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兩禮拜、三大洲、百場會議 史上最大IPO拉開大幕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547

IPO, 阿里巴巴, Alibaba, 中概股, 美國股市

知情者向彭博透露,阿里巴巴正計劃9月3日啟動路演,這場聲勢浩大的IPO前期宣傳歷時兩周,將覆蓋歐亞美三大洲,召開一百場路演宣傳會。以此推斷,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也將在路演期間度過50歲的生日。

上述知情人士稱,按計劃日程,路演第一站選在香港和新加坡,然後轉戰倫敦,最後登陸美國。美國的路演將於9月8日在紐約拉開帷幕。阿里巴巴將公開上市日定在9月16日。

如確定9月16日掛牌上市,阿里巴巴預計會在9月2日公布發行價區間,必須在15日確定最終IPO發行價。但15日那天是周一。美股IPO通常不會選擇周一,因為上市企業不願讓周末的負面消息影響募股。

知情者稱,以上只是暫定日程,今後可能有變。不管怎樣,阿里巴巴希望上市日不要接近9月24日到26日的猶太裔節日。

知情者還透露,已有瑞信、德意誌銀行、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花旗六家機構負責此次IPO募股,阿里巴巴仍打算增加一些承銷行,IPO相關金融顧問機構可能達到20家左右。路演期間,阿里巴巴將向投資者公布截至今年6月的二季度盈利。

此前外界預計阿里巴巴IPO募資規模將高達200億美元,那將是史上最大規模的美股IPO,也是中概股的最高記錄。彭博統計,目前美股最高記錄是Visa公司2008年募資196.5億美元的IPO。

IPO, 阿里巴巴, Alibaba, 中概股, 美國股市

Dealogic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美國科技類中概股IPO規模已達34億美元,比此前任何一年全年的募資規模都高。阿里巴巴在納斯達克上市有望掀起今年中國科技業進軍美國資本市場的又一高潮。

銀行家認為,阿里巴巴上市將吸引更多中國科技企業赴美募股,有意赴美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可能會等到阿里巴巴完成IPO後再做決定。

BMO Global Asset Management旗下投資機構 LGM Investments的首席亞洲投資官Christopher Darling認為,海外投資者對阿里巴巴IPO的興趣也會擴大到整個中國科技業。在當前國內投資環境疲弱的形勢下,讓海外投資者產生興趣也是中國企業的一個發展機會。

《華爾街日報》下圖可見,本年度至今,中國科技企業在美上市募資規模已遠超此前歷年全年水平。

IPO, 阿里巴巴, Alibaba, 中概股, 美國股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732

張旭豪:創業第9年,關於5次融資和上百場戰爭的感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09/161116.shtml

張旭豪:創業第9年,關於5次融資和上百場戰爭的感悟
張旭豪張旭豪

張旭豪:創業第9年,關於5次融資和上百場戰爭的感悟

打敗比自己有錢100倍的對手。

本文系投資人說(微信 ID: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張旭豪。

1、打敗比自己有錢100倍的對手

餓了麽剛剛開始創業的時候,我還記得有個公司叫小葉子當家,註冊資本100萬,已經把上海周邊所有的高校基本都覆蓋了。而我們只有幾萬塊錢,還是靠套現、靠學費里壓下來的,就這樣開始了跟人家的競爭。

當時進行了很激烈的補貼活動,每次訂餐都要送冰紅茶、荷包蛋,這都是真金白銀自己掏出來的,讓我們感覺到巨大的壓力,如果對方不斷地用這種補貼的方式來跟我們打,我們怎麽辦?

後來我們是怎麽對付的呢?這是一個比較經典的案例:商業模式和技術的創新,一下子就把對手打掉了。

第一,從抽傭制到年費制。最開始我們對商戶收取8%的傭金,但漸漸發現在行業發展的早期,用戶習慣沒有養成、商戶習慣沒有養成的時候,你這種超前的形式,其實是跟商戶對立。很多商戶開始有飛單、跳單這樣的問題,那麽我們是不是能夠在定價的模式上進行一個創新?

我記得當時看了一些案例,講國外當時發展出的SaaS的模式,按年付費。我們想,這個模式是不是能夠用到我們平臺上來?我們後來推出了一個SaaS的賬號,一年付4820元;半年付2750元,三個月付1630元。這個價格我記得清清楚楚。當我們把商戶付費變成一套SaaS的服務,商戶覺得我們是固定收費,這樣非常好,多出來的訂單都是自己的。

第二、我們開發了新的接單系統。當時的外賣都是下單以後,通過平臺、電話和短信傳遞給商家。我們在餐廳里面安裝一個電腦就可以接單,雖然是一個小的問題,但是解決了餐廳里面記單難等一系列小的問題。按一下鼠標單子就能自動打印出來,於是很多商家把所有的訂單都自動往我們平臺上轉。

到3個月以後、6個月以後,我們就從市場份額落後的狀態,到了把競爭對手打出這個市場的狀態。沒有花額外的錢,還收了很多的預付款。而且這些技術上的優化,也奠定了日後和美團競爭的基礎。

從這段經歷,我總結出三種看法:

(1)產品是最重要的,我覺得創始人一定要花很多的心思在自己的產品上面,對很多的痛點需求一定要想明白,一定要解決好。

(2)要有開放的心態,我們不要給自己定標簽說我們只能做輕的模式,不能做重的;只能做傳統的,不能做互聯網的,我覺得今天大家要拋棄這些條條框框,用開放的心態來擁抱變化。

(3)要尊重和發揮團隊DNA中的長處。我們創業者的很多的基因,都是原生態,沒有什麽商業分析,沒有什麽戰略分析,也沒想過賣給誰,這種商業直覺和背後的DNA,可能是我們今後做事的方式。我們現在回過頭看,當時非常註重用戶的需求和體驗,並且希望通過技術、產品、商業模式的創新,才做了一些前人可能沒做過的、行業里面也沒人用過的方式。

回想我們過去,其實餓了麽像打遊戲打怪一樣,以前有很多的競爭對手,然後一路地走來,到現在跟BAT可以正面地較量。雖然有一些人現在已經站到我們的陣營里面來了,有一些可能跟我們分庭抗禮,從戰友變成了敵人。彼此之間,看起來業務模式非常相像像,但是我相信我們的DNA跟對未來事情的看法,其實有很大的不一樣。

2、四點創業心得

雖然每個企業成長起來的經驗是不可複制的,面臨的狀況是不一樣的,但我覺得有些共通的問題你也會遇到,比如這四件事情。

(1)創業一定要有一個可以始於足下的起點。過去我們創業其實想打造一家像矽谷巨頭一樣的公司。我們是因為看了一個電影《矽谷海盜》,講的喬布斯和比爾•蓋茨,兩個人打來打去,最終把PC普及到全世界。

那里面讓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個橋段,就是喬布斯到施樂去,看到了一個鼠標,這樣一種交互方式他覺得非常有遠見,認為這就是未來人機交互的方式,因為電腦要普及運用到大眾市場,必須要有一個很好的用戶體驗、一個好的人機交互方式。我覺得好像最終這個偉大的事情背後,其實是一個很小的切入點。

我們在四樓前臺也寫了這句話:要做偉大的事情,都有一個小切入點。

我們創業之初的時候,不是一個網上的平臺,而是四個人就拿了四個電動車開是送外賣了,因為覺得網上外賣是一個切入點,可以切入到整個行業。

我們不是計算機畢業的,也不是互聯網畢業的,更多是通過一個電話本來做這個業務的,我們每天的配送的結算非常的複雜,我記得一天工作完了之後結賬要結到11、12點。

(2)創業一定要是一個包含初心的愉快過程。於我而言,創業也就是想要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能夠改變周圍的人。就是看到一件事情你看不慣,你能夠通過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它,你告訴大家有一種新的方式。

在資本很熱的時候,很多人為了一個idea去融一筆錢,然後在怎麽怎麽樣,好象沒有人想創業的初心。所以我們今年我們公司的文化就是不忘初心,我覺得雖然融了很多的錢還是要別忘記自己做的是什麽產品,你服務的是誰,你怎麽去完成它。

創業不是一門考試,你沒上市有可能就是零分,如果你拿不到風投你就不及格,而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解決問題的一種生活方式,所以過程中你一定要充分的去享受,整個過程也是非常的孤獨的。

(3)創業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思索的過程。這包含對內、對外兩個方面。比如,過去我們可能只認為自己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只要解決線上的問題就OK了。但現在我們知道,我們其實是為傳統行業服務的,更多要把傳統行業核心的矛盾放在第一位。

現在我更多的是思考事物的一些本質跟核心。比如,管理應該如何提升,其實是靠你不斷在運營當中獲得的經驗,碰到問題,去研究它的本質,然後將解決本質問題的方法,逐漸形成一套制度,不斷優化完善。

通過這些思考,我發現企業發展有四個階段,一是不看過程不看結果,摸索著前進;二是不看過程只看結果,粗放式發展;三是既看過程又看結果,精細化運營;四是只看過程不看結果,標準化運行。

現在餓了麽是從第二階段往第三階段過渡,所以我現在是花25%時間思考公司戰略,25%時間研究我們的產品,50%時間去與員工交流。

(4)互聯網創業最重要的永遠是團隊共同成長。一家公司最可怕的問題,我認為是團隊沒有鬥誌,整個團隊無法正視自己,或者沒有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這種輕資產公司,如果人出了問題,那就要完蛋了。

而一個團隊真正的形成,要經歷幾波大的挫折以後,才能真正穩固起來,比較有戰鬥力的一個團隊,一般可能需要一到兩年時間。所以對待骨幹員工的時候一定要慢進快出,就是在招他進公司入職之前,一定要慢,盡可能了解這個人的信息,看透以後如果符合要求再招。但如果這個人在工作上有了問題,一定要快刀斬亂麻,速速開掉。

3、五次融資的感悟

2008年到2009年的時候,我們用自有資源和運營的資金維持整個公司發展。我們當時不想過早融資,因為擔心越早融資會越早被稀釋。

在我看來,融資就是賣你的血肉,以此謀求發展。我們當時希望能先把商業模式打造出來,有一定的數據和競爭力後再去融資,這樣會稀釋得更少。

到2011年的時候,“餓了麽”開始第一輪的融資,這個時候我們的商業模式已經比較清晰。但我們當時是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很多投資人不敢投。畢竟我們沒有工作經驗,投資人質疑我們自己創業到底行不行。所以我們當時要花很長時間去向投資人證明,我可以把這件事情做成。

但反過來想,他們的工作就是找項目,中國好項目不多,只要把你的產品做好,在一個區域內有很好的數據支撐,我覺得很多投資人會來找你。

但是我們自己是有選擇標準的。

(1)“餓了麽”是一個互聯網+項目,未來可能在海外上市,因此我們更偏向於美元的基金。我覺得美元的基金當時專業化,而人民幣更註重於短期的利潤。在美元基金里面要選擇一些在價值觀、戰略、戰術上跟你比較契合的投資人做你的合夥人。每一個投資人的風格都是不同的,你要了解他以前投資的案例。

(2)我們在融資的時候,對整個投資協議的框架,包括核心條款,有一定的認識。融資估值是很重要的,但是除了估值以外,很多條款也是相對來說比較重要的。A輪能否融到很多錢沒有關系,你還有B輪、C輪。很多投資人未來會幫你跟投,重要的是在A輪你的條款要搭建好,要足夠健康而不要太苛刻。如果第一輪融資條款很苛刻,那對後幾輪融資也是不利的。

它是你整個公司未來投資架構的基礎。如果你第一輪融資很多條款不好,未來你要付出很大代價去修正;並且基本上你修正不了,除非你的業務有非常大的變化,或者你有非常強的話語權。

我今天覺得,在第一輪融資的時候,可以請一個律師,幫你把這些東西把好關。這不會花太多錢,而且可以讓你的整個融資過程更加順利,千萬不要省這些錢。

第二輪融資後,你的企業開始進入成長期。除了財務的投資,我們同時有了戰略投資人,比如騰訊、京東、大眾點評。

(3)戰略投資協議要比財務投資協議更花點精力,戰略投資人更看重是戰略資源的合作,你們怎麽能拿到彼此的一些資源,都做了一些綁定。里面有一些條款不必談得太細致,如果很細,整個談判周期會很長。不過如果有一些條款在戰略上會有沖突,還是要細談。

總而言之,所有的戰略投資最終還是在業務上是不是有互補性,光靠一個合同來約束雙方,並不是一個很有利的一個保障。只有當你的業務足夠強勁,彼此確實存在互補性的時候,雙方的合作才會越來越好,分歧也不會那麽大了。

融資的關鍵在於你的業務有成長,資本基本上都是錦上添花,很難有雪中送炭。你發展不夠好,最終會被拋棄;你永遠有增長的話,你就是受人追捧的項目。

(4)不要舍本逐末。對於融資來說,業務還是最核心的。如果你不擅長跟人交道,你可以讓專業的人幫你做,畢竟現在有很多專業機構和律師。你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業務上,把你的用戶體驗做紮實,這樣自然而然會獲得融資。

關於融資金額,很多人問我到底融多少錢才最合適,我覺得融多少錢這里有一個比較好的算法:融你未來16個月需要的錢。如果你想要更安全的現金流,你可以從16個月擴大到18到24個月。每輪融資關鍵還是要通過董事會,整個公司的業務不要因為股東的加入而拖慢,你的業務要在未來16個月里面有爆發式的增長才可以。融了錢之後,公司發展要按照你的軌跡來進行。如果不是這兩個目的,任何融資都要更謹慎一點。

融到以後要把重心放在業務本身。如何占領核心資源,壟斷一些核心業務,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融資千萬別說融了錢放在銀行里面很開心,這完全是錯誤的。因為資本要把錢給你,就是因為你錢的效率比資本更高。所以說你融完錢要迅速把錢花掉,花的時候要達到你預期的目標,取得高速的成長。

4、創業者最大的問題

最近的朋友圈里面,有一段話讓我覺得貝索斯的思考深度確實挺深:我們很多人每天都很忙,都在適應社會的變化,但是每個人可能沒有關註未來10年不變的是什麽事情。你今天做產品、做開發可能有這個需求那個需求,有些需求是變來變去的,但是它本質有很多是一樣的。我們反而在本質上沒有花很多時間去思考,這是我創業以來最大的問題。

我從來不在媒體上曝光說我最大的教訓是什麽,好像大家感覺餓了麽一路走來順風順水,其實我是有反思和教訓的。覺得最大的反思就是,過去我們已經發展了9年,但是最早創業的時候沒有想清楚未來10年整個社會不變的是什麽事情,導致被現在這幫對手追著。如果當年就想清楚了,我們每年都在核心競爭力上不斷地提升不斷地發展,今天有可能就沒有競爭對手什麽事了。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創業,我覺得這時候拋開所謂的經驗與恐懼,才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很多人說大學生創業不靠譜,你沒有經驗沒有背景沒有資金,為什麽能成功?我這樣告訴他,像科比這樣的球員,他沒有打過NCAA,是高中生球員直接進入NBA,他最後會成為偉大的球員,我們如果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拼搏,也可能成為偉大的公司、偉大的創業者。

還記得在淘點點入場之後,我曾經去找張穎(註:經緯中國合夥人、餓了麽B輪投資者)交流,張穎說:巨頭來了,說明你們已經到風口了。

張旭豪感想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885

深度 | 買100股親歷百場股東大會,上市公司治理痛點畢現

一位小股東想參加股東大會,會有多難?

公告預留的電話打不通,發送的郵件如石沈大海,會議地點模糊不清,這些可能都是小股東普遍會遇到的問題。而當面對會議現場不接受中小股東現場提問和發言、股東大會敷衍了事甚至錯報工作報告、董監高因各類“五花八門”理由缺席時,小股東往往只能束手無策。這也導致A股諸多中小股東不參會、不發言、不投票,股東大會變成了“大股東會”。

這些情況,都真實得發生著。在今年3月至6月期間,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下稱“投服中心”)展開專項行動,篩選並現場參加了100場股東大會,積極行使股東質詢、建議權。針對上述現場參會發現的問題,投服中心已將情況通報證監會派出機構。投服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跟蹤上述行權提問的進展和整改情況,督促上市公司重視股東大會,使股東大會發揮應有的作用。

直擊百場股東大會,現場亂象頻出

近年來,雖然我國上市公司治理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仍存在不少問題。這其中,股東大會形式主義嚴重、廣大中小股東參與度不高等問題尤為嚴峻。在總結前期行權經驗的基礎上,“每家上市公司持100股”的投服中心,展開現場參加百場股東大會的專項行動。伴隨活動的推進,諸多上市公司治理的共性問題也浮出水面。

僅僅是參會,投服中心就遇到多種類型的難題。部分公司雖然按要求披露了股東大會的相關信息、召開會議,但聯系方式卻形同虛設,對中小股東行權屢屢設限。

在參加浙江某制造業公司的年度股東大會前,投服中心連續數天多次撥打公告中的電話,始終無法接通,發送的郵件也無任何回應。最終,只得將登記材料傳真後,輾轉完成報名登記程序。類似這種“報名難”的情況,並非個例。專項活動中,有5家上市公司的預留電話不通暢。

有時,即便到了會場門口甚至會場內,小股東參會依然阻礙重重。

為部分中小投資者所不熟悉的是,根據《公司法》和《上市公司股東大會規則》相關規定,只要是股權登記日登記在冊的股東,就有權持股票賬戶卡、身份證或其他能夠表明其身份的有效證件出席股東大會。即使不進行參會登記,也不妨礙該股東及其代理人現場出席股東大會並行使表決權,公司和召集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但在專項活動期間,投服中心了解到,部分公司在做現場會議登記時,要求提供股票賬戶卡、身份證明之外的額外材料。

“這增加了股東的義務,與相關法律法規和公司自己制定的章程不符。以此為由阻礙股東參會,限制了中小投資者依法行使股東權利。”投服中心相關負責人稱。在報名廣東某房地產公司股東大會時,投服中心還遭遇“花式設限”。公司證券代表稱,如果要在會議計票間隙與董事長進行交流,須提前預約。按照規定,董事長出席股東大會、接受股東質詢是其法定義務,這種“事先預約”可視為人為設置股東行權障礙。

而當幾經周折到了會場,卻發現股東大會草草結束,部分董高監甚至無故缺席——這在投服中心參會經歷中並不少見。

在投服中心參加的100場股東大會中,只有1/4的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參會達到“全勤”。甚至有上市公司出現監事會成員全體不出席、或獨立董事全部缺席的情況。而存在缺席問題的公司中,還有34家上市公司不對董事、監事缺席會議作解釋說明。董、監缺席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面對投服中心的質詢,董事和監事缺席的“擋箭牌”有工作忙、出國在外、飛機晚點、參加EMBA考試、生病、留置、拘留、董事被罷免總經理職務、年齡大又路途遠等等。甚至有公司相關人員直言,“獨董日常在外地,太遠了來一趟不方便”作為回應。

是否出席股東大會,對於董事和監事來說不是一個可選項。《上市公司股東大會規則》第二十六條規定,公司召開股東大會,全體董事、監事和董事會秘書應當出席會議。《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第六十六條規定,股東大會召開時,本公司全體董事、監事和董事會秘書應當出席會議。“《規則》和《指引》中的兩個‘應當’,體現了董事、監事參加股東大會的強制性”,投服中心相關負責人強調。

董監高與股東的如數出席、議案的審議和投票,是一場股東大會的重要組成。而出席缺席現象嚴重之外,投服中心還發現,部分股東大會存在不宣讀議案,董事會、監事會不匯報工作,議案中出現重大錯誤等問題,直接影響股東的投票判斷。在浙江某制造業公司的股東大會上,監事代表在股東大會上宣讀監事會報告時,審計機構和審計意見全部搞錯,一份原本為“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在會場上變成了被出具無保留意見的標準審計報告。

在100場股東大會中,獨立董事述職更是亂象頻出。有10家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未進行現場述職,35家公司的獨立董事沒有進行分別述職。更多情況下,獨董述職報告內容,有公司4名獨立董事述職報告甚至一字不差。

“在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體系中,獨立董事代表中小股東的利益;在董事會層面不僅要對合法合規性進行監督,還要從決議、決策的合理性進行監督。因此,獨立董事履職盡責對維護中小股東利益至關重要。”投服中心相關負責人稱。

參加股東大會時到底要關註什麽?

就百場股東大會現場情況和所發現的問題,投服中心已向證監會派出機構通報。但這並不是這項專項活動的根本目的。喚醒股東權利意識,督促上市公司重視股東大會,使股東大會發揮應有的作用,這才是提高A股上市公司治理的核心所在。

面對百場股東大會,投服中心其實是有備而來。經過一年多的行權工作,投服中心目前已建立了適合行權的上市公司庫,實施動態管理。被投服中心關註的公司,有日常關註中部分行權事項尚未解決的公司,也有根據監管和交易所等單位移交的線索中出現的公司。

除了找出精準找出“問題公司”,投服中心對於股東大會的四條研究主線,也極為值得中小股東借鑒。

投服中心介紹,去年,中心已經完成對全部A股上市公司章程不當條款的梳理,並發函建議修改。本次專項行動,投服中心重點關註發函後拒絕修改的公司、新上市公司章程出現不當條款的情況,並繼續提出修改建議,督促其完善。其次,年度股東大會待審議案也是重點關註事項。針對年度報告、利潤分配預案、董事會報告、監事會報告等,分別從公司治理、日常經營、財務核算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

此外,投服中心在股東大會上還重點關註並購重組的情況;針對盈利不佳的上市公司,質詢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追問未來提高業績的切實措施等。對於具有退市風險的公司,投服中心還從如何避免公司被退市、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等角度現場提問。

通過示範行使質詢、建議、表決等權利,投服中心在專項行動中共提問296個大類問題,涉及663個小類問題。其中,對24家公司的章程提出完善建議,對91家公司的生產經營展開問詢,對35家存在公司治理風險的公司現場發問。投服中心方面還表示,未來將持續跟蹤行權提問事項的後續進展及整改情況。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黃向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6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