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糖+油陷阱 黑朱古力熱量勁可可味苦需加甜 添植物油增滑溜感

1 : GS(14)@2015-08-05 08:28:01

【今日少甜】【本報訊】朱古力的誘惑,令人難以抗拒,加上含有健康的可可成份,容易令人放下戒心,墮進糖衣陷阱,原來就算是黑朱古力,糖份也可佔四成。營養師指出,黑朱古力糖份雖普遍較牛奶朱古力及白朱古力為低,但因質感乾身,需加入更多植物油做出滑溜感,有機會熱量爆錶,宜淺嚐即止。記者:伍雅謙近年不少研究證實,朱古力含有的可可成份,具抗氧化、保護心臟及令人愉悅的效果。但這些優點背後,不能忽略朱古力的含糖量。朱古力主要由可可固體、糖、可可脂及植物油等製成,也會加入牛奶、果仁、焦糖、色素及生果乾等做成不同口味。白朱古力因不含可可固體,只有可可脂,其實不算朱古力,糖份也偏高,譬如瑞士三角白朱古力每100克便含61.5克糖。黑朱古力則多會標明可可固體的含量,註冊營養師梁慧思表示,現時法例沒有規定含有多少可可固體才屬於黑朱古力,坊間一般含40%或以上可可固體的朱古力,已被稱為黑朱古力。而針對有關朱古力的研究,則會使用可可固體達70%或以上的朱古力作分析。梁指朱古力含越多可可固體,味道一般會越苦,糖份也越低,但亦有黑朱古力含較高可可成份,「食落去都係好甜,即係有好多糖」,易墮高糖陷阱。如雀巢Kit Kat黑朱古力條,每100克含45.4克糖,逾四成是糖,一排4條朱古力,進食一小條,已等同吃一茶匙糖。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成人每日建議攝取不多於25克的額外糖份。市面出售的朱古力,每100克含糖量由0克至逾60克不等。常見的朱古力糖份均極高,以每100克計算,瑞士三角牛奶朱古力有59克糖,以糖衣包裹的M&M'S牛奶朱古力更高達65.7克糖。



含咖啡因或致心跳加速

梁指,黑朱古力糖份一般較牛奶朱古力為低,如標明含85%可可固體的Green& Black's黑朱古力,每100克只含13.5克糖,一小格朱古力才0.5克糖,只佔十分一茶匙糖。不過,因可可固體比率越高,朱古力質感會越乾身,需加入更多油份才有滑溜感,故每100克便含630千卡的超標熱量;同品牌的牛奶朱古力,糖份高逾倍,但熱量略低。市面也有標明不添加額外糖份的朱古力,如Chocolat Stella的牛奶朱古力,每100克只含8克糖,糖份主要來自牛奶的乳糖;也有不含任何成份的100%黑朱古力,因可可固體本身沒有甜味,味道苦澀帶酸,質感甚「䊹」。梁指,含糖量低的朱古力雖較適合糖尿病患者,但進食前仍最好先諮詢營養師,也因可可固體含咖啡因及類近咖啡因的化學物質,對咖啡因敏感者需注意,有機會進食後出現心跳加速等情況。不少人都會以狂食朱古力紓緩鬱結,梁建議做30分鐘運動,既能分泌更多開心荷爾蒙,又毋須擔心攝糖過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805/192438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955

冬天濕凍易周身痛吃薑母鴨驅寒

1 : GS(14)@2015-01-28 19:23:13







【周三識食】【本報訊】天氣凍適逢下雨,容易令人有沾寒沾凍的感覺,或因冬天的風、寒及濕引致周身骨痛或舊患復發。要有效保暖,可由飲食暖胃開始。中醫師指出,在冬天進食羊肉、牛肉、薑母鴨及八寶粥等,有助補脾胃及保暖;飲用桑寄生蓮子茶可驅除風濕及補筋骨。記者:梁麗兒香港冬天的天氣濕凍,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註冊中醫師劉佩冰指出,冬天大風又寒,加上濕凍,若身體保暖不足,易致寒凝血瘀,導致疲勞性骨痛或舊患復發。除了長者外,經常久坐的OL、青年人或壯年人,易因長期身處空調的室內環境、少接觸陽光、少運動及少出汗,形成陽虛體質,會特別怕凍,在冬天經常出現手腳冰冷及膝痛等症狀。中醫角度,脾胃「夠氣」,才能將營養帶去全身,令身體溫暖,可預防風、寒、濕所引起的骨痛。所以除了要穿着禦寒衣物,補脾胃的飲食也十分重要。日常吃的白飯等五穀已有補脾胃、補暖作用,肉類如羊肉、牛肉、鴨肉及雞肉等都屬於溫補食材。要食得健康,應去除肉類脂肪。



四神湯止瀉安神

劉指,薑母鴨屬溫補食材,鴨肉有滋陰補虛作用,配合生薑、當歸、川芎等溫補藥材,進食後可以令人溫暖。適合身體比較虛弱的人士進食,例如經常怕凍、四肢冰冷、經常感到頭暈目眩、筋骨酸痛等人士。但上火人士如便秘、口氣重等人士則不適合食用。喜歡甜食的市民,冬日也可飲用如蓮子薏仁糖水、八寶粥等暖胃,杞子桂圓茶則可健脾補腎,均適合一般人飲用。經常捱夜人士建議使用適量的花旗參、石斛沖水,再加入蜜糖飲用,晚上飲一杯可以暖身和滋潤。都市人生活緊張、壓力沉重,加上晚上多應酬、多夜食等問題,容易影響脾胃,導致消化不良、經常腹瀉等症狀,劉指,這類人士可飲用四神湯幫助保健調理,改善濕重問題。四神湯的薏仁、蓮子、芡實,均有清熱解毒、健脾止瀉及安神作用。食用溫補肝腎的藥材,可以踢走冬天因風寒濕凍引起的周身痛,例如杜仲、巴戟有強筋骨、補益肝腎作用;桂枝有驅風寒濕、白朮有去濕健脾作用。煲桑寄生蓮子茶飲用可驅風濕、補筋骨,蓮子更可養心安神,有助預防濕重引起的骨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128/190195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523

老火湯未必好營養師話滾湯仲補

1 : GS(14)@2016-03-16 08:43:41

港人愛煲老火湯,但在營養學角度,老火湯材料經長時間及高溫烹調,營養會逐漸流失,故老火湯營養價值不太高。註冊營養師潘仕寶建議愛飲湯的市民,平日不妨多滾湯,可「食埋未變韌嘅湯渣」更佳、更慳,如冬瓜瘦肉薏米、蕃茄薯仔三文魚湯。潘續稱,中國人愛在老火湯加入豬骨,希望「以形補形」,惟豬骨的鈣質本身不容易在水中溶解,故市民飲用豬骨湯未必達到此效用。加上傳統常煲的豬骨湯、連皮雞湯等,飽和脂肪均較高,長者、長期病患者不宜經常飲用。她推介市民可在家簡單滾湯,因為煲湯時間不多於1小時,湯渣不會變老變韌,故適合食用。例如蕃茄薯仔三文魚湯、紫菜豆腐肉片湯、豆腐魚尾湯、冬瓜瘦肉薏米湯等。飲剩的湯水及湯渣又可以用作煮米粉、煮麵的湯底,毋須浪費。記者梁麗兒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16/195318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088

浸30分鐘 清走蔬果農藥

1 : GS(14)@2015-05-29 08:22:08

【本報訊】食物安全漸受關注,水產中的重金屬、蔬果殘留的農藥、食物中的天然毒素等,均有機會對健康構成影響。註冊營養師詹兆洲指,蔬果在進食前先用清水浸泡30分鐘、留意部份食物需加熱後才可進食,便能減低攝取食物中的有害物質,平日只要避免經常食用大型魚類。他提醒,除小童、長者及長期病患者外,經常熬夜、應酬多多及睡眠不足人士,肝臟處理毒素的能力均較弱,也需特別注意飲食。記者:伍雅謙



士多啤梨易藏農藥

表面凹凸不平的蔬果如士多啤梨等,較易藏有農藥,但並非等同要戒食這類生果,反而均衡飲食才有助減低風險,「唔係每日一蘋果,就日日只係食蘋果」。他稱,時令蔬果因配合氣候種植,所需肥料及農藥較少,風險會較低,而大部份帶皮蔬果,農藥只殘留在果皮,惟去除果皮會同時除去果皮含有的纖維及微量元素,如鎂、銅、鋅及硒等,建議以清水浸泡蔬果去除農藥。



熱水會令營養流失

將蔬果浸在清水內30至45分鐘已足夠,浸泡過久會流失水溶性營養如維他命B及C,其間可更換2至3次水,以免水中農藥含量過高。此外,勿以熱水及鹽水浸泡蔬果,因熱水會令維他命加快流失,鹽水則有機會與農藥產生化學作用,而市面出售的除農藥清潔劑,也沒有使用必要,只用清水已足夠。



蟹柿同吃可致肚瀉

食物禁忌並非等同食物中毒。他稱,豆腐不宜與菠菜或西洋菜同吃,只因豆腐內的鈣質與菜中的草酸結合後,會減低鈣質的攝取,不易為人體吸收。蟹及柿不宜同吃的禁忌,因柿含高有鞣酸,當與蟹中豐富蛋白質相遇,會成為不易消化的物質,腸胃不佳者便會出現輕微肚瀉的情況。



梨桃果核有山埃毒

部份植物本身含天然毒素,詹指,雖然市面出售的菇菌可安全食用,但本港也曾有市民在郊外採集野菇進食後中毒,加上並非只有顏色鮮艷的野菌才有毒,故切勿胡亂進食。而梨、桃及杏脯類生果的果核和種子,均帶有少量山埃毒素,雖然進食少量不會影響健康,惟大量攝取則可中毒,這些毒素遇熱便會揮發,故加熱後可進食;未經煮熟的紅腰豆及亞麻籽也含毒素,同樣遇熱可蒸發毒素,市面出售的即食紅腰豆及亞麻籽,均經過加熱程序,可安心食用。


■註冊營養師詹兆洲提醒肝弱者須特別注意飲食。

吞拿劍魚含重金屬

海洋受到污染,深海魚及甲殼類海產有機會吸入重金屬,人體進食這些海產後便有機會中毒。他提到,位於食物鏈較高層的大魚如劍魚、鯊魚及大型吞拿魚,含重金屬機率較高,特別是魚的內臟,如腸、肝及脾臟等,應盡量少吃。若農地受到水源污染,也會令該土田所種的蔬果受污染,惟一般人難以分辨,只能靠政府把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529/1916453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627

【飲食籽】毋忘冬菇進化史

1 : GS(14)@2015-06-01 22:34:53

二○一五年黃大仙竹園邨的兩座冬菇亭,與二○○六年新舊對比強烈。



【飲食籽:識飲惜食】拆毀,翻新,活化。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俗稱「冬菇亭」的熟食亭,曾隨公共屋邨而生。她曾經興旺,曾經沒落,承載着一段香港時空特有的歷史。因噪音及衞生問題,九十年代房屋署停止興建新冬菇亭,部份被改建用途。經領匯接手後,冬菇亭相繼翻新,相比起其他大型建設,這些改變似乎微不足道,但她是「屋邨友」總有過的生活體驗,見證昔日街頭飲食文化。她絕不比任何一幢歷史建築物的文物價值遜色。



二○○六年黃大仙竹園邨冬菇亭。


走進大埔富善邨,會發現一個有趣畫面──在同一空間出現兩個新舊冬菇亭,帶來強烈對比,見證其「進化史」。舊式冬菇亭在一九八六年隨屋邨落成,維持一貫草根特色,一亭四檔,紙皮石亭頂,只有啡色及透明帳篷遮風擋雨;新冬菇亭則在六年前由商戶自費翻新,領匯會提供適當指引及審批圖則。雖在外仍是冬菇模樣,但已換作灰色琉璃瓦頂,落地玻璃,把以往四格打通成一個舖位,客人坐在仿皮梳化卡座,涼涼冷氣送爽,與一般茶餐廳格局無異。



翻新工程複雜 煙囪淪為裝飾

變身後的冬菇亭是出自設計師文樹基(Man)手筆,除此之外,他還設計屯門友愛邨的冬菇亭。「冬菇亭原有設計看似簡單,但翻新難度不少,由於食肆不再領有大牌檔牌照,便要符合一般食肆的規定,像抽氣系統、消防條例等。」不願上鏡的Man說。他花了數個月時間設計,特意在外圍採用落地玻璃,維持原有開揚感覺,整個工程花費約二百萬元。「假設以四方盒為考慮,要讓冬菇亭每一面看起來有趣,以凸顯光線透明感。因要符合食環署要求,其中一面須為密封式廚房,是美中不足之處。」冬菇亭的中間排氣位,經改建後已沒有實際功能,商戶須重新鋪置排氣喉,同時要在傾斜的屋頂裝上冷氣,便須巧妙配合現有格局。「我們特意設計天花梯級效果,可內藏風喉,又能避開橫樑,盡量善用空間。」值得一提是,設計分為室內及室外地方,室外增設露天茶座,刻意保留冬菇亭其中一個特色。



大埔富善邨現有的平面圖,舊冬菇亭(右面)仍保持一亭四檔,新冬菇亭則已打通成一檔。在同一地方新舊冬菇亭並立。









灰色琉璃瓦頂,氣窗已密封,只作裝飾用途。

冷氣,冷風輕送,外面三十多度高溫也不怕。

設有露天茶座及室內冷氣位置,任君選擇。







紙皮石亭頂,另有帳篷擴展空間。

風扇陣,另有多座牛角扇,吹走暑氣。

客人須坐在戶外位置,體驗四時節氣。



逾千萬打造 變身豪華大牌檔

要數投資額最高之一是位於大圍美林邨,一列三座的冬菇亭,二○○八年由怡苑飲食集團承租九年,當年斥資逾千萬元改裝。不但有日式琉璃瓦屋頂、維多利亞時代復古鐵閘、LED環保燈、活動天幕等,最特別是中央煙囪位置,除了用作採光外,在七呎高樓底,掛上矜貴水晶燈,堪稱「豪華大牌檔」之最。怡苑董事總經理羅偉光說:「翻新後,可滿足客人需求,追上時代步伐,保持競爭力。所以我們加設冷氣、洗手間及其他裝飾,環境改善,但食物和價錢卻與大牌檔相差無幾。」不過,卻出現小插曲。在二○○八年北京奧運,原本安排奧運馬術選手到訪參觀此地,被傳媒揭發其活動天幕違規僭建,最後不得不清拆,意興闌珊下,數年前便索性轉租予其他商戶。「當初搭建活動天幕,原意是避免食客日曬雨淋,因應所需。其他冬菇亭也有搭建活動上蓋,不過政府卻沒有處理。對於新經營者,太多條例限制,商戶難以經營,哪有人還願意投資?」向領匯查詢,他們以書面回覆指:「有關提升項目因應物業本身情況,改善設施及設計,包括加強電力供應、翻新牆身及亭頂、重整亭內佈局等,以達到優化物業環境目的。」



沙田美林邨冬菇亭內的三寶小廚,極高樓底,原有的中間煙囪位置掛了水晶燈。

當年商戶斥資逾千萬元改裝美林邨冬菇亭,務求打造成豪華大牌檔。



民間紀錄 怕失去舊精神面貌

在活化過程中,最難莫過於如何在新舊之間取得平衡。中大建築系副教授鄭炳鴻說,「隨時代轉變,翻新冬菇亭是無可厚非。冬菇亭原屬功能性建築,為邨內居民提供一日三餐之便,是草根地道文化,若刻意執太正,反而失卻精神面貌。」為了保留集體回憶,八十後業餘攝影師梁瑋鑫(William),在facebook開設專頁「香港公共屋邨圖片集」,紀錄多年來冬菇亭的變化。他在沙田長大,沙角邨冬菇亭是他平日的開餐勝地。「以前返學前在粥檔買鬆糕做早餐,消夜買乳鴿加餸,日常生活經常接觸到冬菇亭,細心留意,她有很多有趣地方,如透過加建擴展營業空間,充滿民間智慧。」雖然帶來噪音及衞生問題,但他說仍有保留價值。「在香港好難得仍有這種大牌檔風味,她有自己的生存制度,最重要是找到平衡點,和居民互相遷就。經翻新後的冬菇亭,雖有冷氣,又坐得舒服,但始終失去昔日的生活風味,總是沒趣。」



梁瑋鑫對屋邨有情意結,紀錄多年來冬菇亭的變化。

梁瑋鑫攝影作品@沙田沙角邨



後記:

自九十年代始,冬菇亭便走上不同命運,被改建用途,被翻新,被空置。〈冬菇亭故事〉一連三期,過去走訪十多個冬菇亭,雖正值炎炎夏日,讓我最深刻的不是粉飾得簇新、有冷氣送爽的硬件軀殼,而是當我喝完熱湯後,滿頭大汗,被牛角扇吹走熱氣的這一番舒暢感。她具有獨特個性,各呈首本好滋味,並非毫無特色的連鎖店可比。不知不覺間,這種風格特異的食檔,正逐漸消逝。趁還在,好珍惜!



已消失的她們



沙田秦石邨一九八四年落成、在邨內只有一個冬菇亭,已改建為涼亭,老人家最愛坐內乘涼,捉棋耍樂。

沙田隆亨邨共三座的冬菇亭,只有一座仍有大牌檔,其餘則空置及已改建成便利店。

上水彩園邨早於九十年代中拆卸並改建為美食廣場,但使用十多年後,在二○一一年領匯為彩園商場翻新而再次改建,現時原址已改建為休憩地方,經常充斥水貨客。





屯門安定邨位於停車場旁的冬菇亭,在九十年代中已改建成安定商場的新翼。地下為有冷氣設施的美食廣場,以上數層為商場,領匯近年再翻新安定商場。

觀塘順利邨原本邨內的戲院因使用率偏低而在二○○二年拆卸,並重建一座設有冷氣的美食中心,原冬菇亭租戶遷入,至二○一○年拆卸,原有位置興建了乏人問津的小型舞台。



記者:何嘉茵攝影:伍慶泉、劉永發、鄧鴻欣編輯:謝慧珊美術:吳子豪部份圖片由香港房屋委員會及受訪者提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530/191651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633

【飲食籽】開胃檸蜜醃時蔬 即醃即食

1 : GS(14)@2015-05-26 08:40:06

天氣熱得人沒胃口,便很想做點酸甜醃菜來醒胃。只放醋和白糖的酸味過強,所以試了加入檸檬片和蜜糖的配方,口味較溫和。但這個是鮮醃泡菜,所以放在雪櫃大約四天內便要吃完,喜歡有少許辣但又不要太辣的話,辣椒原隻不要切開便加入盒內同浸泡便好,用來配肉食或咖喱等味濃食物也很清爽。材料:小青瓜2條甘筍1條白蘿蔔1/4條西芹2條檸檬半個小辣椒2隻蜜糖4湯匙開水1杯白米醋120毫升鹽/黑胡椒各少許做法:1.蔬菜切成一口食用大小,放鹽和黑胡椒拌勻。2.將全部東西加入可微波加熱的器皿中,用中高火加熱2分鐘,可以即時食用。3.又或是放涼,密封好,雪一晚隔天食用更入味.記者、食譜設計及攝影:謝翠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524/191581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570

【每日健康】好味有益 喝西湯防流感

1 : GS(14)@2015-11-16 10:59:01

寫過養生版,每次拍攝,總被同事白眼,無他,藥味太臭,大家明知有益,還是受不了濃郁藥味。近年越來越多人關注食物與健康,甚至認為,食物就是藥物,只要懂得吃,便能減少病痛。秋冬之際,正值流感高峰期,受不了中藥味道,可試試以下兩款西湯,預防流感之餘,味美可喜。



檸檬藜麥雞湯

食譜:HelloFresh好處:含豐富維他命A和維他命C,增強免疫力,加入多種蔬菜,有助降低體內鈉含量,維持心臟健康。建議煮好湯後,放涼至50˚C以下才加入檸檬汁,避免維他命C被高溫破壞。材料:雞胸肉、藜麥、香芹、洋葱、胡蘿蔔、意大利青瓜、蕃茄、檸檬、辣椒籽、雞湯做法:1.所有材料切粒。2.雞胸肉加鹽和胡椒用中火煎至金黃。3.洋蔥、胡蘿蔔、意大利青瓜放鍋中,加油、鹽和胡椒炒至軟身。4.放入其他材料一併炒香,再加入四杯水、雞湯和藜麥,大火煮至沸騰。5.沸騰後轉小火,再煮15分鐘,直至藜麥煮軟。6.最後加入雞肉,煮7分鐘,直至雞肉熟透。7.最後放進湯碗中,放涼至50˚C,加入鮮榨檸檬汁和香芹葉,即可享用。


胡蘿蔔蘋果薑湯:胡蘿蔔含有-胡蘿蔔素,能轉化成維他命A,維持肺黏膜健康。

胡蘿蔔蘋果薑湯

食譜:Joy the Baker好處:維他命A有助維持肺黏膜健康,胡蘿蔔含有-胡蘿蔔素,能轉化成維他命A。這款稍微辛辣的湯,還加入了有抗炎效果的薑,有助預防感冒。材料:黃皮洋蔥、大蒜、薑、蘋果、胡蘿蔔、蔬菜高湯、肉荳蔻做法:1.所有材料切粒。2.用中火將洋蔥、大蒜炒至軟身。3.加入蘋果和胡蘿蔔,再煮3分鐘。4.轉中高火,加入蔬菜高湯,沸騰後轉小火,打開鍋蓋,煮30分鐘。5.完成後放涼,將湯放進攪拌機打至糊狀,可選擇加入胡椒、鹽以及肉荳蔻調味。記者:彭海燕資料來源:everyday health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1115/193733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853

【飲食籽】家家養牛 牛池灣原住民僅餘數人

1 : GS(14)@2015-07-05 10:05:31

五十年代地鐵還未落成時,牛池灣村最初住的全是雜姓客家人,連彩虹邨仍是一塊田。



【飲食籽:搵食地圖】牛池灣鄉的故事,早在明末清初已開始。當年這裏只是沿海農耕地,近至坪頂、坪石、彩虹,遠至清水灣道德望學校也歸旗下,而第一家搬來的就姓杜,「牛池灣以前叫牛屎灣,家家戶戶也耕田養牛,牛多牛屎自然多。後來說牛屎灣難聽,就改做牛池灣。」


身為客家人的我,聽到八十有三的老村民杜錦的一口流利客家話,份外親切。「當時牛池灣一片荒涼,全部是海是田,沒有外姓人,後來我們太寂寞就將屋分給楊、劉、曾三家。」直至四、五十年代大陸解放後,才有上海、山東、潮州人搬來。「五十年代尾政府收地建地鐵,第一次收彩虹村,第二次收牛池灣,最後拆剩牛池灣村。」82歲的曾玉梅和68歲的曾潤華異口同聲地說。他們和錦叔同樣在牛池灣長大,也是村民口中僅餘的幾位牛池灣村老原住民。「想當年這村只有二百多人,左鄰右里守望相助,儼如一家人。現在原住民幾乎全搬走了,留下的也是不認識的面孔。」梅姐欷歔地說道。光陰荏苒,舊記憶毋忘,所以幾位老前輩每月也會來村內聚聚舊,緬懷一番,盡訴當年情。



原住民(左起)曾玉梅、杜錦及曾潤華,見證牛池灣村數十年轉變。

牛池灣鄉公所建於五十年代,據說前身是臨時更寮,維持村內治安。

牛池灣鄉當年是九龍十三鄉之首,領導眾鄉,連歷史悠久的三山國王廟亦屬其管理。



學生哥飯堂 即製午餐大大碟

牛池灣村分東村西村,在西村的盡頭處有一條神秘樓梯,沿梯而下的轉角處就找到寶福茶餐廳。1964年開業,屈指一算51年了,它卻風韻猶存。「當年奶茶只賣兩毫半,就算現在轉凍飲只需加一蚊,紅豆冰也是不例外。」老闆周昭純在牛池灣村土生土長,半世紀的心血承傳至祖父母一代,「我原本和父母同住店旁,後來結婚才搬走。大半生在牛池灣度過,當然有感情……」沒有多餘夥計的傳統家族式經營,他負責爐頭,舅仔招呼客人,還有二十出頭的兒子掌水吧收銀,儘管午市是學生哥飯堂,一窩蜂十餘人湧來,他們也不慌不忙,堅持即叫即製。一碟雜扒蛋飯,煎得香嫩的豬牛雞扒二選一,配香腸或滑蛋,再加秘製的粟米番茄黑椒或沙嗲汁,大大碟都不過是28元。「水滾茶靚!奶茶要香滑,一定要撞三次。」純哥的粗茶有色無味,幼茶有味無色,二合為一,撞出來的茶才厚醇,越嗒越有味。炎炎夏日也不妨來杯冰凍紅豆冰,頂級朱砂紅豆煲得軟綿綿又不失口感。「鑿、鑿、鑿」幾聲,赫然發現連冰也是人手鑿成。半碎的薄冰與甜絲絲的黑白奶糾纏一起,再呷一口超大粒的紅豆,彷彿又回到學生哥的那些年。



窩蛋免治牛飯 $28(連飲品)棄用免治牛肉,堅持以人手剁碎新鮮牛肉,配合有番茄粒的自製茄汁,食指大動。

紅豆冰 $11 (跟餐加1元)一杯由純哥兒子沖的紅豆冰,甜入心,也見證着這店傳承的三代情。





純哥17歲就入廚房跟爸爸學師,沖得一手好奶茶,水滾茶靚。

老闆特設學生價午餐,每份只要24元,餐廳擠滿學生哥,熱鬧非常。



寶福餐廳龍池徑牛池灣西村115A地下



記者:黃依情攝影:伍慶泉、徐振國、鄧鴻欣、劉永發編輯:謝慧珊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705/192075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277

【飲食籽】菊花杞子桂魚球 酸甜開胃

1 : GS(14)@2015-06-01 22:34:43

天氣實在太熱,看到肉類未食先覺得滯,還是比較愛吃魚。這道用桂花魚來做的菊花魚球看起來還真賞心悅目,配上酸甜糖醋汁,實在是夏天的最佳宴客美食。材料不複雜,就是要把桂花魚起肉切條來做菊花形有少許難度,但看了溫師傅的示範還是可以應付的。材料:桂花魚1條杞子(已浸)6粒菊花瓣(可不加,裝飾用)適量蛋1隻生粉適量油適量醃料:紹酒1茶匙薑汁1茶匙鹽少許糖醋汁:茄汁100克糖80克白米醋20毫升鹽及油少許



做法:



1.將桂魚起出兩塊大魚肉,每塊直切至底但不斷開魚皮。

2.橫切花,每三塊便起出一份魚片,一塊大魚肉可起出四塊細魚片。用醃料醃20分鐘,沾蛋漿,再拍上生粉,多餘的抖掉。





3.燒熱油至攝氏180度,捏住魚片一端,垂直放入油中,魚肉會散開成菊花形狀,炸至金黃色撈起。

4.將糖醋汁材料煮成醬汁,最後加少許油可以更有光澤。把醬汁淋在魚身,放杞子和菊花作裝飾.



示範:溫福星師傅(中華廚藝學院教導員)記者:謝翠玲攝影:林栢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530/191655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632

血色素指數低 勿戒食紅肉

1 : GS(14)@2015-03-11 09:05:48





【專家之言】想身體健康,可先從改善飲食習慣入手。養和醫院營養師周明欣表示,基本上所有人都可跟從地中海飲食概念,但本身患病的人士,宜先諮詢營養師的意見。曾有一名六十歲卵巢癌康復者,知道地中海飲食法可防癌且對心臟有益,計劃將飲食轉為地中海餐單,但原來她的血色素水平未達標,若減少進食紅肉份量,指數只會更低。故她在營養師建議下保持食肉,待血色素回復正常水平,才適合展開新飲食餐單。



回復正常才轉新餐單

周指,該名卵巢癌康復者已接受子宮切除手術,去年八月更完成所有化療,之後一直休養。與不少癌症患者一樣,她早已戒口,豬牛羊等肉類絕少進食,雞肉也不吃,希望可減低癌症復發風險。這名康復者其後從報章知悉地中海飲食法可抗氧化,便向營養師諮詢可否完全跟隨。惟其血色素水平未回復正常,若每周只吃一次紅肉,血色素水平將更低,在營養師建議下便回復吃正常份量的肉類,復原後才開展地中海飲食。■記者嚴敏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11/190718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3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