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香港鋼鐵大王遲來的「大茶飯」

2012-7-12  NM




位於將軍澳的峻瀅,是近半個月來最暢銷的新盤,不論買家或一般普羅大眾,都以為這是長實李超人「心曠神怡」的又一力作。但其實長實只負責興建及銷售;峻瀅的業主,是香港一代「鋼鐵大王」、捷和神鋼的鄭翼之家族。

鄭翼之四十年代在香港已有四間軍用器材廠,是全國鋼鐵製煉業一哥,上海大亨杜月笙還曾替鄭母祝壽,當時同鄉李嘉誠還在舅父的錶行做後生。其後兩人都發展地產,又同樣在七十年代初上市;不過兩家人其後下的不同決定,將兩個家族的命運改寫。

李嘉誠專注地產捨棄廠務,成為今日的巨富;鄭翼之家族則選擇專注鋼鐵業,又發展美亞廚具,八十年代毅然淡出地產,甚至賣股予陳松青的佳寧集團。鄭氏後人亦轉趨低調,只有時裝設計師鄭兆良較為人熟悉。捷和現將最重要的鋼廠地皮發展成住宅,預計可套現近百億元,今時今日才吃到這鋪遲來的「大茶飯」。

負責峻瀅銷售的長實,只使出一招低市價開盤,便化解了垃圾山環抱、細菌河包圍及日日做人肉吸塵機等等的疑慮。峻瀅上月底開售至今約半個月,已售出八百伙三房單位,佔整體單位數目四成半,套現四十億元;被指為萬眾期待的兩房單位,亦會於本週末推售,預計整個項目套現九十億。

只要揭開峻瀅的樓書及宣傳冊子後頁,都會發現賣方為「捷和控股」,一直高調走出來宣傳的發展商長實,只是負責建築、策劃及銷售。不過捷和鄭氏家族幾十年來作風都甚低調,不單一般市民,就連打滾地產界幾十年的經紀、炒家,都對此家族無甚瞭解。

子嗣低調有教養

捷和由鄭植之、鄭則耀、鄭翼之及鄭榮之四兄弟,於三十年代創立,鄭氏子嗣繁多,在世的第二及第三代為數逾百人。根據公司註冊處資料,峻瀅的實質持有人捷和控股,由鄭翼之的二子樹樂持一半股份,另一半為海外註冊公司,有理由相信鄭樹樂分得最甘。記者遂到捷和控股在環球大廈的大本營找他,接待員推說鄭樹樂不在,再到訪他住的大坑林肯大廈,大廈管理員都指他不在港。記者再向其他家族成員「埋手」,或許鄭家子嗣的庭訓使然,鄭氏上下都拒絕訪問,但卻都彬彬有禮,極有教養。如居於嘉林邊道的鄭則耀外孫吳堉祥,在家中隔著鐵閘說:「我好耐無落去將軍澳的廠房,好多嘢都唔知,起樓嘅嘢就問番長實吧。」對家族之事,他不漏半點風聲,但在記者臨走時卻提醒:「不如你哋行樓梯啦,呢度近五十年樓啦,啲?成日壞,我怕你哋困?呀!」至於鄭翼之的長子嫡孫、現為科技大學校董的鄭兆權,在嘉多利山獨立屋的家門前,和記者傾了幾句:「峻瀅由我阿叔鄭樹樂負責,間廠原本由他打理,後來他與長實合作發展地產。由於我哋家族好多人,所以在我父輩時,已經分好曬家,分得好清楚,費時……你知啦!」他還笑笑口說,峻瀅賣樓所賺「唔關我哋事」。最後他親自送記者到閘口,眼見快要下雨即關心問:「有無遮﹖」鄭氏的修養與一般門高狗大的暴發富戶截然不同。

撈沉船發大達

的確,「捷和」的發達故事在上世紀初已開始。鄭氏四兄弟的父親黃功毅在潮州揭陽開了家賣錫器、銅門鎖、及洗臉盆的「捷和」小店,可惜英年早逝,最終子女依靠沒有男丁的外公並跟姓鄭。三七年日軍侵佔廣州,已轉為發展鋼鐵的鄭氏兄弟,將廠房搬來香港,直至三九年,捷和仍是本地唯一供應抗戰軍用品的廠家。四○年捷和的晏架街廠房大火,損失達十二萬元,當年一個洋房地段不過幾千元,可見當時捷和規模。到四一年捷和在港已擴充至四間工廠,並生產防毒面具及鋼盔等。當年鄭氏兄弟為母親賀壽,上海大亨杜月笙亦有到賀,連國民黨政府的中央委員、有「獨腳將軍」稱號的陳策及外交家王正廷亦俾面到場,反映捷和的國民黨背景。其後香港淪陷,捷和被日本軍充公,幸好和平後,刻有捷和記號的機器被歸還。四兄弟得知港府急需鐵床安置在港英軍,於是找來鄉里林子豐(中信嘉華銀行及浸會大學的創辦人)合資接單。之後捷和進一步發展,一邊收政府錢打撈維港沉船,一邊將沉船的廢鐵製鋼出售,兩邊收錢賺到盡。之後,捷和又發展其他與鋼鐵相關的工業生產,如「槍牌」及「燈塔牌」電筒、電鐘,及出品「磨擦馬達」等,往往都能走在行業的領頭位置。六二年落成的捷和電筒廠,設備是當年最先進,有員工飯堂、休息室等,甚至救護室有註冊護士駐場,該廠開幕還請到滙豐大班桑得士(J.A.H. Saunders)出席兼致辭。那些年頭,鄭家一舉一動都是社會大眾焦點,不論是鄭植之收勒索信,還是鄭家子女結婚等,往往被報章爭相報導。

發展地產驚濤駭浪

其後捷和發展地產,如將土瓜灣貴州街的電筒廠,發展為十數棟的屋苑安和園。七三年,由長兄鄭植之打骰的捷和,將經營地產的捷聯企業上市,股價最初一元,在股市狂熱下曾被炒高至七元四角,但很快股災來臨,股價勁跌至三角多,地產市道在那五、六年間忽上忽落,對於作風穩健的鄭家來說是一大心理負擔。捷聯上市才三年,鄭植之便榮休,由三弟鄭翼之接掌家族舵手。七九年,鄭氏好友兼公司另一大股東、泰國華僑黃子明,私自將三成半股份賣予陳松青的佳寧集團,鄭家最終將股份悉售佳寧。以工業起家的鄭家,自賣了捷聯後便少參與地產業。鄭翼之以往的訪問中亦提及:「捷和有很多廠房,有時搬廠剩下大幅土地,正好因利乘便發展,我們並非物業發展專家,但懂得找適合的人選合作。」他更坦言:「經營地產畢竟風險較大,本港未來決不能單靠地產發展,必須增加更多工業製品出口。」不過他的看法最終證明是錯誤,同是潮汕人的李嘉誠,三十多年前決定放棄膠花等廠務,一心一意發展地產,七二年把長實上市,比捷聯才早一年,其眼光令他成為首富。而近年捷和仍專注工業,如發展美亞廚具;○七年鄭氏以四點六億元買入中環威靈頓街及尖沙咀漆咸圍舊樓,重建為服務式住宅「慇」及「意」,算是再出徵地產。家族手頭物業有筆架山道住宅「榮光第」及大埔工業邨廠房等。

第三代歸於平淡

鄭氏後人大多在捷和的家族公司工作,早年甚至聚居於九龍塘科發道,後來鄭翼之搬到嘉多利山,子孫亦搬到附近方便來往。不過鄭家管教子孫採自由派,讓子孫按各自興趣發展。早年鄭翼之的訪問中曾提及,鄭家的所有子姪一出生,便由公家負責供書教學,直至不願再讀為止,但同時規定連續兩年留級,便會截斷財源,要自己想辦法繼續學業。後人中比較有名氣的,是時裝設計師鄭兆良;他曾透露,升大學時家人想他讀醫或商科,最終互讓一步考了建築系,還拿了獎學金,但他讀了一年就轉讀Fine Arts,最後更投身設計界。而鄭翼之二哥則耀的孫子鄭相賢,在倫敦大學讀經濟系時,花了十多萬去法國藍帶廚藝英國分校唸書,四年前更辭去投資銀行工作,開設餐廳「the drawing room」及三間「海南少爺」,還在收費電視台now的煮食節目《煮角》做主持。若非捷和找來長實幫忙發展峻瀅,這個一代家族的歷史已不為人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