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證所稅還沒開徵 大老闆早開溜

2013-01-07   TCW
 
 

 

二○一二年引爆朝野極大爭議,正式在二○一三年一月一日上路的證所稅政策,果然成為去年(二○一二年)的股市稅收魔咒。

財政部在二○一二年徵收到的證券交易稅(簡稱證交稅)僅約七百二十億元,距離原訂的一千二百七十六億元目標,足足短收了五百五十億元。

只是在各界爭議中,匆促上路的證所稅,能夠在二○一三年時達到「公平正義」的目的嗎?

事實上根據財政部估計,未來一年,證所稅稅收約六十億至一百一十億元,證交稅稅收約九百億元,然而,一加一減換算下來,實施證所稅之後,合計還要比過去短收約兩百多億元,可說得不償失。

證交稅因交易量萎縮而短收,證所稅打算開刀課徵的頭號對象,就是首次上市櫃的企業老闆。根據證所稅規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的時間,若延到二○一三年,那麼,出售當年度興櫃股票達一百張、出售當年度上市櫃股票逾十張,就要多繳一五%的所得稅,就是每賺一百元要繳給政府十五元,這讓原始大股東少賺很多。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大老闆們為規避證所稅,提早在二○一二年底運作,造成台股出現三大怪象,包括IPO熱潮,十二月掛牌家數創紀錄,興櫃股票出現交易量大增、墊高股價現象,以及借殼上市風潮再起,被借殼的股票成十大飆股。

怪象一:年底趕忙IPO生技股新兵,虧損照狂漲

生技股后台微體,這家永豐餘集團轉投資的新藥公司,在十二月二十一日以一百五十八元掛牌上櫃,雖然二○一二年前三季每股虧損○‧四二元,但股價短短三天大漲超過一倍,躋身三百元的高價股。

和台微體一樣搶在十二月掛牌的,一共有四十三家公司,包括十六家上市櫃,以及二十七家登錄興櫃,平均每個交易日都有超過一家公司掛牌或登錄興櫃,堪稱史上之最。

除了台微體,其他生技公司也卯起來搶掛牌,二○一二年總共有二十檔生技股上市櫃,家數創下歷年之最,而且都集中在下半年。這些生技股新兵,即使仍處於虧損,掛牌後股價卻狂飆,甚至掀起股王爭霸戰。

大老闆們搶在歲末之際,非上市櫃不可,而且股價一個比一個高,好處就是少繳一五%的證所稅。七月二十五日證所稅法案在立法院三讀通過之後,許多有意掛牌的公司就加緊腳步,趕在二○一二年底前上市櫃。那些來不及上市櫃、但有掛牌計畫的公司,也都選擇在十二月底之前盡快登錄興櫃。

二○一二年上市公司二十二家,其中有十三家是在八月後掛牌,也就是證所稅立法通過後上市比重占近六成。上櫃有四十家,證所稅法案通過後掛牌有二十家,比重也占一半。

興櫃市場更是從冷凍櫃燒成熱灶。二○一二年有八十家公司登錄興櫃,比櫃買中心原先訂定目標的六十家,足足超標了三分之一,其中八月後登錄有五十二家,比重高達六五%。

由於興櫃大股東須轉讓股票給推薦券商,若二○一三年才登錄興櫃,且轉讓股票通常會超過一百張,等於公司還沒掛牌,就要被課一五%證所稅,所以大股東們無論如何也要趕上二○一二年最後一班興櫃列車。

雖然年底掀起一波上市櫃熱潮,但隨著證所稅開徵,未來一年的IPO市場恐怕會打回冷凍櫃,目前向證交所提出申請,準備二○一三年上市櫃的公司只有四家,準備申請登錄興櫃也不到十家,因為想要掛牌的大老闆們早就上車,讓政府課不到證所稅。

怪象二:興櫃交易量大增老股換新股,避掉高稅額

台灣第一家宅配業者台灣宅配通,於十二月二十六日登錄興櫃,開盤後一分鐘內,就爆出大量,成交了七千二百五十四張,比起聯發科、統一這些知名公司的當日成交量還高。

台灣宅配通只是其中一例。邁入十二月,許多興櫃新掛牌個股的成交量明顯放大,十二月二十四日更爆出逾二十億元的交易金額,創二○一二年以來第二大成交量。興櫃市場採取議價機制,成交量向來相當低,十二月卻出現異常現象,券商估計,那是大股東為避開證所稅,賣老股換新股。

證所稅開徵後,首當其衝的對象就是興櫃公司的老闆,多數興櫃公司原始股東持股動輒上千張,而且持有成本很低,為避開證所稅,大股東都希望在年底賣老股換新股,就能合法避掉高額的稅額。

除大股東,一些中實戶和投資人為避免IPO股票無法舉證成本,而遭課徵獲利的五○%賦稅,也積極轉單以便「製造」成本,將課徵賦稅降至一五%。此外,由於證所稅是以年底收盤價為成本認定,不少買賣盤積極拉高股價,為二○一三年證所稅的課稅基礎做準備,因股價拉高後,跌下來就不用課稅。

年底熱烘烘的興櫃市場,跨年後恐會像灰姑娘般,被打回原形。未來一年,如果新登錄的興櫃股票開高走低,那麼,大股東早已成功墊高成本,套牢的恐怕是高價跟進的小散戶。

怪象三:借殼上市潮再起雞蛋水餃股,翻身變飆股

二○一二年台股十大飆股,就有三檔是借殼上市股,包括祥裕、興達和精威科技等。其中被珠寶精品集團入主的印刷電路板公司祥裕,全年大漲四‧一八倍,漲幅居台股之冠,另外,二○一二年六月由浙江比奇廚衛設備公司借殼上市的興達,漲幅近一六○%。

這些股票原是雞蛋水餃股,卻因證所稅上路,呈現股價雞犬升天的怪象。原因是證所稅對IPO不友善,那些排不上隊或準備不及,無法在年底前掛牌的企業,乾脆直接走捷徑,從市場買公司,再把業績灌進去,就可免除證所稅的問題。

自從證所稅法案通過後,借殼上市風潮再起,未來,正規IPO將會變少,反而借殼越來越多。那些被借殼公司也意外成了證所稅受惠概念股,許多雞蛋水餃股更是鹹魚翻生,變成了飆股。

雖然國內有八百萬股民,但根據財政部統計,在「設算扣繳」和「核實申報」二擇一的繳稅方式中,只有三千多人向券商申請核實申報。換言之,除非台股衝破八千五百點,否則,財政部是否能收到證所稅,還是個問號。

為避證所稅,台股提前出現三大怪象,就算財政部長張盛和樂觀預估,台股二○一三年可攻上八千五百點,達徵收證所稅門檻,但真能課到的證所稅,恐怕早被這些怪象給吃掉。

【延伸閱讀】大老闆運作避稅,造就台股熱絡假象

2012年12月27家公司登錄興櫃,創單月歷史新高興櫃12月24日成交量逾20億元,創2012年第2大量2012年台股前10大飆股中,3檔為借殼上市股資料來源:證交所、櫃買中心、XQ全球贏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50

“義無反顧”來了 房地產稅還遠嗎

房地產稅立法再度成為市場關註焦點。

這次引爆這一話題的是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他在7月23日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稅收高級別研討會上稱,遺憾房地產稅和個人所得稅改革還沒推出來,原因是信息收集能力弱,而且涉及利益調整而受到阻礙。“這是個難題,也是我們的任務,我們要義無反顧地做。”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房地產稅立法草案仍在起草過程中,困難重重。不過,對自然人征收房地產稅所需的信息收集工作正在加快,國土部力推的不動產統一登記客觀上有利於摸清房地產家底,為房地產稅的出臺奠定更為紮實的基礎。國家稅務總局今年在全國所有省份推行的金稅三期工程,對自然人進行全員建檔,包含個人房產信息,也為房地產稅改革鋪路。

草案有望2017年露面

與以往只對城鎮經營性物業課稅的房產稅不同,一字之差的“房地產稅”課稅對象將可能涉及所有房產,這包括普通老百姓的住房,這使得房地產稅備受關註。

2013年11月份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提到完善稅收制度時,首次提到“加快房地產稅立法並適時推進改革”。

2014年樓繼偉在《求是》撰文提到房地產稅構想。他稱,總的方向是,在保障基本居住需求的基礎上,對城鄉個人住房和工商業房地產統籌考慮稅收與收費等因素,合理設置建設、交易、保有環節稅負,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使房地產稅逐步成為地方財政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

房地產稅立法得到空前重視。

2015年8月,經過調整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公布,房地產稅正式列入該規劃。另外,房地產稅還在今年和去年同時被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當年立法工作計劃,屬於立法預備項目。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劉修文透露,房地產稅法由預算工作委員會和財政部牽頭研究,調整後的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已將房地產稅法列入了第一類的立法項目。

“目前我們正在按照立法規劃和立法工作計劃的有關要求,對房地產稅改革與立法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的、進一步的調查、研究、論證,同時做好起草草案等相關工作。”劉修文說,待草案比較成熟,並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後,適時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第一類立法項目主要是條件比較成熟、任期內擬提請審議的法律草案,排在立法草案的“第一陣營”。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劍文表示房地產稅快的話在2017年底前通過,慢的話在2017年底提交審議,在下一屆人大任期內通過。

7月2日,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郝如玉在第十屆“中國經濟增長與周期”論壇上表示,目前房地產稅仍在起草過程之中,操作難度很大。

房地產信息搜集加快推進

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原副主任姚勝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從社會經濟各個方面來看,今年完成房地產稅立法工作很困難。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此前按照財稅改革時間表,樂觀預計,房地產稅立法最早在2017年提交兩會討論,但今年初他改變了看法。他對媒體表示,有關房地產稅的推出現在來看已和原來計劃的時間表不匹配了,現在就看人大什麽時候啟動一審。從口風上來看是要把房地產稅放一放了。

賈康認為,有關房地產稅的內部爭議仍然較大,現在不推出的原因之一是考慮到目前的樓市情況和“去庫存”的主要方向,“一旦推出可能會影響樓市”。

房地產去庫存,需要市場保持一定的交易活躍度,在條件不成熟之時開征房地產稅,有可能逆轉市場預期,增加去庫存難度。

樓繼偉提出上述房地產稅立法一大難題,就是信息收集能力弱。

房地產稅征稅前提是搜集自然人的房產信息,比如一個人在全國有幾套房產、價值多少等。目前國家正在加快相關信息搜集,國土資源部正在大力推進不動產統一登記,計劃2016年基本完成各級不動產登記數據整合建庫,2017年基本建成覆蓋全國的不動產登記信息平臺的總體部署。當這些數據信息實現了全國統一聯網後,每個人擁有的房地產產權數量、布局等具體情況將“無所遁形”。

另外,國稅總局正在今年力推金稅三期工程覆蓋所有省份,該工程一大特點正是對所有自然人建檔,包括個人房地產相關交易信息也被錄入,這也將為房地產稅等稅制改革提供基礎數據。

稅率、免征等細節引關註

與房產稅不同的是,未來房地產稅將是一個全新的稅制,其中之一可能就是未來房地產稅不只是針對房屋本身征稅,而是將房屋和土地合二為一來征稅。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倪紅日曾表示,房地產稅改革要把現有的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合並起來。

房地產稅征收範圍、計稅依據、稅率、免征額和免稅對象等都是市場關註的焦點問題。

現行的房產稅征收範圍只在城鎮地區,並不包括農村,除了上海、重慶兩地試點地區外,房產稅只針對經營性房屋,不包括個人住房。未來房地產稅是否會突破上述限制,針對所有的房地產存量價值征收房地產稅?

稅收專家、上海財經大學朱為群教授曾對本報表示,房地產稅作為一個地方稅種,其征稅範圍理應由地方來確定。各地差異很大,房地產稅即使在全國層面立法,也不能完全無視巨大而複雜的地區差異,因而較為妥當的處理方式就是由各地方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在公正規範的決策模式下自行決定征稅範圍,而不是強求全國統一。

朱為群表示,房地產稅作為一種財產稅,是按照房地產的價值作為計稅依據的。從稅收公平角度去看,未來房地產稅計稅依據將是以市場價格為基礎。目前上海房產稅計稅依據是按照住房市場交易價格的70%。

房地產稅稅率如何確定,也是大眾最為關心的一大問題。上海房產稅實行0.4%~0.6%的差別化稅率,重慶房產稅為0.5%~1.2%。

目前多數專家認為,房地產稅開征後應該設計免征範圍,只針對超出個人基本住房需求以上的部分才能征稅。

關於免征範圍,目前市場上主要有兩種觀點,一類觀點支持免稅標準按人均居住面積,比如上海試點房產稅按照人均免稅住房面積為60平方米。另一類觀點認為免稅標準應按照房屋價值確定免征額,因為不同地區相同居住面積的價值可能相差很大,按照人均居住面積免稅,就會有利於高價房主而不利於低價房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7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