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保尔森基金遭遇迟来的复仇

http://news.imeigu.com/a/1318541763726.html

美国大型对冲基金保尔森基金公司(Paulson Co。)或将遭遇一轮巨额赎回潮。

该公司旗舰对冲基金Advantage Plus今年前9个月净值下跌近46.73%。

市场传闻超过10%的保尔森基金投资者将在10月底前向保尔森旗下最大两档基金Paulson Advantage、Paulson Advantage Plus发出赎回通知书,赎回规模高达数十亿美元。

外媒测算,如果每个保尔森基金投资者均要求赎回,赎回规模最多达60亿美元,约占保尔森管理资产的20%。

记者从接近保尔森基金公司人士了解到,目前该基金持有至少20亿美元现金,应对10月底潜在的基金赎回潮。

“赎回潮的背后,是一批依靠2008年沽空次级房产抵押债券而声名鹊起的美国对冲基金,正面临盈利步伐难以跟上规模疾速扩大的投资窘境。”上述人士 表示,“在对冲基金领域,他们就像暴发户。近期出现的欧洲债务危机升级与黄金大跌等黑天鹅事件,令其屡屡出现投资失误,将他们打回原形。”

遭遇“赎回潮”

3个月前,保尔森基金公司创始人约翰·保尔森(John Paulson)可未曾想到如今他正面临如此汹涌的份额赎回要求。

7月底,保尔森基金公司接到的两个旗舰基金Paulson Advantage及Paulson Advantage Plus赎回总额仅为4.3亿美元,相当于两只基金总规模155亿美元的2.8%,甚至低于过去两年任何一个季度的赎回额。

“但当时多数投资者已对保尔森基金的投资失误感到不满。”一位投资该基金的FOF机构负责人表示,“在7月投资者电话会议上,多数投资者将矛头直指保尔森基金在中国概念股嘉汉林业(Sino-Forest Corp)股票的投资失败。”

今年4月底,保尔森基金一度持有3470万股嘉汉林业股票,但5月份嘉汉林业被爆出财务虚假问题导致股价大跌近80%,令保尔森基金两个月后清空该股票时,投资损失高达7.05亿加元(约合7.2亿美元),拖累基金在6月上半月净值缩水约13%。

“保尔森在基金投资者电话会议上也承认,当时他已意识到有卖空机构瞄准嘉汉林业,但他没有及早减持足够多的股票。”上述FOF机构负责人回忆说,这 让部分投资者感到相当不满,但考虑到保尔森已意识到自己对美国经济复苏与美国银行股利润增幅前景过于乐观,表态陆续削减花旗银行与美国银行的持仓比重,他 们仍然认为基金净值将会触底反弹。

“当时没有出现赎回潮,因为投资者被黄金持续上涨给迷惑了。”他透露。

数据显示,7月COMEX黄金屡创历史新高,令Paulson Advantage的黄金份额资产当月上涨约5.1%,年内累计净值损失不到2.1%,远远好于该基金的杠杆版,另一只旗舰基金Paulson Advantage Plus同期累计约22%净值损失。

“当时很多基金投资者以为重仓黄金的丰厚回报是净值超跌反弹的最大推动力。”他指出。

事与愿违。9月COMEX黄金期货价格一度大跌近11%。最新数据显示,重仓黄金ETF与黄金股票的Paulson Advantage Plus9月份净值大跌19.35%,大幅跑输黄金,令今年前9个月基金净值累计跌幅高达46.73%。

“在美国,通常对冲基金净值跌幅超过50%,将自动触发基金清盘的条款。”一家美国对冲基金经理透露,而保尔森基金主要投资者来自私人银行或银行财富管理部门推荐,属于跟踪市场回报率高低决定是否赎回资金的短期投资客,他们在10月底选择赎回的几率相当高。

记者了解,当前超过10%投资者或将在10月底前向保尔森发出赎回通知书,其中不乏以长期投资为主的美国养老基金与大学基金。毕竟保尔森两只旗舰基金今年累计净值跌幅远远超过行业平均4.74%跌幅,必然拖累养老基金与大学基金投资组合的整体收益回报。

“本周召开的基金投资者电话会议,是保尔森最后的机会。”上述FOF负责人强调说,“但要迈过投资者对黄金、金融股的投资失误质询,并不容易。”

“保尔森也有自己的王牌。”上述基金经理表示,去年前8个月Paulson Advantage净值跌幅一度达到11%,但随着第四季度美联储实施QE2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美股快速上涨,年底保尔森基金公司反而净赚约50亿美元。

只是,以往的业绩,并不能代表未来。

尽管保尔森基金公司卖盘被质疑是近期金融股超跌的“元凶”,但Paulson Advantage基金第三季度仍然大量抛售美国银行、花旗银行等金融股,已筹集至少20亿美元现金应对赎回潮。

“打回原形”

随着保尔森基金面临大额赎回压力,以其为代表的一批2008年沽空次级房产抵押债券而声名鹊起的对冲基金风光不再。

受累于投资失误及资产赎回,保尔森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已从高峰时期的约380亿美元下跌至不足300亿美元。

同样在2008年靠沽空次级房贷产品净赚数十亿美元的美国对冲基金公司Harbinger Capital Management,其资产管理规模也从巅峰时期的260亿美元骤跌45亿美元。

“他们更像是对冲基金领域的暴发户。”上述基金经理表示,他们凭着次贷危机期间的骄人业绩,通过私人银行或银行理财部门吸引大量高端投资者投资,迅 速壮大规模并“财源滚滚”,除了每年2.5%-3%基金管理费,他们还能提取30%-40%的超额业绩分红,远高于对冲基金行业平均2%管理费+20%超 额业绩分红的收费水准。

但随着欧美经济复苏乏力,上述对冲基金投资业绩似乎难以“匹配”资产规模扩张步伐。

“由于资产规模过大,一旦大手笔投资某个金融产品时,想要在金融动荡时快速套现,又要顾及自身净值损失及换仓成本等,反而容易作茧自缚。”上述对冲 基金经理分析说,今年二季度索罗斯基金大手笔抛售黄金时,保尔森基金却选择留守,毕竟二季度保尔森基金公司旗下基金持有全球最大黄金ETF——SPDR黄 金信托基金的总额度约46亿美元,如果全部清空黄金头寸足以令黄金价格大幅波动,反而损及自身基金净值表现及投资回报率。

“保尔森基金除了要应对10月底的潜在赎回潮,今年业绩大幅下滑已令经纪商给到的杠杆融资倍数从原先的7-8倍降为4-5倍,同样迫使他不得不抛售大量高杠杆投资的金融股与黄金股,拖累净值进一步下滑。”前述美国对冲基金经理透露。

对冲基金Harbinger CapitalManagement管理者菲利普·法尔科恩(Philip Falcone)同样面临盛极而衰的经营窘境,去年底已传出高盛集团和黑石集团准备从该基金撤资。

“年底前,保尔森基金与Harbinger Capital Management已不大可能从原先的吸金大户,银行财富管理部门,得到新客户资金。”前述对冲基金经理指出,“在对冲基金领域,即使是长期投资者,业 绩回报是留住他们长期持有基金份额的最大因素。一旦基金大幅亏损,即使以往有骄人业绩,亦将遭遇大额赎回与无情淘汰。”

相比欧美银行机构“大而不倒”,对冲基金“大而即倒”正悄然成为现实。

“随着欧洲债务危机升级与金融市场低迷,对冲基金的资产规模越大,反而变成提升投资收益的最大掣肘。”他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79

香港鋼鐵大王遲來的「大茶飯」

2012-7-12  NM




位於將軍澳的峻瀅,是近半個月來最暢銷的新盤,不論買家或一般普羅大眾,都以為這是長實李超人「心曠神怡」的又一力作。但其實長實只負責興建及銷售;峻瀅的業主,是香港一代「鋼鐵大王」、捷和神鋼的鄭翼之家族。

鄭翼之四十年代在香港已有四間軍用器材廠,是全國鋼鐵製煉業一哥,上海大亨杜月笙還曾替鄭母祝壽,當時同鄉李嘉誠還在舅父的錶行做後生。其後兩人都發展地產,又同樣在七十年代初上市;不過兩家人其後下的不同決定,將兩個家族的命運改寫。

李嘉誠專注地產捨棄廠務,成為今日的巨富;鄭翼之家族則選擇專注鋼鐵業,又發展美亞廚具,八十年代毅然淡出地產,甚至賣股予陳松青的佳寧集團。鄭氏後人亦 轉趨低調,只有時裝設計師鄭兆良較為人熟悉。捷和現將最重要的鋼廠地皮發展成住宅,預計可套現近百億元,今時今日才吃到這鋪遲來的「大茶飯」。

負責峻瀅銷售的長實,只使出一招低市價開盤,便化解了垃圾山環抱、細菌河包圍及日日做人肉吸塵機等等的疑慮。峻瀅上月底開售至今約半個月,已售出八百伙三 房單位,佔整體單位數目四成半,套現四十億元;被指為萬眾期待的兩房單位,亦會於本週末推售,預計整個項目套現九十億。

只要揭開峻瀅的樓書及宣傳冊子後頁,都會發現賣方為「捷和控股」,一直高調走出來宣傳的發展商長實,只是負責建築、策劃及銷售。不過捷和鄭氏家族幾十年來作風都甚低調,不單一般市民,就連打滾地產界幾十年的經紀、炒家,都對此家族無甚瞭解。

子嗣低調有教養

捷和由鄭植之、鄭則耀、鄭翼之及鄭榮之四兄弟,於三十年代創立,鄭氏子嗣繁多,在世的第二及第三代為數逾百人。根據公司註冊處資料,峻瀅的實質持有人捷和 控股,由鄭翼之的二子樹樂持一半股份,另一半為海外註冊公司,有理由相信鄭樹樂分得最甘。記者遂到捷和控股在環球大廈的大本營找他,接待員推說鄭樹樂不 在,再到訪他住的大坑林肯大廈,大廈管理員都指他不在港。記者再向其他家族成員「埋手」,或許鄭家子嗣的庭訓使然,鄭氏上下都拒絕訪問,但卻都彬彬有禮, 極有教養。如居於嘉林邊道的鄭則耀外孫吳堉祥,在家中隔著鐵閘說:「我好耐無落去將軍澳的廠房,好多嘢都唔知,起樓嘅嘢就問番長實吧。」對家族之事,他不 漏半點風聲,但在記者臨走時卻提醒:「不如你哋行樓梯啦,呢度近五十年樓啦,啲?成日壞,我怕你哋困?呀!」至於鄭翼之的長子嫡孫、現為科技大學校董的鄭 兆權,在嘉多利山獨立屋的家門前,和記者傾了幾句:「峻瀅由我阿叔鄭樹樂負責,間廠原本由他打理,後來他與長實合作發展地產。由於我哋家族好多人,所以在 我父輩時,已經分好曬家,分得好清楚,費時……你知啦!」他還笑笑口說,峻瀅賣樓所賺「唔關我哋事」。最後他親自送記者到閘口,眼見快要下雨即關心問: 「有無遮﹖」鄭氏的修養與一般門高狗大的暴發富戶截然不同。

撈沉船發大達

的確,「捷和」的發達故事在上世紀初已開始。鄭氏四兄弟的父親黃功毅在潮州揭陽開了家賣錫器、銅門鎖、及洗臉盆的「捷和」小店,可惜英年早逝,最終子女依 靠沒有男丁的外公並跟姓鄭。三七年日軍侵佔廣州,已轉為發展鋼鐵的鄭氏兄弟,將廠房搬來香港,直至三九年,捷和仍是本地唯一供應抗戰軍用品的廠家。四○年 捷和的晏架街廠房大火,損失達十二萬元,當年一個洋房地段不過幾千元,可見當時捷和規模。到四一年捷和在港已擴充至四間工廠,並生產防毒面具及鋼盔等。當 年鄭氏兄弟為母親賀壽,上海大亨杜月笙亦有到賀,連國民黨政府的中央委員、有「獨腳將軍」稱號的陳策及外交家王正廷亦俾面到場,反映捷和的國民黨背景。其 後香港淪陷,捷和被日本軍充公,幸好和平後,刻有捷和記號的機器被歸還。四兄弟得知港府急需鐵床安置在港英軍,於是找來鄉里林子豐(中信嘉華銀行及浸會大 學的創辦人)合資接單。之後捷和進一步發展,一邊收政府錢打撈維港沉船,一邊將沉船的廢鐵製鋼出售,兩邊收錢賺到盡。之後,捷和又發展其他與鋼鐵相關的工 業生產,如「槍牌」及「燈塔牌」電筒、電鐘,及出品「磨擦馬達」等,往往都能走在行業的領頭位置。六二年落成的捷和電筒廠,設備是當年最先進,有員工飯 堂、休息室等,甚至救護室有註冊護士駐場,該廠開幕還請到滙豐大班桑得士(J.A.H. Saunders)出席兼致辭。那些年頭,鄭家一舉一動都是社會大眾焦點,不論是鄭植之收勒索信,還是鄭家子女結婚等,往往被報章爭相報導。

發展地產驚濤駭浪

其後捷和發展地產,如將土瓜灣貴州街的電筒廠,發展為十數棟的屋苑安和園。七三年,由長兄鄭植之打骰的捷和,將經營地產的捷聯企業上市,股價最初一元,在 股市狂熱下曾被炒高至七元四角,但很快股災來臨,股價勁跌至三角多,地產市道在那五、六年間忽上忽落,對於作風穩健的鄭家來說是一大心理負擔。捷聯上市才 三年,鄭植之便榮休,由三弟鄭翼之接掌家族舵手。七九年,鄭氏好友兼公司另一大股東、泰國華僑黃子明,私自將三成半股份賣予陳松青的佳寧集團,鄭家最終將 股份悉售佳寧。以工業起家的鄭家,自賣了捷聯後便少參與地產業。鄭翼之以往的訪問中亦提及:「捷和有很多廠房,有時搬廠剩下大幅土地,正好因利乘便發展, 我們並非物業發展專家,但懂得找適合的人選合作。」他更坦言:「經營地產畢竟風險較大,本港未來決不能單靠地產發展,必須增加更多工業製品出口。」不過他 的看法最終證明是錯誤,同是潮汕人的李嘉誠,三十多年前決定放棄膠花等廠務,一心一意發展地產,七二年把長實上市,比捷聯才早一年,其眼光令他成為首富。 而近年捷和仍專注工業,如發展美亞廚具;○七年鄭氏以四點六億元買入中環威靈頓街及尖沙咀漆咸圍舊樓,重建為服務式住宅「慇」及「意」,算是再出徵地產。 家族手頭物業有筆架山道住宅「榮光第」及大埔工業邨廠房等。

第三代歸於平淡

鄭氏後人大多在捷和的家族公司工作,早年甚至聚居於九龍塘科發道,後來鄭翼之搬到嘉多利山,子孫亦搬到附近方便來往。不過鄭家管教子孫採自由派,讓子孫按 各自興趣發展。早年鄭翼之的訪問中曾提及,鄭家的所有子姪一出生,便由公家負責供書教學,直至不願再讀為止,但同時規定連續兩年留級,便會截斷財源,要自 己想辦法繼續學業。後人中比較有名氣的,是時裝設計師鄭兆良;他曾透露,升大學時家人想他讀醫或商科,最終互讓一步考了建築系,還拿了獎學金,但他讀了一 年就轉讀Fine Arts,最後更投身設計界。而鄭翼之二哥則耀的孫子鄭相賢,在倫敦大學讀經濟系時,花了十多萬去法國藍帶廚藝英國分校唸書,四年前更辭去投資銀行工作, 開設餐廳「the drawing room」及三間「海南少爺」,還在收費電視台now的煮食節目《煮角》做主持。若非捷和找來長實幫忙發展峻瀅,這個一代家族的歷史已不為人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62

復星醫藥分析筆記:遲來的認可 Conan的投資筆記

http://xueqiu.com/1830611415/25787944
目前市場的節奏是:之前市場覺得復星醫藥只是複雜,但並不是很厲害,所以鮮有人關注。現在市場認為復星醫藥好像還是挺厲害的,雖然好像還是很複雜。。。(不明覺厲的節奏。。。?)。起初我只是覺得這家公司估值便宜,但後來發現這家公司絕不僅僅只是便宜,然後就開始想盡辦法瞭解這家公司的情況,雖然我覺得自己在對復星醫藥的研究上已經算是全力投入(為此我還放棄了2次相親,以及1次約會遲到。。。),我把我會的招數全部都用上了,忙的狼狽不堪。但我認為我對復星醫藥的理解還是有限的,不過,好在低價幫了我大忙。

在過去的10年裡,復星醫藥實際的內在價值的增長好於這家公司股價的增長速度,對於復星醫藥自身來說,有些硬菜還在後邊。(但是股價目前似乎已經有點不淡定了。。)。復星醫藥一直是被市場當做醫藥版的PE公司來處理。但如果你和醫藥行業待的時間比較長的人聊聊,你會發現業內對復星醫藥的研發,製藥的產品線,運營等綜合評價是非常好的。可見復星醫藥有些閃光點未得到發掘。

復星醫藥的業務主要可以由五部分組成,分別是
(1)       製藥業務及製藥公司的併購業務(原有製藥業務 + 新併購的公司)
(2)       持有中國最大的醫藥分銷公司國藥控股29.9%股權
(3)       研發業務,主要是由4個平台組成,外加一些小比例參股公司。以單抗腫瘤藥,高難度化合物等4個研發方向為主
(4)       醫院業務及醫藥連鎖零售店業務
(5)       排除掉前四者後,剩餘的長期股權投資(可分為PE及一般長期小比例長期股權投資)

和復星國際一樣,由於有大量收購及投資退出,復星醫藥伴有大量的非經常收入,並且公司涉及業務板塊非常多,這提高了投資者進行分析和估值的難度,但是同樣市場也給予了這家公司非常低的估值。綜合考慮提高的分析難度和價格上的優勢,我認為在這兩年裡,大部分時間內這兩個因素疊加後對投資者是有利的。

從市場來看,大家過去印象最深的是(2)和(5),而最近(3)和(4)被經常提起。下邊,還是慣例,我會先交流一下大家最關心的復星醫藥過去的發展路徑,以及未來的發展路徑。之後,我會對這5個業務進行分別簡要說明
查看原圖

復星醫藥的投資發展路徑:把握這個時期最有價值的產業投資機會
產業投資作為復星醫藥多年的強項,在過去的10多年的發展時期裡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1)02-06年,參與國有企業重組的時代
(2)05-10年,參與醫藥行業PE的時代
(3)09-至今,大比例參股的併購及整合時代
(4)而從14-15年開始,復星醫藥數年之前的研發投資,將開始進入收穫期,未來會進入研發和醫療服務時代。

大家可以看到,在不同時期,復星醫藥採取了不同的投資策略。國有企業重組的時代的機會,可以說並不常在。而復星的產投策略很可能是:在兼顧長遠發展的前提下,拉長投資週期,重點投資當前這個時期最好的投資機會。實際上他們過去和未來數年也是這麼做的。

因為前兩年是復星PE業務的收穫期,所以對復星的印象凝固在一家醫藥PE公司上。但隨著復星醫藥PE業務結算逐步完畢,復星醫藥的新業務規模和利潤增長來源會由之前併購的醫藥公司及投後管理後完成。而隨著公司從07年開始投入的研發業務進入收穫期,公司直接研發平台的製藥業務將開始貢獻利潤。

復星醫藥會選擇這樣的成長路徑,一部分原因是由公司的投資屬性強,另一方面是由於優質藥品的研發週期長。在07年前後,復星醫藥已經開始大幅強化了研發業務的投入,但是研發投入屬於長週期投資,且中國目前的研發更重要的是研發體系的建設,而不是需要超巨大資金量。而投資公司的一個本質就有可以更加合理和優化的使用資金槓桿,所以,在研發業務發展的前中期的空檔中,會長期混搭著PE業務和併購業務。

復星醫藥的估值
首先我先來說一下,未來會影響復星醫藥的幾個最重要的因素
(1)       資源集中的業務區域,及多元化的收縮的效果
(2)       產業投資的情況
(3)       資金槓桿的質量,及融資渠道的開拓
(4)       研發業務的進程,及對比同業內強勢的研發地位
(5)       醫院併購業務情況,及投後管理和整合的情況
(6)       是否能更好的激勵管理層及有更好的激勵機制

由於篇幅有限,我們這裡只談(1)和(6)對復星醫藥的影響。由於研發週期長,且費用大,而產品的複製成本又非常低,製藥行業是一個規模效應非常明顯的公司。如果去看世界知名藥企的成長史,你會發現絕大多數製藥公司都嘗試過多段多元化的經營,時間長達數十年,但最終都因效果不佳而開始收縮,最終這些醫藥公司都在少數幾個領域或子領域裡集中投入資源,豎起自己別人很難無法撼動的護城河,然後規模效應開始顯現。對於製藥行業來說,中國的路徑極大概率和世界的規律是一樣的。對於(1)來說,復星醫院目前已經開始了多元化收縮,而關鍵是復星醫藥的多元化收縮質量及資源重點投入的領域。

而再說(6)以前,我先和大家講一個小故事。2011年末是,伯克希爾旗下的基金經理Todd Combs和Ted Weschler管理樂BRK約17.5億美元資產(這兩位也是巴菲特退休後,繼續管理BRK資產的繼任者)。而巴菲特考核他們的方式裡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Todd Combs和Ted Weschler兩人80%的業績薪酬來自自己的投資,而20%業績薪酬來自同伴。而巴菲特這樣做的一個最核心的原因是希望兩人可以相互合作,避免競爭,進而強化BRK所珍視的價值。和選老婆,選老公,選股票一樣,考核基金管理人是一個全球的難題。復星醫藥有著出色的管理層及工作人員,而復星醫藥這家公司在未來的一個很長週期的發展上,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主要股東對管理層是將如何進行激勵。

總的來說,我認為復星醫藥是非常優秀的醫藥公司。雖然,我也不是能很清晰的瞭解也沒那麼的深入。但是即便非常保守的考慮,我認為復星醫藥的合理PB目前也應該在2.5-3或以上。復星醫藥未來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家公司未來如何選擇發展路徑,我有些自己的想法,但在這就不亂說了。。。總的來說,如果我能摸到中等手氣的牌,復星醫藥的估值會高於上邊所說的PB。

第一部分:製藥業務及製藥公司併購業務
復星醫藥的核心製藥公司大約是在9-10家左右。其中業務涵蓋範圍很廣,從做肝病藥的重慶藥友,到做精神病藥物的洞庭藥業,再到做中藥的摩羅丹。總的來說,復星醫藥的製藥業務內生性增張可觀(公司這9-10家製藥公司中有5家保持在20%左右或以上的ROE,而其中最大江蘇萬邦還是由於承擔了公司很多的潛力項目,因此導致的ROE暫時較低)。

若論起源,這9-10家公司絕大部分是併購而來,非常少量是重組進入。從這9家公司中復星介入最早的02年以增資擴股進入重慶藥友開始算起(當時復星醫藥還是叫復星實業),復星醫藥實際上是有多年投後管理的經驗,並且也實踐出了一條適合自己整合道路。值得注意的是,復星先是參與重慶藥友的重組,之後接著才是國藥控股的重組,重慶藥友某種意義上起到了國藥控股試投的作用。借助已併購或億投入的公司,擴展和加固公司在這個領域的能力圈,之後再繼續延伸投資方向,這是典型的復星投資的風格。

第二部分 國藥控股29.9%股權
國藥控股是中國最大的醫藥分銷公司,復星醫藥持有國藥控股29.9%股權,這部分資產的確定性會是復星醫藥未來確定性非常高的業務。一般物流有很強的規模效應,規模越大會使得每運送一噸貨物的成本越低,進而會繼續擴大企業的規模優勢,步入正循環。而醫藥物流的一些行業特性會對比常規物流有更高的門檻,主要原因有

(1)       考慮到交易規模,醫藥物流小公司很難參與(很多醫藥公司都是大公司,醫院規模也不小,所以中間商也需要具備相應的規模)
(2)       醫藥物流會比常規物流有更高的標準,比如藥物在儲藏過程中對溫度或濕度,運送時間等有很高要求,比如一些疫苗和藥物需要冷藏運輸
(3)       由於醫藥物流具要求很高的安全性,廠家直銷和消費者直采變得非常困難。而這部分醫藥物流分銷公司未來實際也可以參與。(大部分廠家是沒有配送能力的)
查看原圖這也是這個行業在成熟市場(比如美日,歐洲諸國)前三強的市佔率一般都在50-90%。市場化的國家的這個行業的前三強的市佔率一般都不低。國藥控股是中國醫藥分銷行業龍頭,

和醫藥分銷行業最有關係的是醫藥市場銷售規模,而這部分增長極為確定,國藥控股坐在了一個類似旱澇保收的位置。而在未來5-10年,對於國藥控股來說唯一的比較大的變數是,到底醫藥分銷行業和應該以怎麼的比例從整個醫藥銷售市場裡分配利潤。

第三部分:研發業務
我先說一下,我在1-2年以前對復星醫藥的研發業務是一個什麼看法。當時這方面的信息披露幾乎沒有,我也只是大概知道可能是個什麼情況。但是我比較清楚的有兩點
(1)       復星醫藥的人的業務素質非常高
(2)       復星醫藥投入大量費用到研發上

下邊給大家看一個表,這個是復星醫藥的研發費用和一些主要以研發見長的醫藥公司之間的對比。大家可以看出,復星醫藥的研發投入和這些公司對比,並不落下風。而復星醫藥很多主力藥品這幾年皆是併購得來,並不需要研發投入,所以復星研發費用實際上會比會計學上的這個數值更多。
查看原圖
我當時雖然知道復星研發的一些情況,但並沒有那麼細緻。不過,以當時復星整個體系的運營和決策效率,再結合研發的投入規模來說。我雖然不能很精確的理解這些行動,但是覺得他們人加上投入這個規模的錢,最後的結果有可能是不賴的。

所以,這裡大家也可以看到。由於我們買入的價格非常便宜,所以即便我們看錯了也沒什麼大事。在復星醫藥的投資上,我們的價格有非常理想的容錯率。

復星醫藥目前主要是有4個研發平台,這四個平台分別承擔了不同的研發方向的職能。其中目前最引人注目的是簽約化合物海外知識產權轉讓的重慶復創,以及做腫瘤藥的復宏漢霖。
查看原圖
第四部分:醫院業務及醫藥連鎖零售店業務
由於醫改的不確定,所以醫院和醫藥連鎖零售店成為了不太確定的一部分資產。醫院的情況不會太差,而零售藥店的業務前景,很大程度上會由醫改進程而決定。復星的5家醫院有一個共性,就是在不斷突出腫瘤科室的優勢。(其中兩家是腫瘤專科醫院,此外很多新病床和科室都是以腫瘤為主建設的),這部分到時會結合復星在16年左右上市的腫瘤藥,以及復星參股的做腫瘤診斷及精確用藥的SDB。

復星醫藥目前的5家醫院,病床數約在2500-3000張左右,目前這些醫院中其中2-3家醫院在加蓋新樓,新樓完成後,病床數約會在3500-4000張。復星醫藥目前的目標15年底達到10000萬張床,而一個系列併購的完成進度,除了取決於復星醫藥醫院組的能力外,好取決於市場的項目供給量及競爭程度,如果競爭激烈,而項目供給又有限,達到1萬張床的時間會延後,而目前的情況就是再往這個方向發展。

復星醫藥的醫院業務如果後期希望以比較快的速度發展,很可能會和大股東復星國際的地產及地產業務基金業務結合在一起。

第五部分:排除掉前四者後,剩餘的長期股權投資
復星醫藥的長期股權投資可分為兩部分
(1)       PE業務的存量投資
(2)       之前公司小比例參股的公司股權

對於PE業務投資,公司很可能會繼續尋求合理退出,找到好機會出掉其中部分。而對於第二部來說,公司會擇其中優質的部分存留,剩餘部分處理方式可能會和PE業務投資接近。這部分會和公司的去多元化收縮策略結合在一起。

最後
復星國際是我非常敬佩的公司,而復星旗下的復星醫藥即便在集團內也是非常優質的業務群。復星醫藥我持續分析得3年多的時間,我很高興我能在復星醫藥還是一個灰姑娘時,我就牽起了她的手。只不過這次和之前的投資的區別是,我是帶著我服務的基金公司一起牽起了她的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360

建築師賣便當 遲來先上岸

2014-02-20  NM  
 

 

三十六歲的李有為(Derek),正宗「香港仔」,卻當自己是半個日本人。父母在日本留學時認識,婚後在當地工作時孕育了Derek,他笑說:「我喺香港出世,但其實係Made in Japano架。」Derek小時候,常去探望留日工作的父親,長大後,每年都到日本做暑期工。

中年創業,目的之一,是找回成長的味道。「細個時喺日本睇到精緻嘅兒童便當,未食已好開心。打工時,便當更係我嘅常餐。」Derek發現香港的日式便當專門店,因迎合港人口味而變成「港式便當」,便找來從加拿大回流的大廚Ken拍檔,去年八月開設日式便當公司「森川」,並在鰂魚湧及紅磡連開兩門市。建築師出身的Derek,將做生意當成起樓,每一步都計過度過。過去半年,其他便當店逐一執笠,森川卻迅速站穩陣腳,月賺十二萬,更打入連鎖超市。經驗告訴他,不妥協很難,但妥協卻一定會失敗。

早上八點,森川位於九龍灣工廈的食物工廠,已開始製作午市的飯盒。大廚馮祖暉(Ken)帶領助手煮食,另外三至四名阿姐,忙於清洗及準備食材。「而家一日大約做三百五十個飯盒。」站在工廠另一邊寫字枱前的Derek表示,他不懂煮食,卻是整盤生意的大腦。雖是創業初哥,但Derek舉手投足十分淡定自信,彷彿仍是那個站在工地的建築師,他笑說:「我其實係用起樓嘅概念來做生意,起樓需要藍圖,賣樓要講究風格及用料,做生意都一樣。」

藍圖做首間火車便當

起樓先要有概念,起草藍圖。森川的概念,來自火車便當。Derek早年獲高薪挖角,在內地大連市做了十年建築師。四年前,女兒出世。為看著女兒成長,決定回流香港。創業的概念,來自一個名叫森川的日本朋友。「佢話,香港嘅壽司、鐵板燒都做到日本水準,點解冇人做日式便當呢?」Derek指,森川提醒他,日本及台灣都十分流行火車便當,而香港連結內地的高鐵亦正在興建中,此時創業,站穩陣腳,通車後便可搶飲頭啖湯。港深廣高鐵最快要一五年才通車。Derek的首批目標顧客,是港九的OL及金融業人士。前者容易被便當的精緻包裝吸引,未吃先興奮;後者食無定時,亦不介意吃恆溫便當。Derek解釋:「我哋成日用凍咗嘅粟米斑腩飯作比喻,好多做金融嘅人中午都要睇住個市,對住個電腦食飯,就算叫個熱辣辣嘅外賣返嚟,傾一個電話都已經凍曬,嗰啲汁變咗漿仲難食。」Derek看中香港人崇尚日、台文化,對便當並不陌生,深信能打入香港市場。

風格日式口味不能妥協

建築物講究風格,生意亦如是,亦等同定位。正宗的日式便當,除了要耐放,還講究色、香、味。Derek在開業前,已和拍檔Ken達成共識,不會因迎合港人而改變飯盒口味及設計。「傳統中國人鍾意熱食,所以出面好多賣便當嘅鋪頭,都標榜即叫即做,梗係熱啦,但咁樣同叫個普通咖喱雞飯外賣有咩分別呢?」Derek目標堅定,開業前更帶同十多位員工,到日本學習整便當,包括煮製、挑選便當盒及擺放食材的次序等,連便當盒都由日本訂製,每個成本約三元。Derek補充:「本地好多便當供應商,為迎合市場將食物本地化咗,我哋呢啲細公司一定唔可以咁做,寧願做小眾嘅一群先有錢賺,唔會同做開飯盒嘅大公司硬碰。」除了恆溫進食,日式便當的飯盒會一格格的分開,放久了亦不會互相影響味道。另一重視原則是不會有魚生。「港式便當成日見到壽司,或者擺兩、三片刺身,都係錯嘅。」大廚Ken解釋:「配有魚生嘅食物,唔可以喺無冷藏嘅環境下放多過十五分鐘,運送時好易變壞,又唔襟擺。」

用料避輻射棄用日本食材

森川便當的定價,由三十八至九十八元不等,可說是飯盒市場中的「豪宅」。雖然以正宗日式便當招徠,但卻幾乎沒有日本食材,皆因自福島核事故後,香港人對日本食材仍抱懷疑。「不時有客人問我哋啲食材喺邊度嚟,又問啲米係咪福島米。」Derek表示,森川現用口感和日本米相近的台灣珍珠米,取代日本米,「三文魚就用挪威嘅,其餘海鮮亦大多來自歐洲。」以五十八元的飯盒為例,食材成本約為二十元。Ken的主要任務,就是如何令不同食材在恆溫中,仍不失原味。「炸嘅食物都可以,但同其他食物一樣,包括飯同蔬菜,要攤凍至恆溫,無曬蒸氣先放入盒。」Ken指,冬天時,為吸引客人,將恆溫飯改為暖飯,但就要在烹飪方法上下功夫,「日本便當嘅飯係壽司飯,一加熱,就會變硬變酸,想做暖飯,就要落少啲壽司醋,再放入保溫櫃,保持六十度,唔可以蒸。」

推銷短期門市當宣傳

起好樓,下一步就是拆棚賣樓。Derek分別於鰂魚湧及紅磡黃埔開設門市,所有飯盒都由工廠供應。「目標係中環、金鐘及鰂魚湧等高消費嘅商業區,花得起五十至一百元食午餐嘅客人。而黃埔區有服務式住宅,可以做埋晚市,嗰邊日本人及其他外國人較多,容易接受貴價便當。」為吸引OL,每個飯盒都會列明卡路里。Derek表示,由於門市不設堂食,亦不會製作食物,毋須拿食肆牌,省回不少費用。森川只接受港九兩區客人的訂單速遞。公司購置了一架七人車,聘有司機,每朝十時半出車,送貨予分店及其他客人。「點解唔買客貨車?七人車其餘時間可以用埋來見客,一物兩用。」Derek笑說。現時,電話及網上落單佔生意額逾五成,另外五成來自兩間門市。為減低風險,森川一直以食品公司營運,Derek解釋:「先以食品公司形式來開業,萬一便當做唔掂,都可以利用食品工場牌照做其他嘢,例如加工或包裝食物。」不過,公司去年八月試業,十月正式開業,首三個月已收支平衡。遇著節日旺季,派對訂單較多,上月盈利已有十二萬。但香港人貪新鮮,為留住客人,便當款式,甚至便當盒的花紋,都不時要轉換。「二月係櫻花季節,我哋訂造咗多款春天主題嘅便當盒。」Ken說。門市只是宣傳,Derek指公司長遠會主打訂購,以大規模訂單,取代門市外賣。最近,他們已與大型連鎖超市簽約,每日供應八百個或以上的便當。Derek自信道:「下一步做特許經營,打響品牌後,再進軍內地市場,在一線城市嘅高鐵站開舖。」

開業資料(13年8月)

租金*$177,000 食材及包裝$200,000工場器材$350,000顧問及牌照費$100,000考察團費$130,000辦公室器材$120,000裝修#$600,000宣傳費$50,000產品研究$50,000人工^$200,000總投資$1,977,000*黃埔、鰂魚湧門市及食物工場,兩按一上#黃埔、鰂魚湧、工場及office^十五名,包括兩名老闆

營業資料(14年1月)

業額$480,000租金$59,000人工$150,000食材及包裝$130,000雜費及水電$10,000宣傳費$10,000盈利$121,000

一點意見

一田行政總裁莊偉忠莊偉忠一看見森川的飯盒,即大讚:「(賣相)好靚喎,靚過我哋嗰啲。」至於味道,亦過關:「壽司飯保持鬆軟,不會硬,海鮮亦新鮮。」他提議便當中的煮南瓜,可改為較耐放的焗南瓜片,避免醬汁凝固,令食物變實。「可加啲日式炸物,食材成本較低及易整。送麵豉湯包和沙律係必須的,因為凍食已有限制,送湯可以給客人熱食的感覺。」他表示,五十八元的便當,定價可接受,九十八元的九格便當,可能只會試一次,而便當始終是非主流食物,客人不會經常幫襯。「日式便當首先係賣相要靚,佢做得到,好唔好食都係其次。第一次食會好開心,但食到第四次就會悶,因為食材來來去去都係嗰啲,持續性能力唔高。」另外,他亦不會向森川入貨,放在超市擺賣,他解釋:「購入食物嘅成本高,賣唔曬又浪費,食物放耐咗,會直接影響客人對整體食物嘅印象。」不過,莊偉忠指樂意租借超市內的場地,給有質素的食品公司,讓他們直接在一田內煮理食物,更向記者索取森川負責人的電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381

遲來的美國高鐵 給台灣三個啟示

2015-01-19  TCW
 
 

 

就在台灣高鐵財務被交通部發出「破產警告」時,一月六日,美國加州高鐵正式動工。值得注意的是:身為全球經濟龍頭的美國,為何遲至今天,才建造史上第一條高鐵?

蓋或不蓋,公投決定美國高鐵,花30年說服民意

一九八○年代,美國加州州長布朗(Jerry Brown)就想建高鐵,不過卻面臨各種制度約束,首先是民意對政府建鐵路的疑慮。

美國早期鐵路是私人事業,出過不少鐵路大亨,目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著名的男主播庫柏(Anderson Cooper),其母親就是十九世紀鐵路大王范德比爾特(Cornelius Vanderbilt)曾曾孫女。美國不少民眾認為,既然私人可做鐵路,政府就不該花納稅人的錢來做。

如耶魯大學歷史學家甘乃迪(Paul Kennedy)說,美國納稅人不願為高鐵埋單,一來是因為他們對這種花大錢的公共建設意興闌珊,二來他們認為這等於補貼東岸到西岸的通勤族。

台灣與美國同時期興起高鐵議題,但台灣人習慣「便宜又大碗」的公共服務,在政府預算難以負擔大型建設下,高鐵成為台灣第一個BOT案(民間出資興建、營運,在一定特許期過後移轉給政府)。

一九九八年,交通部與標榜「政府零出資」的台灣高鐵公司簽約,但事實上,政府已先花了一千多億元徵收沿線土地,而民間自籌的三千多億元,後來因尋求銀行借款、外資投資都不順利,最後還是靠政府出面擔保、公營的臺灣銀行主辦聯貸才成。可以說,原意是民間投資主導的台灣高鐵,從一開始最困難的土地取得,到最後一旦倒債的政府擔保買回,始終不脫台灣納稅人埋單的責任。

從招標、簽約、籌資、動工乃至二○○七年通車以來,這段台灣高鐵經歷至少五次政治干預和五度政府救援財務的期間,美國則在民意壓力下,遲遲推不動高鐵。加州高鐵局一九九六年才成立,原本州政府計畫要在一九九八年公投決定是否建高鐵,卻兩度延遲。直到二○○六年第一次公投,最後被民意否決。

二○○八年加州第二次公投,才以五二%贊成的微弱優勢,通過高鐵興建計畫。

在商言商,甭想大花納稅錢補助有限,要蓋得自己籌錢

這不意味著州政府就可大編預算,因為該公投只許州政府以發債方式籌錢,且金額不到一百億美元,占高鐵興建總成本不到七分之一。

此外,聯邦政府也對加州高鐵提供補助,但只有三十二億美元。去年底期中選舉後,共和黨主導的國會已宣示,不會再批准聯邦政府對加州高鐵的補助,剩下的錢就要由加州政府自己想辦法。

加州有全美前兩大退休基金──公務人員退休基金(CalPERS)、教師退休基金(CalSTRS),這兩個基金掌管資產近五千億美元。二○一二年,加州州長布朗曾希望它們投資高鐵,但僅止於「希望」,因布朗無權指揮這些公家基金。

最大優點,平衡各方利益缺點是邊蓋邊走,耗費時間

同時,制度對私有產權的保障,也使美國政府不能想蓋高鐵就蓋。即使認為高鐵工程有重大公共利益,加州政府也不能搞「徵收」這一套。想在人民土地上鋪鐵軌,州政府只能按市價購買。在加州高鐵最初動工的四十六公里路段,預計共經過五百二十六個地塊,但目前加州高鐵局已買下的地塊還占不到兩成。

此外,過去幾年來,加州高鐵面臨各種官司:有環保團體控告它破壞環境,有公民團體控告州政府花錢建高鐵違法,有居民擔心影響生計而控告高鐵。在各種官司下,加州高鐵被迫提出各種計畫,以降低對人民私產的衝擊。諸如對印第安原住民部落的影響評估,以及對沿線環境的改善等,都是被各種官司「逼」出來的。

預算限制下,加州高鐵只能有多少錢蓋多長。全長一千三百公里的路線,按二○一二年批准的興建計畫,只能先建兩百八十公里。「邊建邊籌錢」的加州政府,希望先建好這一段路有了成果,能吸引更多民間資金。

這些制度與環境的約束,是美國遲到今天才開始建第一條高鐵的原因。雖然此舉曠日費時,但好處卻是各方意見在過程中充分表達。最後造出來的高鐵,會是各方利益平衡的結果,不會只是州政府獨斷獨行的產物。

同時,由於無法大花納稅人的錢,又不能指揮公家基金入股,加州政府只能在市場籌錢,這就逼它提出的公共建設須有利可圖,否則無人願意投資。這同時確保像高鐵這類公共建設可自負盈虧,未來不靠納稅人補貼也能永續經營。

看台灣:政治綁架理性虧損太高,該分手不分手

反觀台灣,首先是高鐵BOT合約從未公開,即使買了高鐵上櫃股票的小股東也看不到,公眾無法監督政府與「五大原始股東」(大陸工程、富邦、長榮、太電、東元)談什麼條件,遑論如美國般舉辦公投。

其次,高鐵帳面上累積虧損龐大,五大股東看似虧很大,即使檢調已經以「查無實據」將高鐵大股東的涉弊疑慮結案,但民間仍不乏質疑他們從高鐵工程、營運上「偷偷賺飽飽」,真相如何,其實在政府主導高鐵公司董事會五年多來,早就可以整理公布歷來的大股東關係交易,讓大眾公評。

更重要的,原本的雙贏構想是,以合理的報酬吸引民間投資、營運,以彌補政府在預算和經營效率上的缺點。怎樣才合理,隨情勢變化,政府和原始股東應有談判、調整空間,甚至該分手時就分手(重新招標),而不是糾纏至今,從佳偶變怨偶。台灣高鐵一路走來,至少有三次機會「談分手」。

第一次是在政治壓力下,政府與高鐵公司在一九九八年簽約時增加了經營績效備受質疑的苗栗、彰化、雲林三站。

第二次是兩年後的九二一地震,工程耐震標準大幅提高。

第三次是二○○七年通車後,發現運量遠遠低於當初政府與民間共同採納的估計,使得據此算出的三十五年特許期變成太短,短到財務無法負擔。像歐洲最大BOT案「英法海底隧道」,就是在通車三年後發現虧損太高、撐不下去,把五十五年特許期延為九十九年。

這三次事件都對高鐵工程總花費和經營實效產生重大影響,政府和得標商應該重新合理計算高鐵財務如何自負盈虧,玩不下去的就該退出、拉倒重來,甚至像美國,將高鐵前途交由公投決定。可悲的是,政府與殷琪團隊因為標籤化的藍綠政治立場,互相猜忌而成了互不甘願對方分手條件的「怨偶」,加上都是密室協商,人民的權利義務只有「被決定」的份。

美國有多少錢、蓋多長的高鐵,台灣則這裡設站、那裡也要設站,票價不能太高、沒錢政府負責。說穿了,美國蓋的是「經濟高鐵」,台灣自然就是一條「政治高鐵」了。

【延伸閱讀】美國高鐵在商言商,台灣高鐵一路受政治干預—美、台高鐵興建大事紀

■ 美國

˙1980年代加州州長提出高鐵構想

˙1996年加州高鐵局正式成立

˙1998年首次公投,被迫延遲

˙2000年公投二度被迫延遲

˙2006年第一次公投未過半,被否決

˙2008年第二次公投,以五二%微弱優勢通過

˙2010年加州高鐵局決定先興建部分路段(佛雷斯諾到馬德拉)

˙2012年加州州長批准高鐵興建,共二百八十公里

˙2015年加州高鐵正式動工

■ 台灣

˙1980年代交通部研議興建高鐵

˙1997年台灣高鐵聯盟得標,強調「政府零出資」

˙1998年干預1》地方施壓:交通部與高鐵公司簽約;在地方政治壓力下,新增苗栗、彰化、雲林三站,成本效益備受質疑

˙1999年財源吃緊:九二一地震爆發,高鐵工程耐震係數提高,經費增五 、六百億元

˙2000年救援1》政府作保:高鐵公司籌資困難,政府出面促成聯貸案,其中三千零八十三億元為政府作保;三月,正式動工興建

˙2003年救援2》公營機構注資:公股行庫、中鋼等公營機構,認購高鐵特別股

˙2007年干預2》政府要優惠票:全線正式通車,政府要求高鐵公司提供老殘半價優惠票

˙2008年救援3》交通部出面:交通部協調銀行團貸款利率從八%降到四%至二.七%

˙2009年救援4》金管會解危:一月,金管會同意折舊方法改為「運量百分比法」,成本攤提大降,帳上財務壓力暫解干預3》政府主導營運:二月,高鐵公司董事長殷琪下台,政府主導高鐵營運

˙2011年救援5》銀行團授信:借新還舊,銀行團授信三千八百二十億元

˙2013年干預4》行政院施壓:一月,拖延多年的新增三站,在行政院壓力下動工干預5》政府准漲票價:十月,高鐵公司四年來想喊漲票價,政府此時才同意調漲

˙2015年財改被否決:國民黨立院黨團反對高鐵財改案,交通部長葉匡時辭職

整理:楊少強、田習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324

遲來的京東跨境電商要怎麽玩?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06589.html

遲來的京東跨境電商要怎麽玩?

第一財經日報 趙陳婷 2015-04-15 22:37:00

劉強東:“我們在國內的業務比當當、卓越慢了七八年,但是不妨礙我們去逐步超越一個又一個競爭對手。”

由劉強東親自帶隊接連前往法國、韓國完成“大掃貨”之後,4月15日,京東終於願意把籌備已久的跨境電商業務推到臺前。與天貓國際、亞馬遜海外購異曲同工的是,京東為自己這一塊的業務“冠名”京東全球購。

“跨境電商業務京東之前一直在研究和測試,我們現在非常有信心,因為各項工作都準備好了。”京東集團副總裁李振廣說道。

而劉強東此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曾表示,並不擔心以後來者的姿態出現,“我們在國內的業務比當當、卓越慢了七八年,但是不妨礙我們去逐步超越一個又一個競爭對手。”

在各家電商都在高呼海外直采的當下,大家更好奇的是在這一塊鮮少發聲的京東這一次要怎麽玩?

自營+平臺模式

不得不說的是,相比天貓和亞馬遜,京東的跨境電商這次的確讓消費者等得足夠久。

去年8月底宣布與上海自貿區合作後,此前頗為低調的亞馬遜中國就開始在公共場合頻頻主動發聲。作為亞馬遜中國區的新任掌門人,此前擔任亞馬遜英國業務高管的葛道遠雖然沒有業界期待的中國背景,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他履新後亞馬遜中國的確越來越有洋味道。去年年底,在按例忙完中國電商雙11購物狂歡節之後,亞馬遜中國還張羅著把北美版的雙11——“黑色星期五”帶來中國。

與此同時,在去年下半年成功說服美國第二大零售商Costco入駐之後,天貓國際開始頻繁曬出諸多海外大牌入駐的消息。從現有的跨境電商運營模式上來看,天貓國際如今更偏愛國際大牌,其招商的重心已經逐漸轉向國際大牌品牌方。

而去年飽受“假貨”問題困擾的聚美優品,如今的重點則是以“極速免稅店”的形式實現海外市場業務自營。

相比之下,定位海外購物垂直自營電商的蜜淘同樣選擇自營。蜜淘CEO謝文斌曾表示,相比於海外直郵、渠道平臺等模式,自營電商更本土化,用戶接受度更高。同時,自營電商在價格和貨源質量、服務與售後保障上也會更有把控力,而且自營也有利於降低倉儲物流成本、鞏固供應鏈的管理。

只不過,在自己平臺上聚集諸多零售商的洋碼頭CEO曾碧波,對於這一點卻有不同的理解,“電商要持續發展,長期來看,是要更多的中小企業參與,而不是更多的大品牌,因此洋碼頭上有品牌,但沒有品牌商,幾乎全是零售商。”

與上述跨境電商不同的是,京東全球購采用的是“自營+平臺”的模式。其中,自營模式是京東自主采購,由保稅區內專業服務企業提供支持服務;而平臺模式則是通過跨境電商模式引入海外品牌商品,銷售的主體直接就是海外的公司。

“京東全球購將快速發展適合自營品類的采購,同時擴大海外招商。”李振廣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京東全球購的自營業務會集中在熱銷品上,盡量提供京東現有平臺上還沒有的商品作為補充。

此外,京東方面還透露,其全球購業務的模式會承襲京東此前國內業務在自營和第三方平臺上的做法。

而按照京東2014年財報披露的信息,2014年全年京東線上自營與第三方平臺交易總額分別為1593億元人民幣與1009億元人民幣,比2013年全年分別增長了70%和217%。

拉eBay來京東開店

一個月前,繼亞馬遜Kindle旗艦店入駐天貓後,Amazon官方旗艦店已悄然在天貓上線。這一次,亞馬遜將其跨境電商當中的“進口直采業務”部分搬到天貓旗艦店當中,主打食品、女鞋、玩具母嬰和廚具等四大類目。

無獨有偶,京東新上線的全球購業務拉來了eBay。

4月15日,京東宣布其與eBay合作的“eBay海外精選”也在京東全球購頻道同步上線。

如今,在eBay京東旗艦店主頁,eBay旗艦店內的所有商品均為海外直發。目前,eBay旗艦店內下設五個類目,分別為名鐘表、生活數碼、品質生活、箱包珠寶和母嬰用品等。此外,京東全球購也在官網上增設了eBay海外精選的流量入口,來支持eBay旗艦店。

據京東方面透露,他們和eBay接觸了很久。“我們的合作基礎是,eBay有海量的海外商品,平臺信譽度非常高,在中國也有不少消費者,極大地縮短了京東的海外招商時間。”

京東方面強調,eBay只是其眾多全球購合作項目中的一個,未來還會陸續有很多項目推出。只不過,在被問及是否開展類似天貓與亞馬遜的合作模式時,京東方面並沒有給出明確的回複。

按照京東方面公布的信息,其全球購平臺首批上線商品超過15萬種,品牌數量超過1200個,商鋪超過450家,涵蓋母嬰用品、食品保健、個護化妝、服裝鞋靴、禮品箱包等眾多品類。

“對於眾多希望進入中國的海外商家來說,京東全球購為他們提供了包括銷售、營銷、物流等在內的個性化服務。”據京東全球購總監邱煌透露,在物流方面,京東將與國際第三方大型物流公司合作,覆蓋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段,京東已經開通了在寧波、杭州、廣州3個保稅區的口岸服務,解決商家的備貨及倉配問題。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582

遲來的2014年業績定量分析 Edward Lee 發掘十倍股

來源: http://edwardten.blogspot.hk/2015/05/2014.html


我知現在5月才做業績分析是遲了一個月,不過都有些發現, 就是發現2014年下半年收入及毛利增長大於20%的公司之中, 已經沒有幾多家PE
俾少少統計資料大家睇睇,2014年下半年收入毛利同時增加20%,毛利及淨利潤為正數(沒虧)的公司(不包括金融)156 地產被剔除後共128....現價計歷史市盈率少於16的只有43.......再揀選個人認為還有上升空間的只有5....



1.奧普,11家之前揀選公司之1,都不多介紹,網上應該可以找到相關分析,今年盈利升20%的話,PE維持12,上升空間大約30%

2.朗生醫藥,其實唔多了解風濕藥,但公司2013年無咩增長,2014年下半年回復增長25%左右,相對其他藥股估值係較低,只有12.7, 之前都講過,藥股首季平均收入/盈利增長20-30%,朗生沒有首季盈利,但估計今年繼續升20%機會頗高,而且12.7倍市盈率,比較落後, 如果公司真的可以有20%盈利增幅,合理估值至少可以提升至15,公司有間聯營公司排緊隊A股上市,佢持有21%股權,都有IPO註冊制概念 網上分析不多,但未來產品線好像會更豐富,如果2010 瑞年和朗生之中揀,我寧願揀朗生....

3.北汽又係之前講過,Q1業績非常好,市場已經多加留意,估值高左但盈利增長會好勁,上升空間應該仍然不錯

4.創興這家英文名叫CW HOLDING,格隆匯推過幾次,可以查返佢地分析,概念係工業4.0,新加坡公司,主要做東南亞國家既精密產品生產線設計 技術上我唔太熟,因為精密野同佢個名一樣,要好精先會知咩黎,中國業務佔收入不大,但未來好像會增加,如果炒佢工業4.0.我寧願信東南亞地區經濟發展 雖然呢隻係咁多家之中已升79%,但公司值得研究,只係公佈業績前果段股價走勢有點嚇人,雖然出黎下半年業績係好,但點解會由10月的3,跌到落11.7.... 呢隻野422.5起步,9號最高6,而家4蚊橫行,股價之亂都幾難玩,而且可能會悶好耐先爆一棍,都係再研究公司會較安全

5.粵運呢隻偉哥推介過N,睇佢分析吧,估值不貴,增長都不錯,可以留意

另外有兩隻奶股2014年下半年都唔差,係原生態同埋聖牧,仲有隻輝山(3月底年結未出業績) 不過農業股D數可靠信都係爭咁D,所以擺埋左一邊,都算落後值得研究既

仲有間創板業既愛達利網絡,係幫澳門賭場做系統,但我唔太了解佢係做D,同埋唔明點解下半年收入增長勁左~(無跟開澳門),我估係多左新賭場在建要鋪網絡多左生意,D比較周期性大,同埋公司利潤少,風險大,放埋一邊....

最後,奧普,已經差不多街知巷問,北汽開始冒出頭來,朗生不知何時被追落後,另外兩隻格隆,偉哥都推過幾次, 可以經定量分析選擇既投資對像經過4月洗禮之後已經很少,這些都炒埋之後,要靠其他方式揀股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171

遲來的2014年業績定量分析


我知現在5月才做業績分析是遲了一個月,不過都有些發現, 就是發現2014年下半年收入及毛利增長大於20%的公司之中, 已經沒有幾多家PE
俾少少統計資料大家睇睇,2014年下半年收入毛利同時增加20%,毛利及淨利潤為正數(沒虧)的公司(不包括金融)156 地產被剔除後共128....現價計歷史市盈率少於16的只有43.......再揀選個人認為還有上升空間的只有5....



1.奧普,11家之前揀選公司之1,都不多介紹,網上應該可以找到相關分析,今年盈利升20%的話,PE維持12,上升空間大約30%

2.朗生醫藥,其實唔多了解風濕藥,但公司2013年無咩增長,2014年下半年回復增長25%左右,相對其他藥股估值係較低,只有12.7, 之前都講過,藥股首季平均收入/盈利增長20-30%,朗生沒有首季盈利,但估計今年繼續升20%機會頗高,而且12.7倍市盈率,比較落後, 如果公司真的可以有20%盈利增幅,合理估值至少可以提升至15,公司有間聯營公司排緊隊A股上市,佢持有21%股權,都有IPO註冊制概念 網上分析不多,但未來產品線好像會更豐富,如果2010 瑞年和朗生之中揀,我寧願揀朗生....

3.北汽又係之前講過,Q1業績非常好,市場已經多加留意,估值高左但盈利增長會好勁,上升空間應該仍然不錯

4.創興這家英文名叫CW HOLDING,格隆匯推過幾次,可以查返佢地分析,概念係工業4.0,新加坡公司,主要做東南亞國家既精密產品生產線設計 技術上我唔太熟,因為精密野同佢個名一樣,要好精先會知咩黎,中國業務佔收入不大,但未來好像會增加,如果炒佢工業4.0.我寧願信東南亞地區經濟發展 雖然呢隻係咁多家之中已升79%,但公司值得研究,只係公佈業績前果段股價走勢有點嚇人,雖然出黎下半年業績係好,但點解會由10月的3,跌到落11.7.... 呢隻野422.5起步,9號最高6,而家4蚊橫行,股價之亂都幾難玩,而且可能會悶好耐先爆一棍,都係再研究公司會較安全

5.粵運呢隻偉哥推介過N,睇佢分析吧,估值不貴,增長都不錯,可以留意

另外有兩隻奶股2014年下半年都唔差,係原生態同埋聖牧,仲有隻輝山(3月底年結未出業績) 不過農業股D數可靠信都係爭咁D,所以擺埋左一邊,都算落後值得研究既

仲有間創板業既愛達利網絡,係幫澳門賭場做系統,但我唔太了解佢係做D,同埋唔明點解下半年收入增長勁左~(無跟開澳門),我估係多左新賭場在建要鋪網絡多左生意,D比較周期性大,同埋公司利潤少,風險大,放埋一邊....

最後,奧普,已經差不多街知巷問,北汽開始冒出頭來,朗生不知何時被追落後,另外兩隻格隆,偉哥都推過幾次, 可以經定量分析選擇既投資對像經過4月洗禮之後已經很少,這些都炒埋之後,要靠其他方式揀股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315

環汙訴訟舉證責任 應改為被告 兩百多名受害者 等不到「遲來的正義」

2015-12-21  TWM

纏訟多年,中石化與RCA汙染案今年終於判賠;學者建議仿效美國,舉證責任由原告轉為被告,才不會讓官司拖太久。

北有RCA(台灣美國無線電公司),南有中石化(中國石油化學公司)兩大汙染案,都是經濟發展下的產物,多年纏訟下來,今年一審先後判賠,但金額卻與求償極為懸殊,遲來的正義何時才能到?

中石化台南廠接手的台鹼安順廠,三、四十年前排放戴奧辛和汞,造成環境汙染。台南地方法院十二月初宣判,中石化與經濟部要賠償一.六億元給三一二名受害者,創戴奧辛公害賠償人數和金額雙高的紀錄。揭發此案的中華醫事科大護理系副教授黃煥彰以「遲來的正義」來形容,但這條正義之路迢迢,足足花了七年。

原告舉證難 官司一拖再拖無獨有偶, RCA汙染案纏訟更超過十年;一九七○至九二年設立的RCA桃園廠,長期挖井傾倒有機溶劑等有毒物質,汙染土壤與地下水,導致員工與居民超過兩千人罹癌;今年四月一審判RCA及其接手的公司要賠五.六億元給受害的四四五人,雙方都不服,已提起上訴。

多年後喚回的正義,不但挽不回受害者失去的健康,在漫長的訴訟過程中,中石化案已有三十多名原告離世,RCA案更有兩百多位原告往生,協助打官司的學者們都非常焦急。

為何求償會如此困難?黃煥彰無奈地說,中石化案拖這麼久,主要是無法舉證毒物與受害者健康直接關係,「被告只要要求舉證戴奧辛直接與疾病關聯,原告就得忙半天。」長年協助RCA案求償的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陳信行也說,RCA案最困難在於,被告沒有提供證據的義務,只要說「資料全部燒掉了」,原告就一點辦法都沒有。

比照美國 由被告舉反證

因此,黃煥彰建議,應該比照美國作法,由被告舉證反證;陳信行也主張,透過修法逆轉舉證責任來解套。

美國聯邦民事訴訟法 (Federal Rules of Civil Procedure)第二十六至三十七條,即有「證據揭示(civil discovery)」的規定。陳信行說,這項立法精神是讓原告與被告在證據獲得上有相同的地位。在審判前,不需要法院參與,就可請相對人提出完整的事證資料,以補本身證據資料不足的舉證風險。

陳信行解釋,由於被告握有全部資料,原告在舉證上有困難,這個制度將舉證責任轉到被告身上。他認為,不只環境安全,其他如食品安全和職業安全等,由於公司握有最完整的資料,都應該一體適用。

在攸關公眾安全的訴訟中,受害者與加害者在資源上有很大的不對等,法律如何與時俱進,以落實公平正義,仍待努力。

撰文 / 林思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88

要等遲來的獎金(二)

四五年前,我已經非常看好擁有「學者市長」、「金融市長」、「重慶CEO」等諸多稱號的重慶市長黃奇帆,己經Bet on him,他被傳將赴中央任職金融高官,近日再度曝出新職務動向,似層層可能很快宣佈將證監委、銀監委、保監委三個正部級單位,併入到央行,同時降為副部級。目前以黃奇帆擔任此職務的可能性很大。

黃奇帆到底有什麼奇招,外界對他如此期待?他有什麼把炮,完全可以在2012年薄熙來事件完全免疫?關鍵是政績及investment track record

北京的針指出,肖鋼下臺後,國務院在物色新任證監會主席時,曾經Shortlist有多名合適人選,經權衡再三,劉士余、黃奇帆入圍最後的兩人名單;不過在最終上報習近平時,慣用紅筆圈下了劉仕余的名字。當時有消息稱,是因為習近平此前往重慶考察,實地對黃奇帆進行期末大考後,對其考試成績較滿意,或將對其另加任用。

今年64歲的黃奇帆仕途起步於上海,2001年調任重慶副市長,並自2010年起擔任重慶市長。黃奇帆曾自稱與時任重慶市委書記的薄熙來配合得如魚得水,但薄落馬後,黃似乎未能影響,至今依然擔任重慶市長。

股權投資的更高階段應該在兩端:前端是VC、天使,後端是併購、整合。一個考驗前瞻性、判斷力,一個考驗格局和整合能力。兩端的核心都是項目,兩者拼的都是智慧。以產業為本的金融投資,可以提高整合效率、創造整合價值。

黃奇帆的投資邏輯是這樣的:

市場需求
現在都在講戰略性新興產業,即是曹Sir口中的「勢」,國務院推出了中國製造2025,重慶政府2015年開始研究了這件事,在幾十個產品的門類中,選了重慶有條件發展,也必須發展的十個行業,這十個行業包括晶片及液晶面板等電子核心部件、物聯網、機器人及智慧裝備、石墨烯及新材料、軌道交通及通用航空等高端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及智慧汽車、綜合化工、葉岩氣、生物醫藥、環保產業等,這十個行業去年是600億產值,黃奇帆做了一個規劃,到2020年應該可以讓它發展到1萬億。

這十個行業,每個行業從小到大,要發展到1萬億的話,需要投資6000億。這十個行業,要麼不幹,每個項目少則幾十億,多則幾百億,屬於大資本、高技術、市場又是全球都短缺的。

在這個情況下,市場沒有問題,如果拉到了掌握技術的企業、團隊一起幹,技術也不是大問題,關鍵是大資本,一個項目通常幾百億的投資,靠一般的民營企業幹活很難,大型國有企業也不容易,就是世界性的企業,如果光靠自己原始積累拿幾百億搞項目,也很困難,所以黃奇帆考慮到資本市場,推進了一個改革。重慶一年要製造1億台式電腦、筆記型電腦,需要大量的液晶面板,但是搞一條8.5代生產線,就需要300多億,他們有市場,找了京東方,京東方有技術,它有1萬多個專利已經被世界認可,但是給他說搞這個項目要330億,他覺得很困難,儘管是上市公司,也不是輕易可以融資到300億的。

黃市長的投資謀略
後來黃奇帆說錢我們來解決,由京東方增發100億股股票,他們全部認購。當時股票市場市值2.1元一股,六七個重慶企業用210億認購了100億股。京東方拿到這210億以後,再向銀行借120億,共330億,去年3月開工,今年4月份全面完工,現在重慶多了一個330億年產值的液晶面板企業,很大程度上滿足了重慶電子產業零部件當地語系化的需求。

另外一個好處是,因為這麼大一筆投資,股市當然有反映,加上2015股市情況又比較好,所以去年京東方2.1元一股,現在已經變成近5元一股了,這100億股就賺了250億。這個意義上講,利用資本大市場融資,對戰略新興產業進行投入,這是個很重要的方式。

戰略新興產業,如果沒有資本市場的大格局引入資金,完全靠企業自身積累,是做不起來的。包括小型的風險投資,也是利用了資本市場、三板、四板、創業板的原理在進行,大型戰略新興產業,當然也要靠資本市場。

之後他們又做了一件事,六七個國有企業花了210億,賺了250億,原來的210億拿回去,賺來的250億,產權歸國企,大家Happy,由市政府建立一個高科技戰略新興產業的股權投資基金,他們就算LP250億放進去,還是他們的所有權,五年以後也許又Double了,變500億,大家發財。

這是重慶地方出了250億,但不是財政出的,是幾個國有企業,按市政府的要求,投入到這個基金裡,另外還吸引了16個國內比較重要的投資者,比如說中國人壽,國家開發銀行,社保基金,還有各種金融機構,他們出550億,加在一起就800億。

現在黃市長已經有了這800億股權投資基金,他們不會自己赤胳膊上陣搞幾十個專案,專案總體是有技術的企業來搞,他們也會帶來資本。大體上,如果企業帶來2蚊,基金參股1蚊,這樣Matching的話,800億能夠引入1600億,形成2400億的資金,這2400億是資本金,再跟銀行貸款3000億,這就形成了5000多億的投資。
  
在幾年時間裡形成滾動投資,相信今後五年,這個五六千億投資到位,1萬億產值就會出來。比如重慶頁岩氣,從去年13億方今年可以發展到40億方,岩氣的產值就能達到100億,估計到2020年,重慶岩氣會到250億方,它的產值有六七百億,加上輔助的岩氣產業鏈的產值,會到1000億,重慶已經成了中國岩氣開發的主戰場

黃奇帆謀劃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計劃性很強,但一切按市場規律辦。比如液晶面板,京東方的產能有100萬平方米,它以後再擴張一下,到150萬,另外還有富士康、HP的幾個項目,總的重慶液晶面板會到300多萬平方米產能,能夠平衡重慶需要的四五百萬平方米的百分之七八十,也不能什麼事都自己幹,總有一定的市場空間留給其他投資者。

堅唔堅?堅到我要照抄啦,放在另外的投資上,過去半年有太多老博提及,不重覆了。

在經濟學中,有一個理論叫「遲來的獎金」。什麼叫遲來的獎金?原作在此:要等遲來的奬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0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