明了飛行翼。

就連畫裡衣物皺摺的光影變化,都是他拿布料沾石灰水弄硬後,反覆測試出來的;為了展現出一個十五、六歲少女的不慌不忙,手按著書時的彎度、力量感,也是基於他對人體肌肉施力原理的理解。這讓他的畫不只是美而已,還有科學實證精神。

張:沒錯,歷史上對達文西的詮釋都有些錯誤。他雖是很好的藝術家,但其實最想做的是科學家。

所以他的文件大部分是在做科學研究。他到米蘭去,也是希望貢獻自己所長,對國防軍事有所貢獻。城市的防禦機制,他草圖都畫出來了。

但可惜當時的他沒有如願,對方找他去是做個大銅馬,但後來因為打仗,銅都拿去做武器。

劉:雖然達文西不得志,但從現在的眼光看,也是一種策略,這讓他在歷史上能跳脫藝術家的規格,對後代的科技發展產生影響。這就是我們在管理上說的,你在市場上找到自己的定位,提供獨特價值(unique value),就是差異化。

張:我覺得,不管任何產業,你一定要找到一個和別人不同的解決方案,由此切入。

我是一個興趣很雜的人,做的事情也很雜,我想你們都知道(編按:張安平擁有水泥、金融、有線電視、資訊科技、飯店等產業經歷)。我一九九九年進有線電視的時候,電視頻道是沒有定頻的,就像HBO不一定在六十五台。沒有定頻有幾個問題在,下廣告的人無法計算效益,因為HBO在高雄可能是五十五台,你沒辦法知道是誰在看你廣告。

所以,我一進去什麼都沒做,就跟幾個同業談定頻,單純就是把餅做大。電視台的內容提供者因為廣告量穩定,也賺錢了,我向他們收的錢從七、八毛一戶,到離開的時候變成五塊五一戶。

五塊五、一百多萬戶,我什麼都沒有做、也沒有增加訂戶的年度費用,一個月就創造這麼多錢。

所以我一直講,進任何一個行業前,你要看制勝點在哪裡、哪些是帶路的關鍵因素、什麼是你的致命傷。看清楚了,才能進去;進去後,從對的角度切入,你的獨特價值就會出來。

問:文藝復興三傑中的第三人︱︱拉斐爾,又是個怎樣的管理者?

劉:身為米開朗基羅、達文西的後輩,拉斐爾卻是當時承攬最多案件的藝術家,為什麼?因為他除了在藝術上集大成、成就高,還擁有前兩者沒有的資源:他主持一個約五十人的工作室,是當代最大、最有生產力的藝術團隊。

這有什麼特別?當時,藝術界很重學徒制,跟在大師身邊的年輕人,通常只能聽命行事、做枝微末節的小事,有創造力的全由大師一手包辦,所以你看米開朗基羅為了《創世紀》掛在天花板四年,就是因為他過度個人主義、不願釋權,讓自己累個半死。

但是,拉斐爾不一樣,他懂得培養後進、也會用人,根據年輕學徒的學習狀況分配工作,例如誰畫手、誰畫衣服等,但成品又能維持拉斐爾一貫的美學風格,是成熟的管理者。

這也是為什麼拉斐爾只活了三十七年,藝術地位卻能和前輩並列,且死後仍有學生為他繼續完成畫作。在我看來,說拉斐爾是當時的賈伯斯(Steve Jobs),一點都不為過。

問:在當時,要做到這點的難度是?

張:自信心,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就不怕人學、不怕威脅。我覺得拉斐爾最強的,在於他容得下別的藝術家,而且將其納入旗下、為他所用。

拉斐爾後來幾個學生都小有名氣,表示這個老師好、願意教。像米開朗基羅的忌妒心就很強,達文西更不必提,連落款的名字都是倒過來寫,怕人偷,怕什麼呢?

自信心夠,決定了一個人的格局。拉斐爾不只是藝術家、還是老師,這是他好過其他人的地方。

【延伸閱讀】反壓抑、反神權的文藝復興三傑

起源於義大利佛羅倫斯,為發生在十四至十七世紀的文化運動,廣泛發生在繪畫、自然科學、文學、建築、音樂等領域,如哥白尼、伽利略、莎士比亞都是此時期代表人物。

多數學者認為,文藝復興的出現,旨在對中世紀禁慾主義、宗教觀長期壓抑下的反動,強調個性解放,肯定人權、反對神權,因此創作內容多強調人體之美,歌頌世俗與現實。

文學代表作品如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談》、馬基維利的《君主論》等。美術作品,以米開朗基羅、達文西、拉斐爾的成就最為突出,被稱為文藝復興三傑。

(整理●郭子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321

每日瞓1.5hrs達文西睡眠法真係得?

1 : GS(14)@2015-10-07 07:49:33

網上盛傳的「達文西睡眠法」,指平常人每隔4小時小睡15至20分鐘,晚上就不必進行長時間睡眠。每人每日只需睡6輪「15至20分鐘」的小休,加起來少則1.5小時,最多不過2小時。這神奇睡眠方法被熱傳後,有人叫好,認為可擠出更多時間工作、學習;也有人不屑一顧,認為不可能實行。江蘇南京市民鍾先生便「以身試睡」,結果惹病上身,不得不去看醫生。鍾先生原本是一個失眠者,通常需熬到凌晨1、2時才能勉強睡着,朝早7時起床,睡眼惺忪,沒精打采。藥也吃了不少,但一直沒有效果。鍾先生決定嘗試一下達文西睡眠法。結果,失眠變得嚴重,睡眠規律被完全打破,弄得白天晚上都睡不着,人就更沒精神。最後,他還患上便秘。無奈之下,他不得不恢復以前的作息規律,用了一個月才調整過來,嚇得他再也不敢嘗試了。這種奇怪的睡眠方式是否有其科學道理呢?專家認為,人的睡眠是周期性的,每個周期裏又有深淺睡眠的交替,一個周期為1.5至2小時。這樣算下來,一般人一天要保證睡6至8小時,才能保持充沛的活力。香港家庭醫生關嘉美稱,把睡眠間斷進行,每次只有15分鐘,使人不能進入深層睡眠,令體力及精力不能完全恢復,因此「達文西睡眠法」並不可取,睡眠應跟隨生理性時鐘。她又指,若跟隨「達文西睡眠法」,會令人休息不足,導致人暴躁、注意力不集中經常犯錯,甚至容易發生意外,大家應採取傳統睡方法,每天睡6至8小時。關嘉美又說,都市人日間生活繁忙,夜間想法多,增加入睡難度。因此上床睡眠時應不去想其他事情,但亦不要刻意用「數綿羊」的方式去試圖入睡,因「數綿羊」亦需要使用腦部,令人保持清醒,更難入睡。《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1007/1932395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831

【說書人】由《達文西密碼》說到身教

1 : GS(14)@2017-08-02 06:16:06

【文化籽:說書人】走廊上,學生們排隊準備乘校車回家。一位看似小五、六的男生低頭閱讀,我便上前攀談。「你在看甚麼呀?」可能太專注於文字世界,他沒說一句,只稍微掀起書封。啊,原來是Dan Brown的《The Da Vinci Code》(達文西密碼),我記起年少時看這本書,只覺得很深奧,術語多之餘腦袋還得不斷組織建構情節。「字很深喔,你都看得懂喔?」我問。接下來的回答讓我難過了好一會兒,他竟然說:「是你看不懂吧。」天啊,我立即彎腰拾回滿地老師的尊嚴。後續的對話就不多敍述,反正我沒有大發雷霆,只是盡可能平靜下來,讓他知道跟師長或朋輩的溝通方式其實有別。



當今教育現場裏,最缺乏的是身教吧。說的不光是學校老師擔當的角色,而是與整個社會、小孩的家庭環環相扣。我們很容易看到別人的錯處,會直接指出來甚至批判;也為了快狠準、不想浪費分秒這些原因,而只顧自己的利益。不知從何時起,進電梯時人們已經不會為下一位按着開門掣。排隊付款時一定要準備好金額,並迅速說出要買的東西,拿回零錢也得夠爽快,不然後面那位一定鼓譟。這些是社會給小孩的身教。當了老師,工作也得快狠準。趕教學進度、趕上課時間、趕處理學生問題、趕功課、趕教學材料、趕開會,連吃飯喝水也趕。你不知道,我經常觀察同事們,走路與進食速度也極快。問題是,最重要的價值教育,我們竟然沒在自己身上做到。舉個假想例子,小雄是出了名態度囂張的學生,不止一次出言挑戰老師權威,班主任甲先生是很有熱誠的人,他花了不少空堂及課後時間跟小雄輔導,卻未見其改善。某次小雄用拳頭揮向科任老師,甲先生不得不跟家長解釋事情,說明小孩破壞了校規也傷害老師,可能需要停學一天。家長激動地說:「小孩在家不是這樣啊,他總是很守規矩,怎麼會這樣做呢?一定是有甚麼刺激到他,好像曾經說過不太喜歡那位科任老師,因為上課總在做重複的題目。」從第三者角色冷靜去看,這不是為小孩犯的錯找藉口嗎?這並非完全真實的故事,名字及經過修改了一點,對話內容卻沒有誇張。確實聽過很多遍「小朋友平時不是這樣,會不會因為……」這些說話,作為家長,坦承小朋友的過錯並不等於說自己教得不好,實在不需要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更重要的是,發生事情後讓小朋友知道這為別人帶來怎樣的痛苦難堪,也要主動尋找補救方式。當然找出行為背後的動機很重要,譬如小雄承受後果以後,再想辦法看看能不能提高上課的興趣,這是另一課題。回到假想例子上,甲先生與科任老師也是人,也有感受。被家長說了一番、被小孩討厭,很自然的反應是往後小雄在課堂上做甚麼,老師也不會管。只要他沒有傷害自己或阻礙其他同學,誰還願意花精神和時間處理一個學生的行為問題,到後來反而變成自己處理不當?那倒不如雙腳一蹺,上課時按書宣讀就行了,別幫人教孩子。很多老師的熱情,被如此磨蝕不少。於是其他學生見到小雄的破壞行為沒有甚麼後果,也會相繼學習,這實在是讓身為老師的我感到最難過的事。


撰文:周家盈註冊教師及自由作者,也是說書人。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士,英文應用語言學碩士,副修法語,曾就讀於巴黎第一大學。2013年創辦名為《Slowdown Town》的雜誌,提倡放慢生活節奏,並堅持只出版印刷品。著有《書店日常:香港獨立書店在地行旅》。facebook:slowdownzine



編輯:馮秀珍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802/201085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4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